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吐蕃人来自高原,不惧寒冷,却最畏热。
  终南山烧炭的时间虽不长,也就个把月时间,可这一个月的时间,简直给噶尔东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好在吐蕃再次请婚,这次不求娶公主改请嫁公主给大秦了,大秦答应了,两家因此结亲,噶尔这个吐蕃贵族也终于得以离开终南山炭场。
  跟着秦人使团好不容易回到吐蕃,再次踏上雅砻河谷的土地,再次来到了雍布拉康宫前,噶尔激动的眼泪都流下来了。
  囊日论赞因为噶尔跟秦人熟悉,于是特命他负责接待秦人使团。
  “拉康又是什么意思呢?”跟着大使后面的刘仁轨问道。
  “雍布拉康是我们吐蕃语音,译成汉话,雍布是母鹿的意思,而拉康就是神殿的意思。这座神殿是我们吐蕃第一位赞普主持修建的第一座宫殿,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历经了三十一位赞普,如今每年夏天,我们赞普都会带公主过来这里住一段时间。”
  刘仁轨暗暗记下,想不到吐蕃这个南蛮小邦,居然有八百年的历史,历经了三十一位赞普了,他以前和其它长安的羽林郎们一样,都还以为吐蕃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邦呢。
  八百年历史,这足够让人尊重了。
  对于强大的对手,必须得尊重,这是他们羽林郎听皇帝讲课时提到过的。
  “关外的高句丽不过七百年历史,想不到你们吐蕃国历史居然比他们还久远啊。”
  “那是自然,我吐蕃是天神的子民,第一位赞普到第七位赞普都是天神幻化,都是顺着光之绳,从天界下来,来到吐蕃担任赞普,完成任务之后又顺着光之绳返回天界。后来第八任赞普时,因为光之绳中断,于是赞普从此留在吐蕃。”
  对于这样的传说故事,刘仁轨不过呵呵一笑而已。哪个部落民族,又没有几个这样的神话启源故事呢,包括被大秦灭掉的高句丽、吐谷浑还有突厥,莫不如此。
  噶尔还在那里自豪呢。
  “我也听说过高句丽,不过他们不能与我们相比,我们是天神的子民。”
  “高句丽虽立国仅七百年,可是他们是由扶余王子所创立,而扶余国也有七百年历史,就算不算中间重合的时间,扶余与高句丽也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的,远比你们吐蕃久远的多。至于说我们华夏,自三皇五帝,然后历经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再到隋,一直到我大秦,那更是数千年之历史。”
  噶尔顿时无话可讲。
  他们吐蕃人讲八百年历史,三十一代赞普,那是口耳相传,歌词传唱,可他们连点确切的文字记录都没有。可人家汉人说自己华夏几千年文明,那是有诸多史书记载的,哪怕仅从夏开始算起,到眼下都有三千年历史了。
  “真要说起来,我华夏应当自盘古开天辟地算起,话说盘古开天地,然后是女娲补天造人……”那位大使也非常有意思,张嘴就是盘古开天辟地,顿时把噶尔的那什么七赞普天神下凡的故事给比下去了。
  你们的神还只能沿着光绳下凡,光绳断了就回不去了,我们的华夏的神就厉害了,直接开地辟地,创造了世界。
  “我先前听说你们吐蕃人是猴子变的。”
  噶尔怔住,虽然觉得猴子变人感觉像是骂人的话,但又无法反驳。因为据他们祖辈流传下来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们吐蕃人是猴子变的,就是整个卫藏和高原的人都是猴子变的。
  据说在藏地的贡布日山有三座神峰,有一只神猴在神山沿中修行,结果岩山罗刹魔女前来勾引。
  神猴不肯破戒,结果魔女便以自尽相要挟还威胁神猴若不与她成为眷属,她就与妖魔为伴,日伤万灵,夜食千生,还要生下无数小妖,让雪域成为罗刹之地。
  后来神猴为了雪域苍生着想,于是去请示了菩萨圣者,获准与魔女结为夫妇,随后生了六猴。
  六猴又繁衍为五百。
  猴子多了,林中果实不够,神猴就去求菩萨圣者,于是得到了不种自生的五谷,五百小猴吃了这种不种自生五谷后,毛短尾缩,会了言语,成为了人。
