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人翻身下马,就往衙门里走。
  “站住,什么人!”
  “上官到任,赶紧让开。”
  守衙的是壮班少年们,罗存孝闻报过来。
  “来人止步,通报身份!”
  “上官到任,还不赶紧过来迎接。”那人依然居高临下的道。
  老四一听就火了。
  “敢在老子面前装,找死。命你立即表明身份,否则以乱贼之罪捕杀,弟兄们,抄家伙,准备动手!”
  少年们哪管什么上不上官,他们只认罗存孝,只认罗成。
  老四一吼,衙门口的值班少年,全都端起了钩镰枪围了过来。
  那人见这阵势,也终于不敢托大了。
  “我是新任县尉随从,你们不得无礼。”
  “狗屁,章丘县尉是我五弟,你们是哪冒出来的葱,敢跟老子装?”说着,罗存孝就要拔出横刀砍人。
  “放肆!”
  后面传来一声喝斥之声。
  杜如晦骑马上前,他身前身后十余骑环绕。
  “本官便是新任章丘县尉杜如晦,来人,把这狂妄之徒给本官拿下!”
  杜如晦一声令下,顿时身边十余骑便围了上来要拿人。
  “谁敢!”老四呛郎一声拔出横刀。
  “你说你是县尉就是县尉了?老子还说我是新任县丞呢!”说着,他突然发现,这小子不就是之前在他家吃霸王餐的家伙吗,“好小子,原来是你啊,上次跑到我店里吃霸王餐,今天胆更大了,居然敢冒充官员!”
  杜如晦亮出官印,又拿出了自己的官员告身。
  这告身是吏部签发,是官员们的授任状,上面盖着吏部尚书之印,详细写明了官员授任情况。
  告身和官印一亮,老四也知道自己似乎真惹到了新来的县尉了。
  “给我拿下!”杜如晦挥手。
  老四瞪着牛眼,结果最后还是扔下了手里的横刀,被一众杜家家丁五花大绑起来。


第148章 革职
  送走张须陀后,罗成便回了郡兵营。
  辅三匆匆跑来禀报,“五哥,不好了,四哥被抓起来了。”
  “怎么回事,你慢慢说?老四犯什么事了,被谁抓起来了?”
  “是新来的县尉,因为四哥在衙门前冲撞了他几句,结果他就让家丁把四哥五花大绑起来了,如今还被吊在县衙大门口呢。”
  听明白后,罗成不由的头疼。
  新来的这位杜县尉还真是够厉害,一来就抓住老四来了记杀威棒,这也算是借老四立威了。
  “对了五哥,那新来的县尉你也见过,就是上次四嫂饭馆新开张时,想吃霸王餐那小白脸。没想到,他居然是新县尉,我觉得他就是公报私仇。”
  “原来是他。”
  那么这个事情就更复杂了,新县尉既然半月前就到了章丘,却一直不露面,偏偏选在今天张须陀刚走,他就露面。而且还一露面,就把老四这个壮班班头给捆起来吊打,这就更不简单了。
  杀鸡骇猴吗?
  “五哥,你赶紧去救四哥啊。”
  “不急。”
  罗成摇了摇头。
  聪明人更能理解聪明人的用意,杜县尉吊打罗四,绝不是因为他冲撞了他,更不可能是因为半月前饭馆的旧账,只能说,这位杜县尉是另有深意而已。
  现在匆匆赶去找这位县尉,不但不会有什么可商量的地方,搞不好还只是让对方趁机羞辱他一顿,于是无补。
  “先让老四在那里吊会吧,挨几鞭子也没什么,这新县尉也不敢真打坏他,让老四吃吃亏也好,省的他骄狂。”
  “啊?”
  辅三愣在当场。
  他本来还以为罗成听了消息后,会马上带人去救呢。
  “啊什么?你总不会以为我要集结弟兄们杀到县衙去救人吧?老四又不是被匪徒绑了,他是被新来的县尉绑了。我现在已经不是代县尉了,我只是郡兵都尉,杜县尉是我的上司,也是老四的上司,你要明白这一点。”
  “可我们就不管不问吗?”
