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神道(南枝)-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no、147 水泥
对于制作水泥一事黄俊明算是应承下来,承诺一月之内制出成品。本就当过兵的他,对于这种国防上有大用的东西还是有些了解的。军用水泥太过繁琐,黄俊明制不出来,仔细想想现代的水泥工序也是颇为繁杂,在这个初唐时代的工艺上来说可行性是在是低的吓人。
不过这也难不倒黄俊明,在他的记忆中,现下混合了糯米浆水的城墙与古罗马制造的罗马水泥强度相仿。这种东西黄俊明还是稍有了解的,比罗马水泥稍晚些的工艺不太繁琐的水泥种类多的是,只是看黄俊明怎样去选择了。
至于强度,黄俊明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只要能经受的住炸药的威力就行,说实话,黄俊明对自己咕哝出来的火药还是相当的鄙夷的,威力在大唐来说虽然惊若天人,可是对比现代来说威力实在是低得很,硝酸甘油火药黄俊明也能做出来,可是没那个必要,黑火药对于这大唐来说已经足够了,以后的发展就让大唐的科学家们自己去研究就好。
而比罗马水泥强些的水泥却又让黄俊明好一阵的挑拣。 罗马水泥是火山灰和石灰混合而成,坚固程度和现在的城墙相仿,自然排除在外,而近代水泥基础的斯密顿水泥则是粘土和石灰石同时烧制而成,虽然比现在的城墙硬度大些,但是还不在黄俊明的考虑范围之内,稍强些 的天然水泥由于黄俊明是在是不清楚泥灰岩是个什么东西,也只能抛诸脑后,在向下看也只有勃兰特水泥和矾土水泥可供选择了。
这两种 水泥绝对是可以承受住黑火药的轰炸的,第一种勃兰特水泥简单的很,石灰与粘土三比一混合,在烧制后磨研成粉末。随后就能使用了这和现在的水泥大致相同,民国时期用的也大多数是这种水泥。黄俊明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也只有这个才是最简单最符合现状的了。
至于矾土水泥被放弃的原因,其实也简单的很,矾土水泥需要铝土的伴生矿而且还要含铁的铁矾土进行烧制。黄俊明可没兴趣当个地质专家,太过麻烦所以最后只好选择了勃兰特水泥。
水泥的烧制相当的顺利,本来就是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的东西,黄俊明看着那一块笔记本大小的水泥块敲了敲,相当满意的带着样品奔向了李世民所在的东宫。
“气死我了!他还知道他是朕的叔父!有这样的嘛!”黄俊明老远就听到李世民的咆哮声。听上去像是他们老李家的一个王爷惹了他。
黄俊明来往东宫事不需要同传的,谁让李承乾李泰两个孩子也经常跟在黄俊明屁股后面在东宫走来走去。黄俊明循声走去,却见东宫的小花园内,李世民急躁的踱着步。一张脸拉的相当的长,脸色也是黑的厉害,看来气的着实不轻。
“陛下这又是和谁生气呢?”黄俊明抱着水泥块,拎着一个大兜子对着李世民调笑道。“生气伤身啊,陛下还是想开点,要不贫道再给您读点经书?”
“仙师这些日子看来经书还没读够啊!”李世民听得是黄俊明的声音。脸色转变的飞快,放平了心思对着黄俊明回到,虽然隐约还是能感到他的心情并不好,但是做到现在也可以称得上是雄主之风了。“朕可知道,仙师无事不登门,不知仙师这回找朕有何贵干哪?”李世民示意黄俊明跟随他在小花园的石凳上坐下。
黄俊明将手中的水泥板轻轻地放在了石桌上,又将手中的袋子放在一旁,指着水泥板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贫道可是给您送礼来了!”
“哦?”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看着石桌上的水泥板。“可是这石板?唔,这东西打磨的倒也挺齐整,仙师怎么有闲心弄起这个了,而且没什么特别的啊,一般的石匠只要有些时间都能做出来吧?”
