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编下来,将达到十四个军,三十余万的庞大实力。
而罗成嫡系的神字头军就有八个,有王君廓和冯孝慈在,再有他们先前带来的辽东兵将为基础,这四军肯定也能成为他的嫡系。把刚打下来的战果先吞下消化,比什么都重要。
“若各军撤回本镇,窦建德来攻如何?”
“窦建德这次南下,也是折腾掉了半副家底,现在也得喘气恢复呢,再说了,襄国、赵郡还有宋甄二贼,窦建德暂时是没有精力再来攻的。而且真来攻也不怕,咱们据城而守,主场作战。”
见罗成已经做了如此安排,嗣业当下便点头道,“好,我办下交接,便撤回定襄。只是刘弘基怎么办?”
刘弘基和殷开山,那是罗嗣业麾下的左膀右臂,这次刘弘基算是被郭绚坑了。
“这个请放心,秦王已经派使者去见窦建德,提出两家休兵罢战,并且互相交换俘虏,所以刘弘基将军会被赎回来的。”
眼下进入夏季。
窦建德是大亏的,去河南一根毛没捞到,损兵折将不下二万人,其中还有许多精锐,更别说让辽军灭了独孤篡从此进入了河北,此前还杀入他的夏国境内,攻破数座城池,夺了许多钱粮人口。
到现在,襄国和赵郡两郡,都还被宋金刚和甄翟儿占据。
可以说这次出兵,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折腾几个月,到现在是损失折将,粮草耗费,还丢了两郡,损失许多人口,短时间里,窦建德根本无力再发起大规模的作战。
而罗成的兵马,眼下也进入到了一个进攻的极限了,能守住新得的魏博、恒山、上谷、范阳、北平、渔阳这六郡,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接下来,当以稳固这六郡为主,整编兵马,积聚钱粮,等待下一个时机来临。
总体来说,罗成现在完全占据优势,且经过这轮春季攻势后,优势已经更加明显,所以他现在根本不需要太过冒险了,只要继续稳扎稳打,那不论是窦建德还是李密都只能等死。
相比起继续进攻扩张地盘,罗成现在更迫切需要的是消化,尤其是辽东,高句丽人居然还又跳反了,这次不但反罗成,他们甚至连渊太祚一起反了,这真真是热闹。
不过也好,反正中原这边暂停扩张就好,他干脆就借此机会,彻底的把高句丽人搞定,也不要再给渊太祚什么羁糜的机会了。
这次一步到位,直接一扫光高句丽不服者,真正的置郡设县。
谁敢炸刺,领头为首者杀,余者为奴。
辽东,升龙府。
初夏时节,天气凉爽,清风徐徐。
长孙顺德却跟个孙子一样的站在帅府大殿阶下,明明很凉爽的天气,可他却汗湿了衣背。本来主动请缨去玄菟当郡丞,想着努力干出点政绩来,也好摆脱别人嘲讽说他借助侄女的秦王妾身份。
可谁料,干的太卖力了也不行,结果弄的高句丽人都反了。
这些王八蛋,渊太祚都不敢反,他们居然反了。
罗成在厅中处置了半天的公文,却一直没正眼瞧长孙顺德一眼,直到观音婢给罗成送来燕窝汤,罗成喝了汤,才终于好像想起这位。
“长孙郡丞,你可以回去了。”
长孙顺德大气不岂喘一声,告退离去。
“我叔父缺乏经验,看来并不适合担任郡丞这样的要职。”长孙氏主动道,也没有为叔父求情的意思。
“确实是没经验,从我这里听了些计划,便就迫不急待的开始了,也不知道个轻重缓急。不过想办事的心倒是真的,就是手段不够,头一次,可以原谅,就先贬他做个县令,让他下去好好历练历练吧。”
“殿下,高句丽叛乱,不会很严重吧?”
“说严重不严重,说不严重又很严重。如今几乎整个玄菟郡的高句丽人都反了,甚至扶余川新降的许多高句丽人也反了,还有更多人虽没反,但也蠢蠢欲动。”
“这么严重?”
“很正常的情况,一有机会,这些人若是没半点反应,那才见鬼了,不过也不打紧,他们现在跳出来,我反而很高兴,跳出来的越多,我就越好一起收拾,一劳永逸,还省得以后找理由借口麻烦。”
长孙氏见罗成说的这么轻松,便也放心不少。
“无忌在山东还好吗?”
