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继续做内侍监,做满两任为止,若是你选这个,那你以后就不要到我跟前服侍了,你到新皇那边去服侍。”
  “其二呢,还剩下这一年你也就别做了,直接请辞,然后呢,让内侍省那边给你安排一个闲职,你就继续留在我身边,陪着我养老。”
  内侍太监作为内三省之一的内侍省的长官,可是一个权利很大的职位,号称是皇家大总管,不但管着庞大的皇帝内库与皇家产业,而且还是皇帝的贴身助手,是宣政殿御前会议的大臣之一,能参与商议重大军政国事,甚至还与秘书省、殿中省的长官一起协助皇帝处理密奏。
  可也正因为这职位重要,所以罗成既然退位了,总不能还继续让自己的人把持着这些重要职位,甚至还让这内侍太监总跟在他身边。
  曹化淳毫不犹豫的就跪下,“老奴跟了圣人几十年,愿意继续侍奉圣人身边,老奴今日就会上奏皇帝,请求辞去内侍太监之职。”
  “哈哈哈。”
  罗成哈哈大笑,“既然如此,那我也依你。”
  曹化淳也跟着笑,虽然辞去太监之职,会失去许多炽手可热的权势,但只要跟着太上皇,也不会落寞到哪去。
  而且就算他不辞职,估计新皇也不会真的重用他,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老曹啊,如今退位了,我呢也不想再居住在紫微宫了,你去跟皇帝说一下,我过几天就移到城外洛水边的寿安县显仁宫去居住,省的在这里,影响到皇帝。”


第1535章 出宫
  登基即位后,嘉文感觉自己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比之前摄政监国之时要担子重的多。
  宣政殿。
  嘉文继位之后,依然沿续了宣政殿议事的机制,重大事项,先在宣政殿与宰辅等重臣商议,议出结果之后,才会在朝堂宣布,然后交予三省六部办事。
  这个机制很好的调动府院和三省六部各部衙之间的关系,避免了争端扯皮甚至是互相推诿的情况,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
  “礼部上奏,新皇即位,按制,应当诏令大赦天下,并赐予文武官员勋爵升迁,给予诸侯贵族和分封骑士们钱帛赏赐,另外,对八十岁以上的平民,要赏赐勋位和钱粮,对年满七十岁以上平民,也要赐给衣粮。并要赏赐京畿宿卫之禁卫翊府将士,赏赐京师各大学府学子们衣粮,对伤残将士、忠烈子弟,要给予赏赐优抚……”
  长孙无忌奏报。
  嘉文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那里,这套衣服算是相对休闲点的常服,没有朝会上的衮龙袍那么正式。
  他认真的倾听着。
  长孙无忌说完,其它宰辅也说这是惯例。
  “准奏,这些赏赐便统统由皇家内库拔付钱粮,不必动用国库之银。另外,朕要加几条,对于致仕之官员、吏员,也应当给予赏赐,另外,对于我大秦退伍之老兵也要赏赐,不仅是赏赐伤残老兵,其次,对于那些奋斗在乡村一线的小学堂教师们,也应当给予赏赐,另外,今年春刚举办过科举会试,下次会试要三年后,朕看可特旨开一届恩科,明年春秀才试,秋举人试,冬进士试,进士名额一千!恩科不影响三后年正常会试!”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赏赐百官将士,这本是正常该有的,但现在新皇帝要把这赏赐额度加大,把受赏人群扩大。
  而且皇帝还愿意从内库中拿钱,不动用国帑,大家当然也是高兴的。
  太上皇退位之后,便把皇家内库的钱都给了新皇,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比国库丰裕的多,毕竟国库收入虽丰,可年年开支也大,而皇家内库可没那么多开销。
  “臣曹化淳,请辞内侍监!”
  会上,曹化淳突然请辞,倒是让皇帝有些意外了。
  皇帝挽留,但曹化淳提出要继续留侍太上皇身边,不能侍奉新皇,所以请辞。
  “太上皇要迁出紫微宫,去显仁宫?”
