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士信一听,对付靺鞨人的策略,不就是当初对奚契策略的改进版嘛。
  皇帝感叹了一声。
  “其实啊,不论是北蛮子还是那南蛮子,不过都只是想要过份安稳的日子,若是这安稳的日子能再多有些油盐,便更加滋味了。”
  以往为何边疆容易成为战场,为何四边蛮夷喜欢入寇?
  说到底,就是太穷,日子过的太苦,而中原汉家日子过的太好,在他们眼里,那是能羡慕的人流口水的。
  一个边疆蛮夷首领的日子,可能过的还不如一个中原自耕农。
  可偏偏中原又经常不跟这些蛮子们互市,有好东西也不分享给他们,卖都不卖。若是平时,蛮子们也就忍了,毕竟打不过中原汉家。
  但有时蛮子们也会遇上灾荒之类的,蛮子们比汉人承受灾荒的能力更低,尤其是北方草原上的部族,一旦遇上瘟疫或是大雪灾,年羊一冻死,就要撑不下去了。于是乎,要么抢其它部落的,要么就只能去南边抢。
  大灾之年,其它的部落也都是一样的,于是只能往南抢了。
  虽说往南抢,多数情况下,都是开始时能过他瘾抢不少好东西,可随之总会遭遇中原严厉的报复,除非是在中原内乱的情况下。
  “说到底,只要蛮子们日子过的有保障,他们其实也一样不是那种亡命之人。”
  “有句话说的好,有恒产者方有恒心。光脚的,便不怕穿鞋的,真要是玉,谁愿意与瓦片相撞呢?”
  “五哥说话总是道理一串一串的。”士信道。
  “这不是五哥的道理,而是咱们中原自古先贤们总结出来的。咱们汉家也历经劫难,为何还始终屹立不倒呢?皆因我们与蛮夷相比,我们有文字,有思想,我们汉家文明方能薪炎相传,历经劫难而不灭!”
  罗成想到一件事情,在后世,柬埔寨发现了吴哥窟,一个消失了五百年的强大吴哥王朝才重见天日。
  这个强大的吴哥王朝,版图巅峰时,包括了后世整个柬埔寨、部份泰国、老挝、缅甸和越南,可谓一时无两,是整个东南亚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
  但是吴哥王朝的后人,柬埔寨的高棉人发现吴哥王朝后,却始终不知道也不相信这个强盛的王朝居然是他们祖上建立的,他们一直以为,这个吴哥王朝是由历史上的吴哥人建立的,他们根本不相信他们高棉人祖上曾经这么阔过。
  这就是最大的悲哀啊。
  他们的历史,最终还要从中国的历史记载里寻找,连根都遗忘了。
  “草原之上,多少强盛的部落崛起,甚至一度凌驾于中原汉家头上,可结果呢,我汉家虽然王朝兴替,可也只是换了坐皇座龙椅的人,但依然还是我们汉家人坐天下。可草原呢,匈奴、柔然、突厥,换了一个又一个,都是兴也匆匆,亡也匆匆。”
  罗士信微微失神。
  “五哥说的确实是这个道理,那些靺鞨蛮子以前凶的很,可是自从跟我们交易过后,一个个看到我们就摇尾点头的温驯热情的很。”
  “那是因为你给他们带去了他们想要的商货,他们用手里原来不值钱的皮毛草药等玩意儿,换了在他们看来极珍贵的好东西,他们觉得赚了,生活也更便利了,甚至换去的面粉大米盐茶等,让他们生活温饱且有滋味,而你们带去的医生、药物等,更是治疗了医术落后的部落人许多疾病,挽救了他们许多亲人的生命,他们当然就欢迎你了。”
  “记住一点,靺鞨人来交易时,收他们税就好,就算你征税,他们也是能接受的。但是不要去收什么人头税之类的,也不要强征他们做役等。”
  交易抽税,终归只是抽一点钱而已,但人丁税这种,却是直接收钱。
  “还有一点,禁止秦商向那些部落民放高利贷,严厉禁止!”
