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鲁肃若是知道赵兴此时心里头早已经乐开了花,只怕要气得拿头撞墙。一下子得了两位大牛人,赵兴的心里头能不乐呵吗?

这次他可是充分吸取了以往要人的教训,看中了的,估计对方愿意放的,他偏偏不提,免得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绕着圈地逼迫对方自己提出来,这样就能彻底掩盖住赵兴的真实意图。反正现在谁也不知道吕蒙就是那个阴死了关羽的猛人,陆逊就是气死了刘备的那位猛人,谁让他们现在一个十九岁,一个十七岁呢!

敲定了火药这一条,赵兴接着说道:“造纸印刷和排版之术,并非掌握在吾死人手里,乃是晋国当地豪族的不传之密,所以我也不好强迫人家把吃饭的本事贡献出来。不过今后吴州需要大量刊印什么书记文字,尽管来找晋国,我会让这这些商家给出最优惠的价格!”

鲁肃一听,赵兴明显是在推诿,可也是丝毫没有办法,于是他把希望放在了自己提出的三件陪嫁上来……

第十五卷 威服四方 第七一一章 做人做事留一线

对于鲁肃“好心好意”地提出来的东吴三件嫁妆,赵兴打心眼里没有兴趣,甚至是巴不得孙坚做一回铁公鸡,最好这种“糖衣炮弹”式的嫁妆压根就不要送。

但是赵兴最终的答复还是选择了部分的让步和妥协,而且还得表露出十分感谢,实在不好意思要人家这么多陪嫁的表情来。

这就是谈判的艺术的技巧,咄咄逼人可能把潜在的盟友逼迫到敌对阵营之中取;顾虑重重则有可能助长对方漫天要价的气焰,最终得不偿失。拿捏好火候与尺度,才是谈判的最高境界。

尽管表面上大家装的和和气气、你好我好,但在触及双方根本利益的底线时,那就是寸步不让,甚至不惜撕破脸皮。

赵兴之所以只问东吴象征性地要了两人过来,便将晋国部队的杀手锏武器************给了东吴,其实便是不希望东吴的孙坚跟曹操、袁术等人暗中走的太近。反正火药的秘密现在已经不是晋国一家独享,只要能够始终保持在技术上的绝对领先,就算将配方告诉东吴,也不见的对晋国产生多大的威胁。

相反,看似纯粹民用的造纸印刷和排版之术,却被赵兴死死地攥在手中,这次连半点口风都没有松动。只因为能够控制天下舆论的利器,实在比火药还来得重要。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火药充其量能够吓唬人一时,而控制着《晋报》以及天下书籍的出版刊印,便可以牢牢掌握舆论,让老百姓死心塌地顺着你所指引的道路前进。

赵兴也明确告诉鲁肃,只要东吴的孙氏没有捞过界,在长江以南他们想干什么都可以,晋国一时半会没有吞并吴州的想法。至于鲁肃提出吴州愿意援助晋国一万水师的事情,赵兴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目前尚无出兵三韩的计划,但今后如果水师扩建,一定会想到从吴州招揽一部分士兵过来。

赵兴的这个回答有些模棱两可,但也完全符合谈判的游戏规则,也就是不明确拒绝,但也没有明确答应,为今后两军有可能的联合行动,留下了一个回旋的余地。

对于第三项“嫁妆”,也就是允许晋国商人在吴州境内开矿办厂子的提议,赵兴虽然知道不妥,但还是非(kanshuba。org:看书吧)常开心的答应了下来。赵兴完全可以控制前往晋国的商人使劲挖金矿、铜矿以及不涉及钢铁冶炼的项目。吴州想从晋国这里学到高炉炼铁以及锻钢之法,只怕是打错了算盘。

