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拥有那么多的奴隶,真要有事,也是能马上武装起来。
这罗成,总好像并不是个甘于只当个府司马的人,何况现在看来,他一个七品府司马,却是把长白府当成私人的在经营啊。
晚上。
军营里杀猪宰羊,反正这次缴获的牲畜也多,随便吃都管够。
大块吃肉的时候,罗成宣布第一拔赏赐下来。
每个参战的府兵,都得了一大笔赏赐,这赏赐包括了盐、粮、钱、帛、奴隶,甚至还是牲畜。
这笔赏赐还不是全部,只是第一批,可就算最少的人都分了几斗盐,几石粮,还有五贯钱,以及几十匹绢,和三个奴隶。
听完这个赏赐后,所有人都有些呆滞。
赏赐太丰厚了,丰厚的他们都有些不敢相信,虽然一路上大家也心里暗暗盘算过能分到多少,可也没想到能分这么多。
当然,那只是最少的赏赐数量,一些有功的当然还另有加。
而如杜伏威等军官们来说,赏赐还更丰厚。
杜伏威两次做先锋杀入敌营,立了大功,他一人得了五石盐、百石粮,另有一百贯钱,和二百匹绢以及二十个奴隶。
而作为率领队伍的罗成,当然是最多的,他本不愿意拿最多,奈何诸将都说他必须拿最多那份,于是他一人就得了五十个奴隶,以及二百贯钱,三百匹绢,以及十石盐和三百石粮。
连魏征这个半路加入的临时记室参军,都得了一石盐十石粮,外加二十贯钱三十匹绢及五个奴隶。
看着分到他名下的这些东西,魏征都有些哭笑不得。
高兴自然是高兴,可他一光棍老道,分这些也没地方放啊。
不过最后他还是高兴的收下了,这是赏赐,人人有份,他也是长白府的一员了,自然也应当收下。
得了大笔赏赐的魏征心情很好,难得的喝了点酒。
“你不是道士吗,还喝酒?”
“谁说道士就不能喝酒了,和尚才不喝酒。”魏征一边说一边又抿了口酒,“这酒差了点,其实我父亲以前就很会酿酒,小时就传给我魏氏家酿秘法,等哪天有空,我也来酿几坛,绝对比这酒好喝的多。”
“好啊,到时我一定要好好品尝一下魏氏家酿。”罗成笑着应下,然后看着魏征,“先生愿意继续留下吗?”
魏征也扭过头来看罗成。
“呆在这里,确实感觉挺不错的,现在除非你赶我走,要不然我还真不愿走。”
“那就好,我留先生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赶先生走呢。”
其实经过这些天的相处,罗成发现这魏征虽说当了十多年道士,但绝不是什么一心世外的出家人,相反,魏征对于人情世故很懂,甚至连公文格式等都很了解。他现在营里,最缺少的不是猛将悍卒,反而是如二姐夫王子明一样的文人。
一个军营里,其实也离不开这些文人的。而且军营里还需要各式各样的文人,比如有负责出谋划策的军师型文人,有负责处理钱粮功绩的幕僚,甚至还有负责军纪纠纷的文人,还要有帮他起草与各方往来书信的文人。
魏征这人,不但能出谋划策,而且对公文格式这块也很熟悉,有他留下来帮忙,能大大减轻罗成的负担,他当然是求之不得。
何况,历史证明,人家魏征虽然一生事奉六主,可是实实在在的宰相之才啊。这样的人物,当然得想办法留下,之前给魏征的赏赐可是他特意加厚了的,要不然,他刚入营,也不可能得这么多的。
“那一会请先生帮我给杜如晦、房玄龄和张仪臣以及家师张郡丞各写封信,替我把这里的情况跟他们说明一下,请他们帮我们上下打点打点。”
魏征也不客气,点头应下,“好的,回头我就写,写完给你过目。”
第253章 涿郡大军一偏将
隋大业七年,三月底。
河北涿郡,蓟县。