  嘉文意外,“圣人可是因为朕未能晨昏定省而不满?”
  “陛下切莫误会,圣人说既然退位了,那就退的干脆彻底点,这天下江山交给陛下了,皇家内库也交给陛下了,如今这皇宫也留给陛下了。陛下已经即位,是天子,那皇宫就当交给圣人使用,后廷诸宫也当交给陛下的后妃们居住,这也比较方便,没有其它意思。”
  “而且圣人说,搬离紫微宫和洛阳城,去寿安的显仁宫居住,会比较清静,适合养身。”
  嘉文有些犹豫。
  他一继位,太上皇就迁出皇宫,这未免让人觉得是他迫不急待了。
  好在长孙无忌等宰辅们那也是跟随太上皇帝多年的,知道太上皇性格,当下便都劝说皇帝,应当派工部、将作监、少府寺等的工匠过去寿安,把显仁宫重新装潢一遍。
  等把那边装潢好了,再请太上皇与太妃们移居显仁宫。
  皇帝在议事结束后,亲自赶去看太上皇,此时皇帝依然还居住在自己的东宫。
  “你也别多想,朕只是想把这皇宫腾出来给你罢了,你现在是皇帝,总不能还居住在东宫吧?可若是你搬进来了,朕还居住在这边,那朕与太妃们与你的妃嫔们居住一起,总不太方便的。所以朕想好了,朕就搬去显仁宫,之前朕也常在那边居住,那边环境不错,也清静。”
  “可是显仁宫较小。”嘉文还是犹豫。
  “不小了,就算把朕和朕的后宫全都迁去,都绰绰有余呢,更何况,朕也想好了,那些有皇子的妃嫔们,若其皇子已经分封就藩,那她们可以随儿子前往封地,若是已分封开府但未就藩的,也可搬到京城皇子的王府中与皇子一起生活居住。”
  “这么一来,我这剩下的妃嫔就没多少了,她们随我到显仁宫,每人还能安排一间殿,很宽松了。”
  “请父皇暂且在紫微宫再居住几个月,儿臣让人把显仁宫大修一下。”
  “没那个必要,之前朕也在那边住的好好的,朕过几天就搬过去,也省的继续在这里打扰到你,嘉文啊,我也是为你考虑,我一天继续住在这宫中,那么朝中百官、宰辅们,就一天还记着我这个太上皇,我这走了,你才能安安心心的当皇帝。”
  罗成确实也没想继续留在洛阳城留在皇宫里,那样的话,满朝上下,有几个能真当他不存在?
  可如果大家都继续以他为主,那他传位给嘉文岂不是个笑话?
  时间一久,估计当了皇帝却得不到实权得不到百官尊重的嘉文会心里扭曲的,到时说不定父子关系可就没现在这么融洽了。
  “嘉文啊,我当年花了五年时间巡游天下,那次巡游对我来说是趟极有收获的巡游,只是此后国事繁忙,朕也无心和无力再出游。如今终于退位了,有你这么贤明的新皇继位,我也就不用再操心国事了,所以呢,我打算等过完年,就开始再次出巡,世界那么大,朕想出去走走看看。”
  “不过朕不想跟上次一样弄那么大声势排场,上次毕竟是以天子身份,所以天子的威仪得展现,还得展现我大秦的国力。但这次嘛,我只是想轻轻松松的去走走看看,所以到时可能就会只带上少数侍卫、随从,轻车简从,微服出游。”
  十一月。
  初一,太上皇罗成迁居洛阳府寿安县显仁宫。
  初二,新皇册封原太子妃秦氏为皇后,册封原皇太孙罗元佑为皇太子。
  初十,拜房玄龄为太师、长孙无忌任太傅、徐世绩任太保。
  十二,分封诸子为王。


第1536章 终章·老祖宗
  天宝元年。
  新天子继位还不满百日,太上皇却已经悄然自显仁宫出发巡游天下。这一次太上皇出巡,没有大张旗鼓,只有朝中宰辅和一些三品大臣知晓。
  天宝皇帝特调了锦衣卫、皇城司等精锐,又自天下精选三千受封骑士组成了太上皇卫队龙骧虎贲军,护卫太上皇沿途安全。
  离开洛阳的时候,没有万民夹道相送,也没有天子率百官出城二十里送别,太上皇不喜欢那样,若不是皇帝和宰相们坚持,甚至这三千龙骧虎贲骑士团他都不愿意带,他原意带上个二三百号人就行了。
