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后院是唐朝(蜗牛)-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李愔停了下来,“崔家的人?”

崔莺莺毕竟是来自崔家,还是主母,出了这件事苏沫儿也是有些意外,但她一直视李愔的利益为最高,还是把他们抓了起来,金大谦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也是有些担忧,“据说崔章还去向上官仪求情了,这事情估计是没错了。”,崔章和苏沫儿不熟,也只能找上官仪去了。

李愔刚因为回到益州的好心情瞬间没了,他道:“崔家在益州为官的七个子弟有没有参与这件事?”

“这老奴就不清楚了。”金大谦道。

李愔缓声道:“我知道了,这件事暂时不要声张。”,以李愔的认知,崔绍是不会这么干的,那这又是谁从中作梗?

他回到卧房,崔莺莺此时正和蝴蝶玩的开心,李愔本想说这件事,但心想也不急于这一时,等休息个几天再说。

想到长孙皇后和李渊,李愔又把金大谦叫来,让他给医学院送一个厨师过去,专门给长孙皇后和李渊准备吃食。

如今张三开了厨师培训班,这王府的厨子肯定是第一位培训的,因此厨房里也多了十几个大厨,现在王府用起来那是绰绰有余。

又吩咐金大谦闭门谢客,李愔在王府整整休息了三天,这才从长途跋涉的劳累中缓过劲来。

这天,李愔刚起床苏沫儿就过来了,她见崔莺莺还在睡觉,对李愔使了个眼色,李愔会意,随着她离开南院到了正殿。

一个多月不见,李愔见到苏沫儿就在她身上使坏,苏沫儿打开李愔作怪的手,道:“殿下,我找你是有正事。”

李愔收起坏笑道:“什么事情?”

“殿下知道了崔氏贩卖私盐的事情了吧?”苏沫儿说的时候注视着李愔的眼睛。

李愔这几天也休息过来了,想着也该处理一些正事了,他道:“金大谦和我说过了,你什么时候抓的他们?”

苏沫儿道:“元正的当晚,他们也很会挑时间?捡了个武侯警惕性最低的时间。”

李愔闻言冷笑,元正的晚上正是除夕夜,“那你调查清楚了吗?”

“嗯,这两天刚有些眉目,崔家内部现在似乎出了问题,崔家的元老现在对崔绍很不满,指责他把崔家的命运全部押在了殿下身上。那些元老都是一些顽固不化的人物,极为在意门阀制度,而殿下现在的政改虽然远在益州,但已经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生怕将来殿下继承皇位,现在开始转而支持李承乾,这批私盐贩子就是这些元老的人,其中崔家七子弟中有四个人参与这件事,其中一人正是在盛唐商会的盐业部任职,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偷运出一船私盐。总计三千石。”苏沫儿细细说道。

“三千石?够杀头了。”李愔淡淡道。

李愔的话让苏沫儿心中一寒,面露犹豫之色,欲言又止。

李愔瞥见苏沫儿的样子,忽然笑了,“你和金大谦一样都是在担心王妃吧?”

苏沫儿点了点头:“王妃毕竟是出自崔家,如果处死了四个崔家的子弟……”,她不敢再说下去。

李愔叹道:“沫儿,以你看,我和门阀士族还有和解的余地吗?”

“殿下创建三大学院。不分贵贱,择取能者任用,这和门阀士族举荐的习俗相悖,而且殿下不久又将在巴蜀实施全民教育。这是彻底摧毁了门阀士族占据朝纲的政策,如此一来,北方的门阀权贵将对殿下更加无法容忍。”苏沫儿结合搜集的情报和唐朝的实际情况分析道。

李愔站了起来,望着西方的天空。道:“你说的不错,本王在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和门阀士族对着干,以前他们还没有提防本王。但三大学院成立,益州的政改结束以后,北方的门阀士族隐隐有了联合之势,虽然表面上他们还和益州做着生意,但在皇位的问题上他们却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不会让我继承皇位,不过,本王也不在乎那个皇位。”

苏沫儿的视线落在了李愔扬起的嘴角上,突然抿嘴笑了起来,“如今殿下雄踞一方,聚敛天下之财富,又把巴蜀治理的这样兴盛,巴蜀之外的地方相对来说只不过是贫穷之地,的确没有什么吸引力。”

