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你所说的可都当真?我兄弟二人跟了你,以后如果感到你所言不实,休怪我等翻脸无情!”周仓不假思索地说道!
“成交!”赵兴一脸桃花开,两眼放光彩。
看到赵兴耍耍嘴皮子就忽悠到两个跟班,商队众人除了感慨自己下手晚之外,对赵兴的态度愈发的尊敬起来。尤其是领队刘继礼,更是一幕不落地将刚才的情况收在眼底,心中更是对当初认为赵兴不是凡人的判断愈发肯定起来。
却说赵兴收了两个跟班之后,别人都觉得他应该高兴才是,却见他满面愁容,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你道为何?只怪两个饿死鬼投胎转世的家伙眨眼之间,已经将赵兴和他娘剩下的干粮吃了个精光,连渣都不剩一点,居然还望着赵兴流露出一副期盼的眼神。
这时,在赵兴旁边陪着的刘继礼看出了端倪,拉一下赵兴的袖子,来到一旁僻静处问道:“兄弟可是在为添了家兵之后盘缠干粮不足而愁?”
看着刘继礼眼中并无鄙夷和嘲讽之意,相反隐隐还有几分关切,赵兴点头答“是”。
“我观兄弟面貌周正、举止沉稳、眼神锐利,必是不肯久居人下之辈,将来定有一番作为,不知可否接受刘某资助,来日方长,也好留下交情日后相见!”
“如此甚善,将来若能发达,必不忘今日刘兄援手之情!”赵兴坦然应对。
解决了盘缠粮食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赵兴显得心情大好,嘴里哼哼着一首奇腔怪调的歌曲“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笑看红尘人不老……”随手拍了拍周仓的随从一把,问道:“还不知道好汉尊姓大名?”
“小的裴元绍”还在埋头苦吃的家伙撂出一句话,差点没让赵兴笑岔了气!
第一卷 虎踞上党 第 五 章 亲人相见语无声
时节已近中秋,从北边雁门关外吹来的阵阵寒风,让人不禁束紧了衣装,只想着快步前行。数日之后,出得壶关,赵兴一行四人别了折向北上的商队,赵兴母子二人在前,周仓和裴元绍挑着财货在后,一路寻到了长子县。
远远地看到了一处依山傍水的庄子,便是李家庄了。进得庄里,一派田园景象映入赵兴眼中,只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打谷场上高高耸立的草垛之间,时不时传来几个孩子捉迷藏的嬉闹声,与远处的马嘶牛叫之声混在一起,给这村庄平添了几分恬静与祥和。
来到一座约摸三进的庄舍门前,赵兴娘李玉娉叩响门环。
片刻功夫,出来了一白发家仆。“郑伯”,李玉娉上前打了招呼。
“啊,是玉娉回来啦!”被唤做郑伯的家仆微一愣神,待看清了来人之后,马上热情地上前招呼到。
看到李玉娉身后提枪负弓的赵兴,郑伯虽然心里有了些许计较,但还是有些迟疑地问道“这位是?”
“郑伯,这是我的孩儿。兴儿,快喊郑爷爷”赵氏在一旁有些自豪地说道。
“郑爷爷好!”赵兴毫不含糊地上前唱了个肥喏。
“好,好,好!”郑伯一边念叨着,一边把四人迎进了院落。“你出嫁之后,上次回娘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吧?这一晃眼,孩子长的比我都高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谁说不是呢。郑伯,老爷这些年身体还好吧?”,一路往里走,赵氏跟郑伯拉着家常。
“唉,这些年老爷的身体大不如前,为几个少爷小姐的事情而劳神费力,现如在跟我一样,老咯,不中用啦!”郑伯叹息着说道。
“我娘亲还好吧?”赵氏小心翼翼地问道。
“你娘亲……,唉,你娘亲前年走啦,一场风寒没能挺住,走啦……”郑伯意兴阑珊地说道。
咋闻此事,李玉娉脚下一个踉跄,赵兴赶紧上前来扶住。
进得中间一进院落的厅堂,郑伯请赵兴二人落座之后,赶紧往后院去喊赵兴的外公李庆出来相见。
盏茶功夫,伴随着拐杖敲击青砖地面的“噔噔”声,只听见一个颤巍巍的声音自厅堂门外传来,“玉娉回来啦,快扶我前去相见……”说话间,一位白发苍苍,面容衰弱,拄着拐杖的老人从屏风后走了过来。
“爹!”赵氏急忙上前迎扶一把,“女儿不孝,让你挂心了……”赵氏言语哽咽地说道。
“娉儿啊,你娘没能等到你回来看她,已经走了……”李庆摇着头悲戚地说道。
“娉儿已经听郑伯说知此事,是女儿不孝,回来得晚了。”赵兴酿强忍泪水,轻轻地说道。
“兴儿,这是你外公,还不快快上前跪见!”
