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后院是唐朝(蜗牛)-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想着,李世民走进了太极殿,山呼万岁以后,李世民道:“关于长安内涝,诸位爱卿可有解决方法?”

“启禀父皇,儿臣昼夜思虑,想到一个办法!”李承乾躬身道。

“哦?”李世民看着自己最喜爱的儿子,道:“说来听听!”

李承乾道:“长安城内涝是由于城内的五渠太过狭窄所致,儿臣以为开拓五渠,就可让一劳永逸解决内涝问题!”

“太子言之有理。”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

“父皇,儿臣以为开拓五渠不妥,昨日散朝,儿臣亲自探查了长安城的内涝情况,五渠均出现了倒灌,若是开拓,倒灌将会更加严重!”这时,魏王李泰开口道。

李世民皱了皱眉,“那你可有解决的办法?”,他看向李泰。

“儿臣还没有想到妥善的办法!”李泰面有愧色。

李泰说过以后,朝堂一片寂静,李世民怒道:“难道一个内涝问题就这样难以解决吗?”

李恪感到时机一到,这时出列,道:“启禀父皇,儿臣有一良策!”

“恪儿快讲!”李世民心中又升起了一丝希望。

这时,李恪从袖口中拿出一张图纸,道:“父皇,长安内涝的解决方法就在这幅图上,请父皇过目。”

“呈上来!”小黄门立刻从李恪手中接过图纸递给了李世民。

打开图纸,看着图纸上的各种直线和原点,李世民不解道:“这是什么?”

李恪成竹在握,道:“这就是地下管网图纸,这种管网分污水和雨水……”

朝堂上李恪滔滔不绝,把李愔教给他的知识一一讲给了李世民,大有舌战群儒的架势,龙椅上,李世民频频点头。

“好!”

李恪讲完以后,李世民大叫道。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三十九章歪打正着!

“恪儿献出如此奇策,朕心甚慰,你想要什么封赏?”这个难题被自己的儿子解决,李世民心情大畅。

李恪正准备张口,忽然想起了李愔,虽说李愔说他只要封赏,但作为长兄他又怎能去抢了弟弟的功劳,而且朝堂上下一直对李愔心存偏见,他不愿这个弟弟被人看不起,“启禀父皇,这个计策其实是臣弟李愔想出来的,只是李愔不能入得朝堂,儿臣和他商议才献上此策!”

“李愔?”李世民有些意外,“真的是这样吗?”

“儿臣不敢欺瞒父皇,昨日,儿臣到梁王府暂住,想起父皇留下的难题便随口说了出来,谁想,李愔当即向儿臣说出这个惊世骇俗的方法。”

李世民表现平静如水,心中却泛起了波澜,半分怀疑,半分宽慰,他是一介帝王,同样是一个父亲,李愔有了长进,他自是高兴。

“既然如此,朕便便把这个功劳记在李愔头上了。”李世民俯视群臣,在他们脸上都看到了一丝异色,尤其是李承乾和李泰,神色复杂,诸位皇子中,加上李恪,这三个皇子一向最受朝臣的认同,而四皇子早夭,七皇子以后的皇子年龄又太小,如今能在朝中为官的只剩下李佑和李愔,而这两个皇子也是最让李世民头痛的,一个终日和街头混混为伍,一个是十足的浪荡子。

长安内涝的事情解决了,早朝上李世民又和群臣商议了一些朝政,下了朝,李世民让黄门侍郎王珪前往梁王府召李愔入宫。

王珪的到来让李愔有些意外,打听了下,他才知道早朝上发生的事情,李愔只得领命进了皇宫。

“这个法子是你想出来的?”甘露殿中,李世民一边批着奏折,一边问站在旁边的李愔。

李恪已经把他卖了,李愔只得承认,“是的,父皇,儿臣也只是随口说的!”

