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呸,就凭那些丑蕃蠢胡,他们也能打过来?你当现在还是早些年间啊,当今圣文神武天皇帝在位,那是圣明君王,自有上天保护的,那些胡虏能踏进我大秦疆土半步,都能算是了得了。”
  长安的百姓,对于今年的这场西北大战,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多切身的感受,朝廷并没有增加什么战争捐派,也没有向富人大户借钱。
  虽说无数三衙将士开赴前线,并有上百万的民夫也被征召送粮。可相比起当年隋朝征辽时却又大不一样。
  这次征召的民夫,更多的是接力式服役。
  许多百姓都只是在本郡甚至是本县之内服役,有的连郡界都没出。
  所以对他们来说,关中离前线战场还有数千里之遥,关于战事也只是从报纸等地方听到的一些,他们根本就没有见到战争。在后方接力做役,也不会有什么伤亡之类的。
  相比起来,陇右河西的百姓,这次却是承受的任务更重,他们要把后方接力运过来的粮食军械等,送到前线去。有的甚至直接送到最前方去,比如被困大非川的那九万军民中,就有三万多的陇右郡兵乡勇和民夫们,前线伤亡的民夫也多是陇右河西一带的。
  对关中百姓来说,哪怕抽到去做役,一般也就是一户抽一丁,哪怕丁多的户抽两丁,但也影响不大,毕竟不必出郡县,就跟平时做的工程役也没多大区别,甚至朝廷还早就说了,这次服役,也是能折钱发给的。
  暂时官府没钱,那也是可以在来年抵两税。
  长安城北,龙首原上。
  清凉殿中,府院的宰执们已经在开始汇总此次大战的结果了,西域虽还有战事,但那已经只是一路,不再是牵动帝国全身的举国大战。
  “陛下,程咬金与铁勒军已经攻破焉耆国,俘其国王龙突骑支,驻焉耆国的西突厥吐屯所率之西突厥军也兵败溃走。”
  “射匮已经率部离开了龟兹三弥山汗庭,远走石国的碎叶河畔千泉,重建汗庭,西循数千里,丧胆也。”
  西域的军情还不错。
  薛万彻突袭破伊吾国,然后秦军秘密护送高昌王回国复辟,除掉西突厥兵变后扶持的那个亲突厥的高昌王,高昌因此落入秦军之手。
  有了伊吾与高昌这两块西域的前进基地,尤其是高昌落入秦军之手后,秦军占据了极有利的形势,打了西突厥一个措手不及,更别说高昌和伊吾两国的钱粮以及人口,都能补充秦军的军粮和协助运输粮草,这是解决了后勤粮饷和民夫的大问题。
  焉耆国王也是个亲西突厥的,他的王后是射匮之女,因此很卖力,本身也有射匮授封的西突厥俟利发官职,再加上西突厥在焉耆派驻的吐屯,还率有兵马常驻焉耆,因此在高昌被秦所夺后,焉耆立即组织兵马,准备反攻高昌。
  不得不说,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数十个,但在西突厥经营西域的这数十年里,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西突厥成功的把西域诸国纳入到了他们的统治体系之中。
  所有的国王都被授予俟利发之职,同时他们又往各国派驻突厥官员为吐屯,并屯驻兵马。
  各国都要向西突厥上交税赋,但各国又得以保留,各国王也保持有地位,这相当于是西突厥的封建体系。
  西突厥就是西域中央朝廷,诸国是西突厥分封之国,在这个体系下,西域诸国能在西突厥统治下,还享受很高的自治之权。
  西突厥再通过联姻等手段,把这些大小国家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可惜焉耆王虽然很忠心,但他却敌不过程咬金率领的四万八秦军和从金山过来的五万铁勒前军,近十万大军一轮进攻,就直接破了焉耆王都。
  而焉耆王本来还期盼射匮会来救援他,结果射匮早就从龟慈的三弥山汗庭,一口气往西北跑了一千多里,跑到石国的碎叶河畔千泉,重新树立汗旗,建立新的汗庭了。
  直到焉耆国都被攻破,焉耆王龙突骑支也没有再见到西突厥一兵一卒来援。


第1026章 重建汉家安西府
  房玄龄捋着胡须,很兴奋的对皇帝奏道:“我军攻破焉耆都城,擒斩其王龙突骑支之后,焉耆诸城纷纷不战而降。”
  “而龟兹、疏勒、于阗诸国,也纷纷派人前来归附。”
  “西突厥诸部中,也有沙陀、葛逻禄等数部愿意拥立大秦册封的莫贺咄为新可汗!”