黄俊明翻了个白眼,这李世民是诚心调侃自己,这东西哪是石匠能弄得出来的。“陛下这东西你要是不要,贫道可拿走了啊。”黄俊明作势要将水泥板拿走。
李世民用手一栏,笑道:“仙师。快给朕说说,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你不会给朕送来一个普通的石板的。”
黄俊明神秘的对着李世民问道:“陛下觉得这东西与城墙相比哪个更坚固些?”
“自然是石头!”李世民丝毫不假思索的回到:“难道仙师说的加固城墙的东西就是石头?朕依稀记得,你不是说什么叫水泥的东西么?”
黄俊明对着水泥板一指,肯定的说道:“这就是水泥!”
“这就是水泥?”李世民被黄俊明说的一愣。一伙的重复道。
“没错,陛下可别误认为这是石板啊。”黄俊明开口解释道:“这水泥板贫道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做成了。而且不局限与这个样子,可以说贫道想做成什么样,这水泥就会成什么样。”
“那就是说,仙师可以制作这种叫水泥的石头?”李世民有些明了过来了。
“陛下你也可以这么理解。”黄俊明伸手去过袋子,袋子中装满了水泥粉。指着粉末对着李世民说道:“这就是烧制好的水泥!只要加水混上一些沙子就可以做成任意形状的石块!”
李世民头脑有些转不过弯来,看一眼水泥粉,再看一眼水泥板,来回看了十多遍,也没看出这两种东西有什么关联。不过本着对黄俊明的信任还是试探着说道:“仙师,这水泥成本如何?”
“一斤不过十文钱!”黄俊明算的清清楚楚,这年头石灰石,粘土随地都是根本不用钱,也就是烧点火费钱一点。
“嘶!”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只要十文钱就能弄出一斤可以制出十块的粉末?这在李世民看来实在是太过神奇了。
“呵呵,陛下,贫道可以给您演示一番。您只要看到贫道怎么弄,你就知道了。”黄俊明见李世民肯定,找来一个木盆养的容器,把混合了沙子,鹅卵石,和水的水泥互相搅拌到了一起。“成了!只要静等上一两天就可以了!”黄俊明在李世民的注视下拍手说道。
————————————————————————————————————————————————————
第一更,明日西南去大连,粗略估计会在大连呆五天,抱歉更新票无法更新了,因为更新了就没有这些天的存稿了,大家见谅
正文 no、148 淮安王神通争功
no、148 淮安王神通争功
黄俊明轻松写意的一些列动作让李世民看的一头雾水,就跟小孩子家家撒尿和泥似的这么一阵搅合,就能弄出来石头?李世民虽然觉得有些不可能,但看黄俊明这么当面的演示,也觉得黄俊明真有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
若是真的这么简便的就能制作出石头来,那可方便的多了,这种石头肯定比那土夯成的城墙牢固的多。
听黄俊明说着样就可以了,只需要静放上一阵子就可以变成石头,李世民不敢置信的开口道:“仙师,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黄俊明重重的点头。“也用不上多久,两三天最多了,闲来无事在这上面撒点水更好。”
这话停在李世民耳中又是惊骇连连,这东西还不怕水?也对,石头本来就不怕水,不像是土墙被水一泡就塌了。
“唔,朕了解了。”李世民点着头,背着手绕着和好的水泥走了好几圈,可是还看不出什么,不得要领的坐了回去。
黄俊明见李世民这个样子,也是在心底一阵的窃笑,不过这可不好表露出来。突然想起刚来时李世民气愤的样子,连忙问道:“陛下,方才是生谁的气呢?以后还是尽量少生气吧,生气伤身。”
李世民听黄俊明问起这事,连连叹息:“哎,真也知道,可是那李神通,是在是太过恼人。”
