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汉(荣誉)-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婧听完解释眼睛一亮,像极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找了新的方向,娇容因兴奋而涨红,但是像极想到了一些什么,又开始哀哀叹气。刘婧知道很多,但是不能说出来,她觉得自己的胞弟能够想到让人探查北疆地形已经极为不易,在诸事牵绊的环境下哪里有条件做这些?
人们总是会习惯性地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当成别人也知道,这就形成了重重误会,就拿现在而言,林斌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但是他所知道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皇家从不做无谓之事,任何一个安排自然会有它的用处。
林斌现在所面临的远比他自己所想的要困难且危险,他隐隐约约从刘婧的话中猜出了一些什么,但总是抓不到重点。现在刘婧自己送上门来了,林斌很想问个明白,但他知道,该是不会说的,刘婧还是不会说,只能闷闷地继续用手撑住腮帮子,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墙壁。
“婧以为,君不需想得太过复杂。”
林斌没回答,他必需想,而且要想出一个所以然来,不能再被人牵着走,应该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他敏锐的发现,若是什么都不想,估计就要变成一颗棋子,而且是颗随时都可能被抛弃的棋子。
“君不言,婧也不问,只盼莫要被人误导,君有如今之势实乃不易,勿要误了自己的前程。”刘婧说完就要站立起来,她这是要离开了。
等待刘婧到了门边,林斌突然问:“过些日子应该还会有人从长安来这里吧?”
刘婧身形一顿,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林斌,她没有说出答案。
林斌心下黯然,果然还是被自己猜对了,他知道一个事实,天子因为刘婧无法回到长安,担心这里的局势不受控制必然还会派另外一些人过来监视或观察。现在的天子需要一支有军队来保护自己的胞姐,这才选择这支保护了刘婧四个月的军队进行扶持,可能有培养势力的成份在内,在可能性不大,毕竟门阀势力已经够多了,天子没必要再给自己添堵。
当然,那些都是林斌自己胡乱猜测,他就是不明白刘婧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提醒自己不要误了什么什么,就好像是有什么人对自己的期盼很大似得?他想了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是一颗棋子必然无误,在皇家眼中谁不是棋子?差别就在于棋子是否应该保存或者抛弃罢了。
“恐怕……”林斌缓缓地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看看,边走边自言自语:“恐怕是这样没错了?”
来到了外面,一片风雪吹来,扑打在了林斌的脸上……
林斌的目光停留在城楼一侧,那里有几个人在风雪之中围成了一团,赫然就是公孙宏、甲贺、林鹰、陈汐,就是嫪言这个治匠也赫然身处其中,唯独陈义等几个对汉国归属感比较强烈的将领不在,林斌不用想都应该明白他们肯定又在计划什么。
“垂死挣扎了半年,就为了当棋子?我愿意,那他们愿意吗?”
第一百一十二章 决心已定
很多人总会说“走一步算一步吧”,那么这样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目标,面对突发事情的时候显得有些仓促不及,甚至会手忙脚乱。人活在世上总需要一个可为之奋斗的目标,林斌细想了三天,他说“我的目标是活下去,亲眼看看这个帝国崛起的过程”,旁听的人不少,但几乎没人把那句话听进去,对于现在的许多人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光耀门楣。
光耀门楣?那么可以解释为,他们相当愿意为当权者效力,以此来换取身份地位。林斌觉得这部份人的想法没有错误,在如今这个年代,稍微有能力的人都是把光耀门楣看成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他也知道一旦自己不再向当权者靠拢,这部份人也将是第一批站起来反对自己,甚至铲除自己的人。
林斌为什么一直不愿意前往长安?原因很多,门阀对他的敌意是其一,还有一个原因他没有办法和任何人谈起,那便是天子的生性多疑和喜怒无常。林斌若是现在的人,他不会这么犹豫,但偏偏他就是一个后世来的人,虽不敢说了解历史,但是对于史上武功最强悍的刘彻,他如果说不知道,这就是笑话了。
在林斌所读的史料中,刘彻被窦氏门阀集团压制了十几年,不但锻炼了刘彻极其善忍的坚毅性格,长久的暗地政治斗争还让刘彻变得极生性多疑,总以为别人一直在窥视自己权力。刘彻一旦怀疑了某个臣子便会强硬地除去,史上被刘彻亲自下令满门诛杀的朝臣多不胜数。
三天里林斌一直在谨慎的权衡,也初步了解到刘婧为什么一直进行警告,现在还真的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稍有不慎所走的路不同,所要面对的结果也将不同。
林斌归纳了几条,首先就是刘婧感恩自己将她从虎口救出来,这才多次相护;再来就是现在的天子已经初步有了建立骑兵军团的想法,但是还非常的模糊,没有具体的计划,所以自己走进了天子的视野后,一个被多人称赞善于率领骑兵作战的人对天子十分有诱惑,再则自己也只是一个没有势力,显得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对天子没有任何威胁,天子才没把自己怎么样。
如果一只蚂蚁可以轻易的碾死,这只蚂蚁又可能很有用处,人们会马上碾死?还是会在忙碌的同时,当作一种额外的消遣饶有兴趣地观察?
