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魏征见皇帝一直发呆,小声唤醒。
  罗成回过神来。
  “刘武周的尸体呢?”
  “刘逆尸体暴晒在城头上。”一名校尉小声的道。
  “刘武周是你所杀?”皇帝问。
  那校尉点头,“罪将张伦,原义武军雁门郡鹰扬步兵校尉。”
  “你不用害怕,既然你响应朝廷号召,诛杀叛逆,那便是大功一件。此前朝廷下诏悬赏,有诛杀刘武周者封开国侯,现在朕便赐封你为五台县开国侯,赐你真封五百户,黄金千两。”
  那张伦怎么也没想到,这封赏居然真的兑现了。本来也是见势难为,不想跟着刘武周同归于尽,不料还真是搏得一个大富贵,当下激动的跪地谢恩。
  宋金刚和苑君璋这两个刘武周大将,则是开城后被迫投降。
  两人被押上来,见到皇帝时都面色苍白。
  罗成只看了两人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
  “逆贼刘武周虽授首,但罪不可赦,诛其九族!”
  这句话一出,连宋金刚和苑君璋都不由的打了个冷颤,这几乎是想不到的严厉。
  要知道,这株连九族,可算是罗成下过的最狠的一次手了。
  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便是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妻族二,岳父一家,岳母娘家一家。
  基本上,所有的宗族姻亲都牵连了。
  皇帝对隋朝宗室都优待封侯,对王世充、李密这样的昔日对手反王,也都封了侯,可对刘武周这次却无比的严格。
  哪怕他曾对王君廓网开一面,只是贬官流放,但对刘武周却异常的狠。
  “诛刘武周九族之成丁,其余男丁皆贬为奴隶,女子皆没入掖庭宫和教坊司。”
  宋金刚瑟瑟发抖。
  就算皇帝不追究他本来的罪责,可他身为刘武周的妹夫,一样属于株连的范围了。
  何况,皇帝也没打算放过宋金刚和苑君璋。
  “宋、苑二诛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皆诛九族。”
  把这三人都定了诛九族后,罗成对于其它义武军叛将,也都做出了斩首的处置。只不过相比三人好点的是,只诛他们一族。
  伪代国三品以下至五品者,只诛本身,不罪及妻儿。
  五品以下者,皆不杀,只是处以流放。
  而无品阶者,皆赦免不罪。
  宋金刚求饶,苑君璋不吭声。
  皇帝摆手,一队侍卫过来将人拖下去。
  “陛下,如今代北之乱已平,为何不宽赦?”
  罗成冷着脸道,“恩威并济,方能让人畏威怀德,只一味示恩,又如何让人敬畏朝廷法度?更何况,刘武周身负国恩君恩,不思报效,反而背叛,还引突厥入寇,向突厥称臣,这已经不仅仅是背君,还是叛国!对此等贼子,必须严惩,方能警示后人!”
