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五一章 卢太尉巧布疑兵

在赵兴派出徐庶刺探卢植和皇甫嵩联军主力动向的时候,卢植和皇甫嵩这两头老狐狸又在忙些什么呢?

实际上卢植和皇甫嵩在高奴会师之后,大军一直待在原地没动,只是派出了几支小股的佯动兵力扰乱镇北军的视线。卢植派出自己麾下屯骑校尉高览带着副将杨仪、孙观,率领两万骑兵前出羌马水一带,与关羽和吕布的两万骑兵,在高奴与肤施两地的中间地带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卢植给高览下的命令是不与飞虎军和苍狼军正面对抗,一旦发现吕布和关羽的骑兵渡水出击,便带着骑兵往回撤,保准关羽和吕布不敢追到高奴来。

卢植又派出曹操麾下夏侯惇和戏志才,带着一万步卒前出到奢延河下游与黄河交汇地带,在那里伐木砍树造浮桥,制造出联军准备从此地渡河的假象。派出虎牙将军张飞和副将邓芝,率领两万步卒前出到蔺县以西段的黄河沿岸附近,在那里伐木砍树制作浮桥,制造出第二处东渡黄河假象。

除此之外,卢植还命令手下五百亲兵,在小将魏延的统领下,悄悄潜伏到了河东郡的蒲子县一带。卢植交给魏延的命令是勘察蒲子县北边通天山一带的山势地形,寻找可以前往中阳县的道路。

到现在为止,除了卢植和皇甫嵩俩人知道联军下一步的行动以外,各路兵马皆不知卢植究竟是要北上攻打肤施,占领上郡全境,还是东渡黄河,在西河郡内与赵兴主力决战,这也正是赵兴郁闷和心焦的关键所在。

这次出兵并州,卢植是经过反复考虑和长期准备之后才行动的。对于赵兴的诡计多端和手下细作的无孔不入,卢植比别人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当年在冀州围剿黄巾叛逆时,赵兴获胜的每一仗都让人觉得迷雾重重。但卢植带兵打仗多年,却是从种种假象之下发现了暗影部队的存在,甚至怀疑就连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内都遍布赵兴的耳目。

前一段时间,汉灵帝刚刚驾崩,三位皇子便离奇地消失于宫中。这件事情再次提醒卢植,细作的渗透力和破坏力有多么厉害。为了迷惑住赵兴,卢植采取了许多办法来防范军情泄露,其中控制知秘范围便是很重要的一点。只有他和皇甫嵩知道的秘密,就算暗影再厉害也休想打探得到。

卢植与赵兴的这场对决,决胜的关键就在于隐藏己方的意图,识破对手的目的。卢植按兵不动,故意布下重重疑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逼迫赵兴主动出手。镇北军团的主力就那么几万人,一旦定下了主攻方向,其他方向势必会空虚起来。卢植只需要分出一路士卒缠住赵兴,将己方的主力投放到并州防守空虚的地区,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场大战,卢植不仅想赢,而且要赢得漂亮和轻松,拿下一个相对完整和齐全的并州,而不是经过浴血苦战,得到一个烂摊子。卢植虽然看赵兴不对路,但对于并州目前的发展建设却也佩服,他不想让并州在自己手里变成千里无人烟的赤地和焦土,他想给大汉朝夺回来一块生机勃勃的富裕之州。

卢植甚至在考虑,消灭了赵兴之后,继续让并州推行现行的制度,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说不定可以为大汉今后的生存发展找到一条出路。

卢植唯一无法容忍的就是赵兴一定要代汉自立的念头,他和皇甫嵩、朱儁等人都是铁骨铮铮的军人,最看不得的就是篡汉自立的国贼。赵兴如今只有一州之地,便如此强势,一旦得了天下,难保不是第二个王莽。而王莽改制带来的危害,卢植始终引以为戒。

