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皇帝找来了他的外交大臣裴世矩。
  裴世矩听了皇帝的话后,也觉得突厥已经成为大患,再说吐谷浑和高句丽都平定了,西突厥这些年被隋朝折腾的欲仙欲死,根本不敢对抗天威,所以顺理成章的也该打打东突厥了。
  杨广让裴世矩制订策略,搞始毕可汗。
  裴世矩的办法很简单,说当年长孙晟离间突厥人的办法不错,咱们可以依样画葫芦再来一次。
  当年始毕他爹突利启民可汗本来是东部小可汗,结果受隋朝挑唆,便起来跟沙钵略干,结果干输了,逃到漠南隋朝爸爸这里来。
  现在裴世矩也这么干,他派人悄悄的跟始毕的弟弟叱吉设会面,说你大哥对皇帝不敬,这是在自寻死路,所以皇帝现在要干他,准备让你来当突厥大汗,还要把公主嫁给你。
  皇帝甚至连汗号都给叱吉设想好了,就封南面可汗,要扶他跟始毕对着干。
  可结果呢,虽说是兄弟,可这叱吉设却没大哥始毕猛,一听不但没高兴,反而十分害怕,他直接把使臣绑了,然后送到了始毕那里,把事情全说了。
  这下始毕可就非常不高兴了。
  我控弦四十万,疆域万里的突厥大汗,我到现在还向你杨广称臣,你不但不感激,还要搞我?
  于是始毕直接把那使臣砍了,然后让人把头送回了中原。
  并且准备跟隋断绝关系,要成为跟杨广一样并立的大汗。
  杨广这边一看,怎么事情没有向预料中的发展呢。
  裴世矩四下一打听,说我查到始毕手下有个叫史蜀胡悉的人,非常得始毕宠幸,而且这家伙很有本事,若是能够杀了他,那始毕不过是一蛮子,不足为惧。
  皇帝听了,嗯,不错,干他。
  于是裴世矩找了个理由,把这个史蜀胡悉骗到边境上隋境,然后派人把他给杀了。
  杀完之后,杨广也派人把史蜀胡悉的人头送回去给始毕,还说史蜀胡悉要背叛突厥投降,杨广是替始毕清理门户。
  这么烂的借口,始毕也不是傻的,怎么可能相信。
  本来就极度不满,这下更是爆发了。
  而偏偏这个时候,杨广还以为几个动作,应当镇住始毕了。
  他打算来个更狠的,决定带骁果军北上漠南,去始毕家门口展示下大隋强大的战斗力,震慑震慑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始毕听到这个消息后,表面上自然是不动声色,还表现的很尊敬的样子,说要亲自为皇帝割草开道。
  暗地里,却是发下令箭,征召各部兵马前来汇合,准备要干死杨广。
  于是,当杨广得意洋洋的在大业十一年的秋天,从太原的晋阳宫出发,过雁门,刚进入马邑境内时,结果始毕率领着几十万骑就浩浩荡荡的杀过来了。
  万幸的是,始毕可汗的可敦,也就是突厥的皇后是位隋朝公主,当年杨坚将一位公主嫁给启民,结果没多久死了,于是杨坚又送了位宗室女下嫁启民,封他为义成公主。
  义成公主成了启民的可敦,启民可汗死后,启民的儿子始毕继位称汗,按突厥制度,父死子继,继承的不但有汗位和财产兵马,还有继母。
  于是义成公主便又成了始毕可汗的可敦。
  不管怎么说,义成公主虽然身在突厥,可心里还是比较挂念家里的。
  她悄悄的派人给杨广送了封信,告诉他始毕带兵杀过来了。
  也幸好这封信,杨广赶紧往回跑,可刚跑到雁门,结果始毕的大军就围上来了。
  雁门城坚,杨广身边又有十万骁果军,另外还有大量随驾的官员、宫人,以及雁门城中本来的百姓等,城中总计十五万人,可粮草却仅供食用二十天。
  更要命的是,短短几天时间,围住杨广的始毕可汗就分兵攻下雁门郡诸城。
  雁门郡四十一城,被攻夺三十九座,除雁门外,便只剩下由驸马罗嗣业率领的骁果左一军两万五千人马,紧守住了崞县。
  杨广站在雁门城上,看着城下铺天盖地的突厥骑兵,吓的脸色苍白。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杨家养的突厥狗,居然一下子就翻脸变成了突厥狼,这个时候,他才想起罗成的那句提醒来,可是悔不当初也迟了。
  抱着九岁的幼子赵王杨杲,杨广目望东方,只盼着罗成能够早点率军赶来勤王救驾!