“挺好的,他现在右神勇军任厢都指挥使,还兼任了一郡郡丞之职,表现还是不错的,比起你这叔父,虽然更年轻,但明显要强上不少。”
长孙听说罗成让兄长当了郡丞,担忧的道,“无忌还这么年轻,殿下就让他担任一郡之丞,妾还是觉得不太合适,应当让他多历练历练,以免将来又出现如我叔父如今这样的差错,到时既有损他的名声,也有损殿下的威信。”
“无妨,如今百废待业,到处都需要人才,但忠心更加关键。年轻没经验不怕,只要忠心肯干,就是好的。”
相比起那些有能力的,罗成更看重的是忠心肯干的,毕竟有能力而如果不忠心,那么就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乱子,而眼下百废待兴,安稳比其它更重要。
“殿下上次入关,带走了十余万兵马,这次并没有带他们回来,平乱够用吗?”
罗成上次入关,忠武六军,辽东只留下了两军,又征召了两个藩军一起南下。
这次罗成回辽东,只带回了扩编到两万四千人的忠武牙兵,这些是他的元帅亲军。然后就是从河北召回的两个藩军了。
虽然神威神武四个军,如今分驻山东与淮南,但罗成的牙兵原来才四千,这次扩编到两万四,其中不仅有从淮南、江南、山东三镇抽调的精锐,也还有原神威神武两军抽回的精锐。
因此,这支牙军虽没单独授军号,可实力却是极强。
更别说,他不把两个藩军从河北召了回来,有此五万汉蕃精锐回辽东平乱,再加上本来留守辽东的一个军,再加一个驻于平壤的一个军,辽东依然有不下十万之兵,这还没算数量十分庞大的乡勇民兵。
这么多兵马回来,岂会灭不掉高句丽人的叛乱?
如今的已经不是七年前的大业七年时候了,那个时候的高句丽人能抗住百万隋军的进攻,但现在,他们连十万辽军的攻击都肯定扛不住。
第779章 唐王李渊
关中。
京师,大兴。
李渊龙入大海,虎入山林。
趁着窦建德、李密、王世充中原混战,他终于找到了个机会一路向西夺命而逃,也逃入了关中。
兵入关中,对于骁果军来说,自然万分高兴,终于回到了家乡,而对于带他们回到京中的李渊,也十分拥护。
这个时候,关中空虚,留守卫玄卫文升带着西京不多的一支兵马,正往洛阳讨伐李密。卫文升出兵之时杨广还没被杀,他是奉皇帝之命出京到洛阳讨贼的,谁知道出来后皇帝被弑。
而后王世充拥了个天子,李渊又拥了个天子。
卫文升原本当然是应当拥立关中天子的,可是他此时率兵在洛阳,军中粮草等一应俱靠王世充供应,手下不少将校也都被王世充拉拢收买,而当时李渊等被挡在彭城,根本难以回京,在这种情况下,卫文升最后不得不表态支持了王世充拥立越王为天子。
可如此一来,当李渊入关后,卫文升便被定为了附逆叛贼,无法再回关中了。
“卫玄此人,不回京更好。”
李渊对自己的三个儿子说道,“若是他回来了,还是个麻烦。”
卫文升毕竟不是孤身一人,他手下几万兵马,更别说他此前数年留守西京,在这里有一套留守班子,对这里的掌握比李渊强。
现在李渊岂愿意让他回来?