“不只是如此,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益州就是因为这里没有门阀士族的根基,而高权一脉望族被处理以后,益州就更没有可以和王府对抗的势力了,而这一年来,上官仪也在我的授意下逐步清理巴蜀的地方豪强,比如窦贤德的家族现在已经转换为商业家族了。”李愔很满意益州的状况,又缓缓说道,“而北方门阀势力深植,就算我继承了皇位,恐怕也得发动一场战争才能解决他们,只是那样又将是血流成河,这大唐才安稳几年呢?与其这样还不如利用一个新的巴蜀慢慢影响大唐,用文化渗透。”

似乎明白了什么,苏沫儿道:“所以殿下这回是打算利用这个事件把崔家的在益州的势力清除出去?免得形成一股不安分的势力,最后还得用武力解决。”

“没错,莺莺是王妃,但她应该明白嫁给本王也就意味她以后要处处为夫家考虑,而不是一心想着崔家,我不愿意见到一个新的门阀势力在益州生根发芽,否则那才是真正害她。”李愔说的都是心里话,趁现在崔家在益州没有生根发芽把崔家的势力打压下去,免得尾大不掉,若是非到兵戈相向的时候,他和崔莺莺就真的做不了夫妻了,而且李愔相信崔莺莺,但并不相信崔章几个,因为就如苏沫儿所言,崔绍和崔章崔通父亲的意见已经不合。

苏沫儿叹道:“王妃恐怕还不知道崔家现在发生的事情,殿下只需向她说说,她想必也会明白的。”

李愔叹息一声,没想到回来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过长痛不如短痛,这件事还是迟早要解决的。

第二百二十一章深度变革

(∑==心=→你,暖冬荞麦gq,小小灵枫的月票,书友1312071书友1305282,圣哲天的打赏)

向李愔汇报了这件事,苏沫儿离开了王府,按照李愔的吩咐,苏沫儿开始着手清理崔家七子弟这一年多时间在益州形成的势力。

下午的时候,李愔去了刺史官署,他召集了上官仪,窦贤德,王银龙准备开一个小会。

“殿下!”李愔进了官署,三人齐齐向李愔行了一礼。

李愔点了点头在主位上坐下,如今他与门阀士族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引起冲突事件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时不我待,他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巴蜀的统治,这就涉及到对益州的政务进行更具深度的改革,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都坐下。”李愔挥了挥手,“今天我只把你们三个人找来,你们应该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吧?”

三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点了点头,上官仪道:“殿下莫非说的崔家偷贩私盐的事情?”

李愔微微点了点头。

王银龙则是更进一步说:“殿下只让我们几个过来,而没有让崔章,崔通他们过来,用意恐怕不只是私盐的事情,如果微臣的猜测没错,殿下是不是已经不再信任崔氏族人了。”

上官仪和窦贤德心中都有同样的想法,只是不敢说出来,只有王银龙胆子较大,直言不讳。

扫了三人一眼,李愔把他们的表情都看在了眼里,他道:“现在崔家内部已然分作两派,或者说如今崔绍和崔家已经决裂,而崔章诸人正是来自和崔绍决裂的崔家势力,这样的人益州还如何使用?”

“哎,臣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的。”上官仪突然叹了口气。对大唐的形势,他这个土著有时候比李愔更有体会,“殿下对巴蜀的治理方法虽然对巴蜀的富强大有裨益,但是本身就是在摧毁士族生存的土壤,理念的不同必然会造成对立,如果不是因为王妃,崔绍恐怕也会和其他人站在一起。”

窦贤德的家族算不得门阀士族,自然也不站在门阀士族的方向考虑,他道:“上官大人说的不错,不同的政治理念必定会造成对立。”

一个个现代化的名词从他们口中说出。李愔笑道:“你们现在都把政治这门课学的很不错嘛,还知道政治理念了。”

“没办法,不学就要落后,现在政务学院的学员一个个都比我们强,我们也是深感惶恐。”上官仪一开始很难接受那些全新的政务理念,但随时间的推移,加上实际的治理,他慢慢开始领会到这种先进理念的威力,也就不再排斥。反而开始努力学习。

窦贤德和王银龙听了也是深有同感,点头表示赞同。

李愔很欣慰,自己累死累活把书籍,课件从现代搬到唐朝终究是没有白费功夫。于是他道:“既然这样你们也应该明白现在的局势了,以后益州的发展可能会和大唐其他地方完全脱节,甚至有的时候可能因为理念上的不同产生冲突,不过这些你们不用担心。你们只需把巴蜀治理好就行了,至于矛盾由本王负责处理。”

