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后院是唐朝(蜗牛)-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鲎灾吻堑木美丛粗饕糠仿羯螅蛭浅涞弊乓嬷葑畲蟮难郴亍

薛仁贵和慕容顺也算是老朋友了,带着慕容顺和将军们见了面,这进攻吐蕃,还需要熟悉地形的吐谷浑人带路,而慕容顺早就期望着这一天了,因为吐蕃不除,吐谷浑依然面临着来自高原的威胁。

吐蕃之战拉开帷幕,李愔此时却是接到了李冉的索马里报告,现在索马里的事务都是由机器人管理着,李愔基本上不过问的,在管理方面李愔自知不如他们,除非是战争事宜,否则李愔一般不干预,毕竟基础已经打好了。

李冉的报告上说,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索马里大量的原油出售导致国际油价大跌,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减产反而是加大了产量,凭借他们的低成本抢夺市场占有率,而结果也很顺利,他们成功迫使一些贫困国家的石油公司破产,市场份额已经排在了沙特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

而价格战胜利后,沙特邀请了索马里加入了石油输出组织,国际油价又开始稳步回升,现在索马里可以说是日进斗金,索马里已经有能力大量进口一些物资了。

李愔听着汇报频频点头,他等的就是这个,以后就不需要拿澳大利亚基地这个大炮去打蚊子,生产什么自行车,汽车这类东西了,完全可以从国际进口输入到大唐,改善这里的生活,而琉球的贸易区也终于不是单方面的卖东西了,可以采购一些益州现阶段无法生产的东西。

同时,据李冉说z国最近频频爆出军事技术的突破,这让m国人非常紧张,正因为如此,索马里的军事压力顿时小了不少,因为在m国人看来,索马里现在只是一个肥的流油而不能保护自己的富商而已,等肥的足够的时候就可以开杀不必着急,而这对索马里当然是好的,至少可以安稳地发展几年。

结束了通话,李愔给佟年去了个电话,让商业部通知商人前往贸易区采购罗安国的货物,这样一来,一个贸易循环就形成了,大唐可以充分享有来自现代的货物,这对快速提升大唐生活质量自然是非常有益的。

除了贸易循环,李愔准备着手提高大唐的福利制度,这当然这还是以益州为先了,毕竟十年发展,让益州百姓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很多,很容易接受一些新鲜事物。

第四百零八章吐蕃归顺!

益州,商人们得到商业部的通知,大批量的商人前往琉球购买据说是罗安国出售的货物,对他们来说罗安国依旧是个神秘的国度,因为整个大唐除了李愔之外,还没有任何人到过那个地方,倒是不少神奇的商品他们见识了,但是这些商品都是李愔从罗安国采购的,民间商人们还从来没有直接购买过这些商品,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自是蜂拥向琉球。

“大谦,当初让你来琉球的时候,你还不愿意呢!你看现在,我都有些羡慕你了,殿下是什么好事都忘这里塞。”佟年挺着肚子与金大谦站在琉球的贸易码头,望着来来往往转运货物的商人,他感慨道,贸易区正式进行双向贸易,他这个商业部的负责人自是要来看看。

金大谦和佟年算是最早跟随李愔的一批人了,两人也是老交情了,说话也没有什么顾忌,他道:“承蒙殿下照拂,才让琉球有了今日这样的盛况,不少人都说这么繁华程度仅次于益州呢!”

“这话倒是没有假,长安也不如你这里,我看你这个琉球的位置不错,这才能吸引这么多国家的人来这里做生意。”佟年的目光在一个和留着大胡子的汉子身上扫过,道:“咦,你们这里哪来这么多波斯人?这一路我都看到不下百个了。”

金大谦顺着佟年的目光望去,笑道:“这不是波斯人,这是大食人,你难道不知道现在远征军正在和大食国作战吗?这些大食人国的商人都是从大食国逃到这里的。”

“哦”的一声,佟年道:“原来如此,你就不怕这些人聚众作乱。”

金大谦意味深长地说:“生意是生意,战争是战争,他们分的清楚。”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上了车向贸易区驶去。大唐和罗安国的贸易区距离港口并不遥远,驱车十几分钟,两人就到了贸易区,在贸易区下车,佟年把视线锁定在了贸易区中零星分布的炮塔上,在这些炮塔上隐约可见士兵在不断巡逻,他忽然明白金大谦为什么这么放心,原来益州军早就建立了防御工事。