借机将卫玄列为叛逆后,李渊的行动很迅速。
刚进入关中,李渊便与心腹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李渊决定将所有关中兵马分为三军,三军再分为左右两翼。
同时,他还决定设立大将军府,并开府置僚属,李渊为大将军。
他本为是六辅政大臣之一,又是宰相纳言,可李渊现在却要自称大将军,这无疑是要摆脱其余几位辅政宰相。
王世充是逆贼,自然除名辅政之列,陈棱留在江淮,来护儿病死彭城,杨义臣和萧瑀在河东,这么一来,其实辅政大臣在京者只他一个。
但李渊并不满足,而是要另设大将军府,这与罗成的元帅府相当,就是要把关中朝廷中枢转到他的将军府去。
以便他全面的掌权。
会后。
李渊面见天子和摄政萧太后,上呈了一张单子。
萧氏接过。
只见上面写着一张封官名单。
李渊进封唐王,加大将军,许开府。
李建成为陇右郡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军归其统辖。
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右三军归其统领。
刘文静为司马,柴绍为长史,唐俭和温大雅、温大有兄弟为记室等等。
沈光这位功臣,却被授了一个剑南安抚使之职,派去安抚剑南、云南两道,这很明显,是要夺沈光军权,把他排挤出中枢了。
李渊还特请封自己的儿子李元吉为南阳郡公,让他率一军镇守武关。这是他们入关时的路线,现在他派这个儿子去镇守。
长长的一张单子,全是李渊的人。
从江南回来的骁果军,还有关中原本留守的一些兵马,加起来大约有十二万人,李渊将其分设为六军,却都交给自己儿子统领。
下面六军的军主,也基本上是李渊的人。
更别说他那个大将军府的设立,意图非常明显了。
可是萧太皇太后看过之后,却也只是隔着屏风对李渊说军国大事,就都劳烦唐王。面对着李渊的这越界之举,萧氏并没有发怒,也没有责怪,更没反对,她其实早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天了。
当初她都曾提出要去辽东,可知她已经不对隋朝抱什么希望,如今李渊如此,也早在预料之中。
李渊想不到萧太皇太后如此配合。
拿到摄政太皇太后的诏书,于是马上开始全面抓权。
李渊一面是派出自己的儿子女婿、家庭的从兄弟、子侄等分领兵马,同时也对关中的贵族官员,以及骁果军士们大加赏赐。
李渊做的最狠的一件事情,就是给十二万关中兵将,全部授勋。
一次给十二万人授勋官,简直就是突破天际。
不但给士兵授勋官,李渊紧接着还给关中所有六十岁以上的人授勋官,给年满七十的人,均授给散官。
至于原来的官员,全都官阶升一级。
而对于原来的贵族,李渊更是相当大方的表示,都可以恢复到大业三年以前的爵位。大业三年改爵制,只留王公侯三等,当时许多贵族的爵位被罢除。
现在李渊大方的表示,侯以下的伯子男,都恢复。另外之前被罢除的郡公县公也都恢复。而对于一些拥护他李渊的,他更是给他们晋爵授爵。
大兴城中一些致仕的老贵族老官员们,看到这情况也都有些吓尿。
“授官封爵不宜太滥,国家名器,岂能轻易滥封。”
可李渊根本不理睬这些劝谏,他在跟儿子女婿的谈话时,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态度,“当初杨广就是太吝惜赏赐,所以大家才不愿意跟着他,如今我们李家创业之时,更不能吝惜爵位封赏。眼下关键的是收扰人心,先夺取天下,至于其它的,那都可以放到将来再说。”
李渊拍着李建成的肩膀,“若将来我李氏真得了天下,就算我老了无力处置这些,可你以后,时机成熟了,也一样还可以再削爵减封的。”
虽然李渊胡搞瞎闹,可不得不说,他这些举动,还是引得无数贵族官员以及将士们的拥护的,毕竟谁不愿意升官封爵啊。
而李渊也是慷杨家之慨,入关之后,就把西京府库中的许多钱帛都拿出来赏赐给那些将士,一时大家又升官又授勋,这边封爵那边又赏钱,哪个不高兴呢?
一时间,大将军李渊声望大涨,关中将士只认李渊而不认杨家天子。
“父亲,如今我们仅占据关中一隅,朔方有梁师都,河套有云定兴,陇右则有诸羌叛乱,吐谷浑也趁机在复国叛乱,而荆襄之地有萧铣,剑南云南等地也与我隔绝,更别说中原有王世充李密,山东辽东有罗成,河北有窦建德,定襄有罗嗣业、马邑有刘武周,父亲,我们虽西归关中,可形势却依然危急。”
李世民向李渊说道,“孩儿有几个计策,可缓解此不利局面。”
“说来听听。”
第780章 称臣借兵
李渊其实很清楚他们现在的处境。
哪怕是现在退入了关中,也并不能松口气,四面皆敌不说,且一个比一个猛。他现在也就初步稳住了关中的局势,但也仅限于这么一小块地方。
按军事角度来说,关中虽然是四塞之地,有八百里秦川,是个可守可出能养兵的好地方。但若真要以关中经营进而夺取天下,那么必须先得稳住陇右河西,否则后院不稳。
再得控制巴蜀、山南,否则关中养不了多少兵。而控制巴蜀山南之地,便能真正的让关中势力拥有争夺天下的本钱。
若是形势好,还得控制河东。
河东不但能屏护关中,而且对河南河南有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这就好比荆襄之地对江淮的上游优势一样。
但是现在,李渊连个关中都还没完全控制在手。
而陇右有薛举,河西有李轨,荆襄有萧铣,朔方有梁师都,河套有云定兴……
“二郎你有何良策,可破此逆局?”
