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当校长(国际)-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队”方阵里面,和自己的学生们走在一起。

    不过在这种庄严肃穆的重大场合里,就算是孙策、魏延、甘宁这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半大小子,也都一个个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尤其是孙策,他前一天晚上被老爹孙坚拎着耳朵严厉叮嘱了一番,此时孙坚也在队伍后面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呢。

    这种鼓乐齐鸣却相当发闷的“游行”活动,让党爱国这一路上也都没了什么说话的兴趣。等到了预定地点,他又被邀请到前面陪着汉灵帝一起迎接出征归来的将士。党爱国感觉,这就和他小时候在“首都儿童福利院”时接受国内外领导人慰问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只不过他现在的位置和那时对调了一下。

    不得不说,这些得胜归来的士兵在整休之后,确实透露出了一股彪悍之气。但在军校出身,进过部队,又居住在北京,亲眼见过不少次国庆阅兵式的党爱国看来,这些精干的士兵行进之中还是有点散乱,不像是纪律严格的解放军,倒像是战斗力颇强的雇佣兵组织似的。

    不过对于这支汉灵帝、文武官员、乃至是普通百姓都引以为傲的雄壮军队,党爱国没有多加评论,只是微笑着看热闹。毕竟以古代人的标准来看,也许这也就是精兵了?反正这时代的战争中,大多数军队只要将官一死,士兵马上就会崩溃这是常识。而这种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可奇怪的常识,在党爱国看来却相当不可思议——这么脆弱的军队还能用来打仗么?

    就在所有人看到大汉的强兵,并因此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党爱国却有点无趣地等着这仪式快点结束。不过只要有皇帝参与的各种仪式,多半都隆重无比,时间就算不很长,也肯定是短不了的。

    党爱国看着身着华丽衣甲,骑着十分神骏的高头大马的皇甫嵩一下马就“纳头便拜”,然后汉灵帝快步上前,“亲自”扶起皇甫嵩并“亲切慰问”,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老将的皇甫嵩立即“感激涕零”,眼泪“哗哗”地流,不由得感觉到一阵蛋疼。

    毕竟看惯了新闻联播的人,都对这种领导人下基层的情节免疫了。现在就算是大年三十,最高领导人上老百姓家拜年的时候,电视上都不敢演那些普通老百姓因此感动得泪流满面之类的画面。就算事实真是如此,在电视前面看的人也会批评电视台这是从哪找的“群众演员”,戏有些演得过了吧?还敢再假一点吗?

    看到有人真的因为皇帝只不过是礼节性地弯腰扶了他一把,就因此感动得眼泪都下来了,党爱国不免会觉得有点假。但党爱国又觉得,皇甫嵩好像还真是感动得一塌糊涂,周围的文武百官和将士们也神情亢奋,士气高涨。

    党爱国处在这种热烈的环境之下,心中一片愕然,突然有了一种周围的声音都逐渐远去,自己好像从这部古代大戏里跳了出来一样的错觉——这就是所谓的“格格不入”吧。他真的不能理解这些古代人,在很多地方都是。

    比如前些天的貂蝉,明明也认同了党爱国的说法,知道王允训练舞女并不是因为他就是个大善人,但她还是要报恩。比如现在的皇甫嵩和周围的官员、士兵、百姓们,这么假的收买人心的招术他们也看不出来吗?但他们还是一个个十分认真地感动了。

    但其实在貂蝉看来,她的报恩很正常,毕竟王允确实收养了她们;在皇甫嵩和其他人看来,他们士气高涨也很正常,毕竟大汉朝的“天子”确实弯下腰来亲切地扶起了大臣。这也许不是君臣相得,但的确是上位者对下位者弯下了他高贵的腰,伸手了他高贵的手——单单只是这个就会让下位者无比激动了。

    就算后世不也一样吗?电视上播放最高领导人亲切接见群众时,群众们一个个都抢着和最高领导人握手,都激动不已——这虽然肯定是作秀,但却未必就是作假。

    就算是在电视前面不屑地撇着嘴,觉得那些老百姓也太过夸张的普通观众们,换成是他们和最高领导人握手,如果说心里不怦怦直跳,脸上不激动得面红耳赤,手连抖都不抖一下,连气儿也不喘一喘的话,那肯定是因为他们其实已经是个死人了。

