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战的血(远征)-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一切都坦然接受了。

很明显的是,这是当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为了奴役印度人使其安全现状而又不反抗的一种手段,其对社会的稳定的确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安于现状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大多印度人不思进取……反正一切都是天注定的嘛,那个人的奋斗和拼搏就是无谓的。

这再一次证明了凡事都有两面性,比如这种姓制度其实也有好的一面。

就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走下一步时,一个突发状况就打破了这种僵局。

这天我正在指挥部对着地图发呆的……摆在我面前的难处并不是怎么解决掉这些印度兵,事实上,在我们几乎占据了所有军事要点并布置好火力之后,要攻占印军哨所不过就是几分钟的事。

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能动手。

不能动手又怎么能让印度鬼子离开呢?就算是普通百姓我们只怕都很难做到,何况这些还是拿着枪炮的印度军人!

所以这个问题几乎可以说是无解,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两国间的战争。

另一方面,我们合成营总不可能一直在这陪着印度鬼子发呆吧,这样下去时间一长……就算我们是百练精钢也会发霉生锈了。

就在这时只听“轰”的一声爆响,我不由一惊站起身来问着身边的警卫员:“什么情况?”

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听过爆炸声了,这其实是我们与印军的一种默契。确切的说也不是默契,要知道这里是高海拔的低寒地带,到处都是积雪,爆炸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的雪崩,一不小心就是同归于尽的结局。

所以这段时间,双方虽然时不时的会打几枪互相示威,但打炮甚至甩手榴弹都很少,而现在一大清早的就听到一声爆炸。

“营长!”不一会儿刀疤就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报告道:“是翻译,踩响了地雷……”

“什么?”闻言我不由皱了皱眉头:“有没有生命危险?”

“刚刚进行紧急施救!”刀疤回答:“不过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好在刚有两架黑鹰运送补给上来,已经安排他回基地救治了!”

“嗯!”我点了点头,随后问道:“怎么搞的?怎么会踩着地雷?”

“估计是印度鬼子搞的鬼!”

“什么估计?”我没好气的骂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是这样的!”刀疤回答道:“一直以来我们到晚上时都按照习惯用地雷封锁阵地……”

这是我们在战场上常用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地雷就是最好的哨兵,我们每天在天色入黑时就会在阵地前沿布下地雷然后到第二天就将其启出来,以此来防范敌人的偷袭。

“但是在今天早上,我们启雷的时候就发现布在视线死角里的一枚地雷不见了。”刀疤接着说道:“就在小石头一再验证埋雷地点并动员班里的战士要把这枚地雷找出来的时候……地雷爆炸了,这地雷被人移到了高地三百多米外的小路上,翻译每天清晨都会在那条小路上散步。”

闻言我不由一愣,这段时间彼此之间都以为对方不敢开第一枪,时间一长警惕也就放松了。这如果是咱们合成营的战士也还好,对危险的敏感使他们更有可能发现这枚布在小路上的地雷,但偏偏又是翻译……

“营长!”接着刀疤就咬着牙问道:“你看,我们要不要向印度鬼子讨个说法?”

“讨什么说法?”我没好气的应道:“印度鬼子来个一问三不知,说不定还会反咬我们一口,说咱们布的雷伤到自己人,你又能有什么办法?!”

被我这么一说刀疤就没了声音了。

不过刀疤之所以没有声音,另一个原因是他明白我肯定不会让这事就这么算了,他只需要等着执行我的命令也就可以了。

我没有说什么,走出指挥部举起望远镜看了看对面的印度人,只见他们个个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望着这边,其中几个甚至还在做着鬼脸。

很明显,这事与他们脱不了干系。

“这样。”想了想,我就对刀疤说道:“让战士们不要冲动,所有的一切都不变,变的只是晚上……”

刀疤点了点头,应了声是就下去安排了。

我做的其实很简单,用地雷封锁阵地依旧,但那只是做给印度鬼子看的,区别就在于……在天色入黑之后我们还会派一些机灵的战士在一些必经之路多布上一些地雷,印度鬼子要是不来偷雷的话那还好,再来偷雷的话,那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营长!”教导员有些担心道:“这么做是不是过了点?如果出现伤亡那么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现在已经出现伤亡了!”我说:“就像我之前说的,要想避免战争就不应该害怕战争。我现在就是要告诉印度鬼子一个信息,不管他们做什么我们都会十倍奉还,而且现在他们还是自己送上门,怪不得我们!”