  太上皇出京时骑了会马,第二天便换乘了马车,年纪大了,不比二十多年前那次巡视,现在骑上一天马,晚上就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
  太上皇东行,先去嵩山转了一圈,当年这里的大寺少林,如今虽然还在,但是已经算是真正隐世修行,并不接待香客游人,也没有那千顷万亩的寺田和作坊,成千的寺庙净人也不复存在,如今这里仅有一百个老少和尚,他们一边念经修行,一边耕田种菜、打柴烧炭自给自足。
  山门内没有了那金碧辉煌的金身铜像,也没有那些精美的殿宇亭台,可这里的宁静却让人喜欢。
  太上皇在山上逗留三日,与现任的方丈主持谈了少林禅宗的现状,也聊了聊佛,然后便下山了。
  继续向东行,出虎牢关,过大运河,沿济水入山东,驾临泰山。
  太上皇再次登上泰山,不过这次没有那封禅时的庞大队伍,太上皇登上泰山之巅,看了回日出,便下山了。
  往北,到达家乡章丘,去长白山看了看那边的功臣林。
  山上遍地的功臣贵族庄园别墅,蔚为大观。
  家乡已经没有多少熟悉的人和物了,这里已经是大秦六京之一,一个繁华的工商业中心,百姓安稳,工商富足,只是少了过去的那些熟悉的感觉。
  离开老家后,太上皇巡游了山东半岛,然后又沿渤海湾巡游,经辽西走廊到达辽东半岛,再越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半岛。
  一路缓缓而行,走走停停。
  太上皇最后还越过朝鲜海峡,登陆东瀛列岛,去看了看石见银山、别子铜矿,最后甚至到北方诸岛去瞧了瞧那边归化的虾夷人。
  挑了一个不错的天气,太上皇乘坐着士信驾来的船,前往了库页岛,登临海参崴,最后往东北直抵黑龙江口,到三儿子李哲威的封国转了一圈,在那里,罗成也看到了已经来这里安居了一年多的太妃李秀宁,她的身体还很好,已经适应了这边的寒冷,一年有七八个月的冬季的日子,她适应了并慢慢的喜欢了。
  在那里渡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之后,太上皇终究没有再往北行,而是开始南返。
  回程经过辽东白山的时候,太上皇登临山顶天池,在那里立下碑石。
  从鸭绿江口的大行城再次乘船,驶向青岛港。
  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大行城,曾经只是一座小军堡,可如今这里却是一座兴盛的贸易港口,一条鸭绿江,联通大海,将无数的商货输送往来。
  乘着渤海舰队的大船,太上皇驶回中原,在青岛这座山东大港登陆,随后巡游南下,登琅琊山。
  太上皇在琅琊山偶感风寒,便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期间还组织了一支冒险舰队,一支十多条船一千多人的远洋冒险舰队,太上皇给他们划了一张较简单的海图,让他们往东一直航行,越过茫茫大东海,去寻找东荒大陆的南陆。
  虽然士信早就从北方的海峡前往了东荒大陆,但从北边过去到达的是一片冰雪世界的雪原蛮荒,而从北边往南的探险并不顺利,直到如今,也还没有南下多过多。
  罗成希望这支新的冒险舰队,可以直接穿过太平洋,抵达南美,在那片富饶的地方,寻找到南方的许多新物种,比如红薯、土豆、玉米等等,还有西红柿等等南美作物,这些东西,尤其是那土豆玉米等那是极其重要的。