林斌心下叹气,或许表面上还真的需要这么一直装傻充愣下去了,至少目前只能当刀子,而不是握刀的手。
在这个命运不由自己掌握的年代,如果既想自保又想建立一番事业,很难,非常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一颗棋子如果不想被抛弃的话所需要的是一定的势力,让持棋者要抛弃的时候思考,把这颗棋子丢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林斌无所谓棋子不棋子,他真的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大野心,人总是贵在拥有自知之明,而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十分了解自己不适合玩政治,也在极力避免渗合进政治漩涡的同时,开始想方设法的增强自己的实力,他知道说,门阀和自己的事情还没完,终有一日还是要遭受对自己有敌意的门阀的打击,所以必须做好准备。
复杂的思绪挥之不去,林斌不想被莫名其妙的杀掉,又很想参与民族崛起,这就成了一种矛盾的心态。
林斌将公孙叫来,第一句话就问:“如果我想游离于汉国之外,又不被汉国当成敌人,可能吗?”
公孙宏淡然道:“目前可能,日后不可能。”
林斌默然,就连公孙宏都能看出日后汉国与匈奴必有一战,这才说目前可以,公孙宏的意思是说,汉国已经在做战争准备,现在注意到这支军队只是因为刘婧的存在,汉国需要这支军队来保证刘婧的安全,这才进行扶持,这是一个壮大自己的最佳时机;日后,一旦汉国与匈奴交战,这支军队要么归回汉国的军队建制,要么只能被消灭,没有别的选择。
公孙宏又说:“此时此刻,汉国天子彻年幼,国政权力皆被外戚及朝臣架空,宏以为天子彻目前所重者,无它,乃在庙堂。决胜于庙堂之上,尔后放眼北疆,乃寻良机解除边患,此乃是汉国历代皇帝一贯之布策。宏窃以为,天子彻力孤,内无掌政之权,外无控兵之策,必心急如焚寻找外援,但那刘氏宗亲早已窥视帝位已久,必然不会相助天子,门阀也皆大半投靠窦氏,惟今计尔,天子莫过于培养可信之门阀,那李氏门阀如今便是天子所倚重之门阀,天子如今所缺为何?无它,乃忠诚可战甲士!大人以为婧公主与之天子彻感情如何?”
林斌听得双眼眯了起来,他心下疑惑公孙宏是从什么渠道知道了这么多的事情,也不啰嗦径直问了出来。
公孙宏神情一呆,似乎也觉得自己讲太多了,干巴巴的笑说:“偶然听见大人与婧公主交谈……”
林斌心下虽然还是迷惑,但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天子与刘婧的感情?当然是十分好,不然也不会出动大军出塞。”
“非是如此!”公孙宏似笑非笑,“天子彻做了如此之多,恐非如此简单。大人可有从李息的话语中瞧出甚子?”
