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羊肉也正好。
  老贺逻施重新拿起刀子,开始熟练的从骨头上削着羊肉。
  “父亲,步真带着太子旅贲前来相迎,是否要起身迎一下?”
  “迎什么,若是天子亲临,我自然要起身相迎,可现在来的只是步真,我为何要迎他?”
  “可步真带着旅贲来,就是代表太子啊。”
  “就算是太子亲来,我也不必迎他,他又不是天子,一乳臭未干的小儿而已,来趟西域,也搞的这么兴师动众,摆什么谱呢?”老贺逻施不屑道。
  老家伙自认为在西域也是纵横半生,几十年来征战不断,各方势力你争我夺,可他依然带着突施骑横行不倒,关键就是实力。
  不管谁来当可汗,他带领的突骑施也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可大秦这些年,却慢慢的坏了这里的规则。
  尤其是这汉化政策,让他极度不满。
  把他突骑施分成了贺逻施部、索葛莫贺部、阿利施部三部,又置五郡三十县,封了一郡公四郡侯三十伯爵,以及一堆的子男、骑士等,又是派驻汉人流官,又是驻军建堡屯民垦田,这是他十分不满的地方。
  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十年,突骑施只怕就成了一盘散沙了。所以他现在努力做的,就是要重新凝聚起突骑施的力量,甚至重新把原来的十姓联合起来,他们可以继续臣附大秦,效忠秦天子,但是大秦也不能过份的干涉插手他们。
  “你兄长去联络葛逻禄部,也不知道结果如何了,到现在也还没有消息回来。”老贺逻施皱眉。
  葛逻禄在伊丽河谷以北,金山以南地区游牧,有三姓,为谋剌部、炽俟部、踏实力部,他们属于突厥别部,其实是铁勒人。实力挺强,过去夹在东西突厥之间,犹如墙头草,最是喜欢摇摆。不过自大秦称雄以来,他们就干脆倒向了大秦。
  朝廷在天山以南,伊丽以北地带,设置了三个郡,安置葛逻禄三部,下面又设了十五个县,把三大部又细分置了十五部落,搞层层分封,并推行划界。
  葛逻禄的首领过去有突厥授封的叶护封号,现在其首领也因为朝廷的这些分封、划界和汉化政策,暗怀不满,贺逻施便屡次派人去游说,想要劝说他们与突骑施、车鼻施、处木昆等原突厥十姓等部联合起来,一起争取更大的自主权。
  “葛逻禄首领不是可信之人,这人摇摆不定,毫无立场。”儿子劝说老贺逻施不要跟这种人走的太近。
  反复无常就是葛逻禄人的传统,他们出卖过太多次朋友了。
  “我也知道葛逻禄人的反复无常,可是我们得拉拢更多的部族,才有筹码向朝廷争夺更多的自主权。”
  “父亲,我担心这会适得其反,或许朝廷会认为我们想要造反,一旦他们感觉我们难以控制,或许会直接掀桌子,而朝廷有这个能力。”
  “掀桌子?”老贺逻施摇头,他始终认为,只要他们一如继往的表示对朝廷的归附效忠,那么只是多要求点自主权,朝廷没理由就掀桌子,他们若是能联络到多一些盟友,到时有数十万众人马,在这西域之地,朝廷会甘冒这么大的风险来掀桌子吗?
  虽然这是在玩火,但老贺逻施始终认为,他能掌握住局势。
  “放心吧,我自有分寸!”


