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出征前,皇帝授的战策是聚兵于伏俟城,接应嗣业,然后击败敌军,最好是打场伏击战。
  可是现在,好像情况不太对劲,计划没跟上变化,嗣业的兵马迟迟不见北返,倒是突厥人和慕容恪叔侄动作迅速。
  “是啊,等不及了,干脆咱们去接应。”尉迟敬德也道。
  但秦琼却还在翻看汇总过来的一封封情报。
  良久,秦琼抬起头来。
  “诸位,出京之前,陛下交待,说如今我朝开国未久,百废待兴,正需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此次出兵,也是不得以应战,但还是当小心谨慎。大秦立国不久,这点家业积攒不易,经不起折腾啊。”
  “陛下的话声犹在耳,吾等身为统兵之将,绝不敢忘。”
  “打仗怎么能顾忌钱粮?这样的话,这仗束手束脚,怎么打?”尉迟恭问。
  可秦琼却依然道,“现在敌情未明,兵马未集,冒然出兵,孤军深入敌境之中,并非明智之举,想必诸位也不愿意还没接应出嗣业将军,结果又把咱们给困进去,又要让陛下派兵来救我们吧?”
  “怎么可能,就算带着这里三两万人马,咱们也能一路杀他个七进七出!”
  “尉迟将军之勇武,当然无人置疑,只是我们不能轻易冒险。想必之前的一些情报你们也看到了,嗣业南下出击,深入敌境后遇到的最大敌人可不是吐谷浑,也不是吐蕃或突厥人,而是南面的高原气候,我们精锐的府兵,到了那边后,出现疲惫、头晕、心痛等现象,大量士兵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就算是不披甲行军,也一样十分疲惫,这是对我们非常不利的。”
  正因此,皇帝才会说要在伏俟城打这一仗,以逸待劳,也避开高原反应。
  “你看这封情报,是从河西墩煌发过来的,那边说玉门关外的西突厥有大动作,还在集结兵马,很明显,他们是要增援。”
  秦琼耐心劝道,“我知道诸位救援心切,但是我们现在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接应嗣业将军,还要守住伏俟城,我们的身后,不仅仅是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也还有河西陇右诸郡,西突厥若是大举来犯,我等却深入了吐谷浑腹地不能及时回防,到时让西突厥杀入河陇诸郡,烧杀抢掳,我们如何交待?”
  说到这,秦琼握着拳头道,“守疆卫土,是我等军人之职。我等身为军人,就当报效朝廷,将军沙场百战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我们绝不能让战火燃烧到国境线之内,让他燃烧到我们大秦的土地之上!”
  “这一仗,必须先守好,再出击!”
  薛万彻道,“我再去催一催,让各路兵马尽快赶到。”
  单雄信则道,“我亲自带轻骑出去打探下敌情!”
  等他们走了后,程咬金呵呵笑道,“叔宝你现在是越来越有大帅风范了啊。”
  秦琼苦笑,“我也知道诸位兄弟不论战功还是资历都不比我差,甚至如单二哥老早就独挡一面,资历战功皆远在我之上,只是陛下托付重任,不敢轻敌大意。”
  程咬金笑着一拳砸在他胸口,“都自家兄弟,谁还会真在意这些啊,我现在就怕嗣业万一被围了,怎么办?若是因为我们错过了及时救援,有了个三长两短的,到时只怕我们就更无法交待啊。”
  大将军王罗嗣业,那不仅是本朝猛将,同时也是皇帝最倚重信任的兄弟,若是万一嗣业在吐谷浑出了问题,一旦战死,那这个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也许嗣业会被围,但我相信以嗣业将军的本事,他也能坚守一段时间,足够我们探明形势,做好准备的。”
  程咬金也只能笑笑,“但愿吧!”
  数日后,一位来自大非岭的骑士驰入伏俟城,也带来了最新的军情。
  “罗嗣业被十万敌军,围困于大非岭营寨,寨中军民九万余,有粮草器械可支撑三月左右,待援。”
  “出兵吧!”单雄信直接道。
  但出人意料的是,秦琼又拒绝了。
  “我这里还有另一个情报,西突厥射匮可汗发兵二十万东来,一路往攻河西,一路自且末入吐谷浑。”
  “那又怎样?救兵如救火,先救嗣业将军。”
  秦琼道,“嗣业虽派人来求援,但信中却并不危急,他有数万人马,且有可支撑三月之粮食器械,又据险而守,一时半会不会有事。倒是这个射匮可汗,我们必须防备。”
  “什么意思,嗣业那里还不急?”单雄信不太高兴道。
  “嗣业将军那里固然被困,但却并不危急,相反,河西此时反倒比较危急,此前河西诸郡之兵大多抽调过来,现在正是空虚之时,所以我认为当先调河西诸郡兵返回驻地防御,并再向他们增派兵马加强防御,不能让西突厥之兵突入河西走廊杀过来。”
  “你这,眼前你不顾,你顾那么远?”
