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道(南枝)-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商城之地虽小,胜在两国交流频繁,大部突厥之情报。弟子均已收集完毕,传与我皇处,无甚危险。仅在交流。望师尊勿念。又因商城之地临近梁师都叛军,梁师都又为突厥傀儡。叛军之情报也稍有搜集。然明年蝗灾,突厥、梁师都尽得其信。传言颉利欲趁明年蝗灾引军南下,以战养战。又闻梁师都言‘死上一半人,让另一半人吃饱’今我朝兵强马壮,大兴农事。定能洗刷去年之耻。梁师都过于丧德,亦不长存。我朝灭梁,屠突厥之日指日可待。”

    “商城以西,为故汉丝绸之路。今已与商城连通,常见西秦之人往来。弟子闻之,西秦一分为二,其一已灭。军阀混战不休。其二守成,百年前又有雄主颁布一律,曰查士丁尼法典。弟子观之,部分条款于我大唐颇为适用。故找人译制成册随信发出。忘师尊点评。西秦又有一教,名耶。然此教与我道教先前混乱之时一般无二,分为诸多教派。互以何为正统争论不休。弟子观之,若使其整合为一,必为我道大敌。”

    “西域之地大食之地,有一人名曰:默罕默德,号召百姓弃其本教;信真主。授权贵驱逐。后起兵反之,已攻下大食大半领土。立教曰伊斯兰。弟子观之,此教残暴,不从者杀,以弯刀传教者焉能长久?焉有道理?然大食之地,默之兵强马壮,恐取地而建国。如此必外侵周边各国,恐与我朝为敌。忘师尊早作打算。”

    “又有天竺之地商旅声称,佛教于天竺之地已经衰落,婆罗门取而代之。佛寺被毁,经典付之一炬。仅余周边小国存留些许传承。既原佛已灭,我中土佛教苟延残喘。何不趁势灭之?”

    “另闻众师弟身死,弟子几人于塞外心如刀绞,奈何无法归国,还请师尊代为祭奠。并请师尊查证凶手,绳之以法。遥拜恭祝师尊康泰。以上,贞观元年七月。弟子万冥、沐轩叩首。”

    黄俊明轻轻放下手中写满了字迹的信件,脑中感慨颇深,这一晃,万冥子和沐轩子已经走了三个多月了,还真是有些想念。这大唐并不像是现代,通讯发达。按照这时候的话说,只要没有信件那就是好事。可是这让黄俊明一个现代人怎么习惯?

    时隔三个多月,万冥子和沐轩子终于给自己来了信,接到信的黄俊明异常的欣喜,又有那么一丝的念想。抛去这些,万冥子和沐轩子对黄俊明当时交代他们的任务也是完成的极为不错,甚至可以说更胜一筹。

    商业交流方面,单凭这两人在信中所说的三个月时间交易了万余匹马,三万多的牛,不计其数的羊。这一点就足够看的出来他们的努力了。更别说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突厥人放下了戒心和唐朝交易。这除了商业最原始的魅力之外。万冥子和沐轩子可以说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让黄俊明感兴趣的就是这突厥人竟然学会了走私。军备物资无论哪个国家都是把关相当严密的。突厥人竟然能在颉利陈边三万的情况下绕道与大唐交易。可以说是被商业交流带来的利润绑缚住了,人都说只要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润,商人就可以不顾性命铤而走险。果不其然。

    再者情报方面,凭着信中所言,万冥子肯定已经将这突厥的大小情况摸得比较明白了。而且并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遭到暴露。而突厥的这一系列情况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可是曾经几年也笼络不出来的东西。想必有了这些情报。商城恐怕会被大唐朝廷中的那些儒生重视起来吧。

    看着万冥子话里话外的意思,突厥那边去年冬天遭受了大雪灾,损失相当的大。而颉利又听信赵德言,弄得整个突厥离心离德。正是现在出兵反击的大好时候。可惜对于战局把握的这一点,万冥子还是稍显稚嫩。黄俊明孙然对军事的了解也不是很深。但在现代起码也当了那么几年兵,见是还是有的,今年唐钊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发展发展在发展,抛弃了发展再去打仗显然会对国家有很大的损耗。