最终,赵兴和鲁肃二人以一场醉酒作为掩护,既没有撕破面皮闹个脸红耳赤,也基本上相互得到了想要的回报。

对于吴州而言,既然赵兴同意了将************交给自己,那就证明赵兴到目前还没有将吴州作为主要敌对势力的想法。当然也是仅此而已,并不能证明今后赵兴会不会对吴州产生敌意,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者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尽管要付出两位有潜力的人才作为交换代价,但以赵兴从来都不肯吃亏的性格来看,孙坚最终也是会答应下来。鲁肃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同意用步骘和董袭两位已经有名的文武之士作为交换条件,没想到自己稍微顶过头了一点,赵兴竟然最终放过了二人。跟步骘和董袭二人相比,陆逊现在不过是混在孙权府上的一个书记官,那吕蒙更是连三流的将领也算不上。

鲁肃心中暗想,幸好没有一时冲动之下说出陆绩和丁奉来,不然可就有些不划算了。这次以陆逊和吕蒙二人便可以糊弄了赵兴,当真也算是侥幸的很。

至于赵兴扯个幌子拒绝吴州关于造纸印刷之术,也在鲁肃的预料之中。赵兴如果连造纸印刷之术背后所代表的重大政治意义都看不出来,也就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虽然没有直接得到造纸印刷之术,但至少今后吴州的文化教育因为有了晋国的顶力支持,就会节省下很大一笔开销,而且还能从晋国获得许多有用地书籍,这也算是重要的收获。

吴州准备的三份“嫁妆”,赵兴也是开开心心地照单全收了,虽然没有当即表示接受一万吴州水师的援助,但好歹也为今后的两军联合行动留下了后门。无论赵兴有没有看出孙坚的小算盘,但两种联合作战总好过两军之间对战,这样的联合政治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军事意义。

那么赵兴对于东吴真的就没有什么想法?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注定了赵兴统一全国各地的最后一站才能抵达江东地区,而与东吴隔江而望的过程至少还会持续八到十年年。

如果运筹的恰当,适当地控制东吴扩张的速度,将其限制在吴越之地,等到赵兴平定了益州和荆州,逼迫刘辨禅让之后,赵兴麾下的百万大军就会陈兵长江上游和北岸,很有可能一场大战甚至是不用打仗,便可以收服江东之地。

既然可以不死人或者少死人,赵兴何必非要逼着孙坚跟其他势力联合起来跟自己作对呢?给孙坚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专心对付吴州境内的百越之族,将主要精力用于经营和发展吴州南部和交州北部的地区,既可以充分发挥东吴众多的文官士人的才能,到时候又可以获得一块人口密集、繁荣昌盛的地盘,岂不是一举两得?

俗话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赵兴这种做人做事都喜欢留一线的做法,并非优柔寡断和拖泥带水的体现,而是真正的政治智慧。

当年晋国保卫战结束之后,赵兴完全有能力趁着各州势力退兵之际,派出一支大军直逼洛阳,做出历史上董卓当年曾经干过的事情,甚至为了发泄不满一把火将洛阳地区烧成白地,直接灭了刘姓皇室。

但是赵兴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与朝廷达成了谅解,此后还心甘情愿地替大汉镇守北疆,将主要精力用于防抗瘟疫、剿灭鲜卑,后来又打着朝廷的旗号帮助朝廷剿灭张纯张举、收拾董卓。

因为大汉皇室始终存在,而赵兴又不主动跳出来造反,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像袁绍、曹操、袁术、刘焉、司马氏等野心家们,始终都不敢名目张胆地脱离大汉的统治。就算朝廷时不时地还会对晋国发动攻伐,但激烈程度再也无法与并州大战相提并论,晋国与朝廷之间也是打打停停,没有搞到鱼死网破的地步。

大汉皇室到现在还没有打算从洛阳迁都到襄阳,充分证明了赵兴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十分有效。试想一下,如果当初赵兴直接灭了汉室,不仅会落下一个历史上董卓火烧洛阳那样的罪名,失去大量的民心,而且会立即造就一大批军阀势力,到时候没有个一二十年的折腾,只怕都统一不了。

最为关键的是,到现在赵兴与许多对手都打过仗,好几个势力甚至都已经飞灰湮灭,但老百姓的日子却是越过越红火了!也就是说,赵兴发动的战争,始终控制着破坏性和杀伤力,没有伤及大汉帝国的根本和元气。

就连袁术这种原本只会造反,不懂治理内政的家伙,因为始终被赵兴震慑着,他都不得不重用诸葛玄、诸葛瑾这样的良谋来治理内政,否则扬州的老百姓都被他的苛捐杂税、穷徭重负折腾死了、吓唬跑了,哪里还有兵源和财富来保证他的安全?