    其实党爱国现在有这种无法融入社会的感觉才是正常,毕竟他和古代人之间相隔着一千八百年的代沟,这些古代人们其实在很多方面上也不能理解他。

    除非一个穿越者脑子里有着古代人的全部记忆,这些记忆还能完美地和他融合,并在行为习惯上用古代人的习惯覆盖了现代人的习惯,否则的话,这个穿越者无论怎么隐藏也会和古代人格格不入——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出众。

    这其实与对方的观察力无关,他们就是会本能地感觉到这个穿越者和他们不一样。毕竟两者生活的时代可以说是基本完全不一样了,说未来人是宇宙人可能有些过了,但如果说是异世界人却又差得不多,穿越者真能从语言行动到思想灵魂上全部完美地融入这个时代那才叫奇怪呢。

    也许是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影响了心情,所以党爱国没有参加接下来的一系列仪式和在北宫举行的庆功宴会。不过他没有阻止自己的学生们参加,而且还将平时一直跟着他的王粲和蔡琰也推了出去,让他们跟其他同学们一起见见世面。

    党爱国决定回到中央大学里面清静清静,此时貂蝉和蹇硕毕岚等人坚持着要在党爱国身边伺候。但他最后只留下了貂蝉,把这两个十常侍也赶回汉灵帝身边去,自己带着貂蝉和几个随从悄然离去了。

    汉灵帝从蹇硕那里收到了党爱国离开的消息,也有些诧异。不过他早就知道这“未来人神仙”不喜俗务,也没有太过在意。反而是党爱国不在才正好,他可以随着这个机会,多笼络笼络这群在中央大学里跟着“党校长”学习了许多“科学知识”的学生们。

正文 0060 私宴

    皇帝赐宴无疑是一种荣耀,但却不是一种享受。这比后世陪领导吃饭还要让人不爽,毕竟再怎么大牌的领导,也只能做做“土皇帝”罢了。当然众多够资格参加宴会的官员们是不会这么想的,但他们却也都会在参加完皇帝的盛宴之后,再举办各种私宴来联络感情。

    倍受荣庞的皇甫嵩回到洛阳没几天之后,他便在家举办了一场私宴。所邀者俱是与皇甫嵩相熟之官员,其中阉宦一党和外戚则半个也无。皇甫嵩等人便是忠心汉室的世家大族在洛阳的代表,也许对皇帝本人也抱有忠诚,但却和完全依附皇帝的宦官和外戚绝对不是一路的。

    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太仆朱儁、光禄勋赵谦、卫尉杨彪、尚书令士孙瑞、尚书卢植、从事中郎王允、司隶校尉张温、执金吾袁滂、后将军袁隗、北军中侯刘表光禄大夫种拂、侍中种辑、侍中赵温等人,以及蔡邕、故太尉曹嵩、故太尉崔烈这类暂时赋闲在家之名臣,悉数前来赴宴。

    谏议大夫种劭、尚书郎许靖、虎贲中郎将孔融、尚书侍郎郑泰、黄门侍郎荀攸、黄门侍郎钟繇、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右校尉淳于琼、大将军府长史王谦、大将军府主簿陈琳等正当年的俊彦们也在邀请之列。只是被叔父袁隗勒令好好闭门思过的袁术依然还在禁足期,所以没有前来。

    一番歌舞宴饮之后,在座的宾客们各自分散成一个个小团体,在那里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在各个团体之中,党爱国的学生们无疑都是谈话的中心——就算这是皇甫嵩举办的宴会也一样。

    而和皇甫嵩年龄相仿的一群老臣,此时也在谈论着类似的话题。虽然他们不能跑到年轻人堆里去,但党爱国的学生之中,也有那么几个年纪颇大之人,比如刘表和王允。

    而且同在这边的蔡邕,也自学了不少党爱国传授的知识。虽然他与党爱国只见过一面,但他每天晚上等蔡琰回家之后,从女儿那里了解到的“科学知识”和党爱国的具体情况,要比大部分人都更详细。

    当他听女儿说到中央大学的学生都有一个推荐入学的名额时,不由得心中一动。不过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使用这个名额去上学,而是想推荐过去十多年没少帮助他家的泰山羊氏的子弟。只不过“悬鱼太守”羊续刚刚去世,他的子女还要守孝,因此只得作罢。

