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担心王君愕投敌,他还特意让人把王君愕请来,让他与自己一起在这关楼上观敌了阵,其实就是变相的夺他指挥之权。
  关外古道上,一杆秦字大旗当先,后面无数兵马顺着古道蜿蜒而来。
  先锋大将却是尉迟恭,一马当先,手持一杆马槊,疾驰而来。
  东关外城上。
  邓豹站在关城上,看着如长龙般而来的秦军,脸上非但没有半点惊慌,反而露出了一丝笑意。
  “想我曾经也不过是这太行山的一个贩马商队护卫,倒多亏了这天下大乱,让我受了杨太仆的招安,还当上了校尉,尔后又得唐王招揽加封郎将,如今,我马上就是大秦的团都指挥使了。这年头,有兵在手,还真是逍遥快活,好不痛快!”
  李唐的郎将和大秦的都指挥使,哪个级别高?邓豹一时也说不清楚,可就算大秦只给他一个营指挥使,他也会降秦的,毕竟,谁的看的出来,大秦的气势更胜。
  这些年,邓豹投过的势力无数,可每一次改投都能让他混的更好,就因为他能够识时务,他才不会死抱着一颗歪脖子树呢。
  秦骑杀到关前。
  邓豹哈哈笑着自关城上走下,来到了城门前。
  “兄弟们,都准备好了没有?”
  “都准备好了。”一干邓豹的手下兄弟齐声道,这些年,不管他投谁,手下这干兄弟总是紧紧相随的。
  “好,打开关城,我带你们投秦,咱吃香的喝辣的!”
  关城缓缓打开。
  被称为天下九塞第六塞的苇泽关的外关城东关城,便这样没有半点抵抗的打开了城门。
  城门刚刚打开,尉迟恭便已经率众策马而至,没有半点犹豫的就一冲而入。
  东关城内不远。
  内关南关城守将韦宝也笑着指挥手下打开了关门。
  一道接一道关城,便这样洞开。
  秦军毫不停滞的就一路深入关中。
  内关城的雄伟城楼之上,李瑗和王君愕甚至都来不及阻止,因为开关之时,突然有许多关中士兵将他们围了起来,长矛和弓弩齐齐对准了他们。
  两人的亲兵想要反抗,立即被乱箭杀死。
  半天后。
  大秦皇帝罗成骑马入关,陪着他身边的还有贵妃李秀宁。
  “兵不血刃拿下此险关要塞,甚好!”
  李秀宁的马头落后皇帝半个,“既然关城拿下,还请陛下宽仁,勿多伤性命。”
  “你是担心李瑗?我知道他是你堂兄,放心吧,我不会杀他的。”
  两人骑马经过关城中的妒女祠。
  “此祠何名?”
  罗成对于关中有这样一座女祠有些奇怪,不由的问道。
  邓豹便连忙道,“据说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有个妹妹介山氏,焚死绵山,后介子推便在此筑女祠纪念妹妹。后来,传闻凡妇人经过女祠时,必兴雷电,大发妒嫉,故此祠便慢慢的被称为妒女祠了。”
  “很灵?”罗成笑道。
  “很灵,所以一般女子不敢经过此祠,若要过苇泽关经此祠,便要提前易男子服饰。”
  罗成哈哈大笑。
  马鞭指着旁边的李秀宁道,“那为何李贵妃到此经过,妒女寺却无任何反应呢?”
  那边韦宝便奉承着道,“贵妃娘娘身着戎服,威武不凡,虽为女子,可曾经却也挂帅统兵,自非一般女子能比,就算是妒女也忌惮三分,不敢胡来。”
  “哈哈哈,这话说的有意思。苇泽关、妒女祠,我看从今起,不如就改名为娘子关,有贵妃的名头镇着此关,保以后过往的女子妇人都不用再费力男装了。”
  “娘子关这名好,娘子关这名好,陛下赐关名,末将这就派人去改关城上的名字。”
  大秦随驾史官记载。
  大秦开元二年三月三日,苇泽关守将邓豹韦宝献关归附,伪唐庐江郡王李瑗、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被俘,关城上下八千守军,尽降!