“要不要向上级报告一下!”教导员还是有些不放心。

对教导员的这种态度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大事,万一出了问题追究起责任来就不是我们能担当得起的。

“不!”我拒绝道:“我们只是进行常规防御,而且还是在自己的土地甚至是自己的阵地附近。”

想了想,我就多加了一句:“准备好探照灯和摄像机,我需要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

“是!”教导员见我这么坚决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因为“还以颜色避免战争”,还是因为见到战友负伤而咽不下这口气的原因。

事后想起来,觉得更多的应该还是后者,而前者不过是为我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借口而已。

这也许是出于军人的本能,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血性,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没有几个人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第二十六章对峙(六)

也许是出于做贼心虚的心理,接下来的几天印军都没有什么动作。

不过这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也就是在封锁阵地时在天色入黑时多埋几个地雷而已。

到第五天的时候印军终于还是忍不住再次出手了……

这天深夜我正在被窝里睡得香,青藏高原这地方虽说常常会有喘不过气来的胸闷感,但优点就是不会像越南一样到处都是湿答答、粘乎乎的,蚊虫也要少得多,再加上咱们这支前线部队还有黑鹰不间断的提供补给,所以生活条件还算好,至少会比越南战场要更舒服一些。

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个战场烈度没有越南战场那么大,甚至可以说这都不是战场……彼此之间还没开始打仗嘛。

所以虽说这个任务让我伤透了脑筋,但精神上还是挺放松的,睡觉也睡得香。

就在这时突然就听“轰轰”的几声爆响,我一翻身就从床上坐了起来,愣了一会儿后很快就意识到这是印度鬼子触雷了。

果然不一会儿就见警卫员向我报告道:“营长,炸到印度鬼子了!”

我随手从床头取过武装带一边扣着一边走出门,问道:“炸着几个人?情况怎么样?”

“五个!”警卫员回答:“三个躺在地上死伤不能确定,两个给逃了!”

“他娘的!”我不由骂道:“这印度鬼子挖个雷还要派五个人来!”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因为印度鬼子胃口大了,他们在尝到上一回成功的滋味后,这一回就想“多路出击”多挖几个地雷给我们制造更多的麻烦。没想到他们还没有“分路”就被我军布下的连环雷给炸倒了三个。

当我走上阵地时。战士们已经全副武装的做好了战斗准备。几道探照灯的灯光聚集在阵地前两百米开外的雪地上,灯光下的几名印军已经是鲜血淋淋生死未卜。

另一边,印军却是一片混乱,大声喊口令的、喝骂的、叫唤的,老半天也没有安静下来。

很明显,他们中的许多人到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有些印军还以为我们已经对他们发起进攻了。

“印度人!”我接过刀疤递上来的小喇叭就朝对面喊道:“告诉我,你们这种行为代表战争吗?”

我这是恶人先告状。

“不不……”沉默了一会儿后对面就回应道:“这不过是我们几个巡逻的士兵走错路了而已。”

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回答很巧妙。

虽然事实是怎么样的大家心知肚明。就是印军这几名士兵掉进了我们设下的陷阱而且还遭受了伤亡。

但国际上可不会这么看问题,在我们摄像机的拍摄下,分明就是印军在对峙的过程中全副武装的想要偷偷摸进我军阵地……这要真说起来就是战争行为了,但印度方面却轻描淡写的说这是迷失方向走错路,轻轻松松的就化解了“战争行为”的指责。

“原来是这样。”我说:“那么我对你们的伤亡表示遗憾,希望下一次不会再有同样的事情发生了。”

“不,不会了!”黑暗中传来一句咬牙切齿的回话:“我们保证!”