三月本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可罗成感受到的却只有那狂怒的寒风,和绵绵不断的冻雨。
蓟县郊外,罗成搓了搓手,转身又钻进了自己的营帐里。帐篷中间,挖了个地塘,架着几根半干不湿的木头,半明不灭的燃烧着,因为柴不干,烧起来便总是有很多烟。坐在旁边烤火,虽然能带来点热力,可没一会,总能把人熏的两眼泪汪汪,隔一会,总得跑到帐外吹会寒风透透气,否则人都要熏晕在里面。
“这狗日的天气,这都马上四月了,怎的这里还如此寒冷。”
老四跺着脚,一边扭头去擦熏出的眼泪。
“毕竟是北方,你还没出关呢,过了辽河,那白山黑水之地,现在还大雪纷飞呢,得下到五月去那雪,那才真正叫天寒地冻,北国风光。”罗成笑着道。
“白山黑水?偏将说的是靺鞨人的白山部和黑水部吧?”魏征坐在火边,缩着脖子手抄在袖筒里说道。
“嗯。”罗成嗯了一句,靺鞨人此时占据着辽东最偏远的地区,白山部靠近着高句丽,是相对开化点的靺鞨部落,他们甚至臣服于高句丽,主要地盘就是在后世的吉林一带。而黑水部则相对更野蛮未开化一些,他们的地盘更广阔,基本上后世的黑龙江,以及外东北都是他们的地盘。
“那里可是真正的蛮子部落了,据说一年倒是大半年的时间是大雪冰冻的,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穿鱼皮和野猪皮。”魏征倒也是比较有见识的,对靺鞨部居然也能说出一番情况来。
老四现在对冰雪是极尽厌恶,“那老子这辈子都不想去白山黑水。”
“偏将,昨天去军议,上面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开拔啊?”魏征又问。
罗成他们年初奉兵部调令北上,渡过黄河后在豆子岗顺路剿了个匪,大赚了笔外块,然后就一路北上,再没有什么耽误。
到三月初,一路缓缓行军,便还是到达了涿郡大营。
然后罗成他们便在这里呆了近一个月时间。
来的时候,虽然涿郡冰雪都化了,运河也解冻了,可依然隔三岔五的来场倒春寒,就算罗成他们带的衣被充足,也依然受不了这里的鬼天气。齐郡虽说冬天也挺冷,可比这里还是暖和的多。
来了快一个月,罗成的那六百府兵被兵部整编。本来他这六百人要步骑分编的,但是罗成他们腰包鼓,上下打点。最后居然还硬是编在了一起,全都编入了步兵之中。
按兵部计划,天下各路兵马集结于涿郡,重新整编,然后集训几个月,等到明年正月初一发兵。
征召的大军多达一百多万,大军分左右两翼,每翼编十二路军。
每军下分战兵和辅兵,百人为一队,其中战兵有四十队骑兵,八十队步兵。骑兵十队一团,步兵二十队一团。
另外每军还设有辎重、散兵等四团,由步兵护送。
罗成的六百人都被编入了步兵之中,一团步兵二十队,足两千人,他那六百人全编一起还不够,又从其它地方调来14队一千四百人,凑足了两千。
因为罗成上下打点,花了不少钱,因此倒也顺利的捞到了这个团偏将的位置。
偏将便是这团的主官,按行营整编,步兵二十队一团,百人置一纛,团设偏将。团偏将以下,还设校尉、二百人长,以及队头等军官。
花了不少钱,但罗成当上了偏将,他的兄弟嗣业、存孝等也各都当上了校尉和二百人长等。
连魏征这个半路入伙的家伙,都正式混上了一个团参军之位。
涿郡蓟县,就是后世的首都地区。
这里早年未州改郡前,称为幽州,向来是东北第一重镇,是防御突厥、契丹的军事重镇。皇帝准备东征后,这里便成为东征准备大本营。
各地兵马,陆续向涿郡开来。
