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生征战百千回,最终却死在三征开始之前,始终未能灭亡高句丽,一雪辽东之耻。
在东莱任主簿的老爹告诉罗成,周法尚听闻三征令起,积极备战,谁知转眼就没了。
大隋又倒下一根顶梁柱。
来护儿此时还在洛阳,罗成现在也管不到河南的事情,只能让老爹先帮着打理下,然后他写了封奏章,奏明东莱太守周法尚病逝,让皇帝派大将来接任太守之职并水师总管之职。
不出意外,肯定还是来护儿前来接任。
不过他也给罗艺去了封信,让他看有没有机会,把老爹这个主簿扶上东莱郡丞的位置,这样一来,来护儿统兵出征后,老爹这个郡丞二把手,依然可以顺势接管东莱郡。
皇帝已经下旨三征高句丽,但现在已经有九月,辽东开始降温。所以今年是没法打了,只能是开始动员,估计也要等到明年正月再正式出兵。
在此之前,罗成这个辽东太守,兼知辽东辽西诸军事的大将,便算是辽东战区的最高指挥了。
在大军出征前,会不会就先爆发几场局部战役,这却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但罗成只能说,杨广这个时候还敢马上发三征高句丽旨意,这胆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大,这天下都乱成什么样了,也不说休息休息,哪怕休养个三五年再打也好啊,可他却马不停蹄的,相隔半年,居然再次诏令征辽。
第517章 嫡庶
“你把阎氏接进家门了?”
东莱郡,蓬莱城中,罗家。
大妇单彬彬的腹部已经高高隆起,她已经有了近十个月的身孕。怀孕后的女人情绪总是容易起伏,上次丈夫回来在家过个年,总算是没辜负公婆的关心,她这个大妇是终于怀上了,但罗成在家没呆多久,便又二次东征去了。
上次回来平叛,更是只回家看了一眼,连一晚上都没住就又走,这一走就是小半年。
如今总算丈夫又回来了,可他居然说又要走。
单彬彬确实有些忍不住了,直接拿阎氏发飚说事。
罗成看她气鼓鼓的样子,觉得还挺可爱的。过去拥住她在怀,一手抚摸着那高高隆起的肚子,“孩子在肚子里闹腾不?”
“闹腾的很,整天拳打脚踢的,不对,别转移话题,说阎氏呢。”
“喜欢拳打脚踢好,肯定是个儿子,将来也要当大将军的。”女人都喜欢儿子,尤其是对于单彬彬来说,更希望能得个嫡长子。
不过她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你当然喜欢儿子了,都已经有个儿子了。说吧,阎氏怎么回事?”
“其实你也不用担心她,是叔父安排的。你也知道,叔父无子,之前奏请陛下把我过继到他名下,如今正好阎氏生了个儿子,所以叔父就说不让她回来扰你,而是把她接到燕国公府去,那孩子呢就算是燕国公府的了。”
“那阎氏倒是好命,这么一来,岂不成了燕国公府当家的孙媳妇了?”
“燕国公府哪轮的到她当家呢,崔氏厉害着呢。”
“厉害更好,恶人就得恶人磨。”单彬彬还是有些不太高兴,丈夫已经过继到燕国公府名下,虽如今丈夫有个楚国公爵位了,但将来自己长子可以继承这楚国公爵位,次子可以继承燕国公爵位啊,凭什么让那阎氏也做大,还让她孩子继承爵位?
“这个事情是叔父安排的,就算了,这样一来,叔父也算是后继有人,我们呢,继续过咱们的日子。彬彬,这孩子名字想好没?”
“孩子名当然是你这个当爹的取了。”
“那你看叫他嘉文如何?”
“两个字啊?”