“见过外公!”赵兴双膝触地,郑重地向李庆磕了头。
“好!好!好!兴儿快快起来!”李庆高兴地扶起赵兴。
看着眼前玉树临风、英气逼人的赵兴,还有他身后跟着的两个凶神恶煞却规规矩矩地家丁,李庆眼中难掩欣赏和安慰的神色。一想到自己膝下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孙,李庆心里无可奈何之中何尝没有几分苦涩呢。
双方亲人相见之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嘘寒问暖和家长里短。赵兴也被他娘隆重地介绍给了几个舅舅、几个表兄姊妹。
看着眼前一大堆的兄弟姐妹,赵兴有点头大,光是记住这些人地名字,都得花上不少时间。真是应了一句俗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庆家这一支人,虽然不似他兄弟几个那么兴旺,但也是一般小户人家没法相比的。
听闻赵四已经过世,赵兴母子二人现如今无处安身,李庆倒也没有表现出嫌弃和鄙夷来,毕竟面前二人那也都是自己的血亲。至于几个刚刚相认的便宜舅舅和表兄妹们心里想着什么,从他们那一副副爱搭不理的脸上就能看出一二来。
在众人当中,却也有几个与赵兴年龄相仿的男女满脸兴奋之色,对赵兴的到来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们分别是:赵兴二舅的幼子,现年十三岁的李进思;赵兴三舅的长子,现年十七岁的李进武,还有赵兴大姨娘的女儿,比赵兴大一岁的许婉婷。
李进思虽然比较文弱,却自幼喜欢读兵书韬略,做着辅佐明君当贤臣的梦想;李进武身形高大,雄壮有力,居然是这山前岭后少有的大力士;许婉婷继承了李家女儿的美貌贤淑,虽只有十五岁,却已经出落得像自己名字那样婷婷玉立。
这兄妹几个对赵兴明显比别的亲戚热情。李进武拉着赵兴,不住地摸他手中的长枪;李进思围绕着赵兴上下打量;许婉婷与她姨娘,也就是赵兴的娘正小声地交谈着,眼睛还时不时往赵兴这边扫上几下。
赵兴心里想:“都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拿我家这远方一门子亲戚来看,也能分出不同来。今后还需仔细分辨,从中找几个能跟着自己混地……嘎嘎”
第一卷 虎踞上党 第 六 章 绿毛表哥下马威
“娉儿啊,现如今你们已是无家可归,今后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虽然这几年世道日渐荒乱,我们李家还是能为你娘俩提供一处安身立足之所。”略微思索片刻后,李庆说道。“今后,你们就住在庄后半坡腰上我们李家别院之中,我让人给你们划出十亩旱地,八亩水田,好呆也能安顿下来。”
不等赵兴娘向前道谢,外面却传来了一个不怎么和谐地声音。
“爷爷可真是大方啊!送给外人一下就是十八摸上好的田产,不知我们这些亲孙儿又分到哪里呢?”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伴随着他的主人飘进了客厅。
听到这里,赵兴“扑哧”一声忍不住笑了出来。因为他刚才听到来人口里将“十八亩”说得就好像“十八摸”,再见到进来的一个年轻公子哥全身绿色衣装,头上还带着绿色的布帽子(实际上应该叫缁布冠,是汉代文儒者的服饰),活脱脱一只绿毛大龟,像极了前世动画片中的“忍者神龟”。
