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你父亲去世前,将爵位交给幼子的无忌继承,你父亲死后,长孙安业兄弟几个,可没把你们娘三当成自家人,而是把你们驱赶出去。当时,你才七岁吧?”
  长孙无垢点头,当年若不是有舅父收留,他们娘三只能流落街头,哥哥无忌虽然继承了父亲爵位,可长孙家的所有产业都被安业他们霸占,甚至连那点爵禄和食邑收入,都拿不到。
  等过几年,皇帝改爵制,长孙无忌的爵位也被除去,于是便彻底断了来源,全靠舅舅高士廉与舅母鲜于氏接济过活。
  “长孙安业曾经如此对待你们,你们难道就没有过怨恨?”
  “有过,但毕竟是我同父异母兄长,当年他也还年幼,因未能袭爵而愤怒,臣妾能理解。”
  “可你之前为长孙安业求官,朕也授他官职,你算是待他很好了,如今他却还阴谋造反,你对他早就算仁至义尽了,用不着再为他求情。”
  “陛下。”
  长孙氏跪地不起。
  皇帝很宠长孙氏,她平时也很懂规矩知体统,并不恃宠而娇,除了为兄长安孙安业几个求过官,平时绝不会越界。
  长孙晟五个儿子,长子长孙无乃,次子无傲,三子无宪四子无忌五子无逸,第三子长孙无宪便是字安业。
  除了长孙无忌,在罗成手下算是凭本事干出头的,其余四兄弟,之前都要么在关中李渊手底下做事,要么在洛阳王世充手底下做事。
  于大秦并无寸功,但罗成还是给他们授了官职。
  可现在,兄弟五人,除无忌外,四个都卷入谋反案中,连无忌的叔父长孙顺德也牵连其中,整个长孙氏,可以说都差不多卷进去了。
  皇帝早知道这些人在密度串连,可就是按兵不动,故意钓鱼,甚至亲军都尉府还安插了不少人进去。
  有不少勋贵也假装被他们鼓动,这些人早不知天高地厚,还以为只要一举事,到时就能变天呢。
  却不知,皇帝只是在逗他们玩,跟看傻子一样。
  有句话说的好,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罗成的天下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的军队,也都是由当年战场上的老兄弟们把握的。经过几轮的调整,现在早年那些带兵归附的旧贵族旧官员啊,那些投降的反王反将贼将们啊,基本上都已经被清除出了军队主官的位置。
  兵权,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尤其是洛阳的兵权,那更是铁板一块。
  哪怕皇帝确实也招了不少勋戚官员子弟为侍卫,但是他们也是处于皇帝掌握之中的。
  关陇集团中的杨坚篡位、李渊夺权、宇文述造反,那都与他们掌握了兵权有关,有许多处于军队要害位置的人跟着造反做乱。
  但是,谁会跟着长孙安业、李孝常、窦轨、元弘实这样一群关陇旧贵族们一起造反呢?
  他们现在既没有居于朝廷要职,处于紧要位置,又不掌握军队,控制兵权。除了上跳下窜的热闹外,他们手里哪有半分能够威胁到皇帝的?
  私兵?
  如今不是西魏北周之时了,贵族们手里也没有了私兵。
  就算是奴仆家丁,也都爱到了影响限制,各家连武器铠甲都没有,拿木棍还是短刀反?
