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战的血(远征)-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我和许师长不由哈哈笑了起来,和聪明人说话就没有那么累。
“具体行动的时候,你们打算怎么打?”过了一会儿许师长又问。
很明显,他还是在担心我们的斩首行动,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因为这一仗就看能不能斩首成功了。
“我打算这么做。”我说:“在我们炮击的这段时间里,我会派出侦察大队的战士乘机渗透进者阴山反斜面的部队。”
“唔,那他们不是要承受我们自己炮兵的炮击?”
我点了点头:“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更容易混进去,一方面是敌人也不相信我们的特工会在这时候冒着炮火渗透进去。另一方面,者阴山上的越军成份多杂,他们只要伪装成某个增援部队就可以了。再有,他们上山后还可以名正言顺的躲进坑道中躲炮,受到越军盘问和调查机会也会少很多。”
许师长点了点头,赞同了我的说法。
“当然,他们混进的人不能太多。”我接着说道:“人一多就有可能会被越军发觉,甚至还打草惊蛇让他们有了准备。所以我打算……派一个班的兵力去。他们的任务就是潜伏在反斜面,寻找并在关键时刻为特工连开辟一个安全的索降点的,并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尽可能详细的侦察到越军指挥部的情况。接下来就不用说了,直升机索降,特工连在直升机及侦察大队的配合下对越军指挥部发起猛攻……”
考虑了好一会儿,许师长才下了决心点头说道:“就这么干,炮火准备的事由我来安排,你去准备其它事情,记得把情况适时向我报告。”
“是!”我应了声。
准备工作在我回到基地的那一刻就展开了。
我要做的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安排战术连保护着炮瞄雷达再次展开监测工作。
这个工作并不复杂,毕竟之前我们就做过一回这样的事了,现在只需要按部就班也就成了。
二是让特工连选择一个与者阴山相似的地形进行训练。
这一点也不难,甚至还可以说我相信以特工连的素质能够在实战中做到这一点,现在之所以还要展开训练,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毕竟这场战斗的胜负重点就看我们合成营能否成功,所以不管是为公为私我们都要小心应对。
最困难的就是侦察大队方面的任务。
这个任务说起来似乎没什么,就是混进越军部队侦察情报而已,这本来就是侦察大队常做的事。
但问题是……这是要混进去将近一个月,而且还是在我军的炮击之下展开工作,不但要侦察情报甚至还要开辟一个安全区域做为我军索降用。
所以当我把这个任务跟陈依依说起的时候,就连她们也都感到有些为难……这可是一个月,跟越鬼子呆这么长的时间而不暴露,那几乎就可以说是天方夜谈了。
不过陈依依最终还是应承了下来,她们的计划就是……由她们两人亲自带队。
虽然我也有些不愿意让她们姐妹俩再次陷入这危险中,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好的办法。要知道她们俩可是在越南长大的,一旦聊起什么风土人情什么的,也只有她们俩能够瞒天过海。同时,越军也清楚的知道中**队中一般没有女兵,所以一支部队里要是有女兵,那立马就会减轻越军的疑心。
于是在我的同意下,当晚陈家姐妹就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往越军境内渗透……之所以会这么急的原因,是她们认为一旦对者阴山发起炮击,边境上的越军就会提高警惕,所以她们要趁着战斗还没打响前先行渗透进越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们还需要时间进一步了解情况,比如她们要伪装成的援军番号、友军情况等等。