  “当然不是,新县尉既然要立威,那咱们就让他立,待立完威咱们再谈。”
  县衙。
  县令张仪臣在后衙听到了前面的动静,也赶了过来。
  看到罗老四被五花大绑的吊在衙前,还被两个家丁拿马鞭抽,张仪臣脸抽抽了几下。
  “克明老弟,好久不见啊!”
  张仪臣向杜如晦走去。
  “下官拜见张使君。”杜如晦却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并不叙旧。
  这让张仪臣有些没面子,但他还是笑笑而过。他跟杜如晦相识,两人年纪其实相差也不大,杜如晦二十四,张仪臣也不过三十出头。
  张家虽然家世不如杜家,可张仪臣也曾是在大兴城很有名气的才子,才子们自然是有圈子的,他以前跟杜如晦也是相熟,还是前辈学长呢。
  “克明啊,之前听闻你要来章丘任职,我可是非常惊喜啊。只是左等右等,等了这么久才到。”说着,他指了指罗四,“这是怎么回事啊?”
  杜如晦简单的说了下,意思是罗四冲撞上官。
  “误会,都是误会。这厮是我们县衙壮班班头,另外也是长白乡团校尉,还是县郡兵营的钩镰枪队头,上次平乱剿匪,也是着实立了不少功劳的。对了,你还是先前代县尉的罗成四兄。”
  张仪臣把罗四的身份说明了下,还有意替罗四开脱。
  “哦,是吗?”结果杜如晦却似没听懂,只是不理。
  “克明兄抽这厮几鞭子也就算了吧。”张仪臣又道。
  不管罗成如何拒绝他许亲好意,毕竟张仪臣也是把罗家兄弟视做自己班底的。
  “使君,我今日新来乍到,斗胆提一个要求。”
  “你说。”
  “这罗四为人狂妄,下官觉得他并不适合担任壮班班头一职,我请求使君同意下官将此人革去壮班班头一职!”杜如晦提出了一个让张仪臣有些头痛的要求。
  答应嘛,为难。
  不答应嘛,同样为难。
  一边是自己的班底部下,一边又是新来搭班子的同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克兄何不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其实这罗四平时为人粗鄙了些,但本事还是有的,之前平乱剿匪也确实立了大功。”
  杜如晦却不肯给这面子。
  “既然罗四有这平贼剿匪的本事,那我觉得他可以留在郡兵营那边,衙门壮班这里不适合他。”
  话到这个地步,就是不肯妥协了。
  张仪臣也不能为了一个班头而得罪新来的县尉,尤其这县尉还是京兆杜氏嫡子,当朝工部尚书之孙。
  于是乎,三言两语之间。
  罗四就被革去了壮班班头一职,待抽满了二十鞭之后,才被杜如晦下令放下来,然后把他赶出了衙门。
  张仪臣心里不满,却又有些无奈。
  在这章丘县,虽说张仪臣这个县令是主官,可县令与县尉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从中央到地方,隋朝按其权限和职责范围区把官职分为四等,即长官、通判官、判官和勾检官。
  长官即正印之官,比如在章丘,县令就是长官。
  通判官即审核并拟判之法官,判官即为审判官,勾检是检请官,这就是四等官制。
  具体点来说,在一个县里,县令为长官,须躬亲狱讼。县丞为通判官,佐县令掌狱讼,县尉为判官,亲理庶务、分判众曹。主簿、录事为勾检官,主簿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纠正非违,录事掌受事发辰,检勾稽失。
  比如说有县里有案件,步骤就是先由录事或主簿受理诉状并登录受理始日,检查诉状内容和案件事实,无失则将案卷移交判官的县尉审理。
  县尉根据诉状所告内容再进一步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判断,并把判断结果请示通判官县丞参议和审核。
  县丞在推鞫、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议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评议法律的适合是否正确,如县尉判断无失则拟判并呈请长官县令决断。
