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后院是唐朝(蜗牛)-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匈钭雍腿龌首右捕际谴友;乩戳耍灯鹄矗蛭钍烂褚郧昂屠钤ǖ睦涞叵担钍烂竦淖优岳钤ǖ母星椴⒉慌ê瘢钦庑┠暝谝嬷莸某ο啻Φ故侨盟嵌岳钤ㄓ行└星椋钭雍腿鲂〉愕幕首釉缫咽瞧怀缮钽∫泊泳V莞狭斯矗纳袂榘校遣⒚挥邢衿渌首右谎宰爬钤ǖ囊盘蹇奁故谴掭狠海馔蹂庑┡瞬欢涎诿娉槠

“六郎。”见李愔风尘仆仆的赶来,李恪道:“皇祖父去的很安详,哎,生死有命,非人力可以勉强。”

李愔叹了一口气,心里有些难过,道:“我们还是把皇祖父的遗体送往长安吧,及早入土为安才是。”

李恪点了点头,道:“对了,还有一封信,据说是皇祖父当晚写下的,让你转交给父皇的,皇祖父似是明白他挺不过来了。”,说罢,李恪把一个密封的信件交给了李愔。

“信?”李愔接过厚厚的信件,心想可能李渊还有一些事情想和李世民交代,于是把信件收了起来。

安慰了一下众人,李愔压抑着低落的情绪,毕竟这里还需要他主持大局,他不能像其他皇子一样无所顾忌地悲伤哭泣,安排了一下相关的事宜,他和皇室的成员带着李渊的遗体一同向长安而去。r1152

第三百九十七章李愔监国!

长安的大明宫中,得知李渊过世后的李世民在当天痛哭了很长时间,经历了李承乾的谋逆,李佑的反叛,又把李泰逐出长安以后,李世民越能够体会到当年李渊面对他和李建成相争时候的心情,心中对李渊越加愧疚。

“皇上,太子殿下的车队已经进城了。”一个宦官对穿着素白丧服的李世民说道。

“嗯,朕知道了。”李世民声音低沉。

宦官闻言转身欲走,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话又传来,“举行国丧吧!”

“是。”宦官离去后不久,大明宫立刻丧钟四起,阵阵哀乐响彻整个大明宫。

李愔抵达长安的第一件事是把李渊的遗体转交给礼部负责丧礼的官员,接着他和众多皇子公主也都穿上了礼部送来的素白衣服,这李渊的丧礼自然是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他也不需要插手问这些事情。

一行人换了衣服,接着到了大明宫,和以前的太极宫相比,大明宫在奢华程度上明显越了太极宫,里面各项设备基本上可以达到益州太子府的程度了,只是此时的大明宫到处都是素白之色,就连宫女和宦官也都换上了丧服。

“父皇,皇子和公主们都到齐了。”李愔在大明宫去办丧礼的大殿中见到了李世民,同时还有李渊的其他子嗣,他们对着躺在棺木中的李渊正轻声抽泣。

听见李愔的声音,李世民擦了擦眼睛,在主持官员的吩咐下,李世民带着皇族成员按照礼仪官员的命令一步步进行丧礼的步骤,而各种繁杂的礼制让丧礼整整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整个长安都笼罩在这种沉闷的氛围中,不准作乐,不准嫁娶,直到李渊的丧礼结束。

这一个多月李愔一直呆在长安,毕竟他是太子不能坏了规矩,说起来,李愔也有些伤感,只是这伤感来自于这些年中和李渊相处出来的友情,并没有李世民那种丧父的真切伤痛,毕竟李渊并不是他真正的亲人,因此整个过程中他只是如同送走了一个老朋友一般,不像李世民整个人消瘦了一圈,而李渊的其他子嗣对李渊也没有很深的印象,毕竟李渊被李世民囚禁的时候他们的年龄都还很小。

“父皇,你还要保重身体啊。”李愔这天来到大明宫准备向李世民辞行,见到李世民消瘦的样子,李愔道。

李世民有些魂不守舍,没有回答李愔的问题,而是说出了毫不相关的话,“六郎,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长生之术吗?”

闻言,李愔怔住了,李世民以前痴迷于服食丹药,但是七年前被李愔拆穿那个假道士之后就再也没有寻找过长生之术,现在提起,李世民必然是受到了李渊驾崩的影响,对死亡产生了恐惧,当一个人拥有了无尽的富贵和权利可以享受世间一切的时候,必然是害怕死亡的,“父皇为何突然又问起此时?”