“是,殿下!”三人同声说道。

李愔继续道:“和军事学院一样。从现在开始本王和你们一起挑选成绩优异的学员进入巴蜀各州任职,将新的政务系统建立起来,这样整个巴蜀的政令才能整齐划一,这将是一次深层次的改变。”

三人瞬间明了,在军事系统深度改革之后,政务系统也迎来深度变革,这也预示着李愔和士族门阀彻底的决裂,从此大道一条,各走一边。

在这次会议上,李愔宣布了具体的整改细则,其中上官仪,窦贤德,王银龙不再只负责的益州的政务,而是开始统筹整个巴蜀十七州的政务,李愔对三人的职权也重新进行了划分,上官仪担任蜀王府长史,负责总理政务,相当于省长。

王银龙的性格比较刚强,担任录事参军,李愔让他取代了崔章的位置,并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机构监察院,性质同现代的检察院,负责法律监督,对贪腐的侦查等工作,直属李愔管理,不受上官仪管理。

苏沫儿的职位就是现代社会所说的政法总管,负责治安,反间等工作基本没变,窦贤德担任王府司马,隶属上官仪管理,相当于上官仪的副手,而其他官员则是从政务学院中挑选补充到各个职位上去。

在这次深层次的改革中,李愔并没有照搬现代的那套民主制度,他只想向前跨一小步,并不想跨的太大,否则那样只会出问题,这种介于封建和民主之间的行政系统正合他的心意。

上官仪三人听着李愔的话忙着记录,三人都是表情兴奋,他们都是跟随李愔的元老,如今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尤其是寒门出身的王银龙,他的成功激励了不少寒门士子,也间接为李愔做了宣传。

除了对三人的任命,李愔又让他们开始着手把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输入各个机构,比如市易司补充一些学习工商管理的学员,让他们重新规范商业市场,同时还把财政,水利,卫生,税务等部门都建立起来,把地方官员什么事情一把抓的陋习彻底改过来。

这场会议一直持续到天黑才结束,李愔是讲的口干舌燥,其实这些东西政务学院的学员们都很明了了,毕竟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看了这么多书和讲解,也都一清二楚一个完整的政务机构该如何建立,只是大的方向还得李愔发话,不然他们也不敢动。

“殿下,这番改革之后,巴蜀必将更加兴盛。”上官仪兴奋道。

李愔也不谦虚,“我们巴蜀走的就是不一样的道路,别人喜欢怎么看就怎么看吧,只要百姓的日子富裕了就行了。”

“殿下真是爱民如子啊!”窦贤德鲜有拍了一回马屁,说罢,几人都是笑了起来,这不是因为窦贤德马屁,而是因为李愔让他们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才是他们这些读书人追求的。

和充满希望的上官仪等人不同,崔章和崔通在得到停职通知以后就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偷贩私盐的的事情暴露以后,四个崔家子弟被武侯抓获,他们两个加上崔万青在李愔回来的第三天被宣布解除职务。

“现在到底怎么办?家族现在要选新的族长,这等于我们和王妃站在对立的一面,殿下估计也是看到了这点无法再信任我们。”崔万青急道。

崔通颓然道:“还能怎么办?如果不是那四个蠢货偷运私盐,殿下恐怕也不会如此动怒。

整个房间里只有崔通和崔万青一直吵嘴,而崔章则是沉默不语,到了这个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你们两个都别吵了,这不是私盐的问题,也不是家族内部的矛盾问题,这是门阀士族和殿下的新型政务理念造成了的,如今殿下和北方权贵的对立,以殿下的脾气他还能容忍他的封地出现一个政治势力吗?”

崔章的话让两个人沉默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崔万青道:“那殿下会不会杀了我们?”

崔通和崔章闻言心中都是一寒,他道:“我们去找王妃,希望殿下能放我们回长安。”

漫长的会议结束,李愔骑着马回去,刚进王府他就看见正殿里崔莺莺一个人傻傻的站着,金大谦这时候走了过来,道:“殿下,崔章来找过王妃了。”

李愔把马交给金大谦,他径直进了正殿,只见崔莺莺眼角还有未干的泪痕,显然是刚哭过,他走到崔莺莺面前道:“你都知道了?”