涿郡本就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纽,大业四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达涿郡。
今年,皇帝乘龙舟自江都经黄河入永济渠道,直抵涿郡。
而同时,江淮民夫、船只也在日夜不停的转运黎阳仓、洛口仓几个国家大型粮食储备转运仓的仓米到涿郡。
运河一解冻,舳舻相次千余里。
因为这条新开通没几年的运河,使得原本是天下东北端的涿郡,便成了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
涿郡虽坐落在平原之上,可处于水陆交通的北端,是为枢纽,有交通之便利。
而涿郡北依燕山山脉,西靠太行,崇山骏岭成为华北平原天然的屏障,自春秋战国时起,历朝历代都在燕山山脉修建长城、关隘,更使得涿郡蓟城成为北方战略中心。
因为有交通的便利,所以涿郡就成了东征百万大军和无数粮草辎重的汇集之地。
罗成他们从齐郡过来,算是比较近的,所以来的算是较早。不过来了一个月,除了隔三五天操练一次,其余时间罗成他们就是整天烤火。
汇集涿郡的兵马越来越多,规矩也越来越严格。
罗成手下四十队步卒自扎一营,每天除了军官,都不能轻易出营。
遇到天气好,罗成便会操练操练自己的人马,可遇到如今天这样大风细雨的鬼天气,便只能都缩在帐中烤火了。因为人马太多,烤火的柴都难打,现在干柴都没的烧了,都是弄的湿柴,烤起火来能烟死个人。
“我要的陌刀还没下来吗?我们可是把钱足额给付了,还加了钱呢,他们不会翻脸不认账了吧?”
嗣业从外面进来,一坐下就忍不住抱怨。
“应当不会,之前我们买的那批明光甲,不就到货了嘛。”罗成倒是很淡定。这涿郡聚集的兵马越来越多,但是这里存储的装备却更多。之前老爹和大哥就都在这里打了一年的军械。
好多府兵前来,都是带着不齐的装备,于是便在这里补充,尤其是好多新置军府的府兵,更是没有装备齐备的。
好在罗成他们手里有钱,于是同样都是装备不齐,可别的府兵是租,他们却是直接买。涿郡军械据说堆积如山,一库又一库,但都归在卫尉寺下管着。
罗成拿着杜如晦等人的信,找了不少熟人牵线接头,最终还是找上了卫尉寺的官员,一个六品的官员,品级不高,但实权不小。钱塞到位后,这人就很好说话了。
一个月时间,罗成的团已经先后补充了几次装备了。
比如说他原来那六百人,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人人一件明光甲,而且还全都是开皇年间打造的,不是大业年造的。开皇年造的明光甲,那就跟那时的肉好五铢一样,用料足够,而且质量可靠,普通的弓箭都难破甲,比起大业年的明光甲质量好了不是一个档次。
当然,这样的好甲贵也是肯定贵的。
反正有钱,这战场上能保命的东西当然是越贵越好。
于是明光甲人手一件,横刀、盾牌也都更换了开皇造,甚至他们现在终于达到了府兵标配的弓箭百分之一百四十的装备率,人人配上了弓,甚至弓弩兵还不止一把弓。
罗成手下原来的二百骑兵,他在这里全登记成了步兵,现在是骑马步兵。他自己的另外四百步兵,在豆子岗剿匪后,其实也人人有马了,因此也都成了有马步兵。另外他们的驮马数量充足,每火十人就有十匹骡马,远高于标准的十人六驮标准。
不过罗嗣业却一心要组建一支陌刀队,因此又花了不少钱,找了卫尉寺官员弄陌刀和厚甲。
那边收了钱,倒也答应了,只不过一时半会还没下来。
“最近新到的人马比较多,卫尉寺那边也很忙,总得体谅下人家,给他们些时间,咱们跟刘署令的关系也好不容易拉起来的,不要因为这些坏了关系。”罗成可是很珍惜这位刘署令的,绕了七弯八转好不容易才建起来的关系,动用了好多人情就不说了,关键是喂了多少钱才喂熟的啊。