“两字名也好啊,罗嘉文,我觉得挺好听的。”
“可你不是说孩子将来当大将军吗,这名字好文。”
“儒将,出将入相的大将军。”
单彬彬一下子就高兴了起来。
女人有的时候就是如此,虽然不高兴,但只要丈夫愿意哄她,便能很快忘记烦恼。
“李氏也快生了,如果她也生个儿子,那叫什么?”
“哲威,或绍武,这看如何?”
“你说好就好。”彬彬突然又有些不高兴起来,罗成一头雾水,搞不懂女人怎么说变脸就变脸。
“哎呀。”
“怎么了?”
“我好像破水了。”
单彬彬捂着小腹,惊呼。
“破水了?那估计是要生了,你先坐好,我马上去叫人。”
罗成连忙喊人,好在家里有两个即将临盆的孕妇,所有家里早就请好了稳婆,此时闻讯马上赶来。
稳婆经验丰富,一下子就看出是要生了。
“请楚国公先出去,在外面等着,要生了。”
罗家上下顿时忙碌起来,婆子丫环们都围了过来。
烧水的烧水,准备剪刀的准备剪刀。
“公爷,三娘子要生了。”
这边忙做一团,结果李三娘屋里的丫环赶过来,说李秀宁也发痛了。
这下倒是事出意外,让人措手不及。
“赶紧再去请接生婆。”
那边红线听到这消息,赶紧进屋告诉单彬彬。
“姐姐,那三娘也发痛了。”
正痛的满头汗的彬彬一听,立即道,“产婆,赶紧帮我接生,我一定要先生下来。”
产婆也算是接生无数,自然清楚大宅门里的这些事情,大妇和妾侍一起生孩子,尤其这还是楚国公府的头胎,如果正妻先生,那就是嫡长子,又嫡又长,自然是最好的。
若是让妾侍先生,那这长就让他抢去了。
“夫人请放心,我一定努力。”
“若是帮我先生,我赏你一万钱。”彬彬咬牙。
相比起大房这边的热闹,李三娘的院子明显要冷清一些,这也是大妇和妾侍的区别。
就连仆人也更愿意去大房那边帮忙。
罗成过来时,李秀宁正在咬牙发力,一头汗水。
“怎么样?”
“胎位不太正,一时不好生。”
另一个仆妇道,“好在咱们三娘身子骨结实,是练过武的,这生孩子有力气。”
“准备好了参汤吗?”
“没有,厨房只给正院那边准备了,没给我们院备。”一名丫环道。
“马上过去,就说我吩咐的,让他们到我书房去拿那支百年的老山参,立马炖汤,炖好了两边房里都送来。”
参汤最重要的还是能给产妇提精神,毕竟生孩子就是个大难关,这年头又没剖腹产,全靠顺产,危险性极大。
罗成要进去瞧,仆妇拦着。
“公爷,女人生孩子,没有男人进去的道理。”
可罗成懒得理会他,直接就闯了进去。
屋里,李秀宁正蹲坐在一个奇特的椅子上,下面还放了个木盆,这是产妇专门准备的生孩子工具,她们认为女人生孩子最好是蹲或坐着生,这样更好发力,很少让人躺在床上生的。
“公爷?”
李秀宁身着一件轻薄的长衫,蹲坐在那椅子上正累的浑发是汗,看到进来的罗成,惊讶不已。
“三娘,我已经给孩子取好名字了,就叫哲威,你看如何?”
“男孩名字。”李三娘握住罗成伸来的手。
“嗯,肯定是个男孩子的。”
“你不去陪着大娘子?”
