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孙策(QQ)-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曹操入主兖州,并吞并青州流民得来的150万人口,如今只剩下区区的不到五十万。当年以众多的人口养着10万大军,尚不觉得吃力。

    但眼下的兖州,连养着八万兵马都已经捉襟见肘。这样的霉运连连又怎么能不让曹操感慨万千。

    原以为今年终于能缓过气来的曹操,刚刚叹息一声,这霉运终于过去时。却在入夏之后,得到总管全州事务的荀彧禀报。

    “今年又是一个全州大旱,这回不但是兖州。就连京畿更是旱的厉害,颗粒无收之下,真正到了人尽相食的地步。

    朝廷的统治都已经崩溃了,常常是一县的百姓逃的一个也不剩。据说,被近迁都的皇帝与大臣们都险些饿死在向长安前进的路上。”

    此刻已经是饱受天灾人祸打击的曹操,心情是极其的复杂。

    禁不住低声说出声来:“孙伯符啊,孙伯符!为何老天爷如此照顾你这头江东狮呢?江北大旱的颗粒无收,你的江南却依旧是风调雨顺的丰年,让本官情何以堪!何以堪!”未完待续。。

第二卷征伐江东 第二六七章兖州募捐

    主公的感慨让荀彧等谋士,大冷天却都有些汗流浃背的感觉。可是老天爷不保佑江北,谁也是无能为力。

    不过主公的忧郁,却是属下无能的体现。众文武正想要上前请罪,请求主公的责罚。

    瞬间醒过神来的曹操,已经重新振作起来,大声说道:“诸君,本官并无他意!天意如此,谁也不能意料,只是本官想问一句诸君,可有良策,以助兖州出此困境!”

    深通商业之道的曹洪,上前一礼道:“主公,属下以为,当务之急是要与庐江进行粮食贸易。只有从庐江大量的购入粮食,才能解决兖州眼前之困!此事,亦可由孝先做为特使,与庐江方面磋商。

    咱们双方刚刚联姻成功,舒县说什么也应当给兖州一些关照!

    若是能从庐江购入粮草,不论如何,对兖州是极有好处的。至少能为府库省下大批钱财!

    今年冀州出产粮食也不算富裕,中山甄家送来的粮价很是偏高。而且听说春节之后粮价还要再次党的大幅上涨,唉!”

    身为曹操的兄弟,擅长经营的曹洪与众谋士一样,都是最亲信的人。自然知道如今兖州的钱粮状况危极。戏志才的意外暴死,那些摸金校尉也似乎变得有些懒惰!

    据曹洪所知,那金甲自从探查舒县的太守府失败回来后,就再不曾向兖州的府库中上缴过什么收获。而他们终究是对兖州有过大贡献的,说穿了双方只是依附关系。

    对他们这些高人。骂又不能骂,赶走就更不可能了。让曹操自己开口向他们要财货,那就有些没脸了。但最近曹操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再没脸。也想要向金甲开口了。

    对于曹洪的意思,众谋士当然会全力赞成。这明显是解决眼下问题最好的办法。

    只有荀彧是一脸的苦相:“主公,诸位,荀彧也知道,买舒县的粮食那是好办法!可是,如今府库中,除去明年开春的春耕所需,已无余财。难道咱们能从舒县赊来粮食吗?”

    “啊!没钱了?”

    在众人眼里,府库之中应该有着源源不断的钱财,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怎么可能会没钱呢?没有钱可用。兖州的财政已经陷入了一个死结,没钱,必然没有粮食。

    等吃完了最后几个月的存粮,全州五十万军民就只能等着饿死了。除非两军能在开春的行动中获胜,并得到大量的粮草与财物。

    看见众人的惊讶。荀彧也只能说实话:“今年全州收入大减,又因大旱要购粮赈灾,导致全州粮价大涨。如此一进一出,本就不多的余财早已开支干净。

    若是想要让库中有钱。如今只有向全州加税一途!”

    “不可!”荀彧的话未说完,就被曹操大声打断:“文若。不可加税,当年本官入兖州就向百姓做过承诺。五年之内不加一厘之税。本官又怎么能食言呢!”

    看着窘迫的荀彧,无奈的曹操终于下定了决心,对着在外侍候的史涣吩咐道:“公刘!你去请金甲校尉来,等散议之后本官有事于他相商!”

    史涣领命而去。如今州中窘迫的局面,让谋士们的建议也变得少了许多。本来就是如此,想施行任何计谋,什么事不要钱财的支持呢。

    就算是积极的献了计谋,主公却没有财力支撑去实施。那不是在为双方找尴尬吗?