后来我才知道陈家姐妹做的并非这么简单,她们在越南安明县附近蜇伏了几天,直到安明县真有一支越军要增援者阴山的时候,她们才动手。
至于怎么动手陈依依没说,后来听陈巧巧讲起才知道那是因为手段太残忍了陈依依表示反对甚至还跟陈巧巧吵了一架。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这计划是陈巧巧一手策划的。那支增援者阴山的小分队受到陈依依等人的伏击……这种伏击似乎很简单,大家都是“战友”嘛,所以陈依依甚至抓了五个俘虏。
就像以前我们知道的一样,越军的俘虏嘴很硬,我们很难从他们嘴里套到什么。
但这并不代表陈巧巧不能,也不知道有了什么方法,陈巧巧从他们嘴里套到了所需要的一切,这其中甚于包括步话机的通讯方式。
这也是陈依依与陈巧巧闹矛盾的原因。
从这一点来看,陈依依虽然也心狠手辣,但她这种心狠手辣跟陈巧巧比起来那可是差得远了。
或者也可以说,陈依依内心是善良的,只不过被环境所逼不得不心狠,而陈巧巧……则是天生的。
第四十章者阴山(五)
“轰轰”,对者阴山的轰炸在三天后就打响了。
开始我还以为这需要准备更长的时间,要知道在老山收复战的时候三个基数的炮弹在一天之内就全打完了,而现在却要准备一个月的轰炸,那得要多少炮弹才行啊。
结果许师长在第三天时就告诉我已经准备好了,这让我大感意外。
仔细一想,就觉得这也正常。
首先是老山收复战是场大战役,它涉及到的面积大战线也广,老山只是其中的一部份,这样一场战役需要的炮弹量自然也多,而现在却是只针对者阴山。
其次就是炮战的性质也不一样。
老山收复战时那是大面积的越鬼子朝我军防线冲锋,逼得我军不得不在一线上用炮弹打出几道火墙,这样一来对炮弹的用量根本就没法随心所欲的掌握。
而现在对者阴山的轰炸,说说是轰炸一个月,但在这一个月的轰炸里我们却有选择的余地。
比如发现炮弹剩余不多了,就可以暂时停止轰炸或降低轰炸的烈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主观上的调控。
所以,这一仗存储的炮弹量其实并不需要很多,甚至说看着后勤部队一天能运多少炮弹上来,我们今天就打这么多炮弹也就可以了。
正如我们所预想的那样,我军突然对者阴山发起炮击让越鬼子吓了一大跳,甚至越军炮兵在第一时间就对我炮兵实施反击……
这是我炮瞄雷达运回北京后的一种情况,这早就不是秘密了。事实上越军特工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在此之后。越军为了证实这个情报的正确性。还试探性的发起了几次炮战。虽然这些炮战他们并没有占到便宜,这是由于我军炮火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原因,但越军却是确信炮瞄雷达已经不在前线了。
然而,就算是这样越军也不敢放心的使用火炮,因为他们无法知道中**人什么时候又再次把这炮瞄雷达运上来……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炮瞄雷达的余威。
不过现在炮瞄雷达却是真的运上来了。
本来我还打算像老山收复战时一样,等炮瞄雷达多侦测到一些越军炮兵阵地位置再对其实施打击,但连参谋却告诉我这种做法已经没用了。
“越鬼子现在已经学乖了!”连参谋说:“他们对老山战役的失败做了深刻的检讨,最后得到的结论是……老山战役他们之所以败得那么惨。就是因为炮兵失利。所以,他们针对炮瞄雷达展开了一系列的训练,在炮兵阵地更换阵地前后一批火炮是不会开火的。”
闻言我不由暗骂了一声,这越鬼子果然不愧是我们的徒弟,就连战后总结并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做法都跟我们一样。
于是没办法了,能打多少就是多少吧,我当即下令将炮瞄雷达实时侦测到的数据发给炮兵团……随着一阵炮声,越军的炮火很快就哑了。
同时,这也是在告诉越鬼子和我军一线战士一个信息:炮瞄雷达已经重出江湖了!