  皇帝一直没把他们一锅端了,不过就是想看看,最后到底有多少人会加入进来而已。
  不管是多是少,都不可能成事。
  长孙无忌作为洛阳府尹,他是知情者,他为此很不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河南长孙氏越来越多族人卷入其中,却无法干涉。
  万般痛苦无奈之下,长孙无忌只得向皇帝请辞,以避嫌疑。
  长孙无垢这才知道了这事,他希望皇帝能看在事情还没恶化前,结束此事,也给长孙氏一个活路。
  “观音婢啊,你可知道长孙安业这些人有多猖狂吗?他们居然去找无忌,让他一起造反,利用洛阳府衙的力量。”
  “他们甚至去找尉迟恭家。”
  一多半居住于洛阳的旧贵族们都被他们联络过了,这些人甚至开始联络那些在地方任职的人。
  旧贵族、旧士族、旧官员,甚至是之前许多造反然后又归附的反军将领们。
  “连李密、窦建德、王世充、李轨、郭子和、杜伏威等人都有去联络,这些人胆子真是太大了。”
  李密还是比较识时务的,在长孙顺德过来联络他时,他马上敷衍过去,说要考虑考虑,然后转头就向皇帝告密了。
  王世充也差不多,他是干脆的拒绝了,然后禀报皇帝。
  这些曾经割据一方的家伙,个个人精,哪个不曾手握强大实力,当年他们万般方法都用过,都搞不过罗成,如今又哪还愿意再出来反罗成呢。
  真推翻了罗成,他们也没什么好处,更何况,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现在,罗成已经掌握了一个长长的名单,基本上,已经到了收网阶段了。
  关陇贵族们还以为是在过去呢,皇帝惹急了他们,就换一个代言人,重新推一个皇帝出来。
  可惜他们想错了,如今不是当初了。
  更何况,就算是关陇贵族集团,可在经历了隋朝两代的打压后,其实现在也是早不复当年。
  以前的关陇贵族,那是手里实打实的握着私兵的,就算后来到隋朝时,收走了关陇贵族们的私兵家兵权,又收走了地方士族的乡兵统领权,军权完全收归朝廷,可毕竟他们依然占据了朝堂和地方,出将入相。
  而现在呢,是皇帝的功勋集团占据着朝野的这些位置。
  旧贵族和士族们,手里有什么?什么都没有,只是有些过去的余威,一点旧名声旧资历罢了,若说真拥有的,也就是还剩下点钱财土地而已了,但是现在,他们也将葬送掉这最后一点东西。
  “观音婢,起来吧,这事情你不应当插手,也没有资格插手,再纠缠下去,就是干犯国政,是大罪。况且,长孙安业等人,也不值得你这样。”皇帝说完,甩袖离开了。


第956章 皇帝御封新门神
  “陛下,该收网了!”
  宣政殿里,一众宰相对皇帝进言道。
  本来早就该抓捕的谋反者,皇帝却故意不动手,结果让此案发展到现在,已经卷进来的人越来越多。
  就连魏征等宰相,也开始担心这样下去,会使得局面失控。
  “这些人终于忍不住要动手了吗?”
  “政事堂可有抓捕计划?”
  房玄龄道,“就待陛下一声令下。”
  罗成点了点头,“好吧,传旨,监门卫封锁洛阳城门,关闭城门坊门,令百姓呆在家中,勿要出门。”
  “传旨,千牛卫守卫皇宫,金吾卫负责城中拿人,神策军负责守卫玄武卫和北苑。神武军负责洛阳城外。”
  张须陀应允,“老臣这就发调令。”
  卫文升也点头。
  要想调动洛阳的三大兵马力量,调北衙禁军需得皇帝旨意、枢密院调令、兵部兵符,还有得北衙上将军的虎符。而调南衙卫军,也需得皇帝旨意、政事堂宰相用印、枢密院调令、兵部兵符、南衙大将军虎符。
  调内军,还得有东宫太子、内侍省和翰林院的署名。
  “陛下,让老臣留在宫中镇守,以防万一。”张须陀道。
  虽说一切尽在掌握,可谁又知道关键,会不会出现一点变故和意外呢。皇帝作为万乘之君,是不容出现半点意外的。
  “朕能有何事?”
  “陛下,这次行动,牵涉太广,对方也密谋多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还请陛小当心!”
  罗成想想,“老师身为枢密使,此时当坐镇皇城枢密院中,又岂能让老师来为朕充当护卫?”