“很好!”我说:“你们可以把你们战友的尸体抬回去,我们不会开枪,不过你们不能携带武器!”

“谢谢!”黑暗中的印度军官有些无奈的回答道。

我身旁的几名战士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笑出声来,尤其是看着印度派几个没有携带武器的兵狼狈的上来抬走尸体时。就更别提有多痛快了。

“还是你行!”教导员在旁边笑道:“炸了他们几个人,他们还得跟咱们说谢谢。这下总算是出了恶气了!”

我摇了摇头,说道:“事情也许不会这么简单。”

“什么不会这么简单?”教导员不由满脸的疑惑。

“印度鬼子不会这么轻易作罢的!”我说:“他们之所以有刚才那样的表现,那是被我那句‘战争’给吓住了,他们很清楚一旦这样打起来,他们既理亏又会很快就被我们解决掉,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他们才肯服软。但是在他们向上级报告的时候……”

“哦!”闻言教导员就点了点头。

道理其实很简单,印度鬼子在我们面前肯服软,但他们该怎么向上级交待呢?难道还会说是己方偷偷摸进中**人的阵地踩响了地雷而造成了伤亡?

如果是这样说的话,这印度军官只怕马上就要被撤了,甚至我们面前的这整支印军都要受到处分。

以印度人擅长推卸责任的性格,不难想像他们肯定会把责任推到我们头上。

李参谋与印度人接触得比较多,所以就点了点头说道:“营长说得对,印军不可能会把实情向印度高层汇报的。这么一来,印度方面不但不会以为这是他们的过错,反而会觉得是我们在挑畔。”

事实也证明我们想的没错,因为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接到伍师长的紧急电话。

“怎么搞的?”伍师长有些不悦的问道:“印度人说你们偷偷摸进他们阵地埋设地雷,导致印军两死一伤。”

闻言我不由晕了一下,这时的我就觉得跟印度人几乎可以说是不同世界的人,因为就算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这样把事实倒过来说的谎言。

我很快就把事实向伍师长汇报了一遍,并且还申明有录像为证。

当然,我是不会说明这其实是我布下的陷阱的,只说这其实是印军想要摸进我军阵地而误触地雷……这可是两军对峙,印军自己找死可怪不得我们,总不可能印军掉下崖去摔死或是撑着噎着了也怪到我们头上吧!

“唉!”听完我的话后伍师长就叹了一口气:“这事也怪不了你们,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只是现在中印关系更为紧张了,据我们情报部门得到的消息,印度很有可能已经在计划发动战争,你们要有些心理准备。”

“是!”我应了声。

“营长!”当我挂上电话的时候教导员就疑惑的问道:“有一点我不太明白。”

“什么?”

“你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教导员说:“也就是说,在当初设下陷阱让印度鬼子往下跳的时候,你就想到会有现在这样的结果,可为什么你还是要这样做?!”

我不由点了点头,教导员说得很对,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炸死几名印军肯定会进一步恶化中印间的关系,就算我们有录像为证据也避免不了……国与国之间的事,当权者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刻意夸大或是隐藏某些声音,以此达到误导百姓和民众并得到他们的支持。

就比如美国在现代发起的几次战争,用媒体刻意渲染什么“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武器”之类的,结果打下来后发现根本没有。

这可以说是美国的一种胜利,也可以说是美国的一种失败。

胜利在于美国达到了目的,实现了眼前对石油能源等重要战略物资的控制。

失败之处就是对美国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打击,甚至从长远来看其失去的要远大于其得到的,因为它让所有国家都看清了美国的本质……他找的一个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过就是为了掩饰其为本国争取利益的野心罢了。

接着很快就有了连锁反应,在之后的战争中联合国就不再给美国尚方宝剑,美国拉着的盟国也面和心不和,甚至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德、法两国还公开拆台……

