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他呢?
  他是大唐的赵王,罗成的又一次胜利,对他来说则是又一记沉重的打击。
  宋金刚忻口战败,刘武周被困雁门,柴绍败于大利,现在高开道高昙晟又兵没于涿郡。
  原本联军来势汹汹,是要长驱直下的,可现在,怎么却接连战败,看着已经是被各个击破,反而颉利刘武周要被合围了。
  可是他转而又想着,秦军虽然占据优势,但未必就能笑到最后,他们李家依然还据有关中,以及蜀地、河套、陇右。而窦建德也还据有半个河北,颉利的大军主力依然没有损伤。
  只需一战,只要罗成失败一次,他们就依然还有很大的机会。
  可是这机会又在哪呢。
  从东陉关的集市上回到军营自己的帐中,看着外面站着的那队看守的士兵,李世世长叹一声,倒头又睡了起来。
  睡吧,也许睡一觉局势就变了。
  一觉睡到天黑,李世民睁开眼,发现自己的帐中坐着一个人。
  “二郎,你醒了?”
  “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是嗣昌啊。”
  李世民惊讶的看着妹夫柴绍坐在自己的床前,“你怎么来了?”
  “和你一样,兵败被俘,然后就来了。”柴绍苦笑着,相比起上次在陇右时,柴绍瘦了,黑了,人也黯淡了。
  李世民和柴绍面对面,千头万绪,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叔良和德良也来了,还有云定兴。”柴绍一句话,把李世民惊的跳起来。
  “怎么回来,他们怎么也来了?”


第883章 于绝境之中绽放
  沉默良久。
  柴绍长叹一声,还是缓缓道来。
  夏季的夜晚,夜风徐徐,帐中没有那么闷热了,可就算此时掀开帐帘,李世民还是听的冷汗直冒。
  “都是罗嗣业,这人真是一个胆大的莽夫,或者说是个爱冒险的猛将。”
  柴绍在大利城被俘后,便一直被罗嗣业带在军中,所以他眼睁睁看着罗嗣业是如何奔袭河套。
  趁着夜色,罗嗣业率军在还未建成的中受降城突袭了李德良的天德军。天德军一万两千人马,可却连罗嗣业一冲都挡不住。
  李德良兵败被俘,天德军战死千余,余皆或溃或降。
  接着罗嗣业不顾在河南岸行军的东受降军,而是继续奔袭丰州城。
  丰州城中,李叔良仅有两千牙兵驻守,西北数十里外是正在修建的西受降城一万二千军。罗嗣业突袭而来,李叔良提前从败逃回来的溃兵口中得知罗嗣业杀来,一面关闭丰州城,一面派兵调西受降军来援。
  只是李叔良怎么也没料到的是,当罗嗣业刚杀到城下时,城中的丰州长史云定兴却突然翻脸,这个反复无常的家伙带着心腹夺下丰州南门,引秦军入城。李叔良成了瓮中之鳖,待西受降军匆匆赶来,结果只遇到半路埋伏的秦军,吃了个大败仗。
  罗嗣业连败唐军,顺势而下,再夺灵州。
  这令人眼花迷乱的操作,可以说连一路跟随在军中的柴绍都看的惊叹连连,更别说如今空虚无比的唐军了。
  短短一个月内,罗嗣业从阴山白道,转战千里,先大利城中歼灭五千突厥军,又冒充突厥军伏击柴绍八万军,紧接着放弃大利向西急进,于中受降城大败李德良,再袭丰州擒李叔良败西受降城,然后顺势攻取灵州。
  “云定兴这个反复无常的家伙,若不是他,丰州不会被攻夺,灵州更不可能失守。当初拿下丰州后,就不该留着这个王八蛋,应当将他一刀砍了,要不然,也不至于有这个家伙做内应,连破我丰州和灵州了。”
  柴绍感叹着。
  李世民早就惊的哑口无言了。
  “这么说,河套之地尽失了?”
