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了襄阳城内,所以留守后军的士卒仍然有一万之数。看到城内忽然出来一队士兵,曹操的眼角猛跳几下,急忙下令后军全线迎上,无论如何也要拦住这次抄后路的部队。

由苏飞和姜叙率领的这两千荆州铁卫,当初是从二十万荆州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死士,无论是个体战力还是战斗意志都让负责训练的姜叙感到满意。他们身上穿戴的是吕蒙专门从晋国卧虎装备院调度过来的上等甲胄,使用的更是最为精良和耐用的单兵武器,可谓是一支武装到了牙齿的部队,战力十分可观。

看着迎面围了上来的近万曹军,姜叙和苏飞毅然不惧,大吼一声:“兄弟们,随我冲啊!”,便如猛虎入狼群一般冲了过去。

襄阳城外,无情的厮杀仍在继续,每一刻都有人受伤倒地,每一片土地上都被鲜血所染红,已经杀红了眼的天翊军战士们,此时早已忘记了害怕与恐惧为何物,他们机械地按照当初在训练团中接受的训练动作,一面防护着身体上的要害部位,一面将手中的弩箭射向敌人,将手中的枪矛刺中敌人,将手中的长刀劈向敌人……

冲出城外的姜叙和苏飞也是勇猛果敢,竟然凭借两千士卒生生地将围上来的曹军逼着不断向后撤退,竟然让曹操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

一场从上午时分便发起的战斗,持续到了晌午时侯,仍然打得难分难解。双方受伤和死亡的士兵在不断增加,天翊军这一方已经有了近万士兵的伤亡,就连军师陆逊都忍不住冲上了前军位置替手下士卒呐喊助威。

冲出襄阳城外的荆州铁卫果然不负众望,在付出近千士卒的代价下,已经快要杀到曹军的后军位置,死在他们手下的曹军更是达到了四千之数。

脸色铁青的曹操,正准备调度许褚率领自己的帐前护卫加入到抵挡荆州军的战团之中时,忽然看到原本驻扎在南门处的将领潘凤一脸急色地过来报告道:“启禀大将军,襄阳南门外二十里处发现大军行踪,疑似从长沙回援的霍峻部即将抵达!”

一直强忍着头痛的曹操,听完潘凤的这个报告,顿时只觉得脑中有万根金针猛刺,当时便眼前一黑人事不醒。陪伴在曹操身侧的谋士戏志才和蒋济急忙将曹操扶上马车,然后对许褚和潘凤等将领吩咐道:“立即传令三军,从即刻起撤往邓县,襄阳之战已经取胜无望!”

尽管心中十分不甘,但许褚也是知道进退之人,他看出来今日若想击败天翊军,己方只怕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如果到时候霍峻恰好从南面赶过来加入战团,只怕大军都要面临生死之危。于是许褚立即手持大将军的信物,急忙前往战场各处宣布军令,组织参战的部队逐渐向北撤退。

第十九卷 中原大战 第九一四章 夜幕降临襄阳安

首先发现曹军萌生退意的是襄阳城头的吕蒙,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倘若不仔细观察,还以为是两军暂时停下了厮杀,以待来日再战。

吕蒙已经建议刘表给城外的荆州铁卫下令,立即向西城门处回撤。看着自己的卫队人数在浴血奋战中不断减少,早就心疼的不行地刘表当然是言听计从,赶紧让城头敲响了收兵的铜锣,将残余的不到八百壮士召回城门之下。

靠近护城河和城门洞的位置,是城头防御武器重点关照的地方,只要姜叙和苏飞躲过来,现在的曹军也没有什么兴趣自讨苦吃。

姜叙还是第一次在大军面前展示自己的武力,却已经让城头观战的刘表十分吃惊。他此前只以为吕蒙才是平西王看中的人物,姜叙不过是个打前站、跑跑腿、送送信的小角色,但这次看到姜叙在城下与曹军血战到底的威猛之后,刘表才知道赵兴派来的没有一个是平凡之辈。

