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战的血(远征)-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却不一样了……这是因为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不断的普及。以前那种只要有一批拉栓式步枪就能组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多的迫击炮、火箭筒、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等涌进部队。而要熟练的掌握这些武器装备的话,那必要的基础知识就是不可或缺的。

但阿富汗游击队缺的就是这个……

咱们在越南战场上以为我们中**人的文化水平太低,可没想到阿富汗游击队还更低……他们许多人连名字都不会写,这还算好的……更夸张的还是有些人连自己几岁都不知道。

比如我们在问起某些游击队队员岁数的时候……他抓头挠耳的想了好一会儿,才拖了一个人出来,说:“你问他吧……他跟我同一年出生的!”

这并不是他们把自己的年龄给忘了,而是他们连数字简单的加一都有困难……

这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很难想像……再没文化,一年加一岁也会算得来的吧!

但问题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阿富汗……如果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每天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为了不饿肚子为了能活下去而努力……那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连简单的加法都不会了。

这无疑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困难……我们在国内训练的时候,中**人虽说文化层次不高,但至少算数还是没有困难的,那只要有针对性的强化一下,然后再做一些相关的训练……最后能达到炮兵观察员的程度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但碰到阿富汗游击队队员这样的还真就没辙了……

我是把这个任务安排给撒海德几个翻译……他们在语言上与阿富汗人没多大障碍,这要是其它人……比如说闯王在这方面就很强,但语言不通也没法传授知识。

然而没两天撒海德几个翻译就苦着脸回到我面前了。

“营长!”撒海德为难的说道:“你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没法完成了!”

“什么情况?”我问。

同时我也知道……我是把这件事当作任务安排下去的,撒海德他们几个人如果不是觉得实在不行……那是不会这样到我面前来认输的。这也是中**人的特点,在他们的脑海里总是会有“坚决完成任务”这几个字!

“营长!”王宪满插嘴说道:“你……还是给我们安排别的任务吧。那些游击队……他们……加法都不会,咱们怎么跟他们说什么乘法、三角函数这些东西呢?就连加法这东西也教不会。上课的时候乱哄哄的一片……都没心思听!”

“你跟他们说了这学会了可以打炮打得更准的吗?”

“怎么就没说了!”撒海德回答:“本来他们一听说是教他们怎么打迫击炮还都挺高兴……个个都说想学!但问题就是……我表演了一次观测目标的过程给他们看……这下就把他们给吓懵了,他们死活也不敢相信我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加减乘除那么多个数字,而且基本没有误差……”

“哦!”听到这我就差不多明白了,这无疑会让游击队队员们把我们这些中**人当作神一样看待,其结果是只能仰望却不敢相信能达到那个高度。

果然,接着就听撒海德说道:“后来我让他们随便出几个数字来考我,结果他们的确是信了……可是却个个都摇着头,说这对他们来说太难了,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其实游击队说的也是有几分道理的……这并不是说他们学不会,而是想要让他们学会的话,我们要付出太多的时间、太多的努力,而且最终的结果还有可能不理想……因为他们没有必要的数学基础,计算出来的结果很有可能会有很大误差。

所以……这还真是在为难他们,或者说是在赶鸭子上架!

那该怎么办呢?

迫击炮、防空导弹以及装甲车之类的……这些东西总不可能一直都由我们中**人上吧,咱们这么点人也忙不过来啊!

想了想,我就说道:“这样……外面不是有很多游击队要加入希杰奥山谷吗?从现在起,有知识、有文化的优先!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

“是!”撒海德很干脆的应了声:“保证完成任务!”

第九十五章招兵

在撒海德这些翻译的努力和宣传之下,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阿富汗人就陆陆续续的被招了进来。

话说这个任务还真得让撒海德这些懂波斯语的战士来做,原因是他们得询问并鉴别那些前来报名的阿富汗人是不是真有文化……而这些都是需要他们跟阿富汗人进行交流,有时还还得弄一些必要的测试,所以这事如果让别人来做的话还真是件麻烦事。

但这些对撒海德等人来说就是小事一件,再加上山谷外头还有大批大批的游击队和难民在等着……于是还不到一星期就招进来四百多人。

“营长!”这时候撒海德就在问了:“人数够不够了?还要不要继续招?”

