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战的血(远征)-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许。这种混乱在开始时只是小规模的,或者只是一个意外,比如一名阿军的枪走火了打伤了一个连队的战友,于是对方就误以为打伤自己的是伪装成阿军的敌人并进行还击。这种还击又会使别人误以为他们是敌人。于是很快就越打越乱、越乱越打。所有人都在乱打一气。
话说我们中**人当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可是吃过这种苦头了,所以当然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乱。但没有战斗经验的英军士兵却一时半会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不过这种混乱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种好事。
原因是现在的阿军逃兵已经进入了无差别攻击,那么自然也会把我们当作敌人。所以我们也不适合再跟着他们继续跑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们本来也就应该与他们“分道扬镳”……阿军逃兵的目的地是斯坦利港,而我们的目的地却是斯坦利港侧翼的炮兵阵地。
于是我们也就乐得不参与进去,朝着前头那些阿军打上一排子弹再打倒一队人之后,就绕了个弯改变了行军路线。
“营长,是你们吗?”我们还没走多久步话机里就传来了粱连兵的声音:“我们在八点钟位置!”
我转过头去就看到身后一队人打着昏暗的手电筒划了几个圈,那是我们互相识别的暗号。
“是我们!”我随手也打着手电筒回了暗号。
粱连兵等人很快就赶了上来,让我意外的是跟他们一起上来的还有sas的人,显然他们先一步与粱连兵的部队汇合了。
我最先看到的就是那不可一世的安格斯,只是现在的他眼里已经完全没有初时的那种不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的眼神。
对此我当然能理解,要知道他原本根本就没有将我们放在眼里……这个我们包括我们带领的这支英军训练连,甚至他之前还找借口折磨过这支训练连,但现在他们却要由我们来营救,甚至在实战中也一路处于下风。
“上校!”这时一名sas军官一手握枪猫着腰跑上前来与我握手道:“我是希尔少校,sas的指挥官!很抱歉我们来迟了,原因是我们有许多伤员!”
对此我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这是突围,而且还是要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逃出生天,所以当然是要将伤员带在身边了。
“肯特中校没事吧!”我问。
“暂时没事!”希尔回答:“失血过多,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不一定了!”
“那么……”接着希尔对照着地图看了看,指着前方说道:“我们要进攻的炮兵阵地就在面前是吗?”
“的确是!”我回答:“现在距离我们只有一公里!”
“那我们还在等什么?”希尔少校看了看表,就朝身后挥了挥手:“我们还有十分钟的时间!”
我知道希尔少校指的这十分钟的时间是什么,那是舰炮以及鹞式、直升机对斯坦利港展开轰炸的时间,那时也就是我们对炮兵阵地发起进攻的时间。
我不知道所做的这一切能不能成功,因为那前面是我们没有侦察过的地段……毕竟那里一直都是阿根廷军队的防线,英军的侦察人员也没能渗透到那片区域。
所以前方是有地雷,还是有新的防线,或者是有大批的阿根廷军队……我们都不知道。
但我至少知道一点,那就是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走了,只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第一百四十章救援(十)
首先在夜空中响起的是鹞式战机和直升机的轰鸣声,斯坦利港也随之拉响了防空警报……
这一点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英军的协同还是比较到位的,因为这直升机与战机的飞行速度差别很大,直升机的巡航速度为248公里每小时,鹞式为1180公里每小时。
相差这么大的两种飞行器要在同一时间在黑暗中到达斯坦利港上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英军却轻松做到了。
另一个就是斯坦利港的阿军在防空预警上做得并不到位。
原因很简单,他们直到英军机群飞临斯坦利港上空时才拉响防空警报……这对于拥有数个雷达站的斯坦利港来说几乎就是无法想像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也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英军一直以来都没有在夜里出动战机对马岛进行空袭,就像之前所说的,英军总共只有两艘航母,每架航母只有十几架鹞式,这使得鹞式飞行员在白天必须精神高度紧张的应对有可能到来的阿根廷战机的轰炸,于是对于黑夜就显得有点无能为力了……尽管鹞式有夜战能力,但飞行员总得休息,战机也需要一定的保养和维修。
