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于章丘县城中心的县衙前,今日热闹无比。
  衙门口,皂班班头周德威带着挎刀拄矛的兼职皂班的郡兵们把守着衙门口,维持秩序。司法佐罗存孝则端坐在衙前的一把交椅上,今天是审判盗屠牛贼团伙的日子,县里特召来了全城百姓观看。
  杜如晦亲审此案,县令张仪臣和县都尉罗成也前来旁听。
  天气寒冷,一众犯人瑟瑟发抖,但没有人同情他们。对于偷牛贼,百姓最为痛恨。对于多少百姓来说,一头牛那都算的上是家庭基本最重要的资产。
  可总有该死的贼人,却枉顾律法,不顾百姓死活,偷窃耕牛私自屠杀。
  “提犯人!”
  周德威拿起手里的长矛往地上一顿,于是手下的弟兄齐声拿起长矛顿地,高呼威武。
  关于此案,其实杜如晦已经跟张仪臣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严惩不怠,虽然说出了这么大的案子报上去,少不得又要被训斥,但两人都不想隐瞒。
  杜如晦看着被带上来的一排犯人,心里也不由的在叹息,这么多的犯人,这个案子又得捅破齐郡官场了,搞不好还得捅到朝廷去。
  这起案子牵扯人员太多,不过情况倒很清楚。
  马连升兄弟不但有私屠耕牛之罪,而且以前还是一个盗窃耕牛的团伙头目,白水乡水南村,基本有一半的马家人参与了历次偷盗耕牛以及窝藏赃物的行动。
  顺藤摸瓜,这次不但打掉了一个盗屠牛团伙,甚至还牵出马连升兄弟以前盗牛时,供应过的几个屠牛团伙。
  罗成带着郡兵营弟兄,顺着这些藤,扯出来的瓜还真不少。
  新组建的两房三班,这段日子天天围绕着这个大案在忙碌,花了许多天时间,熬了多个夜晚,总算把这起跨越齐郡鲁郡济北郡三个郡,多达二十多个县的大案理清了。
  这个案子,罗成带郡兵营多次出动,总共抓捕涉案人员共三百余人。
  这里面有盗牛的,有屠牛的,还有窝赃、销赃的。
  甚至最后还牵连出三郡二十余县许多胥吏衙役,可以说惊动三郡。
  别郡的人章丘县管不了,别县的章丘县也管不了,但本县的一个也没放过。
  三百多人涉案,如何审判也是个问题。
  最后张杜罗三人一番商议过后,决定依法办案,从严惩戒。
  偷盗官私牛马,是徒一年半的刑罚,再加上赔钱,但这只是偷一头牛。而现在这伙人是团伙做案,偷窃屠杀的牛数量惊人。
  于是乎,普通的徒刑已经不够惩戒了。
  “按律判处,偷屠一头牛,徒一牛半加赔钱。而偷屠两头者,徒三年加赔钱。而偷屠两头以上者,严惩。”
  徒刑最高三年,因此偷两头就已经突破徒刑上限了。
  那么只能用更重的处罚。
  大隋律法规定了五种刑罚,分别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共分二十等。
  其中死刑为斩和绞两等,流则分为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两千里三等。
  徒刑为一年至三年五等,杖刑从六十到一百分五等,笞从十到五十分五等。
  废除了鞭刑车裂等刑罚,但也允许各种刑罚以铜赎罪,明码标价。
  “这伙贼人罪大恶极,嚣张狂妄,必须严惩。”
  徒刑之上本来是流刑,就是处以流处,但杜如晦却直接跳过流刑,对盗屠两头牛以上的罪犯,直接处以死刑。
  盗屠两头以上五头以下者,绞立决。
  盗屠五头以上牛者,斩立决!
  不但对这些人处以死刑,还对他们实行抄没家产充公,以及子为奴、女为婢、妻子皆以补兵。
  把这些死刑犯的妻子补兵,啥意思?