第1504章 杀伐
  罗步真在不远处停下队伍,下马步行来到老贺逻施面前。
  这位曾经野心勃勃的突厥王族,如今没有以前那么张扬,一双鹰一般的眼睛也更加内敛了许多。
  他没有因为老贺逻施不上前迎接就面色不快,反而是笑呵呵的上前来。
  步真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这件紫色的蟒袍彰显着他的身份,他姓罗,是皇帝义子,名列宗室属籍,属于皇室罗家人。他又是三品以上的实职大臣,爵封郡公,职任太守。
  “郡公,”他笑着对老贺逻施叉手,“太子殿下听闻老郡公到了,特命我前来代为迎接,殿下已经在碎叶城中摆下宴席,为老郡公接风洗尘,老郡公一路辛苦了。”
  “太子相召,老臣自当前来拜见。”老贺逻施也叉手回了一礼,“太子殿下可还好?”虽然嘴上客气,但他却连起身都不曾,依然坐在那里。在西突厥时代,步真是王室特勤,再后来他还真自任叶护,再后来归秦,又授他任过小可汗,统领一厢五姓。
  就算如今,他也是皇帝义子,赐国姓赐蟒袍。
  但贺若施就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他相信这次太子召他们前来,肯定又要借机重申什么胡汉一家亲之类的,重提汉化政策等等,说不定还要趁机再给他们掺点沙子之类的,他早就打定主意,这次绝不让步。
  面对皇帝他还得留些余地,但对于个乳臭未干的太子,若是他还不能坚持立场,那以后就只能任由朝廷拿捏了。
  步真打量着老贺逻施的队伍,问他带了多少人来。
  “奉太子教,我突骑施三部五郡三十县之大小封侯三百多个,还有三千骑士,此次都闻诏而来,另外还有随从的扈从等数千,我此行队伍约有八千人。”老贺逻施有些自豪的道。
  八千人,都是精锐战士。
  有这么一支精锐摆开,就是足够的本钱,到时面对太子也就更有底气。
  步真呵呵地笑道,“都来了,那就好,太子殿下肯定会很高兴的,老郡公,走吧,莫让太子殿下久等了。”
  碎叶城门口。
  老贺逻施骑着马精神很好,他的身后,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也都有天子所封的郡侯爵位,并各任一郡之太守,再后来则是索葛莫贺部和阿利施部的首领,皆为郡侯爵位以及太守之职。
  突骑施部划分三部五郡,贺逻施父子掌握了一部三郡,凭此依然牢牢掌握着部落话语权。
  “葛逻禄部的人到了吗?”
  他问旁边同行的步真。
  “他们啊,早到了,不过车鼻施部和处木昆部的首领还在路上,要晚一点到。”
  一名旅贲军的校尉站在城门处迎接,他告诉他们,只有有爵位的封侯们可以入城赴宴,而其它的骑士以及扈从们,太子让人为他们准备好了城外的营地,那里也备好了酒水等犒赏。
  碎叶牙城中。
  牛进达、张士贵、刘黑夫等一众将领们陆续走进军议大厅。
  罗嗣业告诉太子一个好消息。
  “老贺逻斯已经带着突骑施部的一众诸侯贵族都进了城,他的八千部众都已经安置到了城外营中,四面皆是我大秦精锐骑士。”
  牛进达也报告好消息。
  “车鼻施部和处木昆部的贵族们,到了叶支城,如今有裴行俨将军在那,他手下还有葛逻禄与沙陀人,只要时间一到,就能将他们来个关门打狗,全部歼灭。”
  太子点头。
  一切正按计划好的进行。
  突骑施部的首领贵族们都已经诱到了碎叶城中,其所部八千骑也安置城外,四面皆是大秦的精锐兵马围住,随时可发难。
  而处木昆与车鼻施两部,则早就计划好是在南边的叶支城解决,由裴行俨负责,并有葛逻禄和沙陀部负责协助。
  “很好,一切很顺利。”他点头。
  牛进达望着年轻的太子,等着他下达最后命令。
  可是太子却迟迟没有下令。
  罗嗣业出声道,“殿下!”
  太子此时想起的是皇帝的那句话,小事要忍大事要狠,他知道自己一声令下,那就将抹去突骑施、车鼻施、处木昆这三个强大的部族,足有五十万众的大势力。
  这一声令下,三部的上层和精锐战士都会被清除,会是对三部致命的打击,但也有可能接下来对三部的围剿可能并不会顺利,会导致西域的动荡。
  只是事到如今,再犹豫也没有意义。
  他终于咬牙。
  “动手吧!”