“随口说的?你当国家大事是儿戏吗?”李世民放下奏折,“这个方法既是你提出来的,长安的内涝就由你解决,明天你就去工部报到,领个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专门负责此事。”

李世民和李愔说话的口气,完全是一个父亲训导儿子的口气,李愔虽然有些改变,但很难改变他以前长久的形象,而对一个深愔御下之道的帝王来说,了解一个人方法就是让他去做事。

“父皇,可是儿臣还有很多产业需要打理……”李愔道,他可不想一天到晚呆在工部,会无聊死的。

李世民自然明白李愔是个呆不住的主,想到他还有一个商人的身份,他道:“只是让你负责营造地下管道的事宜,其他事情你不用你管。”

听到这里,李愔松了口气,道:“是,父皇!”

李愔应承了这件事,李世民道:“父皇曾经答应过重赏解决长安内涝的人,你现在跟着王珪去皇宫府库挑三件喜欢的东西吧。”

“是,父皇!”李愔喜道,不管怎么说,自己还是赚了,不算赏赐,工部员外郎也是个肥差。

离开甘露殿,李愔跟着王珪绕过几条小道,在一个叫神龙殿的地方停下来,这个神龙殿处在一个独立的院子中,门口站着两排士兵,一些黄门不时进出,手里都抱着一些珊瑚,琉璃之类的珍贵物品。

“殿下,这就是存放贡品的地方了!”王珪引着李愔进了殿内。

神龙殿内的空间很大,足有数千平方,其中摆着众多木架,这些木架整齐地排列着,上面摆满了各种珍宝,红珊瑚,宝石,木雕,字画等等。

李愔目瞪口呆,在府库中转了一圈差点花了眼,左思右想,最终他挑了一个一米来高的红珊瑚,两个拳头大小的夜明珠,以李愔看来,能到二十一世纪换成钱的东西,才值得他拿。

选了赏赐,从神龙殿中出来,李愔向王珪拱了拱手准备离开,这时,门口摆放着一个造型奇怪的石头引起了李愔的注意。

“王侍郎,这个块石头那么普通,为何被摆放在这里?”李愔随口一问。

王珪笑道:“这块石头是骠国使者从几千里外运来献给陛下的贡品,陛下觉得这个石头粗鄙难看,又不想让骠国使者丢了面子,于是交代把这个石头收进了皇宫,但不得入神龙殿,骠国那等蛮夷小国能有什么宝物!”

“骠国?”这不是缅甸吗?李愔心想,道:“难道当时骠国使者没谈及这块石头特殊之处。”

“说倒是说了一些,那骠国使者说这块石头外表和一般石头无异,只是里面是碧绿色的石材,很是美丽,但在再美丽它也是块石头,不值一提。”王珪摇头。

王珪的描述让李愔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他快步走过去,绕着这个巨大的石头走了一圈,在石头的底部一块被翘起来的地方,他看到了露出的翠绿色,没错了,这块石头居然是翡翠原石。

唐朝时期,翡翠还没有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李世民不把它当个宝贝很正常,可是对李愔来说,它绝对是价值连城。

“王侍郎,这个颗夜明珠请你放回府库,这个石头就给我吧!”李愔道。

王珪奇怪道:“殿下,你要这块破石头干嘛?”

李愔嘿嘿笑道:“我比较喜欢收藏这种石头,还请王侍郎差人把这块石头运到我府上。”,说完,李愔把另一颗夜明珠塞在了王珪手中,“这个就当是搬运的费用了。”

王珪一惊,“殿下,这如何使得,我差人送去便是。”

“王侍郎不必推辞,我怎么能让你白忙活呢!”李愔说的是义正言辞。

离开太极宫,李愔的嘴都笑歪了,白捡了这么一个宝贝,想到二十世纪翡翠的高昂价格,李愔眼睛中顿时钞票翻飞,说实在的,现在的李愔一直省着钱花的,也没买过什么奢侈品,如果把这么一大块翡翠卖掉了,李愔的腰杆就能挺的更直了。