“我听说这孩子调皮,所以特意来看看,等他生下来,我一定要先打他两巴掌。”
产婆看着罗成,有些无奈,接生这么多个,还是头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呢。
“好了,公爷,不能耽误的。”
罗成道,“我就在这握着三娘的手陪着她。”
“公爷,没这样的。”
“让五郎留下吧。”李秀宁道。
或许是罗成在给了三娘动力,又或者是老山参的功效,李秀宁用了近一个时辰后,终于成功产下一个男孩子,而单彬彬则比她还早了小时时辰同样产下一个男孩子。
“嘉文、哲威,好名字。”
老爹看着罗成抱来的两个大孙子,非常高兴,不论嫡出庶出他都喜欢。
第518章 纳叛
秋日里红叶越发的鲜艳,蓬莱码头,却越发的热闹起来。
再次东征令下,东莱又一次作为水师大本营,无数的水手、府兵、粮草都在往这边集结。
而因为旅顺已经成为大隋的一个新占之郡,旅顺和建安驻扎的一万隋军,也都完全依赖着从东莱港运去补给。
“现在开始集结,但估计正式出征得等到明年三月之后,甚至是四五月的时候。”
老爹跟儿子走在蓬莱港的码头上,看着无数的人流。
“年年征东,到现在已经不知道征东到底为什么了。”老爹感叹着。
罗成没说话。
最初,征东的计划是没有错的,毕竟高句丽的威胁是实打实的,大隋不打高句丽,早晚高句丽就要来袭大隋。错只能说错在一开始的战略上有些差错,第一次出兵太多,或者说指挥方面没能统一。
然后第二次东征就有些勉强了,中原动荡不安,皇帝却急着二征。这二征终于遇到大叛乱,结果叛乱虽然很快平定,但皇帝马上三征,皇帝的目光只是盯着辽东,却不知道形势早已变化。
高句丽固然是一次比一次虚弱,可中原也一天比一天不安稳啊。
“父亲什么时候进京?”
罗贵摇头,“嗣业都已经成婚了,我还进京做什么。”
嗣业是在八月的时候完婚的,皇帝对出云公主确实是相当的宠爱,据说大婚当日,十里送嫁。
皇帝不但给公主三千户的封邑,另外还拿出来一百万贯的钱帛等来作为婚礼以及赏赐所用,皇帝还直接把李敏和宇文娥英在洛阳的宅第产业都转赐给了嗣业。
“现在你们兄弟六人,就剩下小六还没成亲了。”
“爹,我之前跟世绩商议过,他也跟他父亲说过,徐伯父对于小六与徐家小娘的亲事是同意的。”
“同意就好,徐家同意我自然更没意见,我就一条,早点办婚礼,早点成亲。”老爹对小六的事情比较操心,这小子虽然还才十七,可妻还没娶,屋里女人却不少,现在孩子都生了四五个了,大的都已经四岁,委实有些胡闹。“徐家知道小六有庶出子女的事吧?”
“知道,他们没什么意见。”
娶妻之前先纳妾,甚至是先生儿育女,在这个时代都算的上是极普通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大户名门家,对此也没什么反对的,反正嫡庶有别,庶长也比不过嫡出。
“连年征战,也不得停歇,哎。”
老爹感叹着。
罗成也只能苦笑,东征开始,他几乎常年在外打仗,每次回来也就是呆个一两天,上次甚至连一天都没呆过。
眼下,刚从江南过来,又要去辽东了。
好多将士们都希望能够放个假,让他们回家团聚一下,可旨意是让他们直接去辽东,罗成也没办法。
“但愿这次杨玄感叛乱平定后,河南能够稍安稳一段时日吧。”
第二天,罗成告别了妻妾儿子,再次出发。
码头。
李玄霸骑马赶来。
“姐夫,等等我。”
罗成看着玄霸,“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好让你留在东莱照顾你姐吗?”
“我姐好着呢,我要跟姐夫去辽东,姐夫你看我这一年,按你给的药方天天调理身体,又每天早上跑步,还在铁作坊拉风箱抡铁锤抡了快一年了,你看我如今身体多结实。”
说着,玄霸还拿出一把锤子来。
“这锤子跟姐夫你的一样重,你看我舞的很顺手。”
罗成看着这小子,这一年的功夫,确实大变了样。
之前他身子弱,罗成倒是知道个土方给他,然后又让他多锻炼身体,这小子很听罗成的话,每天跑步,还真去了铁作坊里学打铁,从拉风箱开始,到后面抡大锤。
每天还拿不少名贵药材药浴,到了夏天时,又在海里游泳。
练来练去,这小子硬生生的从一个病秧子大变了样,如今个头长高了不少,身子更结实了许多,手臂上居然都是肌肉。
一把铁锤挥地来呼呼有风。
“你姐知道你要来吗?”
