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明君-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意找了一家客栈,纪方换了一身便服便出门了。

    文人墨客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于花街书坊了,纪方当然也不例外,和九幽的书街类似,这里聚集着殷帝国的博学风雅之人居多,随意的选了一家比较豪华的酒楼,纪方走了进去。

    “哟,客官里面请,想吃点什么?”店小二依然那般的热情。

    酒店内坐满了客人,纪方随意选了一张靠窗的空位坐了下来,点了几个小菜和一瓶水酒之后,安静的等待起来。

    “哎,你们听说了吗?大罗和九幽打起来了。”果不其然,这里也是八卦风云之事议论最为火热的地方,只见不远处的一张饭桌上,几个人大声议论起来。

    “这九幽皇帝从年中开始就大肆招兵买马了,谁都能猜出来这是要打仗了,但是谁曾想九幽首先要打的就是大罗国啊。”。。。

    “要我说啊,这九幽是有点不自量力,小皇帝刚登基没有一年呢,就开始发动战争,号称带军一千五百万之巨,西进大罗,意图吞并,可笑至极。”

    “一千五百万之巨?那可真不是小数目啊。”众人一听顿时惊叹不已。

    “嘿,你们懂什么,这一千五百万看似很多,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大罗的军马有多少?”看到众人惊讶,那人不屑的开口道“大罗常备军三千万左右,而九幽这一千五百万中,临时编制的有一千多万,这一比较之下,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这番一说,这九幽岂不是找死吗?”众人一怔点头道。

    “是啊。。。”

    。。。

    纪方一边吃着小菜,一边听着众人的议论,对于他们的一家之言,不置可否,没有理会的意思,不过他们说的有一点是对的,皇上刘玄所带之兵,却有一千万左右是临时编制的军队,而这一千万的临时军队,在纪方看来,不过是弃子罢了,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大罗的正规军队,通海河以东地带拥有一千多万的正规军队,如果以柳奕之才,相信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足以用这一千万换下大罗半壁江山。

    而剩下的数百万精锐,才是攻打大罗皇宫的主力之军。

    只要用这一千多万大军占据了通海河以东的全部势力,就可和大罗长期拉锯一方,直捣黄龙,灭掉大罗指日可待了。

    细想之下,如今已过四五月之久,皇上的大军应该快要到达巨峰城了吧。

    吃过饭,纪方在大街上溜达了一圈,索然无味之后便回了客栈。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纪方赶着马车向着皇宫而去,到了宫门前,守卫已经认识了纪方,出示了一下通关文牒,一名守卫便带着他向着皇宫内而去。

    光明殿,殷帝国朝议之地,此时,朝堂之上,百官齐聚,而在皇宫宝座上正坐着的年近花甲,体态肥胖,神色却并不显老的龙袍男人便是北殷帝国的皇帝………朱明。

    “今日招大家来,想必众爱卿已知晓,九幽外使昨日刚刚到了此处,诸位有何要说的吗?”皇座之上,朱明声音厚重,呼吸间气息很粗,其看向众大臣神色淡然的问道。

    众大臣一听此话,立时交头低声议论了起来,没过多久,一人站了出来“启禀皇上,如今九幽正与大罗开战,九幽这时派来使者,无非就是想让皇上坐视不理,以微臣之见,大罗与殷帝国有联姻之宜,是为唇齿,如若大罗不求于我大殷也罢了,若是求助于我们,不可不救啊。”

    众人听到此话,纷纷点头不已,这九幽正与大罗开战,这是派来使者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让他大殷切勿插手,以保无后顾之忧。

    朱明双目一眯,扫了眼那名官员道“联姻之宜?从大罗嫁过来的那个公主没有给朕留下一个子嗣,已死去三年了,哪里还有什么联姻之宜,朕若是不救,你是说朕忘恩负义吗。”

    那名官员身形一颤,连忙跪拜下来道“微臣不敢。”

    朱明哼了一声,算是放过了他。

    这时一名武官站了出来道“既然九幽和大罗正在开战,想必内部空虚,如若此时派兵前往九幽,那九幽江山,岂不是唾手可得。”

    “一个穷的连饭都吃不起的国家,有什么可占的。”另一名官员不屑的回了一句,其站了出来道“皇上,依微臣之见,何不现在招那个外使进来,看他如何说辞,现在是皇上占了优势,可乘此看九幽能给出何等好处再说不迟。”

    “爱卿所言极是。”朱明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是他想要听到的呢,“宣外使来见。”