  为此,太上皇给冒险舰队赏赐了丰厚的钱帛,并给予了极重的许诺,若是他们能找到这些玉米、土豆等回来,凭每一样都可以换取一个实封侯爵。
  三月后,太上皇身体恢复,继续南下巡游,经过彭城郡,太上皇在行船泗水的时候,组织人到泗水河中打捞周鼎,经过一个多月的打探寻找,居然真的找到了当年秦始皇都不曾捞出的周鼎。
  抵临广陵后,太上皇沿大运河继续南下,直抵余杭,登会稽山,祭祀大禹,并且刻石。
  在会稽,太上皇遇刺。
  有刺客意图在太上皇行路途中以私造投石车伏击,被探路骑士提前发觉,刺客被擒,审问之下发现刺客是一群东瀛海贼,而幕后指挥者是一群东瀛亡国的贵族,他们冒充商人潜入中原,谋划许久,想要刺杀太上皇。
  这些人胆子很大,可他们想要谋刺太上皇,却根本不可能成功,虽然好不容易潜入中原,还想办法预测到了太上皇的路线,但他们那简易的投石车也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砸到太上皇的马车。
  对这些人,罗成倒没有什么过于惊惧愤怒的,甚至没怎么意外,毕竟他灭国无数,有几个不死心的亡国者要行刺他也很正常。
  让骑士把他们交给地方官府后,罗成就往西而行。
  一路往西到达云梦,巡视了那片荆湖粮仓后,沿湘江南下,到达九嶷山,在九疑山祭祀虞舜。
  祭祀过虞舜后,皇帝车驾过五岭,到达岭南,巡游广西广东,又沿海南下,南巡广南、林邑、扶南、真腊、丽水诸道。
  在瑞光港,皇帝与存孝等封侯们畅饮,还下海用床弩射杀鲨鱼和捕捉鲸鱼,在那里渡过了一个不错的暑假后,皇帝溯丽水河而上,直抵瑞丽。
  然后弃船乘车马,到达丽江、大理等地,在那里休整了几个月后,皇帝往西到蜀中,在成都呆了一段时间后,往西越过大雪山,到了偏僻的西山,然后进入雪域高原,前往卫藏。
  经过了象雄道后进入勃律道,在昆仑山下的雪山冰川间穿行,沿信度河南下,进入到了天竺大陆。
  沿信度河一直到阿拉伯海,皇帝乘上远洋舰队的船,往西直抵红海也门,然后沿着朝廷这些年在红海南岸的殖民地,一路前往地中海,一直抵达埃及。
  到达埃及的时候,皇帝出巡已经整整五年。
  这五年,罗成游山玩水,确实不再干涉朝堂的事务。虽然皇帝会定期派人给皇帝送上奏章,很多重大国事皇帝也会请示他。
  但罗成每次看过,都只是在后面回个已阅,甚至到后面,干脆是连这两个字也不批,原样封回。
  虽然皇帝上台后也犯了一些错误,但只是些小错,皇帝终究还是坐稳了江山。
  政事堂和翰林院,包括御史台和枢密院,都已经换上了一批新人,这些是当年东宫里的官员们,如今经过五年时间,长孙无忌等元老大臣,也或任满,或年老,都渐渐退出了中枢,很体面的退出。
  嘉文对这些老臣还是很优厚的,任过宰相和大学士的,皆得以国公爵位致仕,每人还破例得了一块不错的封地,原有公爵和封地的,也都另有封地和封户、钱帛增加。
  这五年,也有许多开国功臣们去世。
  老朋友越来越少了。
  太上皇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但还算硬朗,五年的巡游,不但没让他的身体变坏,反而好像让他的身体更好了些。
  在埃及的时候,正碰上阿拉伯人又出兵来争夺。
  此时的阿拉伯帝国,经历了先知和四大哈里发时代后,实力强劲,称霸中亚,波斯萨珊已经彻底灭国,大部份被大食所占,部份并入大秦。
  在四大哈里发之后,原本是以推举方式推选领袖的大食,最终却被倭马亚家族夺得了阿拉伯的统治权,他们依靠当年对叙利亚征服之后成为叙利亚总督的权力,早把叙利亚和大马士革经营的跟他们家族的私人领地一样。
