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官给你三天时间,务必查出刘家的牛肉是从哪里来的!三天之后,若是查不出来,就将你革职是问。”
  捕头无奈的告罪离开,回到捕房,便对着所有的捕役骂了一顿,然后给他们两天时间,让他们必须找到宰牛者。
  一群捕快被骂的狗血淋头出来。
  一个个唉声叹气,只得顶着寒风到街上去瞎逛,不管有没线索,总比呆在捕房里挨骂强。
  街边。
  两个捕快凑到一起。
  “老王,这事看来麻烦了。”
  “确实,谁也想不到好好的会出这种意外。看来得通知下马家兄弟,让他们最近安份点,不要再顶风做案了。”
  “干脆让他们出去避避风头,等过了这阵风再回来。”
  “嗯。”


第156章 胆大包天
  “这么多牛,看来马兄弟你这买卖真的很赚钱啊。”
  罗成看着那新搭的牛棚里那么多的牛,笑着对马老大道。
  刘三娘道,“兄弟你还不知道屠牛有多赚钱吧,一牛买来不过三四千钱,而屠宰卖肉,却能得肉二三百斤,你知道现在牛肉卖多少钱一斤吗?五十文!一头牛卖的好能卖一二万钱!”
  “不止吧,光牛肉就能卖一二万钱,那还有牛皮牛角牛头筋呢,这也是好东西啊。”罗成笑问。
  马连升道,“东西是好东西,不过这东西官府管的严,可不好出手。我们兄弟也正愁找不着买主呢。”
  “我倒是认得一人,他比较有门路。若是马兄弟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哪天带他来看看。”
  马连升一听还有这门路,当下高兴的道,“那就多谢这位兄弟了,若是事情成了,回头少不了你的好处的。”
  “好说好说,真羡慕马兄弟你,能找着这么好的买卖,光卖肉就是四五倍的利啊,这一天就算宰一头,也有不下两万钱的收益,简直比抢劫还赚钱。”
  “看是如此,可哪里真有这么多赚头。还得各处打点,否则买卖哪做的安稳。”马连升也有些得意的道。
  “我有个疑问啊,这官私牛马,那都是有专门登记在案的,这牛有牛账,谁家有牛,什么毛色,几岁口都登记的清楚呢。马兄弟你从哪里能买到这么多牛呢?”
  马连升哈哈一笑,“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总有法子的。”
  罗成却已经明白,这个家伙所谓的门路,不过是偷窃罢了。大隋相当重视耕牛,官府专门设立了牛账,登记耕牛的数量。牛下了崽要登记,牛老病死了要销账。
  而牛就算老病死了,也不得私自宰杀,得报官来屠。
  因此可以说,一本牛账,把牛管控的很严密。偶尔私宰一头牛,贿赂一下衙门里的人,倒也能摭的过去,可你说天天宰杀,那就难了。
  见马连升不肯在这方面多说,罗成便话题一转,说要去看看他家存的牛皮牛角牛筋,说是看看数量和品相,到时好跟他朋友说。马连升倒是一听说来精神,立马带着罗成他们来到院角一处柴屋。
  那里现在堆着许多喂牛的稻草,推门开走进去点,就闻到很大的腥膻味。走近点,却是一大堆的牛皮牛角牛筋等物。
  这些东西经过了简单的加工,粗略一数,牛皮起码有上百张。
  这意味着,马家兄弟虽然做这屠牛买卖没多久,可已经屠了上百头牛了。
  这可就真是一桩大案要案了,不说别的,仅是这些牛皮就能让这几兄弟断头。
  牛皮牛角牛筋向来是朝廷管控的军备物资,用来制甲和弓的重要材料,禁止普通百姓拥有,平时杀牛后这些都要上缴不得私留。
  更别说私自交易了。
  马家兄弟刚做这屠牛买卖,牛肉倒是好卖,可这牛皮之类的却没门路,暂时便只能粗略加工后都堆在这里。
  “数量不少啊,就是没有怎么处理好,品相有些差啊。”
  “我们也不懂,就是随便处理了下。”
  “可惜了,品质不够,价格可就差多了。”罗成还假装一副可惜的样子。
  “只要兄弟你帮我们找到销路,价格便宜一点我们也愿意。”
  确认了自己需要的消息,罗成他们也没多呆,让三娘留了一些订金,然后几人便告辞离开。
  出了村门,往外走了一段路。
  那边大队郡兵正在待命。
  “五哥,查清楚了吗?”杜伏威上前来问。
  “嗯,基本上已经查清楚了,这个马家兄弟够胆大的,他们不止是私自屠牛,而且还是偷盗耕牛屠杀,偷的还不少。他家积存了上百张牛皮,足以证明他们私屠了上百头牛,而且他家牛棚里还关着十几头牛,能确定都是偷来的。”
  “可以动手了。”
  杜伏威一下子拔刀自己的大砍刀来,兴奋的道,“他娘的,逮着条大鱼来。”
  “五哥,我有一点不明的是,这马家兄弟偷盗了这么多牛,怎么却没听到有报案呢?”