  如发现县丞判案不当,则以法正之后再拟判并呈请长官决断。
  长官县令复议后,如认为拟判夫失则决断,有疑惑则或亲审或责令相关承办官重审。
  长官县令有判决权的,则依法判之,无判决权的,则依法断定,送上司复审。
  这就是四等官制。
  不仅仅是诉讼这块,其实整个县衙里所有的事务,都是按这个模式在处理。
  也就是说分成四大部份,录事先受理并核对,然后转交给县尉,县尉处置,然后主簿要监督,县丞再审核,最后交到县令手上复议通过与否。
  这是一个办公流程。
  一令三佐中县令最大,但四者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在这种模式下,其实县令的权力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的。
  一件事务处置,要一级一级处置并签署名字。
  录事签署要加检请,县尉为谘,县丞和县令均为依判,最后还要通过主簿的最后一道勾检程序,没有勾检官的最后勾检,那么程序上来说就不合法。
  这类似于朝廷的三省六部。
  中书省决议,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主簿不但勾检事务,还要监督官吏。
  主官虽管着全县,可也受其它几位佐官的制约。
  身为判官的杜如晦是负责两房三衙具体事务的人,他说要开除罗存孝,张仪臣也得给面子。
  “送罗队头去郡兵营。”张仪臣最后也只能是叫了几个衙役把被鞭打受伤的罗存孝送去罗成那了。


第149章 咄咄逼人
  罗存孝趴在床上,上身的衣服脱光,一道道鞭子抽打留下的血痕触目惊心。
  辅三帮老四上金创药,结果手重了点,弄的老四哎哟叫个不停。
  “辅三,你他娘的故意的吧?”
  “四哥,你可冤枉我了。”辅三无奈,毕竟男人哪有女人心细呢。“四哥,要不叫嫂子过来帮忙上药吧。”
  “别!还是你来吧,老子不叫就是了。”一听要喊刘三娘来,老四立马不叫唤了。
  罗成与老三等兄弟进来,仔细瞧了瞧老四的伤痕。
  “下手够重的。”
  “老五,你还说风凉话,这姓杜的也太他娘的焉坏了,这是公报私仇,你一定得帮我出这口气。”
  罗成摇头。
  “都早跟你说过做人低调些,这回踢到铁板了吧。冲撞上官,还辱骂上官,他把你吊起来抽二十鞭那都是轻的了。”
  “你还是不是我兄弟?”老四气极。
  “是你兄弟难道我就要提刀带兄弟们杀进县衙去?你当你是谁,刘仁美还是樊兴?”
  前不久,罗成才带着乡团入城,杀进县衙,把樊虎、刘守义等一批老胥吏清洗,谁能想到报应不爽,这才多久啊,新来的县尉也跟他来了一下。
  “五哥,那新县尉好狠,四哥得罪了他一下,就被开革了,可我又没得罪他,却也被开革出壮班了。”
  壮班原有六十人,现在则扩充到了百人,是由罗存孝的钩镰枪队和辅三的长枪队组成的,新县尉第一天到任,先把罗存孝吊起来打了一顿,然后开革出衙。紧接着,把辅三也给开革掉了。
  “不仅是我和四哥被开革了,壮班两个正副班头,十个正编衙役也全都被他开革了。四哥说的对,他根本就是公报私仇,直接冲着咱们伙来的,把咱们壮班弟兄都开了。”
  罗成点点头,“也是在意料之中,不动手则已,既然动了手肯定就不会留情面。”
  壮班算是三班里面,最没啥技术含量的班子。
  这个班子本来就是统领民壮,巡逻道路等。如今章丘既有郡兵营,也还有五个乡团,民壮是不缺的。
  新县尉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壮班从班头到下面十个正编衙役全开了,甚至把壮班全部的一百人都给退回来了。
  杜县尉一道公文,从章丘除长白乡外的其它四乡的民团里抽调了一百二十人过来,让他们充当了新的壮班,连壮班的班头、副班头他都任命好了。
  壮班一面看似没啥技术含量,可一方面又是县衙的武力。
  如今,杜县尉重组壮班,并已经借新壮班拿到了县衙的值守防卫权。
  “静观其变!”
