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楚霸王-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这个大家族在都城长安的最重要的据点。当初朝中为官的崔氏族人每逢休沐都会到这里坐坐,大家相互之间闲谈或者密议。

可是现在这里却成了一座废弃的院子,只留下些许下人看守,崔氏绝大多数的族人都已经回转清河郡,在自家的大本营里蜷缩着,等待着崛起的契机。可是清河一族现在的族长崔敬却是强硬的将所有心怀抱负的族人都留在了本家周围,而家族现在最权威的就是这位族长了,之前尚有一些族老能够限制家主的权势,可是现在这些人早已经在去年的那一场雷暴中丧生,崔敬现在是无人约束,彻底的成了清河崔氏的独裁者。

现在小巧的院落之中,一个秋千架架在两株丁香树之间,用藤蔓编织而成的绳索将一张胡凳系在半空之中,离地约两尺之高。精致的藤蔓细细的交织,用桐油浸染之后显得很是光亮,只是这东西却是怕火烧。不过在这院子中间也是没有火源的。

秋千架上,坐着一个像是凌波仙子一样的女子,雪白的纱衣像是一身华丽的霓裳,轻柔的覆盖在她的娇躯之上,一头青丝披散。像是一席飞瀑,顺着她背部柔和的曲线披散而下。在微风吹来花香的同时,也撩起那丝丝的青丝。在风中零落着,显出几分悲凉寂寥。

轻薄的面纱遮盖住她的倾城容颜,翘挺的琼鼻撑起纱巾的正中,显露出淡淡的轮廓。纤纤素手轻轻地握着光滑油亮的藤蔓,玉足穿着一双蓝底银边的绣花鞋之中,在地面上轻轻地点动着:“终于还是见面了,未来会是怎样呢?加油吧,我的楚王殿下,要是你达不到我心中的标准。那么纵然彼此甚至对方的秘密那又如何,我是决计不会委身一个闲散王爷的,用你的行动来告诉我你会是我命中等待的那一个人。”

想起这些年的事情,崔雨霏不由得心有戚戚,她曾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诸天神佛,那怕曾经的她也是千里迢迢去那些名山大川,深山古刹前去虔诚的许下心愿,可是所有人都只看到她人前的光辉,却不知道在这光芒万丈的后面是怎样的艰辛。她为了获得那些荣耀付出了多少。没有人知道。倔强的她也不愿让人知道。

一场大火将她带来了这个世界,却发现自己成了清河崔氏的七小姐,可是她却是高兴不起来,因为清河崔氏虽然是五姓七望之首。大唐第一世家,可是作为世家大族的小姐,婚姻大事是最有不得自己做主的。因为这个时代遵从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获得自主的权力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些年她再一次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只是为了得到自己父亲的一个承诺。

这些年她实在是太累了,不堪疲惫的她只想找一个坚强的肩膀好好的休息一下,可是那个在她心目中最合适的人却是没有出现在她的世界里,直到那一天,那一个名叫楚留香的人出现在了清河崔氏的人们的口中。那种让她心中曾经牢记过的行事风格,那个熟悉的名字,让她心中燃起了一丝的希望。

最后通过努力,她才知道原来这个楚留香居然是大唐的二皇子,这一点只有她才明白两者之间的关联,因为她相信这个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巧合的事情,自己和那个人同时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是亿万分之一的几率了,那楚留香要是也是这般的话,恐怕这就像是地球人已经冲出了银河系,走向了全宇宙一样让人难以置信了。

于是她缠了自己父亲足足数个月,才得到了这一次进长安来小住半年的允许。

看着头顶的天空,崔雨霏站起身来,白纱裙像是一袭流水一样,轻柔的滑下,将她的纤纤玉足覆盖,淼淼起身,向着院中的紫丁香丛走了过去,摘下一串天蓝色的花朵,捧在手心,然后望向长安城的东北方向:“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吧!”既然来到这里,那么就要让人们记得,这里我们曾经来过。