  罗成可是记得,明清之时,当时许多中原商人跑到草原上经商,就喜欢套路牧民,什么先给货后收钱,甚至让牧民用小牛小羊来抵货钱,然后还要牧民们养大,到秋天牛羊养大了才能收走等等。
  各种套路层出不穷,牧民们哪搞的过这些奸商,结果就是无数牧民被套路的破产,最后对汉商无尽仇恨。
  “商人唯利,赚也知道,但得建立在你情我愿的买卖上,不能搞欺瞒诱骗,公平的买卖才能长久,搞那种套路欺骗的生意是不长久的,你在海东,这方面要抓一抓。对这样的奸商,千万别客气!”


第1404章 龙兄虎弟
  回到城中,老三嗣业,老四存孝以及大哥继祖二哥承宗,还有叔父罗艺、罗寿也一起到了。
  站在城门前,罗成道,“朕看这个博城,可以改名为泰安。”
  “泰山安则四海安,国泰民安,圣人赐的好名字。”
  罗成拍了拍老三肩膀,“你跟老四先去了章丘老家,如何?”
  罗成自称帝之后,对于章丘老家自然也是十分重视,破格将家乡设为承天府,为大秦六京之一,原齐郡之地改为承天府,并把原长白山下的章丘南山村建立了一座全新的承天城。
  “变的我都认不出来了,完全是大变了样,变好了,也变富了,青山绿水,市镇兴旺。”嗣业笑着回道,他从伊丽赶来泰山,来了后先去了趟章丘老家。到了那边,真有种不认识了的感觉,完全就大变了样。
  “变样了也很正常,想我大秦勋戚之中,多少是出自齐郡,出自章丘啊。这可是龙兴之地,也是将军城。”
  当年章丘只算是齐郡十县之一,很普通,甚至算是齐郡较落后的一个县。可是短短十来年,因为这里出了一个皇帝,所以现在这里完全大变样了。长白山下不仅出了个皇帝,还出了一大票的开国功臣们。
  皇帝把老家设为承天府,六京之一,兴建了承天城。而那些出自齐郡出自章丘的功臣勋戚们,也一样在家乡大修府邸别墅,建立庄园。至于说城池道路这些就更不用说了,如今别长白山里过去那藏贼纳匪之地,现在都已经遍地是庄园别墅。
  老四存孝也感叹着道,“当初咱们章丘是山区,比较穷,但如今百姓日子好过多了,看不到一个乞丐,找不到一座破屋烂棚了。人人都有田地耕种,家家有屋住。”
  罗成笑了笑。
  齐郡改为承天府后,章丘县作为承天府治,也提高为京县,县令直接就是五品。立国以来,章丘的几任县令,朝廷都是选的能臣干吏,还都是章丘功臣,因此对于章丘的发展是很上心的。
  朝廷和皇帝内库每年都要拔下大笔钱财到承天府和章丘县,有钱发展自然也快。
  嗣业走在罗成身边,很直接的道,“我也发现了章丘那边的一些问题,功臣勋戚在那边置业的太多,大建别墅庄园,买田置地,虽说朝廷也有严格的限田令,以保证百姓们能够有分到足够的田地,但是功臣勋戚们官高爵显,拥有的田额也高。”
  罗成点了点头。
  “朕也理解那些同乡们,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嘛。朕当了皇帝,也想着要把家乡升为承天府,其它兄弟们,当然也想在家乡建豪宅别墅,修建宗祠,重新祖坟,能理解。不过对于圈地占田之事,这个朝廷会重视的,章丘我朕与这些老兄弟们的家乡,但不能到头来,还要让家乡百姓背后唾骂。咱们章丘本就山区,山多地少,因此田地更显珍贵,咱们这些闯出名堂来的人,更不能占用乡人们那不多的田地。”
  存孝便道,“圣人这么一说,我倒是不好再回家建庄园了,原本我还打算在长白山下建一座大庄园,建个园子,置点田庄,这样有空时也能回家住住,尤其是清明祭祖时可以小住下。”