  面对杜县尉的出手,罗成还是选择不动作。
  “都让人骑到咱们头上拉屎拉尿了,咱们还忍?”老四问。
  “不忍你还想怎么的,难道你想学刘守义他们一样,那你不会忘记他们的下场吧?”罗成提醒他。
  当初县令调他们入城接管三衙,刘守义等抗拒,然后罗成就顺势清洗了三衙。最后刘守义等人还是不服,便又引出勾结长白山贼匪的事情来,最终结果嘛,是很糟糕的。
  现在罗成他们的形势,几乎就处于刘守义他们那时差不多。
  同样的,罗成很不满,但不敢乱动。
  杜是县尉,是上官,他们只是差役,他们敢乱动,那就是抗法。
  别看罗成他们砍起贼匪来很猛,可罗成并不想自己也成贼匪。
  接下来几天,罗成就呆在郡兵营里,也没有去拜见新来的县尉,连县令他也没去。不是他不想去,而是县令和县尉整天呆一起商讨事情,根本见不到。
  三天后。
  杜县尉派了一名壮班衙役来罗成营里送了封公文来。
  内容是县里决定把郡兵营迁到县城外面去,让他们建营驻扎于城外。
  看着这道除了县尉还有县令署名的公文,罗成也只得收下。
  只是这县尉的名字让他陷入沉思。
  杜如晦。
  这可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初唐历史上更绕不过这人。
  无他,此人与另一人被称为房谋杜断,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难道真是他?
  “姓杜的赶我们出城?”老四伤已经好的差不多,可肚子里却还是憋着一股火。
  “既然是命令,那我们就照做,传下命令,郡兵营迁出城外,到城北扎营安寨。”
  “凭什么?”老四问。
  “就凭这命令上有县令和县尉的签名。”
  “咱们是郡兵营的,可以不理会他。”
  “我们是郡兵营不错,但也是县郡兵营的,又不是十二卫的鹰扬府,我们得听地方郡县的调动。”
  当天,罗成便带着五百郡兵撤出了章丘城。
  然后第二天,新营地都还没扎好。
  县衙又传出几道命令来。
  罗嗣业被革去皂班班头之职、赵贵被革去快班班头之职。
  王子明被革去县司户史之职。
  ……
  几天时间内,罗家班就被杜如晦全都清除出了县衙,两房三班,再无一个罗家班的人。
  罗成等人全都聚在城北的郡兵营里,他们已经没了县衙两房三班的兼职了。
  “欺人太甚!”
  “咄咄逼人啊!”
  “他到底要怎么才敢干休?”
  大家都十分不满,连底下的郡兵们也不满了,因为本来兼着三班的差事,还有份固定的额外收入的。
  而现在没了这兼差,便只是郡兵了,郡兵又没有粮饷,大家自然不乐意了。
  大家都看向罗成。
  罗成却依然还是那副表情。
  “这是县令和县尉签署的命令,我们必须遵从。”
  “鸟!”
