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兔子急了尚且噬人,何况是有几十年底蕴的交州士燮家族。

如果没有平西王给士燮在背后撑腰,或许士家过些年还会按照历史发展的预定轨道,归附于东吴孙氏。然而,远在北方的霸主赵兴,却长了一双可以看穿天下的慧眼,他竟然派出一支浩浩荡荡地船队,满载五万之巨的带甲之士蹈海踏波而来,就在这几日从西随水(红河)入海口登陆了!

站在西随水的岸边,看着不远处仍然在忙碌着卸载军备物资的那群高大威猛的北方士兵,士燮和他兄弟士壹的脸色都有些发白,额头之上开始不由自主地向外冒出冷汗。士家兄弟在心里头暗想,平西王还真是不拿自家当外人啊,此前在信中安慰士家不要惊慌,他会从海上派出一支偏师前来援救,如今看这好几万大军的架势,哪里是一支偏师那么简单!

士壹有些嗓子发紧地问太史慈:“小的冒犯想问太史将军一句,不是人皆言北方好汉不识水性,这数万大军又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之上漂泊了一个多月的?”

太史慈一脸傲然地笑着回答:“晋国水师创建已有六年之久,这些年来就算再不识水性的汉子,也被磨练出来了。更何况还有几万精兵乃是生活在长江两岸水网密集的地区,他们天生就是最好的水师战士!”

士燮有些干涩地说着说道:“太史提督此话在理,看这些虎狼之士,精神抖擞、身体健硕,分明是见惯了大风大浪,上得岸来之后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

太史慈却在心里暗想,李儒果然是知兵之人,特意要求大军在快要抵达交趾附近时,选择了一处避风的海湾进行停靠,让船上的战士经过几天的休整之后这才派人前去龙编通知士燮来迎,一上来果然就给士家一个下马威。

因为交趾郡所处的纬度已经在北回归线以下,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如今虽然已至九月末,但气依然温潮热多雨。幸好前几年派出的海上探索队早已将这里的气温风力等要素掌握清楚,所以此次南渡交趾,水师官兵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在衣物上特意备了坎肩、半长分腿裤和透气的凉鞋,卧虎装备院更是为他们配备了轻便的藤甲和藤盾,如今看来,全都可以派上用场!

为了抵抗瘟疫肆虐,赵兴早在十年之前便要求各地大面积栽种从西域传到中原地区的大蒜,如今大蒜已经成为大汉各地普通百姓家餐桌之上的调味佳肴。这次南下之时,太史慈特意让糜竺帮着水师官兵收购了一大批晒干的蒜头,如今用来克制水土不服的情况是再好不过。

其实,对于曾经带着兄弟曾在金山角热带雨林之中待过数年的赵兴而言,指点晋国水师的官兵们做好防抗传染病和水土不服等问题,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凡事只要有了先见之明,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效果自然会好上很多。

比如现在已经登上交趾的水师将士们,他们此前也专门在炎热季节接受了抵抗高温和潮湿气候的训练,所以现在真的到了这种环境之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一上岸就有了充足的战斗力,并非士燮家族在交趾郡内保有的三万土著士兵可以比拟。

大军完全登陆之后,太史慈命令一些吃水较浅的运输船只从西随水中逆流而上,直接前往封溪一带,至于那些吃水过深的大船,则滞留与西随水入海口一段时间之后,待到装满从交趾收购到的各种珍稀药材、矿石以及大象,便自行返回郁洲军港。

交趾郡距离益州的牂牁(zāng kē)郡(注1)已经很近了,距离益州郡的滇池亦不远,而西随水便是从益州郡(注2)境内的哀牢山北麓流淌下来,太史慈只要带着大军沿着西随水逆流而上,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直捣益州郡的治所滇池,从此在司马懿的后心窝里大干一场!

注1:牂牁郡其范围大约包括今贵州省大部,云南省曲靖东南部、文山州和红河州的一部分,以及广西西部的右江上游一带。

注2: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时改为建宁郡。

第十八卷 益州攻略 第八八四章 背靠大树胆气足

太史慈率领五万南渡精兵在交趾郡西随水登陆之后,并没有急于率军西进,攻打滇池。

从来都是情报先行的晋国各军,这次当然会提前派出密探前往牂牁和益州两郡进行实地侦察,将完整准确的信息传回设在封溪的临时大本营,以便为登陆大军的下一步行动提供参考,避免孤军深入险地的狗血事情发生。