李宽不知道这个女子心中所想,他此时心中也是很是慌乱,因为从未想过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自己从未想过会有一个人和她一样的经历,从那遥远的将来来到这里,那种天然的心理亲近,使得李宽无法抗拒。可是他也知道,两人要想要在一起绝对是困难重重,世家和皇室的矛盾就是两人之间最大的阻碍。皇室想要一统天下,将世家都纳入他们的统治范畴,可是在千百年的时间里这些世家都习惯了超然物外,不管世间皇权更替,谁坐上皇位都需要他们帮忙治理天下。所以他们绝对不会真的像某一个皇室臣服,一直都是暗中准备着,等待着皇室的腐朽,然后心中告诫自己:“吾等可以取而代之!”然后掀起皇权更迭的华丽序幕。

所以清河崔氏虽然这一次元气大伤,也是决计不会同意两人之间的婚事,作为大唐世家的代表,这个传承千百年的世家一直恪守着这一条底线。而且李唐皇室还有一条无法避免的污迹,那就是他们并不是纯正的汉人,他们的祖上是鲜卑人,这一点谁也无法为他们洗清。哪怕李渊在建立了大唐之后,就四处宣扬说自己这一支祖上是道家的创始者——李耳。但是收效却是甚微,谁都知道这是皇室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宣传,除了迷惑那些不知真相的百姓之外,所有的世家都是当做看一场好看的猴戏。李渊也因为这一件事情被世家圈子之中传为笑谈。

手中长枪在青石板上划出深深的刻痕,一连串的火花随着枪尖在石板上刻画,迸射出来,像是一朵烟花。手上传来的强劲的反弹力道,让李宽手臂上的经脉都深深地绷起,像是一条条的蚯蚓一样在他的胳膊上虬结。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一滴滴的滴在地上,夜色苍茫在这个沉静的夜里,李宽心中的慌乱在他手中的长枪的枪尖上发泄而出,整个院落的青石板上面被划上了一道道的像是笔走龙蛇一样的深深划痕。

“呼呼……”深深的喘着粗气,李宽解去了身上的衣衫,露出了精壮的上身,一块块肌肉像是用汉白玉雕琢而成的一般,并不粗壮可是却又块块分明,显露出强大的力量感。

“啊……”一声长啸,李宽将胸中的那一口气长长的吐出。猝不及防之下知道这个世界上自己其实并不孤单,他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可是这些年他的性子也是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犹豫不决了,在这些年的战场杀伐之下,他也成了一个倔脾气,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那么就要做到。

皇宫,像是一头史前巨兽,在整座城市的北面雄踞。李二此时也没有休息,他身前的案头上摆着一份奏折,这是百骑司的探子的密折。

“这个女子是崔氏的七小姐,可是他接近宽儿是什么意思?当初朕想要打破世家与皇室之间的障碍,选了一个郑氏的女子,结果丢了大脸,这一次这崔氏居然自己往皇室身边凑,其中有什么玄机?”李二分析着,坐到他的这个位置,什么事情都要斟酌再三,因为一字落错,那么将造成的影响就会将整个大唐带向一个未知的局面。

“这一点,卑职也是无解,因为这个崔氏七小姐是自己带着一群侍卫进京的,崔氏的其余人都没有出现在楚王殿下周围,应该是这位崔氏小姐自己自作主张!而且今日卑职等人也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楚王殿下当时似乎在出神,没有控制自己的马匹,但是那崔氏女子却是早早的就去了玉山,显然很有信心楚王殿下会去那里,这也是一大疑点!”在李二身后,一个淡淡的影子伏跪在地上,沉声说道。

“确实如此,不过朕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崔氏居然连如此隐秘的事情都能够弄清楚,看来他们和那帮子藏在巴蜀山林间的那些家伙有着很深的关联,这一点你们要注意了!”李二想起了当年的一些事情,那件事情要不是现在的卫国公李靖对自己坦诚一切的话,说不定自己也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上苍在指引。可是说清楚了之后,其实这一切都是很容易理解的。