  老四气不打一处来。
  “嗣业,从现在开始,没有我的命令,郡兵营五百弟兄,任何人不得私出营地。”
  罗成还在克制。
  他知道杜如晦或许就是在故意激怒他,想引他犯错。他不能上这个当,因为走错一步,就可能被杜如晦打入深渊无法翻身。
  又过了三天。
  杜如晦又派人送了封公文过来。
  内容则是要向罗成收回二百亩官人永业田以及二百亩官人职分田,理由就是罗成只有散官,没有正式职官,因此不符合授给官人永业田和官人职分田的规定,现在全部予以收回。
  “有些过份了。”罗成接到公文,叹了声气,但最后还是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表示愿意交回。
  如此又过了三天,杜如晦又一道公文下来,说要收回长白乡团所在的王氏庄园,说这是当初郡兵营非法抢占县衙的官产。
  同时,杜如晦还要求罗成把县郡兵营带到境内长白山里去驻扎,现在这处新营地县里要收回。
  “阚棱,备马,我要入城一趟!”
  嗣业、存孝等人闻听,都纷纷过来喊着要去。
  “你们去做什么?都在这里等着,我一个人去。嗣业,守好营门,任何人不得擅自出营。”
  说完,罗成独自一人骑马出营,往城中而去。


第150章 人走茶凉
  打马进城的路上,罗成心里确实也憋了一肚子气。
  这些天,他表面不动声色,不断的安抚拘束下面的弟兄,可实际自己都快忍不住了。
  单骑来到县城北门,把守城门的已经换成了新的壮班衙役。罗成一眼扫过去,都是些陌生面孔。
  杜如晦的行动很快,且一步一步的很稳。
  他从章丘县除长白乡外其它四乡抽调了一百二十名乡勇,组建了新的壮班班底,又以自己的家丁随从来担任了班头。
  罗成骑马来到城门前,已经有几名挎着横刀的壮班衙役,带着一伙民壮过来拦下他。
  “什么人!”
  罗成直接亮出了自己县郡兵都尉的牌子。
  “郡兵营罗成!”
  壮班中一个十分魁梧的络腮胡大汉扫了眼,却是并不放行。
  “何事入城?”
  “有事参见县令。”
  以前,壮班那是罗成的属下,甚至章丘城防也归他管,但现在明显这些新来的民壮并不理会他了。
  一名民壮毕竟也曾是乡团的,上次剿匪时还被编入了罗成的先锋营辅兵团里,因此自然是认识罗成的,他凑到那大汉身边低声说了几句。
  那大汉又扫了罗成几眼,态度傲慢,完全不把罗成放在眼里。
  本来说郡兵、乡团、民壮,都差不多是一个体系里的,都是捕盗辑贼剿匪,可现在这人的态度却明显是故意的。
  “怎么,难道我想入城还不行吗?”罗成问。
  “县令未必有空见你,最近县令和县尉正忙着重整县衙呢。”
  “县令有没有空见我,那是县令的决定,由不到你来替县令做主。”
  大胡子目光跟罗成对视,最终哼了一声,“请吧。”
  罗成也不理会他,打马入城。
  进城之后,罗成发现章丘城里跟过去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如今各个里坊街巷口都有穿着写有民壮二字的壮班驻守,不时还有一队民壮巡逻经过。
  骑着马径直来到了县衙。
  县衙前,也站着一伙民壮,个个手持长枪站立,还有几个挎刀的带队。很明显,这些挎刀的就是杜如晦带来的杜家家丁,不愧是名门子弟,上任都带着许多精干的幕僚以及长随和家丁们。
  按理说,罗成这个县郡兵营都尉虽是郡城所派驻,但其实也要接受县里管辖,尤其是负责庶务的县尉,更是有直接管辖调动之权。
  可杜如晦来之后,根本没有召见他,罗成也一直没来。
  “郡兵营罗成,要拜见张县令,有事禀报。”
  守门的民壮依例查了他的官印,然后才派人去通报,并不让他直接进入。
  过了会,衙里有一个张仪臣的长随出来。
  “罗都尉来了,使君派我来迎你进去。”
  跟着这长随进衙,罗成感觉如今这里好陌生。
  不久前,他还是这座县衙里的二把手,主管列曹,统领庶政,可现在这里进出的基本上都变成了陌生的面孔。
  “县衙大变样了。”那长随也感叹着道。