实际上,就连大军在交趾登陆之前,太史慈也是首先派出几艘小船近岸侦察之后才命令大军上岸的。对于水师官兵而言,靠岸登陆的过程是最虚弱的时候,万一士燮带着三万本地土兵在岸边设伏,那乐子可就大了。

对于一支孤军奋战的部队而言,将帅每走一步都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小心,是确保自身长久生存的必要之道。

为了防止交趾本地人与益州郡那边暗中沟通,士燮早在南渡大军登陆之前便按照赵兴的要求,彻底封锁和切断了交州通往益州的各个关隘,并且派兵进行驻守,一副防备益州的架势。

就算司马懿得知士燮防备益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益州实在太大了,一个州足足有别的三、四个州那么大,在益州的南方居住的全都是各个部落的蛮人,虽然如今对官府表示顺从,但也保不齐有些部落主动挑事,越境进入交州寻衅挑事。

而且,司马懿在心底确实是对交州有想法的,若非北线战事吃紧,东线又需要用兵,他少不得会派出严颜或者张任这种猛将,从益州东南侵入交州,抄了士燮的老巢龙编,将交趾等郡占为己有。远在中原地区的汉人不知道交趾等地其实十分富庶,但司马懿却是知道的。交州境内有很多矿藏,不仅品质上乘,而且容易开采,特别是到处都有埋藏较浅的铜矿,挖出来就是金灿灿的财富!

当然了,司马懿所不知道的是,在赵兴书房里的那张巨大的地图上,可是清清楚楚地将大汉内外各地盛产何种矿藏都标绘的一清二楚。赵兴眼红益州南部和交州的铜矿,眼红掸帮(缅甸)的玉石,那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在等候密探返回来的这段时间,太史慈留下甘宁镇守封溪,他与李儒带着数百卫士前往龙编(交趾郡治所)城拜会士燮,就一些迫切需要士家从旁协助的问题进行磋商。

封溪距离龙编不过九十多里,两地之间并未大山河流阻隔,行动起来十分便利。太史慈并不担心他和李儒前往士燮家族的老窝会遇到什么危险,只要不是脑子进水,已经让平西王麾下大军登陆的士家人怎么会在这时候犯二呢?

士燮听把守城门的武将前来报告,说太史将军只带了数百护卫在城外求见,急忙喊上兄弟士壹一起出城迎接,并且不由分说地要求太史慈将随行的卫兵也带进城来。

作为在官场上混迹几十年的老家伙,士燮虽然不懂兵事,但却看得出来眉眼高低,能够细致地琢磨别人的心思。太史慈率军登陆之后,十分客气地婉拒了士燮邀请大军进入龙编休整的好意,而是直奔靠近益州的封溪而去,其实就是向士家表明晋国无意占据交趾的态度。

既然太史慈如此给面子,如今又仅率数百护卫前来,士燮就要更加客气,摆明愿意与晋国彻底合作的态度,这样反倒可以为士家争取到更多的实际利益。

宾主在府中坐定之后,李儒首先开口说道:“吾军自北方渡海而来,这些时日多得州牧大人的照拂,今日特来表示感谢之意。从晋国前来之时,平西王特意让我为州牧大人带来一份小礼物,还请不吝笑纳!”

李儒说话间,便示意手下从外面搬进来好几个大木箱子,并且当众打开。只见木箱之中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摞一摞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籍,竟然是太行书院最新修订刊印的各类书籍!

士燮家族虽然远在东南一隅,但从来都以大汉子民自居,说汉语、用汉字、执汉礼,他们不稀罕金银珠宝、不缺少粮食兵甲,唯独对这书籍情有独钟。原因为何?只因他们清楚唯有书籍可以长久保留且不会被人妒忌眼红,而且可以开启智慧,增加力量。

士燮和士壹兄弟俩个,十分激动地从箱中捧起几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快速地翻阅起来,脸上的激动之色更加分明。不多时,士燮抬起头来,带着颤音说道:“平西王待吾士家实在仁厚,今后士家唯平西王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原来,赵兴让李儒送给士燮的这几箱书籍,都是未曾在市面上公开销售的各种有关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矿业、以及其他适合在交州发展推广的先进技术书籍,这些书籍不仅代表着财富,更是真正可以增加综合实力的源泉。士燮心里头清楚,平西王送书给士家,既有支持士家强大的用意,也有默许士家留在交州继续治理当地的含义。

见士燮一脸诚恳,说的坚决,太史慈也不跟他客套,直接开口说道:“我们已经知晓州牧的心意,今日前来叨扰,确实又几件事情需要州牧大人从旁协助!”