    而之后蔡邕又想推荐与其交往密切的孔融去学习,可却被孔融拒绝了。孔融在党爱国来到洛阳的这几个月里,对他所讲授的“科学知识”,还有他在洛阳的诸多言行也有所了解。孔融发现党爱国的诸多思想与儒家经义不说背道而驰也相差不远,作为孔子第二十代孙,他自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去做党爱国的学生。

    连续两次想把推荐名额让给别人未果,老好人蔡邕最终决定,将这个名额留几年,等羊氏子弟服孝期满,再让羊续的一个儿子过来上学。

    至于蔡邕自己家里,其实除了蔡琰之外还有一女。但蔡邕既没想着将推荐名额给自己用,也没打算给小女儿用。毕竟蔡琰已经落入了党爱国的“魔爪”中,蔡邕怎么可能再把自己的小女儿也送入虎口?反正都是一家人,他和小女儿都跟着蔡琰学习党爱国传授的知识就可以了嘛。

    我是好人的分割线

    正宴撤下之后,皇甫嵩等中老年人十分亲密地围成一个圈子连席而坐,面前只摆上些小酌用的浅盏和下酒的小食,悠闲随意地谈话聊天。如果换成是别家府上,可能像这种非正式有场合,就会将客人请到摆放着八仙桌和八仙椅的新式房间里去。但皇甫嵩刚回来没几天,还没有来得及去追赶上层社会的最新流行趋势。

    “……此前立于陛下后方,身着玄服之人,便是那党爱国校长耶?”

    闲聊之中,用比较舒服随意的姿势坐在席上的皇甫嵩拿起浅盏,懒懒地遥敬四周之后,一边啜着淡淡的水酒,一边探出了身子,看似不在意地向坐在自己身旁不远处的蔡邕问道。

    “便是党校长无疑。”

    老实人蔡邕明知道皇甫嵩的疑问句只是为了当作引子,好展开关于党爱国的话题,但还是认认真真地点头回答道。

    皇甫嵩就算身在外地,也不可能对洛阳这几个月里发生的事一点都不知道,起码有关党爱国的衣着特征这点还是很清楚的。不过在洛阳的皇甫家族留守人员之中,没有谁和党爱国或者与党爱国密切接触过的人有什么接触,因此他自然要借着这个宴会好好地打听一下其它资讯。

    同样的,除了极少数的几个“幸运者”之外,在座的各位同样抱着从宴会的交流中获取一些秘辛的想法。他们所知晓的,基本也都是些外围情报。

    古今中外的“上层社会”交往之中,都不约而同地将宴会当作了一个情报交流场所,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伯喈公,吾在陈仓时曾遇陛下之信使,其需寻得华雄、贾诩、马腾、马超等被中央大学强制招收入学之学生,并护送至洛阳。当时除马氏父子俱为王国一党,身处叛军之中,其余几人俱在前将军董仲颍麾下。

    待吾回返洛阳之际,方知中央大学声势更胜太学,皇子辩及诸家子侄亦前往就学。不知伯喈公可知,党校长所传之‘科学’有甚奇异之处?”

    皇甫嵩所问,在座诸位都通过不同渠道有所了解,并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因此他们才会想尽各种方式来获得一个中央大学的推荐入学名额。不过蔡邕是有名的大学问家,其女昭姬又几乎每天与党爱国寸步不离,所以大家也都想听听蔡邕对此有何高见。

    “噫乎!正如义真公所言,‘科学’真奇异哉!”

    一听人提到“科学”蔡邕立即两眼放光,拍着自己的大腿感叹了起来。他的脸上充满了高山仰止之情,稍微坐正了身子,拈着斑白胡须沉吟道:

    “若说‘科学’之奇异,便如市井传言一般,乃是神仙之术。据党校长所言,其可令人飞于天际,使铁船浮于水上,使幼儿亦能举万斤之物。但细细说来,却又无任何奇异之处,与儒、墨、法诸家学问并无不同。

    ‘科学’实乃阐述万物运行道理之学问。据小女所述,党校长又将‘科学’细分为诸多‘学科’,有数学、语言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地理学、天文学、气象学,零零总总,名目竟可达百余种。便如浩瀚之海,其广不可测、其深亦不可测!