  嗣业点头,转头对牛进达等几位大将道,“行动吧!”
  城中宴会厅中。
  老贺逻施等三百多突骑施贵族们被迎进来,可坐了半天,既不见其它人进来,也不见有人过来倒茶递水,更不见有上菜。
  有人开始抱怨。
  老贺逻施坐在那里闭着眼睛,如老僧入定,他认为这是太子故意在晾他,想要杀一杀他的威风,他心里不屑,真是乳臭未干的小子,只会玩这些小招数。
  门被打开。
  步真进来。
  他顶盔贯甲却面带微笑。
  “各位突骑施部的贵人们,太子殿下让我前来送大家一程。”
  老贺逻施睁开眼睛,“国姓公这是何意?太子殿下召我等来,却又要让我们走吗?岂不太儿戏?”
  “走?不不不,今天大家一个也走不了。”
  步真笑呵呵的突然就变了脸,“突骑施部诸封侯图谋不轨,意图造反,太子殿下教令,皆杀!”
  话落。
  大队的秦军涌入。
  盾手在前,紧接着是长矛兵和弓弩手们。
  莫贺施虽说见惯大风大浪,可怎么也没有料到这一手。
  面色大变。
  “胡说!”
  步真拔剑出鞘。
  “谋逆作乱者,人人得而诛之,杀,一个不留!”
  弓弩齐发。
  咻咻的破空声不断。
  宴会厅不算小,可此时坐了三百多个突骑施的贵族,却也是显得十分狭窄。
  箭矢横飞。
  老贺逻施连忙掀翻一张桌子抵挡,可身边却不断有人中箭倒下。
  他怒睁着双眼,怒吼连连。
  可一切都已经晚了。
  盾牌手已经在向前推进,长矛手不断的刺出长矛,把一个个试图做最后拼命的突骑施勇士们击杀在地。
  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一个接一个的被射倒、刺杀。
  老贺逻施举着桌子扑向前,却被长矛顶住,数名刀牌手滚过来,将他无情的砍倒,斩杀。
  城外,河边。
  随着城中升起三束红烟,突骑施人营地四周的大秦骑士们,猛的杀过来,突骑施人马去鞍,人解甲,甚至刀兵都没带在身上,正在等着酒肉犒赏呢,谁知道等来的却是刀兵箭矢加身。
  狭小的营地四面被秦骑围着,连个突围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一个又一个的突骑施骑士和扈从被砍倒,直到全营覆没!


第1505章 斩草除根
  一场突起的变故。
  碎叶城血色弥漫,碎叶河水为之染红。
  突骑施首领贺罗施啜的首级被高高挂在碎叶城门上,八千突骑施的勇猛骑士,三百余贵族无一幸免。
  黄昏时分。
  碎叶城边的血腥味还未散去,又一支浑身浴血的队伍到来。
  葛逻禄首领匐延郡侯带着葛逻禄三姓首领贵族们,领着五千骑到来,他们的马鞍上,挂着一颗又一颗的首级,皆是车鼻施和处木昆部贵族和骑士们的。
  安西道右都督裴行俨向太子奏捷。
  车鼻施和处木昆两部,五百余贵族和六千余骑精锐,皆被围歼,斩杀殆尽。
  看着那提着首级前来领赏的三姓葛逻禄战士,太子嘉文面色有些冰冷。
  这一刻,他心里有些后悔,觉得自己一个命令,就夺去了一万多人的性命。
  北庭左都督牛进达上前。
  “殿下,首战告捷,旗开得胜,如今突骑施、车鼻施、处木昆三部之上层已经清洗干净,正是群龙无首,而且他们各部还不知道此事,请太子殿下发令,令天山南北各路兵马一起进剿三部,彻底将他们抹除消灭!”
  太子不忍心道,“牛都督,如今三部首领贵族等皆亡,是否可招安三部?”
  “殿下,万万不可有妇人之仁啊,都已经做了初一,就不能再留十五了,斩草不留根,后患无穷啊。趁此机会,将三部全部铲除,正好把碎叶川和药杀水一带都拿下,北庭则安矣!”