李愔对王珪的贿赂还是有用的,他前脚进了王府,翡翠原石后脚就到了,李愔让王府的下人把三米高的原石抬进了后殿中,并勒令谁都不许进入放翡翠原石的房间。

夜色降临,李愔进入后殿把翡翠原石装进戒指中,消失在了王府。

(抱歉,状态有些不好,只有一更了。)

第四十章翡翠策划

回到老宅,李愔上网查询了一下翡翠的资料,目前国际市场上商业品级的翡翠玉石百分之九十五来自缅甸,因此翡翠又被称为缅甸玉,而统计证明,翡翠玉的成交额极高,仅一年就达到了八十亿美元,而随着缅甸翡翠原石矿的枯竭,翡翠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而在去年在缅甸的一次翡翠原石拍卖会上,一块112公斤重的冰底飘绿花翡翠原石更是创下了单笔五亿元的成交价格。

看到这里,李愔想着戒指中的那块高达三米,宽五米,足有几十吨重的翡翠原石一时间傻掉了,此原石一出,岂不是将轰动全世界。

第二天,李愔天不亮就到了大唐拍卖行,前台接待小赵见到李愔吓了一跳,急忙把吃了一半的早餐藏起来,这一幕被李愔看到,他莞尔一笑。

“打电话让杨董事过来!”李愔道,接着补充了一句:“继续吃吧,还没到上班时间。”

“是,董事长!”小赵,名赵媛媛,今年刚从学校毕业,在拍卖行已经工作了三个月,再过几天就可以转正了,望着向楼上去的李愔,她轻轻吐了口气,希望自己没有给李愔留下坏印象。

杨素心的家住在距离拍忙行不远的一个小区,接到赵媛媛的电话,她画了点淡妆就急匆匆赶了过来,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董事长难得会来几次拍卖行。

“董事长!”敲门进来,杨素心坐在了李愔对面,“你可真够神秘的,从来都是你找我们,我们从来找不到你!”

李愔道:“神神秘秘的才叫董事长,一天到晚在公司的那是职业经理。”

“是啊,像我们这种给老板打工的就是命苦!”杨素心和李愔也算是熟人了,说话也放得开了。

李愔笑道:“你就别谦虚了,怎么说你也是二老板,对了,谈正事,你去联系一家国际知名的拍卖行,就说拍卖翡翠原石,这是一些那块原石的照片,再找一些权威的翡翠鉴定专家过来。”

杨素心一愣,道:“董事长你怎么做起了翡翠生意!”,她拿起那些照片一看,吃惊地捂住了嘴,“这么大的翡翠原石!”

“所以才让你去找一家国际大型拍卖行!”

吃惊过后,杨素心冷静下来,她毕竟也是见过世面的人,道:“董事长,你不会上当了吧,现在赌石生意风险可是很大的,这块石头你肯定花了不少钱买下来的吧!”

李愔心里也是没谱,他只是看到了石头的一角露出来的是翡翠,其他地方是什么样的他怎么会知道,但是他相信骠国不会无缘无故专门挑了这个原石,李愔道:“赌石当然就是一场赌博,花钱把中外媒体都找来,把声势造大一些,就在拍卖行当着媒体的面切开原始,假的就权当是个笑话,真的,就足以扬名世界了!”

李愔是老板,老板发话了,杨素心也就不再说什么,又把公司的运营情况和李愔汇报了一遍,杨素心按照李愔的话先行去了找了sh市国际拍卖行。

把媒体和专家组织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李愔回了趟王府交代了一下事情,又回到了拍卖行,李世民把建设地下管道的任务交给了他,他总得上点心。

拿着自己画的长安地下管道图,李愔让公司的司机载着自己到了一家工程设计公司,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图纸出来,毕竟,自己只是二道坝子,半懂不懂,还得人家专业人士出手。

工程设计公司处在sh市一个商业区,把自己的要求和设计公司说了以后,李愔懒得等,就去街上逛了逛。

走在街上,李愔一边打量着商店里的商品一边想着如何能把这些东西搞到唐朝去,生活了一段时间,唐朝生活物资的匮乏让他苦不堪言,也该想想办法了,路过一家手表店,李愔停下,灵光一闪。

“老板,你们这里可以定制手表吗?”