  “你想在家里建个园子这没什么问题啊,只要你不要占用耕田林地,你找个荒山整平一下,也一样可以修个庄园嘛,至于说置田,你就象征的弄个一二百亩地建个田庄就好了,反正你在丽江可是有数百里的封地,还可以在其它边疆上置办更多的田产。手里有闲钱,你可以办些作坊,弄些商铺在章丘和历城嘛。若是拿些钱财出来,修路铺桥,建设学堂,救济孤寡,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老四如今虽说也是一地藩王,不过性格倒没多少变化。
  嘿嘿笑了笑,“做好事我当然也是愿意的,反正手里确实也不差钱,不过以前不也是怕被言官弹劾说收买人心之类的嘛。”
  罗成道,“你只要行的正站的直,就不用担心别人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有人监督是好事,我们也要接受监督嘛,但只要我们没有做坏事,就不怕监督。”
  “圣人你说的是,回头我就按圣人说的办。”老四呵呵笑道。
  “老四啊,我听说你在云南对六诏用兵,有些急和狠啊。”
  存孝不以为意的道,“圣人你是没有去过云南,那地方啊,完全就是蛮荒嘛,说是咱们大秦之地,可事实上那些什么乌蛮白蛮有几个真的奉朝廷诏令呢,我开始啊,也跟他们客客气气有商有量,可一转身,他们就把我的话当放屁。时不时的,还要拦截商路,阻断驿道。我罗老四可不是那好欺负的,既然讲理不行,那就凭拳头说话吧。别说,多砍点人头,比什么好话都管用。”
  “圣人你也别老听那些什么文臣御史的狗屁仁义之言,只要圣人相信我,再有个十年八年的,我保证把云南的那些蛮夷,收拾的服服贴贴,全部都转为朝廷的正郡,让他们通通改土归流,全部入籍。”
  “你的能力朕是相信的,但是还是当稳妥点,慢慢来,不要操之过急。”罗成还是提醒存孝。
  “你应当多学学三哥,三哥在伊丽就很稳。”
  嗣业道,“我在封地可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可有你这位大将军王在,天山以北可是诸部慑服的。嗣业啊,朕打算把伊丽郡从安西道分出来。”
  “分出来?”
  “天山以南为安西道,天山以北为北庭道,而葱岭西南为吐火罗道。北庭道辖伊丽、碎叶、千泉、怛罗斯、大宛等。”
  嗣业心里一动,他在西域也有些时间了,对于西域的情况倒是比较了解的,皇帝一说他心里就有了一张图。皇帝要在西域新设北庭和吐火罗两道,这绝不简单,看来皇帝对于西域现状还是不满足,依然想要向西继续开拓,增强控制的。
  罗艺这个时候也上前一步,“圣人,关于林邑,是战是和?林邑王被俘,可其子已经自立为王,一面向朝廷请降求和,一面却也向真腊和扶南借兵,在做两手准备。现在林邑新王,迫切希望能够停战,尤其是希望朝廷将狮子城交还林邑。”
  罗成呵呵一笑。
  “狮子城不是已经设了林邑郡嘛,这可是一个正郡,不可能新设不久又裁撤,更不可能再拱手送还给占人。林邑人要求和可以,但必须把狮子城还有林邑旧都(原象林邑)割让给朝廷,并签订自由贸易和约。”
  罗艺心里明白,看来皇帝是不打算跟占人休兵和好,这样的条件林邑人不可能答应,那就意味着要打到底了。
  “范梵志到了吗?”