  “那我让秦琼与尉迟恭二人入宫护卫,二人不久前都刚入京,准备今年的朝集。”
  尉迟恭去年贬西平郡都尉,后来又调任武威郡太守,而秦琼依然为淮南道左都督指挥使,两人为外臣,并没有兼任南北衙军职。
  “也好,就请两位大将军暂时充当朕的护卫一回。”
  秦琼返京之后,也没有忙着拜访过去的旧友同袍们,而是每天除了去各衙门述职,余下的时间就安心的呆在家中,读读书看看报,红练武艺,陪陪妻妾儿女们,日子倒也悠闲。
  对于最近京城风雨欲来的那股气氛,他很敏锐的感觉到了,也在朝见皇帝的时候,隐诲提出担忧。
  但皇帝告诉他,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不必担心。
  “齐国公,有圣旨到。”
  皇帝诏秦琼全副甲胄入宫,秦琼大吃一惊,“莫非是有人谋乱?”
  来者笑呵呵道,“确实有人谋乱,但不用担心,今日是陛下收网之时,老帅鲁国公张相为防万一,特向陛下推荐由齐国公你和鄂国公一起入宫护卫。”
  秦琼这才松了口气。
  “我秦琼戎马半生,杀敌如切瓜,收尸如聚蚁,何惧那些魑魅魍魉?请稍待片刻,我这就去执坚执锐,为陛下把守宫门。”
  那边的尉迟恭去了一趟河西之后,也算是脾气收敛了许多,如今越发的沉稳,这次回京后皇帝对他也很满意,特意恢复了他鄂国公爵位。
  在朝廷一次性削夺两千多个爵位的时候,他反而能由郡公再恢复到国公爵,殊为不易,他也因此万分感恩。
  等两人出门,这才发现洛阳城已经遍布金吾卫的将士,他们正在街头设卡立关,而监门卫的将士,正奉旨关闭各座城门、坊门。
  街上一空。
  两人身为朝廷大臣,却也得经过层层检验,甚至两人都只能各带一个老仆。
  一路到了皇宫,却反而发现这里气氛很宽松,一如平常。
  皇帝更是只着一件寻常的袍服,正摆下了棋盘,与太子殿下在下棋呢。
  “陛下!”
  罗成扭头看到这两位大将军,各个披坚执锐。
  “朕的武库里倒是还有些御造铠甲武器,很是不错,来人,为齐国公秦琼。把朕收藏的那支虎头錾金槊和四棱金装锏取来,再把那套带夜明盔的柳叶山纹光明铠取来,一起赐给齐国公。”
  这套装备,是尚方御造,既实用更注重外观,非常的华丽。
  内侍取来,打开箱一看,秦琼一眼就爱上了。那虎头錾金槊,留节处是一个金虎头造型,非常的惊艳,入手沉重,身为马军大将,他一摸就知道这槊杆是极品中的极品。
  而那对金锏,据在手里极具份量,看着金光闪闪。
  而那套铠甲,头盔上居然还镶了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光这颗珠子就要价值千金了,就算到了晚上,这盔上的夜明珠都能照明视物,而柳叶山纹明光铠,更是防御力极强的好铠甲,尤其是其山纹纺织,极具防箭能力。而其明光圆护,也能防马槊长矛等的刺击。
  “陛下,如此宝甲宝槊,臣岂敢领受。”
  “红粉赠佳人,宝刀赠英雄,这套武器铠甲留在朕手里,不过是送在架上生尘,但是交给你,却有大用。江南三藩还未平定,如今吐谷浑又勾结吐蕃和西突厥来犯,虽说暂时还没打到边境上来,但我们未来还是不能松懈的,你是大将,也要勤练武艺,钻研兵法,时刻做好再统兵上阵破敌之准备。”
  这么一说,秦琼方笑着收下了。
  “赶紧换上瞧瞧。”
  那边皇帝也给尉迟恭赐了一套装备,皇帝赐给他的是一把三尖两刃乌兹陌刀,并有一把水磨竹节乌兹钢鞭,铠甲则是凤翅兜鍪配上麒麟板甲。
  大片大片的板甲相连,使得他的这副铠甲看的十分霸气凶悍。
  两人换上新的铠甲武器,秦琼一手执槊一手持锏,尉迟恭一手执刀一手执鞭,往那里一站。
  那还真真有如两尊铁塔般的天将。
  连罗成看了,都连连称赞。
  “请阎侍郎过来观看下两位大将军的威仪,回头把两位大将军披甲执坚守卫宫门的样子画下来。”
  皇帝捏着下巴。