“李神通?”这回可让黄俊明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在他的印象中可没有这一号名人啊。
李世民也是看出了黄俊明的不了解。开口解释道:“李神通,名寿,是朕父皇的从父兄弟,也是朕的叔叔。”
黄俊明这时更纳闷了,身为一家人,还是李世民的长辈怎么将李世民气成这样。刚想发问,却被李世民的手示意着,没有说出口。
“隋朝末年。朕这叔父在长安为官,可自父皇起兵后,收到了牵连,带着家人跑到了南山避祸。其实那时候叔父还是相当辛苦的,朕那堂弟李道彦。甚至还为了生计下山讨饭。日子过得清苦的很,等到后来,三妹去了南山,和叔父聊了之后,叔父便举兵相应父皇,自称关中道行军总馆,其实现在想想看,还是最早相应父皇的人之一。”
李世民叹着气,娓娓说起了李神通的故事:“等到了父皇攻下长安称帝之后。叔父又被父皇任命为宗正卿,后来又官拜拜右翊卫大将军,封永康王。寻改封淮安王,任山东道安抚大使。大唐初立,军阀反叛严重,叔父在魏县击败宇文化及的军队。后来由于不敌窦建德,叔父退守黎阳。殷开山也是死在了这一役上。四年之后,窦建德兵败被杀。叔父又被受官河北到形态尚书仆射,等朕平定刘黑闼的时候,又被父皇升迁到左武卫大将军。说实话,那时候叔父对朕还是很好的。”
李世民自嘲的笑了笑,看了正在专心听李世民诉说的黄俊明一眼,李世民觉得将心底的话说出来,给一个听众去听心情好多了。
“朕当秦王时,曾经送给叔父十顷良田,不小心却造成了叔父和张妃之间的矛盾。叔父没有丝毫的怨言,后来朕在大哥的府邸喝酒,不慎中毒,也正是叔父救得我,朕欠叔父一条命!”
“陛下,既然淮安王对陛下如此好,那陛下为什么还要生气呢?”黄俊明疑问道。
“哎!”李世民又是一声叹气:“昨天,朕打算亲自制定给极为重臣受爵赏邑,众人纷纷争功,闹得朕是烦不胜烦啊。”
黄俊明一听。也是有了些感觉,大唐安定了,李世民打算给这些从征战中的重臣将军们升个爵位,赏点封邑,被大臣们知道之后,为了让自己获得的利益更多些,肯定会纷纷的表功,毕竟功绩越大,得到的东西越多,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后来朕经过考虑查证,制定了爵邑。将叔父放在房玄龄,杜如晦之下。造成了叔父的不满。不过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真的是运筹帷幄,坐安设计,朕是论功行赏,本来就是要在叔父之上啊,可是叔父却觉得他自己常年带兵东征西讨,功绩也是非常的大。虽说叔父在朕平定陇西是时候,在关中与众多诸侯对抗,后来又被窦建德所俘虏,最后在平定窦建德之后,又平定了河北三十多州,攻占了河北,功劳不浅,后来窦建德余部的七州也被迫归降,虽然舒服没有战胜刘黑闼但也打败了徐圆朗的叛乱。可是这次叔父要的上次也太多了些,不是朕和舒服的关系不好,但是对于这种要求朕是在是没办法不生气啊!”
黄俊明缓缓思索着在李世民口中的李神通,突然觉得以李世民口中的李神通不应该会这样啊,难道真是为了赏赐?可是李神通已经是郡王了。在上升就是亲王,李神通也不应该不是那种不识时务的人啊,会突然黄俊明似乎想到了什么。对着李世民问道:“陛下,敢问当时群臣是否争功争的厉害?”
不提还好,黄俊明这么一提,李世民又是气不打一处来:“就是这样!这些大臣们闹也就罢了,可朕从没想到,叔父也会跟着这些大臣一起闹!”
黄俊明听李世民这么说,心里所想的事情渐渐浮出水面,略微斟酌了一下。开口说道:“陛下,相比陛下是误会淮安王了。”
“误会!误会!”李世民咆哮道:“你没看他那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样子!”
“那淮安王平日里可曾嚣张?可曾跋扈?”黄俊明追问道。
“那倒没有!”李世民突然之间有些垂头丧气。
“陛下,恐怕您是真的误会淮安王了。”黄俊明劝解道。
“误会?!”李世民提高了声调:“给朕一个理由!”