  嗣业也劝说太子,这个时候哪里还有再停手的。
  既然动手了,就得干脆果决。
  “好吧,不过孤还是有一个要求,只要三部之民弃械,不再反抗,就不要徒增杀戮。”
  “臣明白,只要他们弃械投降,臣等绝对不胡乱屠杀。”
  牛进达虽如此说,但也改变不了这三部的命运了。就算弃械投降,等待这三部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俘为奴隶,运往中原等地区挖矿或种田做工。
  罗嗣业代太子召见碎叶城诸贵族,嘉奖众人,赏赐骑士们,命令他们兵分数路,开始迅速扑向三部,对他们进行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无情打击。
  这是灭族之战。
  老贺逻施的固执,终究是为三部带来了灭顶之灾。
  牛进达统兵直扑怛罗斯,裴行俨攻攻千泉,罗大奈扫荡白水。
  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突骑施、处木昆、车鼻施这三大部族,曾经西突厥的十箭之三,足五十余万众的强大势力,北庭道最强的一股势力,就这样在数万秦骑,以及葛逻禄、沙陀、粟特等诸部封侯的围剿下,灰飞烟灭。
  或是顽抗到底被斩尽杀绝,或是最终弃械投降被俘为奴。
  北庭的雪山下,大河边、草原上,一个接一个的部族被扫灭,一座座原本他们控制的城池,也被秦军接管。
  大秦的北庭道,官军的实际控制也从伊丽河谷,扩大到了南面的碎叶川以及真珍河谷,还有千泉山区。
  大宛盆地(费尔干纳盆地。)
  大宛郡,柘折城。
  不仅天山南北的汉胡诸汉尽至,就连河中与大夏两道的诸侯们,也都不远千里的赶到。
  挟灭突骑施等三部五十万众之威,如今原突厥、铁勒诸部,还有昭武粟特诸部,无不慑服。
  谁也想不到,上次天子西巡,过来西域也就是灭掉了一个勃律国而已,还是因为当时勃律王和王族皆被叛军杀害,因此天子最终灭掉的只是勃律叛军,算不上是主动灭国。
  可这次,不管大秦这边如何宣传说突骑施他们暗中结盟谋反,但那些封侯们也不傻,也是清楚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的。
  可杀鸡儆猴,谁敢做仗马之鸣呢。
  太子越过千泉,进入大宛,正式进入了河中道。
  太子没去怛罗斯城,而是拐到大宛来,明显也是来者不善。
  石国位于后世的塔什干,又名石头城,因地处山麓冲积扇一带,有巨大的卵石而得名,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八百年前就有城池,在百年前就开始以商业和手工业著称,是丝路上的必经之路。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优势,在于距离葱岭西的大宛盆地仅数百里,而大宛盆地(费尔干纳盆地)是一个封闭的低海拔盆地,东西长达六百里,南北最宽有三百五十里,由东向西倾斜,盆地被群山环抱,出口非常少,且极为肥沃。
  冬季也气候温和,有着大量的绿洲与河流,物产丰富,盛产瓜果、苜蓿、棉花,有极优良的牧场,以汗血宝马而闻名于世。
  可以说,若说伊丽河谷是天山以北最大的粮仓,那么这块大宛盆地就是河中地区的粮仓。
  大宛郡柘折城虽不在盆地内,但他就在那群山之下,在山谷盆地之外,守着重要的通道。
  这里就如同是盆地的门户,控制住这里,既连结南北丝路,又看守住了大宛盆地这个巨大的宝地。
  朝廷只要能控制大宛和大宛盆地,那么就能依托这个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把整个河中地区牢牢掌握在手中。
  当着西域四道上千封侯和万余骑士的面,罗嗣业站在太子面前,历数石国与突骑施暗中眉来眼去,相互勾搭阴谋做乱的种种不法之事。
  “臣请太子殿下下令擒杀大宛侯!”