第十五卷 威服四方 第七一二章 摆个场面为收礼

八月初八,无论是从时节还是从天象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平西王赵国昌受封的日子。

早在一个月前,各地便开始有小道消息散布,说朝廷因为无力收服西域长史府,加之又冤枉和错怪了为国为民的赵太傅,所以准备给赵太傅封这么一个有名无实的“平西王”,然后趁机把他调离晋国“发配”西域,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借助太傅大人的手,打下偌大的疆土来。

小道消息总是有水分的,但并非总是谣言。特别是这次关于平西王受封之事,尽管洛阳方面遮遮掩掩地不愿让太多人知道,但在黄河以北却成了家家户户津津乐道的事情,而且多少都透着对赵兴的理解与支持。

你道黄河以北的百姓为何如此关注此事,只因为太傅大人的名头实在过于响亮,已经盖过了当今的天家;可知妇孺儿童人人嘴里念叨“平西王”是为了什么?只因为大家担忧昔日的太傅大人离开了晋国,从此便没有人再疼惜回护普通百姓。

有道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嘴巴长在向来都敢说敢做的晋人身上,总不好拿那卧虎城内仲景医道院新出的狗皮风湿膏给糊上。所以,在人们的猜测议论声中,卧虎城终于迎来了重要的一天。

八月八日,在令人期待同时也令人意外的情况下道来。

赵兴受封的并非是在早先百姓传出来的摘星阁上,而是在卧虎忠烈园的大广场上;为赵兴主持加封仪式的人也并非早先传出来的当朝司徒大人黄琬,而是前任司徒、当今晋国相王允;受邀前去参加观礼的不仅有军中将领、晋国官吏,还有代表着晋国各界团地的普通百姓,甚至连四夫人张俭倡导建立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基金会都有人前来观礼。

除了晋国内部有许多代表参加了这个仪式以外,凉国、焉耆国、东胜国、夫余国、幽州、冀州、青州、徐州等地也派来了重量级的人物,代表本国或者州郡向平西王祝贺。

晋国各界百姓共同送给赵兴的贺礼,便是由老农赵大胆亲自递到赵兴手中的那面绣着“平西王趙”四个字的大旗。此旗由猩红的锦缎为底,上面以银线绣着大书家蔡邕的笔迹,四面边角则由金线锁边,实际上是一模一样的两面旗正反贴在一起缝合而成。当风刮过时,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平西王趙”那四个遒劲有力的打字。

当然了,在大字的下方和两边,还密密麻麻地绣着晋国各界团体的名称,比如护国军下十几个军的番号、卧虎农科院、太行书院、卧虎医道院、农兵商金行、《晋报》……等等,完全囊括了晋国目前所有的行业和机构。

这面花费了许多人近半个月心血的大旗,里里外外只透露出一个意思,那就是晋国上下今后还是以平西王的目光为方向,以平西王的号召为动力,以平西王的思想为指引。

对于赵兴而言,有此大旗足矣,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贺礼或者赠品。整个晋国实际上还是他的,他又何必将钱财从自己左边口袋掏出来放进右边口袋呢?这不是当着各路使者炫富打人家脸嘛。

晋国送赵兴一面旗帜可以了事,但其他地方就不能这么没大没小,包括凉国在内,都规规矩矩地送上了一个长长的礼单。

话说凉国跟晋国不一样都是赵兴一手扶持起来的吗?而且凉王刘蔄也是赵兴的准女婿,为何凉国却不能像晋国那般送上一面旗帜了事?

