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神道(南枝)-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金公主自然是满心欢喜的那位,而一心想死的,却又是黄俊明这位衣冠楚楚的道人。
“黄俊明!”千金公主大概是这整个大唐第一个直径叫出黄俊明名字的人。“放心,今天我不是来纠缠你的。而是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
“什么问题?”黄俊明先是一惊,向后退了几步,一副将要受侮辱了的小女人姿态。仿佛现在的千金公主化成了皮鞭女王,将黄俊明硬生生的逼到墙角。
“你也知道,我那玉女观没男人。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不了解,我只是想问问你。为什么男人总会出轨?”千金公主仿佛是没看到黄俊明退缩的表情,直径开口说道。
黄俊明一听是这个,不由的长舒了一口气。还以为是什么什么呢。“其实。。。不止男人会出轨啊。女人也会出轨!”黄俊明心思一放松,便口无遮拦的说道。完全忽略了这眼前站的这位的身份。
“什么?!不可能!我们女人怎么会出轨?!”千金公主很是不信,瞪大着双眼向着黄俊明挥了挥拳头,很有一种黄俊明解释不清楚就要将拳头挥落下来的冲动。
要知道,在千金公主的玉女观内,除了千金公主的贴身侍女雪儿,剩下的都是一个个的苦情人。无一不是有着这样或是那样的感情问题,和他们接触的久了。千金公主自然觉得只有男人是会出轨的,而女人就是那情比金坚,坚持爱情,然后被甩的涕泪纵横的那个身份。
反观黄俊明,看到千金公主举起来的粉拳。暗自咽了口吐沫。对于这个公主身份的道姑。黄俊明还真不好让她打上两拳,第一说出去不好听,第二,这也不能还手。是在是憋屈的紧。不过黄俊明,对千金公主的这个想法还是相当不屑的,君不见唐朝某个公主,和一和尚在床榻上颠龙倒凤。却让自己的丈夫亲守房门。君不见某位女才子,将宫装换了道服。随后再那三清像前,敬神香下与一个个“慕名而来”的才子,玩了一出又一出的活塞运动。
像这样的例子,黄俊明一张嘴能举出好几十个,不过这些事情都是还未发生的,要是在这事上面“占卜”一下。指不定几十年几百年过后又会遭到多少诟病呢。不过唐以前的这种事黄俊明虽然有心举例,但这时候却还真的张不开口。没办法谁让某公主太有名了呢?
“喂!黄大仙师!想什么呢!快说!”千金公主见黄俊明有些愣神,连忙不耐烦的催促道。
“那个,女人也会出轨啊!大多数的,不就是为了钱。。。为了。。。为了。。。么!”黄俊明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没办法让一个女人瞪着,这些话是在是不太好说清楚。
“为了什么啊!你能不能说明白!”千金公主逼问道。
“嗨!直说吧!女人出轨是因为心动!这么说,你理解了吧?”黄俊明有些被逼的发慌,随口总结了句话,甩给了千金。
“心动?”千金公主有些迷茫,这个答案。好像却实是一个比较贴切的答案。不过总觉的有点太过精辟了。精辟的过了,就显得有那么一些不敢置信。不过千金公主却也不是在这一个问题上刨根问底的人,继续对着黄俊明问道。“那你说,你们男人出轨又是为了什么?”
还能为了什么!黄俊明对于这个问题可是连想都不用想,虽然说黄俊明在这大唐朝暂时没有成家立业等等的想法,也没有什么沾花捻草的意愿,不过这男人嘛,还是最懂男人。“你真想知道?”黄俊明反问了千金公主一句。不过却没等千金公主答复。便继续说道:“其实跟你们女人出轨的原因一样,女人出轨是因为心动,男人出轨自然也是因为新洞!”
千金公主。对于女人出轨是因为心动,还是能想明白一点的。毕竟自己也是在死了丈夫之后,对黄俊明产生心动的感觉而穷追不舍。但这男人“心动”出轨。千金公主总觉着黄俊明的话中有那么一个坑。
“哼!出轨的都不是好人!”千金公主赌气般的说道。
“我说公主,您这大早上的跑到我这天仙宫,不是就来问贫道这出轨不出轨的问题吧?”黄俊明突然很正经的说道。
说道这一点,千金公主的表情有些微变,稍显扭捏的说道:“二哥说,父皇最近身体不好,让我回宫多陪陪父皇。”
黄俊明听了这话,在心底大骂李世民,丫,这货半年前不就说他爹身体不好,对这帮儿女诸多想念,想让千金公主回宫嘛?怎么这都过了半年了。千金公主这才想着回去?不知道是李世民办事效率低下呢?还是现在当皇上的李老二办事效率低下呢?