  大宛侯,便是原石国国王,不过这位大宛侯却不姓石,也不是昭武粟特人,皆因在隋朝时,原石国国王被西突厥所灭,后西突厥可汗便令王室子弟匐职特勤为石国王。
  当年的昭武九国,其实除了康国外,多数粟特国都已经被突厥改换王族,由突厥贵族取代了原先的昭武粟特王室。
  现任的石国王也就是大宛郡侯,本身是西突厥阿史那王室,是匐职的子孙,且与突骑施的关系确实极好,当代大宛侯的王妃还是突骑施首领贺逻施的女儿呢。
  太子率大军前来石国,直接要擒杀大宛侯瞰土屯摄,其实也并不出人意料。
  这是斩草除根。
  大宛侯就算想反抗,可也没有余力了。
  太子南来,有如泰山压顶之势。
  “斩!”
  随着一声令下,片刻后,又一位西域突厥族的封侯被砍掉首级。
  太子随后下令,以大宛郡为朝廷正郡,并设为河中道的三使司衙门所在,而大宛盆地,也同样设为朝廷正郡,赐名宁远郡。
  不过对于大宛以及大宛盆地内的部族,倒没有如对突骑施那般清剿。太子主动提出了一个更显温和的方案,就是把原石国和大宛盆地内的突厥人和粟特人,全都迁往中原,分散安置到云南、西山、黔中、湖南、江西一带,这二三十万人口一分散到数道中,一个县内也就几百上千人,再折分安置到那些乡村去,不让他们单独聚居,那么就再不用担忧他们会做乱。
  同时呢,也能帮助朝廷开拓南方地区,改善如今那边蛮夷不服王化,朝廷又无人可移的局面,更减少了不必要的杀戮。
  经过一番商议后,最终嗣业和牛进达等勉强同意了太子的提议。
  对于这些人给他们保留入籍归化自由良家移民身份,不贬做奴隶,但是同时,对他们现有的一切,都全都要没收。


第1506章 大势所迫
  那些原来分封的贵族、骑士们,也都剥夺爵位头衔和官职,没收财产。
  这种很严苛的政策,相比对突骑施三部的毁灭性打击,又显得仁慈许多了。
  对于嗣业等秦将来说,过去朝廷对河中与大夏其实没什么控制力,就是控制二十里宽的丝路而已,丝路以外,就真的只能靠他们的忠心了。
  但谁愿意把主动权放到他们手上呢。
  这次在碎叶川灭掉了突骑施三部,当然要趁机把跟突骑施有牵扯的石国一起灭了,这样一来,控制了大宛盆地和大宛城,则朝廷就牢牢的在河中立足了,更能占据险要,对康居等昭武诸胡,产生强大的威慑力,进而对大夏道也有足够的震慑力。
  同时还能与勃律郡一东一西扼守葱岭,守好西域的门户。
  至于说石国人是不是有点冤,其实也没什么冤可叫的。
  大业五年,突厥处罗可汗灭掉石国粟特王族,派自己王室子弟取而代之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这般手段,突厥人大举进入石国,占据那些肥沃的绿洲,控制城市商业,不都是一样。
  弱肉强食,到哪都是一样。
  与此同时,太子对于河中、大夏的那些诸侯们则是大加安抚了一番,给予了许多赏赐。
  反正大量赏赐也都是灭掉突骑施三部和石国所得。
  虽说河中诸郡的封侯,在上次改国为郡后,依然还是由许多突厥贵族、粟特贵族们占据把持着,但灭了一个石国后,太子也就点到为止,没有再搞的众怒纷纷。
  那些暗里怨恨的诸侯们,见太子没有究追不舍的意思,也就悻悻而止了,毕竟真要撕破脸皮,他们又干不过朝廷,只要朝廷给他们留一点余地,他们还是不想真跳出来拼命的。
  不过对于朝廷来说,这次行动也是收获大丰。
  碎叶川、大宛盆地,这可是两个大粮仓,战略宝地,更别说灭掉突骑施三部后,北庭道现在基本上已经尽在朝廷直管下了,剩下的一些分封郡县,也都零零散散,难成势力。
  而灭掉石国,更是让朝廷一举打开了在河中道的关键一步。