  房玄龄话锋一转。
  说如今西域诸部国归附,突厥各部臣服,可以下诏班师了。
  “射匮退到石国,可并未投降,臣以为应当趁胜继续进攻,最后是如征服伊吾、高昌一样,攻破其国城池,擒拿其国王,然后在其地设郡置县,编户齐民,一劳永逸。”说话的却是同为中书侍郎的侯莫陈乂。
  “侯莫陈中书此言错矣,我军虽连下伊吾高昌焉耆,倒也要看到,现在我军也已经到达极限。再深入,未必是好事,应当见好就收,先把攻下的焉耆高昌伊吾控制在手,消化稳固。”
  “对于射匮,应当让莫贺咄去招纳西突厥部众,然后让他出兵去征伐攻打射匮,让西突厥内战,我大秦则守好伊吾三国坐山观虎斗即可。”
  房玄龄坚持认为,打了这么久,得先停下来歇一歇。
  高昌伊吾和焉耆都还需要稳固,伊吾和焉耆都是攻占的还好些,而高昌表面上是秦军助曲氏复辟,要控制住高昌,还要更复杂一些。
  之前朝廷根本就没有想过现阶段要进军西域,所以现在也没有半点预案,要在那边驻军,要在那里设郡,要往那边派官吏,要移民过去,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非常麻烦复杂的。
  若是不能迅速稳固,那么随时都还有可能再丢失,不能一味的贪快求大。
  “臣以为想一战而灭掉西突厥根本不现实,射匮老奸巨猾,根本不与我们正面对战,他直接退往千泉,若我军远征,就会孤军深入,十分危险。如今西域诸国虽表面归附,但我大秦还立足未稳,这个时候越过他们深入石国,则腹背皆置于敌中,十分危险。”
  再者,房玄龄认为朝廷应当先缓一缓,因为这一战已经打光了家底了。
  各种抚恤、赏赐都还没有开始发,这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现在朝廷账面上都是空荡荡的,这种情况下,继续远征距离长安七八千里之远的碎叶,并非上策。
  罗成看着面前的地图。
  虽然他一想到能够恢复汉之西域都护府,也是十分兴奋,但想想眼下局面,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房玄龄说的对,成本和控制是最重要的。
  “诏令程咬金停止进军,以焉耆国置焉耆郡,以高昌国置高昌郡,以伊吾国置伊吾郡,大秦于西域设立安西道,令程咬金为安西道左都督指挥使兼高昌郡太守,以薛万彻为右都督指挥使兼伊吾郡太守,以裴行俨为焉耆郡太守。”
  “诏令莫贺咄前往龟兹三弥山,重建西突厥汗庭,招纳西突厥诸部,奉诏征讨射匮。”
  对于疏勒、于阗、吐火罗、曹、康等等诸国,罗成接受他们的归附,各授他们郡王之爵,各继续统属本国,为大秦之附庸藩属。
  朝廷在安西道三郡,各留军八千驻守,其余撤返回中原。
  本来高昌国,房玄龄是建议如疏勒等国一样,让高昌成为大秦的附庸国,保有独立。但因为高昌的重要位置,尤其是高昌国中基本都是汉人后裔,保留有很好的汉文明基础,所以罗成便干脆把高昌直接设为郡县,纳入朝廷的直接管辖统治之下。
  对于国王曲伯雅,罗成也愿意给予一些补偿,他授封曲伯雅为公爵,在天山以北的伊丽河上游划了一片百里山谷给他,作为他的封地,让他成为伊宁国公。
  可以说,这还是不错的安排了。
  若是伯雅识趣,就会接受这个封爵,虽说从国王到国公,变化很大,但他本来就被兵变夺了王位,这次也是秦军帮他复辟成功的。可高昌这么重要的位置,朝廷不可能还继续让高昌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大学士于志宁觉得皇帝这吃相未免有些难看,这是强抢硬夺,将来未免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可皇帝却哈哈一笑。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国与国之间,可没那么多温情脉脉。高昌不置郡,那我大秦也不可能在西域建立安西道,为全一小国,而使大秦失去整个西域吗?”