掠过这些炮塔,佟年看见一排排二层的混凝土建筑,这些建筑被涂上白色的颜料。建筑中都是整齐的方形房间,里面摆着各种商品,有些商品他也不曾见过,想必这就是罗安国来的商品了。

“这里可真是什么都有。”佟年吃惊道。

“还有让你更惊奇的。”金大谦笑着,带着佟年绕过前面密集的交易区到了一块宽敞的地区,这里停放着各种农业机械,里面不少商人询问这些机械的功能。

佟年张大了嘴,他还看到了不少造型精美的汽车,还有家用电器。这些东西以前只有太子府的人使用,现在倒是满地都是了,这趟他可是没有白来,他道:“大谦。我想买一辆车带回去,能不能给我打个折?”

“这我可不敢,借你钱倒是可以,走后门万万不能。要是被殿下知道了,以他的脾气,我这个刺史也就干到头了。这个口子不能开。”金大谦连连摆手,现在从益州政务大学毕业的学员一批批补充到官府中,这些人都很有才干,而且不少人对他这个怀着老思想的刺史不满意,一个个都盯着他,等着他犯错误呢。

佟年闻言摇了摇头,道:“发现你怎么人越老,胆子越小了,凭咱们跟随殿下这么些年,沾点小便宜殿下还会说什么?罢了,罢了。”

金大谦皱起了眉头,佟年的话让他感觉有点不对味,他提醒道:“佟年,你我都一把年纪了,你可不能这个时候犯了浑,现在你这商业部是最肥的部门,你们可要管住你的手。”

眼睛转了转,佟年脸上的不自然转瞬而过,他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了,我是这样的人吗?刚才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金大谦沉默不语,想起以前李愔对佟年的评价,有才干,也很会投机,他暗自叹了口气,把臆想甩出脑海,也许是他想多了……

正在贸易区火热开放的期间,立时三个月的漫长战争,薛仁贵成功一举攻破了吐蕃王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大唐递交了降书,表示愿意作为大唐的自治区。

“哈哈哈……”太极殿,接受了松赞干布的国书以后,李愔对他道:“自今日起,吐蕃不得拥有自己的军队,只可以拥有少量的武侯保持治安,吐蕃的大唐驻军将负责维护吐蕃的安全,对于大唐的政令吐蕃不得违背。”

“是,太子殿下,我们会遵从你们的旨意。”松赞干布恭敬地说道,在见识了大唐的可怕武器后,他们再也无法升起反抗的意念,不少吐蕃人惊恐地认为大唐的军队会使用妖术,而更加深了他们的恐惧。

挥了挥手让松赞干布和使臣退下,李愔又封上了此次参与战役的将领,这让随行参观的老将们十分的羡慕,只是他们也不得不服气益州军的强大战力。

益州将领得到了封赏自然是皆大欢喜,这时候李绩道:“殿下,此次前往吐蕃观摩方知我们是井底之蛙,请殿下允许我们前往军事学院学习。”

“益州军事学院的大门当然对你们敞开,等你们学成归来,我们会让你们领导新的军队。”李愔道,他封赏了益州的将领,也不能让这些干瞪眼,而且李愔下一步准备彻底把军队制度向现代靠拢,因为现代化的军队使用老旧的府兵管理制度很不合适。

他这些天思考着同样划分军区,用不同的军区管理不同的地域,比如倭国,朝鲜半岛将被划分为一个军区,这个军区将由曾志达负责管理,益州以南包括吐蕃将会被划分一个军区,负责这块的人将是薛仁贵,而益州到长安,长安到草原,东至洛阳一片将被化为长安军区,这个军区将直属李愔管理,还是作为李愔的嫡系部队,而益州还将继续划分别的,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分散武将们手里的权利,在军区划分出来后,这些军区的负责人将二年一个轮换,让他们没有时间建立关系网,在地方做大。

“谢殿下成全!”一众将领纷纷谢恩。

如今吐蕃也顺利收归大唐,大唐四周可谓是再也没有敌人虎视眈眈了,甚至上草原上刚刚崛起的契丹也被草原驻军驱逐到了西伯利亚冰原,对草原的以北的土地李愔暂时还没有念想,那个地方异常寒冷,占领了也是吃力不讨好,把草原这个天然牧场控制在手里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任何游牧民族都不会再次崛起,威胁到大唐的安全。

赏赐结束,大臣们又闹着要庆贺此次大捷,在这些长安大臣的眼中,吐蕃以前可是一个让大唐也感到畏惧的国度,对于倭国,高句丽他们觉得无所谓,因为大唐人压根就看不起他们,现在这样的强敌被收服,他们高兴也是自然的。