  一支利箭突然射来,几乎是擦着杨广的脸过去的,箭支钉在皇帝身后的城楼门柱上,还嗡嗡作响。
  年幼的赵王一下子就哭了。
  “请圣上退居城中!”一群侍卫赶紧护盾上前,杨广抱着孩子仓惶下城。


第594章 不当儿皇帝
  八月中秋。
  正是秋高马肥之际。
  辽河畔的辽东郡襄平城的城楼上,猎猎飘舞的隋旗下,罗成居高远眺,一袭白袍的魏征与他并肩。
  “你真要出兵勤王?”魏征望着罗成。
  “皇帝被围雁门,发出了勤王诏令。”
  “几十万突厥军围困雁门,雁门郡四十一城已经经陷落三十九城,皇帝这次凶多吉少。”
  “不,雁门城中有十万骁果军,骁果军皆为健勇,军官多为将门子弟,装备精良,守城做战,并不惧突厥骑兵。”
  “可是雁门城中只有二十天的粮食,皇帝十二日避入雁门,今天已经十六日了,那就只剩下半月之粮。骁果军再精锐,可要护着皇帝与百官突出三十万突厥骑兵之围,只怕也是不可能,毕竟整个雁门郡,现在都是突厥人。你那兄弟嗣业将军虽统骁果左一军还坚守着崞县,可崞县与雁门相隔百里,他自身也难保,更别说救援天子。”
  “河北范阳府尹、北平都督、漠南节度使,太原府尹、河东安抚使衙门,还有河北邺城的安抚衙门,甚至是关中、洛阳等地的勤王军也会赶去的。”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仅半月之粮,真能撑到援军到来?”
  魏征目光望向西北方向,笑着道,“你难道就没有想过,若是皇帝被俘或被杀,那么天下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若皇帝一死,就算洛阳或大兴再立一位天子,可辽东也无人能制,你只要继续在辽东屯田垦荒练兵,那么三五年之后,便可南下入关以争天下。”
  罗成却只是摇头。
  “你说的固然没错,可你想过另外一个问题没有?若中原天子在雁门关被突厥所俘或杀死,中原便将乱做一团,而突厥人甚至可能长驱直下,就算他们不可能兵入洛阳、大兴,可入太原却是顺势而下,甚至河套地区也会被突厥人占据。”
  “而大隋若没了天子,势力天下大乱,到时谁还能压的住那些野心勃勃之辈呢?到时你争我夺,说不定为了争夺天下,会有许多人争相向突厥称臣纳贡割地和亲,都想争着拉突厥为助力,谁又会来抵抗突厥南下呢?”
  “你可还记得当年北周北齐争霸之时,便是争相讨好突厥人,使得木杆可汗可以炫耀说在南边有两儿,难道你要我也当突厥人的儿皇帝吗?”