“当然可以,但是一个两个的我们可不做!”

“一百个行吗?”

“这个可以,你想要什么款式的?”

“我要古旧一点的自动机械表,上面的时间用繁体的子时卯时代替,可以吗?”

“没问题!”

离开手表店,李愔又买了一些零食回去,唐朝的饭实在吃不下去了,哪天他得把王府的厨子**一番,让他把二十一世纪的菜给做出来。

设计院的效率很快,下午的时候,李愔就拿到了图纸,看看时间,他也该去工部报道了。

工部尚书吕尚也算是李愔的老熟人了,李世民的旨意已经到了工部,李愔领了官服,正八经成了一个六品工部员外郎。

“殿下,皇上交代过了,地下管道的事一概由你负责,需要多少劳役多少银子您只管开口!”吕尚把李愔拉到一边,小声道:“只是殿下得仔细点,这事不只皇上在看,太子殿下也在看。”,说完,瞥了眼坐在西北角落的一个年纪二十上下的官员。

李愔并不认识那个官员,但吕尚意思很明显,那个是太子的人,“尚书大人,李愔既然领了员外郎的官职,那就是你的属下了,在这,大人不必再以殿下想称,把李愔当成一个普通官员即可。”

吕尚明白李愔这是做戏,笑道:“殿下真是平易近人,那吕尚就斗胆了!”

建造地下的管道刻不容缓,和工部官员寒暄了一遍,李愔打开图纸开始向这些官员讲述如何施工,同时他也知道了那个官员的名字叫赵节,任工部侍郎,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也有个叫赵节的,就不知道是不是他了。

“建造方法很简单,开凿沟槽,埋下管道,最后回填,最重要的一点是坡度,这个坡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则这些水排不出去。”

李愔上任总不能当个光杆司令,于是吕尚又派遣了两个九品工部主事给李愔,一个叫孔池,一个叫王慎,都是刚进的工部官员。

“大人,这些都不是问题,难的是这个管道如何制作?”孔池问道。

李愔早有准备,拿出了设计院设计的管节图纸,上面都是管道的具体形状尺寸,“把这个交给官窑,让他们按照这个尺寸和形状烧制陶瓷管道,告诉他们不必烧的华丽好看,耐用就行。”

“是,大人!”两人领命而去。

离开工部,李愔的心情有些阴霾,他一直不愿参与朝政就是为了避免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帝王之家无亲情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李承乾现在虽是稳坐太子之位,但依旧没有放下对弟弟们的警惕,这从李愔刚到工部上任,他就把自己的心腹安插进来足以看出一二。

“是该未雨绸缪了!”想到李世民驾崩之后,李恪和李愔的悲惨宿命,他第一次感觉到了那让人不安的危机,“昨日李愔已死,今日的李愔决不重蹈历史的覆辙!”李愔暗暗发誓。

似是感受到李愔内心的改变,红孩儿发出一声高昂的马鸣,迈着蹄子撒欢地向前跑去。

第四十一章糖葫芦

“六哥,你怎么了,见到兕子不高兴吗?”

早上睡得正香的李愔突然感觉身上多了一个活动的重物,这把他吓出一身冷汗,当看清了那个重物时他舒了一口气,原来是兕子赤着脚丫在他身上跳来跳去,而床边站着李治这个小子,正幸灾乐祸地笑着。

李愔困得睁不开眼,又躺下道:“你们两个怎么来了,母后知道吗?”

兕子奶声奶气地说:“就是母后让我们来找六哥玩的,说六哥时间最多,也最清闲。”

“什么叫我最清闲?母后这是偏见,我很忙的!去找你七哥,八哥玩去!”