    曹洪再道:“主公,洪有一计!主公可在州中向世家大族,发起募捐。洪愿率先捐金十镒,以作表率,这也是为那些世家提供一个赎罪的机会。我军收取财物,反而能安世家之心!”

    自从戏志才死后,荀彧的皱了两年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不论如何,只要按照曹洪的办法,正是惴惴不安的世家们绝不敢再有所推诿。为了表明他们的心迹,没有哪家会少捐。

    这样一来,不说是否宽裕,至少能解了兖州如今的燃眉之急。

    “来年的事,来年再做打算。有睿智的主公,与能干的下属们在。兖州不会一直这样混乱下去的。需要的只是再多一年的时间而已!待生产恢复,百姓们自然会回到故土。”

    荀彧立即上前道:“主公,子廉将军此计甚妙,属下全力支持。属下愿捐一年俸禄!同做表率!属下以为,此事还需子廉将军亲自施行方可!”

    同是老奸巨滑的程昱一楞,马上明白了荀彧的意图。心底暗道:“这个荀文若,倒是打的好算盘,既表了他的忠心,又暗中捧了子廉将军一场。

    哈哈!只是他居然给了主公一张白条。一年的官俸吗?你有本官亦有!”

    连忙也是出列道:“主公,子廉将军妙计,属下亦附议。属下也愿追随荀军师,捐出未来一年的俸禄,支持兖州渡此难关!”

    有这两个谋主级的人物领头表态,余下的文臣武将们不论愿不愿意,只能纷纷附议。帐中的募捐下来,让曹操有些哭笑不得。

    除去了曹洪最先捐出的十镒黄金,其他的居然都是一堆白条。唯一还让曹操感到有些安慰的就是,明年,自己手下的这群谋士武将,自己都不用开工钱给他们了。

    这样算来,居然也能省下近万石粮食,也算不错的收获了。不过曹操的目的根本不在与自己手下的这一堆白条,若是风调雨顺,偌大一个兖州,哪里还会差这点工钱。

    主要是看曹洪能从各地的世家,募到的钱财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

    无奈的曹操微微的瞟了一眼起头的荀彧,对着曹洪郑重道:“如此甚好,子廉!此事事关兖州今后的大局,就由你统管。

    你无需自己出面,只要让属下们放出风声即可。也是时候与那些墙头草清算一番了。”

    虽然之前曹操向世家承诺过,不会因为吕布的事与世家们为难,做什么秋后算帐的事。

    可是如今兖州的钱粮如此窘迫,还不都是世家所造成的吗?

    完全不让他们负责,只不过是一句当时为了安慰人心的客套话而已。一生强硬的曹操,又怎么可能是吃了亏却忘了回报的人。未完待续。。

第二卷征伐江东 第二六八章枣祗屯田

    曹洪领命退到一旁,深懂商业规则的他当然有十分的把握,将这件募捐的差事做好。

    心中甚至早已想好了行动计划:“只要派人上街大力宣扬一番,本将再对几个领头的世家逐一拜访一番,呵呵!所需的钱粮,必然手到擒来!”

    募捐的计议已定,毛玠不失时机的上前道:“主公,属下有话要说!”

    见主公点头,毛玠朗朗说道:“如今天下分裂,天子东迁西移,百姓们放弃本业,因灾荒而逃亡他乡,想我兖州军民上下,更是没有一年的钱粮储备。

    州郡的百姓没有安居乐业的念头,这样的局面绝对是难以持久。如今属下看那袁绍和刘表,虽然百姓众多,钱多粮广且军队强大。

    但他们都没有谋划远大事业的考虑,也没有树立根基的打算。打仗作战,正义的军队一定能够取胜,但若是想要保持强大的地位,凭借的就是充足的财力。

    您应当遵奉天子,并挟天子之名,向外号令不履行臣子义务的各方诸侯。要求各地向兖州进贡粮食与钱财;对内则大力鼓励农耕生产,积储军用物资,这样霸业与王道才可以成功。”

    曹操小而敏锐的眼神,突然亮了起来:“霸业与王道!好一个霸业与王道!孝先说的甚是,

    仲德,此事就交由你办理。先去做些必要的准备,看有合适的机会,咱们就将皇帝接到鄄城来。

    好。好一个挟天子以令诸候!果然是神妙之计!”

    感慨了一番的曹操“孝先果然大才!不过你眼下可有具体的办法,以解决我兖州的困局?”

