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驸马爷-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二十二章:冶炼技术 遭遇挫折
天稍稍明,杜荷就从温暖的被窝里钻了出来,奉珠揉搓着睡眼惺忪的说:“夫君起这么大早是干什么去啊。”
杜荷捏着她的小脸说:“还能干什么去,前几日让工匠们制作的火炉,如今应该差不多好了吧,所以,过去看看,要是今天弄好了,这大冷的冬天,我们就不用燃烧那种火盆了,在房间里,也就再也不用穿这么厚,蜷缩在被窝了。”
老二来金早早的就在院子里等待着杜荷,两人各自舞枪弄棒的耍了一遍后,向着邻家小院子走了去。
那刘铁匠一瞧驸马爷来了,赶紧停下手中的伙计说:“驸马爷,如今按照你的草图,所做的物件已经就要好了,你看看哪里有什么差错,”
杜荷信手拿起烟筒看了看说:“这怎么用的是铜制烟筒呢?”
刘铁匠缓缓解释说:“驸马爷,非是小人们要用这铜来打造烟筒,而是驸马爷说的铁制筒,目前我们这些人多做不出来,再说了铁块烧了很久一点反应也没有,并不如这铜块,几个时辰就能融化成水,制作烟筒起来也比较容易。”
杜荷点了点头想到,如今大唐的炼铁技术比较困难,而铜的熔点为1083℃,炼块状铁要求的温度为1000℃左右,生铁的溶点为1146℃。熟练地掌握炼铜技术和进一步改进鼓风技术,获得生铁熔铸的高温是很难达到的。
而如今大唐,采取的最早的铁钢工艺流程是:先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叫块炼铁。块炼铁含碳量低,质地软,杂质多,是人类早期炼得的熟铁。再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后经过锻打,除掉杂质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铁。
杜荷沉思许久,想到这样的说法,早在高中时期,老师就主要讲过古代人炼铁的技术,而当时闫主任也挺佩服古人的智慧,因此想清楚这一切后。
杜荷缓缓说道:“刘铁匠,既然铜制烟筒好制作,就先用铜制烟筒吧,过一些时间,我将炼制铁块的技术告诉你,你到时候就负责炼铁吧,当然官府这边我会一一打点的,这种事情官府知道了也不好,不然以为我们制作兵器要谋反呢?”
刘铁匠哈哈笑道说:“您是贵人驸马爷,怎么会谋反呢?不过官府哪里还是需要备案的,不然也不好向人家解释。”
杜荷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其他火炉的东西,泥土烧制的圆柱形火炉,已经被四四方方的装饰起来,下面单独留了一个出风口,当然这个出风口,也可以将烧尽的煤渣取出来。
看完这一切之后,杜荷满意的点了点头,顺便赏赐了六个人一人一百纹银,又叮嘱他们继续努力,过几天就去梁洲府封地,建造炼铁炉的事情,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那么对于大唐来说也是一件进步,对于提高如今百姓的生产力,将是一件大事情。想清楚这些杜荷逐渐的焦虑起来,因为他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可以将其做出来。算了暂且不管这些了,先将煤炉装好了再说。
煤炉是弄好了,但是蜂窝煤的制作过程还是比较麻烦的,杜荷当下有仔细的询问了,蜂窝煤制作的到底如何?
