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他还得意的跟罗艺说,回京后他就要让罗艺去云南接任他原来的位置,还说了要弹劾罗成之类的一些胡话。
罗艺本也是个硬脾气的人,要不也不会当初在皇帝面前打瞎宇文述一只眼。
本来是本着场面上的面子过来,谁料到这宇文述老狗如此嚣张。
两人在驿馆里就吵了一架,当时罗艺差点动手把宇文述另一只眼睛也要打爆,手下拉着他回去后,罗艺越想越气。
不但没气消,反而更加愤怒了。
于是一怒之下,带着几分醉意,干脆让人去放火烧驿站。本来若是一般的手下,就算上司下了这样的命令,也不敢去。
可罗艺治军,向来严苛,而且他对手下又赏赐极厚,所以在军中极有威望。
他说去烧死宇文述,结果手下还真就去了。
一群人半夜包围了宇文述的驿站,然后扔火把进去。
等驿站里宇文述一伙想冲出来时,再放箭。
这事做的很绝,可万万没料到的是,当晚宇文述有手下不在驿站里,那是宇文述派出去打探收集罗艺消息的,他亲眼看到罗艺的牙兵放火烧驿站,并拿箭射死了想冲出来的宇文述等人。
这人后来悄悄的逃离交趾,然后把情报奏报上去。
这事因此就捅了出来。
这下不但皇帝震怒,连萧瑀、袁充和来护儿等也都力主要追究罗艺之罪,李渊这个宰相也无法帮着说话,只能劝皇帝先把罗艺召到御前询问清楚再定罪不迟。
“这宇文述是不是傻?”嗣业听完内情,也不由的摇头。
“宇文述傻不傻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得到消息,这次皇帝不肯甘休,一定要让叔父获罪。甚至还打算趁机削夺我们兄弟的兵权,嗣业啊,我知道你是天子女婿,可如今我们罗家人都是一根绳上的,若是叔父出事,我们谁都逃不过牵连。而站在我们如今的位置上,一旦失去兵权,那就没有了半点倚靠,到时就得任人搓扁捏圆,而你我兄弟这几年窜起的太快,早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权贵,又让多少人眼红过,真要到那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落井下石呢。”
罗成拍着兄弟的肩膀,“这次的事情,我们一定得好好思量个对策。”
嗣业侧头打量罗成,见这位兄弟在他面前毫不掩饰他的一些意图。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叔父现在拖病不进京,皇帝还在催促,但现在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我们两个,只要我们一天还握着忠武和宣武两军,皇帝就一天不敢真对叔父如何。”
“拥兵自重,这和谋反没什么区别吧?”嗣业道。
“可以这么说,但也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兄弟为大隋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难道最终却要换个如李浑李敏那样的结局?因为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被株杀全族?”
“嗣业,况且当今天子,并不是一个万民景仰的圣人明君,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今上就是个败家子,是个纨绔,是个昏君。不管他曾有多宏伟的理想,可结果就是如今天下千疮百孔,是这万民水深火热,也许,换个皇帝,或者干脆改个朝代更好。”
嗣业一点也不惊讶罗成这些惊人的逆言逆语。
“可你想过没有,如果真到这一步,这天下只怕更加千疮百孔,百姓水深火热。”嗣业道。
第685章 废昏君
“我只担心这样一来,天下便将彻底大乱。”嗣业长叹一声。
“三哥,不破不立。有的时候,病入膏肓,医是没法医的。我们这些人出生入死,百回征战,为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皇帝不断作死,换来如今这般天下大乱?不,若我等只是平头百姓,那么这天下大苍生自然与我等无关,古来先贤们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现在你我手中拥有解救天下苍生于倒悬的实力,为何不站出来尽到这个责任,还非要坐观天下大乱,甚至是看着皇帝继续昏庸胡来,甚至为虎作伥呢?”
嗣业的眼中充满着迷茫,这一刻他对自己的身份也有些迷茫了。
一边,他是皇帝的女婿,而且皇帝对他也确实很好,他没有理由造皇帝的反。可另一方面,兄弟罗成的话却又在触动着他的心底。
“嗣业,我们不能等刀架到脖子上才来后悔,到时不止是我们罗氏一族的性命,也还关系到我们麾下无数跟随我们的弟兄,大家出生入死,难道最后结局要跟太原城下被杀的那些陇右勤王兵一样?”