这就直接使得阿军在黑夜里没有了防空方面的警惕性,甚至还有相当一部份阿军认为黑夜的天空是属于他们的……会有这个想法其实可以理解,因为在夜里阿根廷的运输机、轰炸机才有活动的空间。
其次就是因为我们在无线岭方面的战斗吸引了阿根廷军队的注意力。
要知道这场战斗我们是想刻意的营造出一种英军全面突破阿军第三层防线的假像。
对此我们是无线岭方向是这样安排的。对于依旧驻守在一号、二号高地的阿根廷特种部队我们采取的是信号干扰的方式,也就是让这两支特种部队无法与斯坦利港的英军进行联系。然后集中炮火全线轰炸第三层防线的四个高地。
当然,英军炮兵对于无线岭高地的轰炸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在这个位置是sas与我军突围的突破口,在这个位置的炮兵必须与我们密切协同。
这样一来斯坦利港的阿军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与一号、二号阵地也就是第一层防线的特种兵联系不上,于是他们很自然的就会以为第一层防线已经失守了。第二层防线又在sas手中,第三层防线遭到英军炮火的猛烈轰炸,甚至无线岭和粗钻石高地先后失守,斯坦利港外头的黑夜中还枪声一片到处都是人影……这些枪声其实都是阿军逃兵陷入混战乱打一起造成的。
综合了这几个因素,阿根廷指挥官就完全有理由相信英国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拿下了阿军特种部队驻守的第一层防线。并与第二层防线的sas部队会师之后直接杀向了第三层防线,这时甚至都已经突破了无线岭直逼斯坦利港……
于是乎,整个斯坦利港的阿军都是人心惶惶的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无线岭方向并努力组织防线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英军强大的攻势。
如果说这些还让阿根廷人有怀疑是不是英军大兵压境的话。那么接着大批的鹞式和直升机群出现在空中就更坚定了他们这个想法。
但最先动手的却不是空军,随着一片炮弹的呼啸声,一发发炮弹很快就在斯坦利港及其两翼的阿军炮兵阵地里爆出了一团团火焰……英军军舰上的舰炮动手了。
克拉普在这次行动中一共动用了五艘军舰。
这已经是克拉普尽最大的努力为我们调用的尽可能多的军舰了,要知道这时的英军舰队也不好过。总数为三十七艘的军舰已经被炸沉炸伤了十二艘。还有作战能力的只有十五艘。出于保护航母及舰队里的补给舰、运兵船这方面的考虑,克拉普只能调五艘军舰参与这次作战。
然而就算是这样,这时的航母编队也可以说是防卫不足,毕竟这时就连鹞式战机都派出来十几架。只不过,考虑到阿根廷空军已经是损失惨重而且也不具备多少夜战能力,所以才敢组织这样的一次突袭。
这其实也是我们要把突袭时间定在凌晨两点半的原因……参加这些战斗的所有单位,比如直升机、军舰等,都要在天亮之前赶回舰队以防天亮后阿空军的轰炸。
然而。看着斯坦利港方向到处都是爆开的火球,我真有些不敢相信支援我们的军舰只有五艘……每艘军舰只有一门舰炮不是?那五艘军舰就只有五门舰炮。
以我的作战经验来看。眼前的这种轰炸场面那至少也应该是要二十几门火炮才能打出来的效果。
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或者说是鹞式或是山猫直升机这时也用集束炸弹、火箭弹参与了轰炸。后来才知道这些其实都是舰炮打的,之所以会让我以为这是有二十几门火炮……那是因为英军这种能够自动装填弹药的舰炮射速要比普通火炮快得多,其射速都达到了每分钟25发,恰恰是普通火炮射速度的三到四倍。
接着就是鹞式对斯坦利港里的一些重要军事目标展开了打击,比如机场、军火库、兵营等等,而几架山猫直升机则把打击重点放在了我们所要突破的阿军炮兵阵地上。
随着一串串的火箭弹在空中划过的尾迹,一道鲜红的火墙就在阿军炮兵阵地里腾空而起。
这么做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它一方面是为我们扫清障碍并使敌人陷入混乱,另一方面也是在黑夜中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于是我们哪里还敢怠慢,端着枪就互相掩护着朝阿军炮兵阵地方向跃进。
我们一路马不停蹄的往前狂奔……这时的我们都知道一点,这时的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要知道鹞式这玩意的载重量并不大,在对地攻击时最多也就是挂载六枚自由坠落炸弹,一旦这些炸弹投完它也就完成了这次任务返航了。
而投完这些炸弹的时间也只需要几分钟,与此同时直升机和军舰的弹药只怕也打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我们必须尽量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里穿过阿军炮兵阵地,否则阿军就很有可能反应过来并对我们不利。
几分钟后我们就杀进了阿军的炮兵阵地,进入我们眼帘的是满地的苍夷,到处都是被火箭弹炸得着火的火炮和尸体,空气中弥漫着焦臭味和硝烟味,在靠向我们的方向还有一排被炸得不成样子的由沙袋堆积起来的简易工事……
很显然,这是无线岭的战斗打响的时候,阿军炮兵临时构筑起来的,但还没等他们用得上,就已经被直升机给炸得一塌糊涂了。