  一袭白袍的魏征认真的打量着罗成。
  “你确实让我敬佩,若是换成一般人,看到如此机会,只怕早就不顾一切了。就如杨玄感,关陇贵族名门,世代勋戚,可是一有点机会,就造反了,甚至不惜勾结高句丽人,葬送东征大好前景。你不一样,让人敬佩。”魏征真心说道,一般人,在这种局面下,哪会考虑什么天下,考虑什么汉家华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权位地盘。
  罗成却只是摇着头道,“男子汉大丈夫,有所为,而有所为不为。我们不满皇帝的昏庸,可以想办法推翻他,但这是我们自家人的事情,自家人关起门来自己解决,却绝不允许突厥人趁机入侵。”
  若是杨广在雁门被杀,谁知道会不会又是一个五胡乱华,或鲜卑占据中原。
  “那你出兵的话,不提防渊氏?这两年我们在辽东耕屯,没主动进攻他,他可也是一直厉兵秣马的。若我们西进勤王,说不定渊氏就要来抄我们老家了。”魏征提醒罗成。
  罗成笑了起来。
  “我从没把渊氏放在眼里,自渊氏弑君自立,如今的渊氏已经没什么可堪忧的了。我这两年没动他,那不过是先安稳民生,积聚实力而已。你别忘了,这两年我虽没动渊氏,可平壤的杨万春,却差不多已经完全倒向我大隋,如今不但齐王分封在平壤,而且还有两千亲军在那。”
  杨万春迫于渊氏的压力,积极向罗成靠拢,他接受了罗成派去的官员将校,现在乐浪郡有几十个隋朝官员。更不说,罗成还帮杨万春整编军队,招募高句丽遗民,另外又把新罗拉拢过来,使他们结为联盟,一起对抗渊氏和百济。
  乐浪郡现在也有不下五十万的人口,还有一支约五万人的军队,也是边耕边战,平壤这块毕竟一直都是高句丽王室所控制的,所以杨万春当初打出复兴高句丽为国王复仇的旗号后,还是聚拢了许多人口的。
  哪怕杨万春没有真正的归附,可他始终还是一把抵在高句丽背上的尖刀。
  “仅一个杨万春肯定不够。”魏征直言道。
  “我知道,所以这次勤王,我只带骑兵走,步兵留守。”
  从辽东城下赶到雁门关,路程两千里,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如果罗成带上步骑一起勤王,只怕赶到雁门,黄花菜也凉了。
  虽说罗成的步兵基本上都有马,可再有马的步兵也只是步兵,并且兵越多,后勤粮草需求越大,兵越多,行动也越慢。
  “我带九千轻骑,三千重骑去勤王。”
  “只带这么多?咱们家里轻骑两万,重骑四千啊。”魏征道。
  “不用太多。”
  “可突厥人有三十万骑兵。”
  “勤王军也不只我们一家。”
  罗成还得留一些守家,毕竟他瞧不起渊氏归瞧不起,但几乎敢肯定的是,他一走,这渊氏肯定会有动作,所以必须得有骑兵作为机动力量。否则只是步兵守家,各守城池,便有可能被逐个击破的可能。
  魏征笼了笼衣袖。
  “万一,我是说万一如果你没赶上,雁门城破,皇帝被俘或被杀,你怎么办?”
  “就算雁门城真破了,皇帝顶多被俘而不会被杀,始毕可汗咄吉也不是蠢人,一个活的皇帝比一具尸体有用的多。如果皇帝被俘,我与其它勤王军就算追杀到北海,也要把皇帝夺回来。”
  杨广是中原的皇帝,是汉家的天子,绝不允许被突厥人俘虏,带回他的汗庭为他歌舞献酒,那将是整个汉家的耻辱,罗成绝不允许。


第595章 尉迟恭
  太阳已经落入群山之中,天色渐暗。
  一行大雁自远处飞过,在战场上盘旋,发出悲鸣的声音。
  西天的云朵如同火烧一般,似乎是战场上血已经溅到了天上。
  雁门城外。
  滹沱河的水已经被血染红,战场上突厥人的狼旗与隋军的红旗混杂一处,遍地都是尸体。天色渐暗,可厮杀依然还在继续。
  猛烈的攻城战已经持续了五天。
  这五天,突厥人四面围攻,没有一刻停歇。
  而城中的骁果军也不负皇家禁卫军的名头,一次又一次击退了突厥人的进攻。
  战场上牛角号声再次响起,突厥人不死心的在天黑之前又组织起一次潮水般的进攻,无数简易的云梯、木梯被推上前来。
  更多的突厥骑兵下马,排成密集的方阵来到城下,一起举弓,准备齐射掩护攻城。
  浓重的血腥味冲天而起。
  战场只有等到天黑之时才会打扫,而此时,血战一天,城下堆积了数千具隋和突厥两军士兵的尸体。