  皇帝改苇泽关为娘子关。
  同日。
  井陉关守将丁荣率关归附,关城五千守军尽降。
  当晚,禁军大将军秦琼尉迟恭率轻骑疾驰至太原城下,萧瑀开城归附。
  河东第一重镇太原,不战而下。
  史笔了了几笔,掩去了许多血杀死斗。
  事实上,当日秦琼尉迟恭轻骑至太原城下,萧瑀和温氏兄弟开城,但城中依然有不少杨义臣旧部还忠于大隋,也有李渊此前派来的人试图夺回太原,以待李世民率军前来。
  太原城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守军内讧,秦军入城。
  一直战到第二天早上,薛万彻率领的骑兵大部赶到,一举给予顽抗之敌重创,这才算是真正拿下了太原城。
  一日夜混战,太原城中死于乱战的士兵百姓多达两万六千余人,城中大火,焚烧掉了城池三分之一的房屋。
  罗成赶到时,城中的余火还未灭尽,但城门楼上,已经树起了巨大的秦旗!


第835章 屠城
  河东,临汾郡。
  霍邑城下。
  绛白旗在关城下飘扬。
  一名士兵策马奔到关城下。
  “赵王驾到,速开关城!”
  关城上。
  同样是一面绛白旗,一名守军探头出来,让来人把印信投到筐里吊上去验看。
  良久,关门终于缓缓打开。
  关城中一名外披绯色披风,内穿明光铠甲的官将出来迎接。
  “下官临汾郡丞高德儒不知赵王驾到,迎接来迟,恕罪。”
  红白两色相间的旗帜下,李世民打量着高德儒。
  “为何紧守关城?”
  “最近不少此前受招安的贼匪,又蠢蠢欲动,他们不少人受伪秦的鼓动正要做乱,我临汾郡的兵马都派出去剿匪安定地方了,因此城中兵少,只好谨慎小心一些。”
  李世民听了,倒觉得这高郡丞办事还算可靠。
  “这些反复无常的贼匪小人,待我入太原安定河东局势之后,自会派兵来将他们一一扫平。”
  高德儒迎李世民入城。
  “让大军在城外驻扎,高郡丞,马上供给粮草。”
  从潼关出兵,先北上冯翊从蒲津桥过黄河,在河东郡的蒲坂登陆,一路急行军过来。过河后,仅用了九天时间,就接连穿过了河东郡、绛郡和大半个临汾郡,来到了临汾和西河两郡的边境霍邑,一路上倒还顺利,就是赶路太急,有些疲惫。
  现在李世民只想进城后,洗个热水澡,换身干净舒适的衣服,再吃顿温暖的饭菜,然后好好睡上一觉,明天继续赶路去太原。
  霍邑城不大,因此李世民把数万大军都留在城外,只带了些军官和轻骑入城,以免士兵扰民。
  “兵马驻扎城外,敢有出营扰民者,皆斩!”
  李世民对留守的将领交待。
  他李家起兵以来,可谓是十分艰难,夹缝里求生存。尤其是如今李家取代杨家立大唐,为了能够更多的收拢借势,李家的旗帜甚至采用了红白两色,红色代表的是过去大隋,白色则是突厥人最尊崇之色,李家用这两色旗,其实就是既想让中原之人知道他们李家虽取代了隋朝杨家,但对于朝中贵族官员和天下豪强士族们都不会有政策改变,唐代隋就如当年隋代周,周代魏一样,是表示一脉相承的,以得到他们的支持。
  而加上白色,就是要向突厥人示好,希望能够借得突厥这支强援。
  毕竟,罗成的实力太强了,李渊现在的实力还是相差太大。
  这次入河东来,李家父子打定主意要借杨义臣之死把河东彻底吞入腹中,牢牢掌握在手中,所以李世民对军纪很看重,这个时候必须得把形像做好,以得河东民心。
  骑马走在霍邑城中的街上,李世民有些心不在焉,他在考虑着这次罗成大举入侵河东,要如何打好这一仗。
  好在太原城是三城相连,城坚且险,这几年虽然天下动荡,可好在太原城却一次也没有被叛军、贼匪攻陷过。
  这里还有当初皇帝被围雁门后,从各地调来的大量铠甲武器等,可以说,李家若得太原,便能占据河东这块高地,如此能北拒范阳、马邑秦军,使其不得下,然后可以想办法把河南的秦军击败。
  若要击败河南的秦军,光靠现在的大唐肯定不够,得联合江汉的萧铣,最后是把江南的林士弘、沈法兴等也拉过来,一起动手。
  唯有几家合力,先把罗成的河南、淮南、山东夺了,才有可能使得罗成再无力凌驾于各家之上。
  霍邑的城门在身后缓缓关上。
  高德儒正悄然后退。
  张公谨眉头一皱,环眼四顾,发现人影绰绰,情况不对劲。
  “高德儒!”