点了点头,崔莺莺道:“为什么会这样?在长安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对劲,那些家族里的人见到我虽说很客气,但终归是有些生疏,我还很奇怪,到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

李愔和崔莺莺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很容易受到彼此家族的影响,而李愔也一直担心这一刻的到来,但有时候他必须面对,“莺莺,现在崔家已经不是以前的崔家了,你父亲选择了我,这让我很感激,但你必须要明白王府和崔家的关系已经不可能和以前一样融洽了,当然除了你父亲,而我也会去一封信给父皇,让他给予你父亲支持,但他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家族的支持了。”

这个结果虽然不是崔莺莺愿意见到了,但她明白如今崔家的形势已经无力回天,无论怎么说,他的父母,他的夫君才是她最重要的人,至于是不是崔家出身,也已经不再重要了。

“殿下,我懂了,以后莺莺只是蜀王妃,不再是博陵崔氏的长女,也不会再为崔氏在益州谋利益,以后,莺莺只是殿下的女人。”

李愔望着眼泪婆娑的崔莺莺,把她揽进怀中,舒了口气:“好,以后你只是蜀王府的王妃,再也不要去管那些尔虞我诈的事情。”

“嗯!”崔莺莺应了一声抬起头来,“只是莺莺还有最后一件事情想求殿下!”

李愔笑道:“我明白,崔章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再说他们也为益州做了不少事情,虽然因为崔家的关系我不能再信任他们,但也不会绝情地杀掉他们的,我会让他们安全返回崔家的,包括那四个参与偷运私盐的,至于以后是敌是友,这就看天意吧!”

崔莺莺点了点头,抱着李愔的手更紧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考试上岗!

那晚的相谈让崔莺莺从心理上接受了崔氏内斗的事实,但她的心情还是无法一下调节过来,而隐约中她也明白了些什么,她把盛唐商会的事情全部交给了佟年,她则是一心当起了贤内助,每日去医馆陪着长孙皇后,因为孙思邈在查询了大量的资料以后开始对长孙皇后开始治疗了。

李愔从佟年口中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也没有去问崔莺莺什么,崔莺莺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每一件事情的分寸,这也是李愔欣赏的一点。

在那晚的会议之后,李愔把精力投入到了巴蜀的政务变革中,在政务学院开始通过考评,面试的等环节选拔人才。

“殿下,可以开始了吗?”

和现代的公务员选拔制度一样,李愔选拔官员同样采用了笔试和面试两个步骤,在得知益州即将政务改革以后,这些学员一个个都是摩拳擦掌,想要在李愔面前展示一番,一个月的考试准备期间,这些学员是日夜苦读,一些人甚至是一天都不吃饭,全部用来学习,据上官仪说不少人都因为太过疲惫昏了过去。

“他们终于可以用自己的本领改变自己的未来了!”王银龙感慨道,眼眶微微湿润,多少年了,他们这些寒门士子心里苦啊,他们刻苦,他们努力,他们取得的成绩要比那些士族子弟高的多,可是到头来,那些批阅的官员甚至都不曾看过他们的试卷就扔进了垃圾桶,更甚者他们本应得到的名次全部被那些士族子弟顶替,寒窗苦读十年,到头镜花水月。

李愔拍了拍王银龙的肩膀,道:“等考试结束以后再感慨吧,你作为监考官的责任可是不小,我可不希望这批学员中有人靠作弊取得成绩,这种行为和优先录取士族的行为同样恶劣。”

王银龙听了李愔的话。咬着牙说道,“殿下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是他们祖坟上冒了青烟,他们要是敢作弊,我王银龙第一个不答应,非把他们的门牙打掉,挂在益州城门上晒太阳不可。”

“哈哈哈……”王银龙咬牙切齿的样子让李愔和上官仪都是笑了起来,他们明白这场不分贵贱的考试一直是王银龙心中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会付出一切。

几人笑着的时候窦贤德走了进来,他摇了摇头。“殿下应该去学院门口看看,真是热闹。”

“怎么回事儿?”李愔问道。

经过一个月的宣传,学院大考的消息通过盛唐商报到达了巴蜀的每一个角落,那些学员的家人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都是赶到了政务学院的门口,来给他们的孩子,兄弟支持。

李愔饶有兴趣地走到门外,站在三楼向学院的门口望去,此时在政务学院的门口聚拢了黑压压的一片人,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穿着褴褛的,衣着富贵的,各型各色,学员们分散在人群中或在父母的身边。或在兄弟姐妹的身边,有的兴奋,有的担忧,但是统一的都是饱含希望。

“大郎。考试的时候不要紧张,你还年轻,今年考不过。明年还可以再考,不是说了吗?每年都会举行考试的!”