“远交近攻,合弱离强。”
李世民吐出八个字。
“具体怎么个远交近攻合弱离强之法?”
“孩儿认为,当先集中全力攻陇右薛举。”
“这是近攻,那远交呢?”李渊问。
一团乱麻般的关中局势,必须破局,但从哪里着手,却很关键。李密在河南本来占据极大优势,可就因为选择的点不对,所以李密到现在都还没能打下洛阳,甚至势力已经开始衰弱了。
“父亲可派人先去河西凉州,与李轨联络,约他一起攻打薛举,甚至可以与他结为兄弟,约定,灭薛举之后,唐梁两家瓜分薛举秦地。”
“不错。”李渊对儿子李世民的建议很满意,这是个很实用的建议。
“你怎么想到的?”
李世民没说这是司马刘文静跟他商议的结果,而他们这个计策主要是源自于罗成,罗成在辽东崛起,可没少干这种远交近攻的事情。比如罗成拉上新罗百济威胁高句丽后背,又拉拢奚契与他围攻高句丽,都不是仅靠自己忠武军一家之力。
“父亲,我们还可以联络突厥。”
李渊皱眉,“突厥?可现在突厥也内乱不止,漠南的突厥人已经大部份归附于罗成兄弟俩。”
“阴山以南的突厥诸部,确实依附于罗成罗嗣业,可阴山以此,还有咄苾等不服的突厥汗王,我们可以派人跟漠北的咄苾联系,向他借兵。”
“咄苾自顾不暇,能借兵我们?”。
“父亲,无须很多兵马,哪怕是一两千甚至三百五都可以,我们要的不过是突厥人的旗号,只要有突厥兵打出突厥咄苾可汗的旗号,那么也能借得不少势,比如威胁一下河套的云定兴和朔方的梁师都,使其不敢在我们征薛举时异动,甚至是迫云定兴归附我们。”
李世民认为云定兴这人首鼠两端,他既然还没投罗嗣业,那就有可能投他们,关键是既要给好处,又要给他些压力。
所以拉拢突厥咄苾,给云定兴的河套一些压力,同时关中这边又给他多加封赏,还是有机会拉他过来的。
“那授云定兴为太尉、黄门侍郎,同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李渊毫不犹豫的道。
接着,李世民又建议说,我们还可以向西突厥借兵,西突厥可汗本来是处罗可汗,可因为几年前不太听话,于是隋朝便用裴世矩之计,让达头可汗之孙射匮小可汗攻打处罗,然后等处罗兵败后,朝廷又召处罗入京谢罪。
等处罗入京,皇帝一面把一个宗室女赐封公主嫁给处罗,一面把他软禁在京不许回去。
于是乎,西突厥群龙无首,射匮小可汗趁机大举进攻处罗部下,打了几年后,便把西突厥之地,都控制在手。
现在李世民说,我们可以给射匮可汗送位公主过去和亲,同时还以朝廷名义正式册封射匮为西突厥大汗。
并向他借兵。
“条件呢?”李渊不相信,一个公主射匮可汗就愿意借兵。
“如果射匮可汗肯借兵,我们不但和亲册封,而且还可以答应他,人口土地城池归我,而钱帛女子尽归他,并且,我们可以杀掉处罗可汗。”
言外之意,射匮若不答应,那他们就把处罗可汗送回西域去,不管怎么说,处罗可汗都是西突厥大汗,他若回去,肯定还会有一场大战。
“钱帛人口尽归他,这是不是过了?”
“父亲,只要能助我们夺得天下,现在给他们些好处,又如何,待他日我统一天下,强盛之时,再拿回来就是了。”
话虽霸气,可李渊也明白,这样的条件开出去,其实就是向西突厥人示弱了。只怕突厥人还会有更苛刻的条件,比如向他称臣,每年进贡钱帛等等。
可李世民说,只要能达成现在统一天下这个首要目的,其它的都不算什么。
“还有吐谷浑和陇右诸羌,我们可以让吐谷浑复国,只要他们肯拥护我李家便行,至于陇右诸羌,我们也可以授给他们官职爵位,给他们划分地盘,允他们自治,然后以此换取他们归附,甚至可以用他们来打薛举。”
向突厥称臣,让吐谷浑复国,甚至让诸羌自立。
李渊叹气。
大隋立国三十余年,多少将士的性命,才把西突厥打服,才将吐谷浑灭国设立四郡,可现在,儿子却说为了争天下,那些都不重要了,都可以让出去送掉。
“送出去容易,要再拿回来就难了!”李渊道。
而李世民却不以为意,“父亲,我们今天能送出去,他日自然能再拿回来,至于会不会有人在背后议论是非,这都并不重要。”
李渊想想也是,如今他们是要争天下,而败者连存活的资格都没有,为了夺天下,无所不可以用其极,称臣突厥,让吐谷浑复国,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我就交给你来负责,你寻合适之人,赶紧去联系吧。”李渊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他觉得这个次子在这方面确实够果决心狠胆大,比起长子建成无疑要优秀的多。
可惜,这只是次子。
第781章 朕为天子
朕为天子,乃受命于天,握秉乾坤,提天子剑,率百万之兵,荡平天下不臣之徒!