罗成知道兄弟还在犹豫。
这个时候直接道,“本来没有这次的事情,我还打算先平定渊氏朝鲜,把关外辽东安定下来,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劝谏皇帝,我不瞒你说,把虞裴三人弄下去,我是花了极大力气的,我本来以为弄下那三人,皇帝能够振作起来,重新安定天下。”
“可是皇帝怎么做的?他还想着要再亲征辽东,想着再北伐突厥,还想着要再灭吐谷浑,征服西域,他对于中原各地的黎明百姓,并没有怎么真正的放在心上。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是对皇帝不抱任何的幻想了,而且我也绝不会任皇帝把刀架到我脖子上任他宰割。所以不管你今天答应我还是不答应我,总之我都已经决定反了。”
“你真这么决定了?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嗣业道。
“我已经考虑的够久了,若让皇帝继续这样下去,这天下只会更乱。所以我已经决定,要迎齐王杨暕为天子,尊皇帝为太上皇,我们革新朝政,恢复秩序,安定下天。”
嗣业认真的看着兄弟,没想到他的计划已经这么远了,看来他确实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迎齐王为天子,然后呢?”
“然后?”
“然后我们自然是另立朝廷,恢复天下。”
“那再然后呢?”
“你是想问我最终会走到哪一步吗?我也不避讳的告诉你,如果我真能恢复天下太平,到时自然也会当仁不让的接受禅让,建立新朝。”这一点上,罗成没有什么好扭捏的,只要他真的跨出现在这一步,那么未来不管他自己有几分愿意,他都会必然被推到那个位置。
成王,败寇。
就看最终是成还是败了。
至于现在迎齐王为天子,那也完全是为了政治需要,毕竟直接造反,步子还是迈太大,大家也得有个心理转变过程,得给大家一些时间。
“你需要我怎么做?”嗣业问。
“控制好宣武军,掌握好定襄道,待我在辽东举旗,你立即响应,我还会联络山东、安南、河北诸道,到时大家共同进退,再造神州,共建新朝!”
“你有几分把握?”
罗成望着野狐岭下的青青草原,“把握这个东西,谁敢说呢,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们做好我们自己的,也就无怨无悔了。”
嗣业感叹着道,“在章丘老家的时候,我从没有想过,我有朝一日能够做官,我一直以为,我以后会继承老爹的手艺,从官府均二十亩田,然后农闲时打打铁,娶个乡下婆娘,生一堆孩子,然后这辈子就过去了。”
当年的那个乡下青年,如今却是爵封襄阳侯,官居节度使,手下还统着两万余兵马,镇守北疆。
谁能想到呢。
“可是我更没想过,有朝一日,我会成为一个叛臣贼子。”
“嗣业,成王败寇而已,成了,我是天子你是亲王,败了,我是逆首,你是从逆,就是如此,以成败论英雄尔。”
“你说爹会支持我们吗?”嗣业又问。
“应当会吧,咱们都是姓罗的,一笔写不出两个罗字,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今到这一步,我们一家人自然也是要一起共进退的。”
罗成拍了拍兄弟的肩膀,“你愿意支持我,我非常高兴,咱们兄弟齐心,其力断金。你现在马上回定襄,想办法把义成公主和俟利弗设控制起来。”
“漠南的归附突厥诸部里出面的一直是阿史那思摩,这人我怕不好控制。”嗣业道。
“这个你放心,阿史那思摩与我关系不错,我跟他一直有往来联络,你回去后,我保证他会统漠南突厥诸部配合你的行动。”
嗣业惊讶万分,想不到兄弟远在辽东关外,可手却一直都伸到漠南来了。当下不由的苦笑,“看来,你这是一直就早有准备啊。”
“有备无患嘛。”
嗣业又问起马邑的王仁恭。
“王仁恭掌握马邑、楼烦、雁门三关,这是我南下河东最关键的通道,若是不能拉他过来,我无法南下。”
“王仁恭跟我也有点交情,我会派人去找他的,希望他能够站到我们这一边。”
说实话,罗成心里也没什么底,王仁恭这人,是个脾气比较直的人,当初宇文化及带一道旨意,就能让他出卖自己,现在罗成不敢说他会站过来。
“那河北的三帅呢?范阳的薛世雄、北平的独孤篡还有邺城的李景,他们会站过来吗?”
李景是罗成的老师,可罗成一样不敢说他会站过来。
“我会去联络他们的。”
“如果马邑的王仁恭、太原的杨义臣,还有河北的这三帅都不肯支持我们,怎么办?”