“知道,三姐说让我跟着你就行。”
“好吧,那你就加入我的白马义从,跟在我身边好了。”
“谢谢姐夫。”玄霸十分欣喜。
在东莱港,罗成一行换乘了东莱的大战船,其中不少能乘八百人的五牙大战舰,还有能乘五百人的黄龙战舰,这些都是楼船,其实并不太利于海上航行,好在他们只是沿海岸航行,并不进行深海航行,此时季节也没有什么大风暴。
除了这些大楼船,还有不少适合海上做战的艨艟以及斗舰还有一些行动迅速的快艇等。
这些船只都很新,是近年专为东征打造。
船员水手,则基本上都是来自江淮等地的青壮,这些人多是沿江沿海居住的渔民船员们,善于操舟。
船队除了运送罗成的两万五千人外,后面还跟着一支不小的船队,其中部份船上装着往旅顺、建安补给的物资,还有部份船则是装着流放往辽东的罪民,这些多是上次杨玄感之乱时从贼的,此时被陆续从东莱流放到辽东去。
多达近十万人被处以流放辽东之罪,离开东莱港后,途经的庙岛群岛上,就已经陆续有人被放到沿途岛上。
早几年还比较荒凉的群岛诸岛上,现在居然到处都是人,这些流民,只能在岛上垦荒、打渔,以及做些为路过船只修补、补给等事。
“士诚,后面船上有个熟人,王薄也在。”
秦琼过来跟他道。
“他没死?”罗成有些意外,毕竟他可是伪楚的齐国公,算是重要骨干头目了。结果秦琼说因为王薄投降较早,又是直接率部下五万人一起投降,所以这次他运气较好,没被处死,只是被抄没所有家财,然后全族一起被流放辽东。
“把他叫过来吧。”
再次相见,王薄已经苍老许多,整个人须发半白。
罗成给他倒了杯酒。
王薄一饮而尽,满是苦涩。
“此去辽东有什么打算?”罗成问。
“能有什么打算,流放辽东,监视垦荒。”
“不如你来我军中吧,随我征讨高句丽,也算将功赎罪。”
王薄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如果你不愿意就算了。”
王薄怔怔出神许久,方道,“我愿意。”
第519章 裂土封疆
旅顺。
大连港。
旅顺太守罗存孝带一众将校前来迎接。
“我听说你居然把王薄收编了?”
“嗯,不但收编了王薄,我还要从那些流放的叛军中招募那些精锐能战者编入军中。”
“你胆子也太大了吧,这些人可是叛军,他们本来要被处死,是你一力保下来,才让他们改为流放辽东。你现在又马上要收编他们入麾下,你就不怕有人弹劾你?”
