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中皇甫嵩、朱儁、卢植三人一起控制着司隶地区超过二十万的中央军,分别是北军、南军、羽林军和禁军。
兖州牧曹操不声不响地将兵马扩充到了五万;冀州牧袁绍天天担心着赵兴打过来,七拼八凑地搞出了八万人马;不甘示弱的袁术大肆招揽丹阳兵,一下子将手中人马扩充到了四万;西凉的董卓强势整合了陇西狄道附近的羌人,加上原本的队伍,人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十万之众。
幽州刘岱有两万士卒,公孙瓒也有两万白马义从;青州孔融鉴于大家都在扩军,只好硬着头皮也整起三万士卒自保;徐州陶谦有样学样也拉起三万人的队伍,至于更远一些的荆州刘表和益州司马防,如今手下到底有多少人马,就连赵兴都搞不清楚,反正很多就是了。
当初被刘备安插在各军之中的几位拜把子兄弟,如今已经在卢植的提携之下走上了高位。原本高览为屯骑司马、韩猛为越骑司马、张飞为城门校尉,如今此三人的军职皆升为从三品的屯骑校尉、越骑校尉和虎牙将军,人人手下都有数千士卒。
刘备又利用职务之便,打着为朝廷招贤纳才的旗号,从各州广寻人才,找到了魏延、杨仪、孙观、傅肜(róng)、朱灵、刘勋、邓芝等人,纷纷加以委任,暗中的实力得到很大的增强。
兖州的曹操在扩军之际也没有忘记四处招揽人才,先后被其寻到了泰山于禁、阳平乐进、山阳李典、任城吕虔、淮南刘晔和平原华歆,一时之间,帐下文武云集,丝毫不输并州赵兴。
凭空多出来的大汉第十四州——吴州牧孙坚,原本就扎根于吴越之地,现在龙归大海,自然是畅快淋漓,势力急剧扩张。新近得了张紘、鲁肃、虞翻等名士和陈武、董袭、潘璋等武将,又有水匪出身的周泰、凌操等人来投,还发现了少年奇才周瑜,小将丁奉和朱桓。孙坚的大儿子孙策也已年满十八,端得勇武异常,被人称之为江东小霸王,与并州小霸王赵兴不相上下。
原本辅助南阳太守袁术的诸葛玄,跟着袁术水涨船高,担任了扬州别驾,而他的大侄子诸葛瑾也被袁术看中,委以奏曹从事之职,相当于袁术的秘书长。袁术被赵兴欺负的长了记性,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平素也能够听得进去诸葛玄的建议,到了扬州任上之后,竟然也网罗到不少人才。分别是:张勋、文钦、陈纪、陈兰、韩胤、李丰、桥蕤、宋忠、阎象、杨弘。
冀州的袁绍虽然龟缩在魏郡一带,照样有大票的人才冲着四世三公的名头来投奔袁绍,分别是:名士臧洪、袁绍的亲外甥高干和高柔两兄弟,冯礼、韩莒子、眭元进、李植、牵招、王琰、赵睿、应劭等人。
就连公孙瓒也得了徐荣、单经、邹丹、田楷、王门等人,还差一点把避祸辽东的太史慈给挖了过去。幸好太史慈老母来信,招儿子回去,说新任的青州牧孔融请他为官,这才没有便宜了公孙瓒。
因为瘟疫的原因,暗影散布各处的队员都隐藏起来,暂时进入了蛰伏期,以免因为不幸感染了瘟疫,造成无谓的牺牲。只要赵兴不用兵,他们就没有必要到处露头,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被马腾和董卓联手起来逼迫的韩遂,最终选择了投诚。不过他没有向势力强大的董卓缴枪,反倒是投了势力较弱的马腾。韩遂手下有一名谋士叫做成公英,是个很有智谋的人物,投靠马腾的主意就是他给出的。韩遂还有一个女婿,名字叫做阎行,有勇力,武艺高超,颇受韩遂器重,一起投了马腾。
马腾在西凉有威名,自从担任了护羌校尉之后,渐渐收拢了八名将领,分别是: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号称八部将。苦练枪法的马超,经过六年锻炼,如今已经长大成人,被人称作西凉锦马超,已经是名震武威,难逢敌手。