“要!当然要!”我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有多少就招多少,这个工作要一直继续下去……不过要把文化程度提高一点……至少要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

“是!”撒海德很干脆的应了声……要完成这个任务并不困难,也就是备上几份试卷,然后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把卷子发下去让前来报名的人做一下也就完了。

“营长……”等撒海德走了之后,赵敬平就在旁边问道:“咱们要招有文化程度的战士我能理解,但是这一直招下去……会不会太多了点?这样下去咱们的后勤只怕满足不了山谷的补给啊!”

“诶!”教导员替我回答道:“有文化程度的兵再多也不赚多……阿富汗人天生能吃苦,如果再有文化、有学习能力……这就了不得了!后勤方面的问题……因为之前修筑了十几条山路,所以压力暂时还不大。而且我们还可以的再多修几条路嘛!”

“可是……”赵敬平还是有些疑虑的说道:“咱们一个星期就招了四百多人……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不出几个月我们的人口又要翻一番了!”

“没有那么多!”我说:“阿富汗的教育水平不高。有文化的人也不多……我们现在之所以会在一个星期内招到四百多个。那是因为有许多游击队和难民在山谷外头等了很久,再往下人数慢慢就会少了!”

“哦!”赵敬平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再说了……”我继续说道:“就算以后招进来的人越来越多超出了我们后勤补给的能力……我们也可以送一批人回巴基斯坦去训练嘛!去巴基斯坦就不存在什么后勤补给的问题了,那就是我们兵源的后备力量!”

“有道理!”这时赵敬平才彻底放下心来。

“而且我们招进来的这些人也远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多!”我随手把撒海德给我的统计数据递给了赵敬平,说道:“你看看……这些有文化的人有许多都是上了岁数的,四百多人里真正能上战场的还不到三百人……”

“那营长还把他们召进来?”闻言赵敬平不由大惑不解:“这不是在增加我们后勤的负担吗?”

对于赵敬平的担心我是理解的……上一场战争已经证明希杰奥山谷的防守是十分强悍的,就算之前我们领导的游击队大多数还是一群乌合之众,但还是凭着地形的优势打败了实力和素质都数倍于我们的苏军。

所以……希杰奥山谷的弱点就在于后勤……本来这个也不需要担心的,希杰奥山谷是个适合耕种的地方。五十几公里长,平均两公里宽……两侧山区里共有十余条小溪以及数不清的泉水汇集成山谷中的一条“生命之河”,河水两侧到处都是良田……可以说在这里头耕种的话自给自足完全不是问题。

但问题是……咱们敢耕种吗?

小批量的种一些作物的话那还好……苏军根本就看不上那点作物,犯不着为了那点东西大动干戈。这要是大批的种上了……咱们辛辛苦苦的折腾个大半年,苏军只要从空中丢下几十颗的航空燃烧弹就一把火全烧光了。

这就是让我们尴尬的地方……放着有大批的良田而不法耕种,只能小批量十分零散的种……这仅仅只能满足山谷内百姓的需求,部队的补给比如粮食、弹药之类的就完全依靠从巴基斯坦到希杰奥山谷的小路。

所以我们才不敢放手招兵……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的问题跟苏联军队是一样的,同样都是被后勤问题限制住了部队的规模。赵敬平是负责管后勤的……对这个问题自然是时时上心。

“老人也有老人的用处!”我说:“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如果想要建立一支有文化、有素质的部队,那么不能仅仅只是从外部招进来一些有文化的游击队队员或是难民就可以了!这样做有几个先天不足……

一是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军事素质。阿富汗这个国家两极分化十分严重……贫穷的人一点知识都没有,一辈子都在为生活为填饱肚子打拼。而有文化的人呢?大多都是家庭条件相对富足的地主或地主、长老的后代……他们是在土地被苏联占领了土地之后才无奈的成为难民的。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使他们虽然有对抗苏军的理由和决心,但却很难适应这种艰苦的生活……或者说能适应,但却需要一个过程!”