“陛下倾听贫道说来。”黄俊明对着李世民缓缓开口:“淮安王并不是那种不知进退的人,平日里又不嚣张跋扈,并且与陛下您交好,按说这争功一事是不可能出现在他的身上的,可这时候偏偏又在他身上出现,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难道他还有什么目的不成?”李世民警惕的问道。
“还请陛下回答,淮安王是不是最后才出来争功的?!”黄俊明并没直接回答李世民的问题。
“是有怎样!”李世民言语之间开始有点 不耐烦起来。
“那淮安王就是真的有目的的!”黄俊明一锤定音的说道。
“说来听听?!”在李世民的想法中,只要有目的就是对他不利,身为皇帝由不得他不去瞎想。
“陛下,淮安王此举是做给众人看的,众臣子们互相争功,可是一个相当日久的事情。没有一段时间是理不顺的。淮安王与陛下争论,就是想将正在争功的众臣子们把目光集中在你们二人之上。如果陛下否定了淮安王的争功,那其他人也肯定偃旗息鼓。毕竟淮安王的功绩摆在那里。他的封赏都不是很多,那别人怎么好意思比他多呢?这时给陛下一个处理的更好方式啊!”黄俊明一点一点的分析道。
李世民渐渐地也被黄俊明的话想的通了,只是还是问道:“这么说,叔父是想要以他自己的例子来平息众论了?”
“当是如此啊!”黄俊明感叹道。
“可舒服为什么不告诉我?!非要和朕在众臣子面前争论!”李世民高声问到。
“不和陛下争论,怎么能引起众人的视线呢?”黄俊明神秘一笑,继续说道:“陛下想想看,臣子们都争功,这样一来陛下就是压,也得按照原来的赏赐方式提上不少,如此一来不是损失过大?重臣的封邑高了,时间一长总会出现点事端,从古至今就是这样。出了重臣还有宗室呢?许多宗室也是有功的,陛下对宗室的赏赐也不能少吧?既然赏赐有功的宗室那么多东西,那些平常的宗室是不是也要掏些赏赐呢?淮安王即是功臣又是宗室还是朝廷重臣,由他来出面,做那个愿意挨揍的黄盖,怎么不让那些人偃旗息鼓?这样一来重臣的封邑不高,也就出不了事,宗室们有功的保留爵位,没有功绩的直接降一等也无可厚非,西汉血淋淋例子摆着呢。”
“是朕错怪叔父了?”被黄俊明这么一点,李世民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
“是啊!”黄俊明也有些感慨,这李神通对李世民真心好。
“那朕要去和叔父道歉,哎,是朕不理解叔父。”李世民说着起身就要将嘴上的话付诸行动。却被黄俊明拉住。
“陛下,不可!”黄俊明劝阻到:“陛下现在要做的就是顺着淮安王的意思去做,等全部做完了再给淮安王一些补偿就可以了,对了陛下最好还是将这件事记录下来,不然这个事情之后恐怕不懂得内中缘由的史官们,会诋毁淮安王啊。”
“谢过仙师提醒,是朕莽撞了!”
———————————————————————————————————————
第二更。
正文 no、149 老子养生诀
no、149 老子养生诀
淮安王李神通的争功事件让李世民感慨良多,若不是黄俊明提醒,自己没准儿就冤枉了这个对自己好的叔父,都说天家亲情淡薄,可是有这么一个处处维护自己,任劳任怨的叔父是在是幸福的多。
当然经过了这件事,李世民觉得自己有的时候有些冲动了,其实自己仔细想想也是能想到的,而自己却被怒火掩盖了本来应有的一份精明。
“仙师,哎,今天这事是朕错了。”李世民感叹的对着黄俊明说道。
黄俊明被李世民现在的这幅状态给弄乐了,你一个当皇帝的错不错谁敢说?这年头也就是魏征那个老头呗。可现在魏征不是不在这么,自己又不是淮安王李神通,这道歉怎么说到了自己的头上?