  这五百变人的小猴,便是雪域诸部落邦国的祖先,当然也是吐蕃人的祖先了。
  “我华夏先民是女娲以神土捏成,你们吐蕃人却是猴子变的,哎哟,呵呵!”一众秦人站在雍布拉康宫殿前,呵呵笑道。
  噶尔东赞与一众吐蕃人,则深感羞愧,确实比不了啊,总感觉比秦人低了好几个档次。


第1034章 手下败将的败将
  上山的时候,噶尔等吐蕃人都垂头丧气,觉得比秦人低了好几等。
  倒是秦国使团,那个个扬眉吐气,甚至有点趾高气昂的感觉了,尤其是那位礼部员外郎甚至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眼睛都快翻到天上去了。
  雍布拉康宫,如今是赞普的别宫,每年夏天过来居住一段时间而已。
  眼下已经入秋,不过因为公主赛玛嘎此时在山上宫中,因此噶尔奉赞普之命特带着秦人过来。
  路上,能看到许多前来朝圣拜山的吐蕃人。
  因为雍布拉康宫是吐蕃的第一座宫殿,如今早就不仅仅是一座赞普的行宫这么简单,还被吐蕃人视为神殿圣地。
  信奉苯教的吐蕃人,有转山磕长头等习俗。
  尤其若是家中有人生病等,他们都习惯请教苯教的法师为他们占卜问神,问过神灵之后,便要许下宏愿,进献香火贡品。若家人病好,那必然是得还愿的。最虔诚的还愿方式,便是一路磕长头到雍布拉康宫,转一转神殿里的经筒,为神山上的五彩经幡添几块石头加几条彩布。
  初来的刘仁轨等一路上已经遇到过好多次这些虔诚之人,虽然觉得很神奇,有的人居然能从数百里之外一路磕过来,他们可能要在路上磕上几年的头,那真是一路磕头朝拜过来的。他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带着家人赶着牛羊上路,每天还愿的人磕头前进,而家里其它人则赶着牛羊跟在后面放牧,到了晚上,帐篷里休息一夜,第二天继续。
  直到他们到达神殿前,在佛前还愿为止,这个过程短的一两个月,长的三五年不止。
  “这是一些虔诚的信徒。”
  随使团前来的那些汉传藏教和本土道家的僧道们了解之后,也不由的为他们的这种虔诚信仰而惊叹。
  路边上,除了这些虔诚的信众外,还不时能看到一些商队,以及路边田地的部落农夫还有他们的奴隶,以及一些牧民。
  吐蕃人最初是以耕种为主的农人部落,后来渐渐扩张,才发展才农牧兼具的强国。
  那些吐蕃商人,多是往天竺、泥婆罗而去的,他们贩去的主要商品便是盐。盐这东西,贩去天竺,同样有大利。以往,贩盐往天竺的,是苏毗人。但现在,这个暴利的买卖为吐蕃人所占据了。
  “山那边就是天竺吗?”刘仁轨问。
  “去天竺,得一直向南很远,然后翻越大雪山。”
  “天竺是一个国家吗?”
  “不,天竺有许多国家,这些年天竺北方最强大的有四个国家,分别是坦泥沙国和穆里克国还有高达国以及摩腊婆国。如今诸国最强的,是坦泥沙国的戒日王。”
  “在天竺之北,还有一个高山上的国家泥婆罗,国虽不大但实力很强,与我吐蕃向来为联姻关系。”
  临了,噶尔又不忘记加了一句,“我吐蕃与戒日王也有往来,关系不错。”
  刘仁轨呵呵一笑,没有把这句话当真。
  他对于天竺的了解不多,只知道天竺是传入中原的佛教发源之地,中原人对于天竺的许多了解,也是来源于那些来到中原的天竺僧人的讲述,以及一些冒险前往天竺取经然后又回来的中原僧人所介绍的。
  据说天竺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有肥沃的平原,无边无际。
  汉武帝曾经想要打通一条西南丝路,以联通天竺,只不过后来这条丝路在云南遇到那些南蛮阻挠,未能成功。
  而此后的中原王朝,则没有再试图打通前往天竺的道理。
  刘仁轨对于天竺的了解,还停留在中原南北朝时期,天竺出现了一个统一的王朝,据说这个名为笈多的王朝,统一了差不多整个北天竺,摩揭陀国王旃陀罗笈多一世,据华氏城而建立笈多王朝,武力征服诸小国,统一了北天竺,此后还海陆并进南下征服了几个国家,达到鼎盛。
  噶尔听了刘仁轨的疑惑,便说这个笈多王朝虽强,但也只存在了二百来年,在约七十多年前,他们就灭亡了,然后天竺重归邦国林立的混乱状态,直到如今形成了四大强国。
  “这么强大也一下子崩了?”