  “估计是在外乡外县偷盗的。”
  “动手吧!”
  杜伏威得令立马对手下的弟兄一挥手,“跟我来!”
  大业律、厩库一篇中,律令明文规定,把屠牛行为分为故杀、误杀、盗杀,根本情节不同,各有相应的法律后果。
  如故杀官私牛马,徒一年半,还要赔偿经济损失。
  若故杀自家牛马,徒一牛。
  宰杀的是亲戚家的牛马,也与杀自家牛马一样。
  但如果只是误杀,则不坐,偿其减价。
  而若是盗窃官私牛马而杀之,则至少徒两年半。原因在于马牛军国所用,故与余畜不同。
  偷盗宰杀一头牛,就要判两年半徒刑加赔偿,这在隋朝来说已经是很重的刑罚了。要知道,隋立国之后修订律法,废除了不少肉刑,又减轻了许多刑罚。
  就拿徒刑来说,最低半年,最高三年,总共五等。
  徒刑就是剥夺人身自由,同时还要强迫劳作,相当于是劳改犯。劳改犯最高才三年,看似很轻,但古代人坐牢条件差,吃不好穿不好,劳动强度又大,做久了命都会没。更何况,其实古人坐牢也坐不久。
  动不动朝廷就要大赦天下,平均起来一年半就要大赦一次,一般的徒刑因此往往都坐不到两年,没到期就赦免回家了。
  但是也有一些罪名是不赦的,首先就是谋反等十恶重罪,这是遇赦不赦的。
  另外也还有几样罪名虽不是十恶之列,也一样罪在不赦。
  这就是杀人放火、持仗抢劫、屠牛铸钱、合造毒药。
  私宰耕牛和私铸铜钱,与杀人放火、制毒抢劫一样被列入了不赦之列。哪怕判的不重,可判几年就得老实的坐完几年,一天也别想提前出来。
  当然,如马家兄弟这样不但盗杀耕牛,而且还数量特别大,情节特别恶劣的就严重了。要是判的严点,完全够的上砍头,哪怕轻点,也起码是个流放,这流放可比徒刑严重多了,哪怕流个一千里,也别想再回来。


第157章 反了
  杜伏威一马当先,带着他手下五十名刀牌手,左手盾牌,右手横刀,猛冲向南水村。
  村门口,守门的老头正晒着太阳,听到脚步声,睁开眼睛就看到一群如狼似虎般冲来的汉子。
  “干……”老头本想问是干什么的,可只吐出一个字,后面的话就再吐不出来了,他吓的两腿战战,整个人都动弹不得。
  冲在最前面的杜伏威一脚把这老头踹翻在地,“绑起来!”