    得到主公认可,已经知道自己的设想正中主公的下怀。毛玠变得胸有成竹的说道:“主公,其实属下在庐江月余。已经找到了江南富足的根本原因!”

    毛玠的话,让厅中所有人都死死的盯住了他。这家伙去了一趟庐江,得到了多少秘密啊!

    而粮食,才是这个世道的根本啊!若是兖州也有能养活百万人口的充足粮食,有着如此多的猛将强兵,兖州的崛起之势就必然无人可挡。

    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毛玠微感得意:“属下敢问主公,可还记得今在东阿的枣祗否?”

    曹操一楞:“枣东阿?当然记得。前年若不是东阿提供的军粮,咱们可赶不走吕布那厮!”

    本是东阿人氏的程昱对自己的家乡最是关心,突然醒悟:“孝先,你是说那江南也是与枣东阿一般。行那屯田之法,才会富有粮食吗?

    唔,倒是有可能?主公,想东阿一郡从来不曾有过缺粮之时。就算最为艰难的这两年,也多向周边郡县百姓供应粮食。

    当年他也曾向主公进言。在全州境内屯田。只是战乱频乃,才耽搁了下来。主公,属下以为此策可以一试!”

    “屯田?”众人顿时议论纷纷起来。

    片刻之后,军祭酒候声站了出来。大声道:“主公!属下以为屯田实不足取,不论是对官对民都无丝毫利处。不但会让百姓变得懒惰刁钻。

    且施行屯田之主将,若是有所异心。人多势众之下必然会引动全州大乱!属下反对!”

    众人瞬间哑口无言,连原本还有些跃跃欲试的曹操,同样冷静了下来。这拥兵自重,可从来都是居高位者心中的大忌!更何况是素来多疑的曹操呢。

    若是屯田有了功绩没有自己份,但若是真有屯将聚众而反,自己支持屯田的话语,就很有疑问了。谁能说清,支持的人是否与反贼有勾结呢?

    见众人都不再出声,毛玠有些无奈的说道:“主公,其实此事也易。只需找一忠心之人主持,且屯田民户暂时不以军伍之法操练。屯民没有战力,以我军之百战精兵,又有何惧。”

    见曹操终于放松了脸色,微微的点头,毛玠接着说道:“属下以为那枣祗本是忠义之人,这两年来袁绍曾多次来信相召,许以高位皆被他所拒。

    属下以为,如今兖州已经安定。以枣祗为屯将,他必然不会背叛主公!”

    毛玠没有将话说完:“枣祗若是想反,他早已在吕布来时就反了。那时不反,现在吕布都被赶出兖州了再反,当他是傻子找死吗?若是他都不能相信,天下还有可信之人吗?”

    曹操略一思索,马上明白毛玠话中的含义,微微点头表示同意。示意毛玠继续说完。

    “主公,其实咱们能与江南定下亲事,还有一个好处。

    若是有不通之处,还可以选派官员去江南学习他们的屯田经验,也非不可!据属下所知,如今为舒县管理屯田的就有当初的徐州牧刘备!”

    毛玠又抛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大内幕,又是惹来一场激烈的争议。这里的人,谁会不知道刘备这个枭雄,那是不可能的。

    当初曹操攻打徐州,若不是刘备带着两兄弟横插一脚,曹操完全可能已经打下了徐州。并以徐州为根基消灭吕布了,哪里会闹到使兖州如此贫困潦倒的地步。

    他们三兄弟当初可是与中军校尉典韦都能交手的人物,如今刘备居然落得的舒县屯将的小官,这让了解刘备的众人怎么也不敢相信。

    可是毛玠是不可能用这样的消息来欺骗大家。这种事又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只要派人专门调查一下就能知道真假。毛玠虽然再次解释了一番,还是有人将信将疑的议论着。

    “刘备吗?”曹操这样沉稳的人,也感到十分的惊讶。

    “他那两个兄弟就不反对吗?其中必有内情。孝先,此去舒县,你可对其中情形,着意探查清楚,回来后再做回报!

    说起屯田人选,本官倒是记得,元让手下那个司马韩浩,倒是对农桑之事有些见识。让他与你一起去庐江看看情况,待他回来就让他做枣祗的助手。

    传令东郡,枣祗即日升任典农都尉,命他马上就开始准备物资,召集流民编伍。待节后春耕起始,就以东郡所有闲田开工屯田。若是真有奇效,过了明年立即推广到全州实行!”未完待续。。

第二卷征伐江东 第二六九章富阳孙氏打秋风

    心中满意的曹操抬头看向毛玠,略一思索道:“孝先颇有才具,从今日起,你就是我兖州幕府功曹!待出使舒县回来后,为文若做个助手!”