“不知这位是谁?我方才所言甚为可笑吗?”进来的年轻人双眼斜翻,露出了一大圈的眼白,鼻孔向着赵兴怒冲冲地问道。
“进帮,不得胡言乱语,这是你赵兴兄弟,你玉娉姑姑的儿子,还不快快向前见礼!”李庆有气无力地训斥着。
“这是大哥的长子,进帮?”一旁的赵氏望向李庆,眼中有着询问的意思。在赵氏的印象中,当年她出嫁时,李进帮尚在襁褓之中,故有此一问。
“唉,正是那不成器的东西!”李庆满脸羞愧之色。
“进帮兄,小弟赵兴有礼了!”虽然心里很是厌恶眼前的绿毛大乌龟,但赵兴还是客客气气地向前见礼。
“不敢当!”李进帮仍然一副目中无人的神情,“我岂能与突然之间冒出来要争抢我们家产的人称兄道弟的!”说完一挥衣袖,背过身去,留给众人一个大大的后脑勺。
“你这孽障,咳咳……”李庆被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哼,你这绿毛大龟,休得对我家公子无礼!”一旁早已经看不下去的周仓一声暴喝,只震得头顶房梁之上尘土刷刷地往下掉!
“周仓,不得大声喧哗,且退下!”赵兴语气低沉却不失威严地说道。
周仓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得赵兴一脸严肃,只好诺诺地退到赵兴身后。
“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哇,一来就被人摆了下马威”赵兴在心里叹口气。
“表兄言重了!”赵兴不急不缓地说道:“此次我母子回门叨扰,实因世道艰辛,前来暂避一年半载,并无与诸位兄长抢夺家产的念头。我赵兴在此承诺,在李家庄栖身最长不超过三年,三年之后必另谋去处。同时,在李家庄三年中的一应开支用度,包括田地出产折算成钱粮,赵兴在三年期满时必十倍偿还!”
“此话当真?!”李进帮眼睛瞪得比牛铃还大,他实在有些不相信刚才赵兴所说的话。
“表兄如若不信,可当着庄主之面签下契约!”赵兴神色坚定地答道。
“你凭什么偿还?”一脸不屑的李进帮诘问道。
“凭我的实力和头脑!”赵兴没有兴趣跟面前这根“废柴”解释,冷静决绝地说道。
“哼,说大话的人我也见过一二,却不曾见到如此大言不惭之人。”李进帮挖苦着说道。
“我再大言不惭,总好过某些当着家主之面,叫嚣要分家产的人!”赵兴满脸鄙夷。
“你!……”李进帮被呛白地说不出话来,原本苍白的一张脸,瞬间变成了难看的猪肝色。
话说道这份上,满屋子的人也不好再插什么话了。静,令人有些窒息的安静,厅中的人们各怀心思,至于到底在想着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看到众人之中只有李进帮和李进思两个嘴角微动,想要说些什么,却被自己老子给拽住了。许婉婷一脸关切地看着赵兴,却弄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朝小美女多看。
赵兴在心里对自己说:“哼,三年之后,黄巾起义(公元一八四年),那时候,我才不愿意呆在这外有边患、内有民乱的上党郡,怎么也要找个安全的去处呆着!再说,凭自己的本事和阅历,在乱哄哄的东汉末年怎么也能混个出人头地,掀起一片风起云涌来!”