“陛下知道?”黑影似乎没想到李二居然明白为何楚王的坐骑居然会自己去离着长安城三十里外的玉山,所以一时间没有收住话头。

“恩!只要是没有主人驱使,那么所有的战马,或者牛羊沿着宽儿今日所走的路径走下去,那么就一定会不由自主的走到玉山!”李二很是肯定的说道。

第七章抗洪救灾

天色阴沉,呼啸的江风迎面吹来,挟裹着阵阵的淤泥的味道,让人作呕。这是一片泽国,整片大地像是一片汪洋,远处的山丘像是这海中的孤岛,低矮的树木已经全部被淹没了。只有些许的枝叶还在水面上随波浮沉。站在一座高岗上,李承乾看着面前的这一片惨象,面色像铅云密布的天空一样阴冷。

大雨还在下着,无尽的雨水像是瓢泼一样从天际倾泻而下,整个天空就像是天河决堤了似的,眼前的景物在三五米外就看不真切了,李承乾只能看到一大片的迷蒙的雨,耳畔也只有哗啦啦的雨声,还有河流的咆哮。似乎还有这丝丝的呼救之声从大雨之中传出,可是这样的呼唤只能让听到的人心中发寒而已,没有人能在这样的天气下去救人。

整个淮河流域在贞观六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雨袭击,像是上苍再惩罚这个地方一样,要用无尽的雨水将这片大地彻底的清洗一遍。无数的请求朝廷救灾的急报被地方官员发了出来,可是最终能够安然到达长安的不过十之一二。其余的都在半路上被暴怒的洪水给吞没了。甚至连尸骸漂流向了何处都无人知晓。

这些人是大唐真正的英雄,或许无人能及的他们的名字,或许他们没有完成使命,可是他们却为整个灾区付出了所有。但是却是无人知道他们究竟是谁,因为在这一场超级的洪水之中失去性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整个淮河流域都在不断地死人,不断地有人被洪水夺取性命。死者长已矣。只有那些还活着的人会为他们掉下几滴眼泪,可是这些活着的人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追随着那些死者的脚步。

李承乾站在伏牛山的山岗上。听着那一片汪洋一样的洪水之中传来的声音,心中说不出的难受。他是这个帝国的主人,这些人都是他的子民,那怕曾经的他做出了许多的错事,可是那也是他发泄自己内心的郁闷而已,他从未仗着权势为非作歹,那怕偷牛也会在将牛偷走的同时留下一些银钱,只是这些银钱并不被那些丢了牛的百姓接受。

“孤该怎么办?”李承乾看着绵延的暴雨,不禁在内心深处质问道。率着身后的数千兵丁冒雨救人?可是如此广袤的灾区,能就得下来么?而且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之下。谁敢保证自己能找到那些被困水中的百姓?再说了自己这一行人带来了无数的粮食,无数的帐篷,甚至还带了很多的药物,可是偏偏就没有带船啊,在这么深的水中,如何搜寻那些被困的百姓?在这伏牛山脚下,是整个受灾最大的地区,因为淮河就在这里决堤。

“殿下,我们要快些采取行动。不然会有更多的百姓在洪灾中丧命啊!”身后一个身着铠甲的玄甲卫千夫长对李承乾说道,这一次李二为了赈灾,派了足足一个千人队的玄甲卫给李承乾调遣,这可是足足三分之一的玄甲卫了。最近这些时日玄甲卫按照李宽提出来的新的练兵方式训练之后。战力更加强悍了,这一千人足足抵得上三千精骑。

“孤也想要行动,可是该如何做?这一片泽国。到底何处才会有百姓等待我们救助?该如何搜寻?而且吾等也没有船只,这该怎么办?”李承乾此时显露出了稚嫩的一面。他不管接受过怎样的教育,可是毕竟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骤然面对这样的事情,怎么拿的定主意。