赵敬平不由翻了翻手中的文件,一边看一边眉头紧锁:“营长说得对……他们的家庭出身要么是地主要么就是商人……那这是……”

“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有文化的人可以说在战场上死一个就少一个!”我暂时没有回答赵敬平的话,接着往下说道:“所以……如果我们想依靠他们来成为我们部队的中坚力量……那是没有希望的,他们充其量也只能解决我们眼下的燃眉之及。”

“这点我同意!”教导员插嘴说道:“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中坚力量,而这些地主阶级……他们大多都是希望能夺回属于他们的土地和财富,并重新奴役无产阶级……所以不会成什么大气候!”

“那咱们现在做这些……”

“我只是需要他们的知识!”我回答道:“咱们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中**人的确有许多人都是有文化的,而且也有战斗经验……但因为语言不通无法深入的进行交流,游击队队员又没有文化基础,很难把这些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游击队。但是……如果中间如果有一群有文化基础的游击队队员就不一样了!”

“哦!”赵敬平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这群有知识的阿富汗人就像是承上启下的接口!”我说:“他们虽然与我们也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但好在有文化基础……我们只要在翻译的帮助下对他们集中教学,教会他们各种战术和经验,他们很快就会把这些战术思想和经验在阿富汗游击队中扩散,就会使我们事半功倍!”

“原来营长打的还是这主意!”教导员恍然大悟:“我就说你这次选人怎么不让我来把关呢!”

我不由苦笑:“这些人不是地主就是商人,有些还是毒贩的后代……这要是让你来把关的话,今天还能有几个能进来啊?”

教导员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我也不是那么不开明的人吧!只要你说明原因……我还能不知道在这非常时期得用非常手段?!”

我赶忙道歉道:“是这段时间事情太多了,所以就……”

“没事没事!”教导员呵呵一笑:“我早就说过……你的本领我信得过,你尽管放手去干,我无条件支持你!”

闻言我心里不由一阵感动……暗道这张司令安排这样一个教导员给我还真是深谋远虑,之前在国内时全盘接受我的改革,现在又完全支持我在阿富汗游击队里引进资产阶级……这在这时代可不是一般的教导员能做得到的!

“我没有问题了!”赵敬平也点头说道:“营长……你就下命令吧,我们该怎么做?”

我点了点头,考虑了下就说道:“我觉得我们该从两个方面入手……把这些新招进来的有文化的人大致分成两个部份……

一个部份是可以参加战斗的,这用来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在经过初步的学习后就让他们直接进入战斗岗位接受训练,比如迫炮部队、高炮部队、导弹部队等等……这部份人一方面可以直接参战,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我们的战术和经验快速而通俗的向其它游击队队员扩散。

另一部份吧……对于那些不能参战的人,就让他们成为教员……一方面可以给游击队传授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他们也可以传输我军的纪律和思想作风……当然,这还需要教导员通过撒海德等翻译与这些阿富汗教员进行交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我们将来会成为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没问题!”教导员拍了拍胸膛……这可是他的长处,同时也是他的本职工作,所以哪里还有不应承下来的道理。

第九十六章学习

在赵敬平的安排下,对新招来的那些有文化的阿富汗人的工作很快就安排了下去。

这个工作其实并不困难……因为撒海德在招兵的时候就进行过细致的调查并建立了一个档案,所以只要把这个档案一拿出来……每个新加入的队员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甚至有没有作战经验这些东西全都一目了然了……赵敬平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档案、资料把队员进行分类,决定他们中哪些是适合直接进入部队参战的,哪些是适合留在后方做教员的。