马超的两个弟弟马休和马岱长到了十六岁,上了战场绝对可以当两个大人使唤,功夫也很出色。最让人无语的就是马云騄了,这批小母马如今出挑的越发水灵,马上的功夫也不含糊,虽然揍不过哥哥马超,可几个弟弟都被她成天“蹂躏”。除了稍小一点的马铁,现在还是个少年之外,当真应验了秦韵当初之语:“马家出了五只虎”。
三国英雄到了中平九年时,已经出来了七七八八,还有一些没有出世的,如今也是小荷尖尖角,正等逢时开,如:诸葛孔明、庞士元、司马仲达、法孝直等人。
一曲英雄的赞歌,已经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前奏……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零七章 汉灵帝一朝驾崩
时间到了中平九年的初夏,那位躲避在长安皇宫之内的天子,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刘宏,在三十六岁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上,生命之火渐渐微弱,似乎下一阵风儿吹过之时,他便要两腿一蹬,驾鹤西游了。
中平元年洛阳城内的那一场动乱,虽然没有要了灵帝的命,却着实吓坏了这位喜欢看着宫女穿开裆裤的昏君,以至于他做出了将帝国大权丢给了年纪不过九岁的儿子,竟然什么也不顾地逃向了西都长安,这一去便是九年不再东顾。
尽管当时的太子刘辨只是监国,朝中大事还需发表奏请长安的天子同意之后才可以定夺,但不少的大臣却紧紧地围绕在太子身边,用实力和拳头捍卫了太子的威严和权力。
黄巾祸乱在朝中三位军界大佬的强势征伐和并州赵兴的突然发力之下,只用了不到三年便被平复,接下来的六年虽然有瘟疫不时地光顾大汉北方,但都被挡在了黄河以北。大汉地大物博,拥有十四个州,北方四州本来就没有黄河以南的地域出产丰富,人口稠密,所以死点人,起个瘟疫,也动摇不了大汉的根基。
大汉的根基明面上看来,却是没有动摇,甚至是越发地稳固起来。这一切全拜托了汉灵帝西迁长安时,带走了他认为忠心可靠的阿父阿母,比如张让和赵忠之流,实际上是带走了一大群祸国殃民地祸害,让身处洛阳的文武百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些身体残损,不能重振男人雄风的腐人们,除了能给皇帝逗点乐子,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大汉王朝掘墓人的角色。
刘备提拔的钟繇、陈群、杜畿、陈琳、陈震、邓芝、杨仪等人,都是有才干的能吏,虽然没有位居十分显赫的高位,但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大汉本已腐朽不堪的时局,就像一群辛勤劳作的泥瓦匠,不停地修缮着一栋行将倒塌地大房子。虽然不是推倒重建,但更换几根房梁,支起几根立柱,便可以使这栋房子结实不少,大大顺延了房子倒塌地时间。
各地的州牧如今大权在握,彼此担心着被其他势力吞并,所以极力发展势力内的民生和经济,比着赛地扩军备战,一时之间倒成了“谁先动手谁先死,谁不动手谁等死”的无解之局,而破局的钥匙便掌握在光禄勋皇甫嵩、卫尉朱儁和廷尉卢植三人的手中。
驻扎在司隶地区的朝廷大军如今达到了二十万之众,只要这三位大佬联起手来想讨伐某一州势力的话,只需要打着天子的旗号,就纠结上几个小弟兄,随便一整就是四五十万的大军,想灭谁还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当然了,收拾并州赵兴可能要麻烦一些,但也不过是时间拖的久一些。
瞧目前这个情形,朝廷和并州还真有开战的可能,目前双方都在克制和等待而已。