  正因如此,罗成才罕见的用出了株连九族这样从未有过的严惩。
  王君廓谋反,一来只是谋反计划中,还未有什么实际行动,也没造成什么影响和恶劣后果,再一个他也是朝廷功臣,曾经立下许多大功,他还有着皇帝曾颁给的免死券,所以才从轻发落。
  但刘武周和义武军将不同,刘武周本身没什么功劳,可皇帝却给他高爵重职,结果他一点不思感恩,还谋反。并且他向突厥称臣,引突厥入寇,且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和后果。
  为了平定此次叛乱,朝廷出动了几十万的兵马,伤亡过万将士,耗费的钱粮器械更是数以百万贯计,不严惩如何能行。
  他能赦免李密和王伯当、王薄王世充等人,那是因为对方本来就不是他手下,而且因为他们最后的归附,避免了更多的伤亡和损失,这是积极的一面,因此他对这些人还是比较优待的,可对待背叛的刘武周,就只有冷酷了。
  皇帝一番话后,重臣等再无人劝说宽仁。
  八月初七。
  雁门城下,对一众叛将行刑。
  先是把刘武周的尸首拉出来,虽然他已经被部将暗杀,但依然还是被拉了出来。
  皇帝命人把刘武周的首级先缝合起来,然后以木桩立起,让刽子手先把刘武周的皮整张剥下来,原来再让百官诸将对着没皮的刘武周射箭。
  中者还有赏赐。
  等射的全身都是羽箭后,再让刽子手对其千刀万剐,最后还一把火烧了,连尸骨都要挫骨扬灰。
  只留下了一副人皮,被填充稻草,然后立在雁门城外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前,让人皮刘武周永世跪在那里。
  雁门城下,当天斩首千余人。
  数十万将士百姓一起围观,甚至一度出现了百姓抢食这些叛国者肉的现象,还有许多人拿着蒸饼去蘸这些人的血吃。
  场面一度差点失控。
  而一些突厥贵族被押上来当众控罪后,更是直接被百姓们给扔石头砸死了。
  李世民和柴绍、李叔良李德良等李唐俘虏,也全程被迫参观,看着雁门城那些军民的狂热,一个个吓的面无人色,连李世民都不由的汗湿全身。
  他可不想被那般一箭箭一刀刀的弄死,更不想自己的皮做成稻草人,更不愿意自己的肉被人吃掉,自己的血被人蘸饼,也不愿意自己的骨头烧成灰被扬掉。
  从刑场回来后,几人全都是目光呆滞,面色惨白,许久都回不过神来。
  开元二年。
  八月。
  皇帝还在雁门,但使者已经到达河间乐寿城。
  使者宣读了皇帝的诏令,封窦建德为崇礼侯,并册封其女窦红线为九嫔之昭容,迎接入宫。
  窦建德召集乐寿文武。
  一众夏国臣子们发现今天皇帝没有穿龙袍冕服,只是身着一件黑色的圆领袍衫,头戴一顶黑色的软脚幞头。
  “罗氏据有天下,是历运所属,如今中原天下三分已有其二。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除去帝号,北向接受册封,可否?”
  曹宝不满的道,“隋亡天下,英雄竞起,称王和帝,瓜分鼎峙。秦国也不过是拥有关外和河东河南淮南之地,这天下依然还有我河北夏国,关中李渊,朔方梁师都、江汉萧铣、江南林士弘、沈法兴、淮南李子通等,大夏自处河北,何况陛下已为天子,又怎么能再接受别人的官爵呢?如非要以小事大,臣以为,可依照当年西梁之例,自称梁帝而称臣于周。”
  曹宝身为窦建德皇后之兄,也是朝中武将派的代表,他们的意思都是不甘心就这样臣服于秦。
  他们愿意向秦称臣,但只能仿当年西梁与北周例,最多当个属国,而绝不甘心就此彻底称臣归附。
  毕竟大家打下的这块地盘,当王封侯岂不乐哉,为何要去投秦呢。罗成虽势大,可也没到一统天下的地步,还有那么多家势力呢,罗成也未必就一定能统一天下。
  说不定,哪天罗成就死了,他的秦国就崩了呢?又或者罗成如付坚一样南征,一场大败,他的秦国就崩了呢?