真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会很麻烦,因为他们正好把罗成和嗣业两军南下之路堵了。
“真要有那个万一,我们也还有山东道,我可以自旅顺渡海南下。”
“可若这五帅来攻,你又岂能分身?”
第686章 再下一城
“我们继续并肩膀战斗!”
罗成与嗣业在长城外野狐岭上,兄弟二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商议已定,兄弟俩人便没再多逗留,各自立即返回节镇。
奚境,濡水河畔。
濡水、索头水、武列水三河交汇之处的一座土城矗立。
原本库莫奚人是不立城寨的,他们习惯游牧,逐水而居。不过这两年,罗成镇守关外,大力发展与奚人的关系,特别是加强放开通商互市。不仅在安东道境内设立多个关市,而且还不断组织商人,还派兵护送商人们进入奚和契丹等境内贸易经商。
这座土城因为距离北平卢龙寨不远,同时与关外柳城郡也近,因此便成了一个大集市。连奚汗可度者后来也干脆在这里设立牙帐,派人在此收税。
再后来,罗成表奏朝廷,以奚境设为饶乐郡都督府,以可度者为饶乐都督,还赐国姓名杨国庆,和亲一位宗室公主,于是为迎接公主到来,可度者更是耗费许多奴隶人工和钱财,在原来土城基础上,再次扩建。
这使得在后世承德这个位置上的饶乐郡城,显得很壮观。
尤其是这里靠近河北的北平和关外的柳城两郡,大量汉商往来,使这里成为一个繁华的贸易中心,因此商铺林立,而奚族的贵族头人们也争相在这里建府邸宅院,于是市井行人杂沓,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
连罗成都特别在这里设立了忠武军的办事院,另外有安东道各郡官方、军方还有私人的邸店、商铺等许多。
此外还出现了安东会馆、柳城会馆、辽东会馆这样由安东六郡同郡商人建起的带同乡商会性质的会馆。
在城外,原本的牧场,甚至已经出现了成片的桑田麦田,这些都是由安东商人出钱或租或买下的土地,然后雇佣奴隶过来耕种,耕种的粮食直接就售卖给饶乐城,供给来来往往的商人,以及城中的贵人们食用。
罗成骑着马,由可度者亲自陪同着来到这里。
看着那城外路边田地里忙碌的那些高句丽奴、突厥奴还有昆仑奴、新罗奴等,还有那些负责管理监督的汉人庄头、庄丁,会让人产生一种恍惚感,好像是行走在河北或辽东的一处乡野中。
看到奚王过来。
田里的奴隶们全都跪伏在地上。
而那些汉人庄头庄丁们,则只需要微微低头躬身行礼即可。
看的出来,他们在这里地位不低。
“五郎,你看看这里,才几年时间,居然已经如此繁华,这座饶乐城,连同周边怕不是有万人了。”
被称为五郎的年轻人便是可度者的儿子苏支,不过他现在叫罗守信,是罗成的义子。
已经得赐名为杨国庆的奚王可度者,看着这景象充满自豪。
身为奚王,以前他手下常备的侍卫不过五百骑,可自从他投效罗成之后,那是实力大增。尤其是以在边市贸易中他占了许多好处,每次去贸易,他自然占最大份额,能换到最多的商货,也自然也赚到更多钱。
后来他在奚境迎汉商进来,也开始设立集市,开始收税,这税自然是落入他口袋。
有钱了,自然就会有兵。
更别说,跟着罗成去打突厥,回来得了那么多装备。
于是他用这些装备和钱,开始扩建自己的常备侍卫军,现在已经足足有五千骑了。这在以前,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毕竟要维持一支五千人的常备侍卫,就得他负责这些人的开销,人吃马嚼,五千人以前他根本养不起,可现在他不但养的起,还给他们装备的很精良了。
他的五千侍卫,其中一千骑装备着大隋的铁甲,另外四千骑,也都装备了皮甲。人人配弓,个个带矛。
“饶乐侯,我听闻你有个女儿被称为草原上的珍珠,非常的美丽大方,而且还未订亲下嫁?”
罗成心中惊叹着奚王实力这几年暴增的同时,笑着开口。
杨国庆一听罗成提他心爱的黑珍珠,于是万分得意自豪,拍着胸膛说,他的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无价之宝。
罗成先是打听了下这位明珠的年纪,听说已经十六岁,于是笑着问道,“我们中原的诗经中有一句很美丽的诗,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帅也爱慕明珠之名,想要追求,不知可否?”