对于上述复杂诡谲的天下形势,东都洛阳的文武官员个个都在关注着,而最应该关心此事的大汉皇帝刘宏却毫不在乎。让他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满意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在长安城内九年时间里,他又临幸了数不清的穿着开裆裤地宫女,尽管他的种子质量很稀松平常,但大面积播种的情况下,仍然收获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这么算下来,汉灵帝除了留下太子刘辨、皇子刘协之外,竟然意外地多留了几个皇子,分别是三子刘镕、四子刘蔄(màn)、幼子刘阗(tián)。龙子龙孙多了,不见得就是好事情,尤其是屁事不懂的小皇子越多,越容易被人利用。至少远在并州的赵兴就是这么认为的。
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想法,古而有之,并非老曹的专利。目前至少有三方势力盯着长安的几个小皇子不放,分别是长安附近的镇西将军董卓、益州的司马防和并州的赵兴。
董卓想将小皇子控制在手里,主意自然是女婿李儒给出的。李儒建议董卓控制西都长安,将几位小皇子牢牢抓在手里,将来灵帝翘辫子之后,就可以向东都施压,要来不少的好处。
司马防盯着几位小皇子,主要是担心灵帝一旦驾崩之后,洛阳的太子上任,朝中大佬消减司马家的权柄,甚至是把司马家重新调回司隶地区。如果真是那样的情况,司马家在蜀中苦心经营的近十年岂不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裳?所以司马家想趁灵帝嗝屁的时候,至少弄回一个皇子到蜀中,以后干脆就拥戴皇子做个蜀王,朝廷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赵兴盯着几位小皇子,自然是担心董卓等人趁灵帝归西之日下手,趁机掠走几位毛孩子,以后打着正统的旗号作威作福。同时,赵兴也想抓一块皇家标签在自己手中,为以后跟洛阳对阵埋下棋子。
这种政治斗争的事情,赵兴、董卓、司马家看得清楚,身在洛阳的大佬们也同样看得分明。皇子们自然是不能杀的,尤其是手握重兵的保皇党一派,他们可以拥戴刘辨登基,却绝对不会帮着刘辨残害手足。个中缘由,分析起来十分的奥妙。
大家现在都在默默等待一个消息传来,那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刘宏,到底什么时候一命呜呼。
中平九年五月初七,伺候在灵帝身旁的大太监张让,正给躺在龙榻之上的灵帝讲着不咸不淡地笑话,一回头,发现灵帝已经睡着了,于是起身给皇帝捏被子。斜靠在床榻副手上的灵帝,脑袋一歪倒在张让怀中。
张让用手一探刘宏的鼻息,发现皇帝已经断了气,于是干嚎一声:“天子薨了!”
一时之间,宫内乱成一团,太医们、宫女们、侍卫们手忙脚乱起来。
皇帝驾崩的消息很快传到洛阳,朝中的诸位大臣们彷佛听到了起跑的发令枪,顿时全都动了起来,纷纷开始了明的暗的算计,想在旧帝驾崩、新皇即位的时候,尽力捞取一大笔好处。
云集于长安城内的各路探子,不等宫内向洛阳送信的人马冲出长安城,早已经得了线报,提前一步开始行动起来。
潜伏在长安城内已经有大半年时间的侯成和华卫国等人,在得了小太监三顺(见卷二五十七章)的急报之后,立即召集人手,准备实施精心布置了数年的“拯救贝比”计划。
计划是个好计划,只是这破名称是谁起的啊?怎么这么难听!名称当然是带头大哥起的,是不是有什么含义,除了赵兴是没人猜得到了。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零八章 猢狲散皇子遭劫
汉灵帝在长安断气的消息传到洛阳,快马尚需三日才能到,等那边传回来消息,又是三、五日,这么长的时间,皇帝的龙体在夏日里早发臭腐烂不堪了。