嘿嘿,这就是赵兴“无耻”的一面了。虽然没有让晋国故意跳出来炫富摆阔,但为了防止各方势力蒙混过关,拿一点牛黄狗宝之内不值钱的玩意打发了平西王,他却又将凉国推到前台来,给大家做了个示范和榜样。

凉国送上的礼单,第一项便是将马超率领的西凉军、关羽率领的平西军以及徐荣率领的昆仑军一并划到平西王的帐下,今后作为护卫平西王的直属军团。

实际上六大军团哪一支部队不是归属于赵兴的?但凉国绕这么一下并非多余。因为这样一来,今后赵兴指挥大军向西攻略的时候,不管是杀戮也好,镇压也罢,今后被直属于平西王帐下士兵打下来的土地,便归平西王所有,当然犯下的“罪孽”也只能由平西王来承当,却与大汉中央王朝没有关系。关于这一点到底有多重要,今后大家便会看到。

除了给平西王送上了近十万的大军,凉国还向平西王开放境内所有的商业贸易,凉国境内的官吏可以自由接受平西王治下的委任邀请,等以后不想干了的时候,还可以返回凉国加以新的委任。剩下的比如相互承认学历、相互统一税率、相互统一度量衡等等,便不一而足。总之一句话,今后凉国死心塌地跟着平西王做小弟,平西王的国中推出什么政策,凉国便会第一时间跟进。

有了凉国在前面做表率,幽州、冀州、青州和徐州这些晋国实际控制或者部分控制的州郡自然有样学样,向平西王各送十万人口,开放相关的领域和行业,建立多项互利互惠的合作,相互派出官员进行交流……

有了前面这一长串铺垫,焉耆国、夫余国和东胜国也都不傻,虽然出手没有凉国这么阔绰,但有人的出人、有马的出马、有钱的出钱、有物资的出物资,也向平西王送出了足够展示他们各自国家诚意的礼品。

焉耆国的贺礼是邀请平西王将原来的焉耆国都员渠城作为自己的王城,今后焉耆王室和百姓愿意做平西王治下的子民,王室仅保留爵位和一部分封地,不再参与官吏任免使用与内政的治理。这份贺礼可是够重的,差不多相当于将焉耆国送给了赵兴。

东胜国实在太小,人口又少,能拿得出手的贺礼实在有限,但人家也有办法,那就是整个岛国完全对平西王开放,如果今后赵兴想带着家人来这里度假旅游,东胜国主会将王宫让出来给赵兴居住,其他的平西王看着办!

夫余国因为正与乌丸人和高句丽接战,只派了个王子还有几名张绣军中的护卫前来卧虎城,一时之间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但却做出了许多承诺,具体内容主要是参照焉耆国送上的贺礼执行。

亲赵兴的势力献宝完毕,接下来便看兖州、吴州、荆州、豫州、扬州、交州以及朝廷的意思了。

PS:这两日更新不给力,实在是无能为力。在封推期间,谁不想多更几章呢?但单位的事情实在太多,在“丢饭碗”和“保增长”之间选择,南道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保饭碗,没办法,谁让苦逼的写作收入目前还养活不了自己呢……

第十五卷 威服四方 第七一三章 两个女婿三个王

兖州牧曹操尽管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为了换回夏侯渊和近万士兵,这次还是咬紧牙封了一个百万两白银的大礼包,并且让出了徐州彭城国西北的地盘。

外人不知道的是,这是经过双方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达成的价码,实际上曹操连一文钱都不愿意出。

吴州牧孙坚大大方方地向赵兴送上了一百万两白银,声称这是为了资助平西王筹备军需物资,收服西域。同时,为了支持平西王,吴州还派出陆逊和吕蒙两名年轻的小将前来听候平西王的调遣,今后协助平西王在西域建功立业。