当然……真要做起来并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比如进入部队参战的部份还有考虑是适合进入炮兵部队好还是机械化部队好……对于知识基础比较扎实的当然是进入炮兵部队,这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测绘,而对那些有些技能的……比如以前家里车会开车,那不用想了……去驾驶装甲车或是学开坦克吧,有些会修理机械……那正好,坦克和装甲车的保养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比起这个来,对那些老知识份子的划分就简单多了……他们是做教员的嘛,而且大多是老头,有些虽然是年轻人但因为负过伤不适合上战场……他们什么事也干不了,那直接按文化程度分就好了……文化程度是初中的就去教初级知识,高中以上的全放在一块教中级知识。

至于这高级知识吧……咱们当兵的还真不需要知道那么高深的知识……咱们的目的就是能打仗、会用现代化装备不是?就算学会理解了相对论也没啥用啊!

所以我们教的知识其实很少,面也相对比较窄……初级的就是学习简单的数学知识,教游击队员学会计算。中级的就相对复杂一些。涉及的面也广……比如有针对炮兵的。有针对高射炮的。还有针对坦克的。

对于这些课程的训练我们一般采取强制和自由两种形势……强制指的就是初级班是人人都要上,人人都得及格……不及格的话就滚蛋,反正外面多的是人想要挤进来。

当然,这每天晚上的思想政治课也是必须的……以前我在国内的时候还以为这种课程没有多大的必要,现在自己指挥着一支部队的时候才明白这个课程实在不可或确……这课程吧,说伟大点就是建立一支有思想的部队,说通俗点就是洗脑。

不过不管用什么说法,对一支军队来说让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干什么事不能干。要朝哪个方向走,对自己的同志要怎么样、对敌人要怎么样、对人民群众要怎么样……这都是必须的。

特别是像阿富汗游击队这样……原本分属于各个势力的他们还没有习惯那种大一统的状态……虽然说四、五千人的部队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算不上什么大一统,但对阿富汗游击队来说已经算是了……在阿富汗游击队中很难找到一支游击队人数在四、五千人以上而内部又没有分裂的。

所以,只有在思想政治课上不断的对他们灌输这种以希杰奥山谷为一个整体,继而把这个整体扩散到整个阿富汗,团结整个阿富汗的人民和力量,最终把侵略者赶出去的思想,才能渐渐的淡化他们各势力的矛盾和壁垒。

这也可以说是消除各势力纷争及把消弱小首领的权力、把权力集中起来的一种补充……之前做的是形式上的、外在的,而现在却是思想上的、内在的!

在我们这种内外夹攻的努力下,我相信希杰奥山谷的游击队很快就会一改之前内斗不止的局面。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对抗苏军的力量!

至于自由吧……指的就是在中级课程。

别看阿富汗游击队队员文化程度低,可是他们中不乏有勤奋好学的人……他们以前不学习。那是因为没有学习的机会……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吃了这顿就没了下顿的,哪里还有心思、有条件去学习……对他们来说呆在教室里坐着看书那都是一种奢望。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在这希杰奥山谷里吃穿不愁……有咱们的后勤资源供着呢;然后还有免费的学上……咱们为他们提供教员和教室(教室其实就是大一些的民居,希杰奥山谷的居民大多数都迁到巴基斯坦了,所以有很多民居可以利用)。

那游击队队员们还能奢望什么呢?再说学这些本领还是更好的打击苏联侵略者,同时也能增加自己在战场上生还的机率……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于是有相当一部份游击队员在学完了初级课程后会主动的要求进入中级课程……而且他们的胃口还很大,既想学迫击炮又想学高射炮还想学战术……

对这部份好学的人我们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想学都没问题……他们可以在这些课程里自由的选择,只不过每一次只能学一样,学成一样及格之后才能学另一样……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有些人胃口太大,各样都抓一点却什么也不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训练。

说实话……战场上的东西是永远都不赚多的,有时甚至就是需要有些部队什么都会……比如特种兵,抓起什么武器都要会打,什么车什么坦克都要能开。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阿富汗游击队队员是属于那种混日子的……什么也不想学,能过一天就是一天的那种,那也没问题……这部份人只要知道怎么开枪,学会服从命令遵守军纪就好了,战场上也需要这种人在一线与苏联人面对面的搏斗。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开办了一个军官班,这也就是像军校一样专门用于培养基层指挥人才的。

这个班学的东西就不用说了,就是班排战术、营连战术之类的……训练的对像吧,所有的干部也就是各势力首领都得参加,加入一些有文化基础的,再加入一些因为兴趣自愿进来学习的……那些学不好的首领,就等着被淘汰吧!