好在长安城内还有一帮老臣伺候着皇帝,分别是太尉樊陵、大鸿胪韩馥、内执金吾崔毅、太仆荀爽等人,他们经过一番商议之后,立即关闭宫门,将皇帝的遗体用藏于长安皇宫地窖深处的冰块镇住,等待新皇颁下旨意。
宫门一落,手中掌着长安内城兵马的崔毅立即命令士卒将皇宫团团围住,防止别有用心之人闯入皇宫,意图不轨。长安城门的防守,是由司隶校尉、卫尉皇甫嵩的叔父皇甫规和从子皇甫郦分别把守,并不受外人干预和指挥。
董卓的镇西将军府虽然设在漆县,但大军都在凉州境内活动。有东都洛阳几位军界大佬盯着他,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带着大军攻打长安。关键是没有那个必要,皇储在东都被二十万大军保护着,谁现在攻打长安就是找死的行为。
打下长安来不过得一座大城和几个皇子,皇储照样在东都登基。等到新皇帝一上任,喊一句谁来替先皇报仇的话,立即会得到天下诸侯的响应,单单是并州那一位老虎,要是打着勤王的旗号来攻打董卓,绝对都够他美美地喝上一壶了。
既然明着抢皇子不明智,那大家就打着暗中掳皇子的主意。所谓“蛇有蛇路,鼠有鼠道。”,长安城虽然坚固高大,却一样可以渗透进入。董卓派出了张绣亲自前往长安,任务是等皇帝驾崩之后,至少抢一位皇子到漆县,至于后面的事情,董卓自有安排;受主公司马防所托,张任派出了孟达和张翼两位猛将亲往长安,任务也是抢一位皇子到蜀中。
赵兴要是知道董卓竟然舍得派出张绣,张任也一口气派出了孟达和张翼,说不定当初就安排赵云跟典韦亲自前往长安了呢。侯成和华卫国两人要跟张绣、孟达和张翼等人抢东西,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汉灵帝在长安所生的三个儿子,最大的七岁,最小的三岁,都被人关在宫里一步也不许走动,等着他们的大哥刘辨登基之后具体安排呢。
没有了皇帝的庇护,宦官出身的张让和赵忠等十几个阉人,如今变得栖栖遑遑,战战兢兢地不敢见人。士人和外戚恨他们,这个他们心中自然清楚。当初黄巾乱民洛阳造反时,要不是他们跟着皇帝跑的快,得了大权的大将军何进,当时就打算借着宦官封谞、徐奉与黄巾乱党合谋攻打北宫之事,将他们一网打尽,全部杀掉。
如今灵帝这顶保护伞没有了,今后他们的命运决计好不到哪里去。东都如今是外戚、士人和军人把持朝政,宦官被彻底打压的显出原型,只是太子身边的奴才和狗腿子,就这还被禁军时刻盯着,一旦发现蛊惑太子的人和事情,立即拖出去乱棒打杀。在这一点上,痛恨宦官乱政的何进、卢植、袁隗等人,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坚决不能再让皇帝陷在阉人的围绕之中。
张让、赵忠等人在为自己的出路发愁,这事情立即被同样在寻找出路的小太监们悄悄地转告了各方势力。向侯成通风报信的自然是赵兴的老交情三顺,向张绣报信的是赵忠手下的一个心腹,而跟孟达直接联系的则干脆便是十常侍之一的郭胜。
大家各自算计一番之后,觉得掳走幼皇子刘阗的效果最好,下手最容易。因为刘阗小,好忽悠,随便给点吃得玩得就可能堵上嘴巴,而且掳回去主公也最高兴,当然,要是能多带一个四皇子刘蔄回去,那就更是锦上添花。反正已经七岁的三皇子刘镕都被大家很自然地排到了最后。
时间紧迫,几股势力得到消息的当夜,便派出了得力人手前往皇宫附近,准备等待内部接应,将皇子偷出长安城。
大太监张让今天也不知是咋了,一张老脸上挂满泪珠,拽着自己的使唤太监三顺,有一遭没一遭地聊着以前灵帝在世时的事情,搞得心里有事地三顺万分着急。
十常侍郭胜与蜀中司马家派来的人早已经暗通曲款,眉来眼去许多时日了。郭胜的风头没有张让和赵忠等人大,可心眼却不比其他人少,自然看出来继续留在长安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十分卖力地帮着孟达和张翼等人设计拐带皇子。