  赵贵带着斥候队的五十轻骑,则已经分成几队,在村外把村子包围了起来,今天,一个也别想逃。
  虽然做案的是马连升兄弟,但南水村知情不报,却是犯了窝庇之罪。
  这种村子同宗同族,十分团结,若是大意了,搞不好还要吃亏。因此罗成可没大意,来的时候,直接拉了两队郡兵过来。
  在凶横的村人,在一百郡兵前,都不过是纸老虎。
  大队的刀牌手冲入村庄。
  村里呼喊声四起,村人也发现了情况,可面对全副武装的郡兵,这些人居然还试图抵抗,他们呼兄喊弟,抄锄头拿铲子,连一些老太婆都提着锅铲出来。
  若是一般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懵逼了。
  但杜伏威没有,他手下的刀牌手们也没有,他们可是剿过匪打过仗杀过人的,再凶悍的贼匪都遇到过,更何况都尉已经证实这里的人犯罪事实。
  “敢有抗法拒捕者,统统打倒,若敢执械反抗,杀无罪。”
  马连升几兄弟提着柴刀猎叉冲了出来,二话不说就上来拼命。
  杜伏威提刀迎上前去,一盾挡住马连升砍下来的柴刀,然后右手一刀就砍在了他的腿上,顿时马连升这个人高马大的壮汉就倒了地。
  杀牛他有一手,可对战明显就没什么经验了。
  马连升一倒,凶悍的马家人也懵了。
  有人还在冲,有人已经在犹豫,还有人在跑,刀牌队可不管这些,三人一组往前冲,见人就砸,敢持仗反抗,直接就拿刀砍。
  几个人见血之后,马家人的嚣张也终于崩溃了。
  凶悍凶悍,并不代表真不怕死。
  罗成几兄弟漫步进村时,村里基本上已经无人敢反抗了,都在四散奔逃。
  可村门已经被斥候轻骑守住,村墙外还有轻骑在把守,想逃跑的都被弓箭赶了回来。
  “都尉,一网成擒!”
  混乱持续了大概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之后。
  水南村的社树之下,全村老少几百口人,除了没在村里的,其余人都被赶到了这里。
  马连升几兄弟被捆的跟猪一样扔在地上。
  “都尉,一共查获牛皮一百一十七张,还有牛角牛筋等大量,另外还查获了偷盗来的耕牛三十七头。”
  “这么多?”
  罗成都有些惊讶,他之前在马家看到的可是才十来头。
  “都尉,不止马连升兄弟家有偷窃来的牛,村里还有好几家里也有偷窃来的耕牛。”
  简单的讯问过后,就得到了答案。
  这个村子民风彪悍,马连升兄弟几个以前就不是什么老实本份的人。他们兄弟几个,早就有干偷牛的买卖,只是一直跑到外县去偷,因此倒是一直没被抓过。
  以前他是偷牛供给屠牛贼,可上次屠牛贼被抓后,他的牛无处可销,后来几兄弟一合计,干脆自己屠牛来卖。
  然后他们发现屠牛的利润更高,起码是四五倍之利,如果是偷来的牛,那更是无本之利。几兄弟胆子也大,他们短时间里,就把牛肉卖遍齐郡九县不说,甚至还卖到隔壁的鲁郡去。
  到如今干脆不再去偷牛了,他们嫌偷牛没屠牛赚钱,因此专心屠牛卖,然后让同村的人去偷牛供给他们。
  村人偷牛,他们兄弟屠牛,然后还有村人帮他们卖牛肉送牛肉,形成了一条屠牛产业链,村人相互包庇,又贿赂了衙役,于是乎他们村子这买卖做到一天能杀几头牛,可县里根本不知情。
  人赃并获。
  罗成很满意,但他还是在这里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审讯,交待让二姐夫王子明负责记录在档,并让那些人在自己的供词下面画押按手印。
  有了赃物,有了供词,罗成的这次突袭就算圆满了。
  身为郡兵营都尉,捕盗剿匪辑贼,本就是他的份内之事。
  发现了特大的盗牛屠牛团伙,本来应当先知会县里,但罗成却直接动手了,有抢功之嫌,却也没有逾越差事。
  只是这样做,肯定会让县衙有些被动了,可罗成哪管这些。
  “把屠牛盗牛者押走,包庇的村人暂时留在村里,杜伏威。”
  “在!”