而若是这关系断了,就算想花钱再喂熟一个,也不容易。
这大军东征,武器装备那可是重中之重,跟个管武器的署令打好关系,总不会吃亏的。
“这天天憋在这里,人都快憋疯了,都说明年正月初一才正式出兵,咱们总不能在这里再傻呆八个月吧?”老四嘟嚷着道。
“那倒不太可能,我最近打听了一下,我们这批属于提前征召的,所以极可能等涿郡兵马集结了一定数量后,我们就要先出发去辽西。”
涿郡只是大军和粮草集结地,但真正的前线大本营实则是在辽西。朝廷已经在辽西设立了两个军事重镇,作为前进基地,分别是泸河镇和怀远镇,另外还有一个靠海的临海顿。
那里距离辽河前线已经不远了,才是真正的前进基地。
“那咱们能提前过去吗?娘的,最好是直接派我们到辽河边去驻防,这样说不定有机会跟高句丽蛮子打几仗。”老四最厌恶现在这样的状态,整天呆在营里,哪也去不了。就算想狠狠操练下队伍,天公都总不做美。
“再等等吧,反正都等了一个月了,也不差那点时间了。”罗成眯起眼睛,继续烤火。
第254章 第一团
四月初。
涿郡已经聚集了大约三十万大军,每天依然还有各地兵马陆续赶来。蓟城外的运河上,运船排成长队,络绎不绝。而岸上官道,也有车马不停。
每天往返涿郡水陆路上的民夫,据说不下三十万之众。
罗成他们这片营里,也越来越密集,无数的帐篷林立,搞的跟灾后难民营一样,到处都是人头。
身为一团偏将的罗成,有机会能够自由出入营地,四处看看。看着这宏大的景象,他也不得不感叹,这就是中原大帝国战争机器全面发动的厉害。
当今世界,又有哪个国家,能够一道诏令就征召百万大军,几百万民夫呢?
天南地北的府兵,甚至跨越数千里前来汇集,操着各地不同方言的士兵挤在这涿郡城郊,任谁看了都会头皮发麻。
三十万的府兵,已经差不多把涿郡城郊围满了。
他想起魏征的话,涿郡不可能真的等到一百多万大军全到了全出发,第一批先锋应当要开拔了。
罗成也不知道哪天就会开拔,但气氛在那,三十万大军不可能天天蹲在涿郡城下吃干饭。他加紧时间找卫尉寺的那位刘署令吃了几顿饭,好酒好菜侍候着,又送上了不少金子。果然还是金子好使,之前嗣业要的那批陌刀和重步兵甲一直没准信,这金子一到位,仅几天时间,刘署令就让罗成带人去领装备了。
等罗成带着嗣业等一干兄弟兴奋的赶到那边仓库,进去一看,眼睛都差点晃瞎了。
整整一个库房,全是陌刀。
一个个大木箱里,全装着崭新的陌刀。
“这里不得有上千把?”嗣业看着那一堆堆的箱子,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
刘署令呵呵笑道,“千把?告诉你们,这里是整整一万把陌刀,而涿郡还有两库陌刀。另外东都和西京武库里,也一样还有许多。”
“不过那两库是大业年间打造的,你们兄弟要的货,我自然得给你们准备好的,这库里的一万陌刀,都是开皇年间打造的,本来都是供给塞上边军的,这次调来了这里。”
刘署令这人虽然贪,胆子大,可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要他收了钱,他绝对帮你办成事,而且事办的不含糊。
开皇造陌刀,那当然比大业造陌刀好。
嗣业打开一个箱子,拿起几把陌刀仔细检查,刀上还涂着油,手指敲在上面,听声音都能感觉到不同,拿在手里,份量也极沉重。
“好刀!”嗣业点头。
“刘署令,这样的陌刀我买五百把。”嗣业开口就喊道。
刘署令笑了笑,“不是说好一百把嘛,怎么要五百?”