李世民获知这个消息专门从益州赶了回来,亲自召见了松赞干布,瞧瞧这个以前威胁他嫁公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高兴之余,他在大明宫大摆筵席,长安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得以前往大明宫共同宴乐。

李世民在益州吃喝玩乐大半年,人倒是健康了不少,满面红光,精神奕奕的,不过他回来之后还是照旧不问政务,一心和那些老臣吃喝说笑,而大臣们似是也隐隐约约感到了什么,并不没有在酒宴上向他询问政务的事情,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第四百零八章四年!

吐蕃事了,李愔忽然觉得长安的官场氛围一变,他感觉的出来,这些大臣对他日益恭敬,不再像以前没事就喜欢找个理由和他对着干,他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些帝王面对国内势力反对的时候总会敲打一些附近的国家已增加自己在国内的威望,这次李愔亲自下达命令收服吐蕃,而且基本没有付出伤亡的战斗的确是震慑了不少了大臣,因为这次基本所有的长安武将都随行参观,他们回来后态度的改变也间接影响了这些文官的态度。

时光荏苒,转眼间四年已过,四年的时间中李愔在地位在大唐帝国日渐巩固,上至百官,下到百姓,谁都明白李愔如今已是大唐实际上的皇帝,唯一的区别是还差个皇帝的头衔,这四年不长,但也同样不短,益州模式渐渐在长安推行开来,长安官员们都熟悉了新的行政方式,百姓们也体会到了益州百姓生活的丰富,这种富裕的生活让李愔在民间的威信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这一日,李愔心情忽然有些烦闷,手握重权的感觉很不错,但是繁忙的政务也让他累的够呛,早上起来他索性推掉了所有的政务,带着侍卫在长安城闲逛起来,在工程队介入了长安之后,长安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四年的时间各种宏伟的建筑矗立了起来,曾经的繁华似是又回到了这个古都中。

迈步在干净地柏油路上,李愔望着时候奔驰而过的汽车,这些汽车有的是益州工厂出产的,有的是从贸易区贩卖到这里的,除了汽车,沿街的商店出售着各种在现代才能买到商品,这就是双向贸易给大唐带来的变化。

摇头笑了笑,李愔回想着刚来长安的时候恍如隔世。那时候的自己只不过是个不讨喜的王爷,按照史书上的记载这个时候应该是已经病死在了巴蜀,只是真正的十多年过去了,他却成为了这个国度的手握最高权力的人,世事变迁,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

只是,这四年他过的并不轻松,当他真正接手整个大唐政务的时候他才感到身上的压力,政务的繁琐。明白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而这四年其中最让他难受是看着那些伴随自己十几年之久的老臣在他入主长安后的变化,这他四年来他冷眼看着大臣们之间的你争我斗,如同他预测的一样,当今的朝廷真正成了以上官仪为首的益州派,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长安派你争我斗的战场,这虽然是他要的结果,但是每天面对这些大臣相互攻讦,他真是烦不胜烦。

而这倒是其次。最让他烦闷的是他身后三个女人之间微妙地关系变化,这种变化起因是苏沫儿和柳烟雨各自为了李愔添了一个男孩,现在虽然三人表面上还是如同姐妹一般,但是他感觉的到她们有时候的刻意逢迎。这对于后世观看过无数宫斗的他的来说,很轻松就感觉了出来,而这时他忽然明白一件事,他掌控的了一切。却掌控不了人心。

“殿下,我们到曲江池了。”荣达今日陪着李愔出来,见李愔的心情不好。一直不敢说话,四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荣达成为一个合格的黄门侍郎,而荣达也的确做到了。

“哦,是吗?”李愔抬眼望了望修缮过的曲江池,作为长安一景,曲江池沿岸新建了不少景点建筑,而曲江池中游荡着的金鱼也说明这四年长安一直在向益州靠拢。

荣达恭敬道:“殿下,这些年忙于政务鲜有机会出来游玩,这曲江池比以前有趣多了,每到晚上,这里到处都是彩灯,益州的特色小吃满大街都是,这里可是长安晚上最热闹的地方了。”

李愔瞥了眼叫卖的商贩,又看了看湖里的踩水车,若不是他们穿着唐朝的服装,他还以为这里是现代呢?

“是该出去走走了。”李愔念道,又对荣达道:“上官仪去了益州还没回来吗?”