现在这个第一时间得到的这些煤块,成色不够好,并不是如后世那样闪光发亮的无烟煤,所以,必须要将这些煤块制作成蜂窝煤很有难度,而蜂窝煤的制作,必须有粘性比较大的土,还要一个圆形的槽口等等,这些东西,大抵出生在农村的朋友们,都见过蜂窝煤的样子吧,就那种中间有许多孔的。
耽搁了许久的时间,工人才小心翼翼的将第一批蜂窝煤研制出来了,等稍微晾晒之后,才能使用,不然有点湿的情况下,难以点燃,等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十分。
制作这蜂窝煤,可话花费了工匠们一番心血,就连杜荷也是在这里待了许久的时间,一边做,一边说,光是废弃的煤块也不知道用了多少,不是粘性不够,要不就是煤块不成型,好不容易最后这一次实验成功,望着那堆堆煤球,杜荷心里不知道有多么感慨,也在这瞬间明白,尽管你掌握了一些东西制作的方法,但是,真的让你去做的时候,你才明白,什么事情都不是这样容易的。
回到府上,老二指挥着下人,将煤炉所需要的一切,都放在了院子里,杜荷转了一圈自己的房子,这个二层楼的窗户,都是用一些低劣的粗纸粘上去的,因为大唐如今人们普遍都是这样用麻纸一糊,另外一些有钱的人家选择的都是,用上好的江南锦绣布置的窗户,杜荷如今一楼的窗户,就是用高于麻纸的纸张糊的窗户,另外窗户后面精巧的设置了一些窗帘。
杜荷围着房间转了一圈,自己的房间在二楼,而几个夫人,诸如长乐,雪雁,来玉,蓉儿,奉珠,姿岚等六人都住在一楼,而杜荷以前安排的也是六个房间,如今房间也已经住满了,就剩下二楼杜荷那个大大的书房,以及那个宽阔的卧室。
杜荷打算将煤炉安装在客厅里,这样一楼整个房间,都会有一些温度的,想清楚了这一切,杜荷立即让下人开始准备这一切。
长乐抱着孩子来到客厅的时候,几个姐妹们都已经来了。雪雁调皮的问杜荷说:“夫君,这就是你说的煤炉吗?”
杜荷想了想说:“几位夫人,这眼看姿岚,来玉,蓉儿就要生产了,房间呢?又太冷,所以为了让你们在我走了以后住着舒适,所以,我才让人制作了这些煤炉,你们稍等一些时间等煤炉装好以后,你们就可以感觉到屋子里的温度有所提高了。
再说了这煤炉换可以烧些开水,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可以品尝着火锅,想一想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奉珠抓紧时机就问道:“夫君,这个火锅是用来吃的吗?”
杜荷拍了拍脑袋说:“哎呀,这件事情随后给你们说,我先让他们装煤炉。”
话一说完,杜荷就匆匆的让下人们开始装煤炉,花费了不到三个时辰,下人们才将煤炉装好,杜荷又吩咐老二将煤块敲成小块,开始点燃。
过了一会儿,煤炉的火渐渐地旺了起来,房间的温度开始上升起来。
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火炉旁有说有笑。晚上大概十一二点钟这个样子,来玉的房间忽然有什么动静。丫鬟赶紧将杜荷喊了起来,杜荷心急的跑下楼问了问,却没想到来玉快要生产了。
产婆早都在前面院子里住着。一得听消息立刻就赶了过来,众人手忙脚乱的开始忙碌,还好来玉生产的很顺利,然而没有过几分钟,姿岚又出现生产的症状,产婆筋疲力尽的又开始忙碌着姿岚的事情,等到天明十分的时候,两人都沉沉睡去,就剩下杜荷还处理着他们两个生下的小孩。
奉珠,雪雁两人一人抱着一个小孩,逗着他们玩。忙完这一切,杜荷深深的出了一口气,这下终于完了,他盯着蓉儿说道:“蓉儿你还要多少天就要生产了。”
蓉儿抚摸着自己的肚子说:“大概还要一个多月吧。”
杜荷走过去轻轻的,抚摸着蓉儿隆起的肚子说:“真的很抱歉,估计你生小孩的时候,我可能已经不在长安了。”
蓉儿淡淡的说:“夫君,没事的,等孩子生下了我会告诉他,爹爹出去打仗了,而且他的爹爹是一个英雄。”
话不多说自从小延昭,以及两个女孩都出生以后,杜荷就没怎么出过门,这一耽搁也就过去了五六天。这一日老二匆匆问他:“驸马爷,你不是要去梁洲建造那个什么炼铁炉吗?”
