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楚霸王-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さ貌缓茫瞧癫皇嵌耍克哉馔恋厥亲罘饰值模还苤窒率裁础6蓟嵊胁淮淼氖粘伞
接下来,大唐皇帝陛下李二带着一大群文武百官就来到了这一大片的田土里边。这里是一大片平原,被分成一块块的,上面标识着那一片是谁家的,每一位有资格来着里耕种的都有自己一块地,大小不一,这就是地位的体现了,官职越高,需要耕种的土地面积越大。这一点让所有的勋贵都感到蛋疼,因为这是一件累人的活计,但是又是一件光荣的活计,种的土地越大,那么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大,也就越能有机会在皇帝陛下面前表现。可是也有可能表现不成,反而是闹了笑话。
当然还有一点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土地面积越大,需要用的时间就越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不管耕种的土地大小,大家都得遵循一个规矩,那就是不能比皇帝陛下用时短。因为要是领导还在干活,而你却已经在一边轻松的观看的话,这一点可是大忌。所以才会因为卡地位越高就越是土地广阔。毕竟李二的土地一定是最大的一块。用的时间定然是少不了。
下地干活,自然是不能穿之前祭天时穿的那一身服装了,所以李二也换下了一身的冕服,一身粗布麻衣穿在他身上却还是难掩他一身的上位者气势,整个人举手投足之间都显露出一股无形的气势来,恍若这天地之间就只有他一人,睥睨天下,目空一切。站在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帝国的顶端,李二所在的位置决定了他这种绝对的气势是那般的浑厚,不管是穿着皇者的冕服还是这般粗布衣衫都是难以掩盖。而在他的身边,一身粗布荆钗的衣裙,但是一张雍容华贵的脸颊,还有那种母仪天下的气势也让长孙皇后走在李二身边丝毫不被掩盖,恍若是在神龙身边的金凤,难以让人忽略。整个人虽然是已经换下了飞凤襦裙,去掉了头顶上的金步摇,凤冠霞帔。但是却还是让人一眼看到就觉得自惭形秽。也只有长孙皇后才能在李二身边却丝毫不会被李二的气势压下去,而是恍若浑然一体。
当然除了李二和长孙皇后,其余的文武百官也换下了官袍,此时全都是一身的粗布衣衫,做庄户打扮。一个个虽然穿着这样的衣服,可是却一点都不像庄户。只有那么几个人却看上去是和这一身衣衫非常的和谐。比如程咬金带着自家的三个混小子走了过来,这一家大老粗全然和身上的衣服是一样的气质,膀大腰圆的像是山中猎户。而在他们对面尉迟恭一家也是不遑多让,整个就是山中强人一样,这两家子站在这里就像是一伙剪径的劫匪。但是下了田地之后,这两家人却是最为熟稔,两家的这几个半大小子,就成了拉犁的主力军,一个个身板倍儿棒,都是拉犁的好手,这不是技术活儿,而是力气活儿的拉犁,简直就是为了这几个狗熊一样的家伙量身定制的,而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个都是出生贫寒,在发达之前都曾经操持过农活儿,这个时候可谓是驾轻就熟,没有丝毫的难度,再加上有着好几头好牛犊子,可谓是轻装上阵一样。
而在李二的田地里,李宽也换了一身衣衫,站在这一片足足有三亩地大小的田地里边,他才知道原来当皇帝还有另一个不好的地方,这就是居然要耕的地比任何人家的都要大。那怕是长孙无忌那一家的也只有两亩出头,这个劳动强度,比起别人家要多出不少,而再看看自己身边的这几个兄弟,他有更加头疼起来,李承乾还稍好一些,一身虽然没有多少的肌肉,但是却还是显得结实。然而除了李承乾之外,就没有一个正常的了,李泰这家伙简直对不起李二和长孙皇后给他起的小名,青雀可是一种身材小巧的鸟儿,可是这家伙居然长成了猪一样的体型。就在这田地里边走这么两步就开始气喘吁吁的了,难道待会儿还要拖着他走?还有就只剩下几个还没有长大的半大孩子:李佑,李愔这些小子能有多大作用?待会儿累哭在这地里恐怕还要人哄。