    “宣,外使觐见!”光明殿内,公公宏亮的声音响起,众臣退居两边,目光望向门口,纪方的手持权杖,缓步走了进来。

    。。。

 048 出使大殷 中

    光明殿上,纪方立于大殿之中,面色平静的看向皇座之上的肥胖皇帝,微微躬身,开口道“九幽使者纪方觐见大殷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胆使者,见到皇上为何不下跪。”这时,一名大臣上前指责道。

    朱明双目一眯,并没有阻拦的意思。

    这使者来朝,按照外交礼仪是不需要下跪的,那名大臣分明就是刁难之意。

    纪方面色淡然一笑,道“宣德四年,大殷使者觐见九幽先皇时,也并没有下跪,先皇仁慈之君,以礼相待,今日本使还礼觐见陛下,何为不可。”

    “你。。。”那名官员看他一脸不卑不吭之色,刚想怒斥,朱明神色一瞪,道“好了,贵客远道而来,朕并非小气之人,不知你来此是何之意?”

    纪方再次躬身回道“小使前来是给陛下送礼的。”

    “送礼?”朱明目光一挑,打量了纪方几眼,他的手上只有一个权杖,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礼物。

    只见纪方继续道“敢问陛下,南商,东华,西罗,九幽,四大国之中,对您的威胁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朱明一怔,沉默了起来,而下面的大臣们见状纷纷上前跃跃欲试。

    一名官员上前道“南商离我朝甚远,鲜少来往,且并不接壤,自然没有威胁;东华国地大物博,与我朝素有联姻之宜,为友好之邦,何来威胁;”

    那名官员说到此处,看向了纪方,目光中带有轻蔑之意,道“九幽国,无论财力物力还是人力,都是五国之中最弱的一个,这一点,使者可有疑惑?”

    纪方含笑道“大人所言极是,我朝在九幽之中确是最弱的一个。”

    众臣一听此话,纷纷含笑指点不已,但是纪方忽然大声道“但是,我朝确是第一个敢与大罗相抗的国家。”

    “哼,九幽这是以卵击石,狂妄自大,难道想要吞并大罗不成。”众大臣纷纷不屑的回道。

    “大罗常备军队三千万,人口达十亿之巨,小小九幽一千五百万军力,有何实力与大罗相抗。”

    “着实狂妄。”。。。

    众臣的议论声围绕着纪方,轻蔑之意尽显,朱明眯着双眼,听着大臣们的指责之言,他倒要看看这纪方有何脸面再敢狂言妄语。

    别说九幽攻打大罗了,按理说,九幽刚刚安定诸侯,正是稳固国内经历是当前最要紧之事,没想到这个刚刚登基的小皇帝就胆大包天的想要吞并大罗,不是他大殷看不起九幽,实在是自不量力了一些。

    “依诸位大臣们之言,看来堂堂大殷帝国也是觉得大罗的威胁最大,或者说,最怕的也就是大罗帝国了。”这时,纪方不紧不慢的回道。

    听到此话,众臣一惊,朱明更是眉头轻皱。

    “小小使者,口出狂言,我大殷皇朝何时惧怕过大罗。”一名官员出声呵斥道。

    纪方并不理会,转而面向皇上,道“陛下,依小使来看,大罗人口是五国之中最多的,换句话说,九幽和大殷两国的人口加起来,亦不足其一半也,而论国土面积,九幽和大殷两国加起来,亦不足其三分之二。”

    众臣一怔,朱明沉默了下来,只见纪方继续道“再换句话说,大罗想要吞掉九幽与陛下您的江山,轻而易举。”

    此话一出,众人大惊。

    朱明眉头紧皱,道“使者此话何意?”

    纪方笑道“五国之中,大罗人口最多,而陛下的江山最为肥沃,且大罗与九幽和大殷接壤,想来大罗若想攻打大殷,也是迟早之事罢了,难道陛下或者大臣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危机吗?”