很明显,仅仅只是这个信息就能在极大程度上达到我军士气及震摄越军的目的。因为这几乎就意味着我军能打炮而越鬼子就只有挨揍的份……这也是我计划这次长达一个月的炮战的原因之一,咱们的目的就是振奋士气威摄越军不是?既然炮战基本能达到这个目的。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话说回来了,世上没有什么装备是无敌的,不管什么装备都有其弱点手缺陷,而且这些弱点和缺陷往往都是敌人先发觉并加以利用的。
这一点不难理解,比如我军使用的这炮瞄雷达,我们能想到的就是这炮瞄雷达怎么怎么强大,下一次战斗该怎么怎么用,在战场会怎样再次狠狠的打击敌人,而完全就没有考虑到它在战场上有哪些弱点。
而站在敌人的角度上来看就不是这样了……越鬼子是被炮瞄雷达给压着打的一方,他们之前在炮瞄雷达下遭受到惨重的伤亡不说,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他们在战场上还要面对炮瞄雷达的问题。
这也就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问题,要是越鬼子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反制措施,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在战争中被淘汰,这就逼着越鬼子不得不绞尽脑汁的寻找我军炮瞄雷达的弱点和缺陷。
这也可以说是战争的魅力吧……如果从宏观上来看,这其实就是人类的一种自我竞争,正如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那句话“弱后就要挨打”,正是因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战争中被淘汰,所以世界各国才努力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于是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到今天这种程度。
当然,战争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战争并不是个好东西,但社会上有许多东西都是在战争的打击与反打击中被发明创造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战争其实还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炮瞄雷达同样也是如此,越军如果不想在战争中被淘汰,那就只有想出一些可行的应对方法。
我很快就发现越鬼子已经找到了。
炮瞄雷达的弱点有两个,一个是数量少,另一就是阴雨天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一个弱点可以说是相当严重,这在之前我们一直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甚至都不认为这是个弱点,结果现在一打起仗来就暴露出来了。
我军炮瞄雷达只有一架,确切的说是在战场上使用的只有一架。虽然这时我军又从瑞典进口了两架,也就是总数有四架。但这其中两架是用于拆解研究……军工要把这两款从不同国家进口的炮瞄雷达拆解之后对照着进行研究,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加快仿制的速度。另外还有一架炮瞄雷达就做为备用,以防一线的炮瞄雷达被炸坏或是出了故障,同时又在打一场重要的战役时能够替换。
于是在同一时间,我军在一线使用的炮瞄雷达就只有一架。
根据排它性,越军只需要知道我军炮瞄雷达在哪个位置……要知道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越军炮兵甚至是步兵都能轻松的感知到我军是否有炮瞄雷达存在,只要对越军炮兵阵地把握得准,那基本就是有炮瞄雷达了嘛。
既然这个位置有炮瞄雷达,而中**人的炮瞄雷达只有一架,那也就意味着其它位置就没有炮瞄雷达了。
越军的做法就是:在确定我军炮瞄雷达的位置后,其它地方的炮兵就放开了打。
比如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使用炮瞄雷达在者阴山方向将越军炮兵压制住,越军其它方向的炮兵就打得欢了。
应该说这对我军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原因是我军因为越鬼子炮兵平时那种尿性而有了轻敌思想,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军有炮瞄雷达而越军没有,另一方面是我军火炮数量占优在炮战中一般是压着越军打而造成的。
结果就是许多炮兵部队长时间没有更换炮兵阵地,越鬼子平时是发现了这些炮兵阵地的位置而不发难,只是将其纪录下来,直到确定这方向没有炮瞄雷达之后,才突然一阵猛轰。
于是,让我有些气妥的是,我军在者阴山这个方向虽然打得越鬼子没了声音,但其它方向却不断有情报过来说是我军炮兵部队遭受到了损失。
初时我们还没有发觉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但每当我们朝越军炮兵阵地开火时其它部位的越军炮兵也同样打得欢,于是我们就意识到越军是抓住了我军炮瞄雷达数量少的这个弱点。
第二个弱点我们之前在对炮瞄雷达进行测试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不过同样也不认为这是个什么大不了的问题,顶多我们就是选在天气好的时候对越军展开打击呗。
但战场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我相信这个弱点是由苏联方向告诉越南的,因为像越南这样弱后的国家,他们本身并没有雷达方面的使用经验和知识,另一方面我军在战场上使用炮瞄雷达的次数也不多,越军不大可能在实战中总结出这个弱点。
这就是情报的价值,越军在知道这一点后很快就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他们把还击的时间选在了阴雨天,甚至就算是天晴,越军的炮兵也能在黎明时活动……越南空气湿度很大,在天亮前阵地上往往会起大雾,大雾同样也会使炮瞄雷达的性能和探测距离成级数的降低。