  秦琼却还坚持,“陛下曾说过,为将者,统领一军,指挥一路,打好眼前的仗就行。但为帅者,须着眼全局,不能计一城一地的得失,需得统筹全局。眼下关陇河朔之兵,尽来我处,若我只顾我们这边,那整个西面的大局却将崩坏,得不偿失。”
  “我已向陛下上奏陈明,但来返路远,所以奏章已经发出,但河西诸郡兵马,今天也会开始离开伏俟城返回驻地。”
  军议结束,程咬金再次与老兄弟秦琼谈话。
  “你的决策从大局看也许是对的,但我还是得提醒你,嗣业是皇帝兄长,你现在这样做,就不怕得罪这位大将军王吗?”
  “嗣业也是我表弟,他又岂不想早点救援他,只是现在整个关陇河朔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步错,可能就要步步错,我身负重任,也不敢大意啊。”


第977章 一旦山崩龙驭天
  皇帝忽患重病,已经卧床数日不起,不过这条消息被长安随驾的几位政事堂宰相严密封锁。
  谁也不知道因为何事,皇帝就忽然病了,病来如山倒。
  负责皇帝医疗药品的殿中省尚药局一众奉御、侍御等都束手无策。
  最后连负责医药教学的太常寺下太医署一干令、丞也被召集过来,甚至连负责药园的药园师也被召了来。
  可这些人面对皇帝忽然所患之病,连个病因都拿不定。
  “这么多医者,就连一个病因都查不出来吗?”
  侯莫陈乂发怒。
  虽说他们封锁了皇帝突然怪病的消息,但又能封锁的了多久。眼下这种关键的时候,若是皇帝有个三长两短,不说吐谷浑前线的战事可能要出问题,就是内部也将不稳。
  “陛下已经昏迷三天了,现在却连个病因都没找到,更别说治疗。”魏征忧心忡忡,“我以为,应当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什么准备?”王子明不安的问。
  魏征扭头看了一眼殿中屏风之后,皇帝躺在那里没有半点动静。这位皇帝才三十岁不到啊,可难道要就此山崩?
  大秦还未一统天下,立国也才几年,这个时候若是皇帝突然大驾西去,这好不容易刚平定的天下,只怕又将出乱。
  太子还那般年幼,关键是宗室里又有几位那般能战的王爷。
  “我等身为陛下宰相,负责朝政,眼下陛下这种状况,寻医问药是我等之职,然也要做好最坏准备,避免将来局势不可挽救。我以为,当立即派人前往洛阳,秘密迎接太子前来。一旦有事,则即可立即迎太子在长安即位,以正大统,安定局势。”
  “魏老道你胡说什么,陛下春秋正盛,怎么可能会有万一?”侯莫陈乂怒道。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魏征道。
  政事堂十一位宰相,如今房玄龄和杜如晦坐镇洛阳辅佐太子留守监国,而张须陀和卫文升两位宰相前往陇右河西主持战局。
  长安城里还有七位宰相。
  御史大夫杜淹阴沉着脸,“李君羡呢,他们亲军府不是无所不能吗,怎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现在却连个调查结果都没有,是否有人投毒,还是有人诅咒下蛊,他倒是拿出个结果来啊?”
  现在一众御医们给出的结果是皇帝并不是中毒,至于是不是有人诅咒之类的,他们就不敢说了,因为这东西没有根据。
  “现在长安城里,哪支军队最可信?”新任门下侍郎的陈叔达问。
  “最可信者自然是羽林郎,但羽林军只有皇帝手令可调动,就算我等身为宰相,无陛下手令也无法调动。”侯莫陈乂答道。
  现朝廷军队三大体系,分别是北衙禁军、南衙府兵和内衙亲军,羽林军属于天子亲兵,但也名义归属于内衙,可朝廷的这三衙并没有设立主掌者。
  各军卫府调动,都需要皇帝、枢密院、兵部,甚至是政事堂的署名。
  魏征坐在那里,一脸忧愁。
  皇帝这般了得,甚至可比肩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远超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比起北周武帝宇文邕也不差,偏偏这样一位了得的君王,却这么年轻就身体出问题了。
  难道真是天妒英才?