  “之前天竺西面的贵霜帝国衰弱,于是笈多王朝出兵抢占了其不少土地,另一些土地则被厌哒人所攻占。最初笈多王朝是与厌哒人结盟联手攻灭贵霜,可后来灭掉贵霜后,笈多人内乱,于是厌哒趁机东侵,连连击败笈多王朝,夺取了大量疆土,笈多人的叛乱于是更加难以压制,最终笈多王朝灭亡,其原先夺取的贵霜之地,尽为厌哒人所夺,北天竺则又分裂为无数个小国,这几十年来,诸国混战不断,于是北方便有了四大强国。”
  相比起中原远离天竺,对这边也不算关心,因此他们对天竺的历史并不了解,可作为天竺邻居,只一山之隔的吐蕃人,却对天竺这边形势很了解。
  “哦,对了,厌哒人我们又称为白匈奴!他们在约十几年前,被西域的西突厥联合波斯萨珊王朝一起攻灭,波斯与西突厥攻灭厌哒后先是平分其地,再后来波斯与西突厥闹翻,于是西突厥联合罗马攻打波斯,最终西突厥尽夺厌哒之地。”
  刘仁轨问员外郎,“还有个白匈奴?跟汉朝的那个匈奴有什么关系?”
  那位员外郎倒是对此有些了解,道,“白匈奴人本来是居然在我华夏长城之北,是汉朝时大月氏人的后裔。南北朝时,曾于大漠南北与北魏争雄,联合蠕蠕,活动于金山以西,后将波斯击败,迫使波斯王称臣纳贡。他们全盛之时,东至葱岭至天山南路,西至大海,极为强大。当年北魏强盛之时,都不敢撄其锋。”
  “厌哒人是一妻多夫、兄弟共妻习俗,这一点,吐蕃人倒也有相同习俗。”
  刘仁轨惊叹道,“想不到当年被我汉家从塞北驱逐而远遁西域的白匈奴,居然这么厉害啊,我汉家的手下败将,进入西域,却能败波斯、灭笈多这样的大国,了得。”
  而这般强大的白匈奴,却又最终为西突厥所败,可灭了白匈奴的西突厥人,又刚为大秦所败,这么说来,嗯,大秦的实力,那真的是远超什么波斯萨珊王朝、东罗马帝国、天竺笈多王朝等等了。
  “西突厥如今已经是我大秦的藩属附庸,这么说来,厌哒之地现在也是我大秦之地了?”
  “西突厥后来击败波斯,拿下整个厌哒之地,将其称为吐火罗,先前我大秦天皇授封莫贺咄为西突厥可汗,还同时封他为吐火罗国王,这么说来,厌哒之地自然也是我大秦的了。”
  一众大秦使团,于是又再次自豪无比起来,噶尔等一众吐蕃人却是再次深感失落,绕来绕去,怎么都是他大秦的。


第1035章 秦人永不为藩奴
  噶尔东赞心里很憋火。
  又无处可撒,他不敢把火撒到秦人身上,甚至连嘲讽半句也不敢,秦岭终南山伐薪烧炭的记忆还没有淡去呢。
  他只能低下脑袋,当看不见秦人的那嚣张得意的样子。
  往前行,他刚好看到山脚一块田地里,一群奴隶在耕种。仔细一瞧,能看出其中有汉人奴隶。噶尔阴沉着脸走过去,挥起手中的鞭子就是一顿狠抽。
  那群奴隶也是非常无辜,正埋头干活呢,哪料祸从天降,也不知道怎么就得罪了这位吐蕃贵人。
  “别打了,别打了。”
  鞭子抽过,奴隶身上单薄的衣服立即碎裂,皮肉上一道道血痕起来。吃痛的奴隶们,只得不断的逃避,并大声叫喊求饶。
  刘仁轨本来一开始没看出那些奴隶是汉人,见东赞跑去打奴隶,也没在意,等听到奴隶里有人用汉话求饶后,才引起他注意。
  仔细瞧去,这些人虽然蓬头垢发,衣衫破烂,可能在这吐蕃雅砻河谷听到汉地音,确实是非常意外的,这些人的模样仔细瞧,还是能瞧出与吐蕃人或是羌人的区别的。
  “住手!”