  “还有郭子和的胜州以及东受降城未失,加起来约有两万兵马。”
  李世民摇头,“有何用?现在问题是河西的李轨已经附秦,罗嗣业又杀到了灵州,灵州南下,便是四塞之萧关,这是长安西北门户啊。萧关若失守,罗嗣业就能直取原州,攻泾州,然后沿泾河谷道直逼长安城!”
  这简直就是一记最凶恶的刺击了。
  这已经不是什么北疆战事,这是已经杀到长安城下的心腹威胁了。
  “李轨出金城郡东进,便可至会州,然后与罗嗣业会师。或者,他也可以出兵南下,直取陇右。”
  不管李轨怎么出兵,这下李家都将面临生死关头。
  “李轨虽据河西之地,但其兵马为精。罗嗣业转战千里,也已经兵马疲惫,虽据灵州,但未必还有余力南下。何况,萧关也不是那么好突破的,这可是关中四塞之一。”柴绍安慰着李世民。
  可李世民只是摇头叹息。
  按常理是如此,可如今是按常理推断的时候了吗?
  真按常理,他罗嗣业怎么可能一支孤军转战千里,连夺河套之地呢?真要按常理,柴绍的十万大军不可能败,李叔良的丰州不可能失,灵州更不可能丢。
  现在柴绍这十万北伐军尽没,又丢失了整个河套后,关中的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了,首先就是兵力严重不足,整个关中的兵马估计也就十万左右了。
  再一个,兵不精将不猛,缺少足够挑大梁的将帅。
  “李轨为何会归附罗成?难道他不明白,待罗成夺取关中之后,他便会被过河拆桥吗?”李世民疑惑。
  “李轨此人,本就没什么本事,眼看天下大势将定,罗成实力最强,便也就想着去帝号归附了。”
  李世民和柴绍两个坐在那里,长吁短叹。
  “你当初怎么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呢,居然在大利城如此大败。”李世民忍不住指责柴绍。
  “我也没有料到啊,谁又能想到罗嗣业居然会绕到颉利的背后占据大利城呢。”柴绍无奈。
  “是啊,谁能料到呢,我也没料到我会在霍邑败的那么惨。”李世民苦笑。
  良久。
  李世民问,“叔良和德良呢?”
  “在另一个营地。”
  ……
  六月下旬。
  秦军主力依然在围攻雁门城。
  初九,云中郡牛皮关一千守军已经折损过半,人人带伤,可没有人投降。颉利派出的突厥军发起一轮轮猛烈的进攻,城关最终被攻破。
  城中守将死战到底,城关破了,就巷战。兵器断了,就拿拳头砸。
  他们战至最后一人,直至全军尽没。
  战后,突厥将领震惊发现,他们费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拿下了牛皮关,可为了夺取这座千人把守的关隘,他们前后却折损了三千余人,耗费了无数箭支。
  气愤的突厥将领下令,焚毁牛皮关,同时把所有守军的尸体收集,以土和尸在关城下筑起一道京观。
  六月十三,恒安军镇失守。
  镇守军镇中的两千守军,全军覆没。
  十五日,云中郡城也岌岌可危,城中五千守军,此时能站着的只有不到两千,而城中的军民也伤亡数千。
  为了守卫这座城池,军民一心,誓死守卫。
  十六日。
  突厥军再次强攻,东城西城多次被突破,但最后还是被刘弘基和尉迟亮给赶了下去。
  天光将尽的时候,云中郡的东北方向,出现了一支军队。
  落日余晖之下,旗帜镀上了一层金光。
  那光茫中,红色的旗帜上大大的秦字那么显眼。
  邓暠率领的八千奚契轻骑前锋,终于在穿行了五百里长城山道后抵达云中郡。
  八千轻骑列阵缓缓逼近,那秦字大旗高高飘扬。
  突厥人吹响了收兵撤退的号角,缓缓后撤。
  一支突厥骑兵向援军迎来,最终将援军拦在云中城东北二十里外的纥真山下。
  刘弘基站在残破的云中城墙上,看着那飘扬的赤旗,拍着尉迟亮的肩膀,“老伙计,快看,援军到了,援军到了。”
  尉迟亮躺靠在城墙上,想要站起来,可浑身无力,他满身伤痕,老伤未好,又添新伤,这一场大战,早已经脱力了。
  “真的吗,援军到了?”