  张公谨大吼一声。
  高德儒心一慌,拔剑而出,“动手,有擒杀李世民者,不论死活,皆封侯赏千金!”
  四下里突然无数箭支射来。
  “赵王,有埋伏!”
  张公谨一边大吼一边摘下马上的盾牌就跳到李世民马前为他摭挡。
  一众赵王亲卫,也全都向这边靠拢。
  箭如雨下。
  瞬间就会到下了十几名赵王亲兵。
  这时,喊杀声四起,大队的霍邑郡兵四下杀出,长街之上,混战四起。
  “高德儒,安敢背唐?”
  李世民一面举着盾牌挡箭,一面拿剑左劈右砍。
  高德儒已经退到了后面,站在一群长矛手的后面,冷笑着道,“我高德儒本是隋臣,何时成了你唐家之臣?如今杨帅虽死,可我等却也不会降你李家。告诉你,我等已归附大秦,今日,就是要取你性命的。”
  “找死!”
  李世民大怒。
  亲兵校尉独孤彦云从箭袋里抽出一支鸣镝,对空而射。
  鸣镝响箭发出尖锐的声音。
  他一支接一支的放响箭,九支鸣镝响箭全都射出。
  城外。
  刘师立、公孙武达、李孟尝、郑仁泰四将听到城中喊杀声,又听到数支鸣镝响箭升空,无不面色大变。
  “他娘的,定是高德儒反了,随我攻城!”
  战鼓隆隆,顾不上什么排兵布阵,四将让人擂响战鼓,吹响号角,数万大军便围住霍邑城一窝蜂似的展开攻城。
  虽无准备,可五万人马一齐发难,依然是极为猛烈。
  只是此时霍邑城门紧闭,吊桥也被拉起,虽然城池不大,可却险要,一时间却也难以攻下。
  在城外面,只听到城中喊杀声四起,但却始终难以杀进城去。
  急的刘师立几人跳脚。
  李孟尝更是口衔大刀,手举大盾踩着简易的梯子就往上爬。
  ……
  两个时辰后。
  刘师立终于跃上了霍邑城头。
  越来越多的唐军跳上城头,霍邑守军再也难以抵挡,纷纷败撤入城。
  ……
  “殿下?”
  “大帅!”
  “赵王!”
  公孙武达带着人杀散霍邑郡兵,终于在一座院子里找到了李世民。
  “我还没死!”
  李世民浑身浴血的提着刀出来,他虽还没死,可身上负伤数处,浑身的血既有敌人的也有大半是自己的。
  而他带入城的那二百亲卫和数十将校,却死的剩下不到二十人了。
  若不是逃进了这处院子,又躲进地下密室里,死守着密道口拖了不少时间,李世民等人再厉害也肯定全死光了。
  “高德儒呢?”
  “退守县衙中!”浑身是血的李孟尝回道。
  李世民咬着牙,“给我屠了霍邑!”
  红着眼睛的刘师立几人立即转身而出,“赵王有令,屠霍邑城,鸡犬不留!”