对于卢太尉的疑兵之计,联军内部私下里自然有不同的想法和声音。皇甫嵩作为卢植的老搭档,而且得悉卢植的最终计划,自然要求所部人马坚决拥护卢植的统一指挥;曹操麾下有程昱、荀攸和戏志才等眼光锐利的一班人,经过分析,也看出了当前形势下卢植这种安排的精妙之处;孙坚一向刚猛直率,但也不是个莽夫,他麾下那位名字叫做周瑜的小军师,简直就是个妖怪,竟然将卢植的心思看的无比透彻。

比较有意见的自然是在赵兴手里吃过大亏的董卓和年少气盛的马超,而蜀中来的严颜和几位小将很会做人,闷着头只管吃着北方的烤羊腿,卢植让他们干嘛便干嘛,一点异议都没有。

眼看着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底,北方寒冷的天气渐渐逼近并州,卢植仍然毫不担心后勤供给出现问题。这全依赖于陈群和钟繇两位内政高手坐镇洛阳,将天下各地缴纳的税赋换成了棉衣、粮食和草料,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讨赵作战的最前线。

说起来,这些年朝廷府库连年充盈,还全赖赵兴的功劳。赵兴在北方全力防御和抵抗瘟疫,使得中原大地可以放心从事农耕生产,没有了黄巾祸乱和灵帝折腾,大汉各地这几年连连丰收,积累下了不少的粮食和财富,足够卢植率领的朝廷联军使用一阵子。

朝廷联军打仗消耗巨大,并州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十三比一的情况下,朝廷联军看上去更耗得起,而并州就很难坚持到明年春天。

实际上,自从朝廷联军三面围困并州以来,并州所有通往外州的商路便已经断绝,十几万人每天巨大的消耗,令镇北将军府刘继礼和秦谊禄两位大管家心疼不已,俩人私下里已经向赵兴汇报了镇北将军府内外府库渐渐入不敷出的现实情况。

不过令刘继礼和秦谊禄感到安心的是,赵兴得知此事后并未显得多么焦急,反过来安慰俩人,说到时候自然有妙计可以应对。对于赵兴所说的话,刘继礼和秦谊禄是深信不疑的。在这种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面前,赵兴没有开玩笑的必要和心情。

先不管赵兴究竟如何解决并州下一步可能遇到的经济危机,让我们先看看已经触摸到西路联军的徐庶,是如何跟卢植斗法的吧。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五二章 徐庶驻军细柳庄

徐庶带着一万熊罴军,离开大本营中阳已经有三天了。这三天时间里,徐庶并非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般,沿着黄河沿岸四处乱转。相反,他在认真分析了西河与上郡的地形之后,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果断地带着队伍沿着黄河岸边向南而行,准备首先抵达奢延河与黄河交汇之处,将队伍驻扎在西河郡与河东郡以及上郡三郡交界的位置。

徐庶选择的驻军地点名字叫做细柳庄,那里西边毗邻黄河,东边紧靠通天山,北边距离中阳县六十里路程。

之所以看中了细柳庄,不仅因为此处地貌复杂,便于大军隐匿踪迹,更在于它扼守着中阳的门户,可以防范来自于河东与上郡的奇袭,为大本营提供有效的示警和缓冲。

徐庶彷佛看懂了卢植的心思一般,他赌卢植不会率军向北攻打肤施,而是会走回头路,二渡北屈段的黄河,从河东郡杀向中阳或者平周城。徐庶知道平周城里有王路率领的四千卧虎军坚守,所以便将境界的重点方向放在了西边的细柳庄。

熊罴军尚未到达细柳庄时,前出查探的卞喜便返回报告,在黄河西岸的奢延河下游发现了一支万人以上的队伍,正在伐木制作浮桥,看样子像是联军中的曹操一部。

听说是曹操的手下在河对面伐木造桥,徐庶不由得皱紧眉头思索了许久,然后果断下令熊罴军入驻细柳庄。就算是明知道对面的那支曹军是卢植故意布下的疑兵,徐庶还是会按照当初的分析坚定不移地驻军在细柳庄。