  雁门城上,鼓声阵阵。
  马邑都督兼马邑太守王仁恭身披铁甲,来到皇帝面前。
  “陛下,突厥狼崽子又要攻城了,请陛下许臣率骑出城冲杀。”
  五天来,雁门攻防惨烈,外围的防御工事已经全都失去,一座卫堡营寨都没剩下,只能龟缩于这城池之中。
  不过隋军的勇悍也确实不一般,突厥虽仗着兵多,可攻城手段却简单,也缺乏器械,而雁门城却是天下一等一的要塞险关。
  不过就算如此,每天关键之时,城中也得冒死杀出城去,否则,在突厥人铺天盖地的箭雨攻击下,城头上人都立不住,更别说得面对蚁附攻城的突厥人。
  这种时候,只能打开城门,派精骑赶死队杀出城去,沿着城墙猛杀猛砍,如此方能化解掉突厥人的猛烈攻城。
  不过这种反击手段伤亡太大。
  每次出城,起码都得战死三成以上。
  作为都督、太守,王仁恭虽一把年纪,可表现极为出色,他将突厥人来袭归为自己的失职,所以请求将功赎罪,每次都带队出城冲阵。
  虽负伤十余处,却依然不肯放下带队冲锋之职。
  皇帝已经几天都没睡好了,脸色苍白,尤其是眼睛都红肿了。
  突厥人虽然还不曾攻入城中,可他们的箭雨却无比猛烈,甚至还经常以火箭射入城中。雁门城中靠着城墙百步内的房屋几乎拆光了,一来防突厥火箭,二来则是把房子拆了,拿木料石头上城做守城之用。
  皇帝呆在城中心的一处大宅里,可也依然无法安稳,不时会有突厥人用抛石车扔石头进来,虽然突厥人的技术差,可这几天也开始赶制出来一些抛石车,这东西虽没什么准确性,但胜在射程远,可以越过城墙直接砸到城里来,甚至有时还抛毒烟、火球进来。
  杨广从没有经历过这么狼狈的时刻。
  “王卿,你身负重创十余处,不如让其它将军带队吧。”
  “陛下,臣还能再战!”
  皇帝看着这位老将,不由的感动落泪。
  “既如此,那就请将军再战。”
  “陛下,若老臣战死,还请陛下能够抚恤臣之子。”
  杨广这个时候也是也是不惜血本。
  “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古人云,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诸将其可任乎?今委公为突击大将,当副所望也。朕赐公良马十匹,黄金百两,赐爵雁门侯!”
  “公之部下随出城者,皆赐勋三转,加阶一级!”
  “臣谢恩!”
  王仁恭拜谢君恩而去。
  他来到兵营,大吼一声。
  “刘武周、尉迟恭何在?”
  长相彪悍的两员河东大将猛然而出,“末将在。”
  “陛下已经同意我们再次出击,并许诺凡出城之将士,赐勋三转,加阶一级。准备,披甲出战!”
  刘武周挥着手里的铜锏,笑呵呵的道,“他娘的,终于又可以杀个痛快了。敬德,还能再战吗?”
  刘武周此前在辽西时就是王仁恭部下,结果因为罗成遇刺案,心怀内疚,愤而离职回了河东马邑老家。
  结果没多久,王仁恭也请求调离辽西,上次设道置使,他被授为雁门都督兼马邑太守,统领雁门、楼烦、马邑三郡,统兵一万二千人。
  王仁恭到达马邑后,便开始整军备武,设立军府,编练府兵,他亲自去刘武周家见了这个老部下,还说当初罗成本欲调他到身边的事情,两人感叹之际,王仁恭招刘武周到他麾下。
  于是刘武周再次出仕,在雁门都督府下任职鹰扬郎将。
  而尉迟恭也是马邑人,跟刘武周同乡,年轻的时候以打铁为业,一次东征和二次东征的时候,都去涿郡打造过军器。
  刘武周回乡后跟尉迟恭倒是挺合的来,两人关系不错。也知道他的勇武本事,于是向王仁恭推荐了尉迟恭,王仁恭试过他的本事后,破例授了个一个校尉之职。
  这次雁门之围,王仁恭因为早就来面见天子,所以突厥人一打过来,雁门都督府的兵都没反应过来,最后只得匆忙退入雁门。
  尉迟恭长的跟块黑炭似的,又黑且壮,个头魁梧,膀大腰圆,尤其是那豹头环首,跟个猛张飞一样。
  他自小打铁,所以力气十分大,而且家中以前也是数代军职,他打小还习练骑射马槊,擅使一支九节钢鞭,很有边疆的尚武之风。
  听到刘武周问他还有没力气。
  尉迟恭拿起铁鞭一鞭打下,一块上马石便被砸的粉碎。
  “你说突厥人的脑袋,有这上马石硬吗?”