罗成拍了拍兄弟的肩膀。
“老四啊,你也不看看如今是什么情况了。虽然陛下已经下达了三征高句丽的圣旨,但我看,这三征只怕未必能成,你看看中原现在,虽说杨玄感和刘元进都平定了,但地方并未安宁,相反,越发动乱的厉害。”
皇帝说三征,但如果天下不从,皇帝也没法。
而他罗成在辽东,却可能要独自承受高句丽的压力,甚至可能最后皇帝中原派不来大军,反要他独自征战。
“早做些打算为好。”
“本来江都平乱之后,会有几十万人流放来辽东,可我得知,王世充在江南胡乱非为,现在整个江南之地都乱起来了,那几十万流民估计根本来不了几个。”
整个辽东现在兵马不算少。
旅顺有六千兵,建安有四千兵,另外在辽东有罗艺留下的一军,新城也有李渊率领的一军镇守,此外,屈突通镇守柳城,王仁恭镇守辽西。
六郡加起来不止十万兵,但其中辽西和柳城两镇在辽河以西。
李渊驻新城,统一军,宋老生驻建安,统四千,罗存孝驻旅顺统六千。
罗成这个辽东辽西诸军事,节制六郡兵马,不过除了宋老生和罗存孝两军,估计其它几个都不太好节制。
其实辽东辽西现在兵不算少,但问题在于补给完全依赖关内,地方根本无法自给。
一旦中原动荡继续,那么这补给就怕会很困难,到时就算有十万兵,也撑不住,极可能到时就会撤调回部份军队。
他现在收编叛军流放者,有两个打算,一个是尽可能的增强下自己的实力,二来也是借此安抚那些没流放者,毕竟许多流放者都是整家人流放,现在有人在军中当兵,总能拉近点关系,而不完全是对立。
“存孝,现在旅顺有多少人口?”
听到这事,老四摇了摇头。
“哪有什么人口,也就是我们这六千驻军,然后就是还有大约三万高句丽俘虏了,另外约有几千的渔民商人,但他们只是来打渔做买卖的。”
那三万俘虏是上次留下来修城筑堡的。
罗成想了想,“之前流放过来的人呢?”
“还在旅顺港口呢,来了几批,大约万把人,我还不知道如何安置呢,暂时让他们一起修城堡。”
如今这个时候,已经是秋天了,这个时节还是可以种下冬小麦的。
“我这次带来约两万流民,加上你这里的,也一共有三万流民三万高句丽俘虏,现在这季节,还能赶种冬麦,你得暂停修筑城池,得抢着把麦子种下,这样来年春天也有收获。”
“咱们现在有粮食啊,一直从东莱运过来。”
“再过不了多久,东莱港就要上冻了,到时就会停航。再说,那边送来的也只是军粮,这些俘虏和流民,他们的口粮怎么办,到冬天饿死吗。得做长远准备,现在就赶紧秋种。”
“怎么种?”老四对这些不感兴趣,也不知道要怎么开始。
罗成来时已经想过这方面的问题,心里有了计划。
“这样,驻守旅顺的六千士兵,你给他们每人先分个一百亩地,那些流民和罪俘,按每丁也分一百亩。士兵的地,由军士们集体耕种收获,种子农具等都由你们旅顺衙门出,所收获的粮食,到时则一半分给士兵,一半归官府为军粮。”
“那些流民和罪俘耕种的地,农具耕牛种子等则由衙门租给他们,所收获的粮食,则是种子农具耕牛等租两成,流民罪俘得三成,剩余五成也都归衙门。”
这算是半军屯,军屯是由军人耕种,所得全归军营,但罗成为了能够发挥下大家的积极性,也给大家谋点好处,所以衙门最后只收一半。
“那租庸这些要收吗?”
“当然不用,这是军屯,军屯所得为边军所需。”
“若是田地还有剩余,则可以作为公廨田、职分田,让人佃种,一半收入归佃者,一半归入公廨或职官所得。”
三万俘虏加三万流民,其中青壮者估计有三分之一,每丁按百亩算,则能耕种约两万顷地,六千驻军再军屯六千顷,总不到三万顷。
土地还是有多的。
“剩下的田地,给军官和士兵们分勋田永业田,每个士兵先给五十亩作为永业田,剩下部份,给有勋者为勋田。”
“剩下的则为公廨田和职分田。”
“这么多地,才这么点人,分下去也种不了啊。”
罗成可不管种不种的了,没分,那就是块荒地。
但如果分下去了,那就是属于将士们的田地,对于这些家在中原,来到海这边驻守的府兵们来说,这无疑是能够增强他们对这块土地感情的。
“现在种不了,将来还可以种的。我也会想办法,继续从中原移民过来,到时,手里有田,就可以佃给那些流民耕种,坐等收租就好,这样对弟兄们来说,难道不是个好事?”