林斌尽力思考,他是看出李氏门阀得到了好处,就是一颗榆木脑袋也知道公孙宏所说不假,天子是在培养李氏门阀,又把李息调到了军事重镇上郡当管一郡之军事的都尉,显然是在为以后做准备,毕竟当今天子的帝位不是很稳固,手中要是没有实力的话随时都可能被其他王爷取代,所以为了自保只能加强自己的实力,但是又因为需要隐秘,这才弄出诸多的事情。
天子生性多疑,不轻易信任他人,这一次还是在玩弄制衡策略,只不过这次换了个样子,形成一种内外的牵制,任谁也没有办法专心壮大,而现在自己这方太过弱小,负责牵制的人恐怕也不是自己,而是有皇家身份的刘婧,刘婧身为女流不会威胁到天子的帝位,但是现在实力太弱起不到牵制的作用,那么也就是说,因为有刘婧的存在,现在还真的是增加实力的最佳良机了?
林斌揉揉自己的太阳穴,觉得这也太他妈的复杂了,因为需要互相牵制,也为公主考虑,天子绕来绕去还是渴望外面能有助力,以便在政治斗争中不被完全压制,以其说是在培养自己,还不如是在帮助刘婧建立实力!
有汉以来就一直存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便是权力多半是掌握在太后、太皇太后等女流的手中,所以自吕雉以后,虽然已经尽力在避免让后宫女性参政,但是根本压制不了,女性参政也就成了一件不甚奇怪的事情。早在景皇帝时期,刘启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是需要参考当时的太后,也就是现在的太皇太后窦老太太的意见,汉国把这个叫至孝,是美德。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天子还是不能完全做主,权力当然也还是在老一辈(窦氏)的手上。
林斌心里纳闷:“可是……,刘彻为什么那么相信刘婧,就因为是自己的胞姐?”
真是复杂到让人云里雾里的关系……
一段压抑的沉默,林斌下了决定,既然天子要扶持自己的势力,那一定是会派一名可以信任的人来协助刘婧,到那时自己必然要被架空,那时命运难定,还真的需要做些准备了。
公孙宏心喜林斌自保意识强烈,隐晦点出林斌现在并不是没有势力,而是没有往那方面想罢了。那些在草原提拔起来的军官和士卒就是一支可以培养的军队,他们都是一群没了家人的孤家寡人,被林斌率军救出来便一直随着林斌征战厮杀,所以比较好控制。而那些本是汉军的军官,他们还有家人在内地,现在选择追随林斌,但不代表他们便会言听必从,林斌如果真的想游离于汉国之外的话,现在首重就是加强对嫡系军队的培养,而不是独自思考。
公孙宏问:“大人决定了?”
林斌呼出一口气,严肃点头,但他还是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
第四天,林斌开始了行动,他吩咐嫪言利用城内的物资锻造甲胄、兵器,也正式颁布征召民玞为兵的命令,这让刘婧震惊之余亲自找到了在马厩前观看挑选战马的林斌。
“君这乃是作甚?”
“征召士兵!”
刘婧气极,她当然知道这是在征召士卒,但是林斌没打招呼就做,林斌倘若是去征召别人她也不想管,但是偏偏征召的是在册的民玞,这严重挑战了汉律!这里可不比是在塞外,在汉国内私自征召士卒若是落在有心人手中,林斌想不死都难。
林斌这时才知道现在汉国的士卒都是从良家征召的子弟,所谓良家也就是没有犯罪记录的家庭,有犯罪记录家庭的子弟不能当兵只能做徭役,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吃上皇粮。他无甚所谓,“既然是调到了这里,那就不是在册的民玞了,恐怕我们做什么别人管不着吧?我说他们在游牧民族的入侵中死了,那就是死了。”
刘婧见林斌又在耍横呆了一呆,按照她的理解,林斌在险境中锻炼出来一种面对危机的本能,一有机会总是不顾一切想要增加战力,而且这个蛮横的家伙还真的不知道一些需要避讳的事情,渐渐也就释然了。
林斌见刘婧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心下有些发毛,还以为刘婧发现了自己心态的转变。他可是知道刘婧政治嗅觉的敏锐,要不然天子也不会对她委以重任,连忙一阵哂笑,表示自己不会做的太过分。
“君在笑甚?”