“等我发展起来之后,看我不把你们这帮‘孝子贤孙’整的服服帖帖!”赵兴心里发着狠。
第一卷 虎踞上党 第 七 章 穷人孩子当家早
在赵兴的再三坚持和强烈要求之下,当着李庆和赵兴几个舅舅以及几个表兄弟的面,赵兴在一份契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那个繁体的“興”字,他可是想了半天才龙飞凤舞地写出来。
没错,是龙飞凤舞,这里不带任何贬义。赵兴前世虽然算不上书法名家,但确实被战友誉为“文武双全”。在国学方面,由于受书香门第之后的岳父和妻子影响,那也是能拿的出手的。
也许,这算是上天对他前世做好人的一种回报和眷顾吧,让他站在东汉末年的天空之下,仍然活得如鱼得水,活蹦乱跳。至于契约的内容,当然是当天赵兴对着绿毛表哥发狠时说过的话。
与李家一众外戚相互认识过了,不咸不淡地接风洗尘之后,赵兴四人在管家郑伯的带领下,迫不及待地出了庄子后门,在田野丘陵间穿行了两个时辰,来到了李家别院。说实话,寄人篱下的感觉真得不好受,那怕是自己外公和舅舅家!
从远处看李家别院背靠太行山余脉,处于山脚靠上一点的位置,倒也颇有一些挡风聚水的意思。
所谓的李家别院,其实就是在一些李家佃户群聚的住处起了三排座东朝西各五间的库房,平时用来放置农具,暂时存放没有晾晒好的粮食,偶尔李家账房过来收租时小住几日。
房屋里面的家具物件并不齐全,更算不上整齐干净,到处吊挂的灰尘和蛛网,无声地告诉进到屋内的人们,这里已经很久不住人了。
三排房子四周,用石头堆砌了两人高的围墙,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两排房后是几畦菜地,其间还栽种着几株果树。正对前排房屋的前院是半封闭的,跟佃户们晾晒谷物的小广场连成一体,只用篱笆做了一下隔断,院里院外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
虽然很简陋,也很陈旧,但赵兴对这个新家却很满意。因为可以不用看别人的脸色生活,而房前那空旷宽大的晒谷场正适合日后自己练武,甚至能组织上百八十号人地队伍,在上面进行操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赵兴同志深入到骨子里面的认识。一路西行,赵兴为重生后的未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谋划,组建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是他考虑的重点,但眼目事下的任务却是要尽快“搞活经济”,发家致富。有了钱才有粮食,才买的起武器和马匹,才谈得上“占山为王”,为即将到来的乱世积蓄力量。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对于我们的赵兴同学而言,他可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早日当家作主呢。
当家好啊!自己说了算。“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不用看别人脸色、受别人冷嘲热讽。
刚搬进“新”家的几日间,赵兴带着周仓和裴元绍忙前跑后地收拾房间,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摆放家具,把零散的农具集中放进后排靠北的一间房子里面,并对其他房间进行了清洁(kanshuba。org)看书吧。
最后,赵兴占据了中排靠南边的两间,最南边一间为卧室,紧挨着的为书房,两间房屋内有门互通,书房的门又通向正中一间用来会客的厅堂。赵氏占据了北边两间内部相通,却与厅堂隔断的房屋。一间做卧室、一间算是以后女眷会客之处。
前排五间房屋周仓和裴元绍一人在北、一人在南,各分了最靠外的一间,正好形成护卫中后院的格局。其余三间空置,其中居中的一间前后有门,后门正好与中排房屋的客厅相对,可以做为来客临时等候之所。
后排五间房屋,靠南两间一做厨房、一做饭厅,其余三间做为仓库,放置粮食和农具之类。
看着忙得不亦乐乎的赵兴,李玉娉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只有失去过才懂得珍惜和感恩,正因为以前上天差一点连本来痴傻的儿子——自己生命的寄托都要收回,所以现在面对聪明伶俐的赵兴,李玉娉只觉得那怕受再多的委屈和困苦都值得,那苦和累也不再是苦累,反倒是上天给的一次考验。
赵氏在心里对自己说:“只要兴儿觉得开心,今后都由着他性子来。童老说过兴儿将来能成大事,甘罗八岁能拜相,我家兴儿十四岁也能持家,今后的一切就由他做主了!”