杜荷恍然大悟的说:“对,就是的,我们这就去梁洲。”
匆匆忙忙的,杜荷已经将自己答应刘铁匠建造一个炼铁炉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而这炼铁炉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高中时期的历史课上老师就说过,从春秋晚期开始;中国在炼铁技术上就开始独领风骚;竖式炼铁炉成了生铁冶炼的主要设备。特别是到了汉代;国家专营的冶铁作坊技艺精进;使生铁得以大量生产。
高炉的鼓风设备叫“橐”(音tuó);是一只皮制的鼓风机。这种橐;在汉代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由皮革制作的风囊和木架构成;有入风口和排风口;把几个橐连在一起的称为排橐或排;它可以增大进风量;增强燃烧的火力;把炉温迅速提高到炼铁所需要的1200多度。
最早;橐用人力畜力带动。据史书记载;当时的炼铁;需要上百匹马拉动大型排橐鼓风;加上装运矿石的成百上千的工人;真是人强马壮。但是;无论人力还是畜力鼓风机,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炼铁的需要;炼铁业呼唤更有力的鼓风机的出现;于是功率更强大的水力鼓风机——水排应运而生了。
宋代的王祯在《农书》中详细记载了,水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绘图说明。水排是在湍急的水流之滨,竖立起的巨大的木轮;靠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木轮转动;再由传动机构带动橐排的转动;从而将强大的风吹入高炉。古代水力鼓风机所包括的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三部分已经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制作技术和尺寸大小和中国高炉的规模相适应;举世无匹。(来源于百度)
针对这些炼铁需要的程序以及技艺,杜荷完全凭借着自己粗浅的记忆,说给了刘铁匠,并在河道旁边,开始让刘铁匠单独负责这件事情,另外杜荷安排了一队十人的士兵,开始驻守在这里,毕竟这样的事情是保密的。
当然炼铁炉的事情,杜荷也不能太操之过急,毕竟建造这样工程浩大的炼铁炉,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做好的。
当然炼铁就需要有矿产,杜荷又让老二来金跑了一趟韩城,直觉告诉杜荷哪里绝对有矿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老二来金的打探,哪里确实有矿产,不过却属于官府所有,这让对方有些郁闷,好好的找到一处矿产,谁知竟然是官府占据着,哎,这件事情说不得还要找李世民去说说。
第六章:关于1号上架感言
明日驸马爷就要上架了,或多或少的有太多的情愫,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两个多月以来,都是不停的在码字,不停的存稿,当然也删减了三四万字。
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是不断的修饰,不断的着重描写,或许人物性格方面,处理的不太恰当,语言还不够精炼,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还有成长的空间,希望喜欢驸马爷的人,一如既往的支持本人,不胜感激。
感谢那些从开始一直到现在陪伴驸马爷的朋友们,虽然你们未曾留下只言片语的评论,但是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感谢你们,明日就要上架了,希望大家支持我,感谢一路上有你,我的朋友们!
多余的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知道该怎么拉票,不过请大家放心,驸马爷后面的故事,将会越来越精彩,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当然每一个穿越者都希望自己最后登上人生巅峰,相信本驸马爷也可以的,前路崎岖,加油吧!
最后感谢1一直陪伴自己的朋友们,感谢每一个人,感谢那些支持驸马爷的朋友们,也感谢编辑一直以来对驸马爷的支持,谢谢朋友们!
第一百二十三章:死性不改 调戏良家
杜荷用了一天的时间,终于在夜晚十分回到了侯府,却遇见前来却来串门的小凹子李明达。
杜荷笑着说:“小凹子,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小凹子李明达嬉笑说:“姐夫,我可是来看我的小侄子的,不是来听故事的。”
杜荷看着李明达,忽然想到,李淳风对自己说的玉佩那件事情,于是他问道:“小凹子,你知道这宫里,有人身带一个玉佩吗?”