姜叙和苏飞二将都是被士卒抬着回到护城河的吊桥之上的,此时也不知道是生是死。但毫无疑问的是,经过今日一战,这两人在军中的声望必然会迅速蹿升。不是谁都有胆量只带着两千士兵便敢出城面对近万曹军的。

曹军纵然是撤退,那也不是一窝蜂般的全线溃败,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分批移动。曹操虽然因为头风晕了过去,可手下的将领和谋士尚在,副帅高览和杨仪等人也是统兵高手,就算组织部队撤离战场,也不会让天翊军有明显的空隙可趁。

而且,此时的天翊军基本上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追击。因为天翊军的主将赵钢已然处于重伤昏迷之中,跟老曹简直就是半斤八两。

老曹在中军位置背了过去,那是因为急火攻心,被气倒了。赵钢在千钧位置昏迷不醒,却是因为在两军对垒最紧要的关头,跟曹军先锋大将曹洪终于近身对决,被曹洪给打成了重伤。

当然了,能将全身明光铠甲的赵钢给打成重伤,饶是曹洪是员猛将,那也照样全身挂彩,临撤退时被人抬着离开。

心思缜密的陆逊,虽然站立的位置没有吕蒙高,但也是很快便发现了曹军向北撤退的意图,但此时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军离去,无法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追击作战。

今日在襄阳城外发生的激烈战斗,直到现在也说不上赢家是谁。若是单从战略意图而论,无疑是天翊军实现了援救襄阳的目的;若是从战术目标达成而言,伤亡已经超过一万的天翊军实在谈不上获得了大胜。

陆逊此前主要是在西域辅助关羽对胡人作战,从未在战场上遇到过像曹军这样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大规模军团,那些嘴里依依呀呀,作战只会凭借蛮力硬打硬冲的胡人,一旦遇到战斗意志坚强的正规汉军,不过是些蠢牛而已。

牛劲再大,最后还得被人宰了吃肉。可曹军显然不是蠢牛,而是真正的对手。尽管曹军的火器质量与晋国相比还有差距,但不可否认曹军的火器数量已经接近晋国,而且集中起来使用时,同样可以给晋国的部队造成巨大威胁。

如果不是天翊军果断采取了定点清除的办法,对曹军的霹雳车进行快速还击,只怕今天的伤亡会更加惨重。不过天翊军的火器营首次投入使用,便能够带来如此显著的效果,倒是超乎了陆逊的预料。若非一轮猛射震慑住了曹军的霹雳车阵,只怕后面这些笨重的大家伙还会给天翊军造成更大的伤害。

神威炮的定点清除确实让曹操感觉到了威慑,虽然当时他不知道天翊军拥有的是何等威能的武器,可是他却敏锐地发现对方的火炮显然是针对己方的霹雳车而来。如果继续让霹雳车发射,那么对方就可能沿着己方投射出来的弹丸弧线和落点推测出霹雳车的大致方位和距离,然后发动更为猛烈地打击。

正因为曹操发现了这一点,并且果断下令让霹雳车退出了战场,这才幸免了两军无视普通士卒,在襄阳城外以火器进行对决的惨烈场面。

曹军临撤退时,从战场上抬走了一万多具尸体,这个数目比起天翊军来还要多些。天翊军伤亡过万,但主要还是受伤。不管是重伤还是轻伤,只要剩余一口气,总有被救活的希望。

赵兴从一开始组建部队时,便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如何减少己方伤亡,增强己方装备杀杀伤力。这种思想,跟后世某个超级大国的部队建设思想极为相似。那就是不仅手中要有最为锋利的杀人武器,同时身上还要有最为坚固的防御装备,只需我揍人,不让人打我。

如此看来,身为晋国或者说平西王麾下的士兵,总归是幸福的。虽然天翊军士兵的武器和装备在价格上要比曹军高出两到三倍,但最终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数量也与武器装备的价格成反比。

赵钢和陆逊不惜以士兵的伤亡为代价,主动请缨前来襄阳助战,目的就是为了锻炼部队的魂魄。这些大量的受伤士兵,在经过救治之后还会重返战场,那时候他们便会成为真正的铁军。如果全都在一次大战之中牺牲了,岂不是弄巧成拙?