这世上没有人是傻瓜,美国再这么任性的想打谁就打谁想说谁是恐怖份子就说谁是恐怖份子的大玩两套标准,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它将会严重透支自己的信用而彻彻底底的从“世界警察”变成“世界流氓”。

所以不用想,印军被炸伤几个人的事件肯定会在印度发酵,并成为中印关系进一步紧张的一个原因甚至还有可能成为爆发战争的导火索。

“是这样的!”我回答道:“一方面,就像伍师长说的那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这种事在小日本入侵我国的时候发生过太多次了,所以这件事从本质上其实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也就是说,印度决定打这一仗,这件事不管有没有发生那么战争都会爆发。”

“话是这么说……”教导员点了点头。

“另一方面。”我说:“就像我们这段时间所了解的,印度政府及军方高层与基层士兵严重脱节、信息严重失真,这是由印度人的性格或是他们的制度造成的,所以印度政府及军方很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军力有严重误判,就像当年62年印度以为他们是除了美苏之外的第三强国以为中国不堪一击一样,现在的他们也同样以为我军不堪一击,而这就是印度政府和军方试图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营长说得对!”李参谋点了点:“尤其是印度最近十几年在美苏的帮助下更新了大量的装备,其中还不乏许多高新装备,而我军却还在使用五十年代的56半和56冲,这就使他们更是不可一世了!”

第二十七章对峙(七)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

就像我们这段时间面对的这支印军,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经过他们的美化之后再以与事实不符甚至完全相反的报告上报给印度政府军方,比如“打帽子”事件,再比如“踩雷”事件。

应该说这与印度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印度人总是习惯于推卸责任或者放大别人的弱点而完全无视自己的缺点。

再加上李参谋刚才说的,这十几年来我军驻藏部队武器装备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更新,甚至还比62年时更差……运输条件没有多大的改善,装备在这青藏高原上迅速老化而得不到补充,单从装备来说也许还真不如62年。

反观印军却换上了ak47、fn步枪,以及各种先进的战斗机、直升机、坦克等。

于是中印边境一带的印军那自信心是空前的膨胀,给政府及军方的报告尽是些“一旦打起仗来,我们有能力在几天之内击溃中**队”、“我军将有十足的把握围歼当面的中**队”之类的云云。

于是乎,印度政府和军方就像62年时一样,飘飘然的就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了,甚至有些人还以为现在一雪62年之耻的时候到了。

我会知道这些,是因为历史上的这次冲突,印度就有许多军队叫嚣着:“进入中国纵深作战,将战线推进至雅鲁藏布江一线”……

“这一点我也认同。”教导员不解的问道:“可是,这与我们这件事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我说:“首先,因为印度政府与军方高层与基层部队严重脱节。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所做的任何事。不管是黑鹰也好。不管是军事威摄也好,对印度其实都起不了任何作用,因为这些情报传到其政府或是军方高层就完全变了样了。”

李参谋不由点了点头:“这也是我们一直头疼的问题,比如黑鹰直升机,印军传给其政府和军方的情报是,虽然美国的黑鹰直升机性能无可挑剔,但是中国的飞行员拙劣的飞行水平却是他们的短板,很明显。这种直升机在中**人手里发挥不出多少作用,我们几乎可以无视它的存在。”

闻言我们不由有些啼笑皆非。

“所以。”我下结论道:“我们现在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在做无用功,对解决这次危机不会有任何帮助。”

“想要解决问题就得火中取栗。”顿了下我就接着说:“所谓富贵险中求,何况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件事,其本身就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

“营长的意思是……”

“我的目的是要让印度政府及军方高层意识到他们严重误判中**力。”我回答道:“就像62年他们误判我军实力一样。”

闻言教导员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

“营长是想打一仗?”李参谋问。

“也可以这么说。”我说:“但目标不是我们眼前这什么特别服务局,我想要的这一仗,是足以震憾到印度政府及军方,而且是印军想隐瞒也瞒不了想美化也美化不了,这样才能让他们清楚的看清中印两国的真实实力,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印度政府和军方才不会也不敢轻易言战。”

“要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导员问:“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个特别服务局,难道我们还能主动出击深入印度找其它部队打一仗?”