  “嗯,朕特封秦琼、尉迟恭为门神,以后宫门上就张贴二位将军的画像,也就不必再劳烦每次都由将军守卫宫门了。”
  “哈哈哈。”
  两位大将,听到皇帝封他们为门神,也是很意外,当然心里更多的还是高兴和自豪。
  毕竟以前的门神可都是神仙,现在皇帝却封他们为门神,这岂不是对一个武将最大的赞赏。


第957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
  洛阳城已经全面戒严。
  一支支军队,接到了圣旨和调令兵,开始各就各位。
  封锁城门、坊门,街道巡逻、设止立关。
  然后接着便是一位位军校们,拿着上面颁给的命令,开始按名单抄家拿人。
  洛阳城到处鸡飞狗跳。
  刚享受了几年安定生活的洛阳城百姓们,都万分的不安和惶恐。
  隔着门窗缝隙,看到一队队的朝廷兵马行动,待看了一会,发现并没有出现骚乱,也没有哪里起火,更没有人趁乱打劫,大家也就安心了。
  洛阳府尹长孙无忌亲自走上街头,带着衙役们开始沿街敲锣宣抚。
  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是有人谋乱,朝廷抓捕乱党。
  “呸,这些王八蛋,安生的日子不肯过,非要搅风搅雨,就要把他们全抓了去。”
  或许对于许多旧贵族旧士族来说,如今的日子越来越让他们不满,但对于更多的百姓们来说,现在的日子是比以前要好的。不说安稳了许多,就是吏治也好了许多,没有以往的各种潜规陋习,没有各种胡乱派捐,该多少税赋就多少,一切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这让大家非常满意。
  城东。
  李密早早让人紧闭了宅门,然后便坐在厅中喝茶。看似表现淡定,其实心中很不安,甚至有几分慌乱,他很担心皇帝会借此机会,把他也给抓起来。
  毕竟,曾经是一方枭雄,谁知道皇帝会不会真正的放心他呢。
  当年杨坚篡位夺朝后,不也尽杀了北周宇文氏,宰相李德林劝阻,结果反被贬谪。再比如当年南朝刘宋,一代英雄刘裕篡夺东晋朝后,也一样杀尽司马氏。
  他李密虽不为前朝皇帝,但毕竟是隋乱之时,天下有名的反王啊。
  手里虽捧着一卷书,可好半天也没有看进去半页。
  好在担心的事情一直没有发生,不但没有人入府来拿人,反而有管家来报,说有一队金吾卫奉皇帝旨意守在他们府外,防有人趁乱冲击侯府。
  “看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相距李密侯府不远的地方,长孙家正被抄家之中。
  长孙家数支族人都居住在一片,宅第相连,在长孙氏宫中得宠同时,长孙家族在洛阳也是水涨船高,经常是门前车水龙,宾客不绝。可今天,金吾卫直接撞开了长孙氏一座又一座的宅门,直接闯入府中拿人。
  长孙顺德、长孙安业等数十长孙男丁被抓,女眷们也跟着被集中起来登记看管,府中一切事物,皆被查封登记入册。
  人心惶惶,有人哭泣不止。
  长孙无忌带着衙役经过门前,透过大门,看到里面的纷乱。
  有人发现了他,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高声叫喊他的名字。
  长孙无忌扭头,擦去眼角的泪水,离开了。
  不是他冷血无情,实是他们兄妹已经向皇帝求过情了,他甚至愿意拿自己的官职爵位来换皇帝的宽恕,但皇帝除了责骂他一通,并未答应。
  妹妹在皇宫殿前跪了一天一夜,最后昏倒,也没换来皇帝的宽恕。
  河南长孙氏经此一事,就算不牵连到他,可也完了。
  一路过来,发现贵族们聚居的东城区,到处都是被抄家的大宅第。
  过去的贵族士阀之家,朱门大宅,如今却全被撞开大门,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贵族门阀之家,如今全都跪在地上惶恐哭泣。
  “这又是何苦呢?”