虽然这么想,但黄俊明还是说d道:“回去也好,太上皇的确需要人陪陪,否则的话,恐怕撑不了几年了。”
“什么?!”千金公主听到黄俊明的话有些惊异。对于黄俊明的预言,整个大唐,尤其是皇家就没有不信的,如今有听到自己老爹的寿限,怎么不让她心焦?“黄俊明!你信不信我告诉二哥,说你诅咒太上皇,让二哥把你拉到菜市口砍了!?”
“其实,我觉得,公主,你也在贫道这山脚下住了这么长时间了。是该回去看看太上皇了。再怎么说,还在长安的太上皇的子女除了那两个尚在襁褓中的,也只有你和陛下两人了。之于陛下,你也应该了解。从那事之后,太上皇肯定是和陛下有些隔阂的。所以这个时候,太上皇的身边最需要的是你!”黄俊明难得和千金公主心平气和的说句话。不过听起来,却是那么回事。
“只是,你刚才说的,父皇没几年了是什么意思?”千金公主的话音稍稍有些颤抖。虽然说在几年以前对自己的老爹,大唐的太上皇李渊同志还是有那么一丝怨恨的,可是时间过了这么久,毕竟那也是自己的老爹,亲情总能掩盖住很多东西。
“你觉得呢?”黄俊明并没有给千金公主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过此话一出,其含义,不言而喻。
“那。。。。那。。。我该怎么办?”千金公主到底在思想上面还是个女孩子,遇到一点大事,就乱了方寸。
“回去吧,太上皇的病在于心病,如果你能祛除或者是缓解太上皇的心病的话,那贫道方才说的话就不算数了。”黄俊明是知道李渊的死因的,对于这一点可是绝对的敢打包票。
“可是。。。。”千金公主的言语有些诺诺。
“没有什么可是的,回去吧。” 黄俊明转身摆出了个不送的肢体语言,继续说道:“两年前,你来到此山脚下,建立起你自己的道观。而现在你必须暂时放弃掉你在这两年所接触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因为无论是谁,终会有一天会被时间磨去所有的脾气,磨平所有的棱角。然后找一个下坡,自己滚下去。。。。”
“你!”
“下山吧!”黄俊明最后劝阻道。
————————————————————————————————————————————————————
西南已经困得实在是写不动正文了,写这种乱七八糟轻松一点的还算可以,算是给大家换换口味吧,还有,朋友们啊,西南知道自己这一天天吊儿郎当,扬了二正的不对,不过大家看书总要留句话吧?不然这一天天的,西南都有种错觉是在用着单机版的了。除了每次写完之后这个NPC定时发一条书评“XX已发布一章XXX,大家快来XXXX吧!”
多少书评区说句话啊,亲们。跪求,拜谢。一拜男读者,二拜女读者,三拜看不出男女的读者。
唐发兵攻梁师都
贞观二年(六二八)四月,契丹酋长带领部众降唐。颉利派使来唐请求用梁师都换契丹,唐太宗拒绝。太宗知道突厥国政混乱,无力庇护梁师都,便下敕招降梁师都,梁师都不肯。太宗便派遣夏州都督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设法使梁师都投降。刘旻等多次派遣小股骑兵践踏梁师都的庄稼,并且派人到梁师都身边施行反间计,使梁师都君臣相猜,许多人降唐。梁师都的名将李正宝等策谋擒师都,事泄,正宝等被迫降唐。刘旻看到时机已到,向太宗请兵,太宗即遣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前去攻师都,又派刘旻据守朔方东城进逼梁师都。师都先被刘兰成击败;突厥前来营救,又被柴绍击败,马上进围朔方。城中粮尽,师都堂弟梁洛仁杀死师都,以朔方降唐。唐以朔方置夏州。
正文 no、272 大雁塔等燕归来。
no、272 大雁塔等燕归来。
自古以来,人说送别,无外乎灞桥相送,十里长亭,渭水柳色,浊酒三杯。或许也是巧了,在这贞观年的三月,灞桥、长亭、柳枝、浊酒。一应俱全,将行的人方才去了太极宫,向李世民这个帝王所求通关文碟。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从皇宫中出来了。正向着这个方向赶来。
等在渭水长亭的人并不少,黄俊明这个当师尊的算一个,金蝉子的师兄弟除了万冥子风君子之外都在了。晓露这个金蝉子未来的道侣正和殷崤站在一起。除了黄俊明带的这一干道人,一袭儒袍的殷崤算是比较惹眼的了。不过在这其中更有两人比之殷崤更抓人眼球。