  其实罗成能给伯雅换块封地,给他个国公之爵已经算是天大的优待了。
  秦皇汉武,这些伟大的帝王,可不会如罗成这般客气,秦灭六国,而汉武帝灭的也不少,南越国、卫满朝鲜,还有匈奴,可曾讲过半点情面。
  挡在了扩张的路上,偏偏又实力不济的话,那么灭你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不灭你才奇怪。
  秦军的兵马,未出玉门关之时,西域管你是二十七国还是三十六国,大秦都管不着。但既然秦军已西出玉门关,越过沙海进入西域了,那么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宰相陈叔达认为,可对西域诸国实行羁糜制度。
  “对归附西域诸国、以及突厥诸部,按其地,设立郡县,然后授其国王和部落酋长为太守。”
  这也是当年罗成在关外的时候,对契丹和奚等归附部族做过的事情。
  “陈相说的倒也不错,我大秦暂时无力控制整个西域,那么先维持住安西三郡,再对其它诸国和部落,册封授官,纳入羁糜体系,以待将来。”
  羁糜体系,说白了,你认我做大哥,我就授你官职承认你的地方老大位置。
  比如现在焉耆被攻灭后,旁边的龟兹国怕了,国王献表进贡,表示要拜罗成这个大哥,以后就跟着大秦这个码头混了。罗成当然得有所表示,于是把龟兹国设立为龟兹郡,封龟兹王为龟兹太守。
  这个设置授太守的操作作用就在于,从此龟兹国便是在大秦的体系之下了,谁要动龟兹国,先得问问大秦。当然,当了龟兹太守,以后自然就得向大秦朝贡,一旦大秦在西域这块要搞事情,他们就得出兵出钱出人协助。
  但这种羁糜郡与中原是不同的,比如龟兹郡以后世代都是由龟兹王家族世袭其位,龟兹郡内的事务,朝廷也不会插手干涉,更不会派官驻军。
  说起来,羁糜郡的地位,肯定是要比藩属国要低的,相当于是附庸。
  原本罗成准备给予西域诸国藩属国待遇的,现在陈叔达认为那样太抬举他们了,不过是些屁大的小国,直接划为羁糜郡就好了。
  “那好,龟兹国设为龟兹郡,其国王册封为龟兹郡公兼龟兹太守。”
  “高昌郡之北,沙陀渍的突厥沙陀部,则设沙陀郡,其酋长册封为沙陀郡公兼沙陀太守。”
  “金山西麓的葛逻禄部,以其所在的玄池为名,设玄池郡,册封其酋长为玄池郡公,兼玄池太守。”
  ……
  “诸藩各郡,各自为政,皆为大秦之藩属,不得相互攻伐,也不得越界犯边,有违此令,大秦有权力和义务召集西域诸藩,出兵共击之!”
  为了便于管理,罗成把西域这些大大小小的王国,还有之前西突厥的各部,全都按他们现有的地盘,给他们设立羁糜郡,划定边界,然后让他们全都隶属于安西道衙门管辖。
  当然,安西道衙门只直接管辖高昌三郡,对其它诸羁糜郡,只是负有监督和指导任务。正常情况下,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互不相犯。
  但若谁违背带头大哥秦国皇帝定下的规矩,那么安西道就可以代表大秦朝廷,征召诸羁糜郡出兵,一起讨伐那个不守规矩的,灭了他。
  不过这样一来,不久前被罗成册封的西突厥新大汗莫贺咄就很尴尬了,西域诸国与西突厥诸部,都各个成了大秦羁糜郡,都成了郡公太守了,那他这个大汗岂不就成了空头大汗?