  “你带刀牌队留守村里,看押这些村民。”
  交待完之后,罗成便带着供词以及马连升等这些屠牛盗牛贼返回县里。
  “老五,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罗成扭头看了眼拖在马后的马连升等人,“自然是去县城了。”
  “去县城?”
  “对,咱们去县衙抓人。”
  “抓谁?”
  “抓与盗屠牛贼的衙役!”
  老四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好,老五你终于硬了一回了。”
  罗成白了罗四一眼,什么叫硬了一回,老子现在天天早上一柱擎天好不。
  打马回到县城外营地,罗成直接下令营中各队集合。
  除了留守在水南村的刀牌队,其余九队人马,迅速集结完毕。
  跳荡队、冲锋队、轻骑队、斥候队、枪盾队、钩镰枪队、朴刀队、弓弩队、长枪队、长矛队,一队队迅速整装集结。
  “举起旗帜,出发!”
  五百余人顿时打起旗帜,鱼贯出营,往县城而来。
  县城北门,民壮守着城门。
  远远的看到郡兵营全副武装的杀过来,脸色都变了。
  “罗成反了,快禀报县尉!”
  县衙。
  杜如晦还在生气之中,一名壮班衙役连滚带爬的进来,慌张的禀报。
  “不好了,不好了,罗成他反了,正带着郡兵营杀奔过来!”
  杜如晦一听罗成反了,倒是不惊不怒。
  “罗成,你就这么点斤两吗,那我以前真的高看你了。”
  衙役不明白这个时候了,县尉还在嘀咕什么,“县尉?”
  “慌什么,立即传令四门,关闭城门,三班衙役上城把守。”
  话刚落。
  又一人冲了进来。
  “不好了,县尉,罗成已经带兵冲入县城了!”
  “他正往县衙而来!”


第158章 逼宫
  杜如晦脸色终于有些变了。
  “把所有人都召集起来,把守衙门。”他沉声下令。
  “县尉,罗成带着郡兵营几百人马呢,咱们不是他们对手啊。”一名衙役小声的道。
  “废物,未战先怯!”
  杜如晦撇下那胆怯衙役,从墙上摘下横刀,便向外走去。
  罗成一行速度极快,当杜如晦提刀出来时,他已经带队冲到了县衙。
  一路上,几乎是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北门守门民壮虽然也想关门,可贾润蒲带领轻骑队飞奔而至,轻松抢夺下城门。
  再之后,更是再无人敢挡,就这样一路来到了县衙前。
  县衙前的民壮看着罗成气势汹汹的带着几百全副武装的郡兵杀到,哪敢什么抵抗,直接全做鸟兽状跑了。
  当杜如晦提刀出来时,便有了很奇怪的一幕。
  杜如晦手提横刀出鞘,一人挡在县衙大门前。
  而对面,则是罗成骑在马上,身后数百郡兵,长枪如林,横刀耀眼。
  “罗成,你带兵入城,意欲何为?反耶?”
  “杜县尉,此话何意?罗成身为县中郡兵营都尉,统领一营郡兵,是为保境安民,剿匪捕贼。今日入城,其实是来办个案子的。”
  “办什么案子,需要如此兴师动众?”
  “县尉,难道我罗成就不能来县城了吗?这是何道理?”
  张仪臣闻讯赶来,面色阴晴不定,他刚才也是听说什么罗成反了,带兵杀进城来了。跑出来一看,罗成还真是带着几百全副武装的郡兵来了。
  “罗成,你这是干嘛?”
  “禀报县令,我郡兵营查了一桩要案,白水乡水南里的水南村发现一伙特大盗牛屠牛团伙,他们偷盗耕牛私自宰杀贩卖,非法勾当遍及齐鲁两郡十余县,我郡兵营摸查清楚之后,今日调动人马围住水南村,一举将贼人抓获,人赃并获,查获盗窃耕牛三十余头,并牛皮一百余张。”
  张仪臣松了口气。
  “想不到治下居然有如此猖狂盗屠牛贼,罗成,你是送贼人前来吗?”