    毛玠的一番苦心,终于如愿以偿的让他升了数级。更重要的是到了荀彧的身边,若是再能做出些成绩就很容易被州牧大人看到了。那样一来,升官的机会也绝对比以前要大的多。

    毛玠的一系列建议,却成了曹操这些日子以来听到的最中意的话。因为一直以来条件的不顺利,心中隐伏了许久的万丈豪情,仿佛也在这一刻突然苏醒了过来。

    再次变得雷厉风行的说道:“我大军要出兵徐州,必须先安定后方。青州兵经几位将军辛苦训练,作战之道也已大成,是时候对外征伐了。”

    对着身旁的长子曹昂道:“子修,去通知你的子和叔父!着令他的虎豹骑,备齐军械粮草,三日后我军出征。

    逃去雍丘的张氏兄弟,终是隐患,留他们不得。子修,你也作好准备,三日后随大军一起去雍丘!”

    曹操这个一切以事业为重的英雄人物,终于举起了屠刀,向背叛了自己当年的好兄弟张邈出手了。下定了决心的曹操这一回,再不会让一再给自己添乱的张邈兄弟逃出生天。

    甚至为此出动了由曹纯负责的精锐虎豹骑。而对长子的培养也正式开始。

    “待孝先赶去舒县,将双方亲事定下后。着子孝即日率大军北上,同围雍丘!”

    有了虎豹骑的牵制,再等曹仁从颖川抽身出来,包围雍丘之时。就是张邈兄弟灭亡俩灭亡的时候。曹操的一连串的命令。注定了张邈兄弟的结局。

    而远在徐州的陈宫也在作出尽量周密的安排,吕布一方也开始行动,积极的准备作战。

    ~~~~~~~~

    就在孙策准备停当,将要重回沙羡的前一日,富阳孙氏来人了。

    久未见面的孙贲兄弟俩,亲自陪着一大群老少亲戚来到了总督府中。为首的正是当今孙氏族长孙静,带着一群的族中兄弟与家人,男女老少足有百多人前来做客。

    不论是做客也好还是别有目的也罢。如此多的亲戚一起进门,孙策这边自然也是全家齐出,迎接亲眷。

    幸好总督府建的足够大,多着百余人。也不显得拥挤。那些女客自有吴夫人与华薇等女负责安排妥当。

    一群女眷叽叽喳喳的进入后院之后,前厅才慢慢的安静下来。其他留下的老少男人,自然就由如今当家的孙策,带头负责接待了。

    看着堂下济济一堂的青年,少年们。孙策楞楞的发呆:“这孙氏还真是人才济济啊!不分大小,七个堂兄弟,孙贲、孙辅、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全部都到齐了。

    再加上自家的五六个小家伙们,更有不甘寂寞的小香。如一条欢乐的小鱼。不时的在兄长们的人群里,穿来穿去的凑热闹。

    众小之间的气氛还真是融洽之极。若是再加上随在郭嘉身边的孙河。孙家的人丁看起来还真是挺兴旺呢!不过叔父他们此来是为了得些关照吧?”

    有些疑问的看了一眼正抚须而笑的孙静,不明白这个向来不喜欢做官的三叔。怎么就突然带了一帮大小子来舒县。看到全身战甲的孙贲,心中对这些人的来意,也隐隐猜到了几分。

    父亲三兄弟,只剩下这个喜欢过些与世无争生活的老三,还好好的活着。不论出于对长辈的孝顺,还是出于对孙静个人品格的尊敬,孙策都没有理由不对他客客气气的。

    没等孙策问话,孙静已经开口说道:“伯符啊!自从你父亲出仕为官之后,你可就不曾回过富春老家了。怎么先前到了吴郡,也不回家乡来看看呢!乡里的老少男子,如今对你可都是景仰的很。”

    听到长者开口,堂下十几个正在热闹谈话的小辈,都自觉的收住了话题,转头看向了堂上的孙静叔侄俩。

    数年未见,让这群同族的少年们,有许多想要相互诉说的精彩话题。但此刻大家更关心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数双年轻的眼神里,是无限的憧憬。

    见到孩子们都静了下来,孙静摆摆手道:“哦,伯符你不必解释什么,叔叔明白你的军务繁忙。你也知道叔叔的为人,喜欢坦率直言,这回为叔也就厚颜直言一次了。

    你也知道,为叔不喜与你父亲一般,出门征战作官。不过你的三个堂弟如今都已经加冠,他们的娘亲想要让他们出息些,就想让他们出仕。

    叔叔自己不想做官,也不想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就想着这些傻小子到你这里帮个手,给你这个当朝大将军,做个打杂的差事也好!你看能否安排他们三人合适的官职!”