  英雄短命?
  虽然大家都不想面对最坏的结局,可身为宰相,他们却得开始商议如果真出现那样的局面,得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最关键的,当然是得扶立太子顺利登基继位。
  虽太子年幼,但也没有办法,不扶太子继位,换皇帝任何一位兄弟继位,都会引来其它人的不服,必将导致大乱。可立太子,又得担忧其它人的不服。
  好在皇帝的兄弟中,在军中最有威望者是嗣业、存孝、士信三人,而嗣业和存孝现在都在外,士信在辽东,但这位王爷不似有这野心之人。
  “河陇战事呢?”
  陈叔达问,秦琼发回来的急奏,说现在西突厥射匮可汗又征召了二十万大军,分两路东进,一路直指河西,一路直指吐谷浑。
  另有情报显示,吐蕃人也已经动员了六万兵马北上,其中吐蕃军两路,白兰、多弥、党项、白狼、东女诸西羌国,出兵四万。而南日论赞还在动员兵马,预计还将有四五万人马继续增援北上。
  现在罗嗣业率九万军民坚守大非岭,已经面临十万敌军的包围,正等待救援。
  “秦琼已经将集结于青海伏俟城的河西军又调返河西回防,不增派了一些兵马给他们,现在六万兵马回援河西,四万人驻伏俟城。可面对吐谷浑、西突厥、吐蕃三家联军的不下四十万联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侯莫陈乂挥着拳头,“之前不是已经动员诸道兵马战备吗,下令,调诸道兵马西进,跟他们打。”
  翰林院学士承旨温彦博反对。
  “如今这个时候,不宜兴大兵,打大仗。先安内,再攘外,不如先派人去与西突厥和吐蕃议和。”
  魏征冷声道,“陛下早立下国训,不议和不和亲。”
  “可如今形势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跟他们打!”
  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屈突通一直没吭声,这个时候也终于发声。
  “某认为,可以打。此时还未开打,便主动求和,只怕想和也难,还不如先打完这一仗再说。”
  侯莫陈乂更是坚决的主战派,“那就马上回复秦琼,告诉他,朝廷支持他的决策。朝廷马上增派大军过去,让他先守好伏俟城,不要轻易南下,以免中了贼人的奸计埋伏。咱们这次,就调集兵马,跟他们堂堂正正的打一场大战。”
  “诸位三思啊。”陈叔达劝谏,皇帝昏迷不醒,不知道还怎样,这个时候要打一场调集几十万大军的大战,实在是太危险了。
  魏征眯起眼睛,“全面封锁太极宫的消息,绝不许泄露陛下状态半分消息,把太子先秘密迎过来,就算陛下真的万一大行,也要打完这一仗再请太子继位登基!”


第978章 终南山中寻神仙
  长安终南山中。
  一队轻骑驰于山道之上,急如风火。
  战马口吐白沫,可马上骑士却丝毫没有爱惜坐骑之意,依然在扬鞭驱驰。若是一般情况下,这种行为在军中可是要受军法处置的。
  但是现在,谁也顾不上马儿的死活了。
  在这群骑士的心里,只剩下了一件事情,必须找到孙思邈。
  “还没有到吗?”
  前方已经无路,坐骑也无力再奔驰。
  “回都尉,还在对面峰下山谷。”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看着似就在对面的山峰,李君羡不由的苦笑。马已经无力奔跑,而且前面也无路了。
  “这个孙思邈,终南山这么大,为什么非要跑到那么人迹难至之地呢。”话虽如此,但李君羡也只能如此说一句而已,他下马,在马颈上拍了几下,“老伙计,自己吃草休息去吧,回头来找你。”
  挎好刀,李君羡一招手,“走!”
