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成冲上前去,狠狠一击,马球进洞。
球场边,皇帝和罗成这边的黄色一方,顿时鼓声如雷,号角齐鸣,彩旗翻飞,无数禁军将士齐声高呼。
“皇帝万岁,皇帝万岁!”
皇帝兴奋的持着月杖策马朝罗成走来,“刚才这球进的好!”
罗成笑道,“是陛下传的好,刚才那一次断球,真是非常狠,而那记传球,更是绝妙!”
比赛结束。
自然是皇帝和罗成这队获胜,以三球优势赢得比赛。
“臣听说陛下打算秋后北巡塞外?”
温汤浴池里,罗成跟皇帝都赤裸着身体,泡在温暖的池水之中。
皇帝的身材不错,很健壮,一场激烈的马球比赛打完,才一会功夫已经恢复如初,他身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赘肉,甚至还有不少的肌肉,这可是让罗成很意外的。
本以为身为皇帝,是最难自控的,毕竟没有人能管的住皇帝,他的权力太大,各种诱惑自然也多。
可谁能想到,皇帝居然还能这么自控,能把身材控制的如此之好,以前听说杨广后宫嫔妃并不多,他还不太相信,现在看来,确实是真的。
想杨坚一生只跟独孤皇后生了五子五女,而杨广到现在为止也只有四子二女,其中长子已经病逝,幼子也夭折,只留二子。
而杨广已经快五十岁了,总共才生四子二女,与他年纪相仿的表哥李渊,可是已经生了五子六女。
身为皇帝,总共才这么几个儿女,也可以说明皇帝对于女色确实不是太喜好。所以后世演义中说杨广什么强奸母妃,甚至强奸妹妹,大肆选秀这种事情,其实是不靠谱的。
隋朝确实有选秀,几年一选,但每年所选秀女数量不多,而且这些秀女入宫,其实是充当宫女的,秀女入宫,经过培训后为宫女,一定年龄后再放出宫去,这也几乎是历朝历代的惯例。
皇帝也在打量罗成的身体。
看着那一道道的伤痕,惊叹不已。
“罗成,跟朕说说这些伤痕的来历?”
于是罗成只好跟皇帝解释。
“陛下,这道伤口是我当年从汲郡挖运河回家路上,遇蓝面鬼打劫,于是奋起反抗,擒杀贼人之时被划伤的,也是我第一道伤口,所幸伤的不重,当时多亏秦琼自东莱返乡经过,于是拔刀相助,擒杀蓝面十八鬼……”
“这道疤,是擒杀盗屠牛贼时被屠刀所刺。”
“这道疤,是在长白山剿匪时所留。”
“这是大野泽的水贼所伤,这是豆子岗的盐贼所杀,这是在辽西与高名丽人遭遇时所创,还有这……”
一处又一处的伤痕,足有数十道之多,大大小小,深浅不一,整个身躯都遍布着这些伤痕。
杨广伸手抚过,大为惊叹。
“百战功成,朕今日方知什么叫百战余生,罗成你辛苦了。”
“罗成啊,朕一直有一个困惑,今日想向你寻解。”
“臣愿为陛下分忧解惑!”
“朕如今也将近不惑之年,这一生只生过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和次子都是与萧后所生,三子为萧嫔所生,四子为陈嫔所生。”
说到这事,杨广有些伤神。
一辈子只生了四个儿子,可谓子嗣单薄。长子杨昭开皇四年出生,在大业元年立为皇太子,这个嫡长子有武力,能拉强弓,生性又谦和,言色平静,生活节俭朴素,可以说极得杨广满意,可却在大业二年病故,死时二十三岁。
余下三子,四子刚出生不到一岁就没了,而三子才刚八岁。
剩下成年的也就只有次子杨暕,他是嫡子,今年也三十岁了。
“自大业二年元德太子病逝,到如今,太子之位空缺已经八年了。朕想问你,朕是应当立嫡次子杨暕为太子,还是立长孙杨倓呢?”