  “回县令,这伙贼人如此猖狂,短短时间内盗得耕牛一百余,还私屠百余,县中却始终没有半点知情,皆因贼人暗中勾结县中衙役,我审讯得知此重要情况之后,为防夜长梦多,便直接入城来抓那内贼,免得他毁灭证据,或潜逃出外。”
  “原来你是来抓内贼的。”
  张仪臣扭头瞪了杜如晦一眼,“遇大事要有静气,杜县尉管治庶务,负责统领两房三衙,不说治下出现内贼还不知,就是罗都尉入城,还没搞清半点情况,就乱喊什么反了反了,太糊涂了。”
  杜如晦先被罗成如此将军,本就难受。
  现在又被张仪臣当众训斥,更是气的肺都要炸了。
  可偏偏还发作不得。
  罗成说自己是办案要紧,他还不能多说什么,否则万一罗成说他是想包庇属下,这就说不清楚了。
  “县令,下属中出了如此蛀虫,本官也绝不容忍。罗成,那几个勾结盗屠牛者是何人,你说出来,我立马让人把他们拿下。”
  “杜县尉,做事讲究有始有终,这个案子是我罗成在办,那我自然要办完他。此案犯虽出在章丘县内,但做案却跨齐鲁两郡多县,这种跨县大案,还是我们郡兵营来办比较好。”
  “罗存孝!”
  “属下在!”
  老四大吼一声站出来。
  “你马上带队进衙,把贼犯所供内贼给我抓出来!”
  老四哈哈一声大笑,一挥手,顿时手下钩镰枪队五十名队员便扛着钩镰枪上前。
  杜如晦提着刀站在那里,可老四却视若无睹,直接从他身边擦肩而过,甚至还故意拿肩膀撞了他一下。
  杜如晦一张白脸气的变了色,可却无法发作。
  他就算说罗存孝无礼冲撞上官,可在众人眼里,却无疑会是心胸狭窄的表现了。
  “罗都尉,案子不是你这样办的。”杜如晦咬牙道。
  “哎,办案心切,行事有些莽撞,还请杜县尉见谅了。”
  一会功夫。
  罗存孝便带着人押着两个捕快出来了,这两人就是被马连升招供收了他们好处,然后对他们屠牛贩卖之事不闻不问之人。
  当然,罗存孝巴不得杜如晦今天没面子。
  因此他抓了那两捕快后,又把两人手下的帮闲全都抓起来了,说是要配合调查。
  衙门前,罗存孝一队人,押了足足三十多人出来。
  跑来围观的百姓们便在那里议论纷纷,有人说为何抓这么多人啊。
  有人便说,你还不知道呢,这些人勾结盗屠牛贼,偷窃耕牛私自屠宰等等。
  杜如晦听着那些议论,觉得脸面全无。
  本来只是两粒老鼠屎,可现在罗存孝却一下子抓了三十多个,虽然只有两个捕快,其余都是他们的帮闲,可百姓管不了这么多,大家只看到从衙门里抓出来三十多个内贼。
  “杜县尉,我需要带这些人配合调查一下,还请通融。”
  杜如晦这个时候能说啥?
  多说一句,就是跟这些人牵扯不清了。
  他只能看着罗成嚣张的打他的脸,打完左脸打右脸。
  张仪臣心里也别提多爽了,今天罗成的行为,在官场上那是大忌,但他就是觉得痛快。杜如晦年轻气盛,到了之后都不把他这个上官放眼里,今天,罗成的这一顿乱拳,真是痛快啊。
  “此案既然牵涉到快班捕快和帮闲,那么杜县尉回避一下也比较好。”张仪臣道,“罗都尉,这个案子就由你来负责审理,随时报知于本官。”
  杜如晦看着罗成和张仪臣一唱一喝,胸膛起伏难平。
  可张仪臣却并不打算放过他,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当然要用好。
  “这两房三班刚刚重建,谁知道就又出这么大的事情,看来杜县尉新来乍到,对有些人还是不够清楚,本县觉得有必要重新审查一下这些胥吏了。快班出了这等蛀虫,班头有不可推卸之职,本县认为现在就可革去他们的差事,重新挑选可用可信之人,杜县尉,你以为如何?”