  没有道路,无马可驰,但就算走也得走过去。
  这已经是他们最好的一个机会了,皇帝已经昏迷了三天,这三天,侍卫亲军府既要调查皇帝是否被人下毒下咒,又得各方寻找良药妙方。
  可以说,李君羡向整个侍卫亲军府下达了命令,不惜一切代表寻医访药,可是医生找来不少,连江湖郎中,巫师神婆都找来了,各种偏方也找来无数,但面对皇帝的状况,却全都束手无策。
  李君羡只能把这些人全都先扣押起来,然后继续寻访。
  有人说终南山里有一位大医,名叫孙思邈,有妙手回春之术,人称药王。
  据说他生于西魏大统七年,算下来,他现在应当都八十一岁了,此人出生于贫穷农夫之家,自小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初之时,见国事多端,于是隐终居南山中,一心钻研医术。
  他每年会下山一段时间,奔走乡里,为穷苦百姓治病,因此在民间有极高的名声。
  此前,李渊称帝,也曾派人入终南山授他官职,想请他为朝为医官,结果为他拒绝。
  “都尉,这个孙思邈真有这么厉害吗,万一只是浪得虚名,咱们岂不是又空走一趟?”一名校尉问,这几天,他们请来的各方名医大神都有上千了,可真正的神医没几个,多是江湖郎中,或卖狗皮膏药的骗子。
  “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必须得试一试。”
  李君羡现在压力很大,身为天子私人,更深为皇帝的心腹旧部,他比任何人都想看到皇帝早点醒来。
  “这个孙思邈还在北周之时,杨坚当大丞相时就邀请他入京当国子监博士,据说他曾去过见杨坚,还与当时朝廷中的一众有名医官辩论,众医官事后都称孙思邈精通《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著名医书,我还听说,近几年孙思邈都在编写自己的医书,名为《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无数医者都在盼望能一睹这两本医书。”
  又有一名校尉担心道,“可这孙药王年纪都八十多了,好几年都没有人再见过他,你说会不会已经老死了?”
  “别废话,抓紧赶路。”李君羡一窝子的火。
  大家于是都闭嘴,抓紧赶路。
  孙思邈传闻隐居的山谷太远了,比起那些什么隐居名士们所呆的地方,简直就是原始秘境,一路上只能沿着鸟兽路径而行。
  翻了一山又一山,越了一谷又一谷,眼看着就要天黑了,就当大家以为这趟估计跑错了的时候,终于看到前面山谷中出现了一片药园,里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药材。
  “看来就是这里了。”
  李君羡慕精神一振。
  约数亩地的药园后面,是几间茅草屋,以竹篱园起。
  真如一副世外桃园般,这才是真正的隐士,相比起来,前面终南山上那些所谓隐士名士,不过是做个样子,修起了山间别墅,带着家仆书童,哪有隐居的样子。
  他们只是把隐居终南山,当成是一条终南捷径,博取些名声,好快点进入皇帝视野,早日进入朝堂罢了,如朝中现在的中书舍人封德彝等人,年轻时都这样干过。
  一行人往前走。
  还未靠近草庐,结果出来几个人。
  为首一个中年文士模样,一身葛衣布袍。
  他拱了拱手,“不知诸位为何突然来此,此处是我师傅隐居之所,不便打扰,还请诸位见谅。”
  一名校尉迫不急待的问,“你师傅可是孙思邈?”
  那位中年人眉头皱起,称名道姓,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何况还是当面称人长辈之名讳。
  “诸位,这里不接受访客,请回。”
  李君羡上前。
  “这位先生,在下有礼了,在下是朝廷侍卫亲军府都尉伍连郡公李君羡,此番打搅,实是遇到一个棘手的医疗病症,满天下的御医名医都无法诊治,听闻孙药王大名,所以特赶来相请,只是一时来的匆忙,没带什么礼物,还请见谅,这里只有区区一点薄礼,便代为见面礼物,若孙药王帮忙医治好病症,到时还有十倍之礼作为谢礼。”
  他一挥手,数名校尉各自取出几块金铤。
  每块猪腰一般的金铤重达五十两,整整二十块。
  一千两黄金。
  那位中年文士也不由的震住了。
  一千两黄金的见面礼,这也太出手阔绰了。
  他身后的几名年轻人,更是目瞪口呆。
  “这?”
  李君羡取出自己的玉虎符印。
  中年人看过,有些紧张的递还,一开始他还只以为又是长安哪个权贵家人过来请老师去看病问诊呢。
  可谁知道,对方居然是身带玉符的侍卫亲军府都尉,哪怕是在山中随师父隐居,可他也知道侍卫亲军府的名头。
  能劳动侍卫亲军府都尉亲自来请,看来要看病的可不是一般人,估计是宫中哪位贵人了。
  “都尉请休等,我去通报下老师。”
  一会,中年人陪着一个少年郎出来。
  那少年看着也就二十岁左右,面色红润,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青年。
  “都尉,这便是我老师孙药王。”
  李君羡和一众侍卫亲军府的校尉们,全都傻眼了,不是说孙思邈八十多岁了吗,怎么看着好像二十岁都不到?


第979章 夜闯宫门救圣驾
  一名校尉忍不住出声训斥,“我等折礼请求,想不到你们居然如此戏耍,大胆!”