士燮说道:“太史将军不必客套,今后士家与贵军不分彼此,但有所需,还请开口。”

太史慈说道:“吾军登陆交州之后,州牧再无需为交州的安危担忧,我在这里保证,今后谁也不敢进犯交州。东吴孙坚侵吞的南海、苍梧、合浦等郡领土,等我们结果了益州司马懿之后,也会替大人要回来!”

士燮一听太史慈说完这话,立即说道:“如此便要辛苦太史将军,士家力量薄弱,无以为报,便将这些年招募来的三万本地土兵归于将军统辖,还望将军多加操练,使其能够为大军攻打益州的臂助!”

太史慈在心里赞了一个,觉得士燮还真不错,自己还在想着措辞,人家便主动将兵权让了出来。他这次来的第一要务,便是要接管三万交趾土兵,别看这些土兵装备一般,战斗力低下,他们日后可是有大用场的。

既然士燮这么有眼力价,太史慈便接着将需要士家提供一批粮食、几万套本地土著服装、招募一批开山架桥的民壮等要求一股脑地提了出来。

士燮一一答应,并未讨价还价。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只要傍上了平西王这棵大树,今后有的是好处,太史慈所提的这些条件,都不是问题。

第十八卷 益州攻略 第八八五章 三员虎将爱较劲

与士家达成相关的协定之后,太史慈随即与李儒起身返回封溪,然后派出甘宁、关平和王路三人前往龙编接收士燮家族提供的各种支援,最关键的是接收那三万南夷士兵。

太史慈对二员虎将说的清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三万本地士兵适应护国军的管理和指挥模式,能够与南下的正规军和睦相处,真正成为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友军,而不是只会吃干饭的鱼腩部队。

说实话,甘宁此次南下,身份还是比较尴尬的。他是奋威营的统领,原本手下有五千嗷嗷叫的兄弟,在北方的海面上那是可以横着走的角色。这次南下,太史慈点名让甘宁南下作为先锋大将,直接在自己帐前听命,可他与关平、王路二将不同,人家手下一个管着三万青淮军,一个管着两万陆战士兵, 而甘宁现在虽然级别与二将相同,但手下却没有兵,就是个光杆。

正因如此,甘宁本来十分眼红这三万本地土著,虽说士家招募的这三万黑黑瘦瘦、个子矮小的士兵看着有些羸弱,但作为地道的蜀人,他可是知道土著士兵在吃苦耐劳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可挖,而且十分适应南方的山地密林战场环境。如果太史慈能够将这三万部队划给他统率,甘宁有信心让这些本地土兵草鸡变凤凰,在攻打益州的过程中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甘宁心里头的这点小算盘,太史慈再明白不过,但他是三支军队共同的统帅,他的眼光看得更为全面和长远。在他心里,同样十分重视士燮手下这三万土兵,因为这些本地土兵就是最好的向导、最好的通译、最好的后勤粮草军,还是最好的身份掩护。太史慈之所以让士燮给大军备下几万套当地土著的衣服,打得就是“黑吃黑”的主意,以土著部落的身份杀进滇池,让司马懿本蒙在鼓里!

太史慈没有告诉甘宁的是,他计划将三万土著士兵平均分给甘宁、王路和关平三人,然后再从青淮军中抽出一万人、从陆战旅抽出五千人给甘宁,使得三员虎将各自统率一支兵力基本持平的部队,这样便可以形成左中右三路大军,或者前中后三路大军,无论是发动攻击还是防守,都显得更加合理均衡。

王路和关平二将的心态与甘宁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虽然他们现在手下不缺部队,但这两个家伙也不是头脑简单的将领,他们同样明白吸收一部分土著士兵加入自己的部队,对于完成接下来的作战任务有很多的好处。所谓的“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王路和甘宁二将可不担心手下士兵多了管不过来。

三员武将当着太史慈和李儒的面,立下了军令状,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分给自己的一万士兵训练的符合太史慈的标准和要求。

从中军大帐中走出来后,三员虎将立即抽调最为精干得力的部下,准备了一些自己以为用得上的东西,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了龙编。甘宁手下虽然没有直属部队,但他在南下的海上时间早就把军中的中层将领认识了一个遍,那些将领适合练兵他心里也有数。太史慈虽然没有明说要给甘宁配备一支部队,但却要求王路和关平要先紧着甘宁先挑一批手下,也算是对甘宁的补偿吧。