  这种情况下,杜如晦又能说什么,总不能当着县衙前的这些百姓们说,本官认为有错的是下面的那两个捕役,跟班头无关吧?
  “下官同意整顿。”杜如晦无奈答应。


第159章 将军
  章丘县衙东厢。
  房间里寂静无声,杜如晦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自罗成闯入县城,抓走了两个捕快三十多个帮闲扬长而去后,杜如晦就一直坐在这里了,已经几个时辰了。
  寂静长夜里,外面传来了几声梆子。
  已经三更天了。
  可杜如晦却依然一动不动。
  人没有动,可心里却始终平静不下来。
  今天,罗成的这一顿乱拳,把他锤的不轻。他到任之后,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好不容易在章丘县城建立起来的一点官威,彻底的被击垮了。
  还是太大意了。
  本以为罗成只是个能打能冲的莽夫,被他一阵钝刀子后,只能无奈离开。
  可谁能想到,罗成一退再退之后,还会有如此猛烈的还击呢,而县仪张仪臣这次也同样反击的迅速,根本不再留半点余地。
  大意了啊。
  “公子,吃点东西吧!”
  从大兴城跟随来的长随提着食盒进来。
  “刚做好的汤饼,公子好歹吃点,就算再气,也不能不顾身体啊。”
  杜如晦终于动了,他扭了扭头,“徐伯,多谢了。”
  一碗热乎的汤饼下肚,杜如晦感觉似乎气顺了一些。
  “公子,那罗成太过份了,还有张仪臣,他们两个一唱一喝,完全不给公子半分脸面啊。”
  “哎,是我以前行事太急躁了些,你说我是不是太年轻了?”
  “公子的本事才气那是大兴城里也数一数二的。”长随道。“只是公子有时太傲气了些,老仆斗胆就说一句,公子新来乍到,又是县尉,就算想做事,可也不能无视张仪臣,他毕竟是县令是主官。而那罗成虽说是农家子,可也确实是有些本事的,他是张仪臣的心腹,还是郡丞的门生,要动他,并不容易。就算要动,也得先等一等,如今县尉根基未稳,操之过急,未免就容易出差子。”
  傲气,这是世家子弟的通病。
  而杜如晦既年轻气盛,又是名门子弟,以往还才名远扬,因此来了之后未免有些瞧不上罗成这些人,可今天的事实却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徐伯,那你说我该如何做?”
  “要老仆说,干脆回京城算了,跟这些人玩没意思。就算赢了,也没什么值得称赞的。”
  “不,我不可能因为这么点挫败就回京城,真这样回去了,那以后我还有何颜面再在仕途?”
  “如果公子不愿意就此回京城,那么就只有两个选择了,要么把张仪臣调走,要么再调个帮手来。”
  这倒也确实是个办法。
  张仪臣毕竟是上官,而且他在这里几年,如今有罗成这样的帮手在,对章丘县城的掌握可不是他这个新来的县尉能比的。罗成敢跟他做对,除了是张须陀的门生外,最关键的还是有张仪臣这个县令的支持。
  如果调走张仪臣,换个县令,那么情况又会不一样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办法,如今县丞和主簿都空缺,如果能够跟大兴那边说下,调个自己人来做主簿或县丞,那情况也能不一样。
  只是这种想法,刚冒了点头,又被他自己否决了。
  他堂堂名门子弟,大兴城才子杜如晦,难道还需要找帮手?如果他这样做了,那就是承认自己彻底失败了。
  徐伯看着杜如晦沉思不语,他跟随公子也多年了,知道这位公子的傲气。
  “公子,老仆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徐伯你有话就直说。”
  “公子,你名门贵族子弟,本来可直接门荫入仕,可公子却偏偏要参加科举考试,还考的是去岁最难的进士科,为何?”