  刘武周哈哈大笑,“厉害,一会咱们哥俩就好好比比,看谁杀的突厥狼崽子多!”
  尉迟恭也不甘示弱。
  “比就比,不过得有点彩头,若是你输了怎么办?”
  刘武周笑道,“我家中有几个高句丽奴婢,若是我杀的没你多,我就送你两个。”
  “好,说定了,不过不是送,是输给我两个。”
  “你先赢了再说。”
  “我铁定赢你。”
  刘武周和尉迟恭二人边说边披甲,片刻后,二人皆是装备齐全,刘武周手握丈八马槊,背负铜锏,腰挎角弓横刀。
  尉迟恭则手持铁缠黑漆丈八马槊,背负九节钢鞭,负弓两支,带刀三把。


第596章 死亡骑士
  雁门城下。
  突厥人万箭齐发,箭雨铺天盖地落下,把数里长的一面城墙完全遮蔽。
  在这猛烈的箭雨下,无数突厥人抬着简易的木梯,推着云梯车,开始向着那高高的雁门城墙前进。
  后方。
  金狼大纛高高矗立,战鼓如雷,角号不断。
  整整五天了。
  城中的隋军已经疲惫不堪,突厥人觉得再加把劲就能攻破雁门城了。
  这时。
  城门猛然打开。
  始毕一下子站了起来,每一次都是如此,到了关键时刻,隋军就会杀出城来。前几次是攻到最激烈时,眼看着士兵已经要上城了,这时隋军出城来了。
  可今天,隋军出来的格外早。
  这边的云梯都还没抵达城下,隋军居然就已经冲杀出来了。
  “调轻骑上去,围杀这支隋军!”
  始毕咬着牙道,每次隋军都用这种出城的方式来破坏他的攻势,始毕今天特意做好了准备,他要让这些隋军有出无回,让他们再不敢出城来。
  号角声响起,狼旗摇动。
  一支突厥的精锐,附离狼骑出现。
  而在城门前。
  那些冲到近前的突厥人,却还只是本能的往城门前冲,每一次都是如此,城门一打开,突厥人就要往城里冲。
  全然不顾城门后那森森的铁甲骑兵。
  有人高呼,有人大叫。
  他们都想着争做最先入城者,虽然突厥人里没有先登和陷阵的功劳,可先攻入城的,也是能够得到更多战利品的。
  “大隋万岁!”
  五十九岁的王仁恭放下面罩,端平马槊,大声高呼。
  刘武周和尉迟恭两员跟钢铁黑熊一样的家伙也齐声大吼。
  “大隋,万岁!”