  “能看到是谁带援军来的吗?”
  “从纥真山那边来的,看旗号好像是奚契的藩军,应当是咱们的紫面天王赵贵到了。”
  尉迟亮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娘的,还以为老子这次要交待在这里了呢,想不到咱命硬,阎王爷还不肯收,哈哈哈!”


第884章 真真假假
  云中郡。
  武周山下。
  颉利可汗正在金狼大帐里与诸将军议。
  “纥真山下这支骑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疑惑的问。
  “约八千骑,看其装束和旗号,打的是青牛白马旗和黑鹰旗,还有罗字将旗,估计是契丹和库莫奚这两鲜卑宇文杂种。”
  突厥人崇拜狼,以狼为图腾旗号,而契丹则以青牛和白马为图腾旗号,这与契丹人的传说是分不开的。
  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倍感天宫的枯燥寂寞,于是驾着青牛出,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恰巧,一位仙人骑着一匹雪白的骏马,从马盂山沿土河一直向东信马由缰而来,两人相遇并相爱,生下八子,后族属渐盛,于是成为契丹八部。
  因此就算如今不再是曾经的古八部时代,但到了眼下的大贺氏联盟时代,契丹人依然是以青牛和白马为旗,不论是部落联盟大会之时,还是出兵打仗之时,都举青牛白马旗。
  现在青牛白马旗来了,还有罗字旗,无疑,肯定是归附秦国罗成,改姓名为罗国忠的契丹首领松漠郡太守大贺咄罗来了。
  奚族以前全称库莫奚,隋以后简称奚,其族名本意为沙地之意,其族图腾便是沙漠之鹰,一只黑色的鹰。
  颉利忍不住皱起眉头来,他也不太清楚这大贺咄罗与可度者二人是从哪冒出来的。
  “大汗,难道说赵贵已经攻占了涿郡?”
  “不可能,高开道已经率军两万回援,何况本大汗还给了他五千突厥勇士,这才多久,怎么可能说败就败了?”颉利摇头。
  涿郡怀戎远在五六百里之外,这一路上又尽是长城、山岭、河谷,道路难行,因此颉利的情报并不及时和准确。
  他对涿郡那边的情报,还停留在高开道不久前从这里率军回援,再然后,就没有其它的情报了。
  “也许赵贵在围攻涿郡,然后让奚契两贼酋率轻骑绕道前来救援云中。”
  颉利只能如此推测,因为他实在不能相信,赵贵能这么迅速的就把涿郡全拿下了,毕竟高开道没回援前,高昙晟都坚持了很长时间了,没理由大军回援了还一下子就兵败覆没了。
  “他娘的,也没有一个消息回来。”有人骂高开道。
  不得不说,在当下这场长城大战中,突厥人的情报能力确实暴露出了短板,比起秦军成熟的情报线,尤其是他们能够飞鸽传书这样的神奇手段,颉利的情报能力一般,甚至没怎么重视。
  要不然,大利城留守的五千兵马也不会被骗突袭,颉利也不可能等大利失守好几天才知道消息。
  而刘武周、柴绍、高开道、刘黑闼这几路联军,这方面也没强到哪去。
  所以这仗,其实打的就一直很被动。
  不是情报严重滞后,就是一些错误的情报,而颉利作为联军总帅,其制定的决定,却是基于这些真真假假情报做出的,情报若是错误的,其决定当然也就大有问题。
  他还不知道,大利城损失五千骑后,怀戎又损失五千了。
  而他更不知道罗嗣业击败柴绍后,已经一路向西,甚至都杀到灵州去了,他还派了五万大军去寻找追击罗嗣业呢,那五万人马,现在已经越追越远,严重与颉利的云中本部脱离了。
  至于他派去增援刘武周的五万人马,现在也还完全不知道雁门一带的局势变化。
  “我也觉得他们是绕道过来的,赵贵的主力肯定还在围攻涿郡城。”
  基于这个认定,颉利认为可先分兵去击溃这支轻骑来援的秦军藩部,同时派兵继续猛攻云中,既然已经接连拿下了牛皮关和恒安军镇,剩下一个残破的云中城已经不可能再坚持下去了。
  “既然他们千里来送,那就先吃掉他们!”