    众臣愕然,纪方冷笑一声道“我朝虽然最弱,但是却有自知之明,当今圣上贤明睿智,大罗屡犯边境,目的为何?我知陛下和大罗有联姻之宜,但在小使看来,这是大罗的怀柔之策,如若大罗真的灭了我九幽皇朝,相信下一个目标就应该是陛下您的江山了。”

    众臣一惊欲要上前理论,朱明神情一冷,瞪了回去。

    纪方继续道“先皇与陛下素有交集,近年来边境最为和平,就因先皇知道,九幽与大殷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互为唇齿,当今圣上派小使来就为此目的,愿为联姻之宜,永结同好,共分大罗江山。”

    朱明听着纪方说完此话,沉寂了良久,其他大臣也是沉默了下来,纪方之言,不无道理,按他的说法,大罗屡犯九幽边境,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大罗想要对九幽开战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刘玄对大罗出动军队,也算先发制人之势。

    而大罗对大殷,九幽不知道,他大殷可是知道的,边境也并不太平,虽有联姻之宜,但是那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哪有什么狗屁联姻之宜了。

    纪方说的没错,大罗既然已对九幽出手了,那么对他大殷出手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在大罗看来,九幽和大殷不过是弹丸小国,是没有资格和他大罗并称五大国之列的。

    想到此处,朱明的目光转向了右手边的一名老臣,道“范爱卿意下为何?”

    纪方神情一怔,转头望去,一名年约四十有余,却略显沧桑的弓背老者站了出来,他就是大殷的当朝宰相………范忧。

    范忧之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属大殷第一,就算在五国贵族之中,无人不知其名讳,纪方也是对他极为敬佩。

    当年先皇和大殷大战数次,都被范忧一一化解而去,他无论是领军才能还是治国之道,都能游刃有余,先皇也曾叹道“范忧之才,我辈不如,大殷有范忧,无图也。”

    范忧虽只有四十有余,但是看上去却比朱明还要老一些,而看朱明的神情,对范忧却是极为的尊敬有加。

    只见范忧上前微微躬身道“回陛下,使者之言,并无道理。”他的声音略显苍老,却是铿锵有力,中气十足,只见其继续道“大罗人口极多,国土面积不堪重负,如若真有开疆扩土的野心,首先攻打的就是我大殷和九幽两国了。”

    此话一出,众人一惊,接着纷纷点头称是起来。

    范忧的目光打量了一眼纪方,让得纪方心中一震,转而双目一眯,沉吟起来。

    朱明听到范忧赞同的话语,心中有了决定,看向纪方道“使者此番辛苦了,既已如此,就且留下小住几日,明日,朕与大臣们慎重商议之后,再行答复。”

    。。。

    (新书多谢大家支持,求收藏求推荐,谢谢谢谢~!)

 049 出使大殷 下

    陪都的大街上,纪方一个人来到了宰相的府宅。

    “是纪大人吗?宰相等候多时了。”刚到了宰相府门前,管家当下便恭敬的笑道“请跟我来吧。”

    纪方含笑点了点头跟了进去。

    宰相府并不算多么庞大,相反比印象中简陋了许多,皓月当空,府内没有多少仆人,显得略微冷清。

    在一处卧房前,管家轻敲了敲房门“宰相大人,纪方大人到了。”

    “进来。”里面传来那道苍老的声音,管家推开了房门,退到了一旁,纪方点了点头走了进去。

    房间内点了一个暖炉,范忧正坐在暖炉前,桌上摆着两个酒杯,一瓶酒壶,几碟小菜。

    纪方看向范忧,恭敬的道“深夜打扰宰相大人,失礼了。”

    范忧打量着纪方几眼,示意他坐下,道“九幽皇帝野心勃勃,意图吞并大罗,拉我大殷下水,老夫怎能坐视不理。”

    纪方刚刚坐下,面色一怔,转而笑道“宰相大人说笑了,晚辈素闻宰相生平伟绩,对宰相敬佩有加,如今九幽与大罗开战,势单力微,若能有大殷相助,百利无害,何乐不为。”

    范忧一边倒了两杯酒水,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大罗人口虽多,但人心不齐,且被两条长河分隔为三块,以九幽军力和有像纪方这样的人才助之,再不济,占据通海河以东半壁江山,绰绰有余,依老夫之见,九幽派你前来,明为联合,实则牵制大殷罢了。”

    纪方面上含笑,内心确是暗暗心惊,范忧一语点破他的真正目的,着实如传闻般深不可测。

    沉吟了一瞬,纪方道“若真是如此,宰相大人为何在朝堂上如此帮衬晚辈?若是宰相拒绝联合之宜,发兵南下,剿灭九幽,应该并不困难。”

    纪方所言不差,以范忧之才,这时发兵南下,征讨九幽,目前九幽内部空荡,常备军不足三百万,北州守军不足百万,大殷若是举兵五百万,足以扫荡九幽,无往不利。

    范忧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道“相比于九幽,老夫对大罗的江山更感兴趣一些,更何况,九幽与四国接壤,也是阻断南商和东华的天然屏障,老夫何必浪费人力物力去打一个毫不讨好的战争呢。”

    范忧把话说的如此明显了,纪方一怔之下,内心中反而放松了下来,端起酒杯敬了范忧一杯,笑道“如若九幽与大殷联合,若是真的得到了大罗江山,宰相意欲何为?”