  “已经到泰安了。”罗艺答道。
  “嗯,安排个时间,朕抽空见一下他。”
  罗成瞧了瞧山城一体的泰安城,“算了不说这些了,我们罗氏一家子也难得一聚,走,一起喝茶去。”
  身穿五爪龙袍的皇帝,身后跟着一群四爪蟒袍的亲王,一帝七王,骑马入城,远远的随驾之人看着宗室七位亲王难得聚在一起,都是十分感叹。
  天下名将猛将,宗室里就还藏着起码四位,日落王罗艺、伊丽王罗嗣业、丽江王罗存孝、渤海王罗士信,虽然这几年已经不怎么统兵征战了,但谁都知道,当打之年的这四位大将军王,只要天下有事,皇帝随便派出一位,都能独镇一方了。
  再加上有战神之名的天子,这罗氏江山还真是铁打一般了。


第1405章 吴王党
  时隔数年,李世民终究还是回到了中原。
  泰安城里,他也终于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姐姐三娘,姐弟见面自是一番欢喜。李世民看姐姐变了许多,性格更温和了,与他谈话总是三句不离儿女。三娘随罗成也有快十年了,如今膝下三男三女,算的上是圆满幸福,后宫里又高居贵妃之位,这可是仅次于皇后。
  “可惜玄霸没能来泰安,要不我们姐三个又能再见面了。”
  李世民道,“我听说玄霸现在改换文职,在荥阳太守任上做的挺不错。”
  “是不错。”
  李世民记得当初他年少时,他父亲可是就任过荥阳太守的,那个时候他身患眼疾,父亲到处为他寻医问药,他常时间只能呆在府里听书,后来好不容易在荥阳代海寺找到一位高僧治好了他的眼睛。
  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那只眼睛,却只摸到了眼罩,不由的摇头。
  李秀宁其实自兄弟进门,就看到他如今的沧桑模样,一只眼睛罩着黑色的眼罩,一只手换成了铁钩,她心痛的想哭,却又强忍着,怕让兄弟更难受。
  “玄霸以前身子骨弱,病秧秧的,后来你嫁了圣人,玄霸也跟着圣人身边,想不到一两年时间就让圣人的妙方调理好了身子,后来甚至成了一员双锤猛将。如今,更是能成为牧守一方安民有术的地方州牧,真是让人感叹。”
  “你也不错啊,我在宫里也时常关注着你。从岭南长流人,到南唐县丞,再到如今的林邑郡丞,二郎,你这一路也不容易。其实,姐姐想劝说你一句,还是不要太执拗了,有些事情该放下就放下。只要你肯放下,陛下早就没记着过去的事了。”
  李世民苦笑。
  “有些事情哪里那么容易忘记呢。”
  秀宁告诉他,其它姐妹也还过的不错,跟着嗣业的两位妹妹也都生了孩子,“伊丽王已经不再酗酒也不再打她们了,现在两人都生了孩子,嗣业待她们也很疼爱,日子已经过的不错了。”
  其它几位姐妹嫁的夫婿,之前也或贬或流,但如今也渐都得到赦免,重新回到中原,有些授了地方官职,有些还直接回了朝中任职。
  “可父亲和大哥三弟他们却再也不能活过来了,还有那些年幼的弟弟,他们还没成年。”
  “二郎,冤冤相报何时了呢?当初父亲也杀了嗣业的妻儿。”
  李世民从怀里掏出一叠飞钱。
  “三姐,这是我积攒的一些钱,我把钱存在各大钱庄、银行里,这些飞钱再加上我这枚印章,你可以随时去取现。”
  李秀宁接过翻看了一下,立即惊到。
  “这么多?”
  “也就一百万贯而已。”李世民说的轻描淡写,“你放心,我手里还有钱。”
  “你哪来这么多钱?”
  “我这几年也没闲着,就算当了南唐县丞,可也只是挂名而已,其实我一直在南海带着一只船队,做香料贸易,挺赚钱的。”李世民并没有告诉姐姐,自己在南海其实是亦盗亦商。数年纵横海上,确实积攒了不少钱,但他赚的最大一笔,还是打下狮子城。
  他给皇帝上缴了范氏祖庙里的十八金人十八金牌,价值十几万斤黄金,另外王宫、官府里的金银钱帛也都交公了,但是抄没狮子城中贵族百官和豪强大贾的钱可是一笔巨款,他与张鹏还有商会以及手下的海盗们分完后,自己可是留了不少。
  现在李世民的身家,早已经超过千万了。
  这次拿出一百万贯来给姐姐,也是希望姐姐和外甥们过的更好。
  “这么多钱,你不怕招事吗?”