  四大哈里发的第三任奥斯曼正是倭马亚家族的,后来他被刺杀,第四任哈里发却是倭马亚家族的仇敌,而倭马亚家族原本是麦加最古老的十二大家族之一,曾经他们的族长疯狂反对先知。
  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原本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堂侄,领靠着叔父任哈里发时给予的特权,把叙利亚经营成私人领地,这使的第四任哈里发遇刺后,他领靠强大的实力压制其余诸派,成功成为新的哈里发。
  但是这位哈里发上位没多久,却宣布其子叶齐德为下一任哈里发继承人,并随后把大食的首都迁往自己的大本营大马士革,如此一来,实际上就是把原来首领推举制,改成了他们倭马亚家族世袭制。
  因此,如今的大食,也被称为倭马亚王朝,因为他们崇尚白色,故也称白衣大食。
  穆阿维叶上位几年后,也渐渐稳固了自己的权力,他开始不满于当年与大秦签订的城下之盟,不愿意任由大秦把波斯大片富饶的土地占走。
  尤其是当年大食内斗激烈的时候,大秦联合罗马把大食的盟友阿克苏姆灭亡后,又西进攻占了埃及多个港口地区,到后来,大食甚至不得不撤出埃及地区,埃及最终落到了大秦人的手中。
  哈里发对罗马人耿耿于怀,亡罗马之心不死,稳固大权后,便开始组织大军北上,连续发动了三次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
  可惜每一次都败于罗马和大秦的联合舰队之下。
  大秦风帆快船宝船,配上罗马人的海上利器希腊火,三次杀的阿拉伯舰队几乎全军尽没。
  眼看着破君士坦丁堡不行,哈里发穆阿维叶又想再夺回埃及,以斩断大秦舰队对罗马的增援。
  穆阿维叶亲自率军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南下,远征埃及。
  恰逢太上皇罗成西巡到了埃及,他当即接过埃及指挥权,征召各殖民地的民兵、开拓骑士,还有远洋舰队、武装商船等联合起来。
  在地中海,太上皇指挥的联合军大败大食舰队,将他们全部焚毁在埃及港口外,随后太上皇指挥军队在陆上也大败大食军。
  穆阿维叶仓惶败退回大马士革,损失水陆兵马十余万,元气大伤。
  哈里发被迫派使者向大秦请和。
  天宝六年。
  太上皇和罗马希拉克略皇帝的孙子君士坦丁二世,还有阿拉伯哈里发穆阿维叶在耶路撒冷举行会盟。
  在这次会盟上,六十六岁的大秦皇帝完全掌握着会盟的节奏。
  战败者穆阿维叶因为对罗马和大秦的接连征战失利,其国内的四叶派反对者趁势大兴,为了避免罗马与大秦反击,四叶派又起叛乱,于是只能同意太上皇提出的和平协议。
  经过三个月时间的协商,最后由罗成亲自草拟的一份新三皇协议出台。
  这份新协议取代了旧的大秦波斯罗马永久友好协议,大秦和罗马都承认了大食倭马亚王朝的地位,但同时,倭马亚王朝也正式也大秦罗马缔交友好邦交关系,并签下三国边界协议。
  这份边界协议规定了大秦与倭马亚瓜分波斯,波斯高原和两河流域归倭马亚,但呼罗珊和亚美尼亚归大秦,里海南岸地带以及波斯东面沿阿拉伯海海岸俾路支山区都归大秦。
  另外关于阿拉伯半岛,东部的也门和阿曼都归大秦,而西面的叙利亚归倭马亚。
  但耶路撒冷及其以南之地,归罗马。
  红海南岸之地以及埃及,归大秦。
  大食人不得再侵犯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地中海东海岸诸岛也皆归属罗马。