管思兴点了点头,他望着一身褴褛的父亲眼睛微红,为了给他鼓励,他的父亲徒步走了百里路来到益州城,一路上就是靠吃饭团,喝凉水过来的,管思兴母亲早逝,是父亲把他拉扯大的,为了他,他父亲是起早贪黑的耕种着家里的土地,不要他干一点农活,而让他一心读书,“爹,这是学院的饭票,中午的时候你就在学院的食堂吃顿好的吧。”

“这个还是你留着吧,我用了,你吃什么?”管思兴的父亲不到四十岁,可是面相看起来却是已经像五十岁的样子,比同龄人多了些苍老之色。

管思兴把饭票塞到父亲的手里道:“没事,考试期间学院发了三倍的饭票,就是为了能让学员的家人能在食堂吃饭。”

“还有这样的好事啊,这个学院还真是不错!”管思兴的父亲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谁说不是呢!学员的衣食住行都是免费,这样的好事上哪去找?”说话的人也是一副庄稼汉打扮,他身前站着一个和管思兴穿着同样校服的学员。

管思兴的父亲见大家都是庄稼人,也没了生分和那人聊了起来,管思兴则是笑着拍了拍那个学员的肩膀,“远山,你考的什么科目?”

被管思兴称为远山的学员叫刘远山,和管思兴同一期进的学院,两人也都相熟,他道:“我报考的是工商,不像大郎考的是综合。”

“综合?”刘远山这话说出吸引了不少学员的注意,在政务学院这场考试中,科目分类众多,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水利工程等科目分类,而在这些科目之上却有一个大综合考试,这些个考试将囊括所有科目的知识,非天才型的人物根本不可能通过,不少学员在反而分析了大综合以后都是忘了却步,但还是有不少选择报名,因为高风险预示着高回报,通过这门考试的人将是各州刺史,长史的直接候选人,而不像其他人一样可能要经过不少年的磨练才能转入核心政务系统。

管思兴道:“工商未必不是个好出路,如今殿下重视农桑的发展,同时鼓励商业,这工商管理很有钱景。”

这是刘远山想的,他能力不如管思兴,就只能报考这专业性的职位了,“多谢大郎吉言了。”

管思兴刚张口还要说什么,这时候学院内部突然响起了有规律的锣鼓声,这是考生进入考场的提醒。

“父亲,我进去了。”学员们听到声音纷纷和自己的亲人告别,管思兴也是如此,说罢,他和刘远山一起进了学院,向考场走去。

锣鼓声响起,在三楼的李愔几人也开始行动,各个监考从办公处鱼贯而出,手中拿着这次考试的试卷。

整理了一下衣服,王银龙郑重其事地向考场走去,上官仪,窦贤德,李愔也是跟在他后面,上官仪和窦贤德都是这场考试的巡考,李愔则是纯属来凑热闹的,以前,他竟是考试,这回也轮到他监考别人了,这种感觉也很爽。

几人来到考场的时候,监考官员正在对进入考场的学员进行搜身,任何带有文字的东西都不可以进场,一经发现立刻取消考试资格,三年内不准参加政务考试,在这样严厉的处罚条例下,根本没有考生敢冒这个风险。

而考场的设置李愔充分学习明朝科举考场的设置,每个考生都是单独的一间房子,在这个房子中只有一个小窗户,每个房间的大小都是两米高乘以一米五宽乘以两米的长方体,每个房间又相隔一米,就是通天的本事也很难作弊。

所有考生入场在各自的房间中坐下,侍卫上前把这些房间锁起来,考官则是通过窗户把考卷塞给考生,随着又一阵锣鼓声,考试正式开始。

李愔带着上官仪和窦贤德从南到北的在考场里转悠,这些考生拿到试卷以后都是专心作答,李愔走过几乎没有人在意,都是奋笔疾书,因为考试的时间是有限制的。

不同于唐朝的科举,这场考试不考四书五经,基本是一些实用的知识,只有综合类涉及到政务管理知识。

“殿下这就是综合楼的考区了?”绕着考场走了一会儿,上官仪指着贴着综合类考试的牌子说道。

李愔望了眼那个牌子道:“走,进去看看。”,考生们对综合类如此关注,李愔何尝不关注综合类的考试,他是故意搞出来这么一个综合类的考试,因为他相信天才是有的,不能把这些人才浪费了。

沿着考场慢慢走,李愔竭力不发出任何声音影响了考生的专心作答,这点素质他还是有的,不能因为不是自己在考试就影响别人。

一个个审视着答卷的考生,李愔走到一个考生面前的时候停了下来,他有些意外,前面的考生都是抓耳挠腮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这个考生倒是镇定自若,与那些基本都是空白的卷子想必,这个考生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一半,几乎停不下笔来。