但是已经到了这一步,是没有后退的余地了,只能自己多干一点,让这些家伙划划水好了,就当是下副本带了几个小号。所以当李二扶好了犁头,李宽连忙走到了里头前方的拉绳之中挑选了一根正当中的,这里和李二正对着,是最好使劲儿的地方。只要在这里多拉一点,在边上的人就能轻松很多呢。李宽没有想那么多就直接将绳索套在了身上,而李承乾和李泰就在他身边。
李宽是没有多想,但是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很多东西却是隐藏在一些微小的举动之中的,这些事儿全都是潜在的东西,所以李宽的这个举动,却是让一些人感到了一些特比的东西,只是现在这个场合却是没有人说出来。一直以来,正对着李二的这个位置都是李承乾在拉,而在他的两边才是李宽,李恪,李泰这三个已经长大成年的皇子的位置。以前因为有李恪这个老三在,再加上李承乾,他们两人加在一起再加上李宽放放水,也能保持平衡。可是今年李恪被外放了,没有回京。这一下子平衡就打破了。所以李宽就在这种下死力气的场合下当仁不让了,因为李泰那家伙的力气能撑着他的那一身肥肉走完全程就已经很好了。更别说让他和李承乾合伙能够达成与李宽之间的平衡了。
但是不管怎样,李宽现在是成了拉犁的主力军了,他将绳索往肩上一套。就等着李二发号施令了。而李承乾站在他身边,却是没有拉开距离方便使力,就那样跟他肩并着肩的站在一起。李宽微微皱眉,但是什么也没说。反正不就是种一块儿地么,怎么搞,只要搞好就是了,李承乾想干什么关他何事,只要不影响到他就好。他还是没有觉得自己现在站的地方是有什么不妥,他的政治智商是从来没有发育。
李二也没有说,只是轻轻地咳嗽一声,然后清了清嗓子:“好了,开始了!”
“诺!”几个皇子开始死命的拉犁,肩膀上的绳索勒在了他们的肩膀上,除了李宽之外,其余的几个全都是面色一变,特别是李泰那家伙,一张脸全然皱在一起,像是一个包子一样,痛苦的表情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实在是让人醉了。而且这种被勒住肩膀的感觉是一直持续的,简直就像是一场漫长的受刑。李二耕地使用的绳索是使用某种兽筋凝成的,所以和寻常百姓家的绳索比起来细了很多,也勒的特别的疼。
第十卷佛道之争第三十四章国师来访
累了一天,李宽回到自家王府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昏黄的黄昏笼罩了天际,归巢的倦鸟在天边留下了孤单的身影。李宽打马而行,身边是一群和他一样干了一天农活儿的皇子们,小的坐着马车,几个年纪稍大的骑着马。李承乾和他并排而行,身后是李泰。他们走得很慢,李二早已经先行回宫了,他们这些皇子们单独回来的。原本李宽准备自己一人先走的,可是却被李承乾叫住了。
“二弟,和为兄说一句心里话,你对于我大唐江山是何等想法?”李承乾实在是搞不懂李宽这家伙了,说他真的对大唐江山有心吧,这家伙居然敢直接一走了之,甚至一年半载都不见人影,没有丝毫的消息,也幸得李二心胸开阔,或者对这个儿子很有信心,一直不闻不问。但是要是说他真的对他唐不上心,可是却又时不时做一些让人有写猜忌的事情出来。就像今天这样,直接当仁不让的拉住了最中间的那一根绳索,在这些细微末节的地方,让人觉得他全然将自己当做了大唐江山的继承人。这让李承乾一直想要放弃对他的敌对,可是却又不得不防备着。
“大唐江山?这个就难说了!我当然希望大唐江山绵延万代,千秋万载。只是……”李宽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世间的权势是最大的腐蚀品,腐蚀的是人心。一个家族把持着这天下最大的权柄,真的能够一直保持者警醒?不为这繁华所动。不堕落下去?这实在是很难,哪怕最开始还能保持得住,可是一代代传下来。难免会出现不肖子孙,将祖先的基业一朝尽毁。