兕子不乐意道:“我才不和他们玩的,木头一样,一点意思没有。”说完,又在李愔身上踩来踩去,不让李愔睡觉。

“真怕了你们了!”这觉是睡不成了,李愔索性起床,抱着兕子就对着小屁股一顿打,他的力道并不大,兕子乐的咯咯直笑。

李治站在一旁看着李愔和兕子玩闹,只是笑着,也不敢参与,李愔见了,心想这个李治倒是真如历史上写的一样,性格过于柔弱了。

吃了饭,李愔决定带着两个家伙去东市玩,那里唱戏的,杂耍的到处都是,等他们看够了,就把这个两个小家伙送回去。

因为带着年幼弟妹,李愔不敢粗心大意,调了四个护院专门跟着,防止出现什么意外。

兕子和李治常年呆在太极宫中由长孙皇后抚养,鲜有出宫游玩的机会,一来是担心他们的安全,二来,也是兄弟姐妹中,年纪大的都有自己的事情,年龄小的都在宫中一样出不来,而从襄州回来的李愔成了唯一一个有自己王府,还比较的清闲的人。

一手抱着兕子,一手拉住李治,李愔在东市专拣热闹的地方钻,看过耍猴,又去看唱戏,一路上他又买了一大堆小零食,乐得两个小家伙笑了一路。

“六哥,你看!”胸口抡大锤表演刚结束,兕子的小手又指向了另一个地方,李愔转头看去,前面一个小摊子上堆着一些红色的东西,兕子的小手正是指着这些东西。

李愔走近,看清这些原来是山楂,“兕子,你想吃吗?”

兕子流着口水,拼命点头。

李愔一向不喜欢这些酸不溜丢的东西,所以他从来不直接吃山楂,糖葫芦倒是吃过几次。

“糖葫芦!”李愔想了起来,“兕子,稚奴,回去六哥给你们做个好吃的!”

“好哦!”听到有好吃的,两个人都是兴奋地又蹦又跳……

太极宫,永安门。

一行十五个白纱遮面的女子通过侍卫的盘查以后通过宫门。

“真是人间绝色啊!”望着众女子款款离去的背影,侍卫乙道。

侍卫甲附和:“那是当然,据说这是太子殿下引荐的歌姬,岂会差了。”

“只是皇上勤于朝政,鲜有欣赏歌舞的兴致,恐怕太子殿下白费心喽!”侍卫丙收回目光,“可惜这些美人了,又得孤老宫中了!”

“这谁又说的准!”

“……”

紧跟着小宦官,十五个歌姬被领到她们居住和生活的彩丝院,这里居住的都是为宫廷宴席表演的歌姬,舞姬和乐姬。

“以后这就是你们生活的地方,没有命令不得擅离此地,这是你们的柳管事,以后你们就听她的管教!”小宦官指着一个年龄三十上下的女人道。

“是,公公!”

点了点头,小宦官道:“柳管事,这里就交给你了!”

被称为柳管事的女人恭敬地应了声是,她原名柳月英,专司编排歌舞,高宗时期就进了太极宫,说起来已经有十五年时间了。

送走了小宦官,柳月英看着这个十五个正直豆蔻年华的少女,道:“这里的规矩很简单,第一不要随意离开彩丝院,第二勤奋练习歌舞,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心存幻想会被皇上和皇子看上,更不要妄图引。诱皇上和皇子,否则一经发现就是死罪,记住了吗!”

“奴婢记住了!”十五个人脆生应道。

在兕子的央求下,李愔买了一大袋子山楂回了王府。

直奔厨房,李愔让厨子拿了一大罐红糖过来,这时的唐朝还没有白砂糖一说,只有熬制的红糖,甜味也是一般般,唐朝环境如此艰苦,李愔没办法,只能将就着用了,首先,他把山楂串起来煮熟,接着开始熬制糖浆。