  这份协议对于大食来说,并不友好。但对于屡屡战败,而国内又有四叶派趁起叛乱四起的哈里发来说,签订这个盟约也是无奈之举。
  不签,那么罗马与大秦可能就要发起反击之战,到时就得面临东西南北四面夹击,签了,那么大家就能暂时和平,一起做做生意各自恢复下国内安稳。
  其实那位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是想劝说罗成一起出兵灭掉倭马亚的,但最后被罗成拒绝了。
  大食虽败,可依然还处于强烈的上升通道之中,这个时候若是跟他们全面决战,对于大秦来说划不来。
  就算灭掉了大食,但最得好处的可能就是罗马人了。
  所以以打促和,稳定对波斯北边占领地和红海、地中海的殖民地,对于罗成和大秦来说,其实就很划算了。
  返回埃及,儿子长卿问罗成,为何不联手罗马灭掉大食,然后整个波斯和阿拉伯半岛都是大秦的了。
  “别人心不足蛇吞象,其实我大秦早在二十年前,扩张的潜力已经到了极限了,此后虽又征服了不少地方,可已经无法再大量移民汉人过去。而不能大量移民汉人过去,不能移民换种,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那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些地方的征服,依然只是占领,这里依然是大量的异族,早晚有一天,他们还是会起来掀桌子造反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些新征服之地,只可以当成了资源的掠夺采集地,而不能真正的把他们视为我们的疆土的。我们要做好那样的准备,一旦这些地方不可控制,就要有随时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不能让他们危及到整个帝国,明白吗?”
  亚美尼亚国王长卿若有所思,“只是将这些地方作为资源产区吗?”
  “是的,既然无法完全掌握,就得留一手,我们得随时能够脱身。当然,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可以慢慢的将他变为我们的疆土,比如你的亚美尼亚国,这些年,也已经前后移民不下二十万人口了吧?”
  “是的。”
  “还是少了一些,海中道现在有五郡之地,占据着外高加索和亚美尼亚高原,人口超过百万,汉移民才二十万人,不过占两成,依然还只是少数。”
  长卿道,“但是我们这些年也搞置换移民,把一些波斯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等移民到这边,然后再把原来世代生长在这边的部落迁移走了大部份。现在真正的原住民,其实也已经不过三成左右了,另外有一半是来自各地的移民,我们汉移民占有总数第二多,已经很可观了。”
  “确实可观,但两成依然不够,得想办法加强。中原没有那么多人可移了,你们自己得想办法,比如加强殖民教育,加强汉化速度,两三代之后,让那些异族移民只会说汉话,只知礼义伦常,而不要再记的他们的那些传统他们的那些神。还可以加强各族之间的通婚,比如让外族女子嫁给我汉家男儿,让外族男子娶我汉家女子,不管是嫁给汉家还是娶汉家的,他们生下的儿女,一律都将为华夏汉民,从一开始就只能学习汉话学习汉文化,不许学异族语言等等。”
  长卿点头,他看着父亲,突然觉得父亲好苍老了。
  “父亲接下来准备去哪?”