“孤是说二弟是不是想坐皇位!”李承乾这一句话一出,让所有人都惊立当场。因为从来没有人会想到这位大唐太子会在这种场合下说出这样的话来。这种事情谁会当面承认啊?但是这也是李承乾一直摸不透李宽的脉搏。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李宽给他的威胁是最大的,最让他芒刺在背。要是不弄个清楚,那么他真的是寝食难安,这样的事情他曾经也问过。李宽给出的答案让他安心的同时,他的行动却让他提心吊胆。
李宽和他不同,李承乾自从李二登基之后就直接立为太子。所以注定他接触的更多的是大唐朝堂上的那些东西,朝堂上的阴谋诡计他见到的太多了。当面说一套背后做另一套,这是最常见的。所以他对李宽的话是难以全信。而李宽呢,一直以来李二对他都是放任自流。那么他就很少有这些花花肠子。再加上他这几年大多时间都是在军中度过,接触的大多是直来直往的军中将领。注定他不会想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一力降十会,只要自己实力够强大,那么什么阴谋诡计全都是浮云。就像现在李宽虽然什么都没有做,可是作为大唐太子的李承乾都对他忌惮不已。
“这江山,我才不会做什么皇帝,这一点我和父皇都是这样说的。大哥你就将心啊放在肚子里就行了。不管什么时候,这皇帝这样的苦差事我可不做!”李宽满不在乎的说着。
“既然如此。那么你今天的表现又是为何?”李承乾再次发问。
“什么表现?你在说什么?”李宽一头雾水,他今天不就拉了一天的犁头,怎么就表现了。要是下死力气也算是表现的话,那么去工部的工地上去看看那些干活的匠户岂不是最挣表现的!
“你难道不知道,这种全体勋贵都在的日子里,你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信号?你今天居然直接去拉最中间的绳索,那里代表什么你不知道?”李承乾愕然。他从没想到李宽居然会这样回答,难道是装傻充愣?
“最中间的绳索?那里不是最好使力么?你也不想想,要不是今天我拉最中间的,换成是你,我们现在恐怕都还在那田里挣扎呢!李恪那小子是逃过去了,你一个人拉得动吗?”李宽一脸理所当然的模样。
“这……”李承乾有些哑口无言,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此,只有正对着李二,在李二正前面,才最好用劲儿。而除了李宽之外,其余的几个皇子兄弟,李泰就不要指望了,李佑,李愔。这几个全都是小屁孩儿,也指望不上。这真的是巧合?李承乾半信半疑,但是却又不知道如何反驳。
“行了,你要坐皇位那是你的事儿,别把我扯进去,我只想着去西域看看,那里才是我大展拳脚的地方。要是我想的话,自己会去打下一片江山……哈哈……”李宽大笑着,然后马鞭一挥,追云会意的直接四蹄飞奔,留下一路黄尘,消失在黄昏的暮色之中。只留下李承乾在一边发愣,还有他身后一群没有被李宽最后一句话搞得怔住了的皇子们。
回到自己的王府,李宽先让天香弄好洗澡水,他要先洗洗,这一天的农活儿干下来,虽然不是很累,但是确实搞了一身的泥巴,不洗洗实在不是很舒服。
很快两个侍女将洗澡水准备好了,李宽舒服的洗了一个澡,然后穿上衣衫,准备吃晚饭了。这个时候,王府门前来了两辆马车。马车非常的普通,丝毫不显华丽,就那样直接停在了李宽的王府门前。然后从马车上走下来三个人,这三人径直走到了李宽的王府门前,然后伸手就将门环拿起敲了起来,叩门声传进了王府之内。
门房开门,见到三人,顿时吃惊不已。这三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唐的三位国师,三大国师联袂而来,门房实在是不知道这是什么状况,但是还是非常快速的让他们先等等,自己急急忙忙的向着府内深处跑去,去向李宽禀报这事儿。
正在吃饭的李宽听闻三大国师联袂而来,顿时知道这事儿有些棘手了,这三个可是佛道两家在大唐的代表人物,他们居然这样直接光明正大的来到自己这里,那么所为何事,李宽顿时就清楚明白了,肯定是今天祭天的事情。这几个老家伙是想要曲线救国呢,只是这一切李宽又不想掺和进去,这该怎么拒绝呢?