罗成看着面前纸上这句话,嘴由不由的扬起,他手指在纸上敲打着,“想不到,那位还挺有抱负的,可为何在我面前,却又那般懦弱呢?难道是只敢躲在六合宫里,对着那些高句丽奴、新罗婢们发天子之威?”
这张纸,还有这上面的这句话,是至德天子杨暕在六合宫里对着天发下的誓言,他还真以为身边的人都是些高句丽奴新罗婢,听不懂他的话呢。却不知道,那些其实也有暗影卫之人。
有志气是好,可也得有足够的实力相匹配。
否则,便会和杨广一样的下场,杨广的才干其实很足,志向更加远大,但杨广这人太过刚愎自用,觉得自己样样都胜过别人,所以用人只肯用能听自己的人,这样的结果便是后来身边尽是群阿谀奉承之人,这越发让皇帝活在一个虚假的幻像之中。
可惜的是,并不是天下所有人都会配合皇帝。
刚愎自用再加上急功近利,皇帝最终把天下玩崩了,也把自己玩死了,死的跟条野狗一样惨。
杨暕却连他爹一分的能力都无。
此时的罗成,岂是他能够荡平的?
经历了春季攻势之后的罗成,现在的实力是真正的傲视天下群雄。
虽然说高句丽人又谋反了,但那又如何,现在的高句丽人不是几年前的高句丽人了,在罗成的打击下,高句丽人现在不复过去十分这一的实力,而辽东呢,却胜过去十倍之强。
“我本来正打算,要将天子和百官一起迁往范阳府,将范阳定为北京,可现在看来,咱们这位天子却好像很不满啊。”
魏征呵呵的一笑。
“老道我近日夜观天像,发现……”
“别跟我说这些,我不喜欢听。”
罗成这人吧,向来不太信命,更不像什么天像,鬼神。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否则的话,他这样一个小铁匠,又如何能到今天这步呢。
天上不会掉下皇冠,只能自己去抢。
“殿下,我觉得如今是时候了。”
“称帝!”
魏征劝罗成称帝,理由是杨广已经死了,现在天下各地割据,还拥护隋家正统的已经没几个人也没多少地方了。
这不比之前,朝廷正统还在,天子还在,过早称帝,可能引来各路围攻,但现在嘛,人心差不多定了。
谁也不会再去惦记着那个已经彻底倒塌了的隋朝。
“将士们都希望你早点登基称帝呢。”魏征道。
“将士们是想早点当开国功臣吧?”罗成笑着。
“拼命一场,谁不是图这个啊,要不然,你说大家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着你造反,图什么?”