  还是有各种可能的,为何急着投降,大夏还是有二十万之兵,依然可以一战的。


第900章 下克上
  “陛下,万万不可听信曹将军所言,否则大祸将临头也。”
  突然,殿中一声大吼,却是国子祭酒凌敬出列。
  这位窦建德的重要谋臣军师出列,高声劝道,“河北之地虽富庶,然大业以来,这里却是东征钱粮兵丁民夫之本营,受累极重。而后义军四起,加之水旱不断,河北更是接连涂炭,百姓逃亡,田地荒芜,曾经一郡二三十万户,到如今一郡往往不过数万户。”
  “现如今之河北,财力不足,虽有雄兵二十万,而土地不过千里,地势平坦,地险固可守。反观秦主罗成,其拥有关外、河东、河南、山东、淮南还有半个河北,甚至连塞北之奚契等皆听其号令。”
  “如今秦家天子据有京师,略定中原,每攻必下,每战必胜,此乃有天命护佑。如举河北版图归于朝廷,虽是汉代窦融也不足与我们相比也。”
  凌敬的这番话还是很有见地的。
  事到如今,却要拿鸡蛋去碰石头,却要跟赌红了眼的赌鬼一样押上全部身家,这就太不明智了。
  凌敬跟曹宝他们不一样,他本身就是隋朝河北地方官员,当年也是城破之后被迫降夏,那时见窦建德还算仁义,对他们也算尊重,这才辅佐,可如今,隋亡短短几年,天下大势重新清明,罗成有一统天下之志,也有一统天下之实力,如今大势所归,对他这样的读书人来说,其实是很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的。
  窦建德坐在上首沉默不语。
  将军范愿高声道,“从前吴王刘濞统率江左之兵时还称自己为东帝,而当年宇文泰不过据关中一隅之地,也没有向据有北方的高欢称臣啊?秦虽强大,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只要我们上下一心,联络关中李渊江汉萧铣江南沈法兴等,依然还是能够与罗成抗衡的。”
  “凌敬,你身为夏臣,却处处为秦国说话,莫非你已经得了罗成的封官许诺,暗中投靠了秦国?”
  窦建德又问宋正本,“纳言以为如何?”
  宋正本虽为夏朝宰相,可跟凌敬一样,以前都是河北的隋朝官员,他们这些文臣的态度其实都是差不多,既然争天下争不过罗成,那不如早降,还能免得河北动乱。
  “若陛下此时归附秦国,不失侯爵。若是抗拒不从,只怕将来如刘武周一样下场。”
  “宋正本休得胡言乱语,诱惑我主!”大将刘雅喝骂。
  窦建德坐在上面,看着下面泾渭分明的两方态度,武将一方基本上都反对投降,认为可以打,还有的打。
  而宋正本、凌敬等宰相文臣们,则认为应当顺应大势,既然大势在罗成,那他就是天命护佑,应当顺势归附。
  窦建德长叹了一声。
  本来想宣布归附秦国,可现在看一众老兄弟都不肯降,他也犹豫了。
  最后,这会倒是没有结果就散了。
  窦建德回到宫里,召来女儿红线,将殿中议事的结果告诉她。
  “父亲,你既然决意归附,那就不应当再受左右所影响,你是君主,若你决意归附,就算有将军不愿意,最终也还是能够说服他们的,哪怕他们真的不肯,也不影响。可现在父亲却如此左右摇摆不定,岂不是更加助长他们的想法?”
  窦建德摇头叹息,“都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他们的意见父亲不得不慎重考虑。”
  红线气的调头就走。
  窦红线出了皇宫,骑着马由一群女兵护卫着准备出城回女兵营,结果走到半路,却听到那边喊杀声四起。
  “怎么回事?”
  前方一片混乱。
  很快有女兵回来报告,“宋纳言半路遇刺,身中数箭而亡,有人说是秦国刺客所为,现在曹国舅正率兵搜捕城中。”
  红线一听,不由的气道,“秦国刺客要刺杀也是先刺杀他,怎么可能刺杀宋先生,定是曹宝暗中指使手下假扮秦国刺客所为,这些无法地天的家伙。”
  她调转马头回宫。
  窦建德此时也已经接到报告。
  红线进来报告父亲,说这定是曹宝所为。
  “不单宋纳言被刺杀了,还有十几位文臣被杀,曹宝奏报,说都是秦国刺客所为。”
  宋正本被当街射杀,凌敬的房子失火,现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另外十几个力主归秦的大臣,也被杀死。
  如今曹宝等许多主战派将领正带着全城搜捕,搞的人心惶惶。
  窦建德又岂不明白这事情绝不是秦国所为,但现在关键不是这个,而是曹宝等人已经不惜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在警告皇帝。
  他们敢这般捕杀宰相大臣,如同兵变。
  若是窦建德还执意投降,只怕下一个被杀的就是他了。
  “红线,父亲想让你离开。”
  “离开,去哪?”