“让他们进来吧!”李宽想了想之后,还是先让这三人先进来再说,这样一直将他们挡在门外也不是解决的方法。先看看这三个老家伙想怎么做好了,要是麻烦的话,那就直接拒绝好了。
“楚王殿下,老道又来打扰了!”上一次袁守诚来找李宽,邀请他去参与那什么水陆法会,可是直接被李宽拒绝了。这是他这个月之内第二次登门拜访了。虽然关系有些僵了,可是为了佛道两家,他还是来了,不来不行,因为要是再这样下去,等他们这些老家伙要是逝去了,那么佛道两家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两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是袁守诚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佛家其实还有一招后手,只是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而已。等到那个和尚回来的时候,这个大唐之内佛家的生存环境将会转变很多,而道家就更难生存了。
“行了,这些事儿本王不想掺和,国师你们是找错人了!佛家和道家本王一直都没有什么好感,什么劝人向善,你们怎么不去那些化外之地,让那些土人,蛮人,让他们也向善啊?那些异族一直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可是你们却不去劝阻,反而一直在大唐国内劝导什么积善修行,是不是大唐男儿战死沙场的还不够多?你们想要发展,可是加入你们佛道两家之后,就不再是大唐子民,甚至佛家居然禁止娶妻生子,那么大唐将来恐怕再无可战之兵!你们三个说说,这样的佛道两家,对我大唐帝国,有什么作用?”李宽质问道。
“这个……超度亡魂,趋吉避凶,揣测国运这些算不算?”大和尚道行和尚双手合十回答。
“亡魂……呵呵……真的有前世今生,那么大师你是何人转世?来生又将生于何处?要是我大唐全都信奉佛教,那么将没有新生儿诞生,大师又将怎么出生?”李宽冷笑一声。
“道家,炼丹之术可得长生……修炼今生可以羽化成仙!”张道勤也是出声回答。
“既然能够成仙,那么道长为何还要这么执着的希望多几个人出家继承道统?成仙之后定然是与天地同寿,那么什么道统都在你身上了,还需要什么传人?什么时候有时间了传下去不是一样?何必这么着急?”李宽再次冷笑一声,这些人,说的全都是些不靠谱的。
“那么,楚王殿下,老道知道你的那强悍的炸药最初就是我道家发现的,这样的能力是不是能够为大唐所用?”袁守诚似乎看出了什么,转变了话题。不再说什么成仙,修来世今生之类的虚无缥缈的东西,直接说一些简单的。
“呵呵……你认为你们胡乱的炼制那些铅汞丹药就能弄出炸药?你们搞出来的不过是最简单的黑火药而已,而且大多都是胡乱的瞎猫碰到死耗子。本王为何要用这种纯粹的赌运气的东西?”李宽还是冰冷冷的拒绝了,这三个老家伙实在是没有东西能打动他。
第十卷佛道之争第三十五章了结
“那么,楚王殿下是准备袖手旁观了?”袁守诚出声问道。他们三人此次联袂前来,为的就是抓住李宽这个大唐诸位皇子之中唯一能够不会顾忌李二的想法的亲王,看看是不是能够让他通过一些利益交换从而达到让佛道两家每年多一些人,从而发展传承下去。可是现在这个情况却是糟糕透顶了。