  秦开元二年,三月九日。
  唐赵王李世民霍邑城中遇伏击,身中数创,亲兵近卫死伤殆尽,李世民大怒,下令屠光全城。
  是日,霍邑城中军民百姓五千余口,尽被屠光,鸡犬不留。
  屠城过后,李世民率兵继续北上太原。


第836章 灭世族
  河东。
  太原,天龙山下。
  晋阳宫城辉煌雄伟,东城为宫城,城周七里,墙高四丈。西城为仓城,周周八里,高四丈,东西城墙相连。
  这座距离太原城五十里的巨大宫室,让罗成都为之惊叹。
  “最早在此修筑晋阳宫的是高欢,在此建宫避暑。后隋朝开皇九年,晋王杨广扩建晋阳宫,一开始只筑宫城,初名宫城,后文帝更名为新城,以区别高欢的大明城。开皇十六年时,又筑仓城。大业三年,杨广北巡路经晋阳,又下诏重建了东魏的晋阳宫。大业十二年,雁门之围,天下兵马集结太原勤王,无数钱粮军械也奉诏运抵。”
  据萧瑀向罗成所说,雁门之围以前,晋阳宫其实就和北面五十里的太原三城一样,都是朝廷在河东北部的军要要塞。雁门之围后,皇帝更是征调了无数民夫运送了许多钱粮器械北上,最后囤于晋阳宫城中。
  “光是铠甲就有四十万领!”
  听到这数字,确实是让人惊叹。
  四十万领铠甲啊,民间私藏一套铠甲都是重罪,而皇帝却在这里一地就储藏了四十万领。其它的刀枪剑矛弓弩更是无数。
  也正是凭着这大量的军械储藏,当初杨义臣才能守的住太原,镇的住河东,否则,这里估计早就跟其它地方一样,不知道乱了多少回了。
  “还有多少军械钱粮?”罗成问萧瑀。
  “铠甲兵器等几乎没用多少,还都封存在晋阳宫中武库中,宫城里原本储了约百万石粮,倒是取用了不少,但依然还有一半多。”
  听到这个数字,罗成很惊喜。
  这些军械,可以说都是大隋最强盛的时候打造的,尤其是开皇七年以前,朝廷打造了大量的军械,那是征召了无数工匠,耗费了无数民力打造出来的。
  而现在天下动荡,四方割据,不说工匠流失严重,就是大秦这样强横一方的势力,也是一时难以聚集这么强大的军械打造能力的,光是四十万领铠甲,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了。
  “隋开皇年间和大业初三十年积蓄的实力,可谓是冠绝各朝的,可……”罗成摇头叹气。
  萧瑀也是忍不住叹气。
  大隋在天下囤积了多少粮食和军械啊,大隋的府兵百万计,可最后却还是数年间就崩溃掉了。
  想想都让人叹息。
  李密王世充这些枭雄,在中原打来打去争了好几年,其实都是靠着大隋的家底子在争。
  杨义臣和萧瑀镇守河东数年,也是靠着当年留下来的这些积蓄。
  就连罗成,能在关外起事成事,其实也是以征辽的那些府兵精锐为底子的。
  “陛下,太原的士族官员将校,皆在宫外求见。”
  罗成却没什么兴趣,只是挥了挥手。
  “我知道大家都想早点见朕,无非就是想安下心,但朕现在暂时无空见他们,还有劳萧侍郎与温学士等代朕安抚下他们。”
  “哦,对了,太原王氏一意孤行,顽抗到底,对这等自称河东士族领袖的顽抗者,朕认为也不能对他们太宽仁了,否则便不知何为威!”