第一卷 虎踞上党 第 八 章 那夜赵兴很风骚
安顿下来的娘俩加两个“失败的山贼”,居住在这个院落里倒也不显得空落。尤其是周仓那破锣一样的嗓音,给这个别院增加了无数噪音和人气。
由于正值农闲,李庆又接济了一些菜蔬和粮食,赵兴一家人欢乐祥和地迎来了光和四年的中秋节。
当赵兴满脸锅底灰,擦着汗水,端上来一盘圆圆的,中间夹有豆沙糖的饼子时,嘴里还大叫着:“兄弟姐妹们,吃月饼咯!”刹那间,洒向山岗和院落的月光充满了温情与浪漫。
为什么赵兴会喊“兄弟姐妹们”呢?因为这天晚上,陪着赵兴娘俩一起过中秋的共有六人,分别是家将周仓、裴元绍;表哥李进武、表弟李进思、表姐许婉婷;最后一人却是老管家郑伯。
原来自从前几日相认之后,虽然大多数李家庄的亲戚对赵兴娘俩这外来插队户不怎么待见,但人群中还是有三个小字辈对赵兴上了心。
李进武看到赵兴提枪负弓、英姿飒爽,面对众人时不卑不吭,大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英雄气概,心中大有好感。
李进思觉得赵兴当日嗤笑李进帮时,言辞锋利,心高气傲,不像是甘愿久居人下之辈,所以有心结交。
许婉婷却是正当少女怀春的年纪,一见赵兴玉树临风,风流潇洒的模样,心里就扑通直跳,待看到赵兴进退得体,心思缜密的表现之后,一颗芳心不知不觉之间,竟然悄悄为赵兴开了一道门。
郑伯架不住几个小字辈的纠缠,只好带着几人前来寻赵兴。赵兴对于他们的到来,在略感惊讶的同时,也是十分欢迎和欢喜。
毕竟按照赵兴目前的年龄,正当是结交朋友,向往异性的时候。如果总是表现出一幅老气横秋、过于成熟的举止,倒不知怎么与李玉娉孤男寡女地相处了。
虽说赵兴没有半点龌龊心思,但毕竟面对的是一位年龄不过三十出头,在二十一世纪绝对称得上艳丽动人少妇形象的母亲,他还是有些不适应和不自在。
同时,赵兴对于这几个同龄人的到来也有几分期盼。
人常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几人能抛开成见前来结交自己,就证明眼光比别人要强。赵兴与他们之间,怎么说也是有着血缘纽带的。在这个讲究门第家世,大门阀影响天下走势的时代,组建自己班底的时侯,怎么也要有几个自家人充门面才显得气派!就说那曹操的手下,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等等,多少都是自家人啊。
经过与几人的一番谈论,赵兴感觉到李进思和李进武,都是可塑之才,而许婉婷那副红颜祸水般的容貌,还真让心虚地赵兴不敢多看。
赵兴同学在心里暗自下了一个决定,要把这几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就算是老管家郑伯,他都没想要放过——以后自己家里人多了,不也少个管家嘛!
为了让李进思几人不虚此行,赵兴同学使出了浑身解数,一阵神侃,把几兄妹说的眼里全是小星星。
到了晚上,赵兴还亲自下厨做出了这个时代的第一盘月饼。当众人拿起圆溜溜的月饼还在好奇之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赵兴搔首弄姿,对月深沉地感叹一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受不了啦,实在是受不了啦。此时,连南道都有冲上去揍某人的冲动。人可以无耻,但不可以这么无耻!说月饼是自己想出来的就算了,居然敢剽窃南道心中最崇拜的东坡先生!