兵法上常说:虚实之间并未常势,看着是虚的东西往往最后可能会演变成真的。徐庶没有被一些表面现象牵着鼻子走,而是凭借自己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形成独立的判断,这一点恰恰是顶级谋士应给具备的重要素质。套句军事术语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坚决不让你的部署和兵力调动干扰和影响了我的判断。

在细柳庄扎下营盘之后,徐庶立即将熊罴军团以上的指挥官集中在一起开了个通气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析,对己方担负的重任和可能面临的形势毫不遮掩地告诉了手下将领。徐庶这么做,有些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味道在里头。

徐庶的话语之中,没有假大空的鼓舞和安慰,只有冰冷残酷的现实,但这么做的效果却出奇的好!所有参加会议的军官,从他们的眼神中看不出丝毫的畏缩和惧怕,相反,这些人个个面带兴奋和激动之色,觉得一战成名的时机到了。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着众人,使他们的信条中没有了退缩和害怕这样的字眼,而出现最多的却是死战不退,勇往无前等词汇。

熊罴军从当年的卧虎新军演变而来,在经历了青泥洼大战的考验和塑魂之后,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部队特色和战斗传统,概括起来就是有着一股永远不担心失败的乐观精神,这股子精神自然来自于首任军长张辽的影响和锻造。

在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熊罴军的战意和斗志会越加地旺盛和炽烈,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遇强愈强。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很多二流的部队最终会崩溃,而一流的部队会更加顽强和好战,张辽带出来的熊罴军自然属于后者。

赵兴特意让徐庶带着熊罴军出战,自然不仅仅是熊罴军是一流部队这么简单。包括后来加入的雄武军和定远军,镇北军团所属的八个军,没有一支孬的,都是一流部队。

熊罴军最大的特点是,他是一支多兵种配合最全面、最优化的部队。这支部队从组建之初,便包括了步卒和骑兵两大类,重甲阵地防守部队、远程攻击部队、轻甲机动部队,后来经过优化,又加入了火力支援部队、特种作战部队、医疗救援部队等多个兵种。

虽然熊罴军的人数从当初的两万人精简到了现在的一万人,但独立作战的能力却比之以往提高了许多。这也是赵兴不遗余力地走精兵路线的一项具体尝试,如果熊罴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出色,则今后各军的配置都要趋向于综合配置,不走极端的单兵种大兵团路线。

开完碰头会之后,徐庶立即命令麾下轻骑团的一千士卒沿着黄河朔流而上,一直侦察到圜阳一带才可以扭头返回,带队的将领为老将侯成;又命令麾下特战大队三百人西渡黄河,深入敌后侦察曹营士卒的具体动静,带队的将领为卞喜。还命令薛兰带领特战大队剩余的二百人潜入通天山一带,对通天山区的山谷和暗道进行侦察。

徐庶自己则带着剩余的士卒在细柳庄附近修筑防御工事,包括摆放鹿柴拒马、挖掘战壕、陷阱、藏兵洞、提前埋设轰天雷等等。看样子徐庶是打算将细柳庄一带变成一颗前突的钉子,深深地楔入卢植最有可能突袭西河郡的两条道路的交汇之处。

卧虎讲武堂的系统军事学习,对于徐庶的培养和提高帮助实在太大。不同于贾诩和郭嘉等人,徐庶是地地道道从卧虎讲武堂内一名什么也不懂的新学员成长为指挥员的,这样的经历有个最大的好处:就像一块质地上佳的璞玉,没有经过任何二三流工匠的打磨雕琢,直接送到了制玉大师的手中,以后这块玉绝对可以在世人面前展示最完美的形态。

在接受赵兴那些新奇怪异的设想和提议过程中,徐庶是为数不多能够全盘接受的学员。他在学习中因为没有受到上古流传下来的兵法战策影响,所以在学习赵兴暗中已经改良过的兵法、战阵、行军、后勤等内容时,在接受程度和速度上,都明显快于其他学员。这从徐庶一到细柳庄,便开始精心布置有利于己方士卒战力发挥的战场环境这一点上,便可以充分地得到印证。