  萧瑀嘴角一抽,想不到皇帝这刚拿下太原,就要对太原王氏动手,这太原王氏可是五姓七家之一啊,河东最大的士族了。
  罗成却没有半点要顾忌太原王氏的意思,对于那些士族豪强和那些贵族官吏,他的态度是愿来归附的,量才录用,给予些优待。但也没到要跪舔这些人的地步,他罗成靠的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江山,从辽东起兵之初,凭的是他的辽东军功集团,而那些人也主要是以山东豪强出身。
  因此,士族们支不支持,其实没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他优待士族也有条件,对那些顽抗不从的,当然也要拿出来儆猴。
  太原王氏这次的抵抗很坚决,导致太原城虽夺下,但烧毁了三分之一,军民死了两万余。虽说秦军伤亡不多,也就损失千余,可罗成依然很恼恨王氏的不配合。
  既然不配合,那他们也就没有资格再占着河东第一士族的位置了。
  太原温氏就很配合,完全可以取代王氏。
  其实所谓的五姓七家,在朝廷的强权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就好比北魏时的崔浩,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重臣,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心腹,为北魏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可后来修国史,就因为写了北魏拓跋家的坏话,结果还不是坐国史之狱,最终被夷灭九族,当时他可都是七十高龄了,依然没被放过,还牵连了同是五姓的范阳卢氏,以及顶级士族的河东柳氏和太原郭氏。
  崔浩又是元老重臣,又是顶级名门士族五姓崔,又与五姓联姻,这不可谓不贵了,但又如何,皇帝说杀就杀,还夷他九族,株连他的姻亲,跟杀鸡似的。
  当然,也有人说修国史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被杀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权力过重,引的那些北魏拓跋贵族不满和担忧,于是就把当时身为汉人士族领袖的崔浩杀了,还夷他九族,又株连他的姻亲士族。
  但归根到底,五姓七家也好,关中士族也罢,其实士族力量虽强,但强的是其整体,而非个体,再强的个体也对抗不了皇权。
  对于罗成来说,现在除掉太原王氏那是有正当理由的,而作为开国皇帝的他又恰是处于皇权最强的时候,他要除王氏,太原温氏、兰陵萧氏这些跟王氏一起相处了多年的人,都没法替他们说话。
  只要罗成不开地图炮,不针对所有士族下手,只是干掉顽抗他的王氏,那谁都没话说。
  “臣建议陛下还是只追究抗拒天威之王氏,而不论其它人。”萧瑀再三请求。
  罗成哈哈一笑。
  “既然萧侍郎你如此进谏,那朕也就纳谏如流,这样吧,朕也知道太原王氏有很多分支,其中主要有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两大支,而晋阳王氏又有四房王室的分支和中山王氏。这次带头顽抗的王氏却是祁县王氏的家主王裕,他是李渊的妹夫,王裕父亲王秉也曾在隋授过三公之司徒,可就算如此,他也不当顽抗。”
  太原王氏毕竟是数百年的大族,发展到如今,支系众多。比如这祁县王氏中,就有一个子弟现在也是罗成朝中的重臣,他便是此前投罗成的王珪。还有一个相当有名的人物,便是在龙门授课的大儒王通,门下弟子几千人,杜淹、房玄龄等都是他的门生。
  罗成因此便顺水推舟,王珪和王通这两支王氏不论,祁县王氏其它的都要被株连,谁叫他们都跟着王裕父子死忠李渊呢,甚至晋阳王氏也要牵连。
  能保全王珪和王通这两支王氏,罗成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
  “王裕父子等明白斩首于晋阳城外,其余王氏子弟皆流放至安东道乐浪和带方二郡为屯田民。”


第837章 最后通牒
  河东,西河郡。
  雀鼠谷。
  暴雨连连,山洪暴涨,道路淹没。
  本就艰验难行的雀鼠谷更是连鸟雀老鼠都过不去了。
  打着红白旗的唐军被困在此处,无法北上。
  李世民还没有从霍邑遇袭中恢复过来,身上的伤势在这种鬼天气更是恢复缓慢,而屠灭霍邑后李世民其实很后悔,一时没有控制住,屠了全城五千余口,虽然解了心中之气,也为死去的亲卫将校们出了口气,但回头想想,又得到了什么呢?