  李世民不以为意,“我相信这些钱皇帝肯定是知道的,他那么多耳目,但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很清楚,这些年我上缴的更多,仅是打下狮子城,我就给皇帝上缴了十几万斤黄金,另外给朝廷上缴了价值超过三千万贯的钱帛,更不用说还有一座狮子城和一个林邑王。我跟我的那些手下们,私留了一下,他知道也不会过问的。”
  “姐,这一百万,你就留着,虽然你贵为贵妃,可这宫里妃嫔也多,平常日用发下来肯定不多,你现在有三儿三女,得待自己和他们好点,手里有点钱呢,也可以多打赏下宫人,对那些掌事的女官、宦官们也可以交好。”
  “吴王快要选封了。”李秀宁告诉弟弟。
  皇帝诸子中,自然是皇后嫡出的太子嘉文最贵,但若要说最聪慧的还当属李氏所出的吴王哲威。
  诸皇子年纪渐大,皇太子越发不及吴王聪慧了,如今朝中也开始有些人在议论说吴王更像圣人,这种话其实已经有些大胆了。
  “姐,我听说太子不太聪明的样子?”李世民道。
  “二郎,莫要胡说,太子挺好的,孝顺、忠厚也仁慈。”
  李世民笑笑,“孝顺忠厚仁慈,这些词从姐你嘴里说出,越发让我相信外面的传闻了,看来我们的这个太子确实不太聪明。”
  “圣人很喜欢太子,圣人常说,当皇帝不一定要聪慧过人,当皇帝最重要的是品德,要孝顺要仁厚要谦卑。如今太子在圣人那,可是十分得宠,圣人走到哪都带太子到哪,经常亲自教导太子学习政务,选用的太子师也都是朝中宰辅名将们。”
  太子储位很牢固。
  李世民却是摇头。
  “当今圣人虽然我与他不对付,可不得不说,确实是雄才大略之主,这样的帝王才三十岁,就已经做到许多帝王穷极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他现在才三十岁啊,现在太子才十来岁,他自然还是能够容忍太子的不聪明,可如果再过些年呢,到时圣人还能不能接受太子一般的现实?”
  “这偌大的江山,难道最后真的要交给一个如此普通之人?”
  “姐,吴王这么慧聪优秀,若假以时日,必能成大器,到时映衬之下,越显得太子无能了。谁能保证,皇帝不会有其它心思呢?”
  “二郎,你这样的想法很危险。”李秀宁岂听不出兄弟话中之音。这种事情她想都不会去想,太危险了,一旦开始夺储之争,就没有退路了。
  “姐,你是哲威的母亲,我是他的亲舅舅,我们不帮他谁来帮他?现在,我们可以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李世民悄声说道。
  也不是说要造反,但拿钱多赏赐下身边人,再结交点宫里有权的宦官女官们,这也并无大碍。
  “这钱你就收下。”
  “圣人会知道的。”
  “知道又如何,我给点钱我姐姐花用,天经地义!”