罗成也不理会嗣业的大开口,他想了想,“刘署令,买一半如何?你也知道,一个步兵团两千人,一队百人,我打算装备两个队二百人,正好一个二百人长带领,再多加五十把,算是备用。”
“原来说好的可不是这样的。”刘署令笑道。
罗成便上去勾肩搭背,“这是确实,不过我们也不会白让刘署令你帮忙,我再给你这个数?”
他伸手比划了一个数字。
这是整整五十两黄金,之前罗成为弄这批陌刀已经送出五十两黄金了,现在又答应五十,那就是一百两黄金,折成肉好也足八百贯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刘署令笑着不说话了,这事成了。
当然,这只是给刘署令的好处,二百五十把陌刀,依然还要出钱,得向卫尉寺购买,唯一好处就是能够拿到开皇造的好货,以及能够走后门免了许多手续,直接提货。
嗣业一箱箱的检查,最后两百五十把陌刀全都过目一遍才放心,刘署令人不错,拿到罗成送上的黄金后,还多送了十把,这十把没算在里面,甚至还给了嗣业和阚棱一人一把质量更好的精品陌刀。
买好陌刀,又买铠甲。
武库里,铠甲更是一库又一库,每一库一种铠甲,细分了十多种铠甲。
看到这么多的铠甲,罗成几乎是良久无语。
大隋的国力,由此可见一般,文帝的开皇不治确实不是吹的,大隋无工商之税,可统一天下不过三十年,依然强大到不可思议。
不说这东征大本营的器械充盈的令人发指,就是在河东的太原,也一样储藏了大量的武备。在李渊起兵之时,晋阳宫监裴寂,便慨他人之慷,从晋阳宫武库里面,把隋帝国的四十万套藏甲全都拿来送给了李渊,做起兵之资。
军械如山,铠甲满库,一方面固然是大隋帝国如日中天,可另一方面却又是对民夫无比压榨最好的见证。
隋帝国虽强,可百姓却已经穷困。
带着手下一趟趟的往返武库,搬运了一天,才终于搬完了。
“士诚,咱们豆子岗剿匪赚的那笔横财,已经十去九空了。”录事参军王子明拿着账本,有些皱眉的对罗成道。
罗成却看着那一堆堆的武器装备笑道,“钱就是王八蛋,花完了还可以再赚。可是这次武器铠甲,却不是一直都有这么好的机会弄到手的。现在有机会,就算砸锅卖铁也得弄齐全了。”
嗣业坐在那一堆陌刀箱子上,呵呵傻笑,“值,值得。”
罗士信也坐在一堆箱子上,他下面是四十套具装甲骑装备,花了大代价才弄来的好玩意。这让他终于有了五十骑重骑了,哪怕是重骑里面装备最差的黑光铁骑,可也是具装甲骑不是?
“把装备都发下去!”