“殿下,还没回来呢?说是被什么要事缠住了。”

李愔“哦”了一声,忽然向曲江池一个酒店走去……

益州的魏家酒楼中,上官仪正在和管思兴等一众益州官员吃饭,益州这些年并没有因为长安等大唐新兴城市的崛起而没落,反而因为经济先驱的地位越加繁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

“上官阁老,我敬你一杯,当年在政务大学若是没有您的提点,后来又每每在殿下面前美言,也没有我管思兴的今日。”几杯酒下肚,管思兴端着酒杯站起来对上官仪道。

摆了摆手,上官仪让管思兴坐下道:“思兴,这都是你自己的本事,也是咱们殿下慧眼识英才,才让我们这些不得志的人能够有了今日的荣华富贵,你应该感念殿下才是。”

管思兴道:“这是自然,殿下对我的恩情,我是没齿难忘。”

上官仪瞥了眼一脸醉态的管思兴,忽然重重叹了一口气,“这就好。”

“上官阁老何故突然叹气。”管思兴疑惑道。

“哎!”上官仪又是重重叹了口气,道:“我倒是真的羡慕你,在这益州无忧无虑,哪像我在长安每日里都要提醒吊胆的过日子。”

管思兴越加不解,“上官阁老如今位极人臣,在朝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来此言?”

“你只是看到我表面的风光而已,在朝中我的日子不好过啊,每日都要提醒吊胆怕被人背后参一本,尤其是那长孙无忌总是和我作对。”上官仪道。

管思兴虽在益州,但也知道现在朝中分作两派,包括益州的账务每年长安的派的官员来审核,出了一点过错,他们就一股脑捅到李愔那里,当然北方其他的州县的账目他们益州也审核,这叫作交叉审核,去年因为此事,益州还有三个官员被降职,管思兴恼道:“长孙无忌这些原班老臣真是不识时务,也不看看现在是谁在统治天下。”

“要我说,这些人都仗着皇上狐假虎威而已,若是殿下登基,看他们还敢如此嚣张。”跟随上官仪来益州的一个官员突然出声说道。

其他官员闻言露出沉思的表情,谁也不敢说话,一时间包间里的气氛忽然有些凝重,现在李世民怎么说也是皇帝,这位官员的话可谓是大逆不道了。

“哈哈哈……诸位不必紧张,王侍郎只是气愤之言,并无他意。”上官仪打破了沉寂的气氛,众人露出轻松地表情,又是推杯过盏。

管思兴在王侍郎说过话后就一直沉思,他迟疑地对上官仪道:“不瞒上官阁老说,我和青城山的李淳风道长相熟,前几日还和他饮茶论道,你们也知道皇上除了在益州就是在青城山修炼,他那日和我说皇上有了禅位念头,一心研习道术,只是似是还是有些迟疑不定。”

闻言,上官仪的瞳孔猛地放大,但是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算了一下,他跟着李愔已经十四年已过,那年他二十六,如今他已经四十出头,以前的郁郁不得志让他越加明白今日要抓住权利,而登上权利的巅峰还有一个敌人就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长安派系,只要除去他们,他就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而想要打倒这些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失去李世民这个靠山,现在管思兴的话让他突然看到了希望,李世民既然有了这个想法,只需要有人稍微劝一下,也许这件事就成了。

第四百零九章李世民的选择!

“还有此事?”上官仪念着胡须沉吟着,他给了坐在身侧的王侍郎一个眼神,王侍郎会意,带着跟随他的来的官员离座出了包间,管思兴见状,明白上官仪有些私话要和他说,让益州的官员也都出去了。

包间里只剩下二人,管思兴道:“上官阁老又何止指教?”

上官仪起身走到门口,确认没人后对管思兴道:“思兴,殿下执掌大权已过了四年,我若没有记错的话,殿下今年应该是二十八有余了,这个年纪不小了,我们现在的皇上当年可也是这个年纪登上了帝位。”

管思兴点了点,默认了上官仪的说法。

“只是现在谁都看得出来,咱们殿下文功武治样样强于皇上,而且现在皇上身体康健,再活了三四十年都没有问题,难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还能让殿下在等上三四十年再登上皇位吗?既然皇上这样说了,我想着皇上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校,现在只需要有一个人劝解一下。”上官仪转身凑到管思兴面前轻声说。