    党校长曾言,世上万事万物俱可为‘科学’之研究对象,每一门‘学科’如要穷极,亦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功之伟业。”

    蔡邕所述,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有所了解。尤其是已经入学半个月的王允和刘表,更是不自觉地轻轻跟着点头。这让皇甫嵩颇为讶异,毕竟蔡邕对党校长所传的学问的描述如此之宏大,这根本不是一人、一家、或者一个、数个流派能够创造出来的学问。

    不过皇甫嵩想的一点都没有错,这“科学”与诸子百家的不同之处,便是在于它是全人类几千年智慧结晶的总称。即使是其中的单独一门学科,也包含了许多流派千百年来的经验。他们能有机会获取这一伟业的成果——哪怕仅仅是其中残缺不全、微不足道,犹如九牛之一毛的那一丁点部分,也已经是无比幸运的了。

    “伯喈公,若如此说来……以‘科学’之庞大,即使一人终生勤学不缀,岂不亦无学成之日?”

    “确是如此,吾也曾问及党校长此事,其以‘专业’之法对之。言人未必要成全才,即使专研一业,将科学之下某一学科之某一分类之某一片段研究至极致,亦是可喜之事。众多‘专业人员’互通有无,共同学习……便如砌墙一般,每人只添一砖,合众人之力,方能成‘科学’之伟业。”

    蔡邕再次回答了皇甫嵩的疑问,皇甫嵩一边思考着一边点了点头,没有再提问的意思。以孟氏《易》传家的后将军袁隗立即接了上去,很是有些忧虑地向蔡邕问道:“伯喈公所言甚是。但党校长所行之变革,好似多有胡风胡俗在内。如我等割发改衣,不读经典,纵使得习神仙之术,华夏亦非华夏矣!”

    “次阳公所言差矣!华夏在我而不在衣服经典风俗礼仪等外物。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国因而强盛。国之强盛,华夏因而存矣。国之衰弱,华夏不存。既不存,又何谈华夏?”

    蔡邕微笑着轻轻摇了摇头,然后突然露齿一笑,一贯温和的脸上现出相当严肃的神色:

    “吾国传承在人,人在则中国在。胡风胡俗又有何妨?于国于民有利者,便无不可为之!令我华夏长盛不衰者,便无不可为之!能使吾中国迄立于世界之巅者,便无不可为之!”

    PS:4000推荐票的加更在今日下午6点,感谢大家的支持~

正文 0061 文化分歧

    世家大族中的诸位“掌舵人”在皇甫嵩府上的讨论,其内容并没有广泛流传出去。起码就算是参加了那场宴会的青年俊彦们,也不太清楚自家老爹们到底都说了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够在那里争执得面红耳赤。

    总之在那次宴会之后,一切好像都和往常一样。各家子弟之中,能够获得中央大学推荐名额的都穿着校服乖乖地上学,没有入学资格的,也都通过某种渠道获得了完整的课堂记录,主动或被动地在家自学。

    完全与这种学习科学知识的风潮无关的,大概也只有孔融家的子女了。孔融自己不学习科学,也禁止孩子学习科学。而且他和之前一样,继续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督促孩子背诵经典。孔融的孩子们对于学习什么其实没有意见,他们有意见的,只是在中央大学里上课的学生们会经常学习些有趣的东西,而他们只能干坐在家里背书背书再背书。

    其实绝大部分在中央大学上学的年轻学生们,回到家后多半还要在老爹的监督下继续学习各种传统经典——因为他们认为那上面的知识同样对孩子有益。只要是有益的,他们才不管是什么,都会让孩子学习。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开明家长们其实都是一致的。

    而那些不开明的家长,因为孩子是被党爱国强制招收了,所以更得补上传统教育这部分,以免丢掉所谓的“家族传承”甚至是“华夏文化”。这部分人认为,只要和中国不一样,但又和狄夷一样的知识或习俗,那么就是应该警惕的。

    知识还好说,毕竟它的有用性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使用公历,学习拼音,简化文字,使用桌椅,穿上窄袖的衣服,甚至是像党爱国一样把头发剪得像罪犯一样……这些好像都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虽然有的话也许是方便那么一点,但没有的话也只不过是麻烦一点而已。就算麻烦一些又能怎样?没有这些“证明”,那么华夏和狄夷又有什么分别?