傍晚时分,郭胜趁着给几位皇子送饭食的机会,按照孟达的提示,将几包蒙汗药悄悄地下在了饭食之中,直接将三个皇子全部麻倒,早早就放在床上扮作入睡的模样。
到了三更天的时候,郭胜带着潜进宫来的孟达和张翼,直接抱走了四皇子和五皇子,本来郭胜还想带走大皇子的,奈何身上没有力气,只好作罢,跟着孟达和张翼从狗洞之中钻出了皇宫。
事情也是巧了,张绣与赵忠手下一个小太监也是约好了此时前来劫人,正等在宫外墙下,却发现忽然钻出来三人,怀中抱着两个小孩,却不是跟他约好了的小太监。于是张绣大惊,立即拦住孟达和张翼的去路。
却说三顺忍着耐性,听张让絮叨到了三更天,老太监终于沉沉睡去,三顺赶紧前往几位皇子所住的地方,结果在前面发现了一个人影。三顺悄悄地摸了上去,仔细辨认了一番竟然是赵忠手下的小太监。
到了这种节骨眼上,三顺也顾不上许多,直接摸起墙角一块石头,来到正躬腰向皇子房间里窥探的小太监身后,一石头砸在这人的后脑勺上,当时便将小太监砸昏死过去。
三顺先摸进五皇子屋内,结果发现人已经不见了,于是赶紧又来找四皇子,还是没人,这下他吓坏了。三顺心里知道被别人得了先手,只好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寻三皇子,结果发现竟然还在,于是横下一条心来,赶紧咬牙背起刘镕,趁着夜色往事先约定好的另外一处狗洞附近挪动。
被张绣堵了一个正着的孟达和张翼,想走自然是不成,可张绣想要带着两个孩子全身而退,照样是不可能。双方四人王八瞅绿豆,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张翼心思活络,将四皇子刘蔄往地上一丢,转身带着孟达和郭胜就走,结果张绣果然不再拦截。
张绣见几人识相,也不客气,抱起地上的刘蔄赶紧离开宫墙,那个小太监他也不等了。
侯成和华卫国两人快到三更天的时候便在宫外等着,都过了半个时辰了也不见动静,着实急坏了俩人,正准备潜入宫中一探究竟时,竟然发现三顺从狗洞里面露出一个头来,于是赶紧上前帮忙,将三顺和刘镕拖了出来,也顾不得多言语,赶紧趁着夜色逃向远处。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零九章 太子辨顺利登基
第二天早晨,宫人们发现了倒在皇子门外一滩血迹的小太监,上前一探气息,发现竟然死硬了,顿时大呼小叫,喊来了大太监赵忠。赵忠一见死的是自己手下,赶紧推门看屋内的皇子,结果发现人去屋空,心中骇然,再到另外两个院子里去探查,这下赵忠想死的心都有了——三位皇子全都不见了!
这事想要掩盖根本不可能,三个大活人在宫里面丢了,谁信啊?赵忠赶紧跑到张让这里来商量如何拖延,张让一听也是大惊失色,急忙喊三顺前来帮着穿衣,结果喊了半天不见人来。等到发现三顺已经不见了之后,张让面如死灰,已经猜出了一些端倪。
没多久,闻讯而来的内执金吾崔毅,立即将宫里所有人扣了起来,张让和赵忠等人全都被关进大牢之中。
收拾了张让和赵忠等人,崔毅又赶紧去通知把守城门的皇甫规和皇甫郦,于是长安城立即紧闭各门,禁卫们开始四处搜捕掳走几位皇子的歹人。
只可惜,崔毅的动作还是慢了一些,在长安城门刚一打开的时候,就有几拨人马扮成不同的身份,向守城的士卒送上了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丰厚的贿赂,早已经大摇大摆地出城而去,如今已经看不到人影了。
侯成自然是从北门而出,张绣是从西门而过,张翼、孟达则是从南门而走,除了朝向洛阳的东门没有奸细经过,三方势力各得其一,将灵帝留下的三位皇子,毫不犹豫地绑上了自己的战车,今后还不知道会上演什么样的故事。