  当然,更尴尬的则还是射匮可汗,他一路跑到碎叶河畔去了,大秦皇帝却在数千里外的长安城,把他的地盘给全分掉了,根本就没有问过他的意见,甚至还派了莫贺咄带兵来打他。
  关于西域与西突厥,算是就此定下了策略。
  大秦君臣划下好大一个圈,把整个西域都圈了进来,不过实际上也只是控制三郡而已。从朝廷只在西域三郡各留八千兵,就可以看出朝廷对西域的真实策略,那就是暂时还是无力全力西进的,保留一个桥头堡,先慢慢经营渗透。
  至于西突厥,主要还是要让突厥内乱,并借铁勒汗国的力量来对付射匮。
  若是没有意外,可能大秦十年之内都不会真正出兵西进。
  西域这边算是就此定下了决策,但西南还有一个吐蕃。
  吐蕃这次入侵,虽然与秦军没有怎么真正的交手,围大非川数月,秦军和吐蕃军各伤亡不过千余。
  对于两大势力来说,这点伤亡,简直是不值一提。
  但毕竟吐蕃犯境,不可能就这么算了的。
  现在,就看皇帝的意思了。


第1027章 锦衣卫与皇城司
  长安城里,自七月初一朔望大朝会上,皇帝露面之后,一晃又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皇帝都再没有在百官面前露面。
  也仅有外朝政事堂平章事宰相和内朝翰林院大学士们,才能经常入宫面圣,除了府院宰辅,便只有御史台和枢密院的长官能够求见皇帝。
  好在有那次大朝露面,关于皇帝种种病危甚至是已经驾崩的谣言都是不攻自破,每日常参以及大朝会上,依然还是由太子代为摄政临朝,而单皇后却已经悄然的不再垂帘听政。
  随着河陇前线不断报捷,朝中先前那股凝重的气氛,也渐由欢庆的喜悦所取代。
  朝野官民们,也渐已经习惯了如今长安朝廷新的理政方式,皇帝外朝有宰相,内朝有大学士,府院内外制衡量,政事堂决策贴黄,翰林院议政批红,加上枢密使单掌军令权,御史台有弹劾监督府院宰辅之权,另有亲军都尉府为皇帝耳目,因此倒也形成了新的平稳。
  最终的决策权,始终是握在皇帝手里的。
  三省六部,已经沦为了执行机关。
  朝会现在更是沦为了一种例行仪式,常参不过是到金殿点个名走个过场,而就算是朔望朝会也不过是整个京师的官员和封侯们一起参拜皇帝,并不会在朝会上商议什么国事要务。
  因此皇帝参不参朝,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府院都在遵循着皇帝的旨意行事。在大家看来,如今的府院制度,其实就是皇帝效仿汉武帝中朝和外朝,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皇威。
  从隋初的三高官官为宰相,到后来的不授三高官官以三省次官为宰相,再到后来又扩大宰相范围,连兵部、吏部、民部尚书也纳入宰相范围,宰相最终扩大到九人。再新设翰林院,设九位殿阁大学士,掌朱批之权,实际上宰相已经被严重分权和削权了。
  隋初时的尚书左仆射,那是真正的宰相第一人,可如今,不论是政事堂还是翰林院,都是轮流主持府院会议,并没有什么首相首辅。
  再加上单设出来的枢密院,分走了宰相们的军令权,于是现在府院十八位宰辅的内外朝群相制度,再无法与皇权抗衡,同时诸相也互相监督制约,避免权力相产出,再者群相群力。
  “陛下,嗣业即将抵达渭桥。”
  亲军都尉李君羡奏禀。
  羽林宫中,皇帝今天过来检校羽林骑,每十天一校阅,这是羽林军的惯例,每次校阅中表现出色的羽林骑,都会受到皇帝的额外嘉奖,并记录在档案之中。
  自中风以来,皇帝今天首次执弓射箭。
  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拉开了一张一石的弓,箭射出去,有些歪斜,三十步的靶子都只中了边,差点脱靶。
  但是这一箭依然引来无数羽林郎和羽林骑的叫好,皇帝之前可是差点瘫痪的,如今不到三个月时间,居然就能开弓执箭,还能箭中三十步靶,太了不起了。
  罗成哈哈一笑。
  “还是双臂无力啊,这不过一石之弓,步下发箭,射固定靶同,结果三十步居然勉强中的,差太远了。”
  李君羡便道,“天皇当年可是能挽三石强弓,步下命中百步远奔骑的,不过陛下已经恢复的很不错了,估计再过两三月,就能再复昔日神勇。”
  罗成放下弓,没有打算再射。
  还需要加强康复,射箭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还是强度过高了点,得循序渐进。
  “嗣业速度很快啊,这么快就到渭桥了。”
  “陛下,慕容顺、秦琼、尉迟恭、来整等诸将军也都回来了,枢密使张帅还在金城负责善后事宜,要更晚点回来。”
  罗成擦了把脸上的汗水,缓步前行,李君羡落后两步跟随着。
  “五娘子,你执掌亲军府也有好几年了吧?”