    叔父的话,让孙策沉静下来,看着几个想要加入军中的堂弟。孙家的基因在那里,每个半大小子,都要比相同年龄的孩子高大上一号。

    特别是几个已经长成的堂弟,更是只比自己矮上一分。就连孙静这个以读书为主的文士,至少也有七尺多的身高。

    孙策心中急转:“果然,这就是亲戚啊!当你落魄时,没有人会愿意真心帮你。当初父亲新丧之时,还是韩当、程普这班老将在,才给父亲一个勉强风光的葬礼。

    当时这些人,可是没有几个出现在葬礼之上。若不是还有一群老将们在,加上自己的奋然崛起,只怕当时就会有族人跳出来,想要领军了吧。

    母亲大人着急求孙子,未必就没有老家这些亲属的威胁在其中吧!若是孙坚没有老练的继承人,只怕孙家的二房一支,必然会被其他几房给吞没了。

    但如今当本将军历尽千辛万苦,稍稍有所成就之时,这些亲戚朋友的就都出现在面前了。

    嘿嘿,就说这似乎一脸痘痘的孙辅、孙暠吧!这两个人,还真是看不出来呢,只要东吴一有风吹草动就想着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族人的家伙。

    特别是这个孙暠,在史上老孙策一出意外,居然还带着士卒想要争孙权的领导权。若不是虞翻防备得法,会稽已经被他割据,东吴就只能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那样的吴国还有什么抗衡江北的能力呢,这些堂弟本事很是不小啊!可是他们究竟的一直就有异心,还是在之后慢慢的培养出来,想要独自当家的念头呢?”

    看到孙策有些不屑、有些冷淡的复杂眼神,三个正当年堂弟的心,都如同坠入冰窖一般。都是暗想着,看来这个孙策大哥,有些不愿意帮忙啊!

    见孙策不停的皱眉思索,三人中性格最是不耐的孙暠终于忍耐不住。

    最先开口责难道:“伯符兄长!小弟三人皆是以兄长为榜样,数年来苦练武艺。如今同样是弓马娴熟,不过是想要加入江南军,谋个出身而已,你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再说咱们都是自家人,你就连周家的那个外人,都能如此的重用。难道咱们这些本家的兄弟,在兄长眼中还不如一个外人有用吗?”

    孙暠嘴里的周家外人,当然就是指的周瑜。身为中郎将的周瑜,却是在迎客之后,负责去安排酒席,此时恰好不在厅中。

    孙暠的说未说完,却传来两声怒喝。

    只见孙静涨红了脸,十分生气的责备道:“闭嘴,臭小子!只管你说自己的事就是,男子汉大丈夫,扯别人家的长短做什么!

    你的本事足够,你就能加入江南军。若是不行,伯符同样会作合适的安排。你又为何要学那妇人骂街一般,翻找他人的长短之处。你如此糊涂,书都白读了吗?”

    孙静的一番话,让孙策对这个三叔不由得另眼相看:“看来这三叔终究还是个明理之人,若是他的孩子们,也都如此通情达理那该多好!不过可惜,看来三叔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失败啊!”

    看着心中不服,根本不顾父亲的严令,还想要辩驳的孙暠。

    孙策冷冷一笑:“行了,大家都不要吵了!小暠你也安静,先听为兄说,你说为兄重用公瑾,不错,为兄就是在重用他这个外人,而且还准备更加重用于他。可你知道为何?”

    初来乍到,对江南军一无所知的孙暠,当然只能是摇头。

    孙策扫视了一眼,几个同样是一脸疑问的堂弟。对着孙贲点了点头:“对,你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公瑾之前为江南军做了多少事,又付出了多少努力!

    你不知道,他是在为兄创业最艰难的时候。调动了他所能调用的全部的力量,给了为兄最无私的支持。并且始终不离不弃的与为兄一起,只为向着同一个目标不屈不挠奋斗着!

    不但是公瑾,就是江南军如今所重用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自己可书可写的功劳。但是很可惜的是,除了一直追随本将父子的伯言,伯海兄弟,江南军里被重用的这些人里没有其他孙氏的族人!”