慧原和尚算是和金蝉子在藏经阁的顶楼上一起度过了一年的时间,这关系自然不必多说。另一个和尚却是殷崤带来的,黄俊明头一次知道,原来金蝉子家中竟然是兄弟三人,老大自然是子承父业,这儒家经典论语、尚书、礼记什么的相当的熟稔,早在去年便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外放做县令去了。
老二,却被崇信佛教的陈老爹送进了和尚庙,很早的时候便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号长捷。如今在佛家式微的状况下还能被民众尊称一声“长捷法师”,其人的佛法实力可见一斑。
不过今日这长捷法师的脸色兵不算好,自己这弟弟离佛归道这一点他并不忌讳,甚至还有些鼓励的意味。毕竟这一家之中,儒道佛三门皆入不也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事情么?再者如今道家声望如日中天,金蝉子又是师从天仙下凡的百年仙师。日后飞黄腾达是一定的。只是这当弟弟的如今长大了,翅膀长硬了。当初听到自己这弟弟打算西行传道的时候可把长捷法师惊了一大跳。大惊之下连忙从洛阳赶到长安,和正在做临行前最后准备的金蝉子谈了一夜,最后还是败了。
金蝉子虽然和历史中的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却在思想上更进一步。不说道经、佛经研究的相当透彻。就连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是下了一番苦工。按照黄俊明的话来说,经义是死的,而且同一本经书。研究起来每个人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而你,金蝉子所要做的。就是在众多经书当中找出一个大家都理解得了,解释的通的解释,只有这样,才会让人信服。而这却又是研经道路上最最简单的一个方面,难得是用怎样一个方式去与人交流,让人从你的言语中对你的话无法反驳,而这种问题的基础就是为人处世。
一人行走在外,不懂得为人处世,显然是行不通的,在金蝉子出关的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练习怎样和人交流,更是借助殷崤和黄俊明的关系,跑到鸿胪寺待了一段时间,正好这年终岁尾,各方藩国前来进贡。鸿胪寺又是和藩国打交道的第一场所。对于金蝉子的磨练不可谓是不大。
“来了!”不知是谁首先发现了金蝉子的车架。高声对着准备送别的众人提醒道。
对于金蝉子的这次出国传经,无论天仙宫,还是大唐官府的高层人士都是相当重视的。李世民不但很是欣喜的发给了金蝉子通关文碟,更是赏赐了二十人的护卫,让金蝉子在国外的路途中有一定的自保之力。黄俊明也是派了三十道人,这三十人从武到医。从医到卜,从卜再到科。可谓是集齐了道教现有的一大批精英。
出国传道嘛,当然要面面俱到,将道教最完整的一面展现出来,当然其中有些人还是有着其他的目的,无非是将大唐周边的各国状态记录下来,存档以便以后使用。
“师尊。”不多时,金蝉子的车架停在了众人面前。金蝉子从车上下来,直径跪在黄俊明面前唤了一声,然后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
黄俊明将金蝉子从地上扶起,掸去身上的灰尘,开口说道:“金蝉,都准备好了?”话虽然平淡,却是将千万句嘱托省略后的言语。
“恩!”金蝉子重重的点了点头。
黄俊明本想拍拍金蝉子的肩膀,只是手伸到一半,却又缩了回去,在金蝉子的手臂上一引,看着身后的晓露等人对着金蝉子说道:“去吧,和他们道个别。该说的为师已经和你讲过了,剩下的路,需要你自己去前行。”
黄俊明眼看着金蝉子和师兄弟们一一惜别,暗自有些感伤起来。只是自己是个当师傅的,在这外面还是要注意些形象的。要说不舍那是假话,当初万冥子沐轩子走的时候,比这金蝉子要走的路可是近了不少,那还让黄俊明难过了些日子,而现在,金蝉子这个自己最小的男弟子又要远行,心底更是难受。
黄俊明向身后的路望去,一会,金蝉子将在这条路上远离家乡,远离国度,去到一个又一个耳闻未见的城市,路过一条又一条荒草遍地或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而自己却只能在这渭水河畔,长亭柳下为自己的弟子祈福。随后望着远去的背影,黯然神伤。