“没什么。”李世民仿佛回过神来,又道:“既然益州政务繁忙,你就回去吧。”

李愔还想追问,但是见李世民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张了张口终是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大殿。

接着他又去和长孙皇后,杨妃告别,在杨妃那里,李愔把李世民的异状告诉了杨妃,相对来说,杨妃肯定是知道点内情的,而正如李愔猜测的一样,杨妃闻言叹了一口气道:“你父皇这些日子到处寻访道家高人,我想着肯定是你父皇又对那个长生之术来了兴趣,毕竟你皇祖父的死让他明白帝王和普通人一样无法脱死亡。”

“这丹药对身体没有好处的,母妃你和母后还要劝劝父皇才是。”杨妃的话让李愔终于确认了自己的猜测。

低低叹了口气,杨妃摇了摇头,“你父皇决定的事情又有谁可以劝的回来的,这回你父皇甚至打算在后山建一个道观修习道家之术。”

“这简直是荒唐,难道父皇想学那嘉靖皇帝不成?”李愔脱口而出。

“什么嘉靖皇帝?”杨妃疑惑地看向李愔说道。

李愔忽然察觉自己说漏了嘴,这嘉靖皇帝是明朝一个酷爱道术的皇子,二十年不上朝,只是求仙问道,他可不希望李世民也变成这样,“没什么,儿臣说错话了。”

杨妃收回疑惑地目光,道:“其实你父皇之所以这样还有一个原因,你皇祖父留给你父皇的信中说建议让你早点插手朝政,如今你只顾着你的益州,大唐国土只是益州一块吗?我觉你皇祖父说的有道理,你如今是太子了,不能再这么偏颇,正因为如此,你父皇准备把国事交给你管理,这样他就有时间继续他的求仙问道了。”

李愔有些难以置信,“可是父皇没有和我说这件事。”

“很快你就会知道了,毕竟大臣们那里他还要处理一下。”杨妃像是再说一件理所当然地事情。

从杨妃的宫中出来,李愔还有些无法消化这突然起来的变化,李世民打算退居幕后,让他执掌国事,虽说李世民早就有这个意思,但是这样来的也太过突然,李愔心想可能是李渊的死真的刺激到了李世民吧。

不过这样一来,李世民自是可以当他的逍遥皇帝,吃喝玩乐,求仙问道一把抓,只是这样一来,李愔这个太子可就要受罪了,整个大唐的事情都押在了他的身上。

抱着忐忑的心情回了益州,不出十天,果然如同杨妃说的一样,李世民一道圣旨到了益州,让李愔这个太子监国,总理国事。

“恭贺殿下总摄国事!”这个圣旨一到,最高兴的莫过于是益州的大小官员了,他们一个个跟过了节似的涌向了太子府,李世民这道圣旨无异于把李愔推上了权利的巅峰,而他们这批老部下的地位自然也是要水涨船高了。

“殿下,你该收拾收拾了前往长安了。”上官仪笑的和老狐狸一样,他们心里对长安还怀着某种情结。

闻言李愔痛苦地揉了揉脑袋,益州再繁华,可是毕竟不是国都,他这个太子既然监国了,再窝在这个地方也不是个事情,在圣旨抵达后,李世民还和李愔通了话,他打算把以前的太极宫交给李愔当做太子东宫。

“嗯,上官仪你也拟一份名单出来吧,谁留下,谁去长安,这趟去我们就要开始对大唐进行全面的改革了。”李愔沉吟着说道,现在索马里的石油已经开始销售,高福利政策很快就可以实施了,这个时候再不进行整个大唐的政务改革就晚了。

“是。”上官仪欣喜地说道,他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回去了。

和官员们又讨论了一下前往长安的各个事宜,上官仪带着百官离去,在官员们离去后,崔莺莺和苏沫儿走进了议政殿,苏沫儿道:“殿下,不需要我们过去吗?”

“你们暂时还是留在益州吧,等去了长安以后,我会让罗安国的工程队对长安进行建设,等那里的设施全部完善了以后你们再过来吧。”李愔思索着说道,正如杨妃所说,他不能只让益州富贵起来,这个时候也该让其他地方享受益州的待遇了,而他去长安以后就准备对长安进行建设,同时让民间资本进入长安,对李愔来说这长安早晚是要进行大建设的,毕竟他早晚要成为大唐的国君,把益州定为国都并不合适,因为益州太过偏僻,而这个时候大唐的人口还是主要集中在北方。r1152

第三百九十八章入主太极宫!