    此刻孙策话中的意思已经十分的明白,人家的官职都是付出了相应的努力,流血流汗的拼命得来的,不容你们这些小屁孩来质疑。未完待续。。

第二卷征伐江东 第二七零章文化侵略长沙投降

    孙策心中更是愤怒的想哭:“可恨的是这些父亲丧礼也不来参加的小子,成长几年之后居然敢跑到本将面前,振振有词的质问。为什么不用自家的兄弟,反而要用周瑜这个外人。

    自家兄弟与外人之别吗?谁才是真正的自家兄弟?谁才是真正的外人!

    哼!难道你们就是天生应当做少爷,等着来接收别人的埋头苦干做出的成果吗?

    难怪会在老孙策新亡之时,做出那样无耻的夺权之事。有这样的念头,给你多大的官位也不可能满足你的贪婪啊!”

    孙策物眼睛微眯,冷冷的盯了心中不平,却又无话可说的孙暠一眼。不论如何,三叔的面子终究还是要顾及一下的,压了压自己心中翻腾的情绪。

    稍稍平静下来的孙策才说道:“要为兄收你们可以,先去舒县的新兵营中呆上半年。合格之后,自然会给你们妥善的安置!”

    这一刻,孙策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些贪心不死的家伙,绝对不会让他们接触到兵权!堂兄弟就可以作威作福了吗?作梦去吧!

    整个扬州如今要用人的地方很多,孙家子弟,应该到哪里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练兵,屯田,都是事关大局,重要非常!”

    孙静的脸色有些涨红,他当然明白,自己的大儿子是什么性格。

    口中轻叹一声,诚恳的说道:“伯符莫要生气,以往是家族中做的不好。对你们二房的关心有些疏忽了。往后叔叔保证绝不会再有这般情形了。

    唉,小暠这孩子都是被叔叔家中的婆娘给宠坏了。不过伯符能让他入军中操练一番,对他也是好事!希望能让这几个孩子真正的成才起来,给你一些帮助才好。”

    孙策对着孙静十分恭敬的说道:“策谢过三叔的支持!相信别人家的孩子能在军中成长起来。咱们孙家的子弟,只会比他们更强!”

    看着孙静等人被仆佣,卫士们带着先行去了宴会厅。孙策看了一眼安排完宴席,才来到身边的周瑜一眼,刚才的话,让周瑜已经明白之前发生了什么。

    轻轻的叹息道:“公瑾啊!你可知这个世上的人,为何总是觉得自己才是最大。为何每个人都要让别人围着他们转呢?只要别人对他们说出拒绝的话,就是不应该一般?”

    以周瑜的智慧。他想了半晌,却只是说道:“这是因他们家中太过宠爱,教坏了他们吧!”

    孙策知道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抑制了周瑜才智的发挥。郑重的说道:“非也,公瑾,那是因为他们过惯了不劳而获的生活,习惯了人们的给予到了理所应当的地步。

    就如同历朝历代的皇帝一般,以为自己就是天下的中心。天下以他们以王权为尊。他们只听得进对他们的歌功颂德的赞美,听不得一点逆耳的忠言。

    皇帝们只顾着自己享乐,却忘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浅显道理!那些醉生梦死的高官显贵们。同样忘记了只有百姓才是这天下真正的主宰!

    这世道,从来都是上行下效。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户人家!皆是如此!”

    周瑜英俊的脸上微微动容,郑重道:“兄长之意是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吗?只是当今天下,自董仲舒始,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法。

    世人读书者皆以儒为尊,而儒家则推崇皇帝是受命于天,乃奉天之命来治理天下!兄长若是想要做什么改变,必然要对上这天下的儒家学子啊!”

    对周瑜这个义弟灵巧的心思,孙策也感到有些吃惊。自己是有着后世的知识,知道这个时代的缺陷在什么地方,但周瑜只凭着自己的几句话,就能想到这么多东西。

    并且想通自己话中的最终含义,这江东第一才子之名,果然不是吹嘘出来的。

    孙策惊喜的看着周瑜,欣喜的说道:“公瑾果是智者,实是为兄的知音啊!不过咱们要改变这个世道,何必用太过激烈的手段。只要让舒县的制书厂,多多的印制各种学派的经典。

    向着天下广为传播出去,让天下所有识字的人都能有书读。

    加上陈群将要推行的科举,只要十到二十年,天下自然会有一个巨大的改变。

    到时只要官府稍加推动,儒家再想要一家独大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文化渗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