“殿下,不能再拖了,必须马上组织士兵开始搜救工作,先伐木造船,然后三人一组,开始向四面八方搜救,能救多少是多少啊,不管怎样都比在这里干着急来的强!”玄甲卫千夫长进谏道。他虽然没有面临过这样的场面,可是多年的战场征杀,搜救受伤的士兵的经验让他知道如何才能最有效率的搜救。

“对,就这么做,现在伐木造船,不管如何,现将我们这一片的区域搜寻一番!”受灾的区域实在是太广阔了,这一次的洪灾造成了淮河决堤,殃及了数个州县,当地的地方官员组织起府兵搜救早就已经开展起来,可是却是没有多大的效果,因为这一片地区都是一片平原,偶尔有些许的丘陵,这样就造成了大洪水一冲下来就一泻汪洋,直接冲向了在这一片大地上的低矮的百姓的房子。这种直接的冲击会在第一时间就将这些房屋冲毁,然后挟裹在洪水之中给下一个目标带来更加强大的打击。这样百姓就没有了在高处的安全地带可以避难了。

士兵们开始在身后的山林之中砍树制造木筏,这是最简单的船只了,因为此时形势危急,淮河决堤还是未曾堵上,天上更是下起了大雨,使得百姓生还的可能更加的渺茫了。所以能够早一分钟造出船只来,就早一分钟能够下水去搜救还活着的百姓。士兵们都卯足了劲开始忙活起来。

不得不说这数千兵丁能够随着李承乾前来赈灾,都是一群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分工协作,一艘艘的木筏子很快的就制作了出来,然后一排排的摆在了李承乾身前。

“现在你们就去搜救受灾的百姓吧,孤在这里为尔等擂鼓助威!”李承乾手握鼓槌,站在一面军中大鼓前面为这些士兵践行,此时的他站在雨中,大雨打湿了他身上华丽的蟒袍,头上的长发也一缕一咎的贴在脸颊上,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但是却无法动摇他脸上的神情。

“诺!”士兵们躬身应诺,然后一个个上千拿起地上的那一只只的竹篙,推着木筏下了水,向着四面八方散去。李承乾手中的鼓槌也重重的砸在了大鼓上面,咚……咚……

一声声的战鼓在大雨之中传扬着,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回荡在大雨的哗哗声里边。李承乾立于山岗之上,在暴雨之中为他手下的士兵,为大唐的百姓祈福。

长安城,李宽站在李二的面前,此时他正在听着李二对淮河流域的灾区传来的红翎急报的转述:“受灾的地区已经开始扩散,承乾在灾区发来急报,说是受灾地区实在是太过广袤,好多地方都无法确认是否有百姓存在,搜救全然没多少效果,徒劳无功,甚至有的时候还有士兵因为简易的木筏散掉掉入水中被水卷走的事情!宽儿你素来有谋略,此时该当如何?”李二皱着眉,这些事情其实并不应该发生的,只要将淮河治理好,堤坝维护巩固,那么淮河岂会决堤?可是这些年来最开始因为战乱,后来大唐初立,国库空虚,到处都要用钱,实在是无法腾出粮草钱银去修缮这些水利。说到底还是他这个做皇帝的没有注意到,淮河堤坝年久失修,不遇到大水则罢,一遇到这样难见的洪灾就顿时成了一个大祸患。

“父皇,儿臣愿往救灾!”李宽不知道李二打的什么主意,但是既然李二都这样说了,那么他的态度其实已经表明,那就是希望李宽前往灾区,李宽这段时间也想找些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暂时忘却一些盘算,所以一口就答应下来,让李二心中的后招无施展的余地了。

“那么,就带上你的那八百私兵前去帮助承乾吧,朕再给你三千精锐!”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李宽前去抗击洪水的决议。