  那年轻人却拱手,“老夫就是孙思邈,不敢有意戏耍诸位。”
  李君羡默默打量这位自称孙思邈的年轻人,八十多岁的年纪,可看着居然二十不到,但听他说话与举手投足之间,又觉得此人气度不凡,不似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尤其是看那中年人与一众年轻人,对这人的恭敬态度,不似做假。
  当下李君羡拱手。
  “世人皆说修炼有成的得道之人,能够返老还童,想不到像广成子这样的道家神仙人物,世上竟然是真有的,在下亲军侍卫府都尉武连郡公李君羡,在此拜见药王老神仙。”
  孙思邈侧身让过,拱手还礼。
  “老夫年轻时候喜爱老庄之言,修炼习道,不过可称不上什么修炼有成返老还童。不过是比较注重养生,所以保养的还行,你看着我像是二十岁年轻人,其实老夫今年八十有二了,乌发少颜,却是实打实的老了。”
  李君羡感叹,“老神仙就算再活一百岁都是可以的,今日冒昧前来打扰老神仙,实是情非得已,我想请老神仙出山一趟,为我去诊治一位病人。这位病人原本身体健壮,又十分年轻,可忽一日间,昏迷不醒,无数名医大夫,都束手无策,还望老神仙搭救。”
  孙思邈身为名医,最精通的是内科,然后是儿科和妇科,而且他对于药理是相当有研究的。
  一听说这情况,当下便问。
  “突然发病,然后昏迷不醒,有多种病症符合,敢问发病之时还有什么症状,是否呕吐?”
  “发病之时确实有过呕吐,但是诸多医者检查过,并非中毒。”
  “呕吐并不一定是中毒。”孙思邈根据李君羡所说的这些情况,迅速的综合一遍,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人,平时身体健壮,却突然发病,有呕吐,然后是昏迷不醒。
  “请问,当时病人发病前,是否情绪激动,还是有什么剧烈运动?”
  李君羡仔细回忆。
  身为亲军府都尉,这些天他一遍遍的盘查过皇帝身边之人,对于当日皇帝发病时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发病之前听闻一个不好消息,病人因此情绪激动,当时恰又是打马球刚回。”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很符合我心中的一个猜测了,只不过没有亲眼见到病人,我还不好直接下定论。”
  “那就劳烦老神仙下山一趟,当面诊断。只要老神仙肯帮忙,事后定有重谢。”
  不过孙思邈却摇了摇头,“我对你的那个病人病症很有兴趣,我最近也正研究该类的一些病症,正好去看看。不过,你刚才送的见面礼太重了,我不能收。”
  一千两黄金的诊金,老神仙不肯收。
  这个时候李君羡也顾不得这些虚的,先把人请去为皇帝看好病,其它的一切好说。
  “你们几个,取把椅子来,拿木杠缠起来,抬老神仙下山。”
  孙思邈笑笑,“我虽八十多岁,可你们看我这样子,身体还是可以的,平时我也经常上山采药,在这山里行走,你们还未必如我,走吧,抓紧时间,昏迷三天,已经十分危险了,多耽误一会,就多增加一些危险。”
  简单的收拾了一些东西,孙思邈只带了那个中年人,原来那人却是他的大弟子刘神威。
  众人一起下山,果然这老神仙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比李君羡这些军人还利落。
  一路急赶,终于在天黑前来到了弃马之地。
  李君羡一个呼哨,坐骑又从远处跑了回来。
  “上马。”
  一路驰马来到长安城下时,已经是半夜。
  此时长安城门紧闭,三天前,长安城就已经开始戒严,公开的理由是关陇前线有战事,为防间谍细作入城做乱。
  不过实际上却是因为皇帝病危,宰相们必须封锁消息,加强长安城的控制。
  李君羡一行刚到城下,城上就已经是弓弩一起指向了他们。
  他出示了自己的玉虎符后,城门方才打开。
  夜色之下,一行人驰马直接在长安大街上奔驰。
  城门守军校尉,更是亲自执火把为他们开路。
  长街上巡逻的金吾卫远远的就听到李君羡高举着亲军府的旗帜,大喊着我是李君羡,有紧急公务在身。
  众人想拦却也拦不住,只得看着他们一行驰远。
  “赶紧上报中郎将,李君羡犯夜禁,长安御道驰马。”
  因皇帝病重,此时在长安城的七位宰相,已经全都在宫中值夜办公,就为以防万一。
  李君羡夜叩宫门。
  今夜值守的中郎将常何深感意外,“我带了药王回来,要立刻入宫为陛下诊治。”
  常何有些犹豫,“稍等,我去通知宰相们。”
  李君羡怒道,“都什么时候了,还等你通知,赶紧打开城门,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常何也很气,“李君羡你休得胡来!”