  “臣接替王君廓统亲军府已有五年了。”李君羡如实道。
  五年,这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亲军府是从早年的暗卫和影卫发展过来的,而暗影两卫最早是由王君羡和张亮两人带出来的,后来合二为一改为亲军府,由王君廓统领。王君廓虽说后来谋反了,但这人本事还是不错的,在他手里,暗影有了质的飞跃。
  不过李君羡接手这五年,却也让亲军府的实力更进一步,作为皇帝的耳目,他们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可以说,现在亲军府的眼线暗谍遍布天下。
  “朕有意将亲军都尉府拆分为亲军府和锦衣卫,另再设立一个皇城司。”
  李君羡愣了一下。
  “亲军府一分为二,亲军府以后专责直驾侍卫,皇帝仪仗。而锦衣卫则负责巡查辑捕,侦察百官。”
  “至于皇城司,负责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并监督锦衣卫。”
  说到底,皇帝这是要把制衡推行到底,朝堂上有政事堂和翰林院这内外朝。现在连亲军都尉府这个天子耳目也不打算放过,一分为三。
  其中的亲军府不再负责情报侦察,只是充当护卫和仪仗队,比较纯粹的承担亲军本职。
  而新设的锦衣卫和皇城司却是掌握侦察职责,但却是各有侧重。
  皇城司设立在殿中省下,由宦官担任首领,称为提督皇城司,简直提督。他们最大的职责就是监视,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包括监视锦衣卫,目的是平衡锦衣卫。
  皇帝罗成深知要加固皇权,锦衣卫这样的情报特务机关不能少,但也必须得加强掌控,而另建一个皇城司,便是最佳方案。
  就如宰相统领朝政,但列朝列代,御史台都有弹劾监督宰相之权,御史台的长官任命也不经宰相,这就是制衡。
  皇城司负责侦辑、抓人,同时赋予他们听审的权力,重大案件,皇城司都要派人听审,但罗成没有给皇城司审讯之权,他们只有监视、侦辑以及拿人的权力,但最终审问定罪却不归他们,也是给他们的限制。
  至于锦衣卫,他们还是继承了原亲军都督府侦察那块的职责,监察百官、诸侯、宗室,同时负有收集军情、策反敌将、斩首刺杀等职能。
  锦衣卫与皇城司的职责差不多,但多了收集军情、策反敌将、斩首刺杀这些军事任务,同时他们的规模要比皇城司稍大,并也负有监督皇城司的职责。
  一样的,罗成同样只给锦衣卫监察、揖捕的权力,并不给他们审讯之权。
  锦衣卫和皇城司,皆为皇帝耳目,但如此一来,皇帝不用担心被人蒙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朕希望锦衣卫与皇城司以后能够做好侦察揖捕这块的任务。”
  “陛下,臣统领亲军都尉府五年了,时间太长,职责性质原因,不适合再继续任职,请陛下准许辞职。”李君羡非常聪明的当即向皇帝请辞。


第1028章 金辂驰过凯旋门
  八月十五日。
  一队羽林郎率领一支羽林骑军出长安城,前往渭桥。
  渭河边,嗣业一行刚刚抵达。
  羽林郎刘仁轨纵马过桥,滚鞍下马。
  “羽林郎羽骑尉刘仁轨,奉天皇陛下旨意,特来恭迎大将王凯旋!”