  长孙无忌长叹一声。
  洛阳城抄家拿人持续了一整天。
  第二天,戒严解除,城门坊门打开,百姓又可以走出里坊,进出市场。但是大家发现,许多豪门大宅都贴上了封条。
  坊间也开始有各种流言出来,是关于这次究竟有多少家族卷入此次大案中。
  到了第三天,朝廷正式宣诏天下,通报了这次的谋反案。
  卷入此次谋反大案中共有三百多姓,两千多家。
  这还是直接参与谋反的,没算上因此案牵连到的亲族。
  卷入的太多了。
  有心之人发现,这些人都可以编一本氏族志了,盖因为参与谋乱的几乎都是门阀士族,只有少数是乱世中造反的反军将领。
  宣政殿。
  宰相们齐聚一堂。
  抓捕非常顺利,没有出现什么意外,面对着朝廷的雷霆一击,那些密谋了许久的乱党,不堪一击,甚至是毫无反抗之力。
  没有人能反抗,更没有人能逃跑。
  洛阳的乱党已经被一锅端,现在就是各地方的一些乱党份子,还在展开抓捕之中。
  现在问题是,人是都抓起来了,但要如何处置呢。
  虽然大家都知道,谋反为十恶不赦之罪,可毕竟牵涉到的人太多了。
  三百多姓,两千多家,这还都是直接参与谋反的,算起来,这里已经涉及到上万人了,若是扩大到三族或九族,那就更不得了。
  房玄龄力主从轻处置,只追究谋反者,而不扩大牵连。
  而以侯莫陈乂为首的几位宰相,则认为,这些人无法无天,阴谋作乱,根本不能留,干脆全都铲除,永除后患。
  “陛下,牵连太广了。”房玄龄力谏。
  “那以卿之见,难道他们阴谋做乱,朕还要宽宏大量不成?”
  “臣不敢,只请求陛下只追究谋反者,而不追究其家人。”
  侯莫陈乂却还是坚决主张杀,杀个一干而净,这样一来,这些旧势力也就再无法阻碍新朝了。
  “魏征,你为何一直不吭声呢?”
  皇帝问起魏老道。
  这位曾经的游方道士,有时看问题比较纯粹。
  “陛下,臣只是在考虑,若说这些人阴谋作乱,皆该杀。可是臣看过名单,发现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些有能力之人,不少还是名动天下的学者宗师,若是一刀砍了,就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有才者确实不少,有能力的也很多,可是这些人却不把才华和能力用在效忠新朝之上,偏偏要谋乱造反,这样的才华能力要之何用?”皇帝问。
  “也许他们会回心转意呢。”
  “那你的意思?”
  “陛下,臣以为,不用急着杀,反正人都已经抓起来了,他们也不可能再谋反做乱了,可以再好好考虑一下,毕竟人一杀,这脑袋掉了可就再接不回去了。”魏征说道。


第958章 长流至死不复回
  结束议事之后,皇帝回到后宫,一人独自呆了许久。
  “取壶酒来。”
  内侍取来一壶上等贡酒,皇帝瞧了瞧,却并没有让内侍倒酒,而是直接提起酒壶起身出了宫殿。
  皇帝提着酒,一直来到了仙居殿。
  仙居殿是太上皇与皇太后的居所,此殿西邻西夹城,东邻亿万岁,南面是集贤殿,往北便是九洲池皇家御苑。
  远远的,罗成听到仙居殿中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
  “太上皇做什么呢?”