第1406章 长孙贤妃
  泰安,行宫。
  皇帝抱着皇九子嘉诚,轻抚着他的脑袋,“你也太不小心了,看摔的这狼狈样子。”
  八岁的晋王嘉诚坐在父亲的腿上,倒是一点也不难过的样子,“父皇,儿臣没事,不过是马上摔了一跤而已。马术课上,儿臣也经常摔跤,无大碍的。想当初父皇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之时,冲锋陷阵负伤流血,那不也是哼都没哼一声的嘛。儿臣要学父皇,将来也当一个大将军。”
  观音婢连忙在一边道,“九郎赶紧下来,这么大孩子了还坐父亲腿上,成何体统。”
  “无妨,朕就喜欢小九这猴儿样。”罗成笑呵呵的搂着儿子道。
  “陛下就是太庞溺他了,让他越发没有个样子了。”
  因为阎德妃经常忤逆皇帝,最终被皇帝一怒之下废去德妃之号,贬为才人,而阎妃所生皇长子更是被皇帝送到长安灞上交给老铁枪父子带到民间去管教。
  在废掉阎氏德妃封号后,崔贤妃便顺位进一步,改封德妃。空出来的贤妃之位,皇帝便将原九嫔第一位的长孙昭仪抬了上来。
  长孙本来就得皇帝宠,跟着皇帝也有十来年了,更何况长孙还经常帮着皇帝读奏章等,深得信任,这次她顺位进一步,却也是没人能够反对。
  长孙这几年也生了三子二女,这长子嘉诚排行第九,很是聪明灵动,十分得罗成喜欢,这孩子尤爱舞刀弄棒,小小年纪就已经能骑得骏马开的软弓了。
  长孙氏被册封为贤妃之后,罗成也正式册封皇九子嘉诚为晋王。这个封号可是很贵的,大国封号。虽说等皇子十八岁后,就要授封藩国封建,到时王号以封地命名,但起码现在,晋王这个封号还是表明了皇帝对皇九子的喜爱。
  有个贤妃母亲,朝中还有个御史中丞的舅父,皇九子嘉诚虽然才八岁,但也是让朝野都侧目的一个皇子了。
  坊间猜测,说皇帝宠爱吴王哲威和晋王嘉诚,这是表露着对太子的不满,说皇帝有意想要换储。
  但实际上,罗成从没有生过换储之心。
  对皇帝来说,太子并不需要是最聪明最贤良的那一个,只要太子大德不亏,那么才干这块可以差一些,这并不影响。尤其是在皇帝看来,他还年轻,大秦在他的治理下,能够走入正轨,进入盛世。
  等将来太子接位,他需要的就是做一个守成之君,新皇帝得是一个不那么有野心的皇帝,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这样帝国才不会有内乱。
  如果废掉嫡长,另立他子,不论立谁,这都要开个坏头,甚至有得位不正之嫌。
  当年杨坚废掉没大错的太子杨勇,另立次子杨广,虽然杨广不论文才还是武功确实更胜杨勇,但是聪明的杨广反而带着大隋走向了灭亡,如果是杨勇继位,说不定大隋能平顺的继续前行。
  皇帝对太子储君之位从未有过动摇之心,他喜欢吴王和晋王,也只是这两个孩子确实更讨人喜欢而已。
  虽然都是自己的骨肉,可儿女渐多的皇帝肯定也会有一些偏爱的,哪个孩子更可爱,哪个更会说话,那皇帝肯定也更喜欢他多些,再加上李贵妃和长孙贤妃得宠,他们的孩子自然也就更得宠。
  “观音婢,御史大夫张仪臣要入翰林院了,朕想让无忌出任御史大夫之职,你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现任御史中丞,这是御史台二号,御史大夫则是长官。
  “圣人,无忌还很年轻,自长安府尹调任御史中丞之职也不久,如今提拔过快,终究还是不妥。甚至,臣妾觉得无忌就是任御史中丞也终究还是不太妥当,他人年轻,资历浅。原先张台长在时,他帮着协助,如今张台长入翰林院,圣人不如让无忌到地方去再外任几年历练一番。”
  罗成笑笑。
  “但凡王朝强盛之时,猛将必起于军伍,宰相必经历郡县。如今我大秦也慢慢的走上了正轨,人事吏治也更讲究资历,无忌是有才干的,朕也很欣赏他,若他不是外戚,此时就算入翰林院也是理所应当的,可就因他是外戚,就算现在做个御史中丞也总有非议。”
  想了想,罗成道,“你说的也有道理,让无忌再去郡县历练一番,干点实绩出来,就能堵住悠悠众口了。”
  “观音婢,你在朕身侧,却能够不为兄弟谋官,这让朕很意外也很欣喜啊,确实为朕之贤妃。”