  “离开乐寿,离开河北,去哪都行,这里已经不安全了。”窦建德抚着女儿的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你出嫁成婚,没能看到你为人妇为人母。”
  说着,窦建德居然流下了眼泪。
  “父亲,女儿请旨,愿意率兵平乱,诛杀曹宝刘雅范愿这些大逆不道犯上做乱者!”
  窦建德摇头。
  “没用的,已经来不及了,晚了,一切都晚了。”
  “为何?”
  窦建德苦笑着告诉女儿,在曹宝等人还没发动之前,王伏宝就已经察觉到了军队的不稳,于是他亲自去找曹宝和范愿刘雅等人,希望他们能够克制冷静。
  可结果,曹宝等人居然直接杀了王伏宝。
  “红线,你听外面的喧哗之声,那是被鼓动起来的士兵,他们现在很狂躁。我虽为皇帝,可此刻只怕也难以安抚住他们了。”
  “兵变?父亲,他们叛乱了吗?”窦红线惊呆了。
  “算是吧,但他们暂时还不会对我怎么样。”窦建德知道,此刻,他已经被手下将领们绑架了,最忠心的兄弟王伏宝被样,而另一位老兄弟刘黑闼又在云中被俘,此刻,乐寿城已经由曹宝范愿刘雅一干大将说了算了。
  “红线,你赶紧离开。”
  “不,我不走!”
  窦建德哀求,“算是爹求你了,走吧,父亲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了,无论如何你也要保重。若是你不知道去哪,就去找罗成,带秦军回来,说不定到时还能救我一命。”他只能如此劝说女儿,要不然,他知道倔强的女儿肯定不会离开,说不定还要去找曹宝他们,弄不好,便又是王伏宝一样的下场了。
  窦红线犹豫许久,最终向他下跪磕了几个头,“父亲,我一定会回来救你的。”看着女儿终于远去的背景,窦建德长叹一声,他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居然会被自己的兄弟们给绑架。


第901章 皇太子
  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
  皇帝在太原晋阳宫渡过了这个节日,太上皇从范阳来到太原,太子与皇后等也从洛阳来到太原,连魏王存孝赵王士信等几兄弟也都来了,除了远在灵武的嗣业,罗家人难得的团聚。
  月亮又圆又亮。
  皇家团聚,一起赏月。
  秦太后看着一桌子的月饼和糕点,又看着桌后坐着满满的这些儿子媳妇孙儿孙女,还有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们,心中十分的欣慰。
  多少年了,都没有这样团聚过了。
  “难得一次全家团聚,却又唯独缺了老三一个。”
  太上皇抚着白须,“这一大家子,就缺老三一家了,老三没来,老三媳妇也不在,连老三的那一对儿女也不在,总是缺了点。”
  说起嗣业的妻儿,太上皇和太后都不由的唏嘘,当年嗣业尚公主,难得的是公主虽为皇帝最宠爱的女儿,可待嗣业也好,待他们公公婆婆也好,从没有过什么架子。
  甚至罗母有次生病,公主还每天床前照顾,喂药端水的极为仔细,并且没有一点怨言。
  她为老三生下的两个孩子也都十分聪明听话,可谁又能想到,命运造化,最后老五会夺了杨家天下,更想不到的是,之前随驾的公主母子三人,会就此与嗣业分离,一别就是两年多。
  “也不知道她们娘三在长安还好不。”
  这个时候,贵妃李秀宁便觉得十分尴尬。
  之前罗成也向李渊提出过好几次接出云公主母子三人回来,可李渊就是不肯放人,哪怕李秀宁出面写信,李渊也不肯。
  最过份的还是后来李渊居然把出云公主送给李世民做妾,又把公主的一位堂妹送给李元吉为妾。
  这简直是对罗家的巨大侮辱,哪怕李世民被俘后也说自己从没有碰过公主,依然让罗家上下十分恶心。
  “父亲,李渊上次来信,要我把李世民柴绍,还有李瑗李叔良李德良几个拿去换三嫂母子回来,我已经答应了,这几天就会把他们送去长安交换。相信今年过年时,三嫂他们就能回来一家团聚了。”
  太上皇现在虽不管事,但也知道李世民这小子打仗还是有些水平的,而柴绍也算是一员李唐大将,若是将这些人放回去,岂不是纵虎归山?