  内侍回报说太上皇在打铁。
  罗成不由的一笑,等他提着酒进去才发现,原来不是太上皇在打铁,而是太上皇正在指点几位皇子在打铁,此时太子手提着一把小号的铁锤在一块烧红的铁上锻打,太上皇在一边指点,而吴王楚王辽王等几个皇子,则在一边观摩,排队等侯接锤上手。
  这幕,让皇帝有些意外。
  “父皇!”
  还是吴王比较眼尖,一下子就看到皇帝进来,高兴的跑过来。
  罗成一把抱起吴王,然后走过来,太子看到皇帝进来,显得有些紧张慌乱,手里的锤子也不敲打了。
  罗成看了他一眼,笑道,“继续啊,要不铁就冷了打不动了。”
  得了皇帝的话,太子才又提起锤子敲打起来。
  “你们继续,我跟你们皇祖父一起喝杯酒。”罗成放下吴王,又伸手在楚王辽王脑袋上揉了一把,便跟太上皇走到一边廊下喝酒。
  “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
  罗成给太上皇倒了杯酒,笑指着院里的几个皇子,“父亲怎么想到让他们打铁呢?”
  “这些孩子也算有心,每天知道来我这里看看我这个老头子。”
  “那看来崇文馆给他们布置的学业不算重啊。”
  老爹瞪了罗成一眼,“都还只是一些孩子而已,若是整天被课业束缚着,怎么长大呢?”
  罗成的规矩,是皇子们五岁起便要到崇文馆读书,十二岁出宫开府,十八岁之国就藩。每天早上,他们都要先到皇帝御书房来请安,然后去读书。
  他没有强制要求皇子公主们要来太上皇这里来请安,但现在看这些小家伙还是比较有孝心的,知道太上皇寂寞,经常过来陪伴。
  太上皇也喜欢这些皇孙皇孙女们,每次他们过来,总要给他们准备许多好喝的,还给他们讲故事。
  罗贵在宫里也备了一套打铁的家伙,有时闲来无事,也敲打敲打几下,算是锻炼下身体。有次皇子们看到,也想玩。
  于是罗贵便干脆教他们打铁,有空的时候就教他们动动手。在他看来,皇子们虽出身尊贵,但也是孩子,小小年纪崇文馆读书有些早了,但他也不好干预。可打打铁也有好处,一来能锻炼身体,二来还能知道下罗家以前的历史。
  “咱们罗家就是打铁的出身,想当年你祖父在襄阳时就曾是个铁匠学徒,后来随军建功立业,挣得了爵位。我后来离开长安,到山东,也是靠打铁养家。你们兄弟六个小时候,个个都帮忙打铁,这是咱们罗家的历史,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父亲说的对,英雄起于时势,而不问出身。有志向,有能力者,方能成事。而就算出身公侯世族,可如果不知进取,也不过是纨绔而已,甚至就如长孙安业等那些人一样,成为败家子,亡族罪人。”
  罗成比较想的开,觉得让太子他们有时打打铁,也算是一种培养动手能力,锻炼身体的方式,倒没说身为皇子,就只能读书练武,其它什么都不碰,搞到最后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
  “父亲,你说我要如何处置那些谋反之人?”
  “听说你抓了很多人?”
  “参与谋反者两千多家。”
  罗贵点了点头,“很惊人啊。”
  “几乎大半的旧贵族和士族都参与其中了。”
  “可我听说本来谋乱的没几个,可你却故意放纵,甚至还有意煽风点火,所以才引出了这么多人?”
  罗成笑笑。
  “不太厚道。”
  “我也不过是提前挤掉脓包而已。”
  “可不管怎么说,这终究还是牵连太广了,虽说杀了一了百了,可太多了。你若真这样做,就不免会留下暴君之名,会开一个极坏的头。其实我以前也读过不少书,曾在书上读到过,杀人,其实不过是掌控力不足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
  罗成对父亲一下子钦佩起来,居然能说出这样的道理来。
  “可是现在这些人被抓起来,若是不杀,那就是隐患,总不能当成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老爹想了想,他瞧着那边叮叮当当打铁正开心的皇孙们,“那就不杀,但也不放过。”
  “怎么讲?”