“这倒不是不可以,只是殿下仁孝,这事若是让他知道了……”管思兴迟疑不定。

“思兴你怎么糊涂了,殿下是仁孝,但是这皇位的事情哪来的什么仁孝可言,殿下碍于仁孝这两个字不能像皇上当年一样逼宫,但是我们这些大臣子看在眼里不能坐视不理,难道你想看着殿下花甲之年才能登上皇位吗?”上官仪语气忽然严厉起来。

管思兴沉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又怎么能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李愔的确是大权独揽,只是说都看的出来,有些事情李愔还是不敢大力改革的,这多少都是受到李世民的影响,永远被人压的滋味并不好受。

“上官阁老言之有理。自古这帝王之位就是贤者得之,为了殿下,为了大唐,我管思兴就冒这个险了。”管思兴坚定道。

露出一丝赞赏的微笑,上官仪道:“思兴,你和李淳风道长熟悉,其实也不必你亲自出发,只需要让李淳风道长把一本书转交给皇上就可以,以皇上的精明,他到时候自然明白该如何取舍了。”

“书?什么书?”管思兴在政务上一把好手。但是轮到权谋和上官仪相比却是拍马也不能及。

上官仪缓缓道:“上古三帝尧舜禹的典故。”

管思兴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这个典故的重点就是禅位和贤者继承帝位的意思,李世民自然会明白是什么意思,“那我这就去准备。”,管思兴道。

闻言,上官仪轻轻拍了拍管思兴的肩膀,“思兴,若是殿下登基,我定然保举你去长安。你在这益州真的是大材小用了。”

踏入官场的人那个不希望自己步步高升,管思兴道:“多谢上官阁老抬爱。”

酒席散场,上官仪带着官员返回长安,管思兴则是把李淳风邀到了益州一家抹茶管。两人饮茶说笑过后,管思兴把话拉到了正题,道:“李道长,此次相邀还有一件事需要道长帮忙。”

如今的李淳风已经不是纯粹地在青城山修道。偶尔还会到益州大学中教授天文学的知识,一次和喜好天文的管思兴相遇后,两人顿时如遇知己一般。经常在一起研讨这些天文知识,“管刺史尽管说。”

从怀中掏出一本包裹在绢布中的书,管思兴道:“还请李道长把这本书转交给皇上。”

接过书本,李淳风想要打开绢布,这时被管思兴按住了手,他道:“这是很重要的东西,不可让外人知晓。”

茫然地收回手,李淳风道:“这是殿下要交给皇上的吗?”

闻言,管思兴只是微笑不语。

“我懂了。”李淳风视管思兴为知己,自然不怀疑其中有鬼,管思兴微笑不语,他也当成了默认,两人吃了一个小时的茶,李淳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乘车返回了青城山。

李世民自来到青城山就跟着袁天罡修习道术,而现在袁天罡的岁数已大,但是鹤发童颜,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这让李世民越加痴迷于修道之术,而为了让李世民有个清净的环境,青城山也是从此谢客,不过这山上倒是增添了不少道童伺候李世民的饮食起居。

傍晚,李世民刚刚打坐结束,本想出去走走,迎面却遇到了上山的李淳风,他笑道:“李道长又去益州大学讲课了?”

李淳风回了一礼,道:“回陛下,贫道下山回了一个友人,他还让我把一本书带给殿下。”

“哦。”李世民有些奇怪道:“是谁?还给朕送书。”

“是这益州刺史管思兴,这书似乎是殿下让他转给皇上的。”李淳风老实说道。

接过李淳风手里被白色绢布包裹的书,李世民随手打开看看了,远处的灯光昏暗,但是书中的典故他是一字不落的看在了眼中,只是他并没有任何震惊,而是无奈地笑了笑,“这帮益州的官员还真是等不及了,哎。”

见李世民叹气,李淳风道:“皇上,这书有什么问题吗?”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没事,李道长去忙自己的事情吧。”

说罢,李世民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接着把这本书仍在了废纸篓中,他略一思索便知道这是益州派官员干的好事了,只是这帮官员显然低估了李世民和李愔的关系,也同样低估了他李世民的心胸和气魄,在李愔牢牢控制了大唐以后,他就想到了禅位,而他这些年之所以还抓着皇位不放,不是贪图权利,而是害怕李愔压不住长安的那些官员,而现在李愔的威望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他想着也该做出这个决定了,因为他明白这时的皇位对他来说是一瓶毒药,握在手里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害了自己的性命,而这本李淳风送来书也恰恰证明了这点,已经有人等不及了,想着这些,李世民让人收拾一下,他打算回长安。