接到灵帝驾崩的消息之后,洛阳城内诸位大臣揉着干涩的眼眶,装模作样地嚎了几嗓子之后,首先讨论的不是如何埋葬旧皇帝,而是辅佐新皇登基这一大事。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汉皇储太子辨理所应当地被众人拥戴上了皇帝的龙椅,年号定为光熹,中平九年于是又被称为光熹元年。
高坐龙庭的小皇帝刘辨聚臣议事的第一个话题,自然是如何为先皇治丧。经过一番讨论,先皇谥号为“灵帝”,这与历史倒是相吻合。朝中大臣考虑到皇帝已经薨于西都长安,于是建议就近选择陵寝安葬,由留守西都的太尉樊陵全权负责治丧事宜,而新皇帝因为初登大宝,为避免国体动摇,只在洛阳北宫设下祭堂,早晚遥祭先皇,以托哀思。
正在洛阳诸臣商议新皇登基之后,如何大赦天下的时候,长安又传来急报,说三位皇子全部失踪,如今去向不明,有重大嫌疑的十常侍等人皆被内执金吾崔毅关进天牢,等候东都发落。
朝堂之上,群臣哗然,于是众人开始相互攻讦。有的人建议立即罢免太尉樊陵,革除内执金吾崔毅之职,追究皇甫规和皇甫郦的责任;有的人建议将十常侍开刀问斩,以谢天下;有的人建议立即派大军前往长安震慑宵小……
吵闹的过程,是各方争取利益和相互妥协的过程,尽管十八岁的新皇帝刘辨经验不够丰富,但仍然看得出来没有几个人真的在为几位皇子的失踪而着急上火,其实,他自己何尝又不是这样呢?
皇甫嵩主动请辞司隶校尉和光禄勋之爵,承担荐人不明的责任,毕竟皇甫规是自己叔叔,皇甫嵩是自己从子,这一点怎么也绕不过去。
既然皇甫嵩主动请辞,别有用心的众人自然表示认同。于是皇帝将樊陵、皇甫嵩、崔毅等人一起免职,仅保留爵位。一下子空缺出好几个重要的职位,尤其是这太尉和司隶校尉的职位,绝对是让人眼红的不得了地职务,一个主掌兵权,一个掌控司隶地区,绝对属于实权派。
发现面前有了大肥肉,朝中大臣自然不会客气,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太尉一职由卢植担任,卢植原本担任的廷尉一职由刘备担任,刘备继续录吏曹尚书事。司隶校尉一职由大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担任。内执金吾这个和九卿相同级别的职务则由袁隗举荐的杨彪担任,而杨彪的女儿正是袁术的正妻。
于是,把持朝政的外戚、士人、军方三股势力分别瓜分了空缺出来的职位,而辞去司隶校尉一职的皇甫嵩,皇帝并没有言明要夺走他的兵权,所以皇甫嵩凭借光禄勋的爵位,手中握着七万兵马,仍然屹立不倒。
卢植从九卿之位更上一层,如今与司徒王允、司空张温一起位列三公。他这太尉的职务,与没有兵权在长安混日子的樊陵完全不同,卢植手下如今可是有着八万北军,绝对属于大汉王朝的第一大股东,在朝堂之上,已经无人可以压制。
太傅袁隗尽管名义上是新皇帝的老师,地位比三公还要高,可他在司隶地区没有兵权,单打独斗的话,根本搞不过卢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人小组,如今又加上了一个刘备,更是无处下手。不过袁隗有个铁杆的盟友,那就是一直想要将赵兴扳倒的张温,而且袁家如今有两个子侄各掌一州,在地方上的势力无人匹敌。
外戚出身的何进,如今将自己兄弟何苗也弄进了朝堂之中,顿时心里踏实了不少,加上与司徒王允若即若离的关系,还有妹妹何太后的撑腰,一段时间内也算是权倾朝野,不惧别人。
太尉樊陵被撸掉了官职,西都长安负责治丧的人选就得重新定夺。几方势力如今都死死盯着洛阳,谁也不愿意轻易离开权力中心,前往长安那个被人有意冷落的地方。
没想到光禄勋皇甫嵩自告奋勇,主动站出来说自己愿往,也算是变相的戴罪立功,不过人家说得婉转,但意思很明白:三位皇子是在长安失踪的,想要寻找回来,总得有人手才行。于是皇甫嵩带着原属自己的七万兵马,打着为先皇治丧、护卫长安、守卫汉家陵园、寻找失踪太子等多重旗号,义无反顾地去了长安。