  刘仁轨大步上前,大喝道。
  可东赞心里憋火,哪里管他,依然挥起鞭子。
  刘仁轨冷哼一声,直接拔刀。
  锋利的横刀挥过,长鞭断开。
  “住手!”刘仁轨再次大喝。
  东赞握着半截鞭子,“这位校尉,我不过是在教训几个不开眼的奴隶,不知道哪里惹校尉不快了?”
  刘仁轨冷冷道,“这些是你的奴隶?”
  “虽不是我的奴隶,但也是吐蕃的奴隶,我是贵族,教训下这些不开眼的奴隶,他们的主人也不会怪罪我的,就算我打死他们,回头赔他们主子几个奴隶便是。”
  “我看他们是汉人。”刘仁轨扭头,望向那些奴隶,“你们可是汉人?”
  其中有几个人便连忙点头,“我是汉人。”
  “别急,过来一个个细说,你们究竟原是哪人,又是怎么沦落至此的?”
  那几个奴隶也没想到,在这个异国他乡还能看到汉地之人,尤其是见他们的装束和说话的样子,似乎还让吐蕃贵人很尊重敬畏,于是都觉得有了希望,七嘴八舌的述说他们的遭遇。
  说来其实也很简单,这些人大多是剑南陇右边境上的汉人百姓,隋乱之时,中原动荡,边境之上也就不复强盛之时,已经镇不住境外的羌胡。
  许多羌胡趁机入侵袭扰,抢夺边境村庄集市,还掳夺人口。
  夺走的人口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的奴隶,而有部份人又被他们送给吐蕃或者是卖到吐蕃,这里的一群奴隶中,有五个都是汉人,他们年纪大的都五十多岁了,年轻的才十七八岁。而这五人,并不是同一批卖来的,也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
  那个五十多岁的老者,已经被卖来吐蕃十年了,而那个少年,则才来一年多。
  老者哭泣着对刘仁轨说,他本是剑南嘉诚县人,后党项羌细封部攻夺县城,他们就被党项人俘虏为奴,他与家人分散,几经转卖,最后被卖到了吐蕃这里,成了一名吐蕃贵族庄园里的田奴。
  知道刘仁轨他们是中原秦国的使者,于是老人请求带他们回国。
  虽然,这位老者并不知道秦国,他只知道隋朝,可他们既然是中原来的汉人,那就是一线希望。
  刘仁轨对五个人每人都问了一遍,记下他们的名字以及经历。
  “噶尔东赞,这些是我汉家百姓,被羌贼掳掠贩卖至此,十分悲惨,如今我等大秦使者在此看见,不能无视,要将他们带回中原,送返家乡。”
  噶尔东赞脸色很难看。
  他握着那半截鞭子,“这位校尉,虽然如今我两家结姻友好,可这些人并不是我吐蕃掳来的,他们是我们吐蕃贵人通过正常的途径,交易过来的,你现在说要带走,这只怕于礼不合,强人所难吧?”
  “不管怎么说,人我今天一定要带走。”刘仁轨手里提着耀眼的横刀,却是存步不让。
  眼看着两边气氛僵硬起来。
  那位员外郎大使倒是笑着过来,“我大秦作为天朝上国,那是礼仪之邦,自然不可能做那蛮不讲理之事,但是呢,这些人是我大秦子民,我等自然也不可能无视的。要不你看这样如何,我们愿意出钱将他们赎回,这样你们也不会有损失,我们也赎回了我大秦的子民,岂不两全其美。”
  噶尔见他这样说,也不好继续强硬。
  “区区几个奴隶而已,哪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呢?”