这时我们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不依靠炮瞄雷达,另一个就是将炮瞄雷达再往前拉近一些。
但很明显,越是将炮瞄雷达往前拉就越危险,而这种危险又不是我们所能承受的。
所以,炮瞄雷达的作用在越军的种种应对措施下能发挥的作用已经被大大削弱了,也好在我们当初并没有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炮瞄雷达上,否则这会儿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个局面了。
第四十一章者阴山(六)
后来从陈依依的报告里,我才知道越鬼子应对炮瞄雷达的措施不只这些。
事实上,有许多回我们以为已经将越鬼子炮兵阵地炸毁了,但事实上并没有。
越军的方法就是以大口径迫击炮迷惑或者也可以说试探我军炮瞄雷达……就像之前所说的,越军拥有苏联提供的大口径迫击炮,这种迫击炮射程远、威力大且射速快,重要的还是其可以用边三轮机动,也就是机动起来速度很快。
然后越军又事先构筑好防炮洞或是防炮工事,其迫击炮用最快的速度打完一、两发炮弹后,马上就机动进防炮洞。这时我军的炮火才成片成片上来……结果都炸了个空。
在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就不由感叹,这还真应了那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几千年来,战场上类似这样的见招拆招一遍又一遍的不断上演,而且将来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只不过还有句话叫“战术上的胜利弥补不了战略上的失败”。
越鬼子的布局始终是小了点,他们虽然在战术上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付炮瞄雷达的方法,但在战略上却没有一点长见,还是像以前一样被动的跟着我们的步子走。
就像这次我军对者阴山发起炮袭一样,越军第一时间就将驻守在老山一带的步兵调了一个营过来……一个营的兵力对我们来说似乎太少了点,但对于在兵力上已经是捉襟见肘的越军来说已经是不少了。
同时越军另外又加紧从各地组织两个连队的民兵增援者阴山……越军是希望万一我军进攻者阴山的话,他们的这些兵能够为他们争取一点时间。但是这恰恰就给了陈依依这支先遣队一个很好的机会混进了者阴山。
“狸猫入洞。”这是在当天晚上我收到的一封电报。
这封电报是辗转从陈依依那发来的。
之所以说“辗转”。是因为这个情报需要经过好几道步骤……就像之前所说的。越军拥有苏联援助的无线电侦听设备,我们担心的是,如果让这些设备侦听到者阴山发出的不明信息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对者阴山进行排查而给陈依依等人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所以陈依依等人虽然带有步话机,但她们在第一时间就把步话机给掩藏在者阴山一个秘密位置而不使用。
这个情报的传达,则是她们成功混入者阴山后通过向山下的战友发信号,然后再由战友转换位置发出的这个消息。
从此我们就与陈依依等人彻底的失去了联系……确切的说,这也并不是失去联系。而是为了避免暴露事先就计划好的不联系。
简单的说,就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们做她们的任务,我们做我们的准备。直到最后一刻才会通过步话机进行传递我们所需要的情报,比如越军指挥部的位置、索降点的位置等等,可想而知,到那时就算越军意识到者阴山可能混有中国特工也来不及了。而这一个月,陈依依及其带领的一个班的侦察大队的战士,将彻底的融入到越军的生活里。
第一次炮击一共进行了三天。
不管怎么样,这三天的炮击可是打得我军心情畅快,不管是炮兵还是步兵。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压着越鬼子打。另一方面则我军以往并没有像这样的有事没事可以朝越军阵地胡乱开炮。正如之前说的,出于节省军费的原因。我军炮兵侦察员如果上报可疑目标不存在的话,那还会因为浪费炮弹而受处分。
而现在,咱们却像是炮弹多得没地方放似的动不动就朝者阴山方向打上一通炮……这白天打晚上也打,就连越鬼子都被我们给打慒了不知道我们要干什么。
如果有一天,越军知道我们这样打炮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掉者阴山上的植被的话,只怕越军指挥官都要一口鲜血喷到天花板上了。
在三天断断续续的炮轰过后,这天凌晨四点我军的炮声就突然停了下来。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那就不用多说了……凌晨是天黑而又即将天亮的时候,这时候进攻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拿下了阵地天就亮了,所以这个时间是敌我双方最常用的开战时间。
另一方面,许师长还下令所有无线电静默,接着再派出几支部队在山下频繁的调动,老山方向的友军又十分配合的发起炮轰。
这一来者阴山上的越军就慌了,只见那各个高地就像是放焰火似的,一会儿是照明弹一会儿是火焰喷射器,甚至有时还会朝前沿阵地打上一排的燃烧弹。
很明显,越军这是以为我军已经成功的潜伏在他们的前沿阵地前并准备发起进攻呢,实际上那阵地上什么人都没有,就别说前沿阵地了,者阴山上都没有我军的兵……当然,除了陈依依这部份人外。
我们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吓吓越鬼子以待将来真的进攻时给他们造成“狼来了”的效应。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将他们引出工事尽可能的对他们有生力量进行杀伤。
这样在压抑的气氛下沉默了两个小时后……我相信越军在两个小时里肯定是经受着一番非人的心理折磨,因为他们会不断的猜测着一个问题:中**人是进攻还是不进攻?!