这些破事处理完毕之后,新任廷尉刘备私下里向小皇帝提出建议:如今各州牧私下里大肆囤积兵马,很难辨认忠奸,不如趁先皇驾崩一事,通令各州,要求各州牧、镇守一方的将军本人或者其嫡长子亲往长安吊唁,以示忠君。能来的自然是拥护朝廷的忠臣,推三阻四不来的人,绝对有问题。
对皇叔刘备言听计从的刘辨,自然觉得这是个好计策,自己刚刚登基,确实需要看看天下各州是否拥戴自己,以免今后出现图谋不轨的叛逆时,朝廷没有准备。
第二日,朝堂之上,刘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立即得到新任太尉卢植和卫尉朱儁以及大将军何进、司徒王允、司空张温等人的大力支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辨别忠奸的好机会,太傅袁隗觉得袁家心中没鬼,也就勉强着投了赞成票。
新皇的第一道旨意,在获得全票支持的情况下,很快发往各州。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一零章 众诸侯进京吊唁
皇帝要求各地州牧进京为灵帝送终的命令发往各州之后,最先接到的是身处陈留的兖州牧曹操。
如今的兖州,在老曹和他手下一班能吏的治理下,流民归田,百姓乐业,气象焕然一新,颇似第二个并州。
曹操此人尽管有许多毛病,但在治理内政上绝对不是庸人。他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且能听得进去手下幕僚的建议,虽然有时疑心病重了些,但绝对能分清良莠。在治理内政上,他充分放权给荀彧和程昱等人;在训练兵马方面,充分信任于禁等人;在处理豪门世家与失业流民的关系上,也没有赵兴那么狠辣,而是尽量两边安抚,使得各阶层能够相容。
经过了近十年的经营,兖州如今府库充盈,人才济济,绝对是仅次于并州的第二强州。
拿着朝廷的通令,以曹操的政治眼光,当即便看出了卢植和刘备等人的用意。看样子朝廷是准备向尾大不掉的并州动手,所以才整出这么一出戏来,看看到底谁是忠,谁是奸。与荀攸、程昱等人一番商议,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曹操亲自前往长安吊唁,向西经过洛阳的时候,对新任皇帝表示敬贺,并且送上兖州的贡赋。
曹操一见众人所谋与己相同,于是立即备下礼品,带着五百护卫,由夏侯渊、曹洪和曹仁三人护卫着,第一时间赶往洛阳。
第二个接到皇帝命令的是袁绍。在这之前,袁家通过暗中的渠道,已经将袁隗的密信送到。袁隗将如今朝中的形势向袁绍仔细分析了一遍,建议袁绍不仅要来,而且要大张旗鼓地带着大儿子袁谭一起来,让天下人看到袁家的忠诚。
袁绍与手下谋士沮授、许攸等人一番商量,觉得袁隗分析的很有道理,他袁绍又没有什么不臣之心,倒是并州那位一直都不安分,所以便遵从叔父袁隗的意见,带着嫡子袁谭欣然前往洛阳。
第三个接到皇帝命令的是赵兴。这个顺序也是按照地域远近来的。上党距离洛阳确实不远,也就隔着一个河内郡而已,所以赵兴就成了第三个收到皇帝命令的人。
赵兴连贾诩等人的意见都没有征求,直接让人对外宣称,卧虎城最近发现瘟疫横行,镇北将军巡游在外时不幸染疾,如今困于府中,危在旦夕。朝廷已经明着暗着对付并州六年之久,赵兴要是相信自己前去会安然而回,那真是见鬼了。
别人可能不清楚皇甫嵩故意辞去司隶校尉的目的,可赵兴看得明白。开什么玩笑,有带着七万兵马前往长安治丧守陵的吗?赵兴敢打保票,只要自己去了长安,不出三个月就得被廷尉刘备新帐老账一起清算,直接整死在长安城。
当然了,赵兴压根不会前去长安这个结果,刘备等人一开始就估计到了,大家装模作样地整这么一出,不过是在为最后的摊牌做准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