    范忧双目微眯,看着纪方,从他的话里似乎已经对大罗江山势在必得的样子,心中颇为震动,顿了顿,他道“九幽皇帝的野心应该志不在此吧。”

    纪方面上平静,轻抿了一口水酒道“吾皇英明神武,皇上的心思,岂是晚辈能猜的出来的。”

    范忧不以为然,知道纪方有意避开了此话题,笑了笑道“如果没有大殷的干预,难道九幽真的有把握吞下大罗的江山吗?”

    他们都是聪明人,范忧此话之意,也并非轻蔑之意,大罗再不济,人口数量在那摆着呢,十亿的人口,真要是步步紧逼之下,大罗号令全国子民,直逼东征,拿下九幽可以说,毫不费力。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若是大罗真的反抗东征,到了那时候,以大罗封闭宗亲掌权的皇朝,也必将到了一个不堪重负的局面,群候并起已是必然。

    想到此处,纪方笑道“不管今后如何,但是晚辈深知,这是对于九幽和大殷联合的最好时机,至于两国以后的前途方向,到了那时候自然知晓,这一切还要看宰相的明断了。”

    听着纪方此言,范忧沉寂了下来,纪方的话很明显,如今九幽攻打大罗,若是大殷相助,大罗败事已定,这么一块大蛋糕摆在两国的面前,他怎能不会心动。

    只要大罗损落,西方战事就此终结,大殷也就没有了现在的捉襟见肘之势了。

    而这也是范忧一直想看到的,但是让他更为担忧的不是大罗,也不是现在的九幽,真正让他在意的是,未来的九幽。

    九幽皇帝刘玄,刚刚登基不到一年,传闻昏庸无能,不问政事,可是半年前的诸侯来朝,他持续关注之下,明白了,刘玄能一举平定四方,让得诸侯归顺,不管这是不是刘玄一人所为,但是可以肯定是,九幽内部人才济济这一点也足够证明,刘玄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不堪。

    而现在刘玄大肆招兵买马,挥军一千五百万,西进大罗,意图吞并,此举先不论成功与否,就论这份胆识,也不是一般年轻人所能办到的。

    而范忧真正在意的就是这个。

    敢一口吞下大罗的皇帝,野心怎会只在‘小小’的西罗,若真是得到了大罗江山,刘玄的野心会越发的膨胀,有了强大的地域优势,其他三国必定有所行动。

    而现在,大殷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借助这股势力,和九幽平分大罗天下,九幽皇帝必定不满,而大殷也可就此联姻之宜,与九幽交好百年,形成唇齿。

    另一个,就是大殷就此不予过问,坐山观虎斗,无论是九幽打败大罗,还是大罗打败九幽,怎么看,都不会引火烧身到他大殷的身上,但是如此被动之势,并不是范忧希望看到的,若真是毫无作为,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大罗和九幽,无论哪方获胜,下一个目标就必定是他大殷了。

    而这时候,范忧只要游说南商和东华两大帝国,再不堪,也能和未来的九幽或者大罗形成抗衡之势,但是这样只会让大殷更为的被动,甚至会成为南商和东华的天然屏障。

    当然,大殷也可在此时大举进兵南下,轻松获得九幽的天下,但是,这样的话,恐怕,以九幽皇帝的个性,他大殷只会成为其他四国的众矢之的,四面受敌了。

    想来想去,范忧忽然觉得现在他只有了一个选择,帮助九幽,平分大罗天下,联姻交好,形成唇齿。

    心中已定,范忧和纪方又是详聊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告辞散去。

    到了第二天,大殷皇帝朱明好生招待了一番纪方,在范忧的力推之下,爽快的答应了联合之宜,当下就决定挥军千万西进大罗,从背后挺进大罗长河以西一带。

    。。。

 050 平谷关战役

    平谷关,去往巨峰城的必经之路,两侧山石林立,中间是一个宽约数千米的平原地带。

    数百年前,平谷关是一条长湖,经过时间的演化,干涸殆尽,形成了天然的河床。

    远处,大军缓缓压进,战车之上,刘玄眺望前方的平原,一片开阔,而在两侧确是高山峻岭,林木葱郁,唯独这中间数百里地寸草不生,好生诡异。

    “皇上,前面就是平谷关了,过了此关就是巨峰城。”一旁,武承英策马躬身道。

    刘玄点了点头,扫了眼四周的地理,转头望向了柳奕道“爱卿觉得,若是此处有埋伏的话,会当如何?”