  “其实臣妾已经逾越许多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国家军政大事,臣妾是一句话也不当说的。”
  “你不仅是朕的贤妃,也还是朕的助手顾问嘛。”
  “既然是要让无忌历练一番,就得挑一个能出政绩,又得显本事的地方才行,若是让他在中原任职,只怕做出成绩别人也不服。不若让他去百济,任左布政使。”
  “再加宣抚使衔。”
  布政使只负责一道之民政,而宣抚使不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派遣使职,相当于临时巡视督查一地之军政。
  不仅是管民政,还能管军事,这就意味着百济道三使司都受他管辖监督。毕竟如今百济刚征服新设道,与中原诸道形势完全不一样。
  三使司各分职权,但在如今的百济就容易出现扯皮等情况。
  “百济新征服之地,陛下肯让无忌去,这是对无忌的信任,臣妾先替无忌谢过陛下。”
  罗成笑笑,并不会告诉观音婢,这百济宣抚使并不会好当,毕竟现在百济有几百万人口,可汉人却只有征服百济的几万军队而已。
  要想真正稳固百济,要做的工作可是会很多,要从中原移民过去,可现在中原百姓生活都还不错,想要移民去海外,哪那么容易。
  再者,百济新征服,反叛肯定会有。尤其是朝廷早有决策,要清洗掉百济上中层,这必然会导致全面反叛,能不能镇压住百济叛乱,以及能不能顺利的从中原招募到移民过去,这都是相当困难的。
  更别说,移民过去后,还要面临着均田授地,编驻府兵等等事情,可以说,去百济任职,就是开荒。
  徐世绩军事上已经征服了百济,但是接下来要稳定百济并统治百济,这远比军事上的征服更加困难。
  长孙无忌自跟随他以来,一直都十分顺利,仕途一帆风顺,年纪轻轻已经进入了宣政殿会议。
  他在洛阳和长安任事成绩都不错,可百济能不能镇的住并做出成绩来,罗成其实也没多少把握,这一切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第1407章 李世民
  李世民特意换上了绯袍金銙带,骑着一匹大宛汗血宝马,连那只眼罩他都摘下来了,眼窝里换上了一颗由波斯珠宝商人特意为他打造的宝石假眼,这颗宝石价值万贯。
  他的那只断手,也摘去了那黑黝黝的铁钩,而是换成了一只镏金铁爪。
  他就是想要告诉泰安城的那些随驾的文武们,他李世民虽然当初狼狈的被长流岭南,如今也终于又回来了,而且混的还不错。
  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也没有自暴自弃。
  就算去了岭南,可几年后他依然还是一条好汉。
  林邑郡丞、象林县男,虽然官不够高爵不更显,但这些不是皇帝赏赐给他的,而是他自己凭本事赚来的打来的。
  他拿一位林邑国王和十几万斤黄金加上三千万贯钱帛,并一座狮子城,向皇帝换来了这个林邑郡丞、象林县男。
  他没占皇帝的便宜,是皇帝占他的便宜了。
  他知道许多当年长流的贵族官员豪强们,比他更早就回来了,但许多人是向皇帝摇尾乞怜才回来的,他李世民不是。
  那些看着清高万分的大儒,其实暗里不知道向皇帝写了多少封拍马吹捧求怜的信。就连那些武功赫赫的名钭,也一样向皇帝乞求。
  唯有他李世民,虽然也曾打落牙齿和血往肚里吞,也曾憋屈的吐血,但他却从没接受过皇帝的怜悯和赏赐,他保持着自己的傲气和骨气,就算是蛮荒的岭南又如何,他一样能凭自己的本事,打出一番功业来。
  他扬起自己的黄金左手,那金手是那么的耀眼。
  那个抢了自己姐姐当了自己姐夫的男人,其实也曾经吃过憋,只是那个家伙运气太好太顺了,从一个挖河役夫,然后成了捕役再成了乡勇,再一步一步的直登庙堂,最后让他坐了天下。
  以前李世民对罗成总是不服气,他认为自己本事绝不比铁匠出身的罗成差,始终认为罗成不过是运气比自己好罢了。
  不过现在,李世民的想法有些改变了。
  看罗成这一路走来,如今这天下之强盛,确实从古未有。他不仅是乱世之枭雄,也是治世之明君,在外漂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