兕子和李治也在厨房里,闹着要看李愔做糖葫芦。

糖葫芦说起来真没什么技术含量,糖浆熬好,李愔把山楂放在糖浆里滚了几圈,拿出来又冷了一会儿,糖葫芦大功告成。

“给,小馋猫!”李愔给两人一人塞了一个糖葫芦,其余的给他们包起来。

兕子和李治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东西,拿起就咬了一口,山楂的酸和红糖的甜同时入口,香浓爽口,两人吃的津津有味。

“太好吃了!”李治到底比兕子年长几岁,吃东西也快,叫了一声,他又拿起一个串,兕子见了,赶快又摸起一串拿在手里,生怕自己吃亏。

看着两个小家伙狼吞虎咽的样子,李愔道:“别急,想吃多少有多少!”,说完,继续制作起来糖葫芦,他明白这个两个家伙回到太极宫肯定会去炫耀一番,他还不如制作多一点,让他们拿回去,让宫里的弟弟妹妹都尝尝。

这边制作糖葫芦,李愔又让金大谦去编了一个插糖葫芦的那种架子,方便携带糖葫芦。

忙活到黄昏的时候,李愔又做好了五六十串糖葫芦,这时金大谦拿着一根上部扎着稻草的木棍过来,李愔有样学样,把糖葫芦全部插在了上面,让护送兕子和李治的侍卫扛着。

一人吃了四五串糖葫芦,两个家伙还是不想回皇宫,赖着不走,非要在王府过夜,李愔哪能由着他们,把长孙皇后搬出来吓唬了他们一下,兕子和李治才不甘心地回去,说过段时间再来玩。

延喜殿,长孙皇后正准备差人去梁王府的时候,兕子和李治回来了,跟在他们身后的侍卫还扛着一个插满糖葫芦的棒子。

长孙皇后何曾见过这种东西,疑惑道:“这是什么?”

“六哥说这叫糖葫芦!”兕子扑到长孙皇后怀里道,李治则是拔下来一根递给了长孙皇后,道:“母后,您尝尝!”

“这个李愔,又搞出了什么奇怪的东西?”长孙皇后说完,咬了一口糖葫芦。

“味道不错!”长孙皇后尝了几口,赞道。

李治嬉笑着又把一张纸从怀里掏出来,“六哥还把制作的办法写给了稚奴了,说让兕子和稚奴以后天天能吃到糖葫芦。”

长孙皇后接过纸条,上面写着糖葫芦的制作方法,于是吩咐小黄门,道:“把这个单子交给御膳房,让他们学会制作。”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二章忽悠李世民

兕子和李治把李愔的糖葫芦分发给自己兄妹以后,顿时让李愔的名字在皇宫中更加响亮了,以前的洗发水和香水让嫔妃们对他的印象已经大有改观,现在弟弟妹妹也是格外崇拜他能发明这么好吃的东西。

剽窃后世成果的某人毫无所觉,在工部喝茶吹牛了一上午,下午旷工去小山坳,现在金大谦主管王府,苏沫儿这个丫头倒是成了盛唐商会的实际管理人。

在工坊转了一圈,查看了新闻纸的储量,李愔觉得现在可以开始报纸的制作了。

“办个招聘会吧!”办公处里,李愔对苏沫儿道,印刷工作必须得有人对铅字进行排版,而这一点,工坊里的奴隶是办不到的,只有那些认字的人才能承担这项工作。

苏沫儿早就盼着这一天,她一直等着看报纸能在长安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而招聘会这个词,李愔也和她解释过了,就是招人干活。

李愔下令,苏沫儿立刻行动起来,写了一张告示让人贴在了那些文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盛唐商报面向广大才子招贤纳士,主编一人,责编五人,记者十人,待遇优厚,一日工作四个时辰,包吃包住,具体月俸面谈……”

曲江,一个华服公子轻摇纸扇念着告示上的内容,摇头晃脑的样子分外滑稽,这就是苏沫儿写的告示,上面有招聘的职位,同时对这些职位附上了解释,毕竟这些新潮的词,他们不懂。

“……梁王属下产业,品质保证!”公子哥念完最后一句。

“这是什么意思?怎能把我们读书人和铜臭挂在一起,真是有辱斯文!”一个穿着乞丐服的公子大声嚷道,一副清高的样子。

“得了吧,王兄,读书人也得吃饭,这上面说了,付出劳动获得报酬,这没什么值得丢人的,我倒是觉得不错,能够撰写文章,还能有钱拿!”他身侧一人道。

“俗不可耐,孟子曰贫贱不能移,富贵……”

“迂腐,谁说读书人不能赚钱!”