其实吧,李淳风已经对他说的清楚了,这玉佩是隋炀帝杨广不知道留给谁的,但是袁天罡,却知道这件玉佩是留给谁的,而杜荷对此却一无所知,不过按照推理杨广能将玉佩送给的人,也只有自己的一个女儿,而偏偏这玉佩,就留给了如今的杨妃杨依之,只不过杜荷他不知道而已。
小凹子没有说话,一边哄着小延昭的长乐,却缓缓说道:“你说的玉佩也不知是什么样的,要说玉佩,宫里的妃嫔们,才人们,可都是有父皇赏赐的玉佩,而且我们这些姐妹们,也都有你说的玉佩呢?不过每个人的都是不同的。”
杜荷想到李淳风所说的玉佩,模样是一个凤凰形状的,得到这玉佩就可以得到一笔财富,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如今这玉佩弄得是李淳风,虬髯客,孙思邈等人是焦头烂额。
杜荷想了想说道:“这玉佩,我听人说是凤凰形状的模样,你们想想,宫里有谁有这样的玉佩呢?”
长乐及小凹子都在沉思,过了一会儿长乐说道:“要论时间的话,我母后的那个凤凰玉佩,还没有那一个人的玉佩时间久呢?”
杜荷激动的站了起来说道:“你的意思是,还有人有一个凤凰形状的玉佩,而且比你母后的玉佩,时间更久一点吗?”
长乐撇了他一眼说道:“瞧你着急的样子,不过就是一枚玉佩,慌张成什么样子了。”
杜荷尴尬的搓着手说:“抱歉,抱歉,我就是有点激动。”
长乐顺着话说:“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去杨妃的宫里去玩的时候,见她特别小心的将一个玉佩,放在一个盒子里,不过就是不知道那个玉佩,是不是你要寻找的那个玉佩。”
杜荷想了想,忽然重重拍了一下桌子说道:“肯定是那个玉佩,不过现在暂时还没有时间,等有时间了再去找杨妃问问。”
长乐问杜荷寻找这个凤凰玉佩做什么,杜荷小小的撒了个慌,说就是好奇,不过机灵的长乐,可没有想的这样简单。
天黑了以后,长乐让杜荷去送小凹子回宫,恰巧李世民传旨让杜荷去宫里一趟,杜荷有些郁闷,这皇帝总是喜欢在夜晚来临的时候,传旨让人进宫,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小凹子许久没有出宫了。便邀请杜荷一起走着去皇宫,东市此时依旧人来人往,还没有到宵禁的时候,人们纷纷攘攘的奔波着吃喝玩乐。
小凹子犹如下凡的仙女一样,飞到这里买些东西,飞到那里买些东西。可害苦了跟随她的侍卫们,总共就两个侍卫,两个侍卫手里已经满满的拿不下东西了,眼尖的老二来金却迟疑的落在了后面。
眼看着小凹子又要买东西,杜荷爽快的付了钱后,向着后面大喊一声:“老二,你还不速速滚来,更待何时。”
老二憋屈的走了过来说道:“驸马爷,今日我又成搬运的下人了。”
杜荷一笑说:“能给公主拿东西,那是你的福分,多少人想拿还拿不到呢?”
老二来金这才撇撇嘴不在嘟囔,小凹子正在挑选一些姑娘用的饰品珠花,远远的瞧见长孙冲和几个下人,竟然当街调戏人家姑娘媳妇,杜荷心里有些郁闷,这许久不见长孙冲了,没想到被长孙无忌禁足了一年多的时间,依旧是这副地痞流氓的样子。
一点也不曾改变,这人那,都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长孙冲就像蛀虫一样,怎么样也改变不了。除非能将他重新放回娘胎酝酿一番,不然的话,他这种流氓习气是改变不了的。
杜荷也懒得理他,再说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算杜荷良心发现救了这姑娘,没准长孙冲往后依旧这样,继续变本加厉的去做恶事。
谁知杜荷没去招惹长孙冲,反而回过身的小凹子看见了这一切。没曾想,小凹子竟然义愤填膺的,冲到长孙冲的身边,用力的将他推开,拉起那姑娘,瞪着长孙冲就大声吼道:“表哥,你这是干什么呢?”