罗成愣住。
他没有料到,皇帝居然问他立嗣的问题。
这种问题,他如何敢答?
“陛下,太子为一国之储君,立嗣虽为军国要事,可这更是天子家事,臣不过为一武将,为陛下冲锋陷阵绝不会皱一下眉头,但这等要事,陛下当圣心独裁,或问询于宰相、元老,臣不敢妄言。”
皇帝听了这个答复,只是沉默,看不出喜怒。
第578章 分封建国
罗成虽然年轻,可有些事情还是拎的清楚的。
立太子这样的事情,岂是他一个边将可以插手的?不管皇帝这番话是真心询问,还是试探,他都不能接。
皇帝立储,这种事情宰相可以谈,元老可以谈,但他这个刚授任忠武军节度使的大将不能谈。
“哎,既然你不肯说,那就算了。”
杨广叹息一声。
他刚才倒真不是试探罗成,只不过看罗成满身伤痕,感慨这位忠于王事,所以在这私下场合便想问下他的看法。可看到如成这般稳重之后,他倒是后悔自己太随意了。
这等重要的事情,确实不该问罗成。
不过反过来,他也觉得罗成确实很不错,没有仗着得宠和功绩,就对这种立储的大事指手画脚,随便表态。罗成很老成,这是好事啊。
“元德太子当年得先皇也称一声天生长者,朕也一直以为将来会将大业传于他。岂料,天妒英才,却让他先我而去。他走后,朕打算好好培养下齐王,将当年元昭的旧部几万人都拔于他,可他做了什么呢?”
杨广叹惜连连。
杨昭死时,他虽留下几个孩子,可都太年幼,所以本来这太子之位自然应当是传给嫡次子杨暕的,奈何这个齐王太过没出息了。
大业二年太子病逝后,杨广便封齐王豫州刺史,大业三年,又转任雍州刺史、河南尹、开府仪同三司。
还把太子的部属都转交给他,可他却十分骄纵,亲近小人,经常派属下寻求声色犬马。乐平公主曾经欲献给皇帝一名美人柳氏,结果杨暕却抢入府中。
杨暕的妃子早亡,结果杨暕却与亡妃寡居的姐姐私通,还生下一子。最让杨广恼怒的还是杨暕居然还把相士请到府中,为她和孩子看相,而相士说她将为皇后,还说那孩子将来会成为太子。
杨暕于是越发认为自己天命所归,于是越发胡做非为。
元德太子杨昭留下三子,他视之为阻碍,暗中行使厌胜之术,想要除掉。
事情败露之后,杨广大怒,赐死了元氏妇,从此对杨暕的恩宠也是日益减少,绝口不再提说让杨暕为太子之事。
这些年,他一直把杨暕带在身边,走到哪带到哪。
可这并不是恩宠,而是监视不放心。
杨昭所出的三个孙子,长孙杨倓,被杨广封为燕王,这些年一直也带在身边,却是悉心教导,十分宠爱。
而另两个孙子则分封为越王和代王,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代王杨侑则留守西京大兴。
其实皇帝一直就有了立燕王为皇太孙的意思,可又还有些犹豫不定。可毕竟燕王才十二岁,另一方面,燕王虽为杨昭长子,但却不是嫡出。
杨昭为河南王时,王妃是崔弘度弟崔弘升之女,后来因崔氏谋反案,而被废。再娶名帅韦孝宽之子滑国公韦寿之女为妃,生代王侑。
而燕王是杨昭的妾侍大刘良娣所生,另一个妾侍小刘良娣则生越王侗。
如果杨倓是韦妃所生的嫡子,杨广也没有这种犹豫了。