已经实现了战略目标,同时也达到了锻炼部队的目的,此时陆逊自然不会想着去立什么不世之功,组织天翊军尾随曹军而去,试图再从曹军身上撕下几块肉来。这种本事,只有飞虎军和苍狼军那种拖不死、打不烂的王牌部队才具备。

曹军已经在夜色降临时离开了战场,就连留守南门的一万人和留守东门的一万人也在潘凤和牛金的率领下绕城而去,只留下一座雄伟寂寥的襄阳城,静静地伫立在滔滔汉水之畔。

霍峻从长沙带回来的两万部队已经开进襄阳城内,刘表总算将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有了霍峻的这两万生力军,刘表一不用担心曹军复来,二不怕天翊军喧宾夺主,总算可以在襄阳城内睡个安稳的好觉。

此时,就算吕蒙不提醒刘表,他也知道身为东道主该做些什么。虽然没有招呼天翊军入城休整,但刘表还是十分热情地派出长子刘琦作为特使,携带大批的粮草物资出城犒劳和慰问天翊军官兵,并且欢迎受伤的天翊军兄弟入城接受救治。

霍峻回来了,襄阳城内有三万守军,天翊军若是再进去,确实显得有些挤得慌。

第十九卷 中原大战 第九一五章 文聘走了黄祖来

荆州刘表和晋国友军联手合力,终于赶跑了气势凶猛的朝廷大军。曹操因为头风发作而撤往襄阳以北的邓县医治,剩余的近七万曹军也是合为一处,驻守在邓县一带,等候大将军的下一步指挥调度。

大战结束之后,天翊军向西撤退二十里,将大军驻于龙阿山下进行休整。如此一来,也是告诉刘表天翊军对襄阳城没有兴趣,纯粹就是为了支援襄阳而来。

已经回过神来的刘表,正在城内暗暗懊悔不已。早知道天翊军这么能打,他也就不用惊慌失措地命令驻守江夏的文聘率军回援。江夏紧邻扬州和豫州,原本扼守着荆州的东大门,文聘一旦率军撤离,保不准就有某方势力会趁虚而入,就此占据了江夏。

实际上,刘表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就在文聘尽起水陆两军四万人,沿着长江水道逆流而上不久,就有一支人数过万的部队开进了江夏,不费吹灰之力便得了西陵。

这支趁火打劫的部队便是黄祖一部。

黄祖反水投靠了襄阳王,然后襄阳王又暗中听从朝廷的招呼,转了一圈之后,实际上等于是曹操收编了黄祖从荆州拐走的两万士兵。

这次曹操率军南下之前,便暗中通知原本驻守新野的黄祖一部绕道豫州,埋伏在大别山以西的灌水上游,只等文聘部出现异动之后,或是半路阻击,或是趁火打劫收了江夏。

这就是老曹高瞻远瞩、眼光不凡的地方。他虽然率军攻打的是襄阳,但却不是只把目光投注在襄阳一地。让黄祖埋伏在江夏附近,或是伏击和牵制回援的文聘军,或是乘机夺了江夏,都是一步妙棋。既可以测试黄祖的顺从程度,又能够在江夏楔入一枚钉子,形成曹军和刘军你中有我、难分彼此的有利局面。

扬州如今可是归于刘备之手,司隶地区也相当于是刘备一派的势力范围,豫州则是由曹刘联军共驻。曹操的主要势力都在黄河以南的兖州、青州、豫州和徐州,唯独在长江流域没有插进一只脚来。有了黄祖这个反骨仔充当急先锋,倒是省去曹操很多的麻烦,给了曹操染指荆州的最大机会。

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大概便是曹操玩的这一手。他先是将各方的注意力吸引到襄阳方向,然后却趁着大家都要忽略黄祖一部的时候,顺手得了江夏。这一手顺手牵羊的玩法,就连紧邻江夏的扬州庐江郡韩荣驻军都没有察觉。就算刘备和诸葛亮在时过境迁之后得知此事,那也只能感叹一番,总不好派兵将黄祖给剿灭了吧?