  颉利始终认为,不过八千胡骑,没有步兵的支援,尤其是秦军那精锐步兵的支援,大贺咄罗和可度者的这八千轻骑,不堪一击。
  毕竟,就算他几次分兵,现在云中城下,依然还有八万骑之多。
  哪怕这段时间确实也折损了近万人,其中不少是因酷暑病倒的,但依然还有十倍于来援秦军轻骑。
  颉利派出自己的兄弟,统领三万骑去吃掉那八千轻骑。
  此时。
  颉利的另外两支五万人的军团,一支还在敕勒川漫无目的的寻找着罗嗣业的主力去向,他们的游骑发现了一些踪迹,显示着罗嗣业在大利击败柴绍后兵分两路离开,其中一支往西而去,一支向北而去。
  根据对痕迹的研究,他们发现向北去的那支兵马数量更多,而向西的略少。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罗嗣业应当是率主力经白道入武川,然后向东行撤返回范阳了。至于向西的痕迹,因此是罗嗣业派一支轻骑在继续追击溃败西逃的柴绍所部。
  直到此时,他们都并不知道大利城这场秦唐伏击战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只知道唐军在此大败,并不知道他们已经败的完全失去了战斗力,甚至超过五万人被俘,三千人被斩杀。
  那位统领这五万突厥军的康苏密思虑再三。
  “大汗令我率军追击罗嗣业,既然如今罗嗣业仓惶出塞逃循,那么不管他怎么逃,我都应当帅军继续追击,传令全军,出白道追击。”
  有人问,那西面呢?
  “大汗之前派人过来,说已经传令给欲谷设、郁射设和步利设三设,让他们三人各率本部的一万帐人马南迁至胜州、丰州、灵州安置放牧,那边就交给他们好了,我们只管去追罗嗣业。”
  康苏密率领五万骑便向北经定襄出白道过武川,然后一路向东追击,却不知道,他所追的根本不是罗嗣业的主力,而仅是罗嗣业派三千所部押送的五万余柴绍军俘虏而已。
  而另一支南下雁门的五万人军团,由结率设率领,其兵马五万人沿桑干河南下,经白狼塞南下,结果突厥军纪太差,一路抢掠。路过神武城时,结率设居然跟刘武周手下的神武城守将高满政起了冲突。


第885章 乱世军阀
  神武城。
  桑干河畔的一座塞北边城,距离马邑城百里,距离云中城一百二十里。这里地处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境内雁门、龙首二山相应。
  可以说若不是这里紧靠边境,长年动荡,这里其实条件还不错的,境内有桑干河等数条河流,水源充足,而且盆地的地形使得这里有很平坦肥沃的土地。
  只是因太靠边境,神武城的优势便化为弱势,无险可守,一旦胡人侵袭,神武城就难免被涂炭。
  神武城中,驻于此处的是高满政,刘武周的妹夫,此时被封为代国行台尚书令兼马邑郡太守。
  当初他也是鼓动刘武周造反骨干之一,可如今他却又有些犹豫了。造反前,他是大秦的开国伯爵,皇帝还要调他去河北任太守。造反后,虽然当上了大将军、大行台很兴奋,可这兴奋没维持多久。
  秦皇御驾亲征北上,原本看似无比强大的联军,居然连连失利。
  现如今代皇被围在雁门,楼烦雁门两郡几乎尽失,高开道、宋金刚、甄翟儿等纷纷战败,连李唐的八万来援大军也跟着败了。
  高满政劝刘武周造反,那是因为想要当更大的官,要更高的爵,可这代国的高官显爵如今当不了几天,那就一钱不值。
  “将军,识时务者为俊杰,你看刘武周已经灭亡在即了,这条船即将沉没,将军难道要一条道走到黑,非要跟他一起同归于尽?”