  直白点意思,就是送到军营里做军妓。
  这是对罪犯最重的惩罚了,株连全家,仅比灭族和诛九族三代要好一点点。
  在古代,对于罪犯家眷的处罚一般也就几种,比如一般罪行不株连家眷,若是极严重的罪行,则株连家眷。要么一起处死,要么流放,要么入掖庭,要么入教坊司,或者直接发配边关给军营补兵。
  其中最惨的无疑就是发配边关补兵了,不但要流放到遥远的边关荒蛮之地,还要服苦役,甚至是在军妓营里受尽蹂躏。
  对于这种严重的处置,罗成还是提出过异议的。
  毕竟现代人讲究的是罪不及妻儿,现代法律不会搞株连,何况这种子为奴女为婢妻子补兵的处置太惨了。
  但杜如晦说偷盗耕牛还私屠本就是大罪,更何况偷盗屠杀了这么多,要知道,这几个团伙多年来盗屠了上千头牛了。
  “偷屠耕牛,那是跟杀人放火一样的罪行,你偷屠这么多牛,那都跟屠了一个村子一样,岂能轻饶。尤其是章丘这种地方,贼匪丛生,越需要用重典严刑以靖治安。”
  连张仪臣也很支持杜如晦的判决。
  于是乎,马连升等三十余犯人,最后被查明罪大恶极,都犯有偷屠两头牛以上的重罪,都被判了斩立决,他们的家眷也因此被牵连,全都贬为奴隶,家产充公。
  “斩立决!”
  斩字后面加上立决二字,那就是不必等到秋后问斩,也不必上报郡中并上报刑部复审。
  一般都是斩监候,死刑判决后,犯人都是暂时关押在牢中,然后层层上报,最终报到刑部和大理寺复审,只有当那边终审通过死刑判决后,才会让地方把死刑犯人押到京城,等秋后在京城处死。
  但是加上了立决二字,却是已经不需要经过这些程序了,直接就处死。一般能判斩立决、绞立决的,都是罪证如山,且罪大恶极,影响恶劣的重案要案犯人。
  多活一天的机会都不给他们。
  还有许多犯人,只是犯人包庇、窝赃、销赃罪,或是偷盗屠杀数量不满两头牛的,这些人也各被严惩,基本上都是判三年徒刑,以及罚钱等。
  杜如晦甚至判处这些人的刑罚后,还下令要剥夺朝廷授给他们的田地。
  他认为这些人没资格拥有朝廷均的田。
  至于那些收受盗屠牛贼贿赂,而给他们包庇的章丘胥吏衙役,也全都被处以和马连升他们同样的罪行,甚至因为他们是公差,而罪加一等,没收全部家产,斩立决,子女妻儿皆没官为奴。
  杜如晦当着无数章丘百姓的面,一项项的宣读判决结果,这结果是已经报到县令面前,并经过他判审同意的结果,代表着章丘县的最终结果。
  这个案子一宣判,必然震惊齐郡,甚至惊到京师的刑部和大理寺,成为今年大隋典型的大案要犯。
  身为一县县令和县尉,办了这样的大案绝不会受到什么褒奖,还会因为出了这么大的漏子而被御史们弹劾,可两人都已经下定决心。
  事情出了,就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行的。
  不过今天的宣判能这么决然,其实张仪臣和杜如晦也是请求了郡丞和太守,这个案子报到上面,据说太守和郡丞对此案分歧很大,但最终张须陀还是力压了太守,说服他维持这个判决,支持了章丘县。
  杜如晦也写信给大兴的祖父,身为工部尚书的那位大佬同样支持了杜如晦的决定。
  “斩!”
  当众审判完毕,被判处斩立决的三十余犯人被押往东城门外。
  随着监斩的县郡兵营副都尉贾润蒲的一声高喊,郡兵们纷纷挥起手中大刀,将一个个不法之徒斩首示众!