  不说其它,这一次大战,仅是或屠或迁走的胡人就有七十多万,这几乎占据了西域大半胡人人口了,在射匮带着十余万众迁往伏尔加河,鼠尼施二十万帐被屠,龟兹灭国为奴,再加上这七十万,等于是清掉了西域百万胡人。
  西域现在已经没多少胡人了。
  河中道和大夏道虽还大部份没在朝廷直接控制之下,可原来的吐火罗诸国和昭武粟特诸国,都是小绿洲国家,根本没多少人。
  或屠或迁七十余万,废除罢撤的分封大小诸侯一千余,骑士五千余。
  碎叶川、大宛盆地,药杀水真珠河,这腾出了无数的新地来,能够移民安置上百万汉人。
  “孤请裴将军暂代河中道左都督兼大宛太守之职,由张士贵将军暂代宁远郡太守。”
  太子听从罗嗣业的建议,准备从安西道调裴行俨和张士贵这两员大将过来镇守大宛。
  两将自然也是遵令。
  冬天,太子干脆进入大宛盆地,在宁远城过冬。
  一批批的大宛突厥、粟特人被强制迁移往中原,沿着丝路东行。
  大宛也调来了许多士兵和他们的家眷,太子嘉文还根据上次大战,授封了一千名骑士,将他们调到大宛,给他们每人分封五百亩的永业骑士田,赐他们战马、铠甲、弓刀等,令他们为朝廷镇守大宛。
  过年的时候。
  大宛盆地外寒冷如冰窖,可盆地里却还很温暖,吃着羊肉饺子马肉包子过大年。
  皇帝的旨意也从遥远的洛阳传来。
  之前朝廷对于太子在西域搞事情,并没有怎么过多干涉,似乎没有发生一样。
  如今随着皇帝的这道诏令,算是给出了一个态度了。
  皇帝表示很满意,认为太子终于成熟了,这次的事情虽然有些过于匆促,但时机把握的极好,结果也是极好。
  就在这道诏令到达不久。
  疏勒和于阗两国的诸侯们,一齐来到大宛请求改为朝廷正郡。
  这是大出乎太子等人意料的。
  疏勒和于阗两国,皆在天山以南,于阗更还在大漠之南,昆仑山之北。
  于阗位于西域丝路南线的关键要地,往南越过昆仑就到勃律,往西沿昆仑山可抵天山南重镇疏勒。
  这两国其实在之前西突厥统治时,也跟龟兹等差不多,国家被征服,王统被更换,成了突厥贵族统治下的国家。
  这些年,朝廷对西域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天山以南诸地,或降或灭,基本上就只剩下了于阗和疏勒两大势力了。
  在这次太子西巡,连根拔起突骑施三部,再灭石国后,疏勒和于阗的诸侯们坐不住了。
  因为随着葱岭以西的石国也被灭,改设为正郡后,天山南北、葱岭东西,实际上已经尽皆纳入朝廷的直辖之中,仅剩下他们两国,完全被包围了。
  且末、勃律、龟兹、碎叶、大宛,周边尽为朝廷正郡了。
  在这种形势下,这两国的突厥贵族们也不得不面临着一个思考,再这样下去,估计他们的结局不是跟突骑施人一样被直接亡族灭种,就是跟大宛一样,要被举族迁到中原去了。
  朝廷不可能在现在这种局面下,还让这两个重要的丝路大镇不在掌握之中。
  纠结、煎熬了几个月后,他们还是只得无奈主动提出来了。
  倒不是他们识时务,而是压力越来越大。
  虽然太子那边并没表现出要趁热打铁,对于阗和疏勒也来一下子,可朝廷那边却几次派人暗示,另外已经开始在周边的且末、勃律、龟兹等地做军事部署了。
  无数的消息汇总起来,他们知道他们没有半点选择余地了。
  甚至他们境内的丝路上的巡营也增加了人马。
  再等下去,搞不好哪天人头突然就没了。
  主动提出改为正郡,辞去太守等职,只保留点封地或是爵位,或许还能跟罗步真他们一样过几天清闲富家翁日子。


第1507章 长卿不争
  于阗和疏勒虽然位置重要,也挺富庶,可作为绿洲城市,商业城市,他们极度依赖丝绸之路的贸易,人口不多,军队更不算强。
  完全没有跟朝廷拼斗的能力。
  突骑施的贺逻施还有几分实力,但不也一样被干的死不瞑目吗?