  神武城中,高满政的书房中,两名男子正在劝说着他。
  其中一人是高满政的熟人,曾经劝他们杀王仁恭起事的武士彟,另一位则是夏军的胡大恩。
  这个组合很让人惊讶,毕竟武士彟作为秦亲军都尉府的人,出现在这里不奇怪,可夏军刘黑闼手下出现在这里,还是跟着武士彟一起来就不免奇怪了。
  “你看大恩将军便识时务多了,他主动的找我们归附,吾皇接到他的降书后立马就赐他国姓改姓名罗大恩,又授封他为定襄开国侯。”
  胡大恩本是刘黑闼手下一员将领,从云中撤往灵丘路上,他担任着殿后的任务,然后他也一直在悄悄的跟秦军的间谍联络,最终还是被策反,于是率部脱离了刘黑闼。
  皇帝罗成对于胡大恩率所部五千人来投,也很高兴,很大方的授封他一个开国侯爵,还给了一个从三品的武阶,甚至赐国姓。
  不过明面上,胡大恩却没公开投秦,而是率部向西南来到神武附近,说是来投高满政。这番操作其实也是在秦军指点之下进行的,毕竟原本胡大恩是打算向东北去范阳的,但秦国认为他不如向南。
  如果高满政能策反,就入神武城一起围攻马邑。若是高满政不归附,那就攻神武城。
  高满政有些犹豫不绝。
  他比较担心的是自己毕竟不同于胡大恩,胡大恩此前是夏国的人,而他以前是隋府兵,后来杀王仁恭投秦军,结果此后又劝刘武周反罗成,这反复横跳,他自己都万分担心再降秦之后,最后会不会被清算旧账。
  “高将军,请接圣旨。”
  关键时候,武士彟掏出一封圣旨。
  这是皇帝给高满政的封赏。
  授正三品的冠军大将军武散阶,实授从三品左武卫将军、马邑太守,封山阴县开国侯爵。
  并且,皇帝还赐给高满政免死金券一道,可免将来一死,而过去之事,全都既往不咎。
  这可是要官给官,要爵给爵,不但免了过去的罪责,甚至还额外给了一张免死券,将来万一再犯啥死罪,还能抵一死。
  这样的保证,高满政不由的心动了。
  山阴县开国侯,一个实封的开国侯,武士彟说如今正在修改爵制,今后实封的开国爵是有实封地实封户的,还能世袭罔替呢。
  这可比他之前的那个开国伯值钱多了。
  更别说,实打实的三品官阶。
  “将军难道还有什么担忧吗?吾皇是宽仁大度的,你看看如今朝中的许多将领贵族,他们以前也都是吾皇之敌,如今不也聚拢在吾皇座前?连李密和王伯当、陈棱、卫文升、裴仁基等归附之后,都那般受重用,将军又还有何可担忧的?”
  武士彟发挥着他以前做商人时的那张巧嘴,正将高满政最后一点点的犹豫打消。
  “若是将军眼下率部归附,再立一场功,这开国侯只怕马上就要升为开国县公甚至是开国郡公了。”
  罗大恩也鼓动着高满政,说咱们只是粗人,也没有那个争霸的野心,咱们也不过就是想在这乱世中,凭一双拳头,挣个封妻荫子,也做一个新朝贵族而已。因此,咱们又不擦亮眼睛,一起拥戴这真龙天子呢?
  “我与高将军联手,便有一万余兵马,如今突厥结率社率五万军南下欲往雁门增援刘武周,我等若是效仿嗣业将军大利一战,也来个瓮中捉鳖关门打狗,尽杀突厥军以归附秦皇,岂不大功一件?”