这时我们不得不放慢了脚步……因为很明显,地上的尸体并不多,雪地上也没有太多杂乱的脚印,这说明阿军炮兵并没逃跑,他们肯定是躲藏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
果然,在跨过被炸毁的工事往前推进几十米的时候,我们就遭到了阿军的阻击。
首先是两百米开外朝我们打来了两枚照明弹。
一看到升上天空的照明弹我就不由皱了皱眉头,因为这至少说明阿军炮兵已经有了准备,虽然这个准备并不是很充分。
但这时的我并没有多想,而是大叫一声“趴下”就一把将跟在身旁的林霞压倒在地。
密集的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子弹“嗖嗖”的带着啸声从我们头顶掠过,就像是一个个从我们耳边飞过的蝗虫,我们甚至都能感觉到它飞过时带起的热量。偶尔有一梭子弹打在我们面前的雪地,那溅起的雪花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
这时我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我还以为阿军炮兵只擅长打炮而没有多少野战能力,却没想到事实并非如此。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在马岛上的阿军只有炮兵才是有经验的老兵。
阿根廷组织起来的驻守马岛的陆军,其实并不像英军所想像的那样是支与游击战打过仗的老兵,而是新加入军队不久的年轻人。
至于阿根廷方面为什么会这么做吧,他们的政府有两方面的考量:
一个就是担心智利会乘着这个时候对阿根廷发起进攻,要知道么智利与阿根廷可是有漫长的边境线而且长期存在着领土纷争,这时候要是给阿本土来一下的话,那么阿军不仅是拿不到马岛自己都有可能亡国了。
所以这时的阿根廷用在马岛上的一万余人中只有一小部份也就是一千余人是参加过游击战老兵,其余的都是年轻人甚至有些还是刚成年的孩子。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年轻人比较容易煽动,这么一号召脑袋一热马上背着枪就上来了,也不管到这马岛后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所以,如果是从这方面考虑的话,马岛上的这些阿军会有之前那样的各种表现也就不奇怪了。
而这个炮兵之所以会是全是老兵……那就是因为这打炮这东西并不是像步枪那样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一下就会的。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碰到的情况:打陆军时出其的顺利,反倒是在打炮兵时受到了阻碍。
第一百四十一章救援(十一)
我用最快的速度探出头去瞥了一眼接着马上又把脑袋缩了回来。
这一眼就让我知道了阿军炮兵组织的是一道怎样的防线……他们是利用火炮做为掩护构筑成了一道不规则的防线。
但往往也是这样的防线才更难对付,尤其是在夜里。
原因很简单,如果是一道规则的防线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直升机的空中掩护,再利用我军比阿军更好的军事素质往前一推……阿军的防线很快就会被突破了,毕竟我们的队伍中可是有人数多达三百人的sas,他们与直升机的协同那可是没话说。
但是现在,阿军的防线却是以火炮为掩体这里几个那里一堆的,这就有点类似于游击战,让我们找不到目阿军防线的侧重点。而阿军甚至还可以边打边撤也就是前面的顶不住就后撤到后方的火炮进行逐层防御。
这样一来,我们实际上就是被这支阿军炮兵给缠住了。
我相信阿军炮兵的目的也就是这个,缠住我们等待援军。
事情果然就像我想像的那样,还不等我下命令希尔少校就带着两队sas队员一左一右的冲了上去。
很显然,这时的他已经联系了直升机为他们提供火力掩护。
应该sas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在直升机的掩护下他们两队人时而前进时掩护,很快就将有阿军的火力压制住并又往前推进了几十米。这其中尤其山猫直升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甚至可以绕到阿军的阵地后方用机炮和火箭弹与sas一起夹击阿炮兵部队。
然而阿军炮兵部队的战斗力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后来在审问阿军俘虏的时候,我才知道这要得益于阿军炮兵与游击队的作战经历……阿军炮兵在山地里与游击队展开战斗的时候就常常遭到游击队的偷袭。时间一长他们不但具备了一定的野战能力甚至还会像条件反射一样进行反偷袭的游击战。
就像我看到的一样。明明sas部队已经往前推进了几十米看起来像是突破了阿军的防线。但突然意两翼的黑暗中又响起了枪声,霎时就有十几名sas队员被打倒在地。
很明显,阿炮兵已经由明转暗了,他们充分利用黑暗把自己分散在炮兵阵地的周围,甚至还可以做到引而不发,直到sas以为侧翼是安全时才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而更与让sas有些无力的是,这些分散在周围甚至还有可能是不断的游动的敌人……就连直升机都无法应付。
“上校!”希尔中校在枪炮声中向我大声吼道:“看来我们遇到麻烦了!我们掩护,你带着伤员先撤吧!”