    而明年蝗灾是跑不了的了,蝗灾一来,举国都会有一种异样的气氛需要发泄。在捕杀蝗虫的同时,大可发病攻打突厥。有了今年的发展,一切军备全都跟得上。正好今年可以让突厥民众多积累一些对颉利的仇怨,多了解一下大唐。到时候打起仗来就是相当容易的了。至于万冥子所提的梁师都,就凭他说出明年蝗灾,死一半人让另一半吃得饱。(这句话是近代的一位中国人说的。大家习惯性称他为大点祖。)他就不能成就大事。明年蝗灾一来。这梁师都被灭肯定是一个定局。

    黄俊明唯一想不到的就是这万冥子他们竟然能够连接上丝绸之路,并且和欧洲的商人们搅合在了一起,现在的欧洲黄俊明也是稍微有所了解的,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欧洲西部被划分成了一个个小的公国,公国公国之间交战不休,而这个时代又一直持续了三百多年。由于基本上每个稍有实力的公国都支持一个基督教教派,所以这个时候的基督教也是相当混乱的。

    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虽然得以保全但是国力也衰败了不少。不过还好有一个查士丁尼的领袖改革了社会制度,让东罗马得以延续。而万冥子他们随信附送的查士丁尼法典黄俊明还真没看过,当然黄俊明也不打算看。有时间送给李世民就好,这种东西多李世民来说比放在自己手里有用。

    万冥子说的也没错,现在基督教处于混乱中,算不上什么大敌,但是等到基督教整合完毕之后。那对道教来说绝对就是一个有实力的敌人了,黄俊明在现代的时候就对基督教有所了解,没办法谁让基督教的教徒在现代的华国比本土的道教教徒还多呢。黄俊明一个道士自然得多多留意一番。记得有本书上说基督教在结束了争斗整合完毕后可是发动了十字军东征,最远的时候已经打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另一面。这不得不需要早作打算。

    在者万冥子提及的第二个宗教伊斯兰教。黄俊明一直以为在他来的这个时代,伊斯兰教已经发展起来了,没想到这默罕默德还活着。这下可有乐子了。按照正常的历史来说。默罕默德死之前三年才把教义制定完全,而在这期间更是不断地征伐,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地盘,对于异教徒唯有杀掉一途,这与万冥子所说的别无二致,好在现在默罕默德还没有统一大食,立足未稳。对于这伊斯兰教也要早作打算了。要知道默罕默德死之后,这伊斯兰教徒可是一手捧着古兰经一手夹着弯刀传教的。在唐朝时还与大唐有过几次碰撞。在几次进攻未果之后更是转道印度打压了婆罗门教,屠戮了佛教的最后传承。就凭这这种情形,黄俊明不想把它列为下一步的敌人也不可能,而对于这,唯有战争一途。

    在说说最后的万冥子提及的原始佛教,或者可以说是天竺的早起佛教的灭亡黄俊明是知道的,而这也正是给金蝉子准备的流传后世的一条路,对于这,黄俊明可以说是计划了很久了。大唐的佛教大乘小乘都不缺,更是以大乘佛教为主流,小乘佛教多流传于大唐的各个属国。而近些日子,金蝉子更是和那慧?(西南把那个和尚的名字忘了。哭,又是强制码字没有办法出去看郁闷。)钻研起了佛家经义,不说金蝉子用道教的重重教义将佛教的教义批驳了个体无完肤,慧?也根据道教的教义穿凿了新的佛教教义,可以说现在已经趋近于完全,除了一些个别的佛教思想之外,其他的完全是道教思想的变种,也可以说此佛一出,绝对会是道教的附庸。

    天竺原本的佛教已经衰弱,等到金蝉子出关之后,正好让他重走西游路,完全破除佛教在西域的根基,让他们改信道教。这一点绝绝对对是可行的。再怎么说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向去走,唐玄奘也是西游传经,并非是西游取经。那西域诸国既然能够理解经过中华大地炎黄子孙更改了几百年之后的佛教,对于比佛教教义更胜一筹的道教教义。想必也是能接受的。更不用说金蝉子和这僧人相处这么长时间早就对佛教的那些东西了若指掌了。此去一定能在西域打开一条道教走向世界的门路。

    还有几个月时间,金蝉子就要结束一年的闭关了,正好让他就走这么一遭,而那藏经阁中的僧人,正好让他去笼络现在所剩下的佛教教徒,并将原始佛教被灭的事情传播下去,想必这双管之下之后,中华大地甚至世界上再无佛教的身影,有的只是道教和道教佛家。