第165章 赏官
  三十多颗人头被插在了城东门外道路两边。
  行刑已经结束,围观的百姓也都慢慢的离开了,大家边走边兴奋的谈论着砍头时的情形,有人说的满脸通红跟喝醉了酒样。
  看行刑杀人,似乎也成了一项难得的娱乐活动。
  罗成有些沉默。
  短短时间,这东城门外,已经连续杀了很多人了。路边上次通匪的那些犯人首级还没腐化,这又添了许多新人头。
  “给今天执刀行刑的弟兄们每人一百钱赏钱,去去晦气。”罗成有些索然的吩咐。
  被安排行刑砍头的都是郡兵营里的弟兄,特意挑的没见过血的,让他们负责行刑也是锻炼下他们的胆量。
  “便宜这些小子了,还得一百赏钱。”老四笑道。
  嗣业则道,“反正这是规矩,执刀砍头的都有一百赏钱,但是照例这钱也不会收入袋中,会拿出来请客,给大家买酒买肉吃一顿花完。”
  二姐夫王子明则道,“小五啊,杜县尉把那些死刑犯的妻子判给我们郡兵营了,难不成我们真要建个妓营?”
  军妓这个东西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物,早在汉代之时,军中就有军妓。这些军妓便是来自罪犯家眷,比如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率军与匈奴人大战,当时他的军中就有随军军伎。
  史书记载了李陵军中随军军伎的来源,说是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
  而大隋的刑法志上也说,自魏晋相承,死罪其重者,妻子皆以补兵。而南朝梁刑法当中,也包括一条,劫身皆斩,妻子补兵。
  这是一条传统,那些重死刑犯的妻子,下场很惨,充军补兵。
  女人补兵当然不是去当什么补充兵打仗,实际上就是做随军的军妓,下场悲惨。
  杜如晦斩了三十多人,然后把这些人的妻子判决为给章丘郡兵营补兵。
  押去边关补兵,还得派人押送,费时费力,因此杜如晦直接打发给罗成的郡兵营了。反正这次破获这个大案,也都是罗成他们郡兵营的功劳。
  “这些妇人也都是些可怜之人。”罗成叹息道。
  虽说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不缺少妓、女,但是罗成却还是难以接受自己的军中多出来一个妓营。
  “小五,县尉已经把人判给我们了,我们就有看押监管之责,你可不能放了,也无权放,否则就是失职。”王子明提醒罗成。
  郡兵营里以少年们为主,也有不少是从郡城以及其它各乡团里精挑出来的勇悍者,真要是营里有了一个妓营,只怕这些人还真不会放过这些可怜的女人。
  想了想后,罗成道,“上次我跟县尉他们商议好了,要派三百弟兄到山里去驻防,到时一队人驻一个兵站,县里把那些逃民开垦的地给我们屯田自给,还会拔些奴隶给我们。我看,干脆就让这些妇人也到那边去屯田。”
  “屯田?浪费吧?”有人道。
  “我罗成的郡兵营,是战士,不是禽兽。这些妇人也都是些可怜之人,做屯田奴已经是惩罚了,我们不能再蹂躏他们,让她们帮助屯田,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自己养活自己吧,另外也能帮我们耕地种粮。”
  这些补兵的罪犯妻子,身份已经是奴隶了,她们这辈子都别想再翻身,但罗成还是想给她们一些怜悯。