  李君羡直接拔刀,“宫门守卫的将士们,救人如救火,陛下一刻也不得耽误,也耽误不得,赶紧开门!”
  守卫宫门的都是内军,他们也是少数已经知道些情况的人,听了李君羡的话,众将士纷纷劝说常何先开门派人护送神仙入宫。
  “好吧。”常何也有些无奈。
  宫门打开,常何亲自带一队兵护着李君羡和孙思邈入宫,其余人则全被留在宫门外。
  过两仪门,两仪殿前,羽林军团团护卫着宫殿,任何人不得靠近。
  “我是李君羡,从终南山请来孙药王。”
  李君羡出示自己的玉符,常何也在一边出示自己的金制虎符。
  羽林将军王铁汉打量着孙思邈,“这人是药王?”
  “你别看他好像很年轻,其实药王老神仙已经八十二岁了。”
  王铁汉跟李君羡当年是同一批投奔罗成的,相互是很熟悉的了,知道李君羡不是那种胡来之人,当下道,“好吧,跟我来,若是个江湖骗子,我将亲自砍下他的脑袋。”
  “若是骗子,我的脑袋也让你一起砍。”
  孙思邈随着他们进入了两仪殿,看到了龙榻之上的皇帝,这时他才知道,原来他要医治的人居然是大秦天子,那位气吞万里如虎的白虎罗成。
  好在这位药王修炼有成,倒是很快镇定下来。
  上前开始望闻问切。


第980章 妙手神针能回春
  “怎么样?”
  “据我推测,陛下这症状,应当是脑中出血,因此导致呕吐并昏迷,现在的情形,陛下当是已经失去意识,很危险,若是不能及时救治,陛下的脑部将可能永久损伤,到时极可能瘫痪或痴傻。”
  李君羡听了却反而有几分欣慰,毕竟这是头一个能比较有把握说出症状所结的人了。
  “你既然能看出症状,那就一定能对症下药,对吧?”
  众人全都期望的看着孙思邈。
  “脑部出血,而且我推测极可能是脑部深处出血,一般的药石难医。”
  “啊?”
  “不过可以试一试针炙,以针炙打通穴位,疏散淤血,理清气血,再加以药石调剂,应当还有几分希望。”
  “请老神仙赶紧针炙。”李君羡急道。
  王铁汉却道,“请老神仙先做好准备,需要什么尽管说,我马上派人去取,需要人手,也可调尚药局和太医署的人来协助。”说完,他拉起李君羡,“赶紧去请政事堂诸相过来,这事得由他们做主才行。”
  李君羡这才清醒过来,这么大的事情,他确实无权。若不是王铁汉跟他熟,他甚至都没机会单独把药王带到皇帝面前。
  “你护好陛下,给老神仙准备好所需,我这就去请相公们过来。”
  今夜流在宫里当值的是魏征和杜淹这两位宰相,其它五位宰相则在皇城省内休息。
  魏征见到一身臭汗的李君羡,听着他说完情况,立马起身,“赶紧去请其它几位相公过来。”他交待属吏。
  很快,在长安随驾的七位宰相,全都赶到两仪殿中。
  在宰相们的命令下,羽林郎把尚药局、太医署的御医、太医们全都请了过来。
  银针、药物等全备齐。
  “老神仙,请出手吧。”魏征拱手。
  孙思邈点头,“请刚才我选的几位御医留下协助,其余人暂且退出殿外,不得喧哗打扰。”
  杜淹立即挥手,“都出去。”
  于是众人齐齐退到殿外,站在廊下有些不安的等待着。
  夜色之下,蚊虫飞舞,可众人却没一人离开去躲避,全都候在那里等候结果。
  一众羽林郎们,更是挺立如枪,目光中满是担忧与期盼。
  漫长的等待,眼见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天光放亮,这时殿门才终于打开。
  孙思邈有些神色疲惫的走出来,后面的两个御医则是眼睛炯炯有神,一脸惊叹。
  “如何?”
  几位宰相都围了上前。
  “安静,到别说细说。”
  “那到千秋殿去说。”
  大家众星拱月一般,把孙思邈迎到了旁边的千秋殿里。
  李君羡更是亲手捧上一碗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