  刘仁轨冷冷道,“对你们而言,他们就是几个买来的奴隶,不过如牛马一般,但对我等而言,他们却是沦落异国他乡的族人同胞。我大秦皇帝早在去年,就颁下了律法。凡秦人在国外见到汉人为奴者,都应当赎买回国,朝廷将给予奖赏,并给那些沦为异国奴者重新恢复良籍安置。”
  “而对于敢贩卖汉人给异国藩人为奴者,罪为奴。”
  刘仁轨在吐蕃见到这些汉人奴隶,当然也可以视而不见,朝廷并不会追究,但身为一名汉人,还是天子门生的羽林郎,刘仁轨不能当看不见。
  “这是我们每一个军人的荣耀,皇帝授给的荣耀,保护家国,保护同胞,是我们无上的荣耀。”
  噶尔东赞见刘仁轨十分激动的样子,知道这人犯起横来了,虽然心里十分恼怒,可又不能真硬顶回去。
  想了要,“这五人便由我送给大秦使团,当做是我的一点礼物,至于他们的主人那,我会补偿他的。”
  想想自己曾经在秦国为烧炭奴的时候,一样受过许多苦吃过许多罪,秦人一样不把他们这些蕃奴当人看。
  现在秦人却要对他们的奴隶指手画脚,说要带走就走走。
  “不必,多少钱,我们出钱赎回就是。”刘仁轨却不领情。“我相信吐蕃肯定还有很多这样的汉家百姓沦落在此为奴,我要求吐蕃能把这些汉家百姓,全都交还给我们使团带其回国,当然,我们不白带走,愿意全部出钱赎回。”
  噶尔东赞气恼的道,“全带走?汉人奴隶可不少,少说也有上万,全赎买可得不少钱。”
  刘仁轨直接道,“就算我们使团带的钱不够,可是你们赞普不是说要送我大秦黄金五千两,白银一万两,牦牛一万牛,羊五万只吗?我们可以拿你们赞普送给我大秦天子的礼钱贡品中,先取用一些来赎买我汉家百姓自由。”
  “若是还不够,可以先欠着,你我两家为姻亲,不会这点钱也不肯欠吧?”
  噶尔东赞被刘仁轨顶在那里,气的肺都快要炸了,无耻,这秦人太无耻了。


第1036章 诸羌未臣天子忧
  剑南。
  涪水支流龙泉河边,汶山郡北川县。
  此处位于蜀中盆地的西北边缘,往西就是连绵群山,是蜀中盆地与青藏高原之间的联结之处,群山连绵,山险水恶。
  不久前,苏定方率领的中原五万军团自剑阁入蜀。蜀道艰难,这五万人的军团远道而来并不顺利,可等他们刚到剑阁,朝廷却又有一道诏令过来,令撤返一军。
  苏定方这才知道,大非川之围已解,吐蕃军已撤。
  不过皇帝还是给苏定方留了一军,不过军令却也变了。皇帝给他的军令从兵出剑南西,征讨协附丑蕃诸羌,变成了收复剑南西被羌人攻陷的郡县。
  苏定方的职务也做了调整,改为西山行军总管,授剑南道左都督指挥使职,原本皇帝诏令剑南云南黔中巴汉四道皆听他调令,给他承制拜封特权,现在也收走了。
  从方面大帅,现在只是变成了剑南西边境的一场局部的军事小行动。
  剑阁送走返回的那一军兄弟,苏定方稍做休整,率领另一军继续南下,等他到达北川之时,朝廷那边又有消息传来。
  说是皇帝已经同意吐蕃人嫁女的和亲请求,派出了使团前往吐蕃迎接公主。
  局面变化的让人眼花缭乱。
  “沈光拜见苏都督!”