杨倓三个孙子中最贤最聪明,偏偏却是庶长,嫡孙代王侑则没那么聪明。
如果不立嫡次子齐王杨暕,反立庶长孙燕王倓,这个事情就于宗法不太合。
毕竟,要么立嫡,太子去世,那就立嫡次子,或嫡长孙,没有越过嫡次子和嫡长孙却立个庶长孙的道理。
按宗法制来说,元德太子杨昭死后,第一顺位继承人,那应当是嫡孙代王杨侑,然后才是庶长孙杨倓,至于杨暕,他兄长虽死,可宗法继承的顺序自动是在他的儿子手里,除非他没有儿子。
不管皇帝说什么,罗成反正闭紧嘴巴一声不吭。
虽然在他看来,若想这太子之位不争议,自然就只能立代王杨侑,他是嫡孙。燕王只是个庶长孙,完全没有资格立他。就算代王杨侑是个傻子,那也未必轮到他。
不过这话轮不到他来说。
可这个问题却困扰了杨广八年了。
帝国储君之位,空缺八年。
当年杨昭的三个幼子,如今大的十二岁,小的也十岁了。
“齐王人不笨,是个聪明人,只可惜以前没有好好教导,被身边的奸佞带坏了。这几年我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不管是西巡北巡还是东征都带着,看着倒也有些长进,悔改了不少。”
杨广看着罗成。
“你年纪虽轻,却懂进退,知本份,这很好。若齐王但凡有你一半,朕也不会让他落到如今这地步。”
“朕老了,一二年内肯定得立太子,不是代王侑便是燕王倓,却绝不可能会是齐王暕。将来不论是杨侑还是杨燕做太子,我都没什么不放心的,最不放心的唯有朕百年之后齐王。”
“朕刚才突然冒出来一个主意,想让阿孩随你去辽东。”
阿孩便是齐王的小名。
“齐王去辽东?”罗成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操作?
既然不放心齐王,那更不能放他出去啊。
“朕知道现在辽东虽还有五郡之地未复,但有你在,不出三五年定能把渊氏铲除,朕打算把阿孩封到朝鲜去,此生都不让他再复回中原,就永远呆在辽东,也算是给他一个保全之法。”
罗成听的直愣神。
杨广还真是处心积虑啊。要知道,在大隋开国之初,就已经取消了皇子封建的制度,虽然也曾让皇子出任总管,但总管只是官职而不是封爵,也没有封地。
杨广继位后,更是把把仅剩下的两个兄弟,都一杀一囚。汉王杨谅因叛乱被杀,蜀王杨秀则被他软禁至今。
哪怕是他的亲儿子和亲孙子,都只有封号,而没有封地。
现在杨广居然想给杨暕在朝鲜分封一块封地?
这是不是意味着杨广又想要改变他以前定下的分封制度?
“朕准备授齐王杨暕为乐浪郡长史,赐给他百里封地千户人口为采邑。”
皇帝最后没说给杨暕封地建国,只是说让他当个长史,再给他一块采邑和千户人口,不过比起常年在杨广身边过着如软禁一样的日子,确实应当还是不错的。
“朕希望你能够替朕照顾,并且看管规谏齐王,莫让他再犯错。”
第579章 太子太傅
圣心难测啊。
罗成回到楚国公府后,立马找来魏征,然后两人关起书房门密议起来。他把事情简单的一说,然后询问老道。
“你觉得皇帝此举目的为何?”