第九十七章阿勒德

对游击队的训练和教学工作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让我和战士们感到颇为意外的是游击队不管是在训练还是学习方面的进展都很快。

我想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自然就是这场战争对游击队队员有切肤之痛,就像当初我们在越南战场上也会拼着命的学习一样,游击队队员也知道不学习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战场淘汰……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在死亡的压力之下那学习积极性自然是不一样了。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我们传授的知识很有针对性,我们开设的那些课程可以说除了初级课程是基础外,其它所有的课程都是学来马上就可以在战场上用到的,比如单兵战术、炮兵观测等。而且战士们在传授课程的时候还会往里头加入许多自己在战场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当然,这种传授是间接传授,也就是战士们先把知识和经验通过翻译教会阿富汗教员,阿富汗教员再把知识教给阿富汗游击队队员。

但就算是这样,这些传授的知识里还是拥有大量实用性的经验……因为有用,而且马上就可以用,于是阿富汗游击队队员也就乐此不疲,甚至很快就在游击队内部形成了一种互相比较谁掌握的知识更多,谁理解得更透彻的风气,有时几个阿富汗游击队甚至还会因为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是否正确而争得面红耳赤跑到咱们这来理论。

这就让撒海德一行翻译有点想不通了……怎么他们教的时候游击队队员就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一方面是因为撒海德等人并不了解阿富汗人的文化水平。于是在讲课的时候就会出现……说到乘法时发现他们加法不会,说加法是又发现他们连数字都写不全的现像,于是折腾了几天就等于什么也没说,阿富汗人也就什么也没学到。

另一方面吧……就是因为撒海德几个人虽然会说波斯语,但这波斯语却说得并不纯正也不流利,有些词还会用错……毕竟不是以波斯语为母语的,而且波斯语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发展,各地区的说法都有些不一样了,撒海德这些翻译平时也只是能与阿富汗人互相明白对方的意识而已,但真正要教学的时候无疑就会有困难了。

所以说教育工作并不是简单的说肚子里有货就可以的……肚子里有货还要能够把这些知识准确的表达出来。甚至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

撒海德等人既不能准确的表达,又不了解学生也就是阿富汗游击队队员的情况,于是就成了失败的教员。

但我们刚招进来的那些有文化基础的阿富汗人就不一样了,首先撒海德在教他们的时候那是一点就通……甚至有些知识他们知道的比撒海德等人还要多。那些人里有几个是喀布尔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可以说是阿富汗的有志青年……因为不满苏联的侵略和政府成为苏联的傀儡。于是毅然投入到游击队的队伍中……每个国家在遭受外国势力侵略的时候都会有一批人站出来为之奋斗,阿富汗也不例外。

其中有一名叫阿勒德的让我印像深刻……因为他是喀布尔一名珠宝商人的儿子,从小都没有受过苦。家庭条件十分优越,而且苏联人在攻入喀布尔时……为了取得一部份阿富汗人的支持并没有大肆劫掠(苏联人主要针对的是游击队反对派,对于政府机构及在阿富汗有些势力的人采取安抚的政策)。

换句话说,也就是阿勒德完全可以继续享受他原来的生活,甚至还是在苏军的保护之下……但他还是没有听从父母的劝说,决定跟几个同学一起投奔阿富汗游击队。

正因为这样……他在我们问起名字的时候用的是假名,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个名字……阿勒德。他害怕自己的真名如果传到苏联人的耳中,就会连累自己的父母。

先不说阿勒德能在我们部队中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就是他这种精神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敬佩……有时我就在想,如果今天的我站在他这个位置,我会像他一样投身游击队吗?我想我不会……我最多就是暗中为游击队捐点钱或是物资尽到自己的义务也就差不多了。

更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是,阿勒德并不觉得这是一种牺牲……这如果是其它人,心里肯定会想……我为了祖国放弃富足的生活,不仅倾其所有捐财捐物,还把自己这条命都搭进来了……那游击队总该给我点特殊照顾吧!