长孙冲被小凹子使劲的一推,踉跄差点摔倒在地,多亏机灵的下人趁机扶着他,才没有摔倒在地,长孙冲习惯性的,连人都没有看就破口大骂:“那个狗娘养的,推大爷我的。”
等他好不容易站了起来一看,竟然是晋阳公主李明达,这腰杆瞬间就硬不起来了,换了一副有些郁闷的口气,说道:“李明达,你推我干什么。”
小凹子双手叉腰说道:“哼,你竟然当街调戏良家妇女,该当何罪。”
长孙冲勉强的笑了笑说:“哪有,我不过是好心送这姑娘回家而已。对吗?”长孙冲说着就眨着眼睛对身边的人说道。
身边的人连忙点头哈腰的说:“是,是,就是这样的。”
小凹子根本就不相信他,指着他说道:“哼,你等着,我这就回宫告诉父皇,让他告诉舅父再关你一年禁闭。”
长孙一听这话就有些愣神,这自己才被放出来不久,要是在被关禁闭一年,不知道自己要被折磨成什么样子了,于是他奋不顾身的,就去拉已经渐渐走开的李明达,今日李明达,身穿一件厚厚的锦缎织成的宫裙,长孙冲没怎么注意,就拉住了李明达的腰带,瞬间就将李明达的锦缎钗裙拉了下来,而李明达瞬间就剩下一件肚兜包裹着酥胸。
看见这一切,杜荷眼尖的赶紧奔了过来,抱着李明达,一个转身飞踢一脚,就将长孙冲踢的多远,长孙冲哎呦一声,撞在了旁边买菜的独轮车上,而这边小凹子李明达,哭哭啼啼的抱着杜荷,厉声怒骂长孙冲。
长孙冲被下人扶了起来,他吼道:“杜荷,为什么每次你都要和我过不去。难道你以为我长孙某人怕你不成,小的们,给我上,打死这个姓杜的,出了事我顶着。”
话一说完,下人们就冲了上来,老二来金一拳一个就放到了好几个,长孙冲傻眼了,没想到自己家仆,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杜荷勾了勾手指,指着长孙冲说道:“该你了。”
长孙冲原本不想和杜荷硬碰硬,可是杜荷那副模样分明是瞧不起他,这让长孙冲特别生气,人一生气就容易冲动,一冲动吧,他就要挨打。
长孙冲捏了捏鼻子,吐了一口唾沫,甩甩衣袖,就冲了上来,杜荷怀抱着李明达,又是一脚踢在长孙冲的肚子上,等长孙无忌飞到一边的时候,杜荷顺势又冲过去,使劲踢了他一脚。
就这一脚踢得长孙冲,站也站不起来,杜荷望着长孙冲说道:“有时候,不是我想和你作对,而是你偏偏不长眼的,要撞到我的脚下,这一次就先饶了你,不过,下一次让我在遇见你,我就废了你。”
说完就抱着李明达,向着皇宫走去,杜荷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让李明达穿上,等到了甘露殿,长孙皇后哪里,李明达瞬间就大哭着冲向长孙皇后,李世民正坐在长孙皇后身边喝茶,一看小凹子哭着跑了过来,又一看杜荷连外衣也没有穿,瞬间就怒了,大声指责杜荷说道:“这是怎么回事,杜荷你做了什么?”