  北川县衙,汶山郡丞沈光前来拜见。
  苏定方打量着这位郡丞,这可是个传奇人物。曾经是南陈官员之子,后陈灭随父入长安,家贫难以济日,全靠父兄抄书赚钱度日。沈光那时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再读书了,于是从小在长安城里厮混,居然很快混成了长安不良少年们的带头大哥。
  尤其是他练出了一身的好功夫,人称肉飞仙,后来甚至成了长安游侠们的老大,与号称长安大侠的史万宝当时各占半个长安。
  再后来沈光投军,参加了皇帝的骁果军招募,成为骁果一员。在二征高句丽,由皇帝亲自指挥的那场攻破辽东城战役中,沈光表现抢眼,第一个先登跃上城楼,结果沈光寡不敌众,被高句丽人打落城下,可沈光从数丈高的城墙上摔落,居然没死,反而一个翻身又跳起来,继续攀城。
  神奇的是,沈光在那惨烈的攻防战中,居然又一次第一个登上城楼,并且这次站住了脚跟,守住了一架云梯,掩护了后面的人跟上。
  最终那次隋军攻占辽东城,皇帝亲自观战,对沈光印象极深,毕竟不是谁都能先登,而能连续两次先登就更了不得。
  战后,沈光从一个骁果军队头,一跃就连升了好多级,直接就为五品将军了。
  此后他深得皇帝喜爱,一直都是担任皇帝的亲卫统领之职,江都之变时,沈光已经成为当时骁果军的一军之长,统领其中一军。宇文化及弑君之时,他和陈陵在江都外防杜伏威。李渊夜逃出城,跑到他营中找沈光和陈棱率兵杀回了江都,击败了叛军,夺回了江都。
  后来沈光又助李渊一路回到了关中长安,只是沈光忠心的却是隋室,李渊数次拉拢,他都不肯效忠,于是李渊在长安掌权后干脆把沈光派去当时还未控制的巴蜀之地去安抚,授给他安抚使之衔。
  沈光不带一兵一卒出长安越秦岭,进入巴蜀之地,一路安抚诸郡,劝说诸郡归附长安的天子杨侑,效果很好。
  巴蜀基本上都向长安效忠。
  可随后李渊又派了窦轨入蜀,沈光被夺权。
  再到后来秦灭李渊,巴蜀传檄而定,沈光此时已经只是维州刺史,被朝廷改授为汶山郡丞。
  当年他与陈棱一起支持李渊杀回江都,后来陈棱留在江都,他随李渊回长安,可两人的际遇却极不同。陈棱坚守了江都一段时间后降秦,被授予国公爵位、太子少保之衔。
  而他如今,却仅是一边疆郡丞而已。
  眼前的这位都督指挥使,年纪与自己相仿,可自己在辽东城下扬名的时候,罗成也不过刚出头而已呢,这位估计还不知道在哪,可现在却是自己的上司的上司。
  “沈郡丞请坐,特召你来,是知道你入蜀数年,对蜀中十分了解,又任维州刺史、汶山郡丞几年,你对剑南西的情况当更清楚,我想请你检校某之行军长史,还请不要推辞。”
  这倒是让沈光有些意外了。
  “不知道苏总管此行目的为何?”
  “实不相瞒,本总管此次率兵入蜀,本来是要围魏救赵,解大非川之围。可兵马刚过剑阁,我秦军便大胜,大非川之围已解。但陛下也只调返一军,还是给了我一军人马。我此次来的目标,就是西山诸羌。首先便是恢复前朝时蜀地诸郡完整,把羌人趁隋乱夺去的地方再收回来,其二,对那些不肯归附之羌落,也要略施惩戒。”
  沈光听到苏定方的目标,倒是很佩服。当初他奉李渊之命入蜀,也曾想过要收复这些边疆之地,可是李渊当时只顾中原争霸,一味的要求蜀地向长安输送钱粮兵员,哪管的上边地。
  “终于还是盼来王师,沈光愿为前锋。”
  沈光毕竟只是一员还十分年轻的将领,这几年的沉沦,也是很黯淡,但他也没有那些文人那样过去纠结过去。
  隋朝已经随着明帝过去了。
  “好,那就请沈郡丞暂任我军中司马,你熟悉蜀地情况,你来协助制订出兵路线和计划。”
  两个人很快就制订出了一套计划,首先便是要向西,把泯江西的汶山、同昌两郡失陷诸城收回。
  秋风萧萧,苏定方和沈光誓师出征。
  “且慢!”