外人不知道的是,为了得到这俩人,晋国需要向吴州提供完整的**********,同时支援吴州一批质量上乘的兵器铠甲,用来帮助吴州平息境内的百越叛乱。而且孙坚提供的这一百万两白银,是以吴州境内的矿石抵价支付,并非老曹那样直接拿出真金白银。

荆州牧刘表既没有将领和士兵被晋国扣住,又暂时不受晋国的威慑,但也硬着头皮送了赵兴价值一百万两白银的贺礼外加几个可用的人才。之所以说是价值八十万两,只因为刘表送出来的是南方的稻米,并非真金白银。

外人不知道的是,自从凉国反攻益州,一举夺下汉中郡之后,如今已经将触角伸到了襄阳边上。虽然驻守在上庸和房陵等地的凉国士兵只有万人,但以后一旦形势有变,千军万马都可以从房陵一带顺着汉水而下,不出三天时间兵发襄阳,直接陷荆州于绝境。

凉国不是晋国,但凉王是赵兴未来的女婿。如果惹得赵兴不高兴了,说不定凉国先不动手收拾益州司马氏,而是对荆州来个突然袭击,刘表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所以这次荆州不仅支援了平西王价值一百万两白银的粮食,而且还学着吴州的样子,将马良的二哥马康、五弟马谡送至平西王帐前听用,希望能够换来赵兴的满意。

豫州牧刘焉有点小家子气,只送来了五十万两白银,但他却很老实地将原先侵占徐州的地盘全部吐了出来,只为换回大将潘凤和一万多豫州士兵。

扬州牧袁术跟刘焉一样的小气,也是送来五十万两白银,外加被其侵吞的广陵郡,最终只换回了纪灵和张勋。至于前后被俘的数万丹阳兵,鉴于他这么小气,晋国索性连一个人都没有交还。

交州牧士燮本来就是穷人一个,实在拿不出太多的钱财,而且也不可能向平西王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但为了表示诚意,今后愿意将其治下的朱崖洲(海南岛)借给晋国水师作为中转之地使用,岛上的所有出产和收入皆归水师所有。

赵兴对于士壹送来的这份人情很满意,同意今后条件成熟的时候,一定派出水师南下朱崖洲,今后和交州保持海上的生意来往。

受封仪式终于在平西王赚了一个盆满钵满之后圆满结束,从此大汉帝国在数百年之后终于出了一位异姓王。

受封仪式虽然结束了,但客人们并没有着急离开,因为接下来平西王还要请大家一同见证两个女婿和自己女儿的订婚仪式,同时还有珍贵的礼品回馈给各方。

很少在人们视线之中出现的晋王刘镕,如今已经长到十四岁,他要迎娶的是赵兴二女赵思平,年纪与他相仿。

按照事先定下的仪式,一对男女身穿大红的吉服,向端坐于主座之上的赵兴敬茶,然后赵兴当场到场宾客的面宣布二人结下婚姻之约,待到年满十八岁时正式举办婚礼仪式。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过程,前后持续的时间不过一刻钟,主要是让刘镕和赵思平在天下人面前亮相。

待到刘镕和赵思平退下之后,只有十一岁的刘蔄与十岁的赵思洁穿着相同的服饰,又走了一遍方才的仪式,然后赵兴又说了一遍同样的话,于是两场订婚仪式结束。

虽然仪式简单,但到场的人心中各种想法都有。拥戴赵兴的人觉得这次正式将两门亲事定下来,晋国和凉国今后便还在平西王的掌控之下,一旦遇到危险的时候,作为两个女婿监护人的赵兴必定会站出来给他们做主。

而黄琬、鲁肃、卫臻、诸葛瑾、蔡瑁、臧洪等人的心里却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堂堂先帝皇子,如今的晋王和凉王,二人虽然没有成年,却对赵兴表示出了足够的尊敬和爱戴之意,只要仔细看二人脸上的表情,就会发现他们一点被人胁迫的迹象都没有,分明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激动。