益州的官场自然是有上官仪打理,只是建设的事情,李愔还得去找李冉,不过有了益州的建设经验,如何把长安建设起来倒也不是太难了,而与此同时,得知了李愔即将执掌国事的商人们不少都打起了在长安建厂的主意,对他们来说李愔在的地方必然是要兴旺起来的,而随之商业利润自然是不断看涨。

李世民的圣旨下来了,但是同样也给了李愔三个月的准备时间,他明白益州如今是自成体系,李愔一撒手自然是要处理不少事情的,趁着这三个月的时间,李愔让李冉的工程队在长安城外建设了一个光伏电站,益州的官员们现在已经离不开电力生活了,这到了长安没有电是不行的。

而电厂建设的同时,工程队还对太极宫进行了改造,基本上是把电路给铺设出来,一些电器安装上,为了李愔的安全考虑,太极宫中还安装了监控设施,而李冉的下一步还会和益州一样在长安城各个路段安装电子监控,然后把监控的控制室交给李愔的内卫和苏沫儿的武侯管理,这样的话长安城任何异动李愔都可以第一时间知晓。

“殿下,益州军事学院需要搬迁吗?”益州中央军大营中正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前往长安的事宜。

李愔喝了口茶道:“没错,医学院和政务学院加上女子大学会在长安建立分校,只是军事大学的话要全部搬到长安去,益州的中央军同样要全部迁往长安,军营如今正在建设中,基本上三个月后就可以入驻了。”

无论何时李愔都是把军权放在第一位的,长安的十六卫军并不是他的亲信,无法让他完全信任,此去长安,七万人的中央军要全部迁移,其中一部分会驻扎在长安城内,大部分会驻扎在长安城外的现代化军营中,一旦有事可以随时支援,而益州这里如同李愔没来之前一样,每个州保持八百人的常备军以备不测,武侯主要负责社会治安,除非生叛乱,军队不介入平时的事务中。

“那海军怎么办?”李晦问道,现在海军的总基地是在益州,6军转移了,海军自然也是没必要留在这里了,而且益州属于内6,并不方便这些战舰出海。

海军问题很多人都十分地关心,如今殖民战争主力是海军,把海军总基地设在什么地方就尤为重要了,因为造船厂也会随之搬迁,此时众人都看向了李愔,他们都是分驻在不同的海军基地,谁的地盘被选为总基地,那将是额外的荣耀。

“海军的总基地也要搬迁,你们也看到了如今的战舰,随着船吨位的不断增大,南河今后将容不下这些大型船只,新的海军总基地我决定设在琉球。”李愔淡淡地说道。

“琉球!”海军将领们一看我我看你,其实他们心里也猜出了个大概,如今适合作为海军总基地的也只有琉球了,因为扼守住这个地方,既可以控制北方的倭国和朝鲜半岛,又可以南下直达菲律宾海军基地,在从菲律宾出又可以进军中亚和欧洲海域。

众人的神色被李愔看在眼里,接着他道:“想必你们也猜到了是琉球这个地方,接下来你们的任务是负责造船厂的迁移事宜,新的船坞在罗安国的帮助下在琉球已经建设完毕,只需要把技术人员迁走就行了。”

提起造船厂的事情,李愔就不得不考虑桃园的事情了,以前秘密建设桃园是为了保密的需要,现在显然桃园已经不需要遮遮掩掩了,而且这些技术人员经过七八年的刻苦学习都成了各行业的顶尖技术人才,李愔正打算把他们分配到各个不同的行业实验室去,而其中一本分是要随着造船厂走,他对秦怀玉道:“你去桃园找一趟佟玉,把需要前往琉球的技术人员名单要来,把他们安全送到琉球的造船厂。”

“是,殿下。”秦怀玉说道。

商讨了搬迁的事情,李愔解散了会议,今后益州将单纯地作为经济中心,造船厂,军工厂,大部分军队将全部撤出益州,而为了防止军事技术和军事武器的外泄,李愔决定把军工厂一道搬迁到琉球,因为那个地方孤悬海外,没有各种复杂的势力成分在其中,军工厂的安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而且一旦出事,澳大利亚基地的海军可以迅抵达琉球封锁这个岛屿,任何人都无法逃离,这样就算有人叛乱控制了军工厂也翻不出什么浪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李愔这样做也只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战略部署。