三员虎将来到龙编,便见到了已经集结完毕的三万本地夷兵。大家一合计,便采取抓阄的办法,排出一个先后顺序,抓到写有“一”字的人首先挑选一万士兵,后面以此类推。

关平运气最好,挑了第一,便咧着大嘴先挑了个万人队,然后十分得意的带着部队离开了龙编,直接开赴位于封溪与龙编以北的望海县,在那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训练。

王路挑了第二,他有些无可奈何地看了十分憋屈的甘宁一眼,然后强忍着笑挑了第二个万人队,带着队伍去了位于封溪以南的西于县,同样在那里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封闭训练。

到了甘宁这里,他也就不用挑选了,直接将剩下的一万人带着离开了龙编。现在连适合驻训的地方也只剩下北带、苟漏、曲阳等县,甘宁一脸无所谓地选择了驻军北带。在临走之时,甘宁缠着士燮一番蘑菇,硬是把士壹给要了过来给他充当军师,同时还从士家要了一批熟悉本地方言的家丁。

甘宁对士燮说:“老士,这次你帮了我,等我做了征蜀将军,回头还你十万土著百姓作为补偿!”

士燮看着匪气十足的甘宁,满脸陪着笑容,心里想的是这个倒霉孩子胃口倒是不小,居然想着干益州军团的军团长。二十来岁的甘宁,在已经年过六十的士燮眼中,可不就是个孩子嘛。

关平带着一万夷兵来到望海之后,便对大家说道:“兄弟们,今后跟着我当兵,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还有金灿灿的军饷可以领,足足是你们原来的五倍,只要在部队里面干上几年,够你们娶好几个漂亮地娘们!”

临时搭起来的点将台之下,原本还有些惶恐的土著士兵听了关平这番十分合胃口的鼓动之后,顿时群情激动,训练的热情立即被调动了起来。

王路带着一万夷兵来到西于之后,并不急于给士兵们训话,而是组织大家观看了自己带过来的教官们进行的一场实战化的对战。这些夷兵看到汉人将领手中拿着的精良武器、如长刀、弓箭以及盔甲之后,就差口水落在地上。

演练完毕,王路对大家说:“兄弟们,别的不多说,只要跟着我干,大家今后都配发你们看到的这些武器和装备。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武器和装备是当今天下最为精良的,作为一名士兵,谁能够拥有它们,这一辈子才算没有白当一回兵!”

甘宁带着一万夷兵来到北带之后,采取了比关平和王路二人更激烈的办法激励士气。甘宁让人修建了一座十分结实宽大的擂台,然后自己光着膀子走了上去,对着台下的士兵们喊道:“是男人的,就上来跟我较量较量,谁要是打赢了我,这个统率的位置便让你来坐!”

接下来几天里,甘宁蛮性大发,在擂台上一人独战数百土著强者,让台下的一万士兵深深地领略到了甘宁的强悍。有这样一位匪气十足的统领,士兵们心底那股子血性便被彻底地激发了出来。

接下来,三员各有特色的将领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操练一万土兵的工作中,不知不觉之间,便到了接受攻益南路军元帅太史慈验收的日子。

第十八卷 益州攻略 第八八六章 封溪演武成佳话

就在甘宁、王路和关平三员将领分地训练手下一万交州土兵的时候,太史慈和李儒两人自然也没有闲着。他们已经陆续收到了潜入牂牁和益州等郡的几路密探带回来的情报,对当前滇池一带的益州兵力和驻防情况也有了全面的了解。

趁着三员将领训练土兵的这个空档时间,太史慈和李儒已经定下了攻打益州的具体计划,并且让驻守封溪的五万正规部队抓紧时间学习当地方言、适应南方的一些生活习俗,还抽调人力修建了一处十分宽大开阔的演武场。

这处演武场开阔了什么地步呢?它可以同时容纳十万人在场中观摩和操演!这处演武场的首要作用就是等候关平、王路和甘宁三将率领各自训练的土兵前来在大军面前进行比斗,当着众人的面分个高下强弱。

这也是李儒帮太史慈想出来的激将之法。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时期需行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之事,虽然三位大将都在帐前立下了军令状,但到了最后太史慈不可能因为其中某一位练兵不给力而真的治罪,毕竟训练土兵没有明确的标准,到底训到什么样子才算合格。更何况太史慈给大家的时间仅仅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想要从容不迫地开展训练无异于痴人说梦。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三位将领的练兵积极性,所以太史慈让人修建了这么一处十分巨大的演武场,那意思就很明白了。。是骡子是马,时间一到咱们牵出来遛一遛!