说不进攻吧,种种迹像表明中**人很快就会发起进攻了,但他们却没有在前沿阵地发现中**人的影子。
但这又会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中**人隐藏得很好他们没有发现。
这个是有前车之鉴的,就像我军在八里河东山做的一样,一个连队的战士在敌人前沿阵地长时间潜伏甚至构筑起了防御工事越军都没有发觉。
于是这两个小时,越军就会在心惊胆战中渡过,实在受不了这个压力或者说也是为了缓解这种压力,越军就会放火烧了前沿阵地的植被甚至是直接派出小分队去搜索。
而这又恰恰是我们所希望的。
接着就在天亮之前,我军炮兵再一次朝者阴山喷射出火焰。
第四十二章者阴山(七)
这一通炮火就比之前的轰炸更为猛烈了,而且这次轰炸还是有一定的目标性……越鬼子打出的照明弹、火焰喷射器等在一定程度上爆露出他们工事及防线的位置,于是我军榴弹炮、加农炮、大口径迫击炮等一个劲的朝这些目标招呼。
当然,这其中有一部份迫击炮是专门用来轰炸者阴山反斜面的,这是在隐藏我军的作战意图,这些迫击炮夹杂在其它火炮中对者阴山反斜面展开轰炸,就会使越军觉得这很正常,而没有想到我们这么做其实还是有目的的。
类似这样的轰炸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确切的天数是二十八天……这其中除了两天的中断外基本都没有停止过。
炮击之所以有两天的中断是因为越军特工偷袭了我军的后勤补给线。
那是在我们对者阴山炮击了十二天的时候,也许是者阴山上的越军已经顶不住我们这么长时间的炮击,逼得越军特工不得不在我军后勤补给线上动手……我相信越军特工的目标一直都是我军炮瞄雷达,只不过因为我军防守严密而使他们无法下手。
这一回我们对炮瞄雷达的防御已经总结了上一回被越军偷袭的经验,为了避免越军特工再次伪装着我军而混入炮瞄雷达的基地,我们在基地周围划了一大片地区为禁区,并且让51师的两个营负责外层防御,战术连构成内层防御的双重防御结构,并且规定就算禁区发生战事其它部队也不得增援。
于是越军特工想要再像以前一样装作增援部队混入我军基本就基本不可能了,另一方面越军特工兵力又不多。而我军随时有直升机分队的增援。如果这样越军特工还敢强攻的话。那只怕就有来无回了。
在这种情况下,越军特工转而选择偷袭我军补给线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他们的这次偷袭倒是相当成功,五辆弹药车被伪装成我军战士的越军特工劫持,接着开到公路桥附近引爆引起了百余长的公路整体塌方,这才使得我军弹药补给整整中断了两天。
对这个损失我们也是无可奈何,像这样的事想防是没法防的,部队一庞大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许多安全或是防卫上的漏洞,而越军特工却是针对这些漏洞见缝插针。如果要防的话。只能派出更多的部队补上这些安全漏洞,而这些部队本身又会存在新的漏洞,于是就会出现一个无解的悖论。
所以,对付越军的特种作战就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同样在越军境内发起特种作战,就像我们侦察大队做的那样。
越军特工这次成功的偷袭并不足以阻挡我军炮袭者阴山的脚步,在我们周而复始的耍弄者阴山一带的越军的时候,越军的警惕性终于放松了下来。
初时在我们炮击的时候,越军还会紧张的又是打照明弹又是打燃烧弹的,十几天后越军就懒得再做这些了。甚至他们还以为我军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把他们从工事里引出来然后尽可能的杀伤其有生力量。
当然,这的确是我们的目的之一。但却不是主要目的。
越军这么理解,于是就算我们在连续炮击后骤然停下甚至还打出几颗信号弹也不会引起他们的任何反应。
于是我们就知道时机成熟了,接着就往者阴山上打出了两红一绿的信号弹。
这段时间打信号弹已经成为我们的常态了,其目的就是为了迷惑越军以为我们这是要进攻了,但像这一回打出两红一绿的信号弹还是头一次。
不过这还是像往常一样没有引起越军的注意,他们甚至还以为那颗绿色的信号弹是我们打错了。
但这回却有点不一样,因为这其实是我们与陈依依部联系的暗号,这是让他们把侦察的情况和结果发送给我们。
发完信号后我就在指挥部里焦急地等着……这时的我甚至都不知道陈依依等人是否还活着?万一她们在侦察的过程中被越军发现了呢?又或者她们意外的被我军自己的炮火给炸中了呢?!