“当然不!”我说:“所以我才要有意激化我们与特别服务局的矛盾。让中印关系更为紧张。”

“哦!”闻言教导员就有些明白了:“营长的意思是……印军见特别服务部吃了亏,就会派另一支部队来对付我们?!”

“对!”我点了点头:“而且这支部队,我相信不会像特别服务局这样的素质,毕竟他们想要压住我们,或者也可以说是震摄住我们,而这又正是我所希望的。”

“营长!”李参谋忧虑的说道:“事关重大,你看……这事咱们是不是要向上级汇报一下?”

“汇报当然是要的!”我点了点头。

这事跟我们之前的“踩雷”事件就大不一样了,因为这个计划里还有“打一仗”的部份。能不能打,则显然并不是我这个营长能决定的。

于是这个计划很快就以电报的方式发到伍师长那。

事实上,这事就连伍师长也无法做决定,于是计划一路往高层传达,接着就有如泥牛入海没了消息了。

我所不知道的是,之所以没有消息是因为上级也无法决定是打好还是不打的好。

这个计划一到达北京,上级就分为两派展开激烈的讨论。

一派是支持我的观点和做法,认为印度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是看准了我国内忧外患,另一方面则是严重低估了我军实力而高估了印军的实力。所以要想避免战争,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让印度政府和军方高层看清事实并对战争进行重新评估。

另一派则是认为这很有可能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索,要想让印军政府和军方高层看清事实,并不一定要用“打一仗”的手段,而可以通过对话或是交流来解决。

在听到这话后我只是笑了笑,从理论上来说的确是这样,但问题是我们面对的是印度,一个不能说全民,但绝大多数都患有自大症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会听你的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如果这条路可行的话,当初周恩来总理就几次出使过印度,却最终还是暴发了62年的战争。

所以,军事实力这东西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尤其是现在的我们比起印度来还没什么东西可以展现,那就只能切切实实的打一仗才能知道了。

而就在上级还没有答复的时候,印度方面就有了反应。

就在“踩雷”事件后的几天,我们就得到了情报,印度紧急调动一支部队转向我们所在的位置,其兵力多得连我都感到吃惊……印军竟然出动了一个旅,一个装备精良的山地旅!

第二十八章优势

ps:因为接到警告,有些敏感情节不能写,所以情节不得不有个小跳跃,抱歉!

半个月后,印度总理就在一次群众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境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

这话里头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之前的紧张局势其实是不存在的,中印还是友好国家。

听到这话后我就松了一口气,这至少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印度方面终于意识到他们存在严重的误判,中**队并不是像他们想像的那样不堪一击,而印度军队也不像他们在报告里看到的那样可以战无不胜,就算他们装备了许多先进的武器也一样。

事实上,真要打起来的话,还是有可能会出现像62年一样一面倒的局面。其原因很简单,战争是由人和装备两个因素决定的,印度当年被我军轻轻松松的击溃,那就说明他们的失败不仅只是因为那点装备上的差距,更是“人”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了,中印关系之所以会这么急转直下由紧张而迅速转缓,不只是我们展现了实力的原因,还有国际上的压力。

国际上是谁的压力那就不需要多说了,现在是美苏称霸的时代,国际上基本就是美苏两个阵营。

美国当然不会希望我们与印度间发生战争,要知道这时的中国与美国还是盟友,咱们现在还在专心治致的面对苏联的威胁,它也不想这半路杀出这么个程咬金出来。

至于苏联吧。虽然他有挑起中印争端的祸心……给中国多制造一点麻烦。就意味着他可以少承受一点压力。但问题就是印度这时是偏向苏联一方的。其武器装备大多都来自苏联,中印一旦打起来,那不用说了,苏联肯定又要出钱出装备。