这一问,林斌一口气堵在胸口,笑声变成了咳嗽声。
“君可是有事瞒我?”
林斌左右它言。
刘婧对马匹不甚了解,只听林斌在介绍哪匹战马如何,前胯部配上甲片会增加撞击力,那鬃毛又是如何柔亮,战马如何的健康。
林斌让人牵出自己的战马,这匹骊马(黑色的马)体高约两米,煞是神骏。它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
林斌一边解说着,一边扮开了马嘴,解释牙齿的对战马的重要性,唬得刘婧一愣一愣。
“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这是为了方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这大家伙就是一匹青壮的公马。听养马人说是西域的马种,也不知道羌人怎么从西域弄来的。对了,似乎有一种马叫乌锥,似乎和它体态差不多。这家伙跑起来也像一阵风,本来是应该叫追风,不过既然我们的军队叫虎豹骑,我就干脆叫它绝影了。”
话说,曹公的坐骑就叫绝影。→文¤人··书·¤·屋←
刘婧脸呈迷惑神色,目光转向马厩,马厩之内还有四匹也是体态神骏的战马,分别是骠(黄色的马)、骃(浅黑带白色的马)、骓(黑色白蹄的马)、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她大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好奇问道:“此些也是西域战马?可有与之绝影有所不同?”
林斌苦笑,他还真想不到刘婧会对战马感兴趣。他呢,压根就不懂战马,上面那些话都是从养马人那里学来,一字不动说出去分散刘婧注意力的,现在是把刘婧的注意力拉开了,但也因为脑袋里面少的可怜的战马知识一时答不上话。
养马人被一个招手,跑了过来,由养马人向刘婧解释。
当刘婧听完养马人解释完西域战马与那些河曲马的不同之处后,刘婧的一句自言自语让林斌呆住了。
“你说什么??想与匈奴人作战便需要比河曲马更加优秀的战马,所以必须得到西域的战马?”
林斌听完心下骇然,他可是知道说汉国在张赛出使西域后,还真的对大宛发动了一场‘夺马之战’,现在刘婧又发出了这么一个言论,足以证明皇家果然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竟然能从这么一件微小的事情判断出那么多东西,都还没有和匈奴开战就把目光盯上了西域的战马,可以想象若是刘婧把这样的信息发回长安,不知道又将引得天子勾起什么心思。
所谓河曲马,其实就是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出产的马种。而现在这些个草原都是属于匈奴的领地,所以按照现的习惯应该叫匈奴马,这种马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比之汉国仅有几个牧场出产的战马来的优秀,这也是为什么汉国野战弱于匈奴的原因之一。
刘婧感慨一番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话题,“你可有事瞒我?”
看到林斌爱抚战马鬃毛的动作一僵,这更加让刘婧认为林斌肯定是有什么事没说。皇家最不想看见的就是被欺骗,刘婧自然也不例外,她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无比,再一次发问。
林斌比谁都知道‘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这句话。他调整一下心情,知道不能笑,应该保持平常那副面无表情的神态,这才缓缓转身“瞒?哦!你是说我下令骑士冒雪在外警戒的同时,让他们适当加大范围查看有没有猎物是吗?”
刘婧默不作声地盯视林斌的双眼良久,突然叹气,“本宫可容你,乃是因为你对本宫有大恩,莫要做得太过了。”作势转身而走,身形一顿,“明日乃是冬至节,莫要忘记了。”说完这才真正离去。
林斌看着刘婧远去的倩影,“恐怕瞒不过她……”等待不见倩影,这才喃喃自语:“冬至节是什么节?”