魏征毫不遮掩的道,“皇帝毕竟子嗣单薄,总共就生四个,还早亡和夭折两个,如今就两个儿子,既然皇帝已经打定主意要传位于皇孙,那已经三十岁的齐王放出去,肯定比留下来稳点。”
“既有利于将来传位继承,又还能免的这位喜欢胡闹的齐王做死送命,一举两得。再者,皇帝把齐王封到朝鲜,未必就没有反过来监视震慑你的意思。毕竟,你真要有所异动,有位宗室皇子在,朝廷就有一面旗帜在。”
罗成点头。
“不过估计皇帝更多的还是想着安置齐王吧,毕竟这位确实喜欢作死,本来当年他要但凡老实一点,这太子之位也早就是他的了,哪轮的到那三位皇孙啊。”
魏征笑道。
“其实有这位齐王封到朝鲜,未必就是坏事。万一真的将来中原局势糜烂,大帅你也可以割据辽东,以为起家之根基,到时可以先把这位齐王推出来拥立,当个前台傀儡也不错的,这样也能跟洛阳、大兴两京争个正朔的。”
老道不愧是老道,他跟罗成一样,早觉得如今大隋表面还风光,可根基已经动摇,摇摇欲坠了。
连罗成这样完全靠皇帝提拔起来的大将,都有了二手准备,皇帝这天下还如何安稳的久。
这位皇帝又喜欢巡游,谁知道哪天就死在哪里了,偏偏大隋又无宗室分封,这种做法在平时固然有助于中央朝廷集权,不至于出于西晋八王之乱那种事情。
可一旦皇帝死了,新帝如果没能马上继位,或者说天下大乱之时,到时肯定容易出现各方拥立天子的情况,到时洛阳一个天子,大兴一个天子,极有可能。
在那种情况下,罗成若有一位齐王在手,自然也可以拥立一个天子,这样就不用听其它朝廷的命令,还可以也挟天子以令诸侯。
“皇帝有没有说齐王的两个儿子如何分封呢?”
“皇帝说齐王二子还年幼,所以要养在宫中,等成年之后,再考虑分封到边地去。”
“估计这是对付齐王的后手,留齐王二子在京,算是人质,不过对我们来说,没关系。”
要说历史上隋朝灭亡如此之快,其实跟隋朝的宗室制度确实也有一些关系。杨广因为当年争嫡夺位,后来又遇兄弟叛乱,于是对宗室十分提防。
把宗室完全关在京城当猪养,不说分封地方建国,甚至是放他们外出为官都不可能,都是挂点虚爵虚衔,然后圈养在京。
因此当天下一乱,隋朝没有一个在地方上统兵握权的宗亲。
魏征倒是有些好奇的问罗成,“你以为皇帝最终会立谁为太子?”
“当是燕王。”只看皇帝这些年不管去哪,都只把燕王带在身边,就可以知道皇帝确实最宠爱燕王,一直是把他当成储君亲自培养教导的。而据说,这位燕王也确实表现不错,十分聪明睿智,很有几分当年其父元德太子杨昭的样子。
哪怕他不是嫡长孙,可皇帝行事,向来是不怎么按规矩来的,他能够八年不立太子,为的就是等杨倓长大。
等杨倓再长大点,到时他要强立他为太子,遇到的阻力也更小。
就如现在,皇帝把杨暕分封去朝鲜,也是为了帮杨倓扫清一个障碍。
正月底。
皇帝下诏,授齐王杨暕为乐浪郡长史,于贝江平壤划出百里之地分封给杨暕,又自中原移去一千户百姓给杨暕为封户,另外皇帝还给杨暕两千兵马,为他的左右帐内府亲兵。
而就在三天后。
二月初一。
皇帝再次下诏。
册封皇长孙燕王杨倓为皇太孙,称皇储。
置东宫三师三少,太子太师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其安全,三少则为三师副手。
并拟中央官制,设立门下坊和典书坊和家令寺等。
东宫还置十率府,即左右卫率等。
皇帝授罗成为太子少傅兼太子左卫率。
不过太子少傅虽是正二品高官,可也不过是虚授,毕竟罗成还是安东节度使,不可能在京协助太子太傅教导太子武艺,也不可能分身帮太子统领他的东宫左卫率人马。
其实东宫的全套官职,几乎都是仿的中央官制衙门而设,绝大多数的东宫官,也不过是由朝臣们兼任。
不出罗成的意料。
皇帝八年不立储,突然宣布立储,虽然引的满朝震动,可并没有几人敢公然反对,其实反对者也有,可皇帝都不听。
在这方面,皇帝再一次的表现出了他的独断专行。