  这个时候,武士彟又告诉了高满政几个最新的军情。
  “高将军只怕还不知道,高昙晟和高开道皆已经被斩杀于怀戎,如今兵临纥真山下的不仅是八千藩兵,还有随后正赶到的四万余赵贵将军大军主力。还有,赵王和魏王也在河北接连击败夏军,现在窦建德已经自顾不暇了。”
  “再有,晋王已经接连击败唐军,连夺丰、灵二州,目前即将与河西归附的李轨会师,发兵进讨关中长安。”
  高满政还是头次听到这些情报,惊的目瞪口呆。远的不说,就说涿郡怀戎的高昙晟和高开道,居然就死了?
  不久前,他还在云中城下见过高开道的啊。
  夜幕降临。
  结率社率领的五万突厥军排成一条长龙,经过神武城。
  突厥人早就派人过来,让神武城准备粮草。
  这些突厥人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几年前,几十万突厥军南下围杨广于雁门,就曾经攻破雁门马邑四十余城,如今他们再次前来,虽然人换了一批,可那德行却还是一样。
  走哪抢哪。
  高满政亲自带人出城迎接结率社入城,说在城中备下酒宴为他接风洗尘。
  “哈哈哈,想不到你这人还挺有孝心。”结率社长的很肥胖,说一口结巴的汉话,话一出口,就让高满政眼里闪过杀意。
  “请入城!”
  当晚,五万突厥军在神武城外扎营,高满政送去粮草,还准备了许多酒肉犒军。而城里,更是酒宴丰盛,还准备了不少歌伎舞姬助兴。
  欢乐的酒宴持续到下半夜,结率社和他手下的突厥大军都很高兴,满意的在醉意中睡去。
  四更天时,城中突起大火,结率社等突厥将领所居住的邸院突然起火,火光冲天,城内城外都能看到。
  随着火起,高满政的马邑兵和胡大恩的兵马一万余人,内外出击,猛攻城外突厥大营。许多突厥人酒意未醒,便稀里糊涂的死在乱箭之下。
  混战直到天亮,武士谫、高满政、胡大恩率反正之军一万五千,夜间袭击突厥军营,斩杀八千余众,俘虏一万余,其余突厥人溃逃往云中,不满三万。


第886章 大器晚成李药师
  “统帅不是任命的,而是天生的。”
  雁门城下,皇帝在御前军机会议上说道。
  今天的皇帝心情格外的好,脸上始终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年轻的皇帝今天特意穿了一身比较隆重的绢甲,颜色鲜艳,笔挺如真。
  高大挺拔的皇帝腰间佩带着一把玉具长剑,皇帝绢甲的双肩上,还各订着镶着五颗黄金星星的肩章。
  不断有情报汇总过来。
  卫尉寺特工司、兵部职方司、枢密院的巡检房,以及亲军都尉府四大情报部门各自通过自己的渠道,将各地的情报雪片一样汇总奏上。
  几乎都是好消息。
  “陛下,又有什么好消息吗?”
  从洛阳赶来的几位宰相,本来开战前对战事还比较担忧,但现在局势进展的非常顺利,远超大家的预料。
  连向来持保守态度的杜如晦,这下脸上也没再一直绷着了。
  “岭南有好消息。”皇帝笑着告诉大家。
  他先前挑选了李靖率一军由水师自江都出海,由海上前往岭南。当时皇帝的这个安排,其实好多人都不以为然。一来,李靖投秦后,虽很得皇帝重用,但也没见立过什么真正像样的大功,没打过什么硬仗狠仗。
  几次短暂的统兵,也都是辅佐着士信、存孝他们,也很快又调离。
  他去岭南,就带着那么万把人马,相距中原万里之遥,哪怕那边有燕王罗艺,有归附的始安郡丞李袭志,也有上表称臣的冯盎,可毕竟太远了。
  罗艺那般有名的大将,在安南数年,也始终没能平定岭南,也只是勉强维持着安南这一块地方,李靖去了又如何?