  别的不说,因为他屠灭霍邑,使得附近本来归附大唐的诸城,纷纷拒城而守。一些离的近的城池,甚至干脆就全城都跑光了,逃进山里躲避唐军。
  本来是要示恩显仁,可谁料却让人人恐惧,视红白旗为鬼旗。
  而随之而来的大麻烦则是他的兵马困在此处难以前进,而后面的粮草却也因大雨跟不上,想从附近征粮,却又遇到各城闭城。
  “赵王,要我说这些不识趣的家伙,就得给他们点厉害瞧瞧,否则都是如此,请赵王给我五千兵马,我去把汾西城拿下,定能让他们乖乖的把粮草筹集送来供军。”
  李世民摇头。
  杀人又解决不了问题。
  “再等等,这雨总会停的。”李世民拿起笔,给后方又去了封信,让他们想办法把粮草送过来,哪怕先送部份来也行。
  可这雨却似停不下一样,下个没完。
  “报,赵王,河东郡夏县的吕崇茂又反了,他夺了夏县,还攻占了安邑,不但如此,还抢夺了我们送来的粮草,杀死了许多运粮的民夫。”
  李世民咬咬牙。
  这个吕崇茂,本就是个马贼,之前受过朝廷招安,后来又降过刘武周,再后来被樊子盖击败,又投降朝廷。等樊子盖一病死,他马上又反了,然后王世充又招安了他,没多久他又降了李密。
  李密兵败,他又归附了杨义臣。
  谁知道现在,这家伙居然又做乱了,这次他直接起兵夺城抢粮,还自称魏王。
  遇到这种狗屎一样的人物,李世民直叹后悔,早知道来的时候,就先把他收拾了。
  现在他在后方做乱不要紧,却是把他的粮道断了,还抢了他的粮。
  “知道罗成到哪了吗?”
  这场雨打乱了李世民的计划,让他烦躁不安。
  “已经三天没有接到太原的消息了,最后一条消息,还是罗成在恒山真定。”
  三天没有消息,这中间可能发生了无数的事情,李世民越想越不安。
  “殿下,罗成三天前还在恒山,就三天时间,也不可能接连攻下苇泽关和井陉关的,更不可能攻下太原。”
  另一将也道,“罗成从年前就动作连连,说要打太原,可打到现在都三月了,也还在太行山下,我以为,再给他三个月,也未必能到的了太原城下。”
  “就是,有庐江王亲自去井陉坐镇,罗成飞不过太行。”
  李世民却没有这么宽心,李瑗这个堂兄的能力他是清楚的,根本没统过兵打过仗,让他去井陉,不过是因为他是李家人而已。
  毫无军伍经验的李瑗坐镇井陉,面对的却是用兵如神的罗成,他总有股不踏实感,连续三天没有消息,更让他难以心安。
  “殿下,连日大雨,水洪暴发,道路受阻,信息不通也是正常的。”
  太原。
  罗成的旨意终究还是颁下。
  哪怕萧瑀和温大雅兄弟等为王氏求情,可终究还是无用。罗成只同意不牵连王珪和王通两支王氏家庭,而王裕为首的其它祁县王氏,还有晋阳王氏都被皇帝全部圈点。
  诛杀在太原带头顽抗的王裕父子等三十多名王氏,然后其余数支王氏共一千余男丁女眷,全部流放去朝鲜为屯田民,除了随身衣物,他们的一切都被剥夺充公,到朝鲜为屯田民后,规定三代之内不得做官,也不得回中原,连当兵都不允许,三代为屯田佃民,三代以后方授他们自由身份,可授田分地,可点选府兵,可科举入仕,可回中原。
  这是对太原王氏最狠的打击,皇帝也有意要拿这只河东士族领袖王氏的鸡,来震一震天下的士族。
  “陛下,武士彟求见。”
  “宣。”
  “臣亲军都尉府指挥使武士彟拜见陛下!”