但阿勒德却没有……他甚至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些事,一方面是因为知道这件事的人越多,就代表他在喀布尔的家人就越危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本身就觉得不应该有这样的心态。

他告诉我他是这样理解的……“我为之献身是我的国家,而不是阿富汗游击队,所以游击队不欠我什么,为国家献身也应该的……所以谁都不欠我什么!”

在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感到十分吃惊……我不敢相信一个富商出身的富二代竟然会有这么成熟这么无私的思想。

看着我眼里的疑惑,阿勒德就笑了笑,说道:“杨营长,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你也许也会跟我一样。从小到大……我看到了太多的痛苦,太多的战乱,太多的死亡……我跟他们就像生活在两个世界,于是我就试着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于是就知道这就是阿富汗。我也有过悲伤、有过失望,甚至恨自己为什么会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但最后我想做的就只有一件事……让阿富汗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听到阿勒德这些话后,我的想法就只有一个……如果教导员听到这些话是出自一个资本家的嘴里,他会怎么想?

拥有这样的思想的人就可以担当大任……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样的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会从整个阿富汗的利益出发,会从大局出发,而不是像其它势力的首领一样只考虑自己或是小团体的利益。

于是我就让他成为了第六个营长……而且这个营还比较特殊,他们的成员基本上都是新加入的有文化基础的战士。

阿勒斯对我这个安排也是十分感谢……后来我才从哈桑那知道,阿勒斯时不时的就在他面前感慨:他是满怀着信心和希望加入游击队的,但看到游击队的各种怪现像不由心生失望,但现在来到了希杰奥山谷……又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

“史密斯那边有什么消息?”在坐回椅子的时候,我闭上生涩发疼的眼睛随口问了赵敬平一声。

以前我总以为坐在办公室里就没有累这种说法,但现在才知道这种想法显然是错的……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考虑、要安排,脑袋里有时乱得就像一团麻一样,这种累是说不出的,不知道哪里累,但就是觉得想静一静……这也许就是别人常说的脑力劳动吧!

“还是同样的答复!”赵敬平回答:“副营长又让人去问了两次,结果都是美国政府正在考虑!”

“嗯!”我点了点头。

我说的当然就是美国佬的“毒刺”……

防空一直都是我们的弱点,就算现在我们进驻了希杰奥山谷也一样……上一次我们之所以能够打得苏联直升机机群伤亡惨重,那完全是因为苏军轻敌中了我们的埋伏……但埋伏这种事,可以玩一次并不代表可以玩第二次……除非苏军是傻瓜,否则不可能会在同一个地点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怎么对付苏军的武装直升机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了!

的确……我们希杰奥山谷有大量的高射机枪、防空火炮可以对武装直升机构成一定的威胁,而且我们还为这些装备构筑了守备的工事,使苏军直升机在进攻希杰奥山谷的时候也有所忌禅。

但问题是……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防空火炮都不适合带在身上随军行走……高射机枪还好,拆分开由几个步兵背着就行,虽然它的弹药补给也会是个很大的问题,但终归还是可以携带的,而防空火炮那庞然大物……想要带着它在山区里跑那简直就是笑话。

换句话说……咱们只有在这希杰奥山谷里才有一定的防空火力,一走出去基本就只有被动挨打!

这也是为什么便携式防空导弹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步兵就可以背着的东西,然后又有很高的精确率……据说历史上阿富汗游击队使用毒刺导弹可以做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精确率,也就是每两发“毒刺”就能干掉一架直升机……这几乎就可以说是游击战的神器了。

但也正因为便携式防空导弹会给直升机造成这么大的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