第一百一十三章 冬至大节(一)
林斌看完了战马,颇有些心疼那些在战场上或丢或死或伤的马匹。
最强盛时,林斌麾下有近一万五的马匹,但并不是说它是马就能让人骑着打仗,战马之所以是战马那是因为马儿经过特别的驯服。没有经过驯服的马不能骑跨,因为一个不甚马就会受惊乱跑,这样不但无法骑跨杀敌还乱了自己的骑阵。
上次战后公孙宏汇报还有马匹七千余,其中只有近两千余匹可以提供骑士骑跨作战,李息走后又留下近四千余匹,这四千余匹战马皆是羌族骑兵的坐骑,也就是说不用经过驯服就能用于作战的战马。现在林斌可用战马有六千余,其余都是驽马。所谓驽马,是一种跑不快的马,专门用来驮运物资的劣等马。
汉初流行为战马阉割,使其不至在战场上发情,这当然是有利于作战,但所导致的结果就是,高大神骏的战马一代一代被阉割,这一代高大的战马阉割了不可能再有后代,好的战马被阉割之后选择次一等的战马再次阉割,阉割到了最后再也没有了适合让骑士骑跨的战马,所以等好的战马都被阉割后,直至宋就再也没有了重骑的编制。
林斌原以为羌族的战马应该全是骟马,亲自查看后,欣喜的发现羌族的战马并没有去势(阉割),并不是骟马,觉得要是有条件的话,进行繁殖也不是不可行?当然,这需要时间。据他的理解,汉国的战马都是一些骟马,这是因为担心在作战时战马发情无法骑乘,也是害怕战马发情被敌人的母马诱引,这才选择了阉割。战国时期就发生了一件趣事,那便是吴国的战马被敌方的母马引走,导致吴国骑士无马可战从而投降的怪事。
出了城南的马场,林斌转向城东,那里是正热火朝天地赶制甲胄和兵器。甲胄自然是不需要再进行复述,唯一要提的是林斌在上次见识了骑士握持刺龙枪冲阵的威力,要求以嫪言为首的治匠们研究出一种适合马上冲锋的长形兵器,嫪言很直接的告诉林斌,马上用的长兵器汉国自然是有,他们会尽快做出来。
林斌起先还奇怪既然有,那么北军精骑怎么不用?问了情水,情水答“非是不用,乃是不可用也。”原来是马上骑士没有办法空出双手,所以设计出来了但是没人愿意用。
来到了城东,林斌打了一声招呼,嫪言自然知道这是来观摩来了,让人抬出一杆长约四米三,枪头为短剑型、尾部有一个椭圆形铁球的长矛。林斌接手一握,这种长矛重约二十斤,因为尾部有那颗铁球的存在,所以并没有出现头重尾轻的失衡。
林斌知道有一种在马上用的长形兵器叫马槊,很好奇的问了句。
嫪言眨巴眨巴眼睛,“马槊?何物?”
林斌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随即转开话题,“这种长矛制作需要多久?”
嫪言答:“此地乃北疆,木料甚为稀少,此矛枪身乃法桐,极易折断,恐……恐无法……”
林斌了然,条件限制了太多,但是他也不要多么坚韧的木料作为枪身,毕竟都是一次性消耗。他说:“长矛不必做的太过精美,只需要枪头刺穿力强就可以了。对了,枪尾的铁球用别的东西代替,铁节省下来打造别的兵器。”
嫪言又是眨巴眨巴眼睛,也不知道在自言自语什么,念叨了许久,非常突然的问:“大人是说,不必太过浪费材料,这矛用过既丢?”