“不!”我说:“你带着伤员和部队先走。把这里留给我们!”
说着我朝刀疤等人一挥手,刀疤等人就会意带着部队分成两队一左一右的隐入了黑暗中。
“走吧!”我最后朝希尔少校丢下一句话,就带着林霞赶上了粱连兵的队伍。
很明显的是,这时的炮兵阵地已经到处都是被直升机炸开的火焰,所以我们如果继续呆在这里就只有处处受制于阿军,所以我第一时间就带着部队隐入了黑暗。
而我之所以会让希尔少校等人先走……这并不是我有多好心。
事实上,这一场战斗到这里我已经差不多完成任务了,也就把sas部队救了出来,那剩下的事理应sas多出一点力,何况sas多死几个人其实跟我并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如果先走真的能安全的离开的话,那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走为上策”的。
但是……
我很清楚这时的阿军目的是为了拖住我们。也就是说他们不担心留在这里掩护的部队,只担心先走的部队会逃脱,所以毫无疑问的先走反而会成为阿军的重点打击目标。
当然,我相信希尔少校并不明白这一点,因为我在他眼中看到了意外和感激。
说实话,面对他的感激我心里实在是有点受不起,因为我之所以会这样做其实还有以sas为饵的意思……如果阿军会阻拦sas部队的话,那也就意味着暴露了他们的位置,这时候同样是在黑暗中行军的我们,而且还是穿着阿根廷军服的我们就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了。
所以带着部队没走多远我就让战士们停止前进并各自分散开来掩藏好。
希尔少校也没再多做停留,一声令下就继续在直升机的火力掩护下朝前进攻……这种进攻方式虽说十分有效,那直升机机关炮、火箭弹几乎是没有意断的在前方一路为前扫清障碍一路带着sas往前冲。
但问题就是,直升机火箭弹所炸开的火焰就会使sas几乎可以说毫无保留的就暴露在躲藏在两翼黑暗中的阿军面前,于是sas的进攻并不顺利,他们只能依靠火炮的掩护往前跃进,而在这跃进的过程中却要冒着黑暗中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子弹夺走他们生命的危险。
从这一点来看,显然我们面对的这些阿军炮兵掌握了一些游击战的战术。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另一批比他们更精通游击战的军队却在暗中观察着他们,观察着他们枪口上冒出的火花,观察着他们变换位置的身影,观察着他们活动的范围……
在我们认为时机已经差不多的时候,我就问着步话机那头的刀疤:“准备好没有?”
“准备好了!”
“力争在五分钟之内结束战斗!”我说:“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
“是!”刀疤想也不想就回答道:“保证完成任务!”
“行动!”