“师尊,弟子该走了。”金蝉子与众人依依惜别后站在黄俊明身前说道。
“金蝉,知道大雁吧?”黄俊明突然对着金蝉子问道。
“弟子知道。”金蝉子不知黄俊明要做什么,但还是回答了黄俊明的问话。
“既然你知道大雁,那为师就不多说了。你走之后,为师会在天仙宫藏经阁旁修建一座塔,这塔名,为师都想好了,就叫做大雁塔,大雁塔等燕归来,金蝉路上小心,去吧。”
——————————————————————————————————————————————————————
回书友:西南确实不是道士啊,之前说过,西南只是一个在大学中煎熬的无所事事的大三生。对于道教的了解只是因为家附近有个道观,而那个道观正是叫做“天仙宫”,还有囫囵吞枣的看了两三本道经而已。很多的道家思想表达的并不准确,只是借了个道教这个名头。
关于玄奘家室:史书记载,玄奘兄弟三人,长兄子承父业为官,二哥陈善为洛阳净土寺法师。更是玄奘入佛的主要领路人之一。也是玄奘的佛学启蒙者。
正文 稍后有一章
今日坐车去奶奶家,更新时间不定,稍后可能会有一章
正文 no、273 如期而至的蝗灾
no、273 如期而至的蝗灾
金蝉子终于走上了他的那条远去西域的路。或许除了黄俊明在其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之外,还有那么一份的历史的必然在其中。
该走的走了,剩下送行的人们自然也就各自散了去。长捷法师是个和尚,在这儒道独大的时代。一人独自行走在外,总是会受到路人的惊异目光。不得不说黄俊明在民心上面下得功夫还很有成效的。
在世人面前,儒是士,是光宗耀祖,是跻身官场,谈古笑今。道是凡,是御气行善,是无所不在,福泽天下。
至于佛。。。除了那些虔诚的佛徒之外,恐怕没有多少人记得在意佛教和和尚的存在了。再加上这和尚们近年来少在世间走动,大多龟缩在庙里吃斋拜佛。街面上突然出现一个光头披着袈裟拿着禅杖的和尚。怎能不让人用异样的目光去注目?
也不知是该说民众们思想观念转变的快还是民众们太实在,或许两者都有。往往被大众所记住的是能给民众的生活带来好处的,或者说是能一直持续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或是在常人眼中觉得遥不可及的崇高的值得敬仰的。相反,那些不显山不漏水,渐渐消失在民众眼中的东西,也用不上多少时间,便会在民众的记忆中慢慢变淡。现在的佛教,正是如此。
“长捷法师,小僧有点想法。不知道法师又没有时间能听小僧浅谈一二?”慧原和尚对着正欲独自离去的长捷法师说道。
这慧原和尚在天仙宫研究道家典籍,并将道家典籍中的一些概念融合在了他所理解的佛教理念当中早已有了小成。只是天仙宫缺少一个对佛家熟知到极点的和尚来印证他的想法罢了。
而长捷法师本就是佛家有名的大德之一,对于佛家教义相当的熟知,同时又有一套对佛的理解,有这么个佛家大能参与到自己的“佛理”研究上,对于慧原来说,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长捷法师对于慧原的做法还是有点了解的。虽然对慧原和尚的这种借道兴佛的事情稍有不逞,但佛家如今这个样子,慧原这么做也是正常。没准,过了几十年慧原这个思想能给佛教留下一点种子呢,所以长捷放下心中的不快。跟着慧原研究去了。
慧原什么想法,黄俊明心知肚明,对于慧原的借道兴佛的想法显得有些不屑一顾,毕竟借的越多,思想越贴进道教,到时候在想独立出去,就是难上加难了,现在慧原的做法在黄俊明看来也只是加快佛道融合的进程而已。自然不用太过担心。
既然慧原有想法,那就让他自己折腾去吧。黄俊明对于这,倒是信心十足。
如此。长捷法师也不急的回洛阳了,跟着慧原在天仙宫住了下来,不得不说这两人的心理素质还是很好的,起码身处在千多人的道观当中,这俩和尚竟然没觉得不自在。反而还有点怡然自得的模样,这种“心境”让人敬佩。
贞观二年四月末,大唐京畿的气氛显得有点躁动,这早春已过,却不见有几滴雨水降下来,已经将种子种下的农民们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除了农民之外。官宦,地主的内心也有些忐忑,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四月还不下雨恐怕是要来大旱了。虽说这筒车早都在去年的时候普及,可是毕竟还有些田地远离水源不是?