    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刘玄记得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大败之后,带军逃窜,途中经过和此处极为相似的地方,曹操大笑曰“吾若是孔明,必在此处设下埋伏,则吾军溃矣。”

    话音刚落,只见两侧山林中,乱箭齐发冲出大量敌军,曹操大惊败退。

    柳奕听到问话,沉吟了一瞬道“皇上所言极是,若在此处埋伏,我军没有准备之下,必将损失惨重。”

    说完其看向远方,心中一震,忙躬身道“皇上稍带,可派军前去查看为妙。”

    刘玄点头,武承英领诺带着十万军马冲了进去,见并无大事,刘玄心中一松,这平谷关本就宽敞,敌军若要埋伏,除非在地下凿洞陷害,武承英带军四处查看,也是无事,想来是他想多了。

    当下,武承英又带军百万先行走在前方,中军垫后,刘玄等人在最后方。

    平谷关地势低洼,数百万大军涌入其中依然不显拥挤,进入其内,继续向前就要出谷了,五百万大军依次前进,连绵数十里不见头尾,就在这时,远方忽然传来滚滚轰鸣之声,众军惊疑望去,只见西北方一处山石倒塌,洪水顿时喷涌而来。

    看到此幕,众军大惊,刘玄面色大变,蓦然想起,此处距离通海河最为接近,而此平谷关从前就是一处深湖,此番大军进入其中,岂不是正好中了大罗军的奸计。

    洪水冲刷而下,带起阵阵滚石,来势汹汹,锐不可当,众军大乱,四面喊杀声响起,只见西南方向冲出大罗军队,向着这边策马而来。

    数百万大军哪里还顾得了其他,纷纷撤退出来,但是现在众军已深入谷中,进退两难,武承英带着前军百万,看到此幕,当机立断,挥军继续向前,冲出了峡谷,而中间两三百万大军慌不择路,四面逃窜,洪水冲击之下,早已溃不成军,淹没在了平谷关中。

    刘玄等人立于最后,慌乱中撤退出来,逃过一劫。

    看着南方大军冲来,急忙带着数十万残军向着东北方撤去。

    刘玄怎么也想不到,大罗军会想到这一招,水淹平谷关,让他数月里经历了第一次的惨败,损失了两百多万精锐之师,元气大伤。

    刘玄从来没有这般的狼狈过,带着残军逃窜了一天一夜,没有休息,现在他也不知道身处何地,大罗军并没有急于追杀上来。

    此刻,他依然没有回过神来,明明信心满满的带了五百万大军打到了这里,现在一场洪水让得他如梦惊醒,他不知道活下来了多少,他只知道,现在跟随他手底下的这些军马已经不足六十万了。

    剩下的四百多万大军就这样平白被一场洪水冲刷殆尽,刘玄脑海中一片空白,一手毁掉了四百多万的大军,放在谁的手里也是不可接受的惨败。。。

    “皇上。。。皇上。。。”一座空地上,众将军轻声呼唤着。

    刘玄惊过神来,茫然的望向了他们。

    “皇上,您吃点东西吧,可不能饿着了。”武安平递过来一块干饼,颤声说道。

    刘玄看着他,他的双眼红肿,很明显是伤心过度流泪所致,他的儿子武承英率领前军,现不知所踪,想到此处,刘玄心中闪过一丝愧意,接过干饼,咀嚼了起来。

    除了武承英之外,还有宋择的儿子宋奉也没有了消息。

    他现在陷入了迷茫,他不知道他所做的是不是对的,跟随他的五百万大军,没有任何的战斗就这样损失殆尽,现在他才意识到了,他是多么的愚蠢,妄想吞并大罗,真真是可笑了。

    “皇上,臣罪该万死!”这时,柳奕凄声跪在了刘玄的面前,双目赤红,面上挂满了愧疚之色。

    这一切都是他所策划的,他带领着一千五百万大军挺进了大罗,虽然战绩斐然,但是在这最后的时刻,他满心期望的这五百万精锐就这样被一场洪水淹没在了平谷关,他如何不自责,如何不悔恨当初。

    他还想用这五百万大军一举攻下巨峰城,和大罗皇朝以通海河形成对峙之局,一展宏图,现在却都成了泡影。

    当初在平谷关前,经皇上提醒,他就该也必须想到一切的可能性,可是他却万万没想到,南宫瑾会是如此狠辣之人,堵通海河之水,灌入平谷关,一泻千里,定之乾坤。

    如今,他还有何脸面面对刘玄,当下沉重道“臣愿以死谢罪!”