“儿臣领旨!”李宽转身退下。

“唉!”李二看着远去的李宽,不仅一声叹息,这两个年长的儿子,李二实在是耗费了不小的心力,李承乾被他寄予厚望,可是却又那么一点不争气,让他有点失望。李宽在他心中也是万分在意,因为这个次子实在是让他无话可说,多年的放养,使得这个次子变得特立独行。再加上他身后的那个一直都未曾现身的神秘师门,李二一直放心不下。因为神秘所以让李二感到恐惧。哪怕这个次子为了大唐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谁知道会不会出现当初他们这一辈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再次上演。同样长子无能,同样的次子出类拔萃。这样的情景让李二如何能不伤神。

水天焕然一色,大水掀起滔天浪潮,冲击着整片大地。滔滔的洪流像是一堵墙一样,横推过来,无人能挡。李承乾心中越来越绝望,因为在大自然的神威面前,他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但是他在心中又有一股不甘心,站在浪涛前的木筏之上,大声地为士兵打气加油,甚至亲身上阵,加入了搜救的队伍。

“顶住,抓住竹竿!”他手握着一直竹篙,伸向水中一个正在呼救的百姓,这个百姓站在低矮的房屋顶上,他家的屋宅还算坚固,并未被大水冲毁,所以才撑到搜救的士兵到来。

握住了那一支伸过来的竹篙,他的心算是落地了一半,虽然房屋被冲毁了,家中的收成也在这一场洪灾之中变成了梦幻泡影,可是人还在,希望就在。看着已经站在木筏上的妻儿,这个质朴的汉子心中又有了希望。

第八章血肉长城(上)

雨渐渐地小了,淅淅沥沥的,但是远处传来的那隆隆的水声,仍旧在提醒着在这里的人,淮河正在向这边输送着大量的水流。要是不将这个源头堵住的话,不管怎样搜索救人,也是于事无补,这一片宽阔的平坦地带上,没有遮挡的山丘或者森林,所以水流直接冲击民居,造成的将会是最直接的后果。所以在这个时候,雨已经开始停歇,那么堵住淮河的决堤口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只要没有了源头活水,那么这一片泽国中就会消退下去,那么不用自己这些人搜救,百姓们也能获得安全了。

“扛沙袋堵缺口行不通!”站在淮河的河堤上,看着前方不远处的那正在滚滚泻下河水的巨大豁口,李宽眉头皱的很紧,这样大的缺口,怎么填的住?沙袋一丢下去就被滚滚的河水冲走,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在他身后的那些人也没有,这可怎么办?这个问题李宽思索了许久,最后才想到一丝方向,但是也需要试验之后才知道是否可行。

自从昨日到达这里,站在伏牛山的顶上,看到了这一个大豁口,李宽就觉得这里是当务之急,他不像李承乾那样,急着去救人,救人确实也是头等大事,可是如何救?这是一个问题,像李承乾那样一个个去救下来,那么他们这点人算得上什么?在这滚滚洪流之前,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哪怕这段时间里会有许多的百姓因为他们没有及时赶到而掉入水中甚至丧命,可是只要将这个根源断去。会有更多的百姓能够活下来,李宽觉得这个值得去试试。

可是看到这个巨大的豁口。他傻眼了,以前从未想过江河决堤会是如此的恐怖。这就像是一个宽大的瀑布一样,全然不是人力能抗衡的,这个时代没有大型机械,无法做到那种迅速地截断江河,可是想到那些还在无边洪水中等待救援的百姓,李宽狠了狠心。

“现在,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了,为了大唐,吾辈无怨无悔!”李宽大声的呼喊道。声音在震耳欲聋的河水声之下,变得渺小,让他不得不竭尽全力呼喊。