    ————————————————————————————————————————————————————

    西南觉得有必要在多啰嗦一下,西南并不信奉任何教派,本书的目的也仅仅是借着道教的由头而已。若有信奉宗教的朋友,看到本书,希望大家就看个乐呵。西南没有贬低任何宗教的意思,无论是哪个宗教,都是丰富人精神层面的东西,给予人精神上的寄托。道教也好,佛教也要,基督教、伊斯兰教也好,西南都没有敌视的意思,很多观点都是只言片语的截取自网友的发言。不过在这些宗教的历史上,西南大致没有说错。大家要是看得不爽,觉得西南侮辱了你的信仰,西南可以提前说声对不起。

    另,西南身边信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朋友都有,而且互相之间交流的很好,所以并没有那些非是要打压一下这个太高一下那个的意思,大家都是平等的。至于为什么本文的出发点是道教,则是因为道教是国人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罢了。抛去鬼神之说,道教也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实际的思想文化等传承。国家经历元、清两代,很多思想文化甚至是服饰没有保全,而道教在这两个朝代期间都是那种并不需要更改原有生活方式的教派。所以选取这一个宗教为题。

正文 no、252 回信

    no、252 回信

    黄俊明将万冥子沐轩子寄送过来的信件放在一旁,又取过随信附带的一卷书册,找来李元亨让他带给李世民。并将这本书册的来源说了个明白。随后就打发他去了。

    打发走了李元亨,黄俊明又独自一人思索了片刻,从案头取出一张纸,找来硬笔沾了墨水,沉思了一番之后下笔写道:“吾徒万冥、沐轩。来信为师已经收到,阅信后深感欣慰。汝等所为,为师甚是欣喜。突厥贸易一事,应加快速度,今我朝发展民生,壮大军队缺少马匹建立骑兵,缺少耕牛进行劳作。至于羊,更是明年蝗灾时果腹之良畜。马匹虽过万头,于我朝来说确如杯水车薪,耕牛更不足以使我大唐百姓耕田所需。所以应需加进贸易力度。同时牲畜一多,主意清洁,若引发疫病前功尽弃。”

    黄俊明写到这里暂且停笔,斟酌了一番似乎觉得又有些疏漏,随后继续写道:“关于突厥陈兵边境阻碍马匹买卖,汝等应大力支持突厥部族走私马匹于其他城市过境买卖,守边将领应须提前打好招呼。若发生劫掠之事,与我朝无益。清洁牛羊马匹时,应多用清水清洗,粪便及时处理,送与官府,作为肥料。定期向马概,牛圈,羊圈。播撒石灰。预备些蒜头,如疫情发生,以蒜头为药,可以控制疫情。并及时隔离病畜。另,马匹、牛羊及时移交官府。若有可能,询问突厥是否有买卖奴隶意向,前隋至今,每逢战乱突厥总会俘虏一批战俘充作奴隶,汉人在突厥地位低下,生活困苦,若有买卖奴隶之可能。不惜一切代价将以往被掳掠汉人尽数买回。免其再受突厥奴役之苦。突厥奴隶也可以买回。今大唐各处修筑城池,翻修道路。劳动力奇缺,突厥人任劳任怨,乃优秀力工。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突厥的汉人以及被买来的突厥奴隶,绘制突厥地图留备反攻突厥所用。”

    这些东西都是黄俊明临时想到的,虽然说言辞方面少显欠缺,但意思很是明了。在黄俊明的记忆中,无论是汉朝对匈奴。还是唐朝对突厥,每年都会有很多人被突厥人裹挟着前往北地突厥做奴隶,这些奴隶的地位甚至还不如突厥人养的牲畜的地位高,男的奴隶是突厥饲养牲畜的劳力,有技术的奴隶在突厥的弯刀下进行劳作,制造出兵器再由突厥手持前来中华大地打劫,如此反复。女奴的生活更是悲惨,女奴被掳掠之后完全成了突厥人的生子机器,生下的孩子长大之后更是拿起武器前来攻打唐朝。而遇到灾年,游牧部落为了节省粮食,对于老幼的奴隶就是一个杀字,那些体弱的也往往免不了被杀一途,可以说相当的残忍,黄俊明想到这一点虽然也算是偶然,但本着同一血脉的原因,还真的不忍心让这些同胞继续受苦。要知道去年突厥打来时在秦州就掳掠了五千人。也不知道这一年过去了还有多少人能活着回到大唐。

    按照万冥子所说的,突厥现在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时间,去年大雪牲畜和人口冻死不少,想必也是有很多的汉人被杀了吧?同时正因为突厥现在过得不好,让万冥子他们通过贸易换取在突厥的汉人,恐怕突厥人是会很乐意接受的。起码多换一匹布就可以在冬天抵御寒冷,多换取一些金银器物,想必在那些突厥贵族的心里。那些精美的器物的价值应该比一个奴隶的价值更高。