  匆匆赶来的唐俭却要叫停进攻,“我已经与嘉诚县的细封部少族长细封步赖谈好了,他愿意归附大秦,并为大秦讨伐拓跋部。”
  苏定方却道,“这细封步赖不过是个少族长,未必当的了细封部的家。不如先打了再说,先威后恩。”
  “你们武人只知一味好战,岂知战事开打,又得多少人死亡,这剑南西又有多少郡县要陷于战火?又要耗费多少钱粮民力?”唐俭不顾苏定方的职高品贵。“起码让我先去与细封步赖再谈一次,他肯定愿降!”
  苏定方笑着应下,唐俭匆匆赶往嘉诚县。
  可等他一步,苏定方却马上又道,“照原计划出兵。”
  “苏帅,唐俭已经去羌人处了,若是我等再进攻,岂不陷他于险地?”
  “唐俭是自己要去的,再说有他去羌人处,羌人便会疏于防备,正利于我们突袭!”
  苏定方确实没把唐俭当回事,他是战场将军,哪会听一个六品的员外郎干涉用兵。


第1037章 汝之妻子吾养之
  泯江畔,嘉诚县衙之中。
  细封步赖向父亲细封犀介绍唐俭,“父亲,这位就是大秦的上使,礼部员外郎唐俭。”
  细封犀与他的儿子长相极似,不过一张脸更显沧桑,眼睛里也显得很有成府,他见了唐俭也没急着起身,反而是坐在那里打量着唐俭。
  “上使所为何来?”
  “细封族长,先前某已经来过此地,与令郎商议过归附朝廷之事。令郎愿意劝族长率部归附我大秦,今日我再次前来,已经带来了朝廷的授封诏书。”
  细封犀听了,这才起身,“原来如此,那是某怠慢了,请恕罪。”细封犀以犀牛为名,那是他年轻的时候猎过犀。在西山一带,古时代犀牛、大象遍地跑,貔貅(大熊猫)到处爬。到如今虽然山里少见象群,但还是能见到一些犀牛和貔貅的。
  虽名为犀,但细封犀却被党项诸部称为老狐狸,这是一个很狡诈的家伙。秦人来招降,他并未深信。只不过上次随吐蕃出兵攻秦,无功而返,他也担忧秦人报复。
  “门下。”
  “诏封党项细封部首领细封犀为积石郡太守,统领党项八部以及黑党项、雪山党项诸部,赐爵积石伯。”
  细封犀听完诏令,却很不满意。
  “这个积石郡在哪?”
  “便是在大积石山以南,党项诸部所在地。”
  “那包括此处吗?”
  “此处是同昌郡下,自然是不包括的。”
  细封犀强忍着怒火,“积石郡太守?为何不是党项国王?之前我儿步赖与我说,你跟他说的可是许诺为国王。”
  唐俭呵呵一笑,“先前不同眼下了,如今吐谷浑国都灭亡了,吐蕃也和亲称臣,连西域的数十国和西突厥诸部也纷纷称臣归附,吐谷浑和西域之地,如今都全面设郡置县,这西山之地,当然也当如此。”
  细封步赖忙劝说父亲别生气。
  细封犀冷声道,“其它的我都可以答应,但积石郡应当北起大积石山,东抵雪山,南抵玛柯河。”
  “族长如此要求,那不但要把迷桑和春桑部的地盘划过去,而且要把我大秦之同昌郡大部也划过去?”
  “同昌郡大部在雪山以西,朝廷过来管理也困难,这里也没有几个汉人,不如交给我管理。”
  看到细封犀这般强硬的态度,唐俭想了想道,“此事我不能做主,但我可以先奏请朝廷,由天皇和朝廷府院宰辅们决定。不管成与不成,这都是后话,我们倒不如先来讨论一下如何攻打拓跋部。”
  拓跋部本党项诸羌中最强,又是细封死敌,若不除拓跋部,细封部也不可能成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