杜荷无奈的摊开双手说:“陛下,我可没有做什么坏事。”
小凹子这才从长孙皇后的怀抱中起来说道:“父皇,都是长孙冲他欺负我的。”
李世民一愣说:“冲儿,怎么欺负你了,说说吧。”
于是小凹子就将长孙冲,是怎么当街调戏人家姑娘,又是怎么将她得衣服拉扯下来的,说了好大一堆。
李世民听完后,立刻就有些发怒说道:“太不像话了,且不说他竟然当街调戏人家姑娘,竟然将明达的衣服拉扯下来,是可忍孰不可忍,来人宣旨,让长孙无忌给朕将这长孙冲带到甘露殿来,速度来快,不然别怪朕不讲情面。”
想想也是,这长孙冲将李明达的衣服,拉扯的只剩下一件亵衣肚兜,这放在那个做父亲的,都不会忍气吞声,更何况是李世民,而他大发雷霆也是情有可原的。
长孙皇后前一阵子,哮喘病发作之后,经过这段时间杜荷的照料,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另外甘露殿内这么一些有气味的东西,也已经搬离出去了,在加上杜荷那副汤药,长孙皇后的病逐渐的稳定下来。
等太监过去宣旨,没有多长时间的时候,长孙无忌,急匆匆的抬着受伤的长孙冲赶到了甘露殿。
第一百二十四章:禁足长孙冲 东征渤海
闻听长孙无忌带着长孙冲来到了甘露殿外面,李世民大声吼道:“让他们滚进来。”
长孙无忌慌乱的走了进来,便跪倒在地,哭喊道:“陛下,小儿冤枉啊,求陛下为小儿做主,将罪犯绳之于法,惩治罪犯。”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心里想到,哼,朕没有治你儿子调戏良家妇女之罪,也没有惩罚你儿子,调戏小凹子的事情,你却贼喊捉贼,让朕给你小儿做主,辅机啊,你倒是打的一个好算盘。
李世民想了想,暂且看他,能说出个什么一二三来,于是他缓缓问道:“你说说你家冲儿怎么了,要朕为你做什么主,惩罚什么人?”
长孙无忌依旧跪在地上,有些悲伤欲绝的,说道:“小儿刚才在东市,遇见一位姑娘迷失了回家之路,原本小儿善心大发,欲令人送这姑娘回家,谁知杜荷不问清事情缘由,就踢了小儿一脚,这还不算,他竟然当街将小儿,打的昏迷了过去,到如今小儿都没有醒来,陛下,要为微臣做主,惩治驸马杜荷。”
李世民一听更加怒不可言,这明显的就是颠倒黑白,为什么不说长孙冲调戏小凹子这一事实呢?明显的就是巧言令色,狡辩,歪曲事实。
他激动的站了起来说道:“辅机,你如今是越发伶牙俐齿了,黑的能说成白的,是不是连死人,你也能给朕说活了,当着驸马杜荷的面,还有晋阳公主李明达的面,你去将你府上的下人喊来,对质一二,看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晋阳公主李明达,立刻站了起来说道:“舅舅,表哥他在街上调戏人家姑娘,人家姑娘不愿意,他竟然当街抽打人家姑娘,我去阻挡他,他竟然,竟然……”
李明达呜咽着说不出话来,李世民不耐烦的挥手说道:
“辅机,这次朕就先饶了冲儿,不过你还是继续将他禁足吧,什么时候朕答应让他出来,在放他出来,好了你走吧。”
长孙无忌连忙谢恩以后,就让人抬着长孙冲出宫去了。
望着自己哥哥失落的样子,以及不争气的侄子。长孙皇后有些担忧,他已经对哥哥长孙无忌说过了不知多少次。让他多多注意长孙冲的管教,可没想到,这才撤销禁足多长时间,这小子又惹祸了。
李世民原本是想惩罚长孙冲的,可是当他瞧了瞧身边皇后忧伤的模样,瞬间就觉得,惩罚估计是不能的,皇后的身体才刚刚有些恢复,不能因为伤心过度,在让她病发吧,于是他便让长孙无忌,继续禁足长孙冲。
长孙皇后转过身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既然已经惩罚冲儿了,就不要愁眉不展的啦,过几天我找兄长他说说就好了。”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观音婢,算了,不管他们了,再说了,你想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管的了,你还是养好自己的身体要紧,这些事情,你就不要管了。”