对于赵兴许多关于战争的言论,徐庶都深以为然。诸如:“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打得赢才打,打不赢就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影响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是对情报的准确掌握”等等。徐庶觉得赵兴说得话虽然浅显易懂,但都经过了反复提炼和实践,很容易让学问较低的中下层的指挥军官理解接受,而中下层军官对于一场具体战斗的发展形势,具有主导地位。

实际上,赵兴说过的这些话,不过是前生在部队中耳濡目染,天天听得耳朵都能长茧的大白话。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五三章 青徐军北上助阵

就在徐庶率军入驻细柳营不久,经过高顺短时间的打磨之后,一万三千名青徐志愿军在武安国的带领下,充满憧憬地沿着并州高速公路向五原进发。虽然当兵打仗难免会流血牺牲,但这群出身贫苦的志愿军士卒,为了给家人带回去一些惊喜和收获,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想用功勋换回属于自己的渴望。

跟随武安国通往五原的,还有心热不已的曹豹和无所事事的陈登。曹豹想去北方帮着镇北军守边疆,出于积累功勋的目的;陈登自愿帮助武安国,则是想见识一下镇北军团防守城池作战的具体流程,以及凶狠残暴的鲜卑人到底长什么样子。

对于武安国和青徐志愿军的到来,有一位将领十分的兴奋,他就是黄轩族的族长胡车儿。跟在赵兴身侧打仗打久了,忽然间让他统率着一支鲜卑人的队伍,游荡在空旷的北方大漠之中,胡车儿还真不怎么适应。他还是喜欢追随在赵兴身后,参加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大战,在一刀一枪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胡车儿对于现在族人的生活和处境很满意,对于妹妹胡杏儿一直没有受到赵兴的冷落也很感激。尤其是每年春节收到几个外甥和外甥女送来的礼品时,他都会高兴好几天。当初无路可走的飞鹰部落,如今成为受人尊敬的黄轩族,这一切都拜赵兴所赐。虽然黄轩族人将胡车儿奉为部族的守护神,可他在自己心底却将赵兴奉为黄轩族的拯救者。

如今,并州的南部遭受到汉人朝廷三路大军的围攻,赵兴十分需要能打仗的将领和不怕死的士卒,而这些胡车儿都可以提供。接到赵兴命令胡车儿与武安国换防,带领两万黄轩士兵南下参加会战的密信之后,胡车儿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兴奋,立即召开了族内的长老大会,商议出兵防守并州的事宜。

在会议上,胡车儿遇到了轻微的阻力,当时胡车儿只说了一句话:“若是镇北将军不在了,大家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结果黄轩族长老会议全票通过出兵南下的决议。

武安国率军北上,有开心的人,自然也就有失落的人,赵云妹夫呼厨泉是一个,小将李铁柱是另外一个。

按道理说,黄轩族和南匈奴族作为并州的两大少数民族,在地位上和实力上相差无几,甚至南匈奴部族因为人数占优,占据的北方地域更加广袤一些,赵兴连弹汗山都让给了南匈奴部落便是明证。

赵兴既然让胡车儿南下支援并州,那就应该让呼厨泉也率军南下。可赵兴给呼厨泉的命令是死守北方四郡,不放一个鲜卑人进入长城以内。当然,已经明确融入并州的四万多劫后余生的鲜卑人不算在内。事实上,当年带着瘟疫南下的鲜卑人,如今已经自愿解散了各自部落,与北方的黄轩族和南匈奴部族混居在一起,经过通婚和改姓,实现了赵兴当初定下的民族融合目标。

呼厨泉上次见到北方的鲜卑人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如今北方一片和平安宁,哪里来的鲜卑人?就算有小股的鲜卑人敢于南下,光是两万他们当年丢弃的亲戚就够这些强盗狠狠地喝上一壶了。呼厨泉觉得赵兴放着自己和南匈奴部族的壮士不用,有些说不过去。