忙忙碌碌,三个月时间转瞬即逝,在机器人工程队的高效率建设下,长安城内的基础建设基本上结束了,按照约定的时间启程去了长安,得知李愔即将离去,益州的百姓都是十分不舍,李愔这些年在益州算得上爱民如子,把一个温饱都成问题的益州建设成了大唐最繁华的地方。

李愔的车队在人头攒动的街道上缓缓前进,无数的百姓站在道路的两侧向车队行礼,从他们的眼中,李愔看到了不舍,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今后必须要要为整个大唐考虑,不过,经过三个月的布置,上官仪决定让管思兴留在益州管理益州及其他十六州的政务,而这个决定李愔让上官仪刊登在了盛唐商报上,这管思兴是李愔的心腹,又是政府学院的尖子生,自然不会破坏李愔制定的政策,得到这个消息的百姓和商人也都是安定了心,至少益州不会因为李愔的离开出现什么变化了。

经过一天的跋涉,李愔的车队驶入长安,此时的长安和三个月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干净整洁的柏油道路,竖立在道路两侧的路灯和监控设备足以说明这段时间长安生了什么,而在李愔没有抵达长安之前,中央军已经提前入驻新的军营,所以当李愔抵达太极宫时,里面的禁卫军都被武威换成了自己人,他们穿着益州统一的益州军服,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士兵站立,比起益州的那个太子府,太极宫是它的十几倍那么大,里面的空间自然是十分的宽广,需要士兵们不断巡逻以确保安全。

“殿下,太极宫已经全部收拾出来了,各宫的宫女和官宦也都齐备,可以随时恭候你的差遣。”荣达有些苦涩的说道,按照太子东宫的规矩,这里不需要一个正常男人做总管了,荣达自然是明白的,心中自然是有些忐忑。

见荣达的神色有些不对劲,李愔道:“怎么脸色这么白。”

荣达委屈道:“现在殿下是太子,而这太子东宫以后住的不是殿下的妃嫔就是宫女和宦官,像荣达这样的人是不能再常伴殿下左右了,荣达在想,要不要……”

李愔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莫非你是在想净身这件事。”

荣达可怜兮兮地点了点头。

李愔无奈地摇了摇头,抬手就给了荣达一个脑瓜崩,道:“平日里让你多看些书,看来你是全是放在脑门后了,谁说这皇帝和太子身边只能是太监和宫女的,莫非这王珪也是宦官不成。”

“这到不是。”荣达揉了揉脑袋,突然兴奋地说道:“殿下莫非……”

李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东宫其实就是一个小朝廷,提前让太子学习如何治国理政而已,既然是小朝廷,自然是各个官员全部齐备,在父皇身边有王珪这个黄门侍郎,你就留在我的身边替我传达旨意吧。”

闻言荣达喜上眉梢,赶紧躬身行礼,道:“殿下处处为荣达着想,荣达万死难报殿下的恩德。”

李愔摆了摆手,“你就不要再念经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上门去拜访一下王珪王侍郎,跟他学学如何当好这个黄门侍郎,日后你若是不称职,到时候可不要怪我无情。”

荣达嘿嘿笑道:“是。”接着向李愔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对太极宫李愔并不是十分熟悉,以前来这里的时候也只是在几个固定的地点往来,现在趁着长安的官员还没有来拜访,他在太极宫中转了转,把各个地方都走了一遍,各种亭台楼榭欣赏了一遍,李愔居然觉得走的有些累了,这时不禁感概古代的帝王没有一个不奢侈的,不禁感概这秦始皇当年建造的阿房宫该有多么大?

对太极宫初步熟悉了一下,李愔来到以前李世民居住的地方甘露殿,这里面已经被改造过,电器一应俱全,被褥,日常用具也都是全新的,李世民还额外赏赐了一些古玩字画给他装裱这里。

对太极宫的一切都感觉到很满意,李愔准备去大明宫见见李世民,他来到这长安的第一件事改革官场,否则他的政策根本无法执行下去,但是这样一来,新的权贵和旧的权贵必然是要产生利益纠纷的。r1152

第三百九十九章四重臣!

想到这个问题,李愔锁起了眉头,其实说到底大唐门阀士族的事情还是没有得到解决,益州只是个特殊情况,以前李愔呆在益州这个矛盾还不是很冲突,只是他接管政务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个氏族愿意自己手中的权利被剥夺的。

一路上想着这个问题,从太极宫侧门进了大明宫,这大明宫就盖在太极宫的西侧,中间仅仅一道墙相隔,而在中间的地方还有一道互通的们门由禁卫军们把守,从这里,李愔可以直接进入大明宫,这也是李世民给予他这个太子的特权。

“父皇!”李愔在大明宫的勤政殿见到了李世民,让李愔意外的是里面还站着四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和岑文本。

李世民抬头看是李愔,道:“太子,你来的正好,刚才正在说你监管国事的事情。”

李愔对四个大唐最有权势的大臣拱了拱手,四人俱都向李愔行了一礼,接着李愔道:“不知父皇正在和四位阁老具体商议了何事?”