杜荷眼睁睁的望着这一切,他又何尝不知道李世民心中的无奈,要不是为了长孙皇后,估计这一次,李世民一定会惩罚他长孙冲的。
李世民转身又对杜荷说道:“贤婿,朕差点忘记了找你来的缘由了。”
话说完,李世民就带着杜荷来到一处偏殿,两人分主次着坐下后。
李世民缓缓说道:“贤婿,你也知道,如今渤海国铁世文,已经集结三十万大兵屯守在幽州附近。而我大唐也已经派遣军事李绩去了幽州,朕也排除万难,选你作为元帅出征渤海,也许对于别人来说,可能觉得你资历尚浅,但是朕觉得这样的事情,非你莫属,这次朕之所以,派了军事李绩一个老人,其余的都是年轻的将领,是因为朕希望你能将他们都给朕带出来,多历练历练他们,大唐以后也就靠他们了。”
杜荷缓缓说道:“陛下,你就放心吧,这一次,微臣一定会多多历练他们,相信经历过这次大战以后,他们一定会快速得成长起来,日后也可独当一面。”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朝中这些将领跟随朕的时间也很久了,朕希望他们能安享晚年,不要在参加这种打打杀杀的日子了,所以,朕这次将这些年轻将领交给你,就是希望你能将他们都带出来,日后大唐的安危就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李世民想了想继续说道:“算了,暂且不说这件事情了,再过几天就要进入贞观七年了,你就趁这几天赶紧与长乐他们多聚一聚,这次东征渤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杜荷当即说道:“陛下,请宽心,微臣一定会将他们带出来的。”
杜荷又断断续续的与李世民,说了一会儿渤海战争得事情,杜荷又想李世民说了建造炼铁炉的事情,李世民得知杜荷将炼铁技术提高了不少以后,很感兴趣,便给杜荷调拨了几对人马驻守在梁洲附近,又顺便给杜荷解决了铁矿的事情。
让工部每月按时调拨铁矿给杜荷送去,杜荷闻听这些话,非常激动,能到的李世民的全力支持,他自然是激动的。
时间仿佛如流星般稍纵即逝,贞观七年的春节依旧热热闹闹的在十里铺度过了,距离东征渤海的日子也已经越来越近了。
这一天长安城外锦旗招展,炮火齐鸣,锣鼓喧天,李世民威武得站在点将台上,望着手下不到五千人马说道:“众位将士,如今渤海国铁世文霸占朝纲,意欲对我大唐开战,朕自问登基以来,所向披靡,从来未尝败绩,因此这一次朕拜驸马杜荷为帅,三军必须听从驸马杜荷的指令,但又违反的休怪军法无情。”
李世民话说完后,就看着杜荷,杜荷高声说道:“兄弟们,军师李绩已经先行带领二十万人马,已经去了幽州,我等必须要在这个月底之前赶到幽州,众军听我号令,出发。”
城门楼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长乐带着奉珠,雪雁等人,望着杜荷远走的方向,顿时有些伤心,好像这一刻,感觉自己心里忽然空了一样,夫君走了,也带走了她们的心。
长乐瞧见奉珠和雪雁伤心的模样,理了理自己的心情说:“好了,两位妹妹,我们也不要太过担心夫君,他走了,其实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我们,我们要坚强一点,不然他知道了,肯定会担心我们的。”
长乐话一说完,雪雁和奉珠就擦干了眼角的泪花,是的,我们要坚强,不能让夫君在外面还要担心家里的事情。
这一次杜荷出征的时候,将杜亮独独留在了家里,他生怕侯府有什么危机的事情发生,留下杜亮他心里还是听放心的,不管怎么说杜亮都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
出征的路是极其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