“为了大唐!”士兵们听到他的声音,纷纷回应道,或许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可是这个时候大家确实同仇敌忾,因为这是他们的国,他们深深地爱着这一片土地。想着这些年朝廷轻徭薄赋,百姓们渐渐地能够吃饱。能穿上暖和的衣服,甚至能在年关有口肉吃了。这样的日子在当年的战火纷飞之下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他们这些当兵的,心中充满了骄傲,为了这样的朝廷。他们愿意付出。只因为自己现在做的,将来有人会在自己的家乡,为了自己的妻儿。为了自己家中老父老母也同样去做。

“现在,砍树。”李宽下了命令,却是让人感到疑惑。这堵住缺堤的河水,和砍树有什么关系?但是在李宽手下的战狼骑却是遵命照办了,其余的士兵虽然心有疑惑,见到有人开始做了,也跟了上去。战狼骑已经习惯了遵命而行,因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这一点在他们战狼骑的军纪之中是明文规定的。

一大群人开始砍伐起伏牛山上的树木来,原先这里已经被李承乾砍下了不少的树用来制作木筏,现在李宽又开始破坏其这里的生态平衡了。所以黄河为何会变成‘黄河’,其间的缘由却是有着诸多的无奈。这个时代甚至直到后世大天朝刚刚建立之后的二三十年,无数的树木被砍伐,不是他们不知道种植,可是砍倒一棵树不过需要半天功夫,栽下的树苗要长成大树,需要的时间却是数十年。这样的不成比例的时间对比,怎么能经得起消耗?

树木被砍倒,然后在李宽的命令之下,被一株株的搬运到了着决堤的淮河岸边。

“现在听我的命令,将这些大树都给我扛起来,等我下令之后,将这些树都给我扔进这缺口里去!听明白没有?”一直在这有着高分贝噪音的地方发号施令,李宽的嗓子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声音也喊得沙哑起来,双目之中甚至有着丝丝的血丝。因为从长安出发,一直到这伏牛山脚下,这段时间全程都是急行军,李宽一路冲在最前面,这一路上几乎是从未稍停。连续已经差不多三日没有休息了,这些士兵也是一样,他们没有李宽的强悍体魄,甚至更加疲惫。幸好昨夜他们先行休整了一夜,恢复了些许的精力,李宽昨夜却是没有休息,因为他要思考如何将这里堵住,昨天傻眼看着这段决堤的河段,让他觉得压力山大。

经过一夜的思量,李宽才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先用什么东西在这段缺口之中编织出一个大体的框架,再用沙袋去填充,这样沙袋不会被直接冲走,或许能有用。

其实大唐对于这样的河流决堤也是有着自己的办法的,工部的那些专门司职治理水利的官员任何一个都比李宽有经验,可是这一次这些人却是没有一个随着李宽前来,不知道是李二的疏忽,还是刻意的安排,总之这一次,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宽都只有带着一帮大头兵,没有一个专业人士指导。所以李承乾选择了最笨的办法,不断的奔波搜救那些被困的百姓,李宽也因为没有专业人士的指点,从而被这决堤的河流困扰了整整一夜。

一株株大树被士兵们抬了起来,因为还在下着雨,地面湿滑,而且淮河的河堤在绵延的大雨之中已经浸泡了很久了,所以脚踩下去就是一个深深陷进地面的脚印。当士兵们吸着长气,竭尽全力的将这些大树举起来的时候,脚下的靴子全部都陷进了地面的泥土里,泥浆从靴子的缝隙里边钻了进去,湿漉漉的感觉让这些士兵非常的不舒服,身上的铠甲也是一样,沉重的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再加上更重的这些树,士兵们一张脸都憋的通红,手臂上也是青筋暴涨,额头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钢牙紧咬着托举着这份不确定的希冀。