  罗成搓了搓脸,“本来还打算航行地中海,前往君士坦丁堡瞧瞧,再顺利去法兰克王国转转,再往北行,沿黑海东返,见见突厥老朋友们,再经西域返回中原的。”
  “不过突然没了兴致,埃及这一战,一时手痒接了指挥权,打赢了,也迫使在食签订了和约。但是我观这些大食人都非良善之辈,他们的那蓝教更加厉害,早晚他们还会再起事端的,只不过那些我都管不着了,也许都看不到了。”
  罗马君士坦丁堡皇帝不想去了,法兰克王国、保加利亚、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等等,他也懒得去瞧了。
  反正到了地中海这里,到处都能看到这些罗马人希腊人蛮族人,这些人相比起大秦来,确实还很落后,有很远的路要赶。
  在这里,皇帝也看到了一些其它的东西,比如那些航行于红海、地中海的大秦商船,不仅仅是商人,也有许多野心之辈,那些沿海的殖民地,也并没有完全遵照朝廷的法度规矩,这里很野蛮,也就野蛮的发展着。
  如今这些殖民地的实力还不算强,但二十年后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呢?到时这些殖民地只怕就不再会理会朝廷中央的管束了。
  将来到底是出现殖民地叛乱独立,还是其它什么的,罗成也管不着了。
  这些,也许并不完全是坏事吧。
  起码华夏走出来了,不再局限在中原那个圈子里,而且现在还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引领风骚。
  从中原到南海,从关内到西域,从高原到天竺,从中南半岛到昆仑海中群岛,再到红海地中海的殖民地,华夏人的脚步已经越走越远,遍地开花,到处扎根。
  不管是昆仑海那些蛮荒的群岛,还是北莽或东荒那片未开化的大陆,又或是中亚那争斗数千年的古战场,诸夏都降临了。
  也许百年千年之后,有的诸夏生根发芽,有的诸夏被异族屠灭或征服同化,但罗成相信,他今天撒下的这些种子,依然带着诸夏走的更远了。
  “我老了,想落叶归根了,不想继续游荡在外了。明天,我就动身起程,返回中原。我会乘船到信度港,然后再沿信度河到西域,再从那边经丝路走河西走廊回到关中。”
  “儿臣送太上皇东归!”
  罗成拍了拍长卿,“你就留在这里吧,我又还没死,等我死了,你再来送我最后一程吧。长卿,你在这边几十年,不错,继续保持,莫要一时起歪念,最终后悔。”
  “儿臣不敢!”
  “敢也没用,海中道虽有二十万汉民,百万人口,可这里是朝廷的道郡,这里的封侯、骑士、士兵都是朝廷的,你若是想造反又或是想割据一方,都不可能成功的,朝廷只要一道诏令,叛乱就会灰飞烟灭,切记!”
  长卿点头,“儿臣绝不敢有异心。”
  “只要你能安份守已,那么你就可以在这里安心当一辈子国王,你的子子孙孙也将与国休戚,大秦存在一天,你们就能继续当一天诸侯贵族。假若哪一天,中原大秦不在了,你们可以选择举起勤王大旗回中原讨逆,也可以选择就在这里坚起王旗自立,那时没有人能再拦着你们,但是只要中原大秦还在一天,你们就绝不可有此二心,明白吗?”
  “儿臣定牢记圣人训言,并传给子孙后代,永远铭记。”
  ……
  天宝六年,皇帝终于东返。
  君士坦丁堡,罗马皇帝听闻大秦太上皇不再西来,悲痛哭泣。法兰克王国上下听皇大秦太上皇取消了西行行程,也是悲伤不已,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没能迎来一位东方的圣人而遗憾万分。
  天宝十年。
  皇帝用了五年时间,终于从地中海的埃及回到了洛阳。
  不过皇帝在洛阳只是停留了小半年,然后便又出京到了章丘,七十岁的太上皇选择远离京师洛阳,来到家乡承天府安度晚年。
  长白山下,那别墅庄园如林的功臣山上,新划出了一大片山谷作为禁区,这里是皇帝隐居之处。
  养养花种种菜,又养了几匹马儿几头牛,太上皇还养了一群猫猫狗狗,鸡鸭鹅群,甚至挖了几方渔塘养了许多鱼。
  没有华丽的宫殿楼阁,只有回归自然纯朴的草棚竹楼木屋。
  每天看看书、种种花草蔬菜,逗逗猫狗,不再关心军国大事,不关于朝廷人事,日子倒也逍遥。
  山中不知日月,太上皇在谷中一住就是十年。
  天宝二十年冬。
  谷外来了洛阳的使者,皇帝病重将危。
  皇帝病榻上给太上皇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回忆了许多往事,最后说自己幸未辜负太上皇,天宝二十年,依然盛世繁华。
  他还说身体已经到了极限,因此他决心效仿当年太上皇,提前传位禅让给太子,扶太子上马再送他一程。
  “这个傻孩子,他就是过于在意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