罗成的姐夫王子明在一边对可度者诱惑道,说罗成愿意拿出一千支长矛,八百把横刀以及一百副铁甲,另外三千匹绢,三百匹蜀锦来求得这位奚王明珠。
杨国庆有些意外。
甚至有些迷茫。
他儿子苏支现在为罗成的义子,而现在罗成又要求娶他女儿?而他又知道,罗成是有妻子的,女儿过去也只能做妾。
这既乱辈份,也无疑会委屈女儿。
“怎么,饶乐侯是不愿意这门亲事,难道这还会委屈了令千金不成?”
罗成在边上笑呵呵的道,“我是真心爱慕令千金,我愿意再赠送饶乐侯你一百副具装甲骑。”
这话一出,杨国庆不由的深吸了口气。
上次跟罗成去打突厥,他可是亲眼见识过罗成麾下重装铁骑的威力的。那种横扫一切的气势,真正让人羡慕。
可是他们奚人,却从没有具装甲骑,因为这种铠甲他们既不会造,又没地方买,而且成本太高,也装备不起。
平时也就是高价偷偷弄个几副来收藏而已,根本无力装备出成队的重骑来。
现在罗成直接开口送他一百副,如何不让人心动。
“饶乐侯,我马上要发兵征讨渊太祚,若是我们亲上加亲,那我这次肯定也要带上你们饶乐府,到时我承诺,打下的渊氏土地和人口归我,但你们攻夺的钱财牲畜,甚至是夺得的铠甲兵器全都归你们,一件也不需上缴。”
罗成又抛出一个大饵。
这下杨国庆眼睛都不由的瞪的巨大,呼吸也急促起来。
上次跟罗成去打突厥,虽然损失不少,可收获更高。
攻下的地盘和人口归罗成,而夺取的牲畜钱粮还有武器铠甲全都归自己,这种好事可是太难得了。
“我答应,如此美事,岂有不答应之理,我答应了。”奚王忙不迭的应允下来。
第687章 忠义无双李靖
安东。
铁岭军镇内。
安东柳城郡太守、忠武军第一军军使李靖正有些不安的在厅中踱步,凭着敏锐的直觉,加上小心的调查,李靖刚刚得出一个让他自己都吓了一大跳的结论。
“罗家这是要造反了啊!”
综合种种迹像,尤其是这段时间罗成的反常行踪,让李靖得出了这个结论。
只是得出这个结论后,他并没多高兴,反而是惶恐万分。
罗成要造反,那忠武军何去何从?安东道又将置于何立场?
还有他这个刚从马邑调来,却这般得罗成信任的外来者,又将站在什么样的立场。
李靖不敢把这个结论告诉别人,他也不知道忠武军里究竟谁是可以信任的,毕竟他刚来不久,在这里最熟悉的人,也就是同样从马邑过来的尉迟恭。
可是尉迟恭还已经跟随罗成离开了辽东,李靖猜测罗成可能是去会罗嗣业密谋去了。
“你真的这么判定?”
回到府中,憋了许久的李靖最后还是找了个人说了,这人是他的妾侍张出尘。当年她曾是杨素府中的持红佛婢女,因此被称为红拂女,她本是江南陈朝宦官女子,后因陈朝灭亡,她也被赶到长安,还被赐给了杨素。
杨素府中美婢歌姬成百上千,张出尘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红拂婢女。直到有一天,她看到来府中做客的李靖。
这个年轻的关陇贵族子弟,一表人才,且极得杨素赏识,家世又好,连杨素都说将来他必定会坐到他那个位置。于是红拂女便主动的去李靖的房间表露爱意,自荐枕席,后来还跟李靖私奔出府。
好在杨素是个比较豪爽的人,不但不以为怒,反当成是桩好事,事后直接把她送给了李靖。
这些年,张出尘一直陪在李靖身边,多年过去,李靖并没有如杨素牛弘等人说的那样一飞冲天,反而有些中年蹉跎。
好在上次雁门之围中表现不错,调来辽东后,更是深得罗成赏识看重,一个外来的新人,却一下子被罗成选为四军使之一。
可以说,罗成对李靖那是有知遇之恩的。
“我可以肯定,罗成正在密谋造反。”李靖叹道。
张出尘对丈夫的判断还是很相信的,因为丈夫虽然蹉跎了些年,但确实是有本事的,尤其是他的洞察力极为的敏锐。
“忠武军会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安东六郡又会有多少人肯依附他?”张出尘继续问丈夫。
李靖叹口气。
说我现在最感慨的就是这个,我来安东不久,可却也惊奇的发现这里与中原很不一样。虽然之前我在的马邑也是边关之地,可与这里全然不同。