  “父亲且不用担心这些,李渊注定失败,就算李世民他们回去了,也改变不了什么。相比起来,能换回三嫂他们,很值。今年过年,我们全家一定齐齐整整的全家团聚。”
  太后听了非常感动。
  而李秀宁在一边听了也是五味杂陈,世民被俘许久了,她也写信劝降过,也见过了面,可他就是一根筋,绝不肯降。
  李秀宁觉得世民若是肯降,其实会有很好的结果。毕竟玄霸现在秦国,就很不错。
  与其非要追寻李家的霸王,不如安心在秦朝做个贵族外戚。
  看着世民被困在这里,那副颓废难过的样子,她也很心疼。现在,丈夫要放世民他们回去,她既为世民高兴,又为她担心,更为丈夫的宽宏大度而感激。
  “太子,给太上皇和太后添茶!”
  罗成看着跟自己有几分陌生的太子,有些感慨,这孩子与自己聚少离多,身为嫡长,早早就要承担起一份沉重的责任。看的出来,比起庶长子的长卿和三皇子哲威两兄弟来,太子显得有点过于早熟了,没有那份天真无邪。
  反倒是长卿和哲威两个孩子,没有那么大的负担,身上多了些孩子本有的那种稚气的活泼。
  而更小的几个儿女们,倒是还啥也不懂,只知玩闹。
  太子给太上皇和太后添完茶,又很懂事的为诸位亲王、王妃、公主、驸马们添茶。
  罗成抚着太子的脑袋。“是不是很累?”
  太子站在皇帝父亲面前有些拘谨,听了这问话,下意识的去瞧皇后单氏。
  罗成微微一笑,抚着他的背道,“太子,你还小,确实过早的承担了责任,但有一句话父皇现在要告诉你,欲戴皇冠,必先承其重。太子不仅仅是一个称号,他也意味着权力和责任,权力和责任永远都是相伴相生的,你得到权力就得承担责任。太子,是国之储君,是将来的皇帝,皇帝不仅仅是天之子,也是所有天下子民的领头羊。”
  太子似懂非懂的点头。
  “好了,你记住这句话就行,也不需要你现在就理解,今天晚上我不是皇帝,你也不是太子,今天这里只是我们罗家的中秋赏夜家宴,你是一个晚辈,好好逗长辈们开心就好。”
  老四坐在一边,很羡慕的看着太子老成稳重的样子,“太子真是天生长者,聪明又稳重,不像我家那几个,他娘的全是一群小兔崽子,整天除了闯祸就什么也不会了,书,书念不进去,武,武不肯用功练,要是他们有太子殿下一成的样子,也好啊。”
  太上皇于是马上维护那几位孙子,“哼,想当初我生下你兄弟六人,六兄弟里,也就你最顽皮,文不成武不就还最爱游手好闲耍无赖,二十多岁时还只是个无赖子,若非你兄弟拉扯你一把,现在估计还在打光棍呢。”
  这话一出,大家哈哈大笑。
  家庭的气氛倒是活跃了许多。
  老四倒也光棍,笑着承认,“这倒是真的,若不是老五啊,我现在说不定可能也是个屠夫吧,或者连媳妇都还没找到的老光棍呢。”
  老四媳妇刘三娘不乐意了,“罗存孝,你是瞧不起老娘是屠夫女儿了还是怎么着,现在成皇帝兄弟,封魏王了,就嫌弃老娘了不是?”