  “这些妇人的儿女也被没为奴婢,尽量把她们一家人安排在一起,让她们互相照顾。还有,告诉营中弟兄们,不得欺负这些女人。谁若是敢欺淫这些妇人,到时我就要执行军法,以奸淫妇人罪处置。”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头欲望的野兽,只是被关在心底深处。但若是放出来了,想再关回去就难了。罗成不愿意自己的郡兵营,有朝一日成为一支野兽之军。
  县衙。
  县尉杜如晦重新审理了一遍盗屠牛案的卷宗档案之后,签字署名然后让手下拿去存档。
  坐了一会,他拿出一张信封,开始提笔写信。
  信是给吏部侍郎高孝基写的,他详细的写了自己到章丘之后的种种见闻发现,包括他与张仪臣和罗成他们之间的较量与和好,又写到这边的现状,最后写了这次的盗屠牛团伙大案。
  在信里,他对罗成的评价很高,说罗成虽然年轻,但确实非常有才干,之前自己也是对罗成有些误解。他甚至向老师高侍郎替罗成说了不少好话,说以罗才之才,完全可以授他一个实职。
  他觉得罗成授个主薄或县尉都是可以的。
  最后,他在信里举荐了一个好友可出任章丘县丞之职。
  颍川郡丞房彦谦之子房乔向有才名,十八岁就考中进士,曾授羽骑尉,任职过授隰城县尉,很有才干。如今在大儒王通名下求学读书,我恳求老师任他为章丘县丞。
  并恳请高孝基为章丘选一个能干实事的新主簿,他不要那种只会空谈而没有经验之人来当主簿。
  章丘大乱新定,迫切需要有能干实事有吏才的年轻官员前来任事。
  杜如晦的信送往大兴。
  信还在路上,郡丞张须陀却再次来到章丘。
  张须陀上任齐郡郡城时间不长,郡中九县都巡查过,但没有一县如章丘一样来的次数多。
  不过这一次,张须陀并不只是例行巡视。
  他是来颁赏的。
  这次颁的还是上次剿匪平乱的赏赐。
  上次他为罗成举荐章丘尉,结果上面没给。
  现在朝廷给了剿匪平乱的众郡兵们赏赐,罗成也在其中。
  他由之前的正九品立信尉,提升了一级散阶,授为从八品的奉诚尉。而且除此之外,朝廷那边也正式把县郡兵营都尉这个原来的临时差事,给授了品阶。
  县郡兵营隶属于郡兵系统,都尉设为正九品下,与十二卫鹰扬府的队正同品级。
  郡兵营的都尉管五百郡兵,但却只和管五十人的卫府队正同级,可看出郡兵是远不如府兵序列。
  但毕竟这是一个有品级的官职。
  之前罗成虽有散阶,但他的都尉不是正式职官,而现在,他终于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大隋官员了,虽然只有正九品下,品官中倒数第二的职位,但总算是真正进入仕途了。
  罗存孝罗嗣业等郡兵营里的队头们,这次也都授了阶,不过他们只授了阶没授官,整个郡兵营就都尉罗成和副都尉老贾的职位有品阶。
  下面的什么团校尉、旅帅、队正等等,虽也顶着跟府兵军官差不多的名,但却没有相应的品级,这次因为剿匪平乱之功,都授了他们一个从九品的散阶立信尉。
  从此也算是有个官人身份,但却还没有正式的官职。
  “老子是从九品了,终于有品了!”老四听到自己的赏赐后,都不由的喜极而泣,这个官迷,终于如愿所偿了。


第166章 跃龙门
  郡兵体系毕竟不是正规的卫府军,管五百人也只跟带五十人的府兵队头同级。管五十人的郡兵队头,甚至连个品级都没有。
  但老四拿了个从九品散阶却已经非常的满足了,按他的话说,他罗老四也终于是一朝鲤鱼跃龙门,从此跳出了农夫这个阶层,进入了仕途官场,成为了士族阶层了。
  理论上来说,也确实如此,比较散阶虽说只是享受一点特权阶层的待遇,可毕竟以后就是不课户,可以不交租不纳税不服瑶役,好处不是一星半点。
  “我现在是九品散阶,是不是不适合再担任司法佐这个吏职了?我是官了,再当吏不合适吧?”