随着我一声令下,我和刀疤就分别带着两队人一左一右的猫着腰端着枪朝我们记下的敌人的位置摸索过去。
“砰!”当一名阿军刚刚从掩体中跳出来的时候就被我一枪打倒。
这一枪也就是给部队下了命令,霎时我周围的战士们就各自朝自己锁定的目标打去一发发子弹。
当然,这里真正能够起作用的绝大多数都是中**人。
至于那些英国士兵吧,他们直到打完这场战后都不明白我们是怎么在这黑夜中准确的把握住敌人的位置并一枪毙敌的。
第一百四十二章救援(十二)
在冲进敌人三十余米的范围后,战士们首先是朝敌人的位置甩出了一排手榴弹……手榴弹这玩意在战场上那是谁先甩就谁占便宜的,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在五十几米的时候就开始甩然后来一个冲锋,这样在战场上基本能占据先机。
现在之所以会在三十余米才甩,一个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手榴弹由能够甩得更远的木柄手雷变成了香瓜式手雷。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在夜里的可视距离要短得多,要是在五十米外甩的话那基本是盲人摸象。
当然,这种甩手雷的战斗是互相的,也就是在我们往敌人方向甩手雷时阿根廷军队也在朝我们投。
只是阿根廷方面在侧翼的人手明显要比我们少得……准确的说阿根廷军队的人数并不比我们少,一个炮兵团的总人数足有一千多人,所以在人数上那是比我们多得多。只不过阿军这时采取的是游击战的方式所以位置很分散。
位置分散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当然就是之前所说的,使英军sas有点无从着手的感觉,即使他们战斗力同时也有直升机配合,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一个个将这些分散开的阿军清理干净,于是阿军就达到了缠住我们的目的。
坏处就是……过于分散的兵力使得他们在单位面积上的战斗力显得过于单薄,就像现在这样,我们只一个加强排的兵力随便往前投上一批手榴弹那就是三、四十枚,而阿军由于兵力分散能将手雷投到我们的范围内的顶多只有七、八枚。
于是这一场抵近的手雷大战不用说也知道是谁更占优势了,随着一阵“轰轰”的爆炸声。战士们就像一头头猛虎似的带着手下的英军士兵挺着刺刀冲向黑夜中的阿根廷部队。
敌我双方很快就陷入了混战。黑暗中的混战。
这种混战明显对我们有利。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身上穿的是阿军军装使阿军很难分清敌我。
当然,在黑暗中我们自己同样也不是很好识别,虽然我们都在左肩在绑了白毛巾,但在紧要关头这一点其实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原因是仗打到现在那白毛巾也已经被鲜血或是泥污给染成了深色在黑夜里很难分辩,在这种近身肉搏时也没有时间仔细分辩。
事实上,这时的我们识别敌我已经不是看左肩有没有白毛巾了,而是看是否面对面。简单的说。就是只要是背对着我们的就不打,面朝着我们的那就不用想了,管他是不是敌人先打了再说。
而在这一点上我们又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我们是冲锋的一方,冲锋的一方自然就不会有人冲到半路上却回过身来挡住自己的队伍。
阿根廷人是防守一方,而且因为他们在单位面积上没有多大的战斗力,于是被我们这样又是手榴弹又是像饿狼扑食似的冲锋之下马上就崩溃了,提着枪转身就跑。
这一来就使其它还在防守的阿军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根本就无法分辩这些迎面冲向自己的黑影是敌是友,于是也就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样的攻势。
阿根廷炮兵虽然是老兵,但他们在面对游击队是显然没见过这样的打法,更何况阿根廷炮兵的野战能力本来就比我们甚至连威尔少校手下的英军都不如。刚才之所以能够挡住我们只是因为占了战术和黑夜上的便宜而已,现在这么被我们一冲。于是整个部队很快就崩溃……在黑夜中我们只看到这里一撮那里一团的阿军慌慌张张的从雪地里、掩体里爬了出来四散逃跑。而这时比我们先走一步的sas甚至都落到了我们后面。
“嘿!”当我们再次与sas会师的时候,就有英军嘲笑道:“没想到sas也有这么慢的时候,我们这些掩护部队都抢在你们前头了!”
“瞧!就在你们努力逃跑的时候,我们又打了一次胜仗了!”
“我有理由相信,sas再一次给我们做了示范,该怎么在友军的掩护下撤退的示范!”