自从让李淳风把书转交给李世民以后,酒醒的管思兴就每日提心吊胆,暗恨自己当时昏了头怎么就突然信了上官仪的话,若是李世民因此而大怒,恐怕他全家都要被满门抄斩。

惶惶过了两日,这日管思兴突然接到了上官仪的电话,电话里上官仪很是兴奋,告诉了管思兴在早朝上决定禅位于李愔的消息,不日就要举行禅位大典,并且不断夸赞管思兴,让惶恐中的管思兴算是终于松了口气。

长安城,李世民禅位的消息已经人尽皆知,只是这个消息似乎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是一副本应如是的样子,当然对李世民退位让贤的胸襟,他们赞扬不止,李世民也算是给自己捞了个好名声。

而对于李愔而言,李世民的举动有些太过突然,李世民回到长安以后就立刻召集了群臣,当着李愔的面李世民赞扬了李愔一番,接着讲了一遍尧舜禹禅位的典故,继而说李愔贤明甚于他,而他如今已经无心朝政,决定让皇位交给李愔。

李世民的话结束后,整个朝堂陷入了沉寂,长孙无忌这些老臣都是跪了下来痛哭不已,只是却没有人选择劝李世民继续呆在皇位上,因为他们明白李世民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与其被人赶下来,倒不如风光的退位,这样反倒可以让李愔心怀感激,一直善待李世民,让他安静地度过晚年,不会重蹈当年李渊的覆辙。

第四百一十章新帝登基!

大明宫中,因为新皇登基正在筹备着各种礼仪用品,李愔此时正和李世民并肩走在大明宫的御花园中,对李世民的选择李愔仍旧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这么仓促把皇位交给他。

“父皇,儿臣还是有些不明白。”李愔将憋了许久的话说了出来。

李世民转身拍了怕李愔的后背,在花园中的一个石椅上坐了下来,他道:“六郎,你我父子也没什么不可以说的,其实你我也明白这一天早晚要来,包括你母后,母妃和这些大臣们都明白这一天要来,这些年你给大唐带来的变化每个人都看在眼里,他们也都期待着这种变化,而这些我不能够带给他们,都说得民心者的天下,六郎,你已经得到了民心,而这个时候父皇若是还坐在这个位置上难免会惹人非议。”

“只是百姓们还是很拥戴父皇的。”李愔说。

“拥戴是一回事儿,希望谁当这个皇帝是另一回事儿,而且父皇这四年也是越来越懒得过问政务,还不如在益州享受生活,不怕你笑话,父皇倒是喜欢这样的日子。”李世民似是安慰李愔。

李世民的主意已定,李愔心知也劝不动李世民,于是道:“那父皇以后就打算在益州定居了吗?”

“嗯,那个地方不错,有山有水,还远离朝堂争斗,父皇倒是不怕你,倒是怕你手底下那帮大臣。”李世民随意说道。

李愔执掌皇权已非当年是么都不懂,瞬间想到了什么,“父皇,是不是益州的官员对你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你告诉儿臣,我立刻严惩。”

“不必了,六郎,这就是权力的斗争。你那帮手下不错,一切都为你着想,只是父皇还是有一句话要送给你。”李世民的表情忽然有些严肃。

“父皇请讲!”李愔拱了拱手。

“不要让任何人威胁到你的统治。”李世民沉声说道,“该绝情的时候一定要绝情,否则不仅你的大臣骨肉要相残,就是天下也要相残。”

李愔神情清冷,这句话无疑是李世民对李愔的告诫了,他道:“儿臣记住了。”

李世民忽然有些疲惫地点了点头,“等你继位之后这大明宫就是你的了,我和你母后带着妃嫔去益州居住。至于你母妃就让她留下吧,你这个后宫之中总要有个长者照看一下,你母后留在这里的话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李愔点了点头,李世民什么事情都想的很周到,他也不必去操心。

李世民继续道:“还有你的弟弟妹妹们,现在他们都长大了,如果可堪大用,就把他们分派到外地任职去,也能为你分担一些政务。我家里人总比外人要强。”

“是,父皇。”

说完这些,李世民起身向寝殿走去,“你回去吧。明天就是新皇登基大典了,准备一下吧。”

李愔感激地望着李世民,自始至终李世民一直对得起自己,这也是李愔为什么不愿意逼宫的原因。刚才李世民话中也无意透露出了一点猫腻,他明白,必然是有些不安份的大臣做出了一些让李世民禅位的举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