  一声又一声的呼喊接连响起。
  伴随着这战号。
  两千骑具装骑兵滚滚出城,如一道钢铁洪流。
  五天血战,无数骑士倒下。
  可他们依然不惧死。
  由雁门都督府的边疆骑兵和骁果禁卫军中的皇家重骑组成的两千重装骑兵,人马皆甲。
  在汉魏之时,重装甲骑兵很少。
  在骑兵早期,因为没有马镫,所以骑兵并不是战场主力,他们只承担着诸如斥候、联络之类的任务,到后来,发展为骑马步兵。骑马机动,下马步战,再到后来,骑马弓箭手。
  一直到马镫完善,马鞍也不断增强后,于是草原上的民族,都成了强悍的骑兵战士。
  汉朝曾经就一直被这些骑兵所袭扰,而汉朝虽也训练骑兵,可骑兵却总不如草原骑兵,直到卫青他们一改骑射骑兵为突击骑兵,为骑兵们装备上长矛,使用突击入阵的作战方式,这才让汉军从此一败再败匈奴人。
  说到底,当时汉朝毕竟技术先进,汉军的武器铠甲,都是远超匈奴人的,当他们放弃了骑射这种以已之短攻敌之长的骑战方式,于是匈奴人就悲剧了。
  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多的是中原的混战,各方的技术和财力都不弱,于是铠甲再次增强,然后便又出现了更强破甲的马槊和鞭锏等钝器使用,再然后又出现了甲骑具装。
  南北朝时代,尤其是在北方,重装骑兵各家都有。
  强悍者,甚至有数千上万的重装骑兵,这些重装甲骑兵的冲击力是无可置疑的,尤其是对付步兵的时候,那简直就是无人可挡。
  具装甲骑的冲击,往往能把十倍于已的对手击败。
  而到了南方,往往一二百重骑,就能将成千上万的兵马打败。
  使得后来的南朝,甚至经常做甲的具装甲骑,就是用皮或布做成具装甲骑的样子装备轻骑兵,伪装成重骑兵,可是混在军中,却往往能吓的敌军胆丧。
  突厥人没有什么重骑,他们到现在都还崇尚着骑射,突厥人几乎都是弓射轻骑。
  骑射是他们天生的技能,但具装甲骑的成本太高,并不是那些牧羊养马的草原部落人轻易承担的起的。
  两千具装甲骑人马皆着黑色明光甲,这种明光甲是特制加厚,整个人都被铁甲摭挡,他们平端着如林的黑漆马槊,从城中鱼贯而出。
  然后迅速在城外列阵。
  重骑排出长长的横阵,每排之间相距十余步。
  王仁恭没排锋矢阵,他们是重装骑兵,每一个重骑都是一把锋利的刀,横扫过去,攻击面积更大,杀伤力也更惊人,因为没有人能挡的住他们的冲击。
  天空更加暗淡。
  重骑们黑铁盔上红色的盔缨那么的耀眼。
  黑漆槊上银色的铁缠也闪闪发光。
  王仁恭策马在队列最前,这位老将亲自带队冲锋。
  “为了大隋!”
  两千具装甲骑奔驰起来,连人带马加上铠甲武器,超过千斤的重量,千万只马蹄踏在大地上,使得大地都在震动。
  挡在他们前面的,是沿着雁门城墙下如蚂蚁般的突厥人。
  几里长的城下,到处都是突厥人,他们抬着梯子,推着云梯,推着攻城槌,还在奋力的前进。
  当他们感受到那股子巨大的震动时,具装骑兵已经如同一股黑色的暴风席卷而来。
  具装甲骑又称铠马战士或铁甲骑兵,他们既有最强的冲击力,也有最强的防御力,所以每一个铁甲骑兵,在冲锋的时候,都是目中无人,无视一切的。
  人挡杀人,神挡弑神!
  大地在剧烈颤动,马蹄声如雷般轰鸣。
  一排一排的铁甲骑兵疾驰而来,带起冲天的尘土。
  那些如蚂蚁般的突厥人,几乎连列阵的机会都没有,就被那钢铁洪流掀飞践踏,仿佛如纸糊的一般不堪一击。
  远处的突厥兵惊慌的大声呼喊。
  一些将领试图让这些弃马攻城的部落战士列阵迎敌,可是他们只有弓和刀,长矛都没有几把,凭血肉之躯,如何对抗这滚滚铁流?
  始毕可汗目光一直盯着这边。
  他的眼皮跳动着。
  “拿弓射,射死他们,让附离狼骑从后面射杀他们!”
  精锐的附离狼骑策马杀出,他们没有正面迎战这铁甲骑兵,而是出现在重装骑兵的后面,这也是草原上狼的战术,群攻。
  举着银狼头旗的驸离狼骑纵马疾驰,可两千隋军重骑却根本都不理他们,只是一直向前冲。
  尉迟恭的马槊已经不记得洞穿击杀了多少个突厥兵了,打到后面,甚至马槊都掉落了,他拔出九节钢鞭左劈右砸,依然势不可挡。
  “杀杀杀!”