可想而知,一首词吟诵下来之后,李进思等几人心中的震撼。他们就这样被赵兴所征服,就这样成了威震后世的大汉帝国“兴和”皇帝的文臣武将加皇后。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很多年之后,这一晚的中秋观月在不同人的回忆录中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描述:
大汉帝国兴和时期的内阁大臣李进思大人在回忆录里面写道:当看到皇帝手捏半块月饼,眼中流露出些许悲伤与惆怅,轻轻吟诵出“明月几时有”时,我告诉自己,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明主就是眼前此人,就凭那一刻他眼神中流露出来悲天悯人的情怀,我彷佛看到了希望。
大汉帝国兴和时期的五星上将李进武大人在回忆录里写的就相对简单一些:“当时,我有一种想要伸手打人的冲动,凭什么风头全被丫占了?还好,看到周仓和裴元绍,我忍住了,我埋头猛吃月饼,呜……,不过月饼真的很好吃。”
大汉帝国兴和皇帝的老婆许婉婷对此事也有回忆,更简单:“那一刻,我心中有花儿绽放……”
第一卷 虎踞上党 第 九 章 天上掉下赵曲星
一场大雪,笼盖了四野,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虽然天气寒冷,但住在李家庄别院里的佃户们最近心里却像烧着了一个小火炉,滚烫滚烫的。
李家庄的大人小孩嘴里都在传着:新搬来的赵家少年是文曲星下凡,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得住他!
李二狗家半大小子李铁牛惹了风寒,额头烫的能煎鸡蛋,眼看着要夭折,结果被串门子的赵兴赶上了。
只见他二话不说,跑到庄外河边挖了几块冰,用布袋装了往铁牛额头上一敷,又让人熬了一锅金银花加绿豆汁,用两根木棍撬开铁牛咬的咯咯作响的嘴巴,用半只猪肚接一截小肠往里面一阵猛灌,隔夜李家小子居然醒了过来。
张旺财家媳妇怀孕之后总闹肚子痛,成天躺在床上不敢动,结果被赵兴听到之后,劈头盖脸一阵数落,然后教了张家媳妇一套活动身体的路数,还要求张家媳妇每天上坡下坡走上好一段路,房前屋后不能见掉毛的家畜,大冬天门窗也要常通风。
结果三个月后,张家媳妇顺产,生下一个七斤重的白胖小子,好呆是续上了三代单传的香火。旺财感激不尽,顺杆子往上爬,请赵兴给孩子起名。赵大官人也不含糊,大笔一挥,“张作霖”三个字跃然纸上。
乡亲们请赵兴解释意思,他神叨叨地说道:“我测算此子命里缺水少木,加之我们长子县周边干旱少雨,故取名作霖,意为久旱逢甘霖之意。”众人听了都拍手道好,隐隐约约还听见转身而去的赵兴嘴里念叨了一句“嘿嘿,张作霖,张大帅!”。
李家别院周边的田地多数在丘陵之上,离河沟有一定的落差,往年乡亲们冬天播种时,只能从坡下河堤上挑水上来浇地。
赵兴看了大摇其头,回家钻进自己的书房,用筷子夹炭条做成的“硬笔”画了一个风车和龙骨水车的图样,找来几个会木匠活的邻居,吱吱嘎嘎地忙活了十来天,在河堤边树起了一座风力加脚踩双用的水车。
乡亲们看到河水在风车的转动下,被提了上来,沿着斜架的水槽欢快地奔向田间地头,对赵兴的崇拜感激之情越发强烈起来。
类似于此的事情,几乎隔几天就会发生。到最后,整个李家庄的乡亲们出现“审美疲劳”,对赵兴整出来的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也是见怪不怪。这“赵曲星”的雅号就是如此得来的。
被乡亲们称呼为“赵曲星”的某位同学,那是相当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称呼。人家赵兴心里怎么想得呢:“要想成名需趁早!猪哥亮在乡下种田,还要故弄玄虚地称自己是卧龙呢,我赵兴在上党混个神仙称号也不为过!”