  路上,他小心的跟罗成说起,杜如晦上任之后,大动作小动作不断,不但把罗成这个代县尉和他的郡兵营赶出去了,把他的三班也赶走了。然后把之前暂时提拔或留用的两房各库胥吏也全都开了。
  “如今县衙里两房三班胥吏皆是杜县尉带来的人,只有极少数是从本地提拔上来的。”
  罗成听他话里意思,也是对杜如晦这种行为有些不满,他估计张仪臣可能也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张仪臣是主官,杜如晦是佐官,现在他一来,把县衙从上到下清理一遍,表面看似是清理罗成,可实际却是直指张仪臣了。
  来到后衙,被告之张仪臣去前衙东厢的县尉公堂议事去了。
  “请在这里用茶稍等。”
  罗成坐在那里有些无奈的等着,等了半天也没见人来。
  一碗茶水早凉了,也没有个人来添加。
  真是人走茶凉。
  “想什么呢,一直发呆,在外面叫你也不应。”
  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罗成抬头,才发现原来是张千金身边的那个姑娘。
  “是红线姑娘啊。”罗成有些尴尬的起身打招呼。
  这姑娘正是张仪臣原本打算跟罗成联姻的义女。
  隔了有段时间没见,红线有不少的变化,身上的衣裙也变了,不再是侍女装束,而是换上了大袖衣的大家闺秀装束。
  “我正好路过,就看到你在这里发呆,想什么呢?”红线倒好像没什么尴尬。
  “哦,就是忽然有些走神。”
  红线瞧着他,发现他似乎更沉稳了。
  “是不是觉得人走茶凉,世态炎凉了?”红线问。
  “确实有点。”
  “那你是不是心里还怨我义父?”
  “没有。”
  “嘴上说没有,心里肯定有,但其实这事你真怨不得我义父。新来的县尉可不简单,那是京兆杜家的嫡出,当朝工部尚书之孙,既是名门出身,身份尊贵,同时又年少才高,自负傲气,听说他早就到了章丘,却一直没显露身份,而是在暗中查看章丘情况,然后你和你兄弟们就得罪了这位,所以啊,他一上任就非要赶你们走。”
  “我义父也为你说了不少好话,可他却根本不肯让步。”
  罗成摇头。
  “要说我们得罪了这位杜县尉,还真无从说起,虽有点误会,但我想那么一点事若是他就一直记在心里,还要公报私仇,那他也太过心胸狭窄了。”
  红线掩嘴一笑。
  “义父也是这样说的,他说啊,其实什么得罪,不过是借口。真正容不下你的原因还在于这位抱负很大,又自傲。他一来就是要掌权的,所以直接就对你下手了,他其实是要逼你自己离开。”
  “对了,你不是张郡丞的门生吗,为何不去郡城呢?”
  “我更愿意留在章丘!”
  “可杜县尉容不下你。”
  “我是张使君的人,张使君不能看我一直这样被杜县尉欺负吧?”罗成道。
  “义父也很无奈的。”红线说道。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红线连忙起身,“我先走了,你自己保重,切记不要胡来,你斗不过杜县尉的。”说完,她匆匆离开。


第151章 强龙不压地头蛇
  在张仪臣的客厅里足坐了半天冷板凳,才终于见到了珊珊来迟的县令张仪臣。
  “让你久等了,与杜县尉商议公事,耽搁了点时间。”张仪臣进来说道,隔了些天没见,他似乎憔悴了些。眉宇间皱纹更深,胡子都没怎么打理。
  “县令公事要紧,罗成也没什么事情。”
  “茶水都凉了,这些人怎么侍候的,来人,上茶,把我书房里那片好茶拿来。”张仪臣有些不高兴地喊道。
  张仪臣打量着罗成,本以为能从罗成的脸上看到愤怒和不满,结果看到的却只是平静,这让他有些意外。
  “士诚啊,搬到城外还好吧,新营地可已建好?本来说要去看看的,可是最近事情太多。一起做乱,牵涉太多,如今虽然剿灭反贼乱匪,可善后清理的事情好不少。兼之程县丞和费主簿都被召到郡城问责,现在衙门里事情都压在我和杜县尉头上,每天是焦头烂额啊。”
  “县令辛苦了。”
  客套了几句之后,张仪臣主动的道,“听说你和杜县尉之间有些误会?”