  重装骑兵们一旦冲锋起来,他们的眼里,便只有拦路的敌人,而没有其它。
  挡我者死!
  无数箭支射来,但多数箭支都被重骑们的铠甲和披风挡住,少数箭射透外面的铁甲,可里面还有皮甲内衬。
  人马皆甲。
  防御掉绝大多数的箭支。
  在突厥人看来,这些人简直就是杀不死的怪物。
  可这些骑士们却早就用铁链把自己和战马链在一起,就算被射死了,他们也不会落马,战马依然会驮着他们,跟随着队伍继续冲锋,直到力尽为止。
  除非战马倒毙,否则这些骑士就真跟不死一样,冲锋不止。
  就算是战马驮着个死骑,可巨大的冲击力撞上,一样都能撞死踩死突厥人。


第597章 铁马连环
  “陛下,不好,突厥人派出驸离狼骑绕后了。”
  马邑郡丞李靖见到上司王仁恭带着兄弟出去后,突厥人那阴险的绕后,立即瞧出了危险。
  “王仁恭他们应当不惧突厥轻骑吧?”虞士基道。
  四十六岁的李靖仪表堂堂,魁梧高大,他跟皇帝差不多年纪。
  作为马邑郡丞,负责军务的官员,李靖骑射的本事自然是不差的。其实李靖还长于谋略,擅长练兵。他也是关陇将门出身,他的舅父更是隋初四大名将之一的韩擒虎。
  李靖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郡公,父亲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他打小就受家族的熏陶,早有文武才略,很有上上进之心,他甚至对他父亲说过,大丈夫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
  很小的时候,他就能跟舅父谈论兵事,甚至能让身为名将的舅父抚着他的头顶赞叹为可与之讨论孙武吴起之术的兵。
  十六岁,李靖就已经出任长县安功曹,后来历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可以说,仕途还是很顺利的,而且在京之时,才干也闻名于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也曾称赞他有王佐之才。
  而杨素曾经还抚着坐榻对他说,你终将做到这个位置,甚至自己的侍婢红拂女私奔李靖,杨素也不以为意,还反将她赠给李靖,成就一段佳话。
  不过李靖一直没有遇到过统兵打仗的机会,因此虽说胸中有韬略,却没机会发挥。走着按部就班的路子,四十多岁外任边疆为郡丞。
  第一次遇到战事,结果就是几十万突厥人铺天盖地而来,而他当时还在皇帝身边,连带兵抵抗的机会都没有,结果马邑城就已经被破了。
  “陛下,具装甲骑虽然能够摧枯拉朽,但只有一冲之力。若是冲锋过后,被突厥狼骑围住,则可能会全军覆没。臣请求率一支轻骑出城接应王太守回城!”
  裴世矩提醒皇帝。
  “现在出城很危险,突厥人早有准备,若是再派兵出去,说不定又会被围住。”
  言下之意,不如看王仁恭他们的造化,突围的回来最好,回不来也没办法,不必再派兵出去,以免添油。
  “陛下,臣只需要一千轻骑足矣!”李靖再次请令。
  皇帝有些犹豫,瞧着李靖,半天才道,“李郡丞你行吗?”
  “臣可以。”
  “那好,给你一千轻骑。”
  城门再次打开。
  李靖头顶凤翅盔,手握马槊,身背钢鞭,率领一千轻骑自城中猛然杀出。
  “冲!”
  风在头顶呼啸,马在身边嘶鸣。
  如林的刀枪闪耀。
  尉迟恭的铠甲和披风上不知道插了多少支箭,整个人跟刺猬一样,连他的坐骑都中了许多支箭,可他还在冲杀。
  绝大多数的箭都没有伤到人马,有些也只是伤到了点皮肉,刺入不深。
  他的马槊早就丢失在混战中,甚至钢鞭都砸的全是血。
  他在冲锋中,夺下了不知道几支长矛,可长矛不如马槊,每冲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