闲不住的赵曲星,这两天把李进思俩兄弟加上几个会木工的佃户聚集在自己书房里面,对着众人比划着几样物件。
看着几副画在竹片上(赵兴目前还是穷孩子,用不起蔡侯纸)的图画,众人都是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能让赵兴急的抓狂的迷茫表情。
在赵兴反复的解释和比划下,几个会木匠活的佃户才知道,画上的东西叫做新式家具。有的是可折叠拆卸的圆形餐桌,有的是可以坐在上面一边打瞌睡一边摇晃的躺椅,有的是能放置衣服又可以给女人当梳妆台的高低柜……
他们还听出来了,只要按照图上的画样做出实物来,肯定能卖出好价钱。
这年头,有钱能使磨推鬼。这不,在赵兴的撺掇之下,一个被称作“木器研发小组”的农民合作组织在李家庄别院诞生了。
赵兴在心里对自己说:“整点家具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应该不会对历史进程造成太大影响吧?看别人穿越回去几千年,飞机大炮蒸汽机都能搞出来,我可是还停留在木器时代哦!”
第一卷 虎踞上党 第 十 章 赵兴进城卖家具
由于正值冬天,佃户们没有多少农活可干,便被赵兴全部发动起来做家具。因为赵兴之前种种异于常人,甚至堪称“惊艳”的表现,乡亲们已经不自觉地把他当成了活着的“文曲星”,对于他交待的事情,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大家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只见有的佃户被分配进后山做了伐木工,有的佃户被分配做了搬运工,还有的做磨光,有的上漆。整个李家庄别院附近三四十户人家忙的团团转,就连李进思、李进武和许婉婷都耐不住寂寞跑过来帮工。
望着晒谷场上做好的家具码的整整齐齐,在赵兴眼里全变成了金灿灿的大元宝。还好,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山西境内,到处还是绿树成荫,林木苍苍,只要有力气,进了太行山就能砍出大量的木材。
少了原材料成本这一环节,赵兴挖到东汉末年第一桶金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了。
一个冬天过后,“李家庄木器研发小组”共生产出折叠式圆形餐桌三百件以及配套的高脚圆凳,“摇晃安乐椅”三百张,“青春靓丽高低柜”三百台以及配套的坐凳,“文思泉涌书桌”三百张以及配套的靠椅。
看着摆满了晒谷场的各式家具,参加劳动的乡亲们在为自己的疯狂壮举自豪的同时,心里也打着小鼓,不知道这些玩意能否真像赵家文曲星说的那么神奇,换回来成串的大钱,大个的元宝和成斗的白米细面。
当时成立研发小组的时候,大家都是按劳动力入股合计占了六成,赵大董事长(据说是某个无良小子自封的职务)是技术入股占四成。
虽说大家对于能否卖出钱来还抱有一点期望,因为赵曲星说了能挣到钱,那就一定能挣到钱!不过也没有多少乡亲真指望靠这个发财致富,权当是陪着赵家小子疯了一把,既活动了筋骨,又没损失什么。
在某个大家不曾留意的上午,赵兴带着李进思、李进武、许婉婷以及张旺财、李二狗等几个男丁,用牛车驮了两套家具晃晃悠悠地进了长子县城,而周仓和裴元绍却被留下来看家护院。
进城之前,赵兴已打探的清楚:长子县里的朱县令(作者杜撰人物,历史不可考,今后文中出现的一些龙套人物大致都归于此类),是个胆小如鼠却又贪财如命的家伙,只知道讨好上官,干些鱼肉乡里的勾当。
赵兴这次带着家具进城,就是准备算计这个朱县令去的。他要借朱县令之手,将一套家具转送给上党太守张杨(字稚叔),剩下一套自然是孝敬朱县令了。
只要有了这两位上党郡的大佬做免费的广告代言人,赵兴剩下要担心的就是家具数量不够,满足不了上党富绅们的需要。“嗯,一定要卖个好价钱,怎么说咱经营的也算是奢侈品不是”赵兴在心里一边算计着一边叩响了朱县令所住府邸的门环。
听闻来意之后,开门的朱县令府上仆人,撒脚丫子往里面跑去。他挺意外的,老爷府上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他带着差人从老百姓哪里“借来”的,还真没有见过这么客气的百姓,亲自送东西给县老爷呢。
仆人一路跑还一路往天上看,嘴里一阵嘀咕:今儿个,日头也没见从西边出来呀。
没过多久,赵兴看到一团肉球从影壁后面滚了过来,没错,是滚了过来。看到名副其实的“猪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