  老四一脸骚包的问罗成。
  “严格的说,你现在还不是官,只是授有散阶无而官职,既无俸禄也无职掌。”
  隋朝的散阶跟唐朝开始的散阶又有不同,唐朝开始时,散阶还分文武,武散阶又有军阶的性质在内,而且唐朝官员讲究的先有阶品再有官职,唐朝的散官就是本阶本品,俸禄什么的都是根据本品来发放。
  但隋不一样,隋的散阶不分文武,同时还把开国之初的勋官融入进去了。
  因此如今隋的散阶,其实就是士庶有别,能享受一些特权待遇,但没有官职的散阶,并不比白丁牛逼多少。
  当然,有了散阶还是不错的,起码算是半个官了,首先就是能够免课免税,其次就是在刑法上,散官和职事官的待遇是一样的,若是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孙犯流罪以下的,可以减一等。再一个,就是有散阶,可以有充任吏胥的资格,比如说州县录事、市令、仓督、里正、佐史等职是有资格担任的。
  还有一点,隋朝法律上禁止白丁重婚,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个白丁,你没资格三妻四妾,连纳妾的资格都没有。除非你四五十岁了,还无儿无女才有机会纳个妾。
  但如果你有散阶,你就可以纳妾。
  甚至一点,有散阶的,还可以按阶品,提升你所拥有的田地额度。虽然不会直接授田给你,但你要是有钱可以自己买。正常一个白丁,最多只能拥有一百亩地,但有了散阶后,不同的品阶拥有的田地数量大增,就能成为一个地主了。
  还能免征役税赋。
  罗成等人除了授官授阶之外,还得了不少钱帛赏赐。
  毕竟平乱这么大的功绩呢,身为先锋的罗成自然是得赏最多,他得了二十名奴婢的赏赐,外加两匹马,另有一百贯钱加三百匹绢。
  这个赏赐很多,是张须陀特意为他请来的。
  而老四等人也各有赏赐,之前罗成给他们也发过赏,但那些赏赐是用缴获发的,算是郡兵营自己内部发赏,而这次属于朝廷颁赏。
  赵贵、老四等这些队头们,基本上人人得赏钱百贯,下面的郡兵乡勇们则就比较少,除非有首级功的能一人拿到几千钱,其余的多是几百钱的赏。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额外的赏赐了,大家都非常高兴。
  而从郡里到县里,都没有克扣他们的这笔赏钱,该多少,就发了多少下来。
  百贯之赏,已经是一笔大钱了,就算是老四他们这些队头,之前也得过几次赏了,但依然兴奋不已。半年前,大家还一个个都是穷光蛋,而现在,个个都小有身家了。
  老四更是叫嚣着,“这次的赏钱我一文也不上交了,我要买地。一百贯,全都买地,老子马上要亲迎结婚了,婚后就要分家另过了,总得置办点田地家当。”
  罗成这回没反对,“成家立业这是大事,你婚后分开另过也是应当,这样吧,我出钱给你在咱家旁边新盖一座院子,就当是送你的结婚之礼了。”
  一座大点的院子,就算是乡下的,总也得有几万钱,罗成这个贺礼,让老四都有些受宠若惊了。
  “老四,你结婚,小五给你盖座院子,我这个做三哥的就送你院里屋里的全套家具吧!”老三也很豪爽。
  小六道,“四哥,你跟嫂子成亲,我送你一头牛,不,两头。”
  老四有些感动的道,“还是自家兄弟好。”
  说来罗成现在手里也确实攒了笔钱,之前赏了他四百贯,这次又得赏一百贯加三百匹绢,然后上次还赏了他二十奴隶,这次又赏二十。
  虽然上次分的四百亩地被收回了,但现在罗成有了正式的九品职事官,这官人永业田和职分田四百亩,却是依然要给的。
  偿还之前买田欠的几百贯,罗成手里还有不少富余。
  姐夫赵贵他们得了赏钱,也都说要先买地,然后盖新房子,买牛买马,大家也没有什么更多的追求了。
  赚了钱,当然是先买地,土地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尤其是这些以前就是普通百姓的人来说,是最可靠最值钱的,做生意会有亏的时候,干买卖可能赔钱,但田地是不会生腿走掉的,年年有收益。
  哪怕收益看起来不高,但稳定啊。
  这年头,田地对赵贵他们这些人来说,就好比后世人眼里的房产一样,有钱人啥也不用想,先买套房子吧。
  “你说咱们这次破了这么大的盗屠牛团伙案,能不能凭功也授个官啊。”老四还有点得寸进尺,刚有了散阶,又想要官职了。
  “破个案就想要授官,你以为官职这么廉价吗?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你授个官,罗存孝,鉴于你向来表现良好,我现在正式授你为章丘郡兵营第一旅旅帅,即日起你负责统领钩镰枪队和长枪队两队一百人马。”
  “切,这个旅帅跟队头也没啥区别,又不会是正式官职。”老四并不太领情。
  “不要?”