  “因为我虽出身名门,但我不想让人说我是凭父辈门荫,我想证明我自己的本事。”
  “公子有志气,也确实有才气,科举考试一举考得进士。吏部考试,又是成绩最佳。高侍郎也说了,其实仅以公子的才能,就足够留在部寺或者是在大兴任职了,一个七品是跑不掉的。”
  “可是高侍郎最后却建议让公子来章丘做个从八品的县尉,公子可以不来,但公子却来了,又是为何?”
  “因为我想来历练,想离开父辈的荫庇,靠自己的本事做出一番功绩来。”
  徐伯点点头,“那么公子此来,就是为了做出些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了?”
  “没错。”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觉得公子其实到这里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选错了方向。”
  “怎么讲?”
  “公子,要做事是对的,想出政绩也没错,可并不是说,要出政绩就要跟张仪臣对着干,也不一定就非要赶罗成走。”
  “可我不想受到掣肘,更不愿意被架空。”
  “公子啊,那要看具体情况啊。其实老仆觉得,完全还可以有另一种办法的,可以合作啊。张仪臣也是士族名门出身,才气也是有的,而罗成虽出自草莽,但本事挺强。公子若是不以他们为敌,而是以他们为帮手,那就不会有今日的结果了。”
  杜如晦愣了一下。
  他是世族子弟,出京时就被人告诫过,到了地方一定要小心下面的胥吏蒙蔽,要当心被他们欺瞒和架空。
  而来了之后,他了解了下章丘的情况后,觉得以前程县丞和费主簿正是被下面胥吏蒙蔽和架空的,他也看不上张仪臣,觉得他在章丘几年,却让这里乌烟障气,甚至还出了反贼。加之在京时,高侍郎说罗成不过十六岁少年,却被张须陀请县尉之官,便先有了成见。
  于是来了后,便想甩脱这两人,一人努力干出政绩来。
  可谁能料到,如今会在这二人面前栽个大跟头呢。
  “其实以老仆看来,公子与张仪臣和罗成有今日之冲突,关结还在于公子一来便与他们不和。只要公子肯放下架子,愿意结纳他们。老仆相信,以公子这身世和才气,他们肯定也愿意化干戈为玉帛的。若是能重修于好,以后章丘县城不再内斗,那么衙门内有公子外有罗成,这章丘县何愁不出政绩呢?就算这政绩有张仪臣和罗成一份,那又如何?如果张仪臣是程县丞费主簿那样的草包,自然是不能留着。如果罗成是樊虎刘守义那样的蛀虫,肯定要赶走。但既然如今公子也发现,这两人其实很有才干,那就不能只想着赶人,而是想着如何合力办好事情了。”
  “重修于好?”
  杜如晦陷入了沉思,这是要他妥协了。他杜如晦要向一个乡下子低头妥协?可不妥协,那就只能承认彻底失败了。现在妥协也是承认失败,但不同之处在于,承认失败后还能再在章丘县站起来,而现在回去了,就彻底的是打上失败烙印了。


第160章 软硬兼施
  “徐伯,今晚我设宴置席,你去替我邀请张县令和罗都尉前来。”
  徐伯闻言,面露欣慰之色。虽然他只是一介老仆,但在京兆杜氏这样的名门之中,能担任杜如晦这样嫡出公子的身边人,那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不论是阅历见识还是能力,都是非常出色的。
  诚如他之前所说的一样,杜如晦要真想对付罗成和张仪臣,其实有的是办法,只需要动用杜氏的力量,不论是把张仪臣调走,还是把罗成调走,都非常简单。或者直接调来两个杜家门人当县丞和主簿都不是什么问题。
  可杜如晦最终却没有这样选择,正如当初他没有选择留在京师一样,这个年轻的公子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也不愿意一味的靠家族。在徐伯看来,这其实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