“陛下,有时间还是和淮安王多交流交流吧。可以肯定淮安王是真心向着陛下的。”黄俊明感慨道。
“朕知道。”李世民的语气还是有些低沉,显然是自责的紧。看着云淡风轻的黄俊明,李世民突然升起了一点嫉妒之心,这仙师的头脑可不是一般的冷静啊。“仙师,朕这性子是该改改了。还好这回有仙师提点,若以后仙师不在朕身边,朕怕是要通了大篓子啊。”
黄俊明一听,直接被李世民这句话弄得一愣,讪笑道:“陛下,您这动工也不缺太监啊,贫道也只是个道士。。。”很显然黄大仙师想歪了。
听到黄俊明这么回答,李世民也是一愣,不过转瞬间又明白了黄俊明的意思,颇为尴尬的说道:“仙师怎么能当太监呢,朕可舍不得啊。”
黄俊明竟然从李世民的话中听出了点基情的味道,连忙逃也似的跳开:“陛下,您又调笑贫道。”
“哎,仙师有没有什么能让朕更冷静的法子?”李世民试探着问道。“朕是一国之主,不冷静容易出疏漏啊。”
黄俊明听到这话。内心也是了然,对于冷静这一方面没什么东西比道教的经文好了。可是李世民的身份又不允许他时常捧着一本经书,黄俊明思来想去,只好找了一套勉强对的上路子的养生诀。
这道教的养生诀可不是所谓的内功什么的,只是一种养生的生活方式而已。黄俊明这一沉思。李世民可是看的异常忐忑和焦急。看上去黄俊明是有让他冷静的法子的。
“仙师?”李世民试探着问道。
“陛下,说实话,想要冷静的方法有很多,常读读经文什么的最好,修身养性嘛。不过陛下的身份恐怕没那时间,贫道思来想去觉得有一套养生诀对于陛下来说比较合用。”黄俊明说的句句在理,听得李世民频频点头。
李世民对着黄俊明问道:“敢问仙师这养生诀是何名称?”
“回陛下,这养生诀名为老子心法十字诀。”黄俊明丝毫没有拖沓,直接开口说道:“我给陛下先简单的说一下。这老子心法十诀的核心就是十个字。德、养、心、善、无、少、静、寡、淡、忘。”
“听上去还挺简单的。”李世民听核心只有十个字,悄声说道。随即从座位上站起,对着黄俊明深深地行了一礼。既然想要学,就得摆出一副架势。礼不可废。“还请仙师教导!”这话李世民可是说的中气十足。
黄俊明看着架势,也知道自己必须拿出点东西来了,“既然陛下想学,贫道哪有藏私的道理?陛下且听贫道说来。”
见李世民百足了一副认真听课的样子,黄俊明开口说道:“这老子养生十诀看上去简单。但是实行起来却有些困难。”
“在困难朕也要学!”李世民的语气前所未有的坚定。
“好!”黄俊明给李世民一个赞赏,随后就开始讲到:“首先第一个德紫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黄俊明看着李世民拼死记忆的样子不由得放缓了语速:“二、养字诀: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三,心字诀: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
“六、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黄俊明一边说着老子养生十字诀,一边暗自看着李世民的表情,建立市民真的是虚心学习的架势,黄俊明讲的更来劲了。、
“七、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八、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最后一个无字诀,可要有道源的人才能理解一二,只不过黄俊明却从来不掺合这些事将这直接一并将养生十诀交教授给李世民。
“最后一个了。忘字诀: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忘境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精,忘我可以养虚,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
李世民紧皱的没有也缓缓地舒展来来。
————————————————————————————————————————
大家看到这张的时候,西南恐怕在火车上,请大家包涵啊
正文 no、150 弘文馆
no、150 弘文馆
感谢五宾龙大大的月票,强烈感谢星空流浪者大大对我每一章的支持,有你们在,西南才觉得到自己写的东西是有人看的。
老子养生十字诀这本来就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东西,只要细心查找都能找得到,只是这年头人们学习东西非文即武,学文的不必多说,自然是孔孟之道。学武的那就是杀伐之道。战场杀敌的功夫。对于小小的养生绝,还真的鲜为人知。
李世民反复琢磨着黄俊明口中的养生决,觉得这养生绝虽然简单但还真的挺适用于自己的,对于平复心境还有一些作用,坚持做下去时间一长,自己肯定会更加的冷静,当然他没想到的是时间一长,李世民的气质也慢慢的在变化起来。从最初的王者之气,杀伐之气,书卷之气。慢慢的互相融合,威严而不失飘逸,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也不知道这年头的人事朕聪明还是怎样,黄俊明只是讲了一遍,李世民就表示自己已经记牢了既然李世民说自己已经记住,水泥的事情也已经完成,那黄俊明起身准备离去,没成想又被李世民叫住。
“仙师,稍等。”李世民对这黄俊明说道。
黄俊明转过身,一伙的看着李世民,心想难道还有事?只好开口问道:“陛下?又是何事让贫道留下啊?”