  彪悍的刘三娘也不管在座的众人,直接炮轰罗老四,弄的罗老四很没面子,偏偏他家的几个崽还在那边上起哄,丝毫不给他这个当爹的面子,弄的他十分狼狈。
  可是大家只是哈哈大笑,偏偏谁也没出来说刘三娘个不是,连罗成都只是哈哈大笑,这种气氛他挺喜欢,四嫂成了魏王妃了也没有半点改变的样子,也让他挺喜欢这种气氛的。
  老四只得转移话题。
  “河北窦建德还是不肯投降归附吗?”
  罗成伸手去拿月饼,笑着答道,“乐寿那边细作传回的消息,说窦建德本来想投降的,可他手下将军们不同意,搞了场兵变,杀了好些个投降派,然后裹胁了窦建德出兵,目前正往恒山郡真定而来呢,总之,不打是不行了。”
  “嘿,这窦建德这皇帝怎么当的这么憋屈呢,居然还让手下将领们给绑架胁迫?”老四摇头道。
  “文臣主降,武将主战,这也是正常的。”
  太上皇问罗成,“不会有麻烦吧?”
  罗成摇头,“今晚这么好月亮,咱们赏月吃月饼,就不聊这些了,来,太子,给大家分月饼!”
  太子在父亲身边坐了半晚上,难得的居然活跃了一些,他起身后没再一人去分饼,而是对兄弟长卿和哲威道,“楚王、吴王、辽王,与我一起分饼。”
  三个大点的皇子于是都站了起来,“是,太子。”
  太上皇笑着对罗成道,“这几个孩子,这么大点,却都已经知道君臣礼仪了,我罗家有幸,得上天庇佑啊。”
  仔细观察了几个皇子一晚上的罗成,也对儿子们的表现很满意,尤其是太子嘉文,年纪虽小,可确实懂事知礼。
  “等中秋后,三位皇子便都随太子一起到崇文馆读书,我请了大儒王通、李纲以及孔颍达和陆德明来崇文馆授课,到时诸位宰相和王公之子以及几位嫔妃的子侄也入馆侍读,你们可要好好读书学习,尤其要记得尊师重道,兄弟友睦。”
  “儿臣谨记。”
  四位皇子一起恭领父命。
  吃着饼赏着月,大家都很高兴。
  太上皇对儿子道,“你真打算要实封诸侯?”
  “嗯,年后开始赐划封地。”
  “你的皇兄弟还有诸皇子们也要实封?”
  “嗯。”罗成点头。
  太上皇有些担忧道,“实封诸侯,虽是对功臣的赏赐,对宗室的优待,可若处置不当,只怕也有隐忧啊。”
  “父亲放心,这次的实封制度既不是西周分封之制,也不是西汉分封之制,属于博采众家之长,扬长避短后的新制,宗室与功臣都不封在现有的诸道之内,而是要分封到边疆之外,比如辽东之东,云南之南,河西之西、代北之北。诸侯虽有实封,可有推恩令,代代推恩分封,诸侯虽多,但也不会出现诸侯坐大反威胁朝廷中央的可能,相反,这般分封,既能优待宗室皇亲,酬谢异姓功臣,而且还能够开拓边疆,屏藩守边。”
  罗贵听了后点头,“这么说,看来你确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只提一个意见,希望皇子们就藩之国的年纪稍提高些,能待他们成年后再去。”
  “初步计划是诸王年满十八岁就要之国就藩,诸侯就藩之后,每三年需入京朝见天子一次。”
  十八岁,虽未成丁,但也算是差不多成年了。
  太上皇接过太子敬上的月饼,笑着道,“但愿以后能够经常这样一家齐聚最好。”
  “会的。”罗成笑笑。


第902章 玄霸战承都
  大秦开元二年,九月初二。
  清晨。
  夏军列阵滹沱河南岸,背靠信都郡鹿城,北依大河。
  军阵宽达二十里,整整二十万夏军倾巢来。
  旌旗猎猎,战鼓千面。
  大秦皇帝率军五万在滹沱河的北岸列阵等待,他登上一处高岗,眺望对方的阵形。
  看完夏军的军阵,罗成笑着对诸将道,“窦建德自豆子岗起兵以来,未曾打过什么像样的大战,也不曾遇过什么真正的劲敌精锐。你看他们的军伍,度险士嚣,令不肃也。逼城而阵,有轻我之心。”
  军虽众,可却全凭着一股子锐气,待这股气一泄,夏军就没用了。更何况,罗成已经从间谍那里得知,窦建德这个夏皇,现在实则是被曹宝等一干大将给绑架了,所以夏军打着皇帝的旗号,说是御驾亲征,可实际上夏军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他们倾国来战,可罗成却是五路伐夏,除了这里的皇帝五万人马,还有赵贵、冯孝慈、罗存孝、罗士信的四路兵马,只要罗成能够顶住不败,则夏军腹背将受敌。
  面对夏军,罗成没有退守背后的博陵郡深泽城或无极城,也没有退到更后方的恒山郡重镇真定城。
  他引军而来,列阵滹沱河畔,却又不过河。
  “等!”