“是有怎样?你们佛道两家全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说是方外之人,其实和占山为王的肩井强人有何区别?虽然你们不会做什么拦路抢劫的事情,可是却占据了大唐多少的良田?在你们所盘踞的寺院道观周围,有多少的百姓为你们种地种粮?你们其实就是一帮剥削百姓的蛀虫而已!”李宽直言讽刺道。他才不会给这些人面子,要不是这三个老家伙都一大把年纪了,李宽恐怕会直接将他们赶出去。对于什么佛家道家,这些东西他是从未相信过。他为何会来到这个时代?他不知道,那怕是真的是什么神仙佛祖将他弄过来的,他也不会感激。因为在他记忆之中的那个时代,由着他深爱的亲人。他这样无故逝去,他们该会怎样伤心?特别是已经年迈的母亲,含辛茹苦的将他抚养成人,可是却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诸天神佛要是真的存在,那么他就要做那斩仙弑神之人。
“既然话不投机,那么老道就先告辞了,只是大唐将要面临的灾难,我佛道两家就将要置身事外了!呵呵……”张道勤冷声笑道。
“大唐会有什么灾难?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三位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难道不曾听闻人定胜天?既然诸位不愿多留,那么就恕不远送了!”李宽说着站起身来。绕过餐桌,走到门边,伸手将大门推开,然后伸手一引。做送客的手势道。
“三灾九劫方能换来太平盛世,如今人劫地劫皆已经度过,就剩下最后的天劫,大唐盛世需要分量足够的祭品祭祀苍天。到时候别说老道没有提醒……”袁守诚在即将离开的时候这般说道。
“说的这样玄乎,呵呵……本王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劫难。哪怕是这天要塌下来了,本王也会给他顶回去,什么天劫,不过是一场笑话!”李宽不为所动。这些道士和尚其实都是一群靠嘴巴忽悠。危言耸听之辈,只要不去理会他们所说的什么灾难,什么劫数,一切不过就是顺其自然而已,人的一生怎么可能是一帆风顺,要是一切都是顺顺畅畅,那么才是劫难,因为习惯了顺畅。一点挫折就能将一个强大无比的人打倒,因为他从未尝试过失败的滋味。更容易一蹶不振。
“罢了……这也是我佛道两家的劫数,两位道兄,就此别过!”道行老和尚在走出李宽府邸的大门的时候就和两个老道士告别,独自上了一辆马车,然后就想着长安城外驶去,他是不准备再呆在长安了,他要去洛阳,去哪里常伴青灯古佛,说不定能感动佛祖,让佛祖指引一条明路。
“走吧……这大唐将要像一条升天的神龙,再也难以束缚了,我们原本就是方外之人,为了道统的延续才不得不售与帝王家,现在既然没有希望了,何必再这样苦苦寻求!”张道勤似乎也是心灰意冷,转身就要离去,一身道袍披在他宽厚的肩膀上,本应显得雄壮的背影,此时却显得格外的萧瑟。像是风中残烛一样,他们张家自从东汉时期张陵张天师创建起五斗米教一直流传下来已经足有数百年了,可是到了他这一代却要这样没落下去,他实在是难有脸面去见九泉下的先祖。
“道兄……”袁守诚欲言又止,他又何尝不是这样,他这一门传承虽然只有两人,可是还是道家中人,这一个学派就是他们的根基,要是道家没落下去,他们这一脉又如何能够置身事外?两个人毕竟势单力孤,哪怕真的有不世之才,可是却也是独木难支啊。没有人能够独立存在,更何况他们这一脉最强大的不过是从龙而已。要是当权者不信任他们了,那么他们就一无所有,伴君如伴虎不是一句空谈。没有深厚的背景,他们的地位就不过是空中楼阁,只能任凭君主宰割。
“哈哈……道家讲究清静无为,我们居然这般苦心谋划,为了攀附富贵,真真可笑……”张道勤已经走远了,可是他的笑声却远远传来,在最后放手之后,这位大唐国师居然彻底的明悟,此时他已经彻底的不萦于物,这世间繁华,彻底的成了过眼烟云,道行在这一刻彻底的升华,从此以后天师教再多一位再世天师。