    刘玄看向柳奕,沉声道“如果你的死能换回那几百万大军,朕定不犹豫,现在事已至此,罪也不全在你身,当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应对今后的事情,你起来吧。”

    “谢皇上不杀之恩!”柳奕心神一震,跪拜了一声方才起身。

    一旁,宋择犹豫了一瞬,低声道“皇上,如今我军现在模样,是不是。。。”

    众人沉默了下来,宋择的话很明显,兵败如山倒,他们现在只剩下六十万的残军了,还有什么战力与南宫瑾抗衡下去,为今之计,只有暂时撤退,回到九幽,再行休整。

    看着众臣并没有反对的样子,就连柳奕也是没有了反驳之言,但是刘玄也看出来了,众人的面上都充满了不甘之色。

    刘玄淡笑一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报此仇,有何脸面回去,此次不拿下巨峰城,誓不回头。”

    众人心神一震,“愿为皇上竭尽全力!”

    刘玄起身道“号令下去,全军继续向北前进,拿下一座城池,以待后命。”

    古人再如何老谋深算,怎会让他一个现代人认输,军力比不过,那就换成先进武器,以少胜多的战役他也能做到。

    。。。

 051 火药

    刘玄带着大军向着北方进发着,一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着用什么武器对付南宫瑾。

    说道先进武器,刘玄首先想到的就是原子弹,但是对于他来说,别说原子弹了,可能就连普通的手枪他都做不出来。

    更别说坦克飞机,发动机都不会做。

    就在刘玄苦心思考着对策时,大军途径一片干燥的盐碱地带,忽然,刘玄目光一顿,看到了地面上闪烁着淡淡晶莹之光的白色晶体。

    晶状体的石头表面极为粗糙,乍看之下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其实也就是普通的常见的没有任何作用的石头,但是,刘玄却第一眼就认出来了,那些石头就是传说中的硝石。

    硝石是什么?这个世界上的人可能还不知道,但是他可是清楚的,硝石是火药的原材料之一。

    印象中,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主要成分就是硝石,硫磺和木炭。

    黑色火药就是由这三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停下!”想到此处,刘玄立时跳下了马车,捡起了地上的硝石,面上挂起了兴奋的神色。

    “皇上,此物甚为平常,为何皇上如此开心的样子?”柳奕上前轻声问道,现在他已是戴罪之身,皇上的一举一动他不得不关心一二了。

    刘玄看了柳奕一眼,心中不免有些得意,古代人就是古代人,此物确实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但是确是能制造出传说中的火药,他们怎会懂得它的妙处。

    “传令下去,让全军在此处找寻这样的石头,装到口袋中带着,柳奕,下一座城镇,你定要拿下不可。”刘玄没有直接回答柳奕的话,转而命令道。

    柳奕一听让他将功补过,立时躬身领诺下去,传令官拿着石头,辨认了几秒,记在了心中,数百名传令官纷纷找到了硝石向着军队中传播开来。

    于是,从远处看去,六十万大军密布在这片荒芜的干燥土地上,寻找着刘玄说的普通石头起来。

    一个多时辰后,刘玄的马车上已经装满了硝石,每个士兵手中或者口袋中都会带着拳头大小的硝石,地上的硝石也被一扫而空。

    刘玄看着满车的硝石,含笑点了点头,方才率领着大军向着北方前进而去。

    在距离刘玄大军百里之外,有一座孤城,并不算太大,只能算作一个小镇,柳奕带着三十万大军率先到了城下,等刘玄到达时,两方正打的如火如荼,一时间竟有僵持之态。

    这古代打仗,只要城门不破,守军忠义,想要拿下一座城池,确实是一件极为耗费人力的事情。

    如今,刘玄大军所剩无几,此处城镇名为冈州城,守军四十万有余,柳奕派军上前叫骂,冈州城城主竟闭门不出,坚守不已。

    想来,九幽大军西进大罗,一路上百战不殆,他们虽然人多,确是并不敢迎战,原因就在于此吧。

    看着城下大军厮杀,久攻不下,刘玄撤退了军队,派兵上前喊道“凡是投降者,一律放过,死守不从者,格杀勿论!”

    刘玄知道,古来两国交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可能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