要说这位一直以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文聘将军,能够深得刘表之信赖,在荆州众将之中稳坐头把交椅,也是可堪大任的将才。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城人,正史之中为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文聘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一开始,文聘不肯主动来见曹操,直至曹操召他相见,问其何以迟迟不来,文聘却表示自己不能保土全境,因此没脸见人。曹操被这份忠臣之情所感动,仍旧让他守卫江夏,使其统管北兵,镇守荆江。

文聘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公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又多从征讨,累封后将军,新野侯。曹睿即位年间,文聘在江夏又击退了进侵的孙权。

从这段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文聘不仅有大才能,而且是位忠心耿耿的武将。连主子刘琮都投降了,他作为部将,却没有像蔡瑁、张允之流一样急吼吼地赶去向曹操献媚,而是觉得十分羞耻,躲起来不见人。做人要是有了这份荣辱之心,什么时候都值得尊重。

这一世,因为刘表得了赵兴的支援,一时半会还挂不掉,文聘自然不用跟着二公子刘琮投靠曹操。接到刘表从襄阳发来的紧急求援密信之后,文聘尽管心中有些难以割舍江夏之地,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尽起四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向襄阳方向回撤。

在文聘看来,丢了江夏以后还有机会夺回来,若是丢了襄阳,刘表被曹操剿灭,那自己就成了无主之将,今后何去何从都是个问题。

驻守江夏的荆州水陆两军共有四万之数,其中步兵两万、水兵两万,完全可以扼守住荆州南下江东的门户,可谓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冲。文聘在撤退时,果断选择了用战船运输步卒,然后搬空了西陵城内的所有粮草和军备物资,然后这才率军逆流而上。

如此以来,埋伏在陆上的黄祖自然没有机会伏击文聘,而当他率军冲进曾经驻守多年的西陵城后,发现文聘只给他留下一座空城,当时的沮丧和郁闷便可想而知。

文聘率军赶到襄阳的时候,襄阳大战结束已经三天,但也不算晚。按照当时的情形,霍峻的两万部队率先抵达襄阳时,曹军已经没有了攻陷襄阳的可能。文聘军的返回,不过是让刘表的底气更足而已。

曹操的部队还在邓县呆着,虽然从来时的十二万变成了现在的七万多,看上去已是遍体鳞伤,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襄阳城的威胁仍然存在。一旦曹黑子头风病好过来之后,万一他要是再从北方调兵南下,又是很大的麻烦。

文聘既然带着四万部队回到了襄阳,今后便与霍峻两人一起专心防守襄阳城。有这两员擅长防守的将领坐镇襄阳,又有七万大军可供他们调度指挥,只怕曹操今后就算出动十五万人也难以拿下襄阳城来。

文聘军回来了,天翊军却是毫不犹豫地离开了。

按照吕蒙的建议,刘表要求留守夷陵的黄忠一部今后与天翊军合于一处,两军将沿着上江逆流而上,夺取尚被益州东路军占据的秭归和巫县。

如果有机会,这次黄忠和陆逊还要挺进益州,夺下鱼复城,彻底堵死司马懿再次向东的可能。

赵兴对付益州的司马家,如今也到了最后收官的阶段了。

第十九卷 中原大战 第九一六章 垂死挣扎犹不悔

天翊军与南下曹军在襄阳城外的一场激斗,或许在刘表等人眼中已经是很不得了的大战,可在卧虎统帅部看来,不过是一场热身赛而已。

若非赵钢坚决向卧虎统帅部请求率军赴荆州锻炼部队,赵兴是不打算将天翊军这么早投入正面战场之上的。东北军团的辽东军三万人马已经抵达冀州常山地区,赵兴可以抽调定远军赴凉国接替苍狼军防守凉国的任务,然后派苍狼军出玉门关更换平西军入关作战。