这样的情形的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赵兴已经彻底影响了两个皇子,他们翁婿之间并不存在令人遐想无限的猜忌与防备,而这也正是场中许多人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随着晋王和凉王的一天天长大,如果两个孩子生出异心,则赵兴势力集团必然内部不稳,大家尚且还有喘息和翻盘的机会。如今看到赵兴像父亲一般呵护刘镕和刘蔄,而两位皇子也丝毫没有汉家天下被赵兴窃取的觉悟,今后只怕晋国和凉国还是赵兴的后院,外人想要利用三人之间的关系生出事端,真是千难万难。

三十一岁的岳父,逼着朝廷封了一个平西王,其治下的疆域面积未来有多大,只有天知道。

十四岁的女婿,早在几年前便被朝廷加封了晋王,其治下的疆域主要包括并州以及并州以北无边无际的大漠草原,光是晋国一国之力,便可以打得中央朝廷和天下各州划地求饶。

十一岁的女婿,被人从白石山上的密室之中营救出来,不仅重见了天日,还拥有了一块同样大得吓人的地盘,虽然不及晋王名义下的势力强大,如今却也羽翼渐丰,正磨刀霍霍地准备向益州司马氏开战。

两个女婿外加一个岳父,前来参加平西王受封仪式的宾客们一次看见了三个王,不知道这算是他们的幸运还是大汉皇室的悲哀?

订婚仪式结束之后,赵兴当即宣布平西王府选址西域焉耆国员渠城,首任国相为刘虞,兵马大都督为关羽。今后赵兴不在西域时,政事由刘虞全权负责,兵事由关羽全权负责。

赵兴这话的意思是,我还是继续当甩手掌柜,别指望能把我真的忽悠的西域去,卧虎城里才是我的家!

第十五卷 威服四方 第七一四章 调兵遣将有远谋

加封仪式结束不久,卧虎商展会在平西王敲响农兵商金行门前那面大锣之后,正式开幕。

已经举办过一届的商展会,如今再次开幕,许多街道和场馆都是现成的,筹备组的官吏也已经轻车熟路,所以基本上便需要赵兴再操什么心。

跟各方势力明着暗着的谈判都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者一手交人,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情,自然有王允、陈珪和李儒等人分别督办,赵兴算是得到了彻底解放,可以静下心来好好陪着家人过几天清闲的日子。

鉴于刘虞在治理内政方面的卓越才能,特别是他擅长处理民族问题的手段,赵兴毫不犹豫地将刘虞调进了急需大量文官的西域。让关羽镇守西域,掌握十几万大军的兵权,赵兴是一百二十个放心。但他还是有些担心大哥关羽的杀心太重,万一杀的住不了手,把西域搞得没有了人,势必会影响到未来赵兴向西攻占中亚地区的进程。

刘虞此人性情温和,但并非优柔寡断之人,始终能够坚持内心的想法。当年他出任幽州牧时,便因为极力主张采取温和舒缓的手段安抚周边的异民族而与公孙瓒结下了梁子,如今公孙瓒在冀州,刘虞在西域,自然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有人会担心刘虞会不会跟关羽搞不到一起去,文武之间发生矛盾。赵兴经过反复思考,认为这种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重大调整。

因为从一开始,赵兴便把军政两条线分得清清楚楚,军事将领不得干预内政治理和地方官吏的任免,而内政官员也不得无故减少对军队的后勤供给,更不得插手作战任务。所有的军政高层官员由赵兴统一调度,所以他们又同时向赵兴本人负责,如此以来,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军政之间相互掣肘的事情发生。

刘虞如今年近五十,身体状况十分健康,至少还能为赵兴出力十年;关羽如今年近四十,那更是处于干事业的巅峰阶段。年长的文官与年富力强的武将相互配合,正好是一对黄金搭档,加之关羽在凉国与刘虞早就配合过不短的时间,相信今后就算赵兴常年不在西域,他们也会同心协力将西域经营的日益繁荣。

不过让人觉得疑惑的是,关羽向来是与贾诩凑在一起的,如今关羽成了平西王府中的兵马大都督,自然要辞去凉州军团长的职务,为何赵兴没有调贾诩前往西域担任长史呢?