“让弟兄们装备起来,好好适应一下。”
五十骑黑光铠重骑兵,二百骑马陌刀重装步兵,五十骑团属玄甲轻骑兵,二百明光甲轻骑兵,一百轻甲斥候骑兵。四百弓弩骑马步兵,二百骑马刀牌手步兵。然后是二百大盾投枪步兵、二百长挝步兵、二百朴刀步兵、二百长矛步兵。
这支两千人的步兵团,已经豪华到没人性。
五十重骑,三百五十轻骑,另外还有骑马步兵六百。
虽然还没达到全部骑马机动能力,可已经足够豪华了。
第255章 叔侄相见
三天后。
涿郡临朔行宫终于传出皇帝的诏令,从涿郡先编两军,然后开拔辽西,进驻辽河前线。第一军由太仆杨义臣为大将、虎贲郎将罗艺为亚将。第二军由左翊卫将军段达为大将、虎牙郎将宋老生为亚将。
两军各统骑兵两团四千、步兵两团八千,另辎重等四团八千人,另每军拔民夫三万转运粮草辎重。
罗成的这两千人步兵团,被编入了杨义臣的第一军,堪称是征辽第一先锋团。
两路先锋军总计战兵两万四,辅兵一万六,另民夫六万,共计兵民十万。
命令传下。
长白团自然是摩拳擦掌,呆在这营里一个多月,早就盼着能出去了。
不过罗成兄弟几个,却都有些沉默。
“罗艺是第一军亚将?那我们岂不是成了他麾下?”老四翻着白眼道。
“这个倒是没有料到的。”罗成也没想到会这么巧。
“会不会是这王八蛋故意把我们编到第一军去的?”嗣业对罗艺也没什么好感觉,其实罗家四兄弟自来到涿郡,就知道罗艺也在这里,还是四品虎贲郎将,可没一人说要去见他。
“我看就是他故意的,他是虎贲郎将又是亚将,调动个把团的人还不是轻而易举?”
“那现在怎么办?”
“先走着瞧吧。”罗成对此也没办法,这编练兵马是上面的决定,他虽然花钱弄来一个团偏将之职,可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是有房杜张几人的关系人情在,要不然花钱也没用。他一个府司马,能坐上团偏将确实是人情关系,现在编制下来,他说换就换吗?
“操!”
老四很不爽。
“准备一下吧,该收拾的都收拾一下。”
命令下达之后,罗成的步兵团便按指令先开到了蓟城外围,在那里是先锋两军的营地,他们还要在这里完成一次整编集结。
一个个团开过来,后面还跟着大队的民夫车队。
花了三天时间,在蓟县东边的潞县郊,两军完成集结。
潞县在潞河东岸,这条潞河在后世就是北京东北边下来的潮白河了,而潞县这块在后世便是通县。
两路军,各扎一营,遥遥相望,民夫营则在旁边安下。
罗成带着自己的一团人马,只管听上面传令兵传下的命令行军、安营。他们自己只带了半月粮草,行军扎营时并不动用,每天所需粮草都会有辎重营送来。而辎重营的粮草,又有民夫营补给。
扎营立寨,挖沟树栅。
营地建好,上面又派传令兵下来,却是让各团军官们前去中军议事。
二百人长以上皆去。
罗成便带着兄弟伙装备整齐,骑马前往中军。
中军营外下马,步行过去,碰到好多军官,有些眼熟,有些却很陌生。
大家互相点头,然后入帐。
帐中却无人。
进帐后大家也有些拘束,便都站着。各团的军官一伙一伙的站着聊天,等了好一会,才有一名年轻军官入帐,高声喝道,“肃静,亚将到!”
进来的是一个高大的汉子,罗成兄弟几个目光一直盯着他,发现他确实跟老爹有些像,只是更年轻些,也更魁梧高大。
或者说,其实他跟罗成兄弟几个长的很像。
因此他一进来,帐里的军官们,甚至都不约而同的望过来。
像,实在是像。
就算有人说他们是父子估计也不会有人反对。
罗艺进帐之后,目光在众人中扫了一遍,然后目光停留在了罗成他们这边,最后目光在他兄弟四人脸上扫了几遍。
他不再径直入内,而是折转走向他们。
罗艺走到罗成面前停下,目光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他们兄弟。
“你是步兵第一团偏将罗成?”