四万平西军的战斗力与昆仑军基本一致,一旦加入到益州北方的战团之中,则可以将先锋军完全置换出来,到时候不论是东进支援襄阳抑或是围攻长安,都显得游刃有余。

当然了,天翊军一开始不过是作为佯动兵力,并没有承担主攻的任务,如今却生生地在荆州打开了局面,却也使得围攻益州的战役更加周密和细致。如今天翊军开赴夷陵与黄忠部共同防守司马家向东逃窜的出口,赵兴就再也不用担心会让司马懿再次钻了空子,掏出生天。

夷陵对于益州军是一片伤心断魂之地,可是对于陆逊而言,却是前世今生的福地。虽然赵钢身负重伤无法问事,但只要有陆逊在夷陵主持大局,益州军就别想跟他玩出什么花样。

张郃和徐荣分别统率的两路攻益北路军,已经将司马家在北方修筑的防御设施基本上摧毁殆尽。先锋军四万精锐如今夺下了成都北面三百里外的重镇梓潼,兵锋直指涪水关。昆仑军则是从刚氐道穿山越岭直插涪水关与绵竹关之间,直接威胁驻守涪水关的益州军。

太史慈带着攻益南路军已经抵达南安一带,距离成都不过两百里的路程。一路上,南路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跟公费旅游一样轻松。除了偶尔路过一些城池时遇到一点阻力之外,益州南部如今实在是抽调不出来像样的部队阻击太史慈的部队。

对于如今身处成都城内的司马懿而言,在益州南部突然出现的太史慈这支部队,实在犹如一柄插入后心窝的尖刀,已经彻底打乱了司马懿的计划和部署。

一开始的时候,益州四路大军分别镇守北路、东路、西路和南路,可谓是将成都防守的滴水不漏、严严实实。自从司马懿开始打起荆州刘表的主意之后,一切便发生了无法逆转的改变。

先是防守益州南部的吴懿军被调往夷陵,结果被黄忠阻挡在荆门山下无法前进;接着司马懿又将原本防守益州西部的贾龙军调往夷陵支援吴懿,结果在眼看要突破虎牙山防线的时候,被从江陵赶来支援黄忠的李严军又打回了原形,依然是隔着长江望山兴叹。

攻打荆州的益州东路军被黄忠和李严阻挡在夷陵不得寸进,完全打乱了司马懿意图吞并荆州,向东寻找出路的部署。于是司马懿派出张任前往东线督战,本人则亲自坐镇益州北线防备凉国的攻打。可惜好景不长,忽然传来了益州南部发生蛮族骚乱的消息。当时张任在夷陵已经取得了进展,而朝廷也开始向荆州动手,这便导致司马懿不惜铤而走险,将原本防守益州北线的严颜军紧急调往南方平叛。

已经意识到益州北线防守有些薄弱的司马懿,紧急招募十万新兵入伍,却没有将其投入到北线,而是让法正带往夷陵,希望一战而下虎牙山,迅速夺取南郡和武陵郡,然后再将张任军调回北线,让益州新军驻守荆州。

司马懿的这个主意,其实是想打一个时间差,争取在凉国对益州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之前,便拿下荆州的西南部,好为自己寻一条出路,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赵兴早已开始对益州发动真正致命的攻击。

导致司马家最终走向覆灭之路的,便是严颜在益州南部的战败和被俘。如果严颜军在南下的时候不是被告知去平叛,而是要与晋国的正规部队进行对决,那么严颜就不至于如此轻敌冒进,被太史慈和李儒轻松算计在南山腊谷。而如果严颜军如今还在益州南部与太史慈进行缠斗,司马家就不会面临南北被包抄,东面被堵截,西边根本难以进入的窘境。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家唯一能期盼的就是张任可以尽快率领十几万主力部队及时回援成都。而在这之前,司马懿仅凭剩余的八万部队只能做到以成都两百里为范围的坚守待援。一旦张任军无法在成都被攻陷之前赶回来,那么司马家就难逃覆灭的命运。