“……”

告示旁,文人才子们你一言我语开始了辩论大赛,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这样的争论也很正常,这些文人墨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来不知茶米油盐贵,就是后来的李白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没想着如何生财有道,而是想着倒插门到大富人家,清高到如此程度已经属于精神有问题了。

招聘会的面试地点在梁王府,李愔和苏沫儿是面试官,但李愔和苏沫儿还是低估读书人封建的思想了,等了两天居然一个人没来。

“这是怎么回事儿?”李愔傻掉了。

苏沫儿苦笑道:“这些读书人全都想着考取功名,一心扑在读书上,有几个愿意把时间放在这个上面的,就算他们本人同意,他们家里也不会同意的。”

李愔来回踱着步子,没有识字的人就不能继续下一步工作,必须得想个办法,“李世民!”,突然李愔想到了自己的皇帝老爹,如果自己的报纸得到了官方认可,而且再把噱头打出去,就说这些报纸主要是提供给朝廷官员看的,他就不相信那些一门心思想往朝廷里钻的读书人还坐得住。

想到这一点,李愔立刻动身前往太极宫。

“殿下,皇上在御花园陪皇后娘娘说话呢!”上回塞了一个夜明珠给王珪,这个黄门侍郎对自己的态度大改以前公事公办的样子。

“那还劳烦王侍郎禀报一声!”

“六殿下稍等!”说着,王珪进了御花园,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六殿下,皇上让您进去!”

“多谢王侍郎了!”李愔拱了拱手。

御花园中,李世民正陪着长孙皇后散步,李愔进来,道:“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免礼,王侍郎说你有要事禀报,难道是地下管道的事情遇到了什么困难?”李世民问道。

“启禀父皇,不是管道的事情,儿臣是因另一件事情来得!”

“哦?什么事情!”

李愔整理了一下措辞,道:“儿臣准备生产一种叫报纸的东西!”

“报纸?”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携手在一个凉亭中坐下,李愔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是的,这种报纸有些类似奏折,只是奏折是给父皇看的,而这报纸是给天下人看的,这报纸上同样记录着天下大事和日常见闻,可以让每一个大唐子民了解大唐正在发生着什么!”

李愔的话勾起了李世民的兴趣,他道:“你再说的详细一点!”

李愔清了清嗓子,开始一点点叙述报纸对大唐的各项好处,直说了大半个时辰,而李世民越听越是兴奋,长孙皇后也是频频点头。

“好一个舆论监督,好一个广开言路,这个什么报纸一旦办起来,不就是等于可以把朕的政策律法宣传到每一个大唐子民手里吗?而大唐子民的疾苦都可以反馈到朕的手里,愔儿,你真是为大唐立了一件奇功!”李世民站了起来,使劲拍了拍李愔的肩膀。

李世民认可了报纸,李愔说出了自己真正的目地:“父皇,报纸的确是对大唐百利而无一害,只是……”李愔先买了个关子。

“只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就和父皇说,这是有利于大唐的好事,父皇一定会支持你!”

“儿臣想让父皇发布一则皇命,给盛唐商报一个官方授命!”

李愔的话正中李世民下怀,明白了报纸可以左右言论的能力,他当然明白这样的东西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李愔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不好直接抢过来。

李愔算计李世民同时,没想到李世民也在算计他,李世民道:“既然你执意如此,那朕就向民间发布一则皇命,宣布这报纸出版前必须通过朕的审阅,如何?”

李愔几乎乐得疯掉,李世民直接审阅报纸那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