  罗成还是头一次见到武士彟,他在亲军都尉府中的品级不算高,也才一个六品,但罗成对他有过关注,知道当初刘武周能够归附,他立功不小。而这次兵入太原,他也有功劳。
  “朕知道你,很有些本事,有胆识有眼光,听说你早先曾走村窜户卖过豆腐?后来又做过木材生意,但最终却选择了加入我军,甚至还将家财拿出来为公用,朕很欣慰,很高兴。”
  武士彟也没想到会被皇帝召见,当下惶恐的甚至不敢抬头。
  “朕对有功之臣向来不吝赏赐,现在便特授封你为汾阳县开国子爵,授你一百户真封食邑,另赐爵田五百亩,再授你从五品散阶,换身绯袍银符。”
  武士彟真没料到,还有这样天大的好事落在他头上,激动的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一个小商贩起家,到如今一把年纪了,本来能升到六品实职就很满意了,可谁料到皇帝一下子就授他一个实封的开国子爵位,还给他绯衣银虎的五品阶。
  “武士彟,这是你应得了,朕今日再给你一个任务,你去一趟霍邑,带上王裕父子的人头,去见李世民,就跟他说,他姑母还有他堂兄李瑗现在都在朕手上呢,太原城呢也已经在朕手上了,他不可能赢的了朕的,不要跟李渊再负隅顽抗了,如今已经不是大业之时了,那个时候,水深火势,人心思乱,都想反抗改变,而如今,人心思定。朕的秦军所到之处,人皆归附,这是大势,不可违逆,他们父子何必多造杀孽呢?早日归附,朕还可保全他一家之富贵,可若负隅顽抗到底,那么王裕父子就是他李氏家族的下场。”


第838章 夜擒李世民
  天还未晴。
  霍邑城却来了一队使者。
  “我乃大秦皇帝特使武士彟,奉吾皇之令前来见李二将军。”
  原本的时空,武士彟做木材生意发达之后,改而从军入伍,打通关节当了太原卫府的一个队正,而后不久李渊前来河东任官,武士彟刻意结交,而李渊对财大气粗的武士彟印象不错,后来李渊起兵,武士彟更是把全部家财拿出来助军。
  所以李渊称帝之后,武士彟得以成为太原功臣之一,后来更是得封国公爵位,最终还把杨家皇族的一位宗室王女赐婚给他,而那位杨氏给他生了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后来就入宫做了李世民的才人,甚至后来还成为了李治的皇后,最终还当了武周的皇帝。
  不过如今嘛,李渊不曾到河东去任职。他早年虽在楼烦当过太守,可那时武士彟还在洛阳贩卖木材呢,后来,武士彟当上了队正,李渊却一直没再回过河东。武士彟没再与李渊相遇,而是与为罗成奔走的王君廓相遇,从此投入了罗成的阵营。
  “你自哪来?”李世民问。
  “我自太原城来。”
  一句话,满厅唐军将校皆变了脸色。
  “太原?”
  “没错,太原,我从太原来的时候,吾皇正在晋阳宫中。”
  这下,李世民脸色也发白了。
  “不可能,罗成能够会飞不成,井陉天险,他是飞过去的?”一将忍不住指责。
  武士彠只是笑笑,然后取出一封书信递上。
  “这是什么?”
  “赵二将军从兄李瑗的亲笔信,将军可以看看。”
  李世民接过信,看了一遍,已经确认这果然是李瑗的信,而信的内容让他不免心慌。
  “这定是伪造的书信。”李世民摇头,把信扔到一边。
  武士彠也不以为意,“我这里还有一份礼物,是吾皇特意让我送来给将军的。”
  一个箱子奉上。
  几名唐军亲兵上前小心检查,最后打开。
  箱子打开,那几人都不由的发出了惊呼之声。
  “是什么?”
  李世民喝问。
  他大步走下来,目光扫向箱内,只一眼,愣住了。
  箱中摆着三个人头,以水银浸泡着,栩栩如生。
  他一眼就认出了箱中人头。
  中间那颗,面色苍老的不正是他的姑父王裕吗?他也是大哥建成的岳父。
  不久前,王裕还带着子侄和妻女来到长安,拜见天子,李渊还特赐他为魏国公,授他并州刺史之职,想不到这再见面,居然已经遇害了。
  王裕两边的,左边是王仁表,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