虽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司马懿仍然没有想过要放弃。他如今尚且不知魏延已经率领两万山地部队从雪域高原逼近邛崃山的消息,所以他还想着若是成都失陷,便向西逃进羌人部落的势力范围,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入赵兴军队的手中。

从一开始与赵兴对着干,司马家便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要么将赵兴彻底消灭,司马家割据西南以自立;要么被赵兴彻底消灭,从此世上再无河东司马氏。

尽管成都外围的形势如今变得更加严峻,但司马家还是抓紧最后的一点时间在大力发动成都周围的豪门大族,让这些本地富户和大族组成民间抵抗力量,迟滞晋国和凉国军队的行军速度,好为张任的回援争取一些时间。

在司马家免费向各地分发的传单上面,尽是宣传和鼓吹晋凉军队负面消息的不实之言,他们吓唬百姓说晋国和凉国的军队一旦打过来时,不仅烧杀淫掠,还吃人肉、寝人皮,简直是禽肉不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基本上都是官府怎么说,老百姓就怎么信,否则也不会出现仅凭一条鼠疫爆发的消息,便让赵兴从关中地区拐走上百万人口的事情。

成都四周的老百姓听说凉国和晋国的军队如此残无人性,自然是吓坏了,有的向着成都城里拥挤,有的则是躲进四周的山区,一时之间将成都周围的乡村和城镇都搞得混乱不堪,人心惶惶。

南下的张郃、徐荣,北上的太史慈、东进的魏延,他们在遇到这种混乱的局面之后,又会如何处置呢?

PS:今日第4更,感谢青蛙长久不停的支持,还欠着猫猫的一更,南道明天争取继续爆发……

第十九卷 中原大战 第九一七章 司马家的绝户计

攻打益州的张郃军,是从梓潼向着涪水关进发的,因此他们面对的是涪水关的前面。徐荣军却是从刚氐道沿着涪水一路向南而行,因此绕到了涪水关的背后,来到了绵竹关之前。

也就是说,张郃军和徐荣军将涪水关来了个前后包抄。

涪水关和绵竹关是成都北面最后两道门户,一旦失陷,则再无险可守,只能依靠成都城做最后的殊死抵抗。而涪水关又在绵竹关之前,原本是可以起到不小的缓冲作用,如今却因为徐荣军的抄后路而变得的形同虚设。

留守涪水关的守将名为杨任,却是跟晋国和凉国部队打惯了交道的老熟人。这货当年跟着司马懿北出汉中作战,差点没被先锋军的乱箭射死,后来兵败之后逃往益州,连原本的老巢汉中都不敢回。

杨任在涪水关上提心吊胆地等着先锋军来攻,只待神武大将军炮几声怒吼之后,便撒腿往绵竹关逃窜。这一路从北向南,益州守军都是这么干的,逃啊逃的就养成了闻炮而动的好习惯。

可惜这次杨任打错了主意,先锋军在涪水关前几声炮响,杨任率领关内三千守卒急忙向西面的绵竹关撤退而去,半路上却遇到了早就等候多时的徐荣。昆仑军是三万人,杨任手下只有三千人,而且还是那种已经被吓破了胆的败卒,所以双方根本没有动手,杨任便带头缴械投降了。

从涪水关前往绵竹关,之间有大约六十里的路程,并不算长。先锋军此前一路攻城拔寨、无坚不破,早就惹得昆仑军的将士们眼红不已,所以徐荣在抓了张任之后,立即命令大军向绵竹关猛扑过来,希望撵在张郃赶来之前先夺下绵竹关,将大军开进成都平原。

然而,当士气高昂的昆仑军将士们抵达绵竹关时,一个个都被眼前所看到的情形惊呆了,他们一个个蔫头耷脑地返回了本阵,没有一个人敢提用神威大将军炮招呼绵竹关守军的。

没过多久,昆仑军军长徐荣亲自来到绵竹关外不远处,仔细观察关下的情形。看过之后,只间他脸色铁青地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然后转身对几位师长骂道:“今日我才算领教了司马懿的卑鄙、无耻、下流……我操他八辈祖宗!”