他下定了主意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而几位宰相中,苏威裴蕴等人屁都没放一个,萧瑀这位新宰相倒是说话了,他表示应当立嫡孙代王,可皇帝让他闭嘴。
然后其它有大臣也上奏说应立嫡,然后皇帝训斥,说他们没资格反对,说这是天子家事,还说太子储君,只能由皇帝和宰相商议。
这么一番下来,虽然依然还有不怕死的大臣上奏,可虞世基等宰相根本不把这些奏子呈到皇帝面前。
皇帝一点反对声音都看不到了,还以为百官真的已经对他的决策顺从了呢,于是皇帝心情大好。
当即宣布率百官前往西京大兴城,他令东都守樊子盖辅佐越王侗留守。
罗成在洛阳把皇帝送走,便也开始离开洛阳前往辽东上任。他走的路线,便还是当年第一次征辽时北上涿郡集结的路线。
齐王杨暕随罗成同行,皇帝让罗成护送杨暕入辽,到了辽东后再派一支兵马送他去平壤封地。
当然,因为现在朝鲜五郡还在渊氏和杨万春之手,所以这乐浪长史究竟能不能到任还不好说,但皇帝也没急,只说等罗成平定辽东后,再派兵护送齐王到任也不迟。
总之一句话,太子新立,齐王杨暕已经不适合留在皇帝身边,甚至这辈子最好都不要再踏入关中一步。
罗成骑在马上,打量了眼前面骑着白马左张右望的齐王杨暕。
杨暕长的很帅,三十岁的年纪,正是男人最有魅力的年纪,经过数年的软禁生活,这位曾经飞扬跋扈的齐王,如今倒像是刚脱笼的飞鸟一样,看什么都欢喜。
在他身后,是两千齐王帐内亲军,这两千人是从骁果军中调出来的,六百轻骑,一千四百步卒。说是齐王的亲卫,但明显这是皇帝看管齐王的狱卒。
或许,他们也还奉有监管罗成的密令。
第580章 杀神过境
“前面就是荥阳了,你真不回去?”
马上,罗成瞧着身旁一匹枣红马上的郑观音,笑着问道。
郑观音骑在马上,咬牙不声。这一路上,罗成没有半点怜香惜玉之情,硬是让她一直骑着马跟着队伍。
而对那位长孙家的小丫头,却是坐着舒适的大马车。坐闷了,就出来骑会马,骑累了又去坐车。
她的一双玉腿,因为长时间骑马,内侧都磨破了,可磨破了也得忍着,因为罗成真是个恶魔。
罗成伸手拍了拍郑观音的大腿,“不过我瞧着你如今骑术大进啊。”
郑观音白了罗成一眼,想催马上前,结果被罗成直接伸展手臂,把她抱到了自己马上。
感受着自己的后背就紧贴着罗成的胸膛,尤其是他呼出的热气直接喷在耳后,郑观音不由的脸红瞬间火红。
不管怎么说,她也不曾与哪个男子有过这样的亲近,就算以前她常与李建成一起出外游玩,可李建成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姓罗的,请放尊重点!”
“为何?郑家已经把你送给我了,我当初给过你选择机会,任你去留,可是你既然选择了留下,现在又为何说出这种话?”
郑观音也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何要到罗家去,也不明白现在为什么一直还没离开。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在楚国公府,简直就是个粗使奴婢,不但单氏使唤她,就连崔氏也没好眼色对她。
唯有长孙家的那丫头,还有李三娘还算客气些。
齐王杨暕策马过来。
目光在郑观音的脸上扫过,然后落在她的胸口、大腿处。
“楚国公,何必如此暴殄珍物呢,若是楚国公不喜欢她,不如送给小王如何?”
郑观音对杨暕那毫不掩饰的目光极为厌恶,杨暕的名声很坏,年轻的时候做过许多荒唐事,不说跟自己的姨姐私通生子,他还曾经抢过不少良家妇人,看上就抢。甚至在大街上看中了后,派人跟着,然后晚上去抢人。
罗成笑笑。
“齐王,天下美貌女子多的是,这小娘皮却是我的,虽然性子烈了点,可是我挺喜欢驯服这种烈性娘们。男子汉嘛,就得喝最烈的酒,骑最烈的马,上最烈的小娘们,齐王你说是不是?”