  数百羽林骑士身披着麒麟明光铠甲,头顶凤翅兜鍪,肩上挂着丈八红漆马槊,头顶上的红缨鲜艳。
  “羽林骑恭迎大将军王凯旋!”
  数百年轻的羽林骑同时吼出,那声音雄壮万分。
  大将军王听到这呼声,也不由的觉得浑身气血上涌,感觉似乎又回到了战场之上。
  “多谢相迎。”嗣业在马上拱手。
  刘仁轨道,“请让羽林骑为大将军王开路护卫!”
  “尔等羽林军皆为天子门生,岂敢。”
  “能为大将军王护卫,是我等荣幸。大将军王,为我等羽林军之楷模。”
  这时一名羽林骑赶来一辆马车,却是由六马并驾的金色辂车。
  大辂车不是一般的马车,这是皇帝才能乘坐的一种车。
  皇帝出行有特有依仗,名为卤簿。大辂车便是卤簿的一部份,因其为皇帝专门乘坐的最高规格的辇车,因此,车顶还有华盖,车尾还配旌旗,华盖与旌旗均采用了皇帝专用的金黄和杏黄色。
  车上所有的杆头的顶端,包括车辕和旗竿都以龙头装饰。
  车上还陈设着一屏风一条案和一扶手,屏风和条案上均镶嵌金丝图案,高贵而文雅。车的围拦和扶手及装饰花板,都以象牙制成,雕刻着祥云和龙纹。
  并以金丝镶嵌车轮,车轮上下两层还密布了几百粒宝石,处处彰显着皇家风范,帝王威仪。
  此车只能天子乘坐,本来是十二匹马拉车,但今天是皇帝派此车来迎嗣业,故减为六马。
  但金辂相迎,依然是令渭桥边上所有人都震住了。
  “请大将军王登车!”
  秦汉之时,皇帝大驾侍从车队八十一乘,而隋朝时皇帝的仪仗队,前后要排列一百二十个方阵。
  哪怕现在皇帝只是派了三百余羽林军,带着一辆金辂相迎,可嗣业也犹豫了。
  “请大将军王登辂!”
  秦琼看到嗣业犹豫的样子,笑着上前,“既然陛下派羽林军以金辂相迎,五王爷你就坐吧,这也是陛下对你战功的嘉奖。”
  嗣业苦笑,“河陇一战,我是罪多功少,怎还敢居功,更不坐逾礼坐这金辂。”
  可一众羽林军,却站在那里不肯动,嗣业不登车,他们不肯走,一时倒是僵持住了。
  那边尉迟恭却道,“让你坐你就坐就是,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荣耀,这也是吾等所有军人的荣耀,河陇一战,我等军人为国拼杀边疆,抛头颅洒热血,击败胡虏,守卫了边疆。如今陛下以此金辂相迎,这不是你一人的荣耀,是此次大战几十万将士们一起的荣耀,你应当代表将士们坐着金辂入长安!”
  这番话一出,倒是让嗣业愣了下。
  “请大将军王登辂!”羽林郎刘仁轨再次请求。
  “也罢,那我罗嗣业就代替大秦数十万守边抗虏的将士们登车。”
  嗣业坐上车,发现此车巨大,还有很多空位,于是干脆邀请秦琼尉迟恭来整等一起登车。
  “一起!”