  “要要要,我要。”老四不敢装了,其实他向来就是官迷,哪怕不是正式官职,可旅帅也是管一百弟兄啊,比队正还是强的多的。
  “授罗嗣业郡兵营第一团校尉之职。”
  老四一听不干了,“凭什么我才是旅帅,老三就是校尉啊?他凭什么还在我上面,难道他比我功劳大吗?”
  “因为他比你稳重,什么时候你也能学的更稳重些,我就也授你为校尉,现在嘛,你暂时先委屈当个旅帅吧。”


第167章 根据地
  临近年关。
  罗成却带着三百郡兵营兄弟开拔到了长白山中。
  距离上次来时,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再次来到山中,罗成心情有些复杂。上次来是剿匪,那时这长白山里还隐藏着大量的逃丁隐户在这里生活。只是那次扫荡,齐郡数千人马,擒了王薄平了贼匪,但却也把近五千山中逃民全都给赶下了山。
  往日山里还有人气,有些逃民甚至已经在山里生活了几代之久,山里星罗棋布般的分布着大大小小近百个寨子。
  而如今,这些寨子全都荒废了。
  在隶属于章丘县的境内山里,除了之前罗成剿匪时修起来的六座兵站,其余的大小二十余个寨子,都是准备要一把火烧掉的。
  人都没了,留着这些山林里的屋舍村寨,那不过是给亡命的贼匪们做巢穴而已。
  县里也没有想过要安排百姓过来这边生活,山里其实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若不是逃丁们把这里当成躲避课役的藏身地,还真没有几个人愿意来这里面生活。不说劫匪,就是山林里的猛兽也能让人望而却步。毕竟逃进来不交租服役的话,还能勉强生活,若是官府授的地迁进来,还得交租服役就难活了。
  二十余个寨子里那些逃民的田地虽然登记到了官府账上,但也只不过是扔在那荒着罢了。
  也唯有罗成才会觉得这地方还有些价值,当他提出驻兵军屯的时候,县尉杜如晦那是一口就答应下来了,根本没有半点犹豫,反正留在手里也是无用,还不如给罗成。若真能屯垦,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也许是刚握手言和,杜如晦表现的非常有诚意。
  他不但把山里那些逃民们留下的所有田地都拔给了罗成,还把盗屠牛案的那些贬为奴隶的三百余人口,全都拔给了罗成,算是郡兵们的屯田奴。
  又把从这些人家里抄来的不少农具等也都拔给罗成,还从仓库里拔了一些。
  罗成带着三百郡兵,又带了三百多屯田奴进山,还带了许多牛马耕具种子等,浩荡的如同是一支迁徙的大军。
  第一座兵站,是羊马寨,距离章丘县城最近,离山外二十里,离章丘县城五十里。其实章丘县境不大,但一般情况下是不把长白山区算在内。如果把属于章丘的那片山区算进去,那么这片所辖山区都能有半个章丘县那么大。
  因此可以说,章丘一半是无人管的山区,一半才是真正的县乡。
  其余五座兵站,分散在羊马寨的北面。
  六座寨子其实是把守在三条通往山里的道路上,每条路上隔二十里修了一座兵站。三条路之间,则各相差二三十里左右。
  当初罗成选择这六座寨子建兵站,正是看中了他把守入山要道的地理特点。
  赵贵带着骑兵队进寨绕了一圈,曾经还算热闹的寨子里空无一人,连只鸡都没有,只有一些麻雀落在屋顶上。
  还有几只沦为野狗的土狗守在寨子里,等待着主人的回来。
  寨子一角的那座兵站也是空无一人,上次剿匪之后,兵站便无人了。
  原计划,这兵站也是要跟那些寨子一样一把火烧光的。
  “郡兵屯驻兵站之内,那些屯田奴和牲畜可以安排住在外面寨子里,以后郡兵也可以把家眷接来安排在外面住。”