军师田岳见呼厨泉收到主公的密信之后,情绪显得有些低落,便询问何事,呼厨泉便将内心的郁闷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田岳到底不愧为田丰的儿子,在做人思想工作方面很有一套。他耐心地劝导呼厨泉,千万不要觉得只有南下才能建功立业,其实呆在北方更有作为。

田岳甚至忽悠呼厨泉,做好魁头带领大军前来犯边的准备,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结果酿成大祸。也算是上天有眼吧,田岳无心之下的一句诳语,竟然不幸成齑,魁头这次是真来了!呼厨泉只以为是田岳接到了什么消息,居然深信不疑,自然大喜过望,立即抖擞精神,开始在南匈奴部族内部招募勇士,准备跟魁头过过招。

南匈奴人跟鲜卑人,那是不死不休的仇恨。试想一下,当初的主子如今躲进了长城之内,而当初的奴仆翻身把歌唱,南匈奴人能咽下这口气?而且过上了安静生活的南匈奴人,最担心的就是被来自北方的鲜卑人劫掠。不为并州,就算为了自己部族,大家只要一听到鲜卑人来了,都会抄起家伙拼命。

同样心里闹着小情绪的李铁柱,日思夜想,盼望着主公将自己调回身边。李铁柱十分迫切地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赵兴当初为他改名留字的预言是多么准确。赵兴当时大笔一挥,便将李铁牛改名为李铁柱,还特意留下一句话:“钢铁铸就的擎天之柱”,本为无意之举,却成为激励和鼓舞李铁柱成长的秘密。

一开始,连大字也不识几个的李铁柱,并不明白“擎天之柱”的含义,可他进了卧虎少年班,开始学习文化课程之后,便得知这四个字的分量,于是更加的努力和上进。虽然他的天分与贾穆和田岳等同学无法相比,但他的态度最端正,吃苦精神最强,所以当第一期卧虎少年班学员毕业之后,他是第一个干上师长位置的将领,年纪之轻,堪比当年的赵云和张辽。

如今已经二十出头的李铁柱,再也不是当年嘴上挂着鼻涕,跟在赵兴身后卖酒的小跑堂了。胡车儿南下之后,他将是赵兴最新任命的朔方、五原二郡的前线总指挥,就连武安国都要受他的调遣。他的任务是与负责保卫云中、定襄二郡的呼厨泉东西呼应,绝不放过一个鲜卑人进入长城。

虽然心里有些小别扭,可李铁柱对于赵兴的命令从来不会打半点折扣,这个习惯从一开始他就养成了。既然主公担心鲜卑人会南下,尽管这种担心显得有些过头,但从小就把赵兴的话“芝麻当西瓜”的李铁柱,立即便着手进行战斗准备,他现在迫切希望鲜卑人真的南下,最好是魁头一起来。如果在没有镇北军团第一代将领的指挥和带领下,他砍下了魁头的脑袋,这给卧虎少年班的同学们脸上该有多么增光?

在北方四郡几位将领或是翘首期盼,或是难熬度日,或是心事重重的等待下,武安国率领的一万三千青徐志愿军终于抵达南匈奴部族的龙庭美稷。在这个充满了故事和传奇的地方,青徐志愿军将会被分配至沃野、临戎、广牧、宜梁、五原等地,帮助当地的黄轩族把守城池。

保佑这些怀揣梦想与渴望的友军士卒们吧,让他们能够平安地活过鲜卑人的来袭,最终揣着财富与收获回到青州和徐州。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五四章 胡车儿南下应急

因为有汉军代替黄轩族人把守临戎、沃野和广牧等城池,胡车儿很快便从族内挑选出了两万控弦之士,经过初步的整编之后,便带着这支人马南下白土,也就是组成黄轩族的各部落当年定居的地域。

到了白土,胡车儿的族人将要接受换装和简短的整训,然后继续南下前往肤施,与吕布、关羽率领的两万骑兵汇合,最终将两万族人打散了扩充进飞虎军和苍狼军中,使得这两支骑兵部队的人数翻上一番。