  “算不上吧,若是杜县尉觉得得罪了他,我可以去给他道歉。但我相信,杜县尉不可能只有那点肚量。自县尉到任以来,鞭打我兄弟,开革我等职务,驱赶我等出城,如今又夺去我的永业田和职田,一步紧逼一步,实在是让我难以理解。”
  “那四百亩永业田和职分田当初是我分给你的,杜县尉说不符规矩,硬要收回,我虽然劝说,可最后也只能如此,这个事情,倒还是我之前考虑不周了。”
  张仪臣待茶来了,亲自给罗成煎茶。
  “士诚啊,我知道你心里有怨气,可杜县尉也是秉公办事。”
  罗成有些不耐烦跟张仪臣这样说客套话了,干脆了当的道,“使君,我罗成是你一手提拔起来的,本来我只是一个乡间民夫,是使君破例提拔我为捕快,后来又让我做捕头,我罗成一步步有今天,都是使君抬爱。”
  “是你自己有本事,擒贼平匪功绩显著,又有郡丞的青睐,才有你的今天,我帮助不大。”
  “使君,郡丞是我老师,可在章丘县,我是使君的人啊。当初带乡团进城清理三衙,也是奉使君之命,我自问接管三衙之后,也没有做过什么出格不法之事,都是本份的遵守使君之令行事。”
  “可是现在,杜县尉一来,就把我们全都革了,还把郡兵营也赶出了城,他这样做,欺负的不止是我罗成,还是不把使君你放在眼里。毕竟,章丘县令是你,他杜如晦只是章丘县尉,又是新来后到,却如此行事,太过跋扈了。”
  话说到这份上,张仪臣也不再藏着掖着。
  叹声气道,“士诚啊,你说的这些我如何不知道呢,可是我也有我的无奈啊。”
  “使君,杜如晦就算是名门京兆杜氏出身,就算是工部尚书之孙,可这里毕竟是章丘县,在这县衙里,张使君你若是连县令之尊都维持不了,那以后还当何主官?将来,你如何再在官场上行走?”
  “你连一个佐官都驾驭不住,将来上面会放心让你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吗?”
  杜如晦在章丘城的种种行为,其实都是有张仪臣的支持才进行的下去的,毕竟张仪臣才是县令。
  说白了,张仪臣在章丘的事务上有一票否决权。
  没他首肯,杜如晦又能如何,就算他是工部尚书之子,可在这块地方上,他也盖不过张仪臣去。
  但张仪臣畏惧杜如晦的锋芒,或是说畏惧他京兆杜氏的名声,于是处处妥协退让,这才有了如今杜如晦的一言堂。
  “使君,你好不容易才把尸位素餐的程县丞和费主簿赶走,又清理掉了之前那些奸滑的胥吏,终于能够有所作为,大展拳脚了,现在却让杜县尉一手把持县衙,你甘心吗?”
  甘心吗?
  张仪臣当然不甘心,他毕竟才三十出头,也是大士族嫡出,又自负才学,好不容易甩脱了章丘衙门上下的束缚,结果让杜如晦来摘了桃子。
  端起茶杯,张仪臣脸上没了半点笑容。
  “士诚,你表兄秦琼最近有和你联系吗?”张仪臣突然问。
  “有书信往来,表兄在登莱水港训练。”
  “哦,我有意将小女许配给秦琼,你觉得如何?”他又问。
  罗成惊讶,这种事情怎么问他。
  “这是好事。”想了想,罗成道。
  “我已经请了媒人到历城向秦母提亲,不过秦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