后来我才知道我猜想的这两种可能都发生过。
被我军炮火炸中这就不多说了,炮弹不长眼,它可不会分敌我,只不过好在陈依依所带的那队战士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他们在听到炮弹的啸声后就能大慨的判断出其落点。但就算是这样还是有一名战士因为躲避不及而被燃烧弹给引燃而受伤。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要是按照越鬼子一贯的做法就是……这时就该将这受伤战士“解决”掉了。
这倒不是说越鬼了残忍,这其实是一种生存法则。
原因是越鬼子的条件十分有限,他们可是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国,武器装备苏联肯提供,但药品之类的苏联提供的数量就十分有限了,于是在战场上受伤的越军一般情况就只有面临一种结局:伤口溃烂然后在痛苦的折磨中最后死去。
所以,出于部队的整体利益考虑,同时也是为了伤员少受些苦,越军对这样伤势的处理方法就是一颗子弹。
然而我军战士当然是不会这么做的,另一方面我军又不愿意将这名伤员将给越军……因他们很清楚把人交出去后会有什么结果。
这在初时还可以解释为战友感情深厚,但时间一长就难免会引起越军怀疑了。但陈依依却是说什么也不愿意放弃,就算是拼着让整支部队暴露的危险也要偷着藏着甚至是冒着炮火去采草药也要保着这名战士。
陈依依的这个举动只让战士们个个都感动得掉眼泪,但是令人很遗憾的是,那名受伤的战士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这名受伤的战士很清楚当时的情况,同时也知道自己很有可能会给整支部队带来危险,于是乘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拔出手枪自尽了。
在听到这事的时候我不由长长的叹了口气,仅由这件事就能看出陈依依等人是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了,很难想像他们是怎么挺过来的。
这只是事件之一。
另一次危险就是有“老乡”找过来的时候。
陈依依等人是伪装成安明县增援者阴山的越军部队……真正前来增援的部队已经被陈依依等人消灭掉并毁尸灭迹了。
但问题是这者阴山上还有许多来自安明县的部队,比如独立第三营、公安屯。
越军也是人,在强大的战争压力下也会有一种强烈的思乡情绪,所以越军在听说“老家”又一支部队增援上来的时候,纷纷上前来问家里是什么情况。
好在陈依依对越南的情况十分熟悉,而且在来此之前还在安明县侦察了几天……从这一点来说,陈依依还是相当有远见的。所以大多时候陈依依都能对答如流,就算有些问题不知道的也能凭着她的聪明机智蒙混过关。
但陈依依终归还是安明县人,在某些话多的“老乡”面前还是露了马脚……对于这一点我倒是可以理解,就像我们躲猫耳洞时也是有事没事的就找些话题来聊一样,越鬼子也是这样打发时间的。
正所谓言多必失,尽管陈家姐妹聪慧过人,但说得多了总会有些对不上的地方,于是就引起几名“老乡”的怀疑。
陈依依的解决办法就是“杀人灭口”。
“杀人灭口”这一招也许在平时不能用,毕竟那是越鬼子的地盘,就那么平白无故的死了几个人很难不引起越鬼子的怀疑。
但这时候却不是“平时”,这时候是我军对者阴山发起不间断轰炸的时候,于是陈依依就可以把这些罪过全都推到中**人的炮火上。
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事实上在听到这些时我也被陈依依这种大胆的手段给吓了一跳,要知道这一个不小心就会把整个小分队及我们的进攻计划都给陪上去了。
陈依依这个手段虽是十分大胆,但在实施的时候却是十分小心……这主要是出于越鬼子中也有像陈依依这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所以陈依依也不敢大意,在将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