    黄俊明又思量了一番之后提笔写道:“另,据说突厥之中有前隋义成公主,以及前隋萧皇后、及一位皇子存在。多多打探此事。传言华夏至宝‘传国玉玺’在其手中。若有机会能将义成公主、萧皇后、那位皇子或是传国玉玺带回我朝,必是大功一件。若不能带回则打探好所在位置。待反攻突厥再作打算。”

    “关于何时反攻突厥一事,吾徒暂且不用关心,今年大唐不会发生任何对外战争,以内部发展为主。明年蝗灾,突厥必定受到严重损失,长时间的贸易又会使其缺少粮食,再加上民怨积压严重,定会发生变乱。此时才是我大唐反攻突厥之时。现在的目标就是笼络亲唐部族,以求分裂突厥。同时绘制地图,打探突厥王庭所在。以备战时所需。”

    黄俊明写到这里,又停下了笔,拿起万冥子和沐轩子写的书信看了一遍,随后写到:“关于西秦耶教一事,暂且不用太过担心,此教正处于混乱之中,又离我朝太过偏远,不必多费心思,值得注意默罕默德此人。十年之内必定平定大食全境,发展其宣扬之思想宗教,实乃今后我道之大敌,唐大食之间今后必有一战,有机会搜集一下次教之战法。留作日后所用。至于你等所说之天竺佛教,为师已经悉知。并有所打算,你等暂时不用考虑。发展突厥人信奉道教为正途,大力促成两国边贸为基础。留意各方面情报为任务。望吾徒谨记。”

    黄俊明取过这些了回信的纸,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似乎又有些疏漏,在反攻突厥一事之后又用小字写到,“梁师都之情报尽早收集,待到明年灭之。”

    写完这些,黄俊明检查之后觉得并无疏漏,随后写到:“为师身在长安,欲于道藏编纂完毕之后,周游神州大地,若有空闲定赴商城,与汝等一叙。商城地处偏远,情况复杂。望吾徒保重身体。多多留意身边动态。另有千言万语不便写于纸上,一切尽在不言中,望吾徒珍重。以上,贞观元年七月,百年子。”

    黄俊明抓着硬笔,似乎还像多写两三句,可是却又不知写些什么。只好无奈的放在一旁,待信上的墨迹干了。找来个信封小心翼翼的将信纸折好,放在信封当中。又提起笔在信封上一笔一划的写到:“吾徒万冥子、沐轩子亲启。”落款又用一行小字写到“长安天仙宫百年子。”

    写完了这个,火漆也不封,转手将信放到了一旁,现在封这火漆是没用处的。这两封信之间有些信息是要告诉给李世民的,方才李元亨走的时候,黄俊明正沉浸在万冥子的书信当中一时间忘了这一点,现在想起来又有些懊悔。

    黄俊明给万冥子和沐轩子的回信并不多,但也对这二人透露了足够多的信息,像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一点黄俊明和袁天罡说过,和李淳风说过,和孙思邈说过,就是没有和这些人之外的人说过,既然这两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两个宗教,那就先透露一些信息给他们吧,没准在他们了解之后,会有一些想法呢。毕竟他们远在边疆,这些讯息接触起来比较容易,更能及时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处理。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黄俊明现在真的像是他在信中所说的一样,对这两人在边疆的所作所为很是欣慰,没有别的,单单为了这中华道教几千年没有走出国门的这一步在这两个人的手底下终于迈出去了。这一点就足矣让黄俊明高兴一阵子了。

    道教并不是不适合对外传输,但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前提,就是说道教和整个中华文化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想要了解道教,就必须要了解中华文化。而纵观古代历史,但凡了解了中华文化的无一不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成为了中华的一份子。所以黄俊明便将这道教强盛的方法依托给大唐这个伟大的朝代。

    唐朝时注定不会安分的,注定会向外扩张,也正是因为唐朝会扩张,因为他的强盛,才会让蛮夷来朝,万国臣服,也正因为这一点,才会让周边的属国和大唐打下来的地盘接触到中华文化,并逐渐被中华文化所同化,道教才有向着外界更进一步的可能。而自古以来,每一个帝王都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开疆扩土的期望,每一个将军都会有裂土封侯的愿望。而这种期望和愿望,正是道教所需的一股子东风,带着道教乘风破浪,走出国界,走向更远的地方。

    而现在突厥还是唐朝的大敌,也没有灭亡,但突厥却通过和唐朝的通商,提前了解到了道教,而万冥子和沐轩子也不负众望的将道教扩展了出去。这无异于给道教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依托大唐是一,通过商业贸易是二,相信就这两点,在一段时间之后,道教遍布整个亚洲那都不会是一句空口之言。

    ———————————————————————————————————————————————————————

    今日第二更,接下来还有,加油加油,目标一万一千字,啊疯了!!!!!!!!!!!!!!!!!!