“辅机,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不如你和太子说说。”李世民瞥了眼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无忌又对李愔行了一礼,道:“太子殿下,刚才我们和皇上正在说殿下监国后会不会像益州一样大动干戈的问题,想必殿下明白这长安不同于益州,因为这些大小官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殿下大刀阔斧一把切掉这些人,只怕会引得天下大乱,所以我刚才和皇上说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只能温火慢炖,太子殿下不能把益州的那一套生搬硬套到长安和北方其他地方才是。”

岑文本这时也说道:“殿下,长孙阁老这是肺腑之言,殿下要因地制宜才是。”

房玄龄和魏征在一侧齐齐点了点头,算是赞成了长孙无忌的说法。

李世民这时又看向李愔,道:“太子,你怎么看?这大唐日后的国事就全部交给你了,这件事父皇也就不参与了,你们商量就行了。”

李愔感激地看了一眼李世民,李世民这样说是告诉四人他是把权利交给李愔了,不过长孙无忌也并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说这番话,他说的是事实,益州当时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门阀,只有高权这个背离民心的五个家族而已,李愔清除了他们之后再也没有什么阻力,自然是可以彻底地改革益州,但是正如长孙无忌说的,长安的官场错综复杂,有些事情只怕是过犹不及。

“父皇,长孙阁老说的有理,儿臣明白要想把长安治理的如同益州一样绝非一日之功。”李愔沉吟着说道。

李世民缓缓点了点头,对李愔的判断很满意,说起来他也害怕李愔胡来一统,到时候惹得众叛亲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愔这样说,四位重臣也都频频点头,长孙无忌道:“太子殿下英明,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如今打算如何入手呢?”

对这个事情李愔早有考虑,他道:“我打算增设一些部门,想要把长安展起来,有些益州的部门是必须要建立的……”

李世民的眼睛在五人中转了一圈,打断了李愔的话,道:“太子,你和四位阁老回太极宫商议此事吧,朕累了这些年,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说着,脸上带着轻松地表亲,“朕如今的身体有些不适,想去青城山静养一段时间,你给朕安排一下吧。”

“是,父皇,儿臣这就给你安排。”李世民当甩手掌柜度之快让李愔是猝不及防。

李世民闻言接着补充道:“对了,不要安排其他的行宫了,你皇祖父那个院子给朕就行了。”

“皇上,你这么快就要离开长安吗,这太子殿下刚刚接手政务……”长孙无忌迟疑道。

李世民站了起来,“这有何妨,现在有了手机这种东西,出了什么事情立刻可以通知朕,而且这长安城外的飞机场也建设出来了,到时候从益州乘飞机到这里也就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有什么可怕的。”

四人顿时愕然,李世民现在对飞机已经很熟悉了,可这四位大臣可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只是听李世民说这飞机如何如何,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些东西。

李愔见状暗笑不已,如今李世民的观念和大臣都脱了勾,更加倾向于益州,所以才会这么干脆把政务交给李愔,因为这三个月以来李愔还没到长安,这长安城就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现在李愔来了,以后的变化只会更大。

四位大臣没了言语,李愔道:“四位阁老,既然父皇有些倦了,那么我们就回去吧,明日让官员们到太极宫的太极殿中议事吧。”

“是,太子殿下!”四人躬身道,接着转身离去。

在四人走后,李世民把刚准备走的叫了回来,道:“六郎,这四位都是大唐的肱骨之臣,一心都是为了大唐着想,你要善用他们才是,但是如果他们真的阻碍了你的改革,你也不必碍于父皇的情面,一切都以国家为重。”

“是,父皇,儿臣记住了!”李世民特意说这句话是告诉李愔不必顾忌太多,但是也不要任性胡来。

说罢,李世民挥了挥手让李愔离开。

回了太极宫,李愔屁股还没做热,一众从益州来的官员便到了太极宫求见李愔,李愔把他们叫到了太极殿,如今太极殿高台上的龙椅已经被撤换掉,换成了太子用的座椅,他此时安稳地坐在椅子上,想起以前在这里参拜李世民,李愔心中的虚荣心节节攀升,他终于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了,虽然他屁股底下的不是龙椅。

上官仪带着王银龙等人到了太极殿,见到坐在龙椅旁边的李愔都是露出了微笑,在他们看来,现在李愔基本上和坐上皇位没有区别了。

“微臣参见殿下!”上官仪带着官员们一起行礼。

李愔微笑点头让众人免礼,对上官仪道:“刚到长安你们不回去各自安顿下来,这么着急过来是为何事?”