  尉迟恭倒没扭捏,“我老黑也来尝尝这大辂是什么滋味,哈哈哈。”
  尉迟上去了,秦琼和来整这两哥们一想,也罢,这个时候不上去,倒显得矫情了,于是便也一起笑着登车。
  四位立下大功的大将军,一起站在车上。
  羽林郎刘仁轨亲自负责驾车,三百羽林骑军前后护卫,六骑一列,前后各二十五列。
  队伍一路往长安城前进,沿途官道,商旅路人渐多。
  众人远远看到羽林军和金辂还以为是皇帝驾临,纷纷躬身行礼,甚至有崇拜皇帝者,直接跪地山呼万岁。
  嗣业站在车上,不得不对沿途的百姓喊道,“吾乃嗣业,非天皇也!”
  一路解释,队伍来到长安城南正门外。
  这里,神威神策两北衙军的数千将士,沿途站立,每隔五步一名禁军士兵,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袍,披着锃亮的铠甲,手持长矛旌旗。
  翤业的车队一到。
  一名神策军军官高声喝令。
  “恭迎大将军王凯旋入城!”
  无数神策军士兵立正。
  路两边,五步肃立一名北衙禁军。
  嗣业金辂经过,每名禁军都抬起右手握拳,在自己的左胸口敲击并低头,致以他们的尊敬。
  一只只右拳敲打在左胸铠甲上,发出錚铮之音。
  罗嗣业站在辂上之上,忍不住就热泪滚滚而下。
  他罗嗣业何德何能呢?
  尉迟恭在车上也还以同样的军礼,他瞥了眼嗣业,“哭什么,你现在代表的是西北战场数十万将士,你得拿出凯旋将来的那股子气势来,不能给弟兄们丢了脸,让长安的军民百姓们看笑话!”
  秦琼也点头。
  “打起精神来,我们是代表数十万将士受此荣耀。”
  车马进入城门,前方是宽余五十丈,长达十里的朱雀御街。
  “金吾卫恭迎大将军王凯旋!”
  刚从亲军都尉调任金吾卫府中郎将的李君羡,身披铠甲,跨骑大马,站在城门后,拔剑高呼。
  无数金吾卫的将校,列阵肃立于朱雀大街两侧,跟着齐声高呼。
  嗣业点头,强忍着眼里激动的泪水。
  马车一路前行。
  朱雀大街两侧,金吾卫的迎接队伍后,是千牛卫。
  千牛卫的后面是左武卫右御卫等诸军将士。
  今天,三衙诸军卫府,都各自派出了最雄壮威武的将士前来列队迎接嗣业一行凯旋。
  甚至皇帝还御赐下旨,嗣业凯旋入城后,长安外郭城正南门,便改名为凯旋门。
  金辂到达皇城前。
  亲军府的侍卫亲军们,这些每个都是一米八以上大汉,被赞称为大汉将军的雄武汉子,亲自为嗣业推开了皇城大门朱雀门。
  门后,是羽林军骑士们。
  “请大将军王入宫。”
  过顺天门,再过承天门,辂车来到了太极门前。
  “陛下,大将军王嗣业已经入宫。”内侍禀报。
  罗成起身,“朕要亲迎!”
  走了几步,罗成又停下,“给朕更衣,朕要穿正装,换衮冕。”
  大秦开国后颁布大秦律,其中就有包括服装的律令。对于天子和百官臣民的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服色和样式各有限定。
  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太子之服四、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三、命妇之服六。
  衮冕是天子十四种服式中的排第二位,仅次于大裘冕。
  各种祭祀和拜祭宗庙,遣上将、征还、庆功宴、即位登基、冠礼加元服、册封皇后、正旦大朝会时,皆穿衮冕。
  宫人赶紧取来皇帝的衮冕,为天子更换。
  换上了礼服正装,罗成亲自赶往两仪门迎接嗣业。


第1029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
  两仪门前。
  金辂车停下。
  嗣业自车上下来。
  皇帝站在城门阙台之上。
  “臣嗣业收兵还朝,拜见陛下。”
  嗣业阙下拜见。
  皇帝罗成站在高高的阙台之上,看着金辂车上走下来的四位大将,然后转身便下阙。
  “陛下。”内侍惊惶。
  “朕要亲自迎接几位功臣上殿。”
  “陛下,不可,岂有皇帝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