“再有三载,李唐……那个时候你们该怎么办呢?”袁守诚望着漆黑的夜空之中的点点星光,浑浊的眼睛此时闪耀着一阵的精光,喃喃自语道。
“走了,终于可以先吃一口饭了!”李宽看着已经走出大门的三个老家伙,转身回到饭桌上继续未吃完的晚餐。这一天真是累的够呛,虽然他已经是宗师强者,可是干一天活也会累。李二又不是一个合格的农夫,她的犁头比起一般的农夫要深得多了,几乎已经铲到地下三尺之深,三亩地耕下来,哪怕是一头牛也得累趴下了。李宽作为出了死力气的‘牛’当然累的够呛。比起和一个同等级的高手大战一场还要累人。
“佛道两家,呵呵……佛家还有一个玄奘,道家呢?难道要等一百年后的韩湘子?玄奘差不多走了四年了,也该到天竺了。只是他要是知道这个时候天竺佛教已经被印度教和婆罗门教打压的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了,还会这样执着的去求取真经吗?他的那些经书,是不是他自己胡编乱造出来的呢?佛家在十余年之后再一次繁荣昌盛,就是因为这个自己编经书的和尚?”李宽一边吃饭,一般说道。
“不管了,反正现在我在这里了,这些不劳而获的和尚道士,全都要臣服于大唐的治理之下!要是不服,那就统统碾压成渣!”李宽说着大口的塞下一块鹿肉。
用过晚餐,李宽再一次穿上了那一身骚包的铠甲,然后就这样向着皇宫而去,是时候对佛道两家做个了结了,出家之人,就不要留恋世间红尘了嘛,何必在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占着大片的田土?
“启奏陛下,楚王殿下求见!”一个内侍站在李二的御书房前,敲了敲门然后禀报道。
“让他进来吧!”李二合上手中的奏折,然后端身而坐,等着李宽进来。
“儿臣拜见父皇!”李宽走了进来,对着李二躬身一礼道。
“宽儿,夜色已深,怎么想着进宫来了?”李二一双狭长的眸子在李宽身上扫视着,见到他穿着一身礼仪铠甲,似乎很是正式的样子。
“父皇,儿臣有事禀报,今夜三位国师大人,全都到儿臣府中去了,儿臣不知道父皇是不是对佛道两家有什么想法,但是儿臣觉得,这佛道两家已经成了一个毒瘤,姑息不得,此时应该快刀斩乱麻,将他们彻底拿下!”李宽站在李二对面,一双眼睛此时也是直视李二,没有丝毫的躲闪。这么些年已经习惯了李二这个便宜父皇了,没有丝毫的不自在。
“可是,他们终究是方外之人,而且我大唐现在这个形式也不容许对他们动手,这两家这些年朕一直在压制着,可是他们的势力还是不容小觑。佛道两家都是有着大批的信徒,这些人对于那些道士和尚的话,是非常相信的,恐怕我们动手他们会煽动民变!”李二考虑的很多,这也是作为一个国君的通病,所有的事情都不能依着自己的心情去做,因为他担负着的是一个国家。
“父皇,此时不动手,恐怕以后更难了,我们李唐虽然说认了老子李耳为先祖,可是那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而现在的道家又还有几分先秦时期李耳的传承在?除了一本《道德经》以外其余的恐怕早就失传得七七八八了。这些人不过是打着道家的幌子的蛀虫而已,他们占据的地方,无不是名山大川,这些地方正是大唐土地最肥沃的地区,可是全被这些道士和尚占据了。而且他们还占据了无数的国帑银钱。道家的道观修建的堪比皇宫,佛家更是为所谓的佛祖菩萨修筑什么金身佛像,这些全都是大唐的财富。洛阳城外居然修建了什么铁瓦寺,需要多少的财物才能修建这样的一座寺庙?”李宽痛斥着佛道两家的背地里的肮脏勾当。
“宽儿,佛道两家真的这般好对付?他们已经流传了数百年,道家已经有千年历史,这些岁月之中,有多少的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们全都想过将这两家纳入掌控之中,可是确实难以见到成效,因为这些和尚道士只要朝廷一有动作的话,他们就会封闭山门,然后自给自足,朝廷又有何办法?”李二这几年一直就想将这两家宗教给纳入大唐的统治范畴,可是却是一筹莫展,此时对李宽说了出来。