再说了,这农业又是大唐的基石,无论是什么家境,什么职业,每个人的名头下面都是有那么几块田地的。而且这田地又是很大的一个收入来源,怎么能不让大家焦急?
渐渐地,除了京畿地区,关内道、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陇右道、山南道、大唐十个道就有六个道相继发出了旱灾的快马奏折,直入长安。
有大旱必有大蝗,这是用千百年验证的事,虽说在这过去的两年里人们早就知道今年会发生蝗灾,但这旱灾一来,哪怕是准备再怎么充足,也显得有些慌乱。
稍有经验的老农揭开一片干裂了的地皮,“忽”的一下将手中的地皮丢出老远,强咽了口唾沫。飞也似的逃回村子。
“蝗虫!蝗虫!”老农在村外便开始喊道。
这人们紧绷着的神经被老农的喊声缩惊得乱颤,匆匆的丢下手头的物事,忙跑出屋,顺着老农声音传来的方向围了过去。
“李老头!慢点,你刚刚说什么蝗虫?哪里有蝗虫?”人群中稍显冷静些的对着李老头询问道。
李老头见大家围了过来,稍微有了些主心骨,指着身后田地的方向说道:“要来蝗灾了!地里!地皮子底下都是蝗虫卵!密密麻麻的。直痒人!”
此话一出,引得在场的众人一片哗然。整个场面变得慌乱了起来,有的说赶快收拾粮食细软逃荒的,有的一脸颓唐不知所措的,还有的则是直径跪在地上叩头请罪的。一时间嘈杂之音频起。
“都静一静!”人群之中又有为老者喊道。这老者是村里的五老之一,德高望重很有威信。这么一喊,原本杂乱的场面顿时一肃。
“李老头带路,走咱们去地里看看。”老者的语气严肃而又沉重,却又不忙不乱。
李老头听后也不多说什么,带着大家闷头闷气的奔着他刚刚揭了地皮的那块田而去。身后那老者紧跟在后,村民忐忑不安的吊在后面。虽然说心中有些惧怕,但还是强忍着惧意跟了上去。
蝗虫在这个时代给人的恐惧不亚于洪水猛兽啊!
————————————————————————————————————
西南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新年新气象,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前些日子回奶奶家过年,没有网。 所以没有更新。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西南的断更了吧。哎,人品让自己败坏光的孩子伤不起。
本章开始剧情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个由长安城的道观到大唐各地民间的阶段。
正文 no、274 家禽杀蝗之困境
no、274 家禽杀蝗之困境
长安城,天仙宫。
愁云惨淡的几名信徒在三清殿不住的叩头上香,念叨着什么。在他们身后信徒们依次排开静静的等在那里,不仅不觉得前面几人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反倒是一脸虔诚的跟着前面几位信徒祈祷着。
渐渐地,三清殿中聚集的信徒越来越多,所有人都放弃了原本自己来时所祈求的转而跟着前方上香的几人跪成了一圈。庄重,肃穆,而又略带惊恐。
“怎么回事?”黄俊明从旁走过,看到这种情形,心下诧异转而问道烧香道童。
那道童本来也是随着信徒们祈祷着,精神可以说紧绷的紧,黄俊明这么突兀的一声问,到让他惊了一大跳,待看清面前之人正是黄俊明的时候,这才对着黄俊明说道:“回仙师,大家。。。大家。。。都在祈求上天能将这蝗神。。。蝗神。。。收回去呢。”只是十多个字的一句话让这道童说的断断续续的。听的黄俊明大皱眉头。
大唐的几个州道相济发生春旱黄俊明还是知道的,对于蝗虫的出现也有所心里准备,不过这不是早就通过官府的渠道将灭蝗的方法穿出去了么,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守在神像前?
这蝗虫一来,可不是祈求神像,为神像上香叩拜就能解决的事。现在这节骨眼上,怎么大家都跑来拜神了?不去尽其所能灭蝗,在这作甚么?