杨暕被罗成这番说说的哈哈大笑。
“有意思,想不到楚国公你居然是这么有趣的一个人,我以前听说你那么多血战杀敌的故事,还觉得你是一个冷血酷烈之人呢。”
“既然楚国公舍不得这小娘们,那我也不夺人所爱了。”
杨暕说完,带着几分遗憾的目光扫过郑观音,然后策马又往前奔驰出去。
罗成笑着对郑观音道,“莫跟我耍性子,否则惹怒了我,我直接把你送给齐王。”
“你敢?”
“我有何不敢的,郑家把你送给我处置,我想把你送给齐王也是我的自由。甚至到了辽东,我把你扔进女营也有可能。”
“如果你这样对我,我宁可死。”郑观音怒道。
旁边马车帘子掀开,观音婢长孙无垢探出可爱的脑袋。
“公爷可别总吓唬郑姐姐了,郑姐姐,快到我马车上来,正闷的慌呢,我们一起来打会双陆棋吧。”
郑观音在罗成怀里扭动,罗成在她耳垂上亲了一口,然后拍了她屁股一记,“去吧,陪会我的观音婢。”
说来这两个人名字倒有意思,一个小名观音婢,一个叫观音。
黑夫人林良玉在旁边哼了一声,“你一个大男人,这般欺负个弱女子也好意思?”
罗成笑着伸手在她胸口拧了一把,惹的她尖叫。
“这是一种调教,现在的郑观音,就如当年的你们姐妹俩,你看你们姐妹俩,现在不是就离不开我了吗?”
“无耻。”林良玉捂着胸口差红着脸道。
罗成一阵哈哈大笑。
一骑奔驰而来。
“报,禀大帅,荥阳郑家来人,说要请大帅去郑家赴宴。”
罗成冷哼一声,“郑家请我赴宴,只怕是宴无好宴,就说本帅没空,还要赶路,下次有空再登门。”
自罗成把郑观音带进府中,然后又不给半点名份,还拿她当奴婢使唤,事情传出,郑家大怒。
许多士族也跟着一起谴责罗成,可罗成根本不在乎,或者说要的就是这效果。
这些士族名门的谩骂,反而成为他罗成身上的一道护身符。
能让他在皇帝那里更得信任。
队伍过荥阳之后,沿途便开始不断有队伍加入罗成他们的队伍,都是移驻辽东府兵们的家眷,也跟着前往辽东。
还有一些,则是由地方衙门押解的一些参与叛乱的叛军和贼匪,还有他们的家眷等。
在罗成的建议下,皇帝一改之前捕到叛乱者即杀无赦的旨意,改成将那些叛乱的劫掠的偷盗的,一经捉到,全都流放到五道节度使辖下边境去,按就近原则,离哪道近,就流到哪一道去。
基本上,河南河北河东淮南这几道的流放者,都是送到辽东关外去。
对这些人罗成非常欢迎。
让郑观音暗暗惊讶的是,罗成甚至给那些押送流民过来的官军官差们不少的赏钱,以奖赏他们把人带来。
不但如此,罗成一边走,还一边派人四处招募流民。
对那些受天灾,受匪乱,已经无家可归四处流荡的百姓,发出了招募令,描绘了许多很好的移民前景,让他们跟着一起去辽东。
对许多饿的肚子难受的饥民们来说,只要罗成肯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就愿意跟着罗成走。
至于招他们的是朝廷的太子太傅,太子左卫率、左屯卫大将军、忠武军节度使、楚国公罗成,还是哪位举旗起义的草头王,他们并不觉得有多大的区别。
在郑观音看来,罗成很胆大,也明显深悉流民们的心思。他每到一处,总是先让人架上大锅,然后开始煮粥炖肉,再派人树起招募大旗,敲打锣鼓,四下宣喊。
这样做,无疑是不符合朝廷规矩的。毕竟这些百姓,那都是隶属各郡各县的,现在就算有灾荒,可灾荒过后,只要没死的都得回到原籍,依然是那些郡守县令们的子民。
现在罗成趁火打劫,把人都招走,这是乱来。