第十卷佛道之争第三十六章釜底抽薪
“父皇何必担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大唐江山是我李家的,他们这些人不过是依附于我大唐鼻息之下的蛀虫而已,什么封山?不过是笑话罢了!朝廷真的要对佛道两家永兵,岂是区区山门能够阻挡得住的?只不过他们在这时间传承了千百年,所以有了很多百姓已经习惯默认了他们的存在,而且给寺院道观种地,只需要上缴给这些和尚道士够吃的粮食就行,而不像朝廷的土地,需要有这种赋税!”李宽对李二如是说道,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不是傻子,他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去信仰什么神佛。只有他们畏惧,恐慌的时候,才会需要这种精神上的寄托。
“朕又何尝不知?可是宽儿,这佛道两家传承许久,他们的那一套已经在百姓之中传播开来,要一时尽绝,绝非易事!”李二对于这些早就看得通透,因为他一直想要收回那些被佛道两家占据了的土地,只是一直都难以动摇两家的根本。
“父皇,儿臣觉得,对付这两家并非难事,他们依仗的不过是一些百姓们尚未理解的那些神秘的把戏,以及比较低廉的地租而已。朝廷要是能够做到农无税,那么这天下百姓定然会站在朝廷这一方!”李宽信誓旦旦,百姓是这天下最为纯粹的基石,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切其实就是只要谁能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那么就是民心所向。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从而占据这天下。
“农无税……大唐怎么可能做到?”李二吃惊不已,他原本以为李宽是准备直接武力镇压这两家,可是没有想到李宽居然说出了这样的一番道理。农无税确实是一个获取民心的最强大的武器。可是这样的大杀器,大唐是打造不出来啊!大唐现在每年的开销可谓是数目惊人,因为四周还有无数的异族存在,无不在觊觎着中华之地。大唐需要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些大军每年耗费的粮饷就绝非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还要保证有着足够的粮食储备,用来保持不时之需,比如突发的旱涝灾害。或者一场突然爆发的战争。这些绝对不是在嘴皮子上面说说就能解决的。
“父皇,农无税不过是最终的目标而已,现在达不到。不代表以后都无法达成。儿臣窃以为,这一切只要能够用心去做,总有一天是能达成的!只要朝廷有着足够的实力,从百姓手中购买粮食就能满足军队和赈灾之类的常备储存。那么获取天下民心的定然不是一件难事!”李宽接着说道:“而且我们不仅仅只是想着争取百姓的支持。还可以釜底抽薪啊!”
“釜底抽薪?怎么说?”李二似乎眼前灵光一闪,但是却没有抓住,于是追问道。
“朝廷虽然不方便直接对佛道两家下手,可是却能对他们的背后的那些后台下手啊!”李宽对李二说道,这些东西其实说起来神奇,但是实在是漏洞百出,什么神仙妖怪,水人见过?什么诸天神佛。其实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