这也正是为何甘宁、王路和关平三人前去龙编接收部队时便开始相互较劲的真正原因。这次可以一场无声的比赛,五万兄弟都瞪着眼睛看着哥仨呢,谁要是落在最后,岂不是十分的丢人?

因为有一根无形的鞭子在三人的屁股后面不停地抽着,所以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对于三万交趾土兵而言,就好像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不停地游走,又好像在左边是痛苦右边是快乐的小道之间摇摆不定,那种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说三万土兵在天堂里享福,那是因为这一个月间他们享受着和晋国正规部队同样的生活标准,不仅天天有大鱼大肉补充能量,还真在月中时领到了一份丰厚的军饷,又装备了令人眼馋的优质装备,一改往日的“土鳖”形象。

说三万土兵在地狱中煎熬,那是因为摊上了甘宁、王路和关平几位要强的主将,他们就要日复一日地承受他们非人一般的折磨和训练。为了在一个月时间之中将手下的士兵带出精气神来,三员虎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卧虎讲武堂极为出名的“强化训练”短期提升部队战力的模式,只把这群黑黑瘦瘦的南方士兵练得他妈都不认识他们了。

令人觉得惊讶的是,一个月的强化训练,三万土兵除了极少数因为身体原因而退出训练,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就连含泪离开训练营的那少数士兵在走后不久,竟然带回来一群本族群和部落内的青壮汉子,希望他们可以替代自己加入军中接受训练。

由此可以看出,交趾的本地土著士兵虽然没有见识,虽然不够高大威猛,但他们的韧劲和吃苦精神还是很强的,只要遇到真正爱兵如子,懂得劳逸结合的将领,就会激发出巨大的热情。甘宁、王路和关平三人训练的方法也许有差异,激励和鼓舞士气的手段也有所不同,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赵兴军事理论的坚定拥趸,在如何凝聚军心士气,激发士兵爱军习武方面,都有着深刻地认识。

在其他军阀的部队之中随意打骂体罚士兵,甚至是残害士兵的行为,在护国军中是严禁出现的。就连甘宁这样匪气十足的“粗人”,有时候脾气上来了,也就是冲着士兵的屁股上踹两脚解气,绝对不会把士兵往死里打。他这种带兵风格,还真对这些同样粗鲁的土兵,有些家伙甚至故意在队伍中出点小错误,希望被甘宁也踢一次屁股,然后训练结束时,便咧着大嘴跟其他士兵吹嘘说:“嘿嘿,今天甘将军踢了我一次屁股!”

至于其他的诸如“喝兵血”、“克扣空饷”、“任人唯亲”、“搞小圈子”等丑陋现象,更是不会出现在三人的军中。他们几个都是不缺钱的主,哪里还会将眼光盯在区区一点蝇头小利之上,而三万土兵与他们既不是同乡,更不是昔日旧部,所以就谈不上搞所谓的圈子和山头。

经过一个月卓有成效的训练之后,三员虎将信心满满地带着队伍向封溪赶来。当三万交趾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军号,唱着尚且不太熟练的汉语军歌开进演武场的中间位置时,身在看台之上的太史慈和李儒同时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若是单从三支队伍的精气神上来看,一时之间,竟然难以分出高低来!

在场中列好队形的三万交趾土兵,此时心中也是激动加震撼。他们激动的是,今天终于见到了将军们口中经常提到的正规部队,震撼的是当他们看到不远处那五万刀枪鲜明,不动如山的汉人大军时,终于明白了教官们的骄傲和自信来自何处。

五万南下的汉人大军静静地站在不远处,他们的目光平静而无畏,眼神中没有过多的凶残和阴狠,但却透出一股子一往无前、誓为先锋的气势。这样的部队有血有肉有感情,他们不是杀人的机器,但却是天下最忠诚和勇敢的士兵!