可这招无疑效果很好,每路过一座城镇,罗成的队伍就能庞大几分,等过了黄河,到达河北地界时,罗成的这支人马,已经足足有两三万人了。
一路行来,烟尘滚滚,一些精骑悍卒之后,是无数的饥民百姓,缓缓跟随着北上,这般大阵仗,甚至让无数前方的郡县,都还以为是大股反贼杀到了,吓的慌忙关门闭城。
好在罗成每每总会派兵上前解释一番,然后顺便找他们讨要一点粮食,这城取粮百石,那县化缘几十石,这队伍不断扩大,可罗成倒也没缺过粮,甚至还能慢慢积蓄不少粮食下来。
“这样子一路到达临渝关下,估计我们能凑起五万人。”魏征对罗成拉人头的手段非常佩服。
“哎,都是饥民太多,虽然在洛阳时,感觉天下一片太平,上元节的灯火无比灿烂,可一出洛阳,到处都是饥民啊,虽然各处都在剿匪杀贼,可局势比起几年前我们刚北上东征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是越来越差了。”罗成感叹着。
“大厦将倾,谁也拦不住了。”魏征也感叹着道,“但愿关外辽东能够成为一片净土吧!”
“闯关外去哟!”
路上,不时有百姓在唱着歌,闯关外闯关外,背井离乡闯关外,关外有肥沃的黑土地,关外没有战乱匪事,闯关外闯关外,背井离乡闯关外……
有些人相信关外确实是没有战事匪乱净土,但更多的人只是因为跟着罗成每天能有两顿饭吃,为了这两口吃的,哪怕是跟着罗成去天涯海角,他们也愿意。
因为不跟着,可能就得饿死了。
河北。
豆子岗。
数百里盐泽豆子岗,曾经大大小小的贼匪几十家,可如今只剩下了一家,那便是长乐王窦建德部。
如今的窦建德,经过他精心训练的兵马已经有八千之众,其中重装骑兵一百,轻骑两千,步卒六千。
这八千兵马,可不是如当年高士达那样的乌合之众,而是他精选年轻健壮者,以及不少来投的郡兵、府兵等组成,严加训练,而且随他打过十余仗。
另外在几百里盐泽之中,如今藏着十余万的流民,这些都是投奔他窦建德的,既有他那八千部下的家眷亲朋,也有河南河北来投的百姓,现在都奉他为王。
一方面,窦建德带兵四处征战,他现在主要是黑吃黑,打那些小股的贼匪,夺取他们抢掳来的物资钱粮,另一方面,窦建德让那些投奔他的流民,在盐泽里产盐,然后贩卖盐,进项不少。
正是靠着这个战略,窦建德如今称霸河北运河的东部地区,与西面的张金称和北边的王须拔号称河北三雄,而且因为他没怎么主动攻打郡县,因此并没有怎么受到河北官军的主动打击。
“传我军令,让所有弟兄们离开运河二十里,若遇楚国公队伍,则立即退避三舍,任何人,不得去招惹楚国公。”
“谁敢违我军令,敢招惹罗帅,我必追杀他到天涯海角!”
窦建德在罗成进入河北之后,便立即下达了一道命令,并让手下给河北其它各路英雄豪杰传下英雄贴。
“为何?”
“一,罗成是我老帅,于我有恩,他此次过境,我必须得礼让。”
“其二,罗成是杀神人屠,谁若招惹到了他,那就是引祸上身,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礼送他们过境便好,能不招惹就千万别招惹。”
第581章 老鼠拜猫
运河边官道上。
这条官道很宽阔也很平坦,为了东征,当初征发了无数民夫挖通了从黄河到涿郡的运河,又沿着运河修了一条宽阔而又平坦的大道。
大道又宽又平坦,能有十丈之宽,可以并行多辆车马。
罗成带着部下几百兵马护着齐王杨暕,后面还跟着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