    现代的各种事物,它们在设计制造时,更多的考虑其实是在“有用性”方面。所谓“文化要素”,只在“艺术性”的某些方面里表现出来。而这一点“文化要素”,到了当地就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和当地的文化相融合、相适应。

    所以党爱国根本不担心将也许有些西方文化要素的事物或行事习惯拿过来,中国文化从此就被消灭了。毕竟从古至今,那些自然流传过来的异族文化远比党爱国带来的要多得多,而中国文化还是中国文化——因为我们中国人始终站在这里。

    那些但凡因为看见了哪怕一点点西方文化,便要激动得好像火烧屁股一样从椅子上跳起来的“爱国人士”们,纯粹是印证了一句十分应景的话: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说白了这种过分敏感,以至于有些神经质的举动,只能说明他们内心的软弱自卑,以至于让他们无法科学、客观地看待中国文化的强大之处了。

    不过也是——毕竟在近代史上,东方文化可以说是彻底被西方文化打败了。那么按照成王败寇的思想,输了的就一无是处,好也不好。但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以整个泛东亚文化圈各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真的需要那么被怀疑吗?

    西方的强大,可以说是科学的胜利,而不是文化的胜利。而科学代表的是世间的真理,宇宙的客观规律。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只要发展科学最后都会得到同样的答案。那么科学的具体应用本身——即是更加科学的事物,更加科学的风俗,更加科学的文化,有必要仅仅因为期来自西方而抵制吗?

    这些先进事物和观念来自西方,在创造时自然会带上西方文化的烙印。但东方文化也自然会在吸取过程中,将这些西方文化磨灭或者“本地化”。如果有一些得以保留的地方,那便说明在具体的吸收过程中,东方文化认为这些地方与自身文化并不冲突,即使留下也无伤大雅。

    不过从古至今,有的是人会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诋毁“变革”,哪怕他们自己正享受着这种变革带来的好处也是一样。

    这也就是他们和党爱国的思维不一样的地方了。按照党爱国的思维,能方便一点,干嘛非得要麻烦一点呢?更有效率难道有什么害处吗?要知道即使只是更有效率一点,各个方面积累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目。

    对于党爱国来说,他只考虑更科学、更有效率、更能带来益处的东西,至于其来源是东方还是西方,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包括文化这种无形的产物也是如此,只要用着更方便,只要是能让中国强大起来的东西,那么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东西又有什么关系?到了我们手里的,那么就是我们的东西了嘛。

    更何况,党爱国带回来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说在三国时期的西方发源地还根本没有出现。对于这些“稀奇古怪”的文化,这些古代中国人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抵触之意。而党爱国就算讲清了厉害,也并没有在全国强制推行任何一种会受到“古代人”强烈抵制的新事物。

    比如说推行公历纪元,所有人都对此没有任何异议。毕竟就算不改成公历,皇帝年号也不定期地就换一下,麻烦得紧,何况旧历法的准确度又没有新历法高。至于为什么将189年前定为元年,那只是为了配合党爱国的“观察者”上的时间罢了。

    既然实际上用哪一年当作元年都没有区别,那么党爱国直接方便地将手表上的时间读出来告诉他人,岂不是最准确的吗?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够准确到秒的计时工具,也只有党爱国的“观察者”一个而已,那么他当然就打算以这一时间为准了。而其他人就算有疑问,也不会因此而拒绝使用更方便准确的公历。

    而拼音、简体字、白话,一个是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注音方法“反切”,一个是来源于从古代起一点点“自行退化”得来的简化汉字,另一个则是总结出语法,将群众们的口语正规化。

    要说和西方有关的部分,也只有拼音符号而已。但这一方面也没有特别必要费尽脑筋另外寻思一番——在数学方面,党爱国还是全盘采用的“阿拉伯数字”和现代标准数学符号呢。不过便是直接使用这些完全是西方使用的东西,又能产生何种“严重”的后果?