罗成挺胸抬头,却没去看罗艺,只是大声答道,“回亚将,职下右翊卫齐郡章丘长白府司马罗成,现任左翼第一军步兵第一团偏将。”
罗艺点了点头,还伸出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哈哈,这股子精气神很不错,真乃吾罗家虎子。”说着,他转头面向众人,高调宣布,“诸位估计对这位年轻偏将还不太熟悉,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便是齐郡章丘长白鹰扬府司马罗成,今年十八岁,虽然年轻,可却已经是员老将,灭过长白山贼匪,破过大野泽群盗,就连来涿郡的路上,都还助鹿角关镇兵扫灭了豆子岗里的上万贼匪,可了不得。”
“当然,如此优秀的年轻人,其实还是本将的侄子,亲侄子。”
于是帐中众人都哦了一声。
刚才听罗成自报家门,就是长白府司马,大家还奇怪,一个七品司马,左右就成了两千人步兵团的偏将,这下算明白了,人家是亚将罗艺的亲侄子。
罗艺作为亚将,本职是虎贲郎将,驻守涿郡的大将,尤其还袭爵襄阳郡公,这可是位贵族将门。
罗艺说完,又转过头来拍了拍罗成肩膀,“好好干,莫要坠了我们罗家将门家声。”
罗成只是冷着脸不吭声。
罗艺笑笑,他扭过头,看向存孝三人。他目光看向个头最魁梧的嗣业,“都说章丘罗家四虎,罗成是白虎,那你应当就是猛虎存孝了?”
“卑职长白府步兵校尉罗嗣业,现为步兵一团校尉。”嗣业声音喊的很响,可依然不鸟罗艺。
罗艺也感受到了罗家兄弟对他的怨念,却只是笑了笑,“原来你是三郎,听说你陌刀使的好,好样的。”
等他走到存孝面前,存孝已经直接喊道,“卑职长白府越骑校尉,现步兵一团校尉罗存孝。”
“吾家猛虎,果然够猛。”罗艺拍拍他肩膀。
最后走到士信面前,他看到士信矮小的样子,有些意外,扭头望向罗成。
“亚将,这是步兵一团校尉罗士信,长白府旅帅。”
“哦,我罗家痴虎。”罗艺伸手却拍士信肩膀,结果士信一点也不给面子,直接扭身让开,让他拍了个空。
“哈哈哈!”罗艺收回拍空的手,哈哈笑了几声掩饰尴尬,然后扭头走到上首坐下。
“诸位将校请坐,我第一军作为最先入辽的先锋军,可谓是深受陛下期待厚望。大将更是选授太仆卿杨义臣来担任,诸位怕或许对这位杨太仆还不大了解,这位可是打小养在皇宫之中,被先帝收为堂孙,编入皇家族谱之列,能文允武,十分了得。”
“不过呢,杨太仆出任我第一军大将,但暂时还要随驾皇帝身边,因此这第一军便暂由我这个亚将统领。今后,还请诸君与我一起努力,平辽讨贼,奋勇先锋,不坠第一军之威名!”
大家纷纷应声,罗成却一直在看着罗艺,也不知道这罗艺做了他的顶头上司,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256章 天降爵位
观察了半天,罗成发现罗艺这人高大威猛,天生一副大将之相。难得的是他不但魁梧高大,而且这话说的也很有水平。
今天这军帐聚议,其实就是刚编成的左翼第一军的军官们见面会,大家相互介绍了解一下。毕竟大家来自天南地北,由各卫各军府抽调来的兵组成的,如罗成他们这个团,一个团里有六百都是一府的,都还算少的。
有些团,那是从七八个府的府兵里拼凑起来的。
罗艺这人说话很有水平,几句话就能让你觉得很亲切,没什么架子,可偏偏又很有领导魅力的那种。
看似闲聊,可没一会,大家却已经把气氛弄的很热烈欢快。
罗艺还总是有意无意的把罗家兄弟拉出来夸奖几句,一会一个罗家四虎的,弄的大家都频频侧目。
等大家都算是互相熟愁了后,罗艺突然坐在上面垂泪感叹。
居然开始讲起故事来。
故事很久远,说的是他曾经年少之时犯下的一桩错事,当时年少不更事,大兴城中轻狂任性,结果一时犯下大错,惶恐不知所措,后来是他同父异母的长兄替他扛下所有的事,替他受了极大的责罚,甚至因此被驱出了家门。
说到最后,他叹声道,“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才十几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