罗成在这里虽只数年,可却把这里经营的跟个铁桶似的。
以前我只道罗成为开镇节帅,又在是辽东征高句丽扬的名,所以在这里威望高些,行事独断一些,可是现在看来,其实罗成行事,早有轨迹的。
忠武军本只五万一的军额,可罗成却通过郡兵,硬生生的编出了十万之兵,而且郡兵跟府兵完全没有区别,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再者,他的那土团、乡勇、民兵,其实就是在搞全民皆兵。
李靖说罗成利用边镇节帅的权宜之权,尤其是利用安东道是刚夺下的疆土,因此在这里对府兵破规格的授田分地,大搞军屯民屯,还利用战争,豪爽的把战争缴获私分给将士们,使得这里的将士,只知有罗成,不知有朝廷。
“从节度长史侯莫陈乂到行军司马魏征,再从度支营田使王子明到安抚副使宋老生,罗成已经聚起了一支惟他马首是瞻的队伍了。”
“那就是说,罗成真要举兵,忠武军都会追随他起事?安东六郡的官吏甚至是百姓,也都会相随?”张出尘问。
“大抵如此吧,也许还会有些忠义之士,可不会有太多的。罗成很聪明,他早就通过种种手段,把辽东的军民都跟他绑到一条船上了。”
李靖认为自己就是那为数不多的忠义之士之一。
身为关陇贵族,李靖觉得自己有义务维护由他们祖辈父兄们拼血冲杀而一手建立起来的王朝。
“我要密奏皇帝,告诉朝廷罗成要谋反。”
终于,李靖下了决心,做出决定。
“你疯了,你也说了,罗成把这里经营的跟铁桶一样,安东的军民都跟他绑在一起了,你要密告他谋反,只怕你的信还没送出去,就先落到了罗成的手里了。”
“可我岂能坐看罗成谋反叛乱而无动于衷,那就是附逆从贼。”李靖道。
“夫君,你觉得罗成造反,能成事吗?”张出尘问。
李靖不明白她为何这样问。
“你就说能有几成机会?”
李靖想了想,不由的更加叹气,说罗成掌握关外六郡,还与奚、契两部关系极好,手里忠武军明面上就有十万兵马,暗里还能动员不下十万,而且他兵精良足,其兵马都是久经战阵的悍勇之兵。
而其兄弟罗嗣业在定襄道掌宣武军,手下军额两万余,但他却还控制着漠南的突厥人,那也是随时能召起数万突厥骑兵的。
还有河北安抚使李景是罗成的老师,山东道节度使张须陀也是罗成的老师,副使罗贵更是他父。
此外范阳府尹薛世雄跟罗成交好,薛的几个儿子都在罗成麾下为将,很受重用。
再有罗艺为安南道节度使,也握有镇海军一镇人马。
……
越算,李靖越发的无奈。
“反观朝廷这边,经雁门一役,骁果军精锐尽去,如今虽还有十万之众,可已经不过是贼囚流民无赖子的集中营,中原的东都军连李密都打不过,江淮江南又有孟让左才相李子通三支人马牵扯。”
这样算来算去,李靖觉得罗成真要造反,朝廷只怕都无力抽调多少兵马去讨逆。
“既然罗成胜率如此之大,那夫君为何不顺应时势呢?你如今这般得罗成礼遇重用,若是夫君肯相助他,那到时改朝换代,夫君也不失一元勋之位。”
李靖便气愤的对爱妾道,“事情怎么能如此功利的去计算呢,为人臣者,应当以忠孝为先。我是大隋的将军,李家更世受国恩,为国家勋贵,如今国家有难之时,我当全力帮扶国家,怎么还能想的是附逆从贼?”
张出尘苦心劝说李靖,说你们李家虽几代贵族,可也先后经历了西魏自立,北周代西魏,隋代北周等,你们李家祖辈父兄们也没哪个说非要以死殉国的啊。
可李靖却一根筋的认为事情不是这样的。
“你一妇人,不懂忠孝大义,我还是不跟你说了。”李靖摆手,让张出尘出去。
第688章 不杀李靖,留着过年吗
辽东城的牙城白虎堂上。
李靖失踪的消息从铁岭镇传至,代罗成留守帅府的长史侯莫陈乂十万火急的召急了一干忠武军大将,商议此事。
这时,刚好在辽东办事的旅顺太守、忠武军第四军使罗存孝也在城中,便也赶来议事。
罗存孝很清楚兄弟罗成现在哪里,也知道罗成在谋划着如何惊人的大事,这是掉脑袋的大事,可偏偏此时,第一军使李靖却在前线铁岭镇失踪。
“王君廓呢!”