  “小五啊,你之前不是一直移民实边吗?不但将许多无产中原百姓移民边疆,甚至还把许多罪犯也流放过去,连许多官府手里的官奴也都放免为良,迁移边疆。据我所知,这些官奴隶,许多就是战俘和罪犯,对吧?”
  “确实。”
  “既然你可以把那些官奴隶都放免为良,迁移边疆。何不也这样处置那些人呢,饶他们一命,不杀他们,但可以夺爵除职、削籍为民,还可以没收他们的家产充公,然后把他们流放边疆,让他们从此长流边地。”
  长流边地,就是不得回来,如岭南以前,就是有许多各朝各代的长流人。
  老爹的意思,这次的这些谋乱者,好多人本身都是官员贵族或是士人豪强,多数人都还是比较有本事的,别的不说,起码都是读书人啊。
  而边疆之地,最缺什么?
  不但缺人,更缺读书人。
  所以把这些谋乱者全都流放到四边之地,可以充实边地官府驻军等的力量。
  “这些人放在中原,确实是威胁,但若是去了边疆之地,没有了家族姻亲的关系人脉,没有了现在的土地钱财支撑,他们又还有什么威胁呢?”
  罗成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这些人费尽心思谋反,结果他一下子就全都抓起来了,不堪一击,若是把他们全都打散,然后流放发配到各个边疆之地,这里三五个,那里六七个的,失去了过去的环境,没有了那些人脉和财力,他们又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呢?
  “长流人,谢谢父皇,这个建议确实很好。”
  “其实我相信你的宰相们肯定想的比我更周到,若是遇事不决,不妨多听听宰相们的意见,不是有那么句话嘛,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你身为皇帝,更不能只听自己喜欢听的。”
  “受教了。”
  从仙居殿回来后,罗成便找来了魏征。
  “将此次涉及谋反的两千余家,并其三族,皆没收全部财产,削夺官爵,除籍为民,然后长流四边。”
  “两千余家,并其三族,那可能就是得上万家了。”魏征见皇帝改了主意不杀人,有些欣喜,但还是感觉太扩大化了。
  “这已经是朕最后的宽容了。”皇帝却不容再做更改了。
  “这些乱党三族中有我大秦氏族志上勋戚者,可免于牵连。”皇帝又加了一条。
  魏征点头,明白其意,长孙安业谋反,株连三族,那长孙无忌作为其兄弟,肯定要牵连进去,可皇帝绝对不会牵连长孙无忌的,这样的情况还会有很多,因此如果是勋戚,可破例免除牵连。
  这也算是皇帝的仁慈了。
  但依然还可能要牵连上万家,一次抄没上万家,还尽是贵族士族官宦豪强之家,这波可就有些狠了,朝廷真不知道要抄没多少钱财多少土地了。


第959章 禁中新拜羽林郎
  洛阳紫微皇宫最北面,圆壁城。
  皇帝骑马前行,存孝与士信落后半个马头。
  城中,三百六十名年青军士铠甲锃亮,神情肃然。
  一名年青军士上前,大声禀报。
  “长白羽林郎参见陛下,接受陛下检阅!”
  罗成点头。
  这是罗成仿汉武帝所设立的羽林郎,也是沿续他起兵之初时的长白孤儿营。他挑选从军死事之子弟,或战死而无子者于民间收养孤儿过继于他们名下,然后养于圆壁城。皇帝还特意改宫城北的圆壁城为羽林宫。
  除了一百八十名羽林郎外,还有左羽林骑一千八百名,右羽林骑一千八百名,总共是三千多人。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从军死事者子弟皆入进入羽林军,一般是先进入朝廷于六京设立的长白义儿营中抚养训练,然后他们会进入军中为军官扈从,只有那些表现极出色,十分勇武且有天赋者,方能选入羽林宫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