按照事前定下的规矩,三支队伍各自派出五百人来,除了火药和重型军弩不可以使用,其余的兵器铠甲可以自行挑选,采取循环的方法,与另外两支队伍各自比试一场,比赛的名次则以获得胜利场次来排定。

当太史慈在看台上敲响比斗开始的战鼓之后,关平队首先与甘宁队战在一处……随后是王路队斗甘宁队,然后是关平队斗王路队。

比斗的结果既让人兴奋,又让人感慨。

关平队败于甘宁队,甘宁队败于王路队,关平队胜王路队。

在比斗结束时,太史慈是这样评价三支队伍的:“关平队不拘一格、灵活机变,所以能赢中规中矩的王路队;王路队气象森严、军纪严明,所以可以胜过军纪稍差的甘宁队;甘宁队霸气十足、进攻犀利,所以可以胜过锐气稍弱的关平队。甘宁队锋锐犀利,所以可为前军;关平队反应迅速,可为中军;王路队严密细致,可为后军。今日比斗,三支队伍并列第一,不分高下”

一场令士燮和交趾官吏们看了觉得大呼过瘾的比斗,终于华丽结束。太史慈的评价中肯而公正,得到了包括三位带队将领所有官兵的认可,虽然他没有亲自训练一支部队,但大家都相信如果元帅亲自带队,训练出来的士兵一定更加厉害。

这场在封溪举行的大型演武,在许多年之后都被交趾百姓们津津乐道,更是在大汉帝国军事训练教科书中被列为范例,用来教导将领们如何在登陆陌生之地时,以最快的速度训练一支本地土著士兵为吾所用的办法。

第十八卷 益州攻略 第八八七章 三路大军攻益州

毫无疑问,甘宁、王路和关平三位将领的付出得到了太史慈和李儒的一致认可。

作为奖励,太史慈在演武结束之后,当场宣布了关于新成立一支名为龙编军的决定,并且定下了五日后大军开拔,兵分三路,同时攻打永昌郡治所不韦、益州郡治所滇池昆泽、以及牂牁郡夜郎国三地的惊人决定。

新成立的龙编军编制两万五千人,由甘宁暂代军长一职,士兵由一万交趾士兵、一万青淮军和五千陆战战士组成。如此一来,关平麾下的三万青淮军仍然保持人数不变,但却少了一万嫡系,换来了自己亲手训练的一万交趾士兵,感情上倒也好接受。同样的,王路用五千陆战旅嫡系将士换回来一万交趾士兵,看上去似乎还多赚了五千人。

之所以说太史慈做出的这个决定有些惊人,是因为分兵而行历来都需慎重,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更何况这次太史慈做出的是兵分三路的决定。

以众将对太史慈的了解,他们的元帅可不是一位头脑发热,好大喜功的将领,而是心思缜密,行动稳健的用兵行家,既然太史慈做出了这样令人惊讶的分兵决定,那就一定是最佳的方案。

确实,太史慈这一次有着必须分兵的理由和考虑。从暗影队员反馈回来的情报分析,如今的益州的南部和西部,因为吴懿和贾龙两部人马全都赶往夷陵参加攻打荆州的战斗,永昌、牂牁、益州、键为等郡防守兵力空虚,几乎没有像样的兵力驻守重要城池,只要行动迅速隐蔽,就可以一举拿下永昌、牂牁、益州三郡的大部分重要城池,兜头一闷棍,打的司马懿缓不过劲儿来。

为了不暴露己方的真正实力,分兵三路的攻益部队都会换上交州土著的服饰,而且部队中本来就各有一万土著士兵作为掩护,一旦打进益州境内,就算司马懿料事如神,仅仅从事后前去报讯的人口中得知的情形,也绝对猜不到这几支化装成部落土著的部队竟然是战力惊人的晋国大军。

因为攻益南路军远离卧虎统帅部,情报传递不畅,所以太史慈和李儒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只要能够实现当初赵兴定下的大战略,至于具体的行动,便全凭他们临阵处置。太史慈很好地使用了赵兴赋予他的这项权力,根据益州南部的现状,制定了“全面开花,添油加柴”的战术。

按照太史慈和李儒的设想,三路大军进入益州之后兵分三路,关平率领三万部队随太史慈直扑益州郡的治所滇池,拿下滇池之后迅速北上攻打吴懿部的老巢昆泽,将益州郡掌控在手中,经营成为攻益南路军的大本营和根据地。

甘宁则率领龙编军攻打较远一些,同时防守最为薄弱的永昌郡治所不韦,尽量在永昌境内挑起濮部、闽濮部、鸠僚部、僳越部之间的内讧,将永昌的形势搞得越乱越好。一旦这些部落转圈而打架和死掐的时候,甘宁便可以摆出调停者的姿态,迅速在永昌站稳脚跟,然后将司马家在这些部落中树立起的影响消弭于无形之中。

王路则率领陆战旅攻打益州郡东面的牂牁郡,直到抵达紧邻犍为属国的夜郎一带,在那里煽动民变,驱赶百姓向北逃亡,扰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