黄轩族的青壮族人,自幼便在马背上生活,为了抵御来自其他游牧民族的吞并和侵略,人人都要学习射箭和马战,与南匈奴人、鲜卑人一样,属于天生的骑兵苗子,不需要过多的训练,便可以具备相当的战力。

为了充分发挥这两万人的作用,赵兴做出了扩充飞虎军和苍狼军的决定。虽然临时扩军会降低两支骑兵军的平均战力,但这样做也有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黄轩族骑兵发挥最大的战力,这对于兵源紧张的西线战事至关重要。

目前,在并州西线战场上,赵兴投入的总兵力为六万四千人,即先锋军一万四千人、飞虎军、苍狼军、熊罴军、雄武军、定远军各一万人。其中飞虎军和苍狼军两万人活动在上郡境内的肤施一带,正与高览的两万人隔着羌马水对峙;熊罴军的一万人驻扎在了西河郡的西南角细柳庄;而拱卫大本营中阳的兵力不过区区三万四千人!

有了胡车儿紧急支援的两万骑兵,在肤施一带镇北军团便有了四万人,如果计谋得当,来个火中取栗的突然袭击,高览带着的两万骑兵只怕来不及跑回高奴,就可能被关羽和吕布的合击打得七零八落。

来到白土之后,负责后勤装备保障的秦宜禄已经等候在此。秦宜禄为这两万骑兵带来了制式的马鞍、马镫、马蹄铁、马刀、轻甲以及弓弩。本来就战力不俗的黄轩族人,经过这么完整的武装,战斗力立即上升了两个层次,与董卓麾下最精锐的西凉骑兵也不会差太远。

尽管西线战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的危险,可赵兴还是命令胡车儿将两万人驻扎在白土一带,必须经过正规的战前培训之后,才可以最终加入战团。赵兴这么做自然有他的考虑,虽然黄轩族人战力可观,但性子粗野,不喜欢被人拘束,上了战场容易出现个人英雄主义,视军纪法规如无物,反倒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问题。

前来为黄轩族人培训的教官,选自于飞虎军和苍狼军的中层以下军官,都是战斗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带兵能力。他们负责训练的黄轩族人,接下来很有可能便是他们将要统领的士兵,所以众人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的卖力。

就在两万黄轩族人整训期间,整个西线的战场形势又发生了一些局部的变化。原本按兵不动的卢植突然命令大军开拔,向着位于上郡北方的肤施城进发,数日间便行军百里,距离前出的高览一部仅有四十里之遥。

那么卢植这么做,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和秘密呢?其实卢植只是预感到高览率领骑兵远离中军,很有可能会再度遭受董卓麾下飞狼和飞熊两军的严重惨败,所以让己方的大军向高览靠拢了一些,也算是为了讨个心安。万一高览带领的两万越骑士卒被人包了饺子,损失的可都是他卢植手下的精锐。

卢植这边一动,徐庶立即得到了消息,却并没有急于将一万熊罴军撤离细柳庄,反倒更加专注地修筑起防御工事来。一直在算计着高览的吕布和关羽,听到手下人报告说发现卢植大军正向羌马水一带移动,便取消了针对高览两万骑兵的作战计划,安心等待胡车儿率领族人前来汇合。有了四万人活动在肤施一带,吕布和关羽就不会惧怕卢植和皇甫嵩的二十几万大军。

刚刚接到胡车儿率军南下这一消息不久的赵兴,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几天,忽然接到了暗影队员从北方大草原紧急传递回来的军情。情报显示,在受降城以北五百里发现大规模的鲜卑人正在向南进发,目标似乎正是朔方和五原等地。赵兴隐隐的不安终于变成了现实,他担忧的腹背受敌的恶劣情况还是不受控制地发生了。