……
sas队员个个都被英军士兵的抢白给气得直咬牙,但却又没话说。
战场就是这样,看的并不是素质也不是装备,只看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在这一点上,今晚训练连的英军士兵显然表现得要比sas要好得多。
但我却知道现在并不是得意的时候,因为这时鹞式已经投完炸弹返航了,打向斯坦利港的炮火也是有一发没一发的,能够掩护我们的只有头顶上的几架山猫直升机,不过我想它们的弹药也所剩无几了。
然而,还没等我们跑出多远就看见从斯坦利港方向跑出一队阿军……我心下不由一惊,暗道这下完了,我们刚才在炮兵阵地那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现在斯坦利港的援军都已经赶到了。
虽然面前的这队阿军并不多,人数太慨一个营四、五百多人左右,如果要打的话我们还是可以打败他们。但可以想像的是,阿军的援军会越来越多,而我们就只有在这里被拖到弹尽粮绝最终被阿军杀死或是俘虏为止。
“上校!”威尔少校猫着腰跑了过来蹲在我旁边叹了一口气道:“虽然我从一开始就不认同你的计划,但我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然而现在,我必须提醒你,我们的弹药已经不多了!”
我明白威尔少校的意思,我们会这么快就出现弹药不足的情况完全在意料之中,主要原因是sas已经在包围圈里被围困了一天有余,而且这种围困还是在阿军有毒刺导弹的情况下的围困。
阿军有毒刺防空,就意味着直升机无法为sas投送补给,另一方面用运输机投送补给的话目标又太小……sas之前所在的第二层防线只是两个小高地,运输机想要准确的把补给空投到这两个小高地上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这直接导致了sas正片于弹尽粮绝的状态,要不是今晚有我们的协助,光靠他们无力突围的。
当然,突围之后我们很快就把自己多带的弹药分给sas。
然而我们自己在到达这无线岭之前就有几小时的步行,而且还要穿过一层层阿军的封锁和盘查,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带过多的弹药,再加上我们连队只有一百多人,而sas却有三百多人,于是这么一分弹药就没有多少了。
再加上现在又接连打了几场仗……无线岭、粗钻石山,接着就是炮兵阵地,到现在战士们手里能有一个弹匣都算不错了。
“这不是你们的错!”威尔少校说道:“我们掌握的情报不够准确,粗钻石山给我们造成太大的麻烦,浪费了我们太多的弹药……”
“说吧,你有什么打算?”我打断了威尔少校的话。
“投降吧!”威尔少校说:“我和希尔少校商量过了,我们已经没有突围的希望了,再打下去只会造成无谓的伤亡。”
“保存士兵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希尔少校跑上来插嘴道:“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再打下去已经没有意义,我会向克拉普准将提出这个请求,我相信克拉普准将也会同意我们这么做!”
对此我倒是不怀疑,按现在这种情况再打下去除了多死人之外的确没有多大的意义。按西方人的想法,现在这种状态完全符合“尽力了但改变不了战局”的定义。
另一方面,虽然眼前的局势对我们不利,但整场战斗的主动权还是抓在英军手中,在可以预见的不远的未来,只要等英军最终打赢这场战争,那么被俘虏的英军士兵包括sas自然就会无条件的归还给英军。
sas是英军的重要财产,所以克拉普完全有理由答应希尔少校的请求允许投降,甚至等他们回国的时候还是一样会被当作英雄对待。
但我还是不甘心。
后来想起来,我觉得这也许是因为我是中国人而不是西方人,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就是觉得投降是种耻辱,更何况我们这些军人包括我在内可是从来都没有投降过的,这下如果投降了让我们回国后怎么去面对自己的部下和战友?!
这种想法也许很傻,因为这一场仗甚至都不是我们的战斗,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些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中**人就是不会选择甚至不考虑走这一步,这从赵敬平及刀疤等人的看着我的眼神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不投降又能怎么样呢?难道真的用手里所剩不多的弹药在这个不属于我们的斗争中与阿军拼个鱼死网破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就算我们这些中**人愿意,人家英国兵也不愿意啊!
所以,如果真这么做的话,最后只怕就只有我们这十几个中**人在异国他乡做无谓的抛头颅洒热血的事了。
想了想,我就决定试试一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办法……
第一百四十三章救援(十三)
我把那几个从村庄里带来的向导兼西班牙翻译叫了上来。
至于叫上来做什么那就不用说了,当然就是与对面拦在我们面前的阿根廷人交流。
只是这种交流却十分费劲,因为这中间必须要有汉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