“这。。。”李世民挠了挠头,好像是估计什么不好意思说一样,吭哧瘪度半天才开口说道:“仙师,那个下月等承乾,青雀会开的时候,承乾可能无法再去天仙宫了。那帮大臣的子弟也是一样,至于青雀,观音婢说了,让青雀在天仙宫继续下去。”李世民看到黄俊明不明所以的样子,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补充说道:“当然,不是说仙师教授的不好的意思,仙师教的相当好,让这些孩子们知道了许多道理,只是仙师不教儒学。可是现在大唐。。。”李世民含糊其辞了几个字,黄俊明距离李世民紧紧只有一步不到的距离, 根本没有听清。不过倒也是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官面上,民间学习儒家孔孟之道的人太多了。况且朝堂之上儒生是与武将同样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再说那帮孩子的父辈也都是一代大儒,将孩子送上天仙宫已经很给黄俊明面子了,现在恐怕要收回去自己教学了。黄俊明对此倒是理解。
“陛下,不知这些孩子如后在何处学习?”黄俊明这么一开口,就等于是同意了李世民刚才所说的话。
“呵呵。多谢仙师。”李世民起初还怕黄俊明不同意呢,没想到仙师这么好说话。“昨日,朕下诏改建修文馆为弘文馆。”说着字的的笑了笑。
弘文馆黄俊明听说过,可是修文馆还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可能是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吧,可这却是黄俊明自己孤陋寡闻了,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李世民在长安宫城之西设置“文学馆”隶属门下省,招集天下名士,号称“十八学士”,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陆德明、孔颖达、虞世南等名流。李世民和他们“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可以说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修文馆,给日后唐朝的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
黄俊明虽然不懂,但是还是开口问道:“陛下,不知这弘文馆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这个嘛,朕已经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十八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朕打算遇到朝中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能够一起去参议。同时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这一点朕可是跟仙师学得啊,同样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
黄俊明坐在石凳上,轻轻的敲击着石桌。很明显,李世民此举是为了让皇族贵戚和高级的京官子弟提早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开始接触政事,这样一来他们的就比其他儒生高了不少,可这样一来问题也出现了:“陛下,教授经史书法?而且只要皇族贵戚和高级京官?这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哦?朕还忘了,仙师的简易可是相当的不错的。仙师又有什么好的建议么?”李世民笑道。
“是有一些。”黄俊明想到了后世的大学:“不过,陛下,如此一来恐怕是权贵一直都会子承父业,时间一长与统治不理啊。长此以往,这些贵族也会慢慢的变成一个个新的世家。”这话说的李世民顿时一愣,也是略有思索的点了点头。世家的问题李世民也是大感头疼。仔细一想,黄俊明所说还真有点道理。
“而且,陛下认为经史书法真的能够培养出一个好官?于国家又用的官?”黄俊明继续追问道。
李世民对于那些食古不化的儒生和整日只知道吟诗作赋的书生有些看法的,很多人对于经典之类的信口捏来,作诗也做得相当不错,可招到近前一问政事,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让他深感头疼:“仙师,可否给点建议?”
“建议,倒是有点,贫道这思维有些缓慢,可能会有些漏洞,陛下勿怪啊,当然这只是贫道的想法,怎么样实行贫道是不管的。”黄俊明首先先将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说出,堵死了李世民的口。
“那是自然,朕洗耳恭听!”李世民放低姿态,对着黄俊明恭谨的说道。
“陛下既然修建弘文馆,为什么不弄得大些?比如将国子监与弘文馆合并到一起,毕竟两者之间关联甚大。目的也都是为了大唐培养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