这叫林斌怎么回答?他只有详细解说,等嫪言明白了意思,两人一前一后进了炼造场地,林斌所望而去只见遍处皆是土制的窖,热气滚滚而来,治匠们三两人围在窖边,忍受着耐人的热气,在观察石墨。林斌对这些不甚理解,看不出个所以然,径直走向了左侧的兵器架。
兵器架之上已经堆有还没有开封的兵器,负责珍辩良劣的治匠将合格的兵器挑选出来,摆在一辆平面推车之上,等待到了一定的数目,又有人过来将平面推车拉走,送往打磨。
因为林斌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只是少量做了一些步卒使用的戈器,他拿起一个戈头详细看了起来。
戈,一直是中国冷兵器时代最为主要的步战兵器之一,拥有这样的地位绝对不是侥幸,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戈的所需的金属材料较少,其二是戈的杀伤力很大,但是后来随着战战停停,持戈作战的技巧被埋没,也因为戈头很容易脱落,渐渐就被其它兵器所取代,后一度成为仪仗兵器。
巡视了一遍,林斌又细细交代了许多,这才离开。他一军之长,有些事情只是需要交代一下即可,若是什么事都不做,整天扑在这里,他干脆转职也当治匠。
北疆冬季常有时段性的下雪天气,雪铺满了屋顶、道路,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整座要塞换了一身雪白的戎装。
林斌抬头看天,灰蒙蒙的天际,看来今天又要开始下雪了。
终于,雪又开始飘落,骤雪初霁,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林斌快步向前,那里是新征士卒的操演场地,离得远依稀还能看见新征的士卒似乎是想躲雪,军官开始呼喝了起来,看去好像次序有点混乱。其实刚开始下雪的时候并不冷,真正冷的是雪将要化开的那段时间,只要不是暴风雪,在空旷处并没有什么影响,士卒在呼喝声中又开始了操演。
雪片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在一片雪白之中,士卒大声喊着号子,持戈或啄、或勾,这也只是让他们熟悉士卒所过的生活罢了。严厉操演有利于给士卒一种纪律性,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是一名军人,而不是在那些只需要运动粮秣的非武装人员,若训练得当还会产生一种协作心里,这就是一种心态的调整,与之战力有挂钩,但是用处不是特别明显,他们就是在雪片扑打下挥戈而演。
当然,以上那些绝不是林斌自己想出来的,他知道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练兵方式,若是硬搬过来强加地套在不适合的时代,那就好像让人跳进水里去学走路那般可笑。军队的编制也是这样,在冷兵器时代,中原军队有着从数不清战争中总结出来的良好编制体系,拿汉军最小的步阵为例,十人一什为一小阵,有一个适应于小阵的协同作战方法,少一人不可多一人亦不可,那会破坏掉阵型,如果林斌脑袋没坏的话,绝不会自作聪明的将现代的军队编制体系强加到目前的军队中去。
目前负责监导新征士卒的军官是陈汐,他见林斌独自散步而来马上迎了上去,笑嘻嘻招呼:“大人,如何有闲暇来此?”
林斌还真奇怪陈汐为什么这么问了。
陈汐拿下脑袋上的头盔,拍掉上面的雪绒,“明日乃是冬至节,卑下还以为大人有一阵好忙呢。”
这是林斌第二次听到冬至节这个节日,现代的传统节日也就那么几个,他的印象中没有冬至节这个节日,颇有些好奇,“冬至节会很忙吗?”
陈汐可不晓得林斌不知道一些习俗,被这么一问却是呆了一下,“大人说笑乎?我华夏大地有谁不晓冬至大节?”,他见林斌表情依然迷惑,不像是在开玩笑,呐呐解释,“此乃华夏大节,每岁‘孟冬月(十月)’二十二日,冬至阳气起,需贺之。”
林斌有听没有明白,待陈汐费尽口舌解释,林斌总算明白这时的人们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所谓的新年,这个在汉朝是没有的,冬至也就相当是现在比较大的节日,可以当作是新年来看待,在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也就是说在这个大节日里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用做,所以这天(冬至节)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这么多讲究!?”林斌很是奇怪,这么一个大节日,为什么到了现代变没有了?也终于知道刘婧为什么那么慎重的告诉自己明天是冬至节,原来预先说要好好准备一下。可是,林斌又懵了,他不知道要准备什么!
“啊?哦!馄饨……面?这个时候有馄饨面!!?”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还在不断发生的事情,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林斌听完呆了,原来混沌就是这么来的,自觉大长见识,“狗肉没有!羊肉自然是不缺,傍晚的时候交代伙夫长,让他们选好羊羔子,必须在天明之前弄好,明天和将士们好好乐乐。哦!对,还有酒,把抢来的酒拿出来用上!新年……,原来冬至这就新年?”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