“去。将前头领拜的香客带过来。”黄俊明压下心中的猜疑,转而向着道童说道。
道童应声将牵头领拜的几人请了出来,大家见此情形不由得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这一回头,就看到黄俊明站在大家身后,不由得围着黄俊明聚了起来。
说实在的,黄俊明可能不知道。自从天仙宫开展社会福利,改革了农具和耕作方式之后,这大唐四处都有家庭立起了黄俊明的神牌。日夜把黄俊明当做真仙供着。更有长安画师将黄俊明身穿道袍的模样画了下来。挂在神牌之上,引得大家纷纷效仿,这样一来至少在这长安城附近没有人不认识黄俊明黄大仙师的人了。
只是黄俊明这身份贵为“当世真仙”在这一站。信徒们总觉得与其稍微有些距离,所以也只是围拢了过来,静静的想看看百年仙师有什么事,会不会替他们解决这蝗灾来临的法子。
那道童将人领过来,黄俊明还没看清这几人的长相,只听扑通一声,眼前几人身子一矮,却是跪在了地上。“老小儿见过仙师!求仙师为天下百姓灭蝗!”黄俊明这才看清,说话的是个老农模样的人,不过看起来这老农的穿着打扮也并不陈旧破烂。反倒是有那么一种小富的意思,只是这衣服苦脸却让这老农显得老了不少。
另外几人的穿着打扮,年岁情形与这老头相差不大,想来是来自同一处村落。
“老丈请起。”黄俊明扶起老农,随后问道:“贫道不是通过官府将这灭蝗之法传了下去了么?老丈不在家中领人灭蝗。怎么来上香了?”
老农听了黄俊明的话,脸上摆出一丝苦笑。喃喃道:“仙师,您所说的灭蝗之法,人人都用得上的也只有这靠着家禽牲畜扑杀蝗虫了。只是。。。哎。。。”
老农言语间的叹息,让黄俊明有些不明所以,靠着鸡鸭等家禽扑杀蝗虫。这没错啊?!怎么还出来个欲言又止的“可是?”按理说这靠着生物灭蝗的方法应该是很有效率的啊?!虽然赶不上农药的效率,但在这唐朝,肯定是一种绿色有效的灭蝗方式。
“不知老丈,这可是。。。是什么意思?”黄俊明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老丈抬头看了看不明所以的黄俊明,随后说道:“仙师,请您听老小儿慢慢道来。”说罢,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说道:“仙师这法子,好是好,这鸡鸭吃起蝗虫来倒也十分勤快,让老小儿和乡里相当的欣喜。这蝗虫刚刚被发现没几天功夫,遍已经被吃下去一小半,只要有时间那蝗虫被吃光是肯定的了。这鸡鸭吃了蝗虫之后长势也是十分喜人,有些老母鸡一早竟能下上三四个蛋,这都是曾经老小儿从未看过的。”
“这事好事啊!”黄俊明从中插口道。听着这老农说生物灭蝗发初具成效,黄俊明当然是放下了一根悬着的心,可是这老农的表情,和这方才的话完全是相悖的,这又是怎么回事?
“仙师,没错,这鸡鸭吃虫灭虫,长肉产蛋。是好事。”那老农苦着脸继续说道:“可是,要知道这蝗虫大多数还是蝗虫卵,少部分长出来的蝗虫被吃掉了不是什么大事,但这地里的蝗虫卵却是让老小儿欲哭无泪啊!”说着说着,这老农竟然又跪了下来。
“老小儿知道,这蝗虫卵要是长成了蝗虫,到时候蝗虫铺天盖地的一飞,恐怕粮食什么的都保不住了。但是这蝗虫卵在地皮子下面,鸡鸭们吃完了地表上的蝗虫,又刨食起了蝗虫卵。要知道,这春耕才刚结束不久,今年又是大旱之年,老小儿等人费劲心思力气种的庄稼,刚刚露头就被鸡鸭在刨食蝗虫卵的时候霍霍了啊!往往这鸡鸭清理完一片地的蝗虫卵,这一片地的庄稼就毁了啊!”老农说着说着竟然带上了哭腔。反观身后几人也是如此一副模样,让黄俊明沉思了起来。
黄俊明承认,这是自己的失误,光想着灭蝗了,竟然忘了这家禽也是霍霍庄稼的!不说别的就说这鸡那刨食吃的习惯,这些刚露出头的庄稼苗哪能抵挡的住它的爪子!农民对蝗虫恐惧是因为它们代表着颗粒无收,可是现在这些家禽又和蝗虫又有什么区别?毁了庄稼苗,不还是等于颗粒无收嘛?!
————————————————————————————————————
三月份会把更新稳定下来。
正文 no、275 灭蝗艰难
no、275 灭蝗艰难
不对,当时除了说家禽灭蝗还说了青蛙灭蝗之类的话,按说这青蛙灭蝗也应该有所成效啊,据说自去年发布蝗虫消息之后,这青蛙已经被各地官府列为禁止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