困难面前,赵兴从来都是越战越勇,得知隐匿了七年之久的魁头终于要南下了,赵兴立即通知负责防守北方的呼厨泉和李铁柱,同时发布紧急征召令,在并州全境招募五万预备役部队,而目前的五万预备役部队则全部转为正式部队,并抽调其中的三万人紧急北上,防守长城一线。

为了防守北方鲜卑人的入侵,经大本营商议,临时成立镇北军团北方分区,任命徐晃为最高军事指挥员,田丰为军师,二人火速赶往五原上任。李铁柱、呼厨泉和武安国等人则分别负责具体防守朔方、五原和云中三郡,其中每人分得一万紧急北方的原预备役部队。

做完这些部署之后,赵兴又给晋阳的刘虞书信一封,向其商议借调并州牧府中的幕僚齐周、阎柔、鲜于辅、鲜于银四人一用,协助镇北军团做好雁门郡和定襄郡的防守工作。赵兴相信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刘虞还是能掂量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来,不至于在这事上故意为难自己。以阎柔和鲜于辅等人的能力,如果真心为并州做事的话,绝对可以保得并州东北两郡的安宁。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赵兴将能想到的困难和危险都仔细地分析了一遍,但他还是漏算了地处并州雁门郡东北部的辽西鲜卑,还有盘踞在黑山之中的山贼张燕。如今并州北部的兵力主要向五原一带集结,东北部的雁门郡和定襄郡兵力空虚,一旦遭受敌人围攻时,形势将会急转直下,来不及救援。

虽然赵兴对于并州东北部的防守显得有些轻视,但还是有一些聪明人,一直在关注这个方向。比如说曾深入黑山的赵云和再度消失了音讯的张辽和郭嘉。

赵云镇守壶关,实际上就是镇北军团东方分区的最高指挥员,他没有将眼光仅是盯在广平城内的朱儁身上,整个并州东部区域的安全防守,都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黑山张燕便是赵云一直不太放心的一股势力,就在前不久,一直不曾露面的童渊忽然出山,亲自前往壶关见了赵云一面,随后再次无影无踪。

赵云见过师傅之后,立即向卧虎城内的高顺去了一封信,建议高顺安排部分兵力前往阳曲一带,防范黑山军可能的入侵。正是赵云这封十分及时的书信,后来不仅挽救了并州东部数个郡县百姓的生命,还避免了并州保卫战最终失败的结局。

既然张辽和郭嘉也看出了并州东北部的防守薄弱,那么他俩有会怎么做呢?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五五章 龙骑军再现踪迹

张辽和郭嘉这对黄金搭档,最近日子过得挺自在。自从黑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之后,他们带着龙骑军再次消失的无影无踪,让人觉得这支部队似乎已经脱离了赵兴的掌控。

赵兴赋予了张辽和郭嘉最大的行动自由,其实也是将责任交给了他俩。龙骑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保卫战中,需要充当的角色是救火队员,这对于指挥员而言,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任务。张辽和郭嘉不仅要有敏锐嗅觉,能够在战场之上寻找稍纵即逝的战机,还要有洞察全局的眼光,看出并州的防守哪里可能出现漏洞,并且及时的进行补位。

一开始,张辽和郭嘉带着队伍在平陶和大陵一带活动,这个位置正好可以兼顾西线和上党,而且还可以增援驻守在平周一带的王路率领的四千先锋军。

获悉赵兴要在并州临时招募五万新的预备役部队,而原来的五万预备役就地转为正规部队,郭嘉感觉到战场形势发生了进一步的恶化。后来三万转为正规部队的步卒紧急北上支援北方四郡,进一步透露出北方可能也面临着大敌压境的不利态势,于是郭嘉建议张辽将视线投向并州的东北部和黑山盘踞的张燕。

二十五岁的张辽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只想着快意厮杀,而是变得老练沉稳起来。郭嘉的提醒加上他自己的判断之后,他果断下令部队撤离大陵,向太原郡的东北部阳曲一带移动。如果龙骑军驻扎在阳曲附近,一旦雁门郡和定襄郡出现危机,则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