  这是皇帝下达的唯一命令,守着这条大河就好。
  眼下虽说是秋季,滹沱河水没有春夏时那么深,可这也是横穿河东河北两道的一条大河,夏军想轻易过河没那么容易,必须得搭桥。
  中午时分。
  夏军终于派出了一支二百人的死士,他们划着船渡过河水,明目张胆的登岸,向北岸的秦军耀武扬威。
  “夏军这是想要试探我军吗?”李玄霸问。
  “挑衅也好,试探也罢。”皇帝却不在意。
  “陛下,臣请求也率部下与他们嬉戏一番。”李玄霸上前请令。
  罗成站在御旗之下,笑道,“也好,便给你二百人跟他们嬉戏一番。”
  “无需二百,臣只需一队人马便行。”玄霸很傲气的道。
  五十人。
  李玄霸直接点了自己的亲兵队,“取我的擂鼓瓮金锤来,跟他们对战,若是用马说槊都算我欺负他们。”
  五十精骑,人皆缠铁黑槊,个个身披明光铠,跨下皆是一水的乌黑骏马。
  玄霸跳上马,手持双锤,率领麾下五十骑出列。
  北岸。
  两支队伍靠近。
  一边是举着夏旗的二百死士,一边是五十骑秦军铁骑。
  “吾乃大秦皇帝御前中郎将唐国公李玄霸是也,尔等何人,报上名来,吾不杀无名之辈!”
  玄霸马上大喝一声。
  李玄霸的名头一喊出来,对面有些骚动。
  然后二百人的盾阵后面,一骑奔出。
  “李玄霸,吾乃大夏先锋将军宇文承都是也,你可还认得我?”
  玄霸有些意外,仔细一看,可不就是宇文家的那宇文承都吗?
  “弑君者的私生子,宇文承都,你居然还活着?”
  宇文承都瞪着李玄霸,当初江都之乱时,宇文承都父亲宇文化及弑君称帝,可惜后来被李渊引陈棱等攻破江都,宇文化及也被杀,混乱中宇文承都逃出江都,后来一路逃亡到了河北,最后投到了窦建德麾下,本来窦建德是要杀了这弑君者之子的,是曹宝保了他一命,他还被曹宝收为义子,因此如今曹宝兵变夺权后,宇文承都成为了夏军先锋官。
  “婆婆面的病儿子,你居然也能披挂上阵?你手中的双锤只怕是纸糊的,身上的甲是绢做的吧?别以为姐姐是罗成的妃子,你就也能充当将军!”宇文承都讥笑。
  “弑君者的私生子,可敢与我单挑斗将?”
  “有何不敢,来吧!婆婆面的病儿子!”
  两员战将便各自策马上前。
  “李玄霸,我也不欺负你,回去换把马槊来吧!”
  宇文承都笑道。
  李玄霸把手中一对金锤一碰,发出铛的一声响,“对你,还用不着长槊,一对金锤足矣!”
  “既然你纯心找死,那就休怪我无情!”
  宇文承都催马上前,舞动手中金镗便砸了过来,这一把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