罗存孝一进入白虎堂,立即询问。
“王将军稍后就到。”主持会议的侯莫陈乂说道,存孝这时才有空打量了下与会众人,都是忠武军的老兄弟,而节度副使屈突通、安抚使封德彝、观察使李百药等都没来。
“我没有派人去请他们,这个会就我们老兄弟们开。”侯莫陈乂又道。
除了离开辽东的罗成,还有在前线的赵贵、冯孝慈,以及去乐浪的宋老生,可以说,忠武军大将都到了。
“李靖到底怎么回事,这个时候怎么会突然失踪?”存孝问。
侯莫陈乂道,“我怀疑李靖察觉了些什么,所以极有可能是潜逃回中原去告密去了。不过这暂时还只是我的猜测,王君廓将军已经在查证了,等他到了,一切都清楚了。”
在坐的都是忠武军老兄弟,也都是团结一体的,因此罗成准备要举事前,也是提前跟诸位老兄弟们一一吹过风,得到了回应的。
大家对于罗成的大计划,表现的有些惊讶,但最后都愿意支持。
对大家来说,罗成就是他们的头,头往哪指,他们自然往哪跟,没有罗成带着大家,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更别说,他们现在的家业都在辽东,若是罗成被皇帝撸了或杀了,他们这些人就算不被论罪,可辽东的产业毕竟也不是那么名正言顺的,到时肯定受影响,更别说,罗成真要倒下了,他们这些人岂有可能置身于外的?
等了会,王君廓终于到了。
他抹了抹额头的汗水,“让大家久等了。”
存孝有些迫不急待的问,“李靖到底怎么回事?他人在哪?”
作为罗成秘密力量之一的统领,王君廓这几年东奔西走,十分忙碌,但在罗成这里也越发受重用。
他在白虎堂门口找了个位置坐下,然后先喝了杯茶,才不急不缓的道,“李靖辜负了大帅对他的信任,这家伙是个人才,我们一点风没跟他透,可他居然也凭直觉就嗅出了些风向,然后便悄悄的打探,最后证实了猜测后,这家伙便要去告密。”
“他真去告密了?”
“无用担心,虽然李靖自以为行事机警,可却岂能逃的过我们影卫的眼睛,从他来辽东的第一天,我就盯上他了。果然没有白在他身边浪费那些眼线暗桩。”
王君廓的影卫主职是刺杀、斩首,当然监视也是他们的一个任务。
李靖行动还是很迅速的,他不相信忠武军任何人,哪怕是副帅屈突通这样的老将,他也不太相信,他在铁岭堡简单的交待了下军务,说要出城查探敌情,然后便跑了。
出了城李靖就化了妆,装扮成一个契丹商人。
甚至还提前伪造好了这契丹商人的通关文书,他很聪明的没有一直骑马南下,而是离开了铁岭镇百里后,便乘船沿辽河而下。
水路船快,他一直坐到了辽河的出海口营口城,在那里又转乘去旅顺港的船只,想要从那里乘船去山东,然后下江都密奏皇帝。
可惜李靖虽跑的快,可王君廓一直盯着他呢。
他只半天没露面,暗线就立马上报了,然后就有专人来追查,结果发现李靖跑了,于是紧急传令下去,四处追寻。
最后王君廓追到旅顺,查到李靖已经上了船,准备去山东。
他急调了一条船扬帆直追,最终在海上拦下了李靖的船只,硬生生的把李靖从船上抓了回来。
罗存孝冷哼一声。
“大帅授他为第一军使,又命他全面负责攻夺扶余川的准备事宜,铁岭堡万余兵马交他指挥,他居然临阵脱逃,人呢?”
“已经秘密押回来了,现就在牙城,为了避免造成不好影响,我们一直把他隔离着。”
存孝大喝一声,“这种人不杀还留着过年吗,临阵脱逃,直接斩立决,杀无赦!”
侯莫陈乂说,是否先等大帅回来后,再交他处置?
毕竟李靖自加入忠武军来,可是极得罗成信任的,忠武军现在的四军制,也还是这位提出的建议。
气愤的老四哪管的了这些,李靖虽被老五看重,可李靖再有将才,但他吃里爬外,就决不可饶恕,尤其是在这种紧要关头。
“等个屁,直接杀,你们若是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