“扔下去!”李宽一声令下,一株株带着枝叶的大树,就这样被扔了出去,士兵们喘着粗气将大树扔出去之后,就双手撑着膝盖,或者直接坐进了地面的泥土里。

“扛沙袋的,将沙袋扔进去,速度要快,不然这些大树也被冲走了!”李宽大声叫嚷着。

一包包沙袋被扔了下去,麻布袋子装着被雨水浸湿的沙子,每一袋子都是一百多斤甚至两百斤以上。这样的重量使得士兵们都被压得弯腰背驼的,脚下的脚步也显得格外的沉重,可是却是没有一个人偷懒。一包扔下去之后,他们转身就走,去扛另一包。

“起……”李宽也加入了进来,他一只手抓住了一包沙子,然后口中轻喝一声,双臂一扬,将这一袋沙子抓了起来,然后轻盈的一甩,就将沙包甩到了肩膀上,然后一只手扶住,另一只手又抓住了另一袋。就这样李宽扛着两包沙子,脚步沉稳的走上前。见到李宽这一做法,士兵们都透来钦佩的目光,这样的猛士是他们的统帅,让他们心有荣焉。

“楚王殿下,下官有事禀告!”在这伏牛山脚下,郢州的守备将军此时来到了这里,这一段决堤的河流就是隶属于这个州县的,但是作为一县守备,他其实手下也没有多少兵丁,因为大唐是实行的府兵制,闲时为农战时为兵,所以这段时间正是农忙的时候,也因为没有战斗要打,大多数的府兵都已经回家去忙着农活去了,只留下了维护治安的不足三百兵丁。这样的一点人手怎么能堵得住这滔滔江水?所以在淮河决堤之后,郢州的知县和他就在第一时间上报了长安,希望朝廷能派出军队前来救灾。

“什么事?”李宽将手中的两只沙袋丢尽了滚滚的河水之中,然后大声问道。

“这样堵不住的!”郢州守备回答,因为河水的水流之声,他也是大声的叫喊才让李宽听到他所说的内容。

“怎么会?这样还不行?”李宽不相信,因为大树在下面拦着,沙袋不会被水冲走,只要源源不断的将沙袋丢下去,那么就堆积而成一座大坝,这样不就堵住了。

“楚王殿下,你这想法虽然好,可是终究是无根之木,如何能挡的住那汹涌的河水?现在冲不走,可是当拥堵的河水更多,那个时候将会形成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河水砰的一下又将这做临时的水坝给冲毁,形成另一股洪峰!”在这淮河边上做了十几年的守备,河水决堤也是见过几次了,虽然这一次最大,但是他也见过那些工部大匠是如何处理河水决堤的事情的,那就是用架子将树桩深深地打入地面之下,然后在对上沙袋,因为地面的阻挡,使得沙袋和树桩都不会被冲走。而李宽这次做的,却没有打桩,这样终究是没有根基,怎么能挡的住汹涌的洪水?

第九章血肉长城(下)

洪水滔滔,宣泄而下的带着无数泥沙的浊黄色的河水从这个豁口里边奔涌而下。李宽他们扔下去的沙袋在这无尽的水流中,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些大树此时也开始被水流给冲击的向着流水的方向慢慢的移动起来。

“真的不行?”李宽见到这种状况,不由得皱眉。这么大的缺口,想要将木桩扎下去,然后固定住,那实在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可是没有根基的堤坝简直就是小孩子堆砌出来的沙雕一样,在这洪水之中不过是白费功夫。

“该怎么办?”李宽绞尽脑汁,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实在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他不是什么水利专家,不懂得如何治水,什么堵不如疏,可是现在这个缺口是一定要堵住的,不堵住那么这一场洪水就永无止境,因为淮河还在这里,它的水流量足以让这一片地区永远的成为一片泽国,成为百姓的禁区,如若不堵住那么这里将成为第二个洞庭湖,水贼丛生,祸患一方。

所以这就是最难办的了,不管付出任何代价李宽都要将这里堵住这一个数丈宽的豁口就是他这一次前来的最大的目标了。

“可有什么办法?”李宽看着在他身边的郢州守备。

“下官不过是见过两次,岂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得了,这家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