正文 no、252 天之道与自然之道

    no、252 天之道与自然之道

    黄俊明的信最终被驿卒取走寄送了出去,承载着黄俊明的期望和嘱咐,奔向了远方的边疆,而黄俊明又要开始日复一日的道藏编纂生活。

    当然黄俊明注定是不能安生的,虽然身在长安,所遇到的事情和任务无非就是那么几件没那么几个。可是还是让黄俊明有些厌烦。比如说现在。

    李承乾在听了黄俊明让他观察什么东西吃蝗虫之后,便时常出没于林间地头,看着一只只蝗虫的最终结局。而现在他认为对于蝗虫相当的了解了,立即一蹦三条的找到了黄俊明。

    “仙师,承乾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消灭蝗虫了!”李承乾稚嫩的声音对着黄俊明一板一眼的说道。

    “哦?说来听听?”黄俊明对于李承乾所能观察到的东西不用想都知道。自然并不是很感兴趣,很是随意的回答道。

    虽然黄俊明不感兴趣,可是对于李承乾来说,这可是相当有乐趣的事情。听到黄俊明让他说,立马神色一正,开口说道:“仙师,承乾发现,青蛙、蟾蜍这两个长的差不多的东西对于吃蝗虫可是相当的快的。而且我还发现青蛙不能离开水源太远,但是蟾蜍却能在比较干旱的地方捕杀蝗虫,除了这两样之外,承乾还看到一些小蛇是吃蝗虫的,还有刺猬,家禽,飞鸟等等等等”李承乾掰着手指头说着,虽然他知道很多鸟都吃蝗虫可是由于认知度有限只好用等等等等做了代替。

    “不过仙师,承乾却也同样发现,那些蛇、刺猬、家禽、飞鸟等等的除了吃蝗虫也吃青蛙。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不能和平相处么?这样的话他们都去吃蝗虫,那明年的蝗灾岂不是可以安稳的度过了?”李承乾似乎对这些动物为什么互相吃来吃去表示很强烈的不解,而且出于小孩子的天真,更是想让这些动物和平相处去共同吃蝗虫,这孩子。哪懂得什么是食物链的道理。

    黄俊明想了想,随后达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恩?”对于这老子的话,李承乾这个小孩子还是不能完全理解,连忙问道。“仙师您是何意?”

    “呵呵。”黄俊明就知道这小孩子未必能听懂这话,或许懂了字面上的意思,但是稍微深刻些的,那对于他来说就是相当困难的了。“这句话是老子说的。也是老子出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总结而出的。承乾。你可以这么理解。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的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比如说青蛙吃蝗虫,蛇也吃蝗虫,但是蛇在吃蝗虫的时候又吃青蛙,偶尔也吃鸟。”

    看着李承乾似懂非懂的样子,黄俊明又说道: “不懂吧?在老子看来天之道的缺陷正是物竞天择。而他们的同一性又是生生不息,比如说,土地之中一种极为微小的细菌,养活了植物。而植物又养活了蝗虫一类的虫子,虫子又养活了青蛙,青蛙又养活着蛇类,鸟类,老鼠之类的。蛇类鸟类老鼠又养活着黄鼠狼狐狸等小型肉食动物,而黄鼠狼,狐狸这些小型的肉食动物又是被狼。虎等大型动物吃掉。而最后呢,人又是狼虎的天敌,把狼虎杀掉。最后人死了,埋进地底又被徒弟中那种极为微小的细菌所吞噬掉,化为泥土。供给给植物。但是在这其中又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说有些蛇类不但吃蝗虫,也吃青蛙。有些鸟类不但吃青蛙蝗虫还吃蛇,甚至是老鼠。老鹰的话也会吃狐狸黄鼠狼和其他鸟类。这样一来又有一些食物上的共通性。这样就是一套完整的生物链系统。缺少了其中一环都会造成灾难。比如说食草的兔子没有了天敌的捕捉,那他们就会越繁殖越快。到时候满世界都是兔子,岂不是很恐怖?所以说这一点上又能看出天道至公。不单单为了某一种族,某一生物。一切都是一种平衡,你要是让蛇不吃青蛙那就是打破了这种平衡。当然蝗灾就是一种不平衡的体现,不过这蝗灾不可使可以消灭的么?”