  再说了,上层的突厥贵族们就算愿意坚持顽抗到底,可底下的粟特人等为主的国民们,也未必有几个人愿意跟他们这样抛头颅洒热血啊。
  他们向朝廷上急奏,愿意改为正郡,愿意辞职原来的官职,甚至请求朝廷改封等等。
  朝廷的回复倒也快,同意,批准,然后让他们去找大宛的太子,由太子负责接管处理此事。
  太子对于这意外惊喜很是高兴,痛快的同意了两地贵族们的请求。
  然后很快选出了侯君集和薛万均前去担任太守职位。
  侯君集任疏勒郡太守,薛万均任于阗郡太守,天山以南土地,于是尽为朝廷之正郡,安西道下辖伊吾、高昌、鹰娑、龟兹、焉耆、缮善、且末、于阗、姑墨、疏勒十郡。
  原隶属青海的缮善和且末两郡,改隶属安西道。
  对于疏勒和于阗的那些原突厥、粟特贵族,保留爵位不变,但封地做了调整,同时对两地的居民百姓,全都统一入籍归化大秦,两地正式为大秦的正郡,律法税制等一切俱与中原相同。
  太子下令。
  免去伊丽、碎叶、大宛、宁远、于阗、疏勒六郡三年之两税正税。
  原本烈火烹油般的西域局势,算是又渐渐平稳下来。
  长卿骑马陪着张超在逛着他的骑士领地,看他那满心欣喜的样子,不屑的道,“别装的这么假模假样好不好,你张超缺这五百亩地吗?你这些年在西京做的买卖,别人不知道,我可是一清二楚,你张记酒楼可是开遍了六京九府,你控制的粮食生意,可是每年能为你带来万贯的收入,还有你还跟好几家勋戚家做茶马生意,又还在六京搞飞钱买卖,这钱如流水一样进账,张家这些年前后置了多少地?六京九府限地严格,你在边地诸道,置下的地得有十几万亩吧?”
  “别说这么大声嘛,财不露白。”张超竖起指头在嘴边。
  张超脑子活,做生意是把好手,这些年说白手起家也不恰当,也算是借了点罗长卿的人脉关系,他就做三样生意,酒楼饭店粮食生意,茶马盐酒生意,还有就是钱庄金铺生意,这三样生意都不是单独做的,都拉拢了许多合作伙伴,都是那实力强劲的勋戚豪门,生意做的是红红火火,日进斗金,一年红利加起来得有几万贯。
  “那不一样,虽然我买田置地有十几万亩地,可那些都是拿钱买来的,这五百亩地,那可是我一刀一枪亲手挣来的骑士封赏永业田呢?长卿啊,你被太子赐封为骑士,还授了五百亩田,难道就没有半点激动自豪的?”
  长卿对张超的打趣并不在意。
  “有什么可高兴的?”
  “无趣!”
  张超骑在马上,举目四处张望。
  “这里还真是一个好地方啊,六百里长,一二百里宽的封闭大山谷,绿洲平原无数,河水充沛,气候又好,虽说比不上伊丽河谷,但绝对比碎叶川好,真不敢想象这居然是河中之地。长卿啊,要我说,要不你干脆跟圣人写封信,请求圣人把这大宛盆地封给你好了,你来这里当个大宛王,然后你再给我分封个百八十里地给我,我在这里陪着你如何?”
  “你也想的出来,这种战略要地,朝廷好不容易才变成了正郡直辖,怎么可能再分封到宗室亲王之手?”
  “你是皇长子嘛,说不定圣人觉得这些年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