李愔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考生正在答的题目,这是一道简答题,问的内容很犀利——针对蜀王殿下重商,重农的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是李愔要求加上去了,对于学习了现代管理办法的学员分析出这其中利弊并不困难,寻找真正敢于批评李愔的人才是李愔出这道题目的目的,李愔自认不是圣人,不可能所有的决断都是正确的,或者说,李愔一些现代的管理方式并不符合唐朝从而形成一种矛盾和对立,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敢于直言的人向李愔提出反对的意见,而对于纳言这块李愔自认为还是可以做到的,缺少的只是一些敢于批评时政的人,而李愔也正打算广开言路,鼓励读书人对时政进行评判,发出不一样的看法。

第二百二十三章女子大学

在这个考生面前逗留了一会儿,李愔三人继续巡视考场,转了一圈,回了到楼上。

“殿下似乎对刚才的那个考生很感兴趣?”李愔刚坐下,上官仪给李愔端了杯茶说道。

窦贤德也同样看了出来,于是道:“这并不奇怪,上官长史对管思兴不也同样很看重吗?”

“他叫管思兴?”李愔这个时候问道,他瞥了眼管思兴对重农重商的评论,觉得管思兴的回答很到位。

在考卷上,管思兴写道:商人逐利而行,不事生产,这是历代王朝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而这条政策在农业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是正确的政策,但商贸的发展的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给百姓带来富足的生活,但同时这需要得建立在农业生产足满足了百姓需求的基础上,而益州商业的兴盛就是建立在益州农业生产力过剩的基础上,这就为重商提供了发育的条件,使经济的重心开始转向商业和手工业。

这种现象是益州兴盛的表现,但同时商人的行为也应该得到控制,过多的百姓放弃土地势必会影响粮食的生产,而富有的商人利用金钱可以大量收购土地,最后形成富者田地阡陌,贫者无有寸土,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粮食的短缺,商人控制国家命脉的后果,而大商人偷税漏税能力更强,这又将造成税收的减少,其次,大商人必然会谋取政治上的利益为商业服务,从而导致政商合一,甚至是政治为商业服务,操控官府的行为谋取商业利益,而不顾国家兴衰。

“回殿下,他是叫管思兴,这管思兴在政务学院中是最优秀的几个学员之一,微臣曾和他相谈过不少次。也问过他一些政务上的事情,他无不对答如流。”上官仪毫不吝啬对管思兴的赞扬。

李愔点了点头道:“的确是个人才!”,在受限于唐朝这个封建时代的前提下,管思兴居然有这样的见解实在难得,他文中描绘的场景正是从资本主义走来的m国社会,财阀控制国家政治的现象,“考试结束以后,你们对照答案进行阅卷打分,要灵活一些,不要太死板。”

“是。殿下!”上官仪和窦贤德应道,李愔也只是来走个过场,以表示他对政务考试的重视程度。

喝完了茶,李愔把茶杯轻轻放下,“等你们选拔结束以后,我请你们去喝抹茶,这煮茶以后就别喝了,跟喝粥一样,让你们明白什么是茶。”

“抹茶?”上官仪和窦贤德是一头雾水。都没听说过。

李愔买了个关子,道:“过些天你们就知道了,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那微臣都等着殿下请客了。”上官仪呵呵笑道。

离开政务学院,李愔去了医学院。这长孙皇后和李渊来益州也有一个月了,在孙思邈的精心治疗下,再加上护士的周到照顾中,两人的病情好转了不少。

“皇祖父?”李愔进了医馆。直接上了三楼,在李渊的病房前探了探脑袋。

李渊刚来益州的时候是骨瘦如柴,一个月的调养下来。李渊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是红光满面,腰圆体胖。

“是愔儿啊!快过来。”李渊冲着李愔招了招手,长孙皇后由崔莺莺负责照料,这照料李渊的责任就自然落到了李愔的头上,这一个月来两人也算是混熟了,一些礼仪李渊都让李愔省了,可见李渊对李愔的宠爱。

望着一脸嬉笑的李愔,李渊眼中露出慈爱的光芒,十年过去了,久违的亲情又回到了他的身边,这让他这个老人倍感珍惜,有时候他甚至在想他这一生又为何?儿子自相残杀,自己被儿子软禁,还不如做一个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