    黄俊明这一番话说的相当的简单,几乎是照着中学时学生物的时候的那些记忆照搬照抄而来,顺手又贴合了道教的教义,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而李承乾也是一副我懂了的样子。让黄俊明颇为受益。

    “仙师,我明白了,可是这天道又和蝗灾又什么关系呢?”李承乾似乎觉得黄俊明说的话有点脱离了蝗灾的话题,出声对着黄俊明说道。

    “当然有关系,这天道又叫做自然之道,自然之道要的就是一个平衡,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蝗灾则是打破了这场平衡的存在,承乾,你想啊,蝗灾一来,这植物被蝗虫吃掉了,那食草动物和人类吃什么呢?人类要吃掉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必定会让这个平衡的环节中有一环衰弱下去,一环的衰弱就代表着另一环的崛起,影响相当的大。所以说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的灭蝗。”黄俊明也知道自己跑题了,思想中似乎有好几条车在拽着想让他尽量将这天之道和蝗虫扯上关系:“所以说蝗灾一来,就必须要引进可以灭蝗的生物,让青蛙,鸟类,蛇类等等的吃掉蝗虫,这样的话青蛙、鸟类、蛇类吃完蝗虫之后生长迅速,再让他们的天敌吃掉他们,一环一环的吃下去,沉重的使命到了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我们人类的身上了。我们人类必须等到这一环又一环的任务结束后,再杀掉下一层的食物链上的生物,当然不是赶尽杀绝,只是让这些生物保持一个稳定有序平衡的结构就可以了。所以说作为人,咱们是伟大的,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咱们都可以去插手,但不能去随意的灭杀某一物种,因为咱们人类肩负着维护天道正常发展的使命,就像是蝗灾来袭,咱们应该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坚强的勇敢地去面对!”

    ————————————————————————————————————————————————————

    不是主角说跑题了,是西南我写着写着写跑题了。还有两千字。

正文 no、253 天道又很多让咱们借鉴的东西的

    no、253 天道又很多让咱们借鉴的东西的

    李承乾就算在聪慧,毕竟还是个小孩子,哪经得起黄俊明的这种忽悠,只是一会就觉得自己身为一个人,重任扛在肩。不过这正是一个小孩子内心中最愿意做的事情,就像是古代的孩子们一直幻想着谋取仕途,然后报效国家,投身军旅,御敌与国门之外。现代的孩子总是幻想自己是整个世界的救世主一样,当然在古代还没有救世主的称呼,但是经由黄俊明这么一点拨。李承乾顿时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救世主,天道在世间的管理者,自己也是有必要有信心恢复天道的平衡!

    黄俊明看着李承乾的小脸变得异常的严肃,整个脸和身上的肌肉似乎也绷紧了,蓄势待发。不由得就是一阵暗笑。黄俊明这么说可是有种可持续发展的小小苗头,也不知道这一溜的胡诌八扯能不能在李承乾今后的生活中有所作用。不过看着李承乾现在的样子,黄俊明的玩心大起。又是一阵严肃的说道。

    “其实这维护天道一事很多人正在做,只是他们并不知道罢了。承乾你有没有见过打渔的渔人?据说打渔的渔人在打渔的时候就是只打大鱼,小鱼要放生让他们自由成长,打猎的猎人也是如此,带着孩子的正在发情期的雌性猎物是不打的,因为他们还要繁衍下一代。虽然打渔的和打猎的并不知道他们在维护天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自己一直有鱼打有猎打。但是他们的行动的的确确是一种维护天道的表现。”

    李承乾轻轻地点点头,对于这个话题,李承乾竟然是相当的感兴趣,一脸希冀的等着黄俊明继续说下去。李承乾的这个表情看在黄俊明眼里,心底又是一阵暗笑,没准今天的这番谈话造就了以后这里成千会成为一个秉承可持续发展观的皇子。当然黄俊明的这翻猜想不幸言中,李承乾不但成为了一个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皇子。还成为了这样一个帝王,并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用到了朝政上,很好的稳固了李世民打下来的江山。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黄俊明看着李承乾那希冀的眼神,思考了一下随后又说道:“承乾啊,其实天道还有很多可以让咱们人类借鉴的。你想听听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