罗成点了点头。
对于部份人来说,也许造反只是为了改变这天下的乱局,为了重新安天下。可对于绝大多数的将士官吏来说,这些都太虚,他们更关注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比如赏赐,比如官职爵位,比如田地钱粮。
杨暕在忠武军起事之初,是一面不错的旗帜,能够安稳军心,安抚百姓之心,可如今,一切大势已经明了,那这面旗帜就没半分作用了,继续举着,甚至还会有反作用。
“听说至德天子因为几个儿子在江都遇害,非常伤心啊,每日茶饭不思,忧劳成疾。你说这样下去,估计很容易暴毙啊。”魏征道。
“魏老道,我怎么觉得你现在十足的奸臣样子呢?”罗成扭头打量魏征,笑道。
“我这不是为你谋划嘛,其实我完全可以不管的,这样也不会脏我手,可这种事情总得有人替你做,对吧?本来王君廓倒是非常合适,只是这家伙现在做了范阳节度使,新的影卫统领又还没任命。”
看老道这碎碎念的样子,罗成只得拍着他手臂道,“咱们两人,岂是一般关系?跟你开个玩笑罢了,其实我挺喜欢你现在这个样子的,我最讨厌的就是封德彝那种,一心只想着揣摩上意,这种人虽有才,可也被限制死了,我就算用他,也不会真正放心,而你不同。”
魏征做了个夸张的表情,“你这话,说的我感动万分啊。”
“殿下,要不咱们宣布迁都范阳,定范阳为北京,然后派船送陛下去范阳,这夏季海上多风暴,一不小心,船在海上遇风暴覆没,被淹死也是意外。”
罗成摇头。
“其实我们现在完全掌握了局势,就算真不需要他这面旗帜了,也并不需要杀他。”罗成想了想,觉得现在每天这么多人劝进,连魏征都几次来劝,说明也确实是时候称帝了。
当下便道,“准备迁都北京,让杨暕禅位,待我登基之后,便封他个侯爵,把他安置到安南或者是朝鲜又或是流球如个岛上去吧。”
“殿下可真够仁慈的。”魏征道。
魏征离去,李靖进来。
罗成抬头打量李靖一眼,这位现在担任的是罗成亲军军使。
原本罗成是要安排李靖当山东节度使的,不过后来李靖推辞。内中原因罗成后来得知,原来是罗存孝不服,公然找李靖麻烦,于是李靖也深感自己在山东没有半点根基,因此主动推辞了这个任命。
最后山东节度使罗成还是授给了罗存孝,杜伏威则任淮南节度使,两人一个封魏国公,一个封吴国公。
“殿下,这是按殿下的吩咐做的。”
李靖递上一份表章。
罗成打开,上面是对各军的整编的情况,从番号授予,到军将的任命。
在上次攻势之后,罗成对各军进行了一轮大调整,尤其是罗成亲自直辖的安东、山东、淮南、范阳、恒山五镇,更是调派忠武军过去,与他们全面整编。
现在李靖按罗成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按殿下吩咐,安东道设两军,为左右神策,左神策驻辽西和辽北,右神策驻辽南半岛和朝鲜半岛。”
“而殿下的亲军,则为忠武亲军,驻守辽东城。”
“山东设两军,为左右神威两军,一军驻于齐郡,一军驻于彭城。”
“淮南设两军,为左右神武两军,一军驻江都,一军驻庐江。”
“范阳设一军授神勇,恒山设一军授神机。”
神字头八个军,另加忠武亲军一个军。
此外,还有松漠、饶乐、寘颜、粟末这四个归附藩郡,也各设一军,名归义军、归德军、怀化军、怀仁军。
而高句丽人造反,所以渊氏并没被授给军号。
辽东的左右神策两军,左神策军使为罗士信,右神策军使为宋老生。
亲军军使李靖。
山东两军使为罗存孝和单雄信。淮南两军使则为杜伏威和程咬金。
再加上范阳的王君廓和恒山的冯孝慈,九大军使的名单都出来了。
原本淮南两军使是杜伏威和辅公祏,这次辅公祏被调整为庐江太守。
“将暗影卫改为亲军都尉府,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这几乎便是锦衣卫了,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
而原本的收集军集,策反敌将、斩首等任务的影卫职责,其实是已经剥离部份出来了,罗成让兵部的职方司也负责军事情报。
“让李君羡担任亲军都尉府都尉!”
李靖把这条记下,然后继续道,“根据殿下的吩咐,我也已经对宣武、定武、镇海三军的番号编制等给拟好了,每镇授两军的番号,编额四万八千人,其兵马编制与我们一样,皆为一军下辖六厢一军部。”
“此外,根据殿下的吩咐,我还已经拟好了水师的名单。水师将建四个舰队,分驻旅顺、东莱、平壤以及江都。每舰队为六千人,其中每舰队大小船一百二十条,船员水手两千,水师陆战兵四千。”
不过李靖对于罗成的这套计划,还是有些担忧。
“兵马扩编过快,军队膨胀太大,只怕一时虽然量上升,但质提不上去。”
原本忠武军只有四个军,总共十万人。这次忠武军一下子拥有了八个神字头的军,再加一个侍卫亲军,然后还要编出四个水师舰队,实际上等于是四军扩编为十军。
哪怕这几年辽东搞全民练兵,这一下翻了近三倍,也是相当吓人的。
“尤其是军官,缺的较多。”
“我之前不是一直在军中实行双副职吗?现在正好可以把副职拉出来啊。”
“可是山东、淮南、河北几地新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