  在他们看来,皇帝派李靖去,也仅仅是表示下大秦朝廷对岭南的态度,给那些割据的酋帅们一点震慑罢了。
  “朕之前,拜李靖为帅,海上出征岭南,特授他承制拜封之特权,让他征讨安抚岭南。如今终见成效了。”
  李靖从海上到岭南高凉郡登陆,一开始也很不顺利,许多士兵海上漂了许久,病亡不少。到了岭南,又面临着高凉郡冼宝彻的反击。
  好在李靖采用震武威示礼仪的策略,一面军事征讨打击,一面又拉拢安抚,效果还不错。本来冯盎在岭南是世代豪强,地方威望不小,也曾北上在杨广朝廷担任过大将军,他在岭南汉人和俚人当中,都有一定的威望。
  可偏偏高凉郡却出了个冼定彻,冯冼世代联姻,这冼宝彻便是冼家人,冼家是俚人,他跟冯盎闹翻,冯盎居然争不过他。
  好在李靖来了,李靖不但战略水准高,关键是他还带来了一支精锐兵马啊,虽数量不多,也就万余人,可这万余人装备精良,又都是久战老兵。
  李靖以冯盎为向导,调整战术思想,水陆并用,很快就接连大败冼宝彻几次,打的他狼狈不堪。
  冼宝彻原本控制的十余州之地,很快就被李靖夺下高、罗等八州。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靖在岭南声威大震,他再派出使者,四处去招安那些军头,效果就好的多了。
  始安郡的李袭志被授为始安郡开国公,拜始安郡太守加岭南西道左都督指挥使。李袭志在桂林誓师出征,用计击败了永平郡割据的太守李光度,收编其人马,然后南下与李靖、冯盎顺利会师。
  这两路人马会师后,兵威大振。
  此后向东联军围广州,攻潮汕。
  四月。
  原隋朝鸿胪寺卿宁长真以宁越、郁林两郡之地请降于罗艺,广州军头邓文进请降于李靖。
  五月。
  隋合浦太守宁宣、日南太守李浚先后向罗艺请降。
  等到六月初,岭南、安南全境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俱被李靖、罗艺、李袭志、冯盎先后击败,或死或降。
  岭南平定。
  这个消息几经周转送到雁门,因此皇帝才会这么高兴。虽然说,眼下岭南安南只是暂时表面上的归附平定,还没有真正的掌握。
  但起码,已经没有人敢公开对抗大秦,他们都承认了秦朝的统治。
  李靖在岭南,因时就势,给予归附的宁长真、邓文进、杨世略、宁宣、李浚等人不小的权力,分守他们太守等职,他们不少人依然掌握了不少兵马,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不管怎么说,大秦已经平定岭南和安南了。
  “燕王罗艺和始安郡公李袭志、耿国公冯盎皆已经起身北上,他们还从岭南抽调了七万余人马北上,李靖坐镇岭南。燕王罗艺沿海北上,伐沈光兴义安、建安诸郡。耿国公率军两万余自广州北上,越大瘐岭入南康郡,攻江西林士弘。始安郡公李袭志率军两万余出桂林北上,攻萧铣的零陵、衡山诸郡。”
  李靖坐镇岭南,而罗艺等抽调了岭南原诸军阀们的大军三路北伐。
  这既是釜底抽薪,同时也是驱虎吞狼之策。
  皇帝又如何能不高兴呢。
  罗成对李靖已经去了嘉奖诏令,还特旨加封李袭志为康国公。
  “还有几个好消息,赵贵在涿郡斩杀高开道收复涿郡,并且兵进云中。而冯孝慈在上谷斩杀了归附夏军的甄翟儿,挫败了夏军的一次大举进攻,断了他们想打通与太行山西突厥军与刘黑闼的联系。”
  “原夏军刘黑闼部将胡大恩归秦之后,与武士彠在马邑神武城成功策反了刘武周大将高满政,他们在神武大败突厥结率社部五万大军,并斩杀结率社等突厥贵族三百余人,阵斩八千余级,俘虏一万余。”
  ……
  这些好消息一条条自皇帝口中说出,参与军机会议的众臣们无不一脸激动,齐声欢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