现在许多人还没有真正把辽东之地,当成是中原所有,高句丽未亡,没人知道辽东会有怎么样的反复。
所以朝廷也好,勋戚贵族们也罢,手都还没有伸过来。罗成现在就要打这个时间差,既然他先来了,那就得先得。
把田地先分下去,给麾下的将士们分到手,管现在种不种的了,地分到手,就是自己的。
“对了,还有一个事情你也要办一下,那些俘虏里也有不少女子,你把其中适龄未婚的挑出来,然后给驻守的弟兄们安排,也让他们在这里纳个妾。”
“纳妾?”老四搞不懂罗成脑子里在想什么。
“嗯,让驻守弟兄纳高句丽女人为妾,有田地有女人,将来还会有孩子,那么他们才会用心在这里驻守,明白吗?”
老四一脸的惊叹,“你这是打算以后都不回去了?”
“以备万一!”
第520章 驱赶李渊
要说这段时间,辽东确实还是比较安静的。
杨玄感叛乱,皇帝大军回撤,高句丽人没有趁势反攻,结果却是在平静了段时间后突然爆发了兵变内乱。
渊太祚杀死国王高建武,还杀了保王派的军方大帅乙支文德,这位因为在上次东征时大败隋军的将军,被高句丽人称为战神。
可惜一代战神,没有死在隋军铁蹄利剑之下,最后却死在了自家人之手。
高建武和乙支文德一死,保王派贵族也差不多被杀光,渊太祚只身入禁卫军营,成功的把禁卫军收入麾下。
高句丽地方上的保王党,于是陷入艰难选择之中。
要么向新的朝鲜国王称臣,要么就只能被渊氏来剿。
不少保王党最终选择承认新朝,拥立新君,但也有部份人死硬。比如只剩下了一只手的杨万春,他便拒不承认,不但如此,这位还跑到朝鲜半岛上,到处招兵买马,如今已经在平壤旧址上拉起了一支几万人的勤王军,虽然是一支乌合之众,可高句丽七百年的余威还是有的,不少人还是很忠于王室。
而杨万春不但在平壤起兵,他还派人去联络靺鞨部落,希望他们继续派兵南下。靺鞨好几个部落的首领,都娶的是王氏之女。
高句丽表面上已经改朝换代,如今为渊氏朝鲜,但实际上,暗流涌动,一场内战即将开始。
当然,新城太守李渊对这个不太感兴趣。
他巴不得那些高句丽人打起来,打的越凶越好。他更关心的还是中原,还是朝堂。
相比之下,罗艺入朝拜相和罗成接连擒斩两伪帝,这个消息比较刺激他。罗家算是真正的崛起了,一门两公两侯,还尚了位公主。
更别说如今罗艺在朝为相,罗成镇守辽东,罗嗣业还是骁果统领。
而曾经煊赫无比的八柱国家,如今却已经凋零了。
就因为一个李氏当有天下的谣言,皇帝居然就把太师李穆一族连根拔起,当年的李家是何等的煊赫啊,他唐国公李渊看到李浑、李敏这些人,那都得点头微笑的。
可现在,一句李氏当有天下的谣言,皇帝就将这一大家子直接弄死了,在朝为官者一百多个子弟啊,一句话就灭了,这可是当年的八大柱国和十二大将军中各占一席的李家啊。
同样同为八柱国家的李弼家族,也因为李密参与杨玄感谋逆而受牵连,这次李弼一族,所有子弟的爵位削除,官职罢免。
还有于家,上次于仲文被杀,这次结果于家又因为有子弟在东都城外降了杨玄感,而受牵连,整个于氏家族的子弟,官职爵位全都被削除。
唐国公府也是八柱国家之一,李渊的祖父李虎曾经是柱国大将军,到他这一代时,李家子弟众多,为官者不少,但以前比起李穆李弼于谨等家族还是差的远。
毕竟他祖父死的早,父亲又早死。