究竟是什么事情能把一向稳重儒雅的大将徐荣都气成这样呢?原来,驻守绵竹关的主将乃是司马防三子司马孚,为了避免绵竹关在神威大将军炮的猛烈轰击下变成废墟,他竟然赶着时间在绵竹关之前修建了一座高达数丈的土城,城头上填满了绵竹关内的益州老百姓,粗略估算下来,至少有上万之数。

掩护在绵竹关前的土城,要比关城还要高出不少,上面的百姓有吃有喝就是不能下土城。其实,就算这些百姓想要下来,那也没有办法,因为土城没有阶梯之类可供上下。此时已是五月份,益州的天气温暖宜人,也冻不坏这些老弱病残的百姓。他们每天只能等着关内的士兵抬出云梯将饭食和饮水送上城头,吃完饭之后便是挤坐在土城之上闲聊。

更令昆仑军觉得可气的是,土城之上过万的百姓每天拉屎拉尿都没有遮掩,一个个将白花花的屁股冲着土城向外的沿边,就这么在昆仑军的眼前解决内急问题。

也不是土城上的百姓不知廉耻,实在是土城修建之初司马孚就没有考虑在平整的土城台子上给百姓们修建茅厕。说不定这就是司马孚想要刺激城下攻打益州军队的一种手段呢!

说白了,司马家用了这一手,就是想用土城之上的过万益州老弱妇孺的生命,为绵竹关搭起一座道义的屏障!

你平西王不是一向自诩爱民若子么?你晋国和凉国的军队不是一向吹嘘自己是仁义之师么?我就找来一万多百姓,也不虐待,好吃好喝地招待着,把他们放在关门前方,看你是不是还敢用神武大将军炮来炸我!

昆仑军就是被司马懿这条绝户计给挡在了绵竹关之前。徐荣曾经设想夜间派出小股部队靠近土城,然后将云梯之类的下城工具搭上土城,将城上的老弱妇孺解救下来。没想到,土城之上的老百姓根本不领情,大骂昆仑军是“土匪恶霸”、“吃人恶魔”、“杀人强盗”,不仅不肯下城,而且点燃藏在身上的炸药抱着好不容易登上城头的昆仑军士兵一起坠落城下!

在损失了数百士兵之后,徐荣变得有些狂躁,他真想承担起战后上军事审判庭的风险,下令大军强行攻城。幸好,不等徐荣下达这个命令,张郃和沮授及时赶到了绵竹关下,拦住了徐荣。

张郃对徐荣说:“就算我们停在绵竹关下,也做不得炮轰益州平民的事情。平西王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真把老百姓当亲人看待,不是假惺惺地做给天下人看。”

徐荣焦急地说:“那我们这七万大军就这么在绵竹关下耗着?若是不能赶在张任率军回援成都之前灭了司马氏,我们的兄弟可能死的比土城上的益州百姓还多!这可是最忠诚于平西王的精锐啊!”

沮授此时忽然想起了当年赵云在壶关之前发动百姓夯土为城,硬是顶住了攻打并州东路的十几万联军之事,于是建议道:“张军长、徐军长,不如我们组织大军连夜在土城之外再筑一条斜坡土坝,让大军可以同时登上土城,如此以来,则不用担心土城上的百姓对我们的士兵发起攻击。”

徐荣反驳沮授:“若是土城之后的绵竹关守军发现了我军意图,不顾城上百姓的死活,对我们发起反击,将会对我军造成重大伤亡!”

张郃凝神思索片刻,然后说道:“还是先按照共与军师的计策来办,到时候土坝修筑靠近到土城之上时,守关士卒的攻击若是实在猛烈,我们再做打算!”

张郃是攻益北路军的元帅,他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定下了调子,于是两军抓紧时间行动起来。

第十九卷 中原大战 第九一八章 壮士暴起欲杀人

攻益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