上官仪道:“殿下,这安顿倒是小事,只是我们沿路听到不少流言蜚语,说是长安的不少官员对我们似是很不满,私底下要联合起来对抗我们,这长安不比益州,官员都是有些心里难安,毕竟他们都是携家带口过来的,若是有了什么意外……”

“无风不起浪,既然坊间有这些传言必然是有些根据的,不过你们不必惊慌,这很正常,对他们来说你们毕竟是外来的,他们才是地头蛇,自然想要排挤你们。”李愔道。

“殿下,这正是老臣担心的。”上官仪道,“所以,臣以为殿下应该迅接管十六卫军,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祸乱生了。”

李愔摇了摇头,道:“你们想的太简单了,如今在长安忠于我们的人并不多,接管了军队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才会把中央军调到长安,中央军中的子弟都是出身益州,对我们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才是我们安全的保障,十六卫军我们是要接管,但是接管之后我们要另立新军。”

“殿下这是何意?”上官仪有些糊涂了。

“很简单,接管十六卫军以后,我们会在十六卫中建设新的编制,重新招收士兵,这些新军全部又我们的人负责训练领导,这样的话就可以逐步蚕食十六卫军,最终十六卫军将全部变成我们的人。”李愔解释道。

闻言,那些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们都兴奋起来了,他们还担心如何融入十六卫军呢?现在终于不必担心了。r1152

第四百章交锋!

这些随李愔来到长安的益州官员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多少是有些担心的,害怕新老政务体系会酿成对立的冲突,建立新军的事情让李愔这些老部下安了心,类似于军队中的新军,李愔打算在政务体系中同样建立新的机构,这些机构可能暂时没有什么权利,但是日后李愔会慢慢把权利交给他们,最后让他们全盘接手大唐的政务。

和益州官员们商量了初步的策略,隔日李愔第一次上了早朝,早朝上他介绍了来自益州的官员,同时宣布建设新军和新的政务机构,而旧的体制一切照旧,这让喧嚣了三个月的长安官场总算是安静下来了,而他们不会想到李愔采用的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法慢慢终结旧的体制,而当他们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将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

除了在官场上发力,李愔在民间也是一步步布局,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在任何时代都行得通,减少赋税,免除劳役,免费入学等一系列政策开始在大唐贯彻实施下去,如今大唐的百姓早就通过口口相传知晓了益州的各种优惠政策,现在这些政策临到他们的头上了,他们无不对李愔这个太子感恩戴德。

当然,李愔这种既不开源又不节流的政策刚刚颁布就遭到了长安官员的极力反对,认为李愔这是亡国之策,但是如今李愔坐拥天下之富,在益州的仓库黄金和白银堆积如山,银行中流动的资金拿出一点就足够大唐十几年的农业赋税,再加上索马里不断给他带来的收入,他怎么可能会在乎这些官员可笑的反对。当上官仪把益州一年的财政收入说出来以后,这些官员集体闭嘴了,而接下来让官员们惊喜地是,李愔给他们上调了月俸,在以往。官员们的月俸主要是由三种部分组成,第一个自然是铜钱,接下来的两个是米和绢布,但是如今益州纺织业和农业发达,让这两样东西贬值太厉害,特别是绢布。如同根本无法和铜钱比值。

这项政策出来官员们倒是没反对的,这百姓得力有人反对,他们自己的月俸涨上去了傻瓜才会不要,而享受了李愔监国带来的益处后,越来越多的官员倒向了李愔这一边。毕竟人都是逐利而行,那个统治者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他们就跟着谁走。

不过虽然李愔出台的政策大多得到了认同,但是仍旧有不少政策是遭到强烈反对,而吵得最厉害的莫过于学校的问题,李愔执政不久在长安的各个分校开始接纳学员,但是接着问题就来了,大臣们反对寒门子弟和权贵子弟在同一所学校求学。而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学校里发生了数起权贵子弟欺压寒门子弟的事情,让李愔是大为光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