在新城,听到几大家族被抄没的消息传回,李渊是整夜不能眠啊。
这段时间,李渊十分的安静,整天就呆在新城太守府中,闭门谢客,更不敢出入军营,与将校们交谈过多,生怕一个谋乱的罪名落到头上。
李渊坐在书房里,怀抱着一把琵琶,轻轻的拔弄着。
他的琵琶还是弹的很不错的,有大家水平。
李建成快步进来,在门口站定。
“父亲,罗成到了。”
李渊放下琵琶,抖了抖衣袖。
“记住,以后不得再直呼罗成二字,于公,你得尊他一声楚国公或罗帅,于私,你也要叫他一声五郎。”
李建成黑头脸,“一朝得势的暴发户而已。”
“放肆,以后莫再让为父听到你这样的混账话,赶紧收拾一下,随我出城迎接。”
“父亲,他已经入城了,马上就要到衙内了。”
李渊听了,赶紧整理了下衣衫,“那还不随我赶紧到门口迎接。”
刚出书房,结果就看到罗成一身铠甲带着一票将校大步进了院里,“外舅,我一来就听说你最近身子不太好,好多天都没出门了,可是让我担心不已啊。不知外舅身子哪里不适?”
隋人新妇称公婆往往为姑舅,而男子称丈人也往往称外舅。
罗成是当今最得势的新贵,而李渊却是已经过气的老贵族,虽然李渊把女儿许给罗成,但只是为妾而不是为妻,因此其实他都算不得罗成的外舅。
要罗成这般热情的样子,还是让人惊讶的。
“不想一点小疾,竟然劳烦大帅亲来新城,听闻大帅平乱归来,我本来是要去襄平拜见的。”
罗成上前拱手行礼,“你是长辈,我来看你才应当。”
“你是大帅,应当由下官前去拜见的。”李渊拱手。
“就算不论私礼,你也是前辈。”
两人客套半天,罗成才把玄霸招上前来。
李玄霸拜见父亲,这时李渊才发现他,他擦了擦眼睛,一年多时间不见,怎么这个病儿子却居然这么结实了。
“爹,都是姐夫帮我调理的身体,你看我现在多强壮。”
李渊忍不住眼里闪过泪水,这孩子打小不容易,费尽心思求遍名医也不得好,想不到跟着罗成一年多,身子居然好了。
“好好好,既然好了,那以后就留在爹身边。”
“爹,我现在是姐夫白马义从亲卫呢。”
“进去坐。”
李渊无奈道。
客厅。
罗成留下一众兄弟喝茶,然后拉着李渊到了他书房。
“最近洛阳有句谣言,叫李氏当有天下,外舅听到没?”
李渊忙摆手,“不信谣,不传谣。”
罗成呵呵一笑。
“外舅应当知道,李浑李敏这对叔侄谋反一案吧,李穆家族被连根拔起了。李弼家族,也因不孝子李密谋反,如今全族被株连,全除籍为民成了白丁了。”
“还有于家……”
李渊一脸的难看。
罗成终于打住。
“其实陛下对于这句谣言可是非常在意的,尤其是对于朝中姓李,又是如八柱国家这样的名门大阀,更是十分警惕啊。外舅如今虽然只是一地太守,可毕竟坐镇边疆,手握着数万兵马,而且外舅家族可也是八柱国家之一啊。”
“士诚啊,三娘刚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你还满意吧?”李渊道。
“满意,非常满意,那孩子长的极好,我给他取名哲威。”
“这名字好。”李渊点头。
“外舅,咱们是姑丈两,所以我呢也不跟你弯来绕去。现在呢,皇帝对姓李的很不放心,外舅你现在处境有些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