  罗成对于屯田很重视,他不仅计划着让郡兵屯田自给,而且他还想着给那些郡兵们在这里授田,让他们把家眷带来,然后形成屯堡兵。
  “先安顿下来,回头要重新规划一下寨子。”
  罗成指着那空荡荡的寨子,他计划把寨子重新规划,那些乱七八糟的屋子要推到重建,修的整齐一些,还要打井建水渠,另外还要修补寨墙寨门。
  寨子不仅是给屯田奴和牲畜们居住的地方,这里还将成为兵站的外堡,拥有一定的防御力,拱卫内堡的兵站。
  甚至以后,寨子里还可以建立简易的集市,联通各兵站寨子,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和士兵方便购买东西,或者是出售土产猎物等。
  要守好这片山区,让兵站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这里就得充实起来,不能光靠外面输血。
  山区里的土地确实贫瘠,但起码也是能自给自足的。
  赵贵站在罗成身边,忍不住道,“小五,你说咱们之前做的对吗?其实原来这寨子里的那些逃民也挺可怜的。”
  “是啊,如果能够只追究贼匪,而赦免他们是最好的结果,将他们重新编户登记,然后把这里的地授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继续生活在这里,也挺好。”
  只是,做决定的人并不是他。
  就如同盗屠牛案一样,罗成对那些偷盗耕牛的家伙也很恼恨,但他觉得追究这些人的罪行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还要牵连他们的家人。
  可做决定的人依然不是他。
  反贼劫匪也好,逃民、盗屠牛贼也罢,在官府眼里这都是不可宽恕之人,尤其是这里的逃民大多还是跟贼匪有纠缠不清的关系时。
  “除了这六个寨子,派人把其它寨子拆了,能用的东西都搬过来修补这六个寨子,加强兵站。其它的寨子全都拆了,只留下一两间可以供郡兵巡逻时临时休息的屋子就行,带不走用不了的都烧了。”
  山里的寨子很多,有大有小,但罗成只有三百郡兵,一队驻一站,只能驻六寨。多余的既然也顾不过来,干脆就拆了取材料用,剩下用不完或用不上的也不留着,烧了。
  至于那边的田地,就近的就耕着,远了的也就只能荒着了。
  罗成派郡兵屯驻山中六寨,实行的是轮驻制。既每队半年换一次驻地,基本上半年驻山里,然后半年驻县城。
  各队都参与轮驻。
  第一批驻扎六寨的是长枪队、长矛队、盾枪队、钩镰枪队、轻骑队和弓弩队,名单是各队头抽签抽出来的。
  “相比那些逃民们,咱们算是跟对人了。”长枪队头辅三叹道。
  “是啊,咱们跟着小五,这才多长时间,如今也是骏马得骑、散阶到手。我几次得的赏金拿回去买了不少田地,还翻新了宅子,这些全都靠小五,要没小五,我估计还在为交不出县里要求的鹿皮和野鸡毛而发愁呢。”赵贵也道。
  “你们也不用谢我,我只是带你们走了这条路,但能得功立赏,也是你们拿性命拼来的。”
  老贾在一边道,“只要你们好好跟着五郎干,以后可不止是得赏拿钱这些了,将来早晚也能得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的。”
  他这么一说,大家也更是有了干劲。是啊,以前他们哪敢想象如今这样的日子,刚得了散阶,又拿了很多赏,日子过的别提多带劲。


第168章 雇佣兵
  在山里呆了十多天,眼看着六队郡兵都安顿下来了,罗成才骑马回到了县城。本来快过年了,郡兵也应当放假回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