这时的苏联在财政上可以说也是陷入一个泥潭了,虽说苏联这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强国,但越南那边的战争折腾一下,阿富汗又折腾下,再在如果再加上一个印度……那只怕很快就会把它拖垮了。

所以。苏联只是希望印度在边境上对中国造成一些压力和骚扰,并不希望两国真的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既然印度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再留在这青藏高原的必要了,于是张司令一道命令就将我们调回了北京基地。

这一回我们要比以往轻松得多,因为是搭乘着直升机直接回到基地,而不需要像以往一样又是汽车又是飞机的变来换去。

而郑良强就更是直接,他知道我每次回基地头一件事就是要去司令部见张司令,于是干脆就把直升机给降落在了司令部附近的一片空地上。

当然,直升机也是不可能直接降落到司令部门前的……开玩笑,那里可是司令部。虽说这些直升机都是我们自己人,但在这其中还不知道要经过多少道手续和审查。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多走几步路。

“来来,坐!”我一走进司令部张司令就客气的招呼我坐下,然后笑着点头道:“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是这么解决的,你小子胆子还真大,这要是一个弄不好……真爆发战争的话,我们可是要同时受到三面威胁了。”

我只是笑了笑,其实我敢这么做的原因,有相当一部份是因为我知道历史上的这次冲突并没有扩大,最终中印双方还是走向了各解。

“怎么样?”接着张司令就问:“在青藏高原上呆了几个月了,过得还习惯吧!”

闻言我不由一阵苦笑:“司令,有谁能从平原到高原还能习惯得了的?”

“说的也是!”张司令不由呵呵笑了起来。

原本只是句客套话,但却与事实恰好相反。

“这样。”张司令接着就开门见山的问道:“说说你的想法吧,谈谈我们在高原上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想这也是张司令派我去青藏高原执行任务的原因之一……哪有困难哪里需要改革就让我去考察一番嘛,考察过后我总是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只是张司令所不知道的是,我提的这些意见其实跟我的“考察”没有多大的关系,那只不过是我多拥有了一些现代的资讯而已。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对张司令说的,想了想,我就回答道:“首先,当然就是运输补给线的问题。其实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优势,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加以利用。”

“哦!”张司令饶有兴趣的问道:“说说有哪些优势!”

“最大的优势就是青藏高原距印度首都只有几百公里。”我说:“而且青藏高原还是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天生就有一种居高临下威胁其首都的优势。”

“这点我们也考虑过了。”张司令点了点头。

“其次,就是我发现印度方面并不敢放心的建筑他们的补给线。”我说。

“这话怎么说?”张司令显然对这一点并不知情。

其实这也不怪他,要知道这时的我国还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在此之前对于国外的信息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青藏高原又可以说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对印度方面的了解自然也就不多了。

“是这样的。”我说:“我发现这么多年来,印度其实有很多机会完善他们对边境一带的补给线,尤其是在62年那一仗后,他们应该也察觉到运输补给对高原作战有多重要,但是现在还是只有两条公路。二十年过去了,还是只有两条公路,而且还年久失修,这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嗯。”张司令不由点了点头。

中国方面是因为十年及经济不足以支撑的原因,而印度在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又钱又有机会,直到现在才只有两条公路的确让人有些想不通。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印度政府贪腐过于严重,严重到都有些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比如我在现代就曾经看过一个印度节目,里面描述印度的贪腐是这样的:国家拔款建三个水坝,但最后实际上只建起了一个水坝。贪官们是怎么骗过验收人员的眼睛呢?很简单,从三条不同的路,由不同方向带着验收人员去看这同一个水坝,于是这就是他们建起的三个水坝了。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印度政府有可能不知道他们通往中印边境的公路只有两条。

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

“这就是我说优势了。”我说:“从62年我们打赢了那场仗后,印度军人中就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中**队最后之所以没能扩大战果,那是因为这段路太难走了,中**队无法将补给运往前线。”

这其实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年我军在打赢了之后突然撤军,主要当然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其次就是补给困难。

“在这种思想下。”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