这却涉及到了下一步凉国对付益州司马氏的问题。

经过赵兴的反复比较权衡,能够对付司马懿这种阴险狡猾到骨子里的家伙,除了毒士贾诩之外,还真难以找到更为合适的人选。或许郭嘉也能胜任,但郭嘉还是君子气更浓一些,估计干不出贾诩那种动不动就想搞掉对方几万人的狠辣事情。庞统如果再锻炼几年,或许能够对付司马懿,但若是放着老到狠辣的贾诩不用,那就是典型的浪费人才。

卧虎统帅部已经发去最新的委任状,刘虞离任之后,贾诩担任凉国相一职,同时兼任凉州军团大军师;擢升张郃为凉州军团长,同时兼任先锋军军长职务。

国相主内政,大军师负责制定军事行动计划,如今却让贾诩一人担任,充分说明了赵兴对这位首席军师的看重,同时也透露出赵兴对于不惜一切代价收拾益州司马氏的决心。

还有一个令人稍微意外的决定,已经被晋国羁押了近两年的小将魏延,与朝廷经过一番交涉之后,终于用金旋和近两万北军将士给换了过来。赵兴基本上没有受到罗贯中对于魏延脑后有反骨的污蔑,而是经过一次诚恳的谈话之后,将其送到了张郃帐下,任命其担任了混装师的师长职务。

魏延用兵,善于出奇制胜,今后让他来担任攻打益州的先锋将军,必能收到奇效。

西北地区的将领调动仅仅涉及到高层的几个,虽然看着变动不大,但实际影响深远,具体的效果只能在日后进行检验。

晋国内部的将领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除了提拔擢升了一批县令一级的文官之外,武将基本没有变化。徐荣已经在两个月前便从卧虎军重一师的岗位上卸任,前往西域听候关羽的调遣,如今正率领一军与马超的骑兵相互配合,准备跟貌似强大无比的乌孙国来一场正面决战。

从晋国内部得到提升的这批县令,被派往西域、冀州、青州、徐州、夫余国以及东胜国。等待他们的新岗位,至少都是郡守一级,虽然偏远苦寒了一些,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提升,而且晋国内部有着明确的规定:凡是在偏远苦寒地区政绩突出的官吏,不仅会得到优先提升,而且可以将家小安置在卧虎城内。

这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十分难得的政治待遇,所以被调动的官吏们并无任何怨言。

冀州方向,随着赵兴被正式封王,按照之前暗中达成的协议,张飞已经率领部队撤离廮陶,心情沮丧地返回了邺城。紧跟在张飞身后作为后援部队的刘磐和陈到两军,自然不敢在邺城以北停留,也先后跟在张飞部队的后面回到了原来的驻守地点。

刘焉已经跟朝廷打过招呼,不久之后将会召回陈到率领的两万部队,以此加强对豫州东部徐州军团的防范。

刘表本来是想让霍峻率领三万荆州兵返回襄阳,驻守在襄阳以西地区,防范房陵附近的凉国军队,可如今袁术和刘焉相继找借口撤回了支援朝廷的部队,他要是跟着也提这种要求,估计会被天子劈头盖脸地臭骂一顿,所以暂时打消了念头。

这样一来,冀州战场基本上恢复了张飞出征之前的格局。朱儁和张飞统率六万南军以邺城为中心,死死占据着魏郡和赵国、巨鹿靠南的一部分,曹操实际上控制着清河国的南部和青州平原郡与兖州接壤的地区。雄武军和已经浮出水面的陆战旅五万人以大陆泽为依托,分为东西两部,驻守在任县和南宫一带,目前采取守势,似乎一段时间都不准备与朱儁交手。

青州和徐州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