    至于桌椅板凳、衣着服装,党爱国则是一点也没有主动普及。他只是自己制作了,在自己的地盘上用着方便而已。有机会使用这些东西的人,如果觉得好用自然就会用,不喜欢的不用也没有什么。之所以桌椅能这么快在洛阳贵族中流行起来,这却是因为汉灵帝原本就喜欢这些东西的缘故,和党爱国没有半点关系。

    而校服,学生们穿也就穿了,毕竟穿什么样的衣服不是穿?为了袖子口的大小而争执,除了所谓的“文化传统”之外,还有什么具体的价值吗?实际上,除了对简朴得可以说是简陋的设计不满之外,学生们都更喜欢党爱国发下的全套新式衣物。

    毕竟这些衣物在功能性上更好,穿着也更加方便。女生们看着短袖和短裙的夏季水手服脸红,也只是因为观念问题罢了。但不管男女,也不管是不是中央大学的学生,大多数见识过这些新式衣物的人,起码都会选择在自己的衣服最里面穿上件新式的裤衩——不穿内裤流毕竟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至于其它一些落后的观念和不良的风俗,党爱国甚至根本连一个“改”字都没提。剪短头发更有利于卫生,但现在就只有党爱国自己是短发也无所谓。虽然头发短受鄙视这是相当无稽的一种观念,但由于其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党爱国压根就没管。这发型只要是自己觉得好就行,后世也不是说男人就不能留长发了嘛。

    当然,以后随着党爱国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肯定也会出现为了迎合党爱国的喜好,而吹捧他所喜欢的东西的人——哪怕那些是不折不扣的西方文化。但这其实也是一种东方文化——迎合“上位者”的官场文化。

    不过宁愿守着旧的事物去死,也不愿接受新的事物去活的人直到现在也有,那也没有办法——虽然如果真到了让他们选择死活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会抛弃自己过去的坚持,选择活下去就是了。如果真是能够坚持自己的意志,可以和自己的坚持一同粉身碎骨的人,反倒也是从人格上值得被尊敬的人。

    至于“证明”什么的,华夏文明并不需要什么证明。或者说,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证明,我们的强大就是证明。不强大、被消灭了,不管证明自己是多么纯种的华夏民族,都是没有意义的。敌人不会因为你是纯种中国人就不杀你。

    ……不,也许的确不会被杀,反而会被好吃好喝地被供起来——作为拥有纯种中国人基因的鲜活样本,在被限定的交配对象之中继续保证“纯种”。

    但是即使这样,也会有人因为他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纯洁性”而沾沾自喜的吧?

正文 0062 皇子刘辩的忧郁

    如果说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相信神仙道术的存在,刘辩从一开始就没有相信过。

    他从小就被寄养在一个史姓道人的家里,受史道人的“道术”保护,以免像他的诸多皇兄一样早早夭折。甚至他明明有名字,可还是要被叫做“史侯”,以至于他对“史侯”这个名字的感情比“刘辩”更深厚。

    也许是距离太近没有了神秘感,刘辩一点点长大之后,虽然对道人颇为亲切,但却并不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他看来,这些道人的长相也大多和仙风道骨扯不上什么关系,只是普通人一个。所以说当“未来人神仙”的故事传到了刘辩这里的时候,他也只是把这当作一个“故事”,听个新鲜而已。

    不知道是不是史道人的道术起了作用,刘辩直到现在也活得好好的——这也就说明史道人的道术起了作用吧?刘辩在史道人家里生活,虽然说和史道人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见面的时候却也没少看见他“作法”。所以法术什么的,刘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虽然他真没觉得有什么用。

    刘辩上学的第一天,就听到有不少“同学”在私底下讨论党校长的法术,但他根本不以为意。所谓“法术”,就算有,也并不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啦。或者说法术就跟木头燃烧起来,或者水冻结成冰一样没什么稀奇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那被称为“未来人神仙”的党校长无非是衣着古怪罢了。他每天所传授的知识一点都不神秘,只要按照他所说的去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平时常见的物事,制造出可以实现某种奇妙作用的工具,或者出现某种奇妙的现象。

    虽然这不是道术,但刘辩却有点迷上了这些“科学知识”——尽管在他上学的第一天,也就是袁术上学并被停学的那一天,他就被党爱国讲授的“生理学”和“青春期生理知识”给雷得久久不能自已。

    而且在当天放学后,他回到皇宫,向母后汇报了今天所学的这些知识,结果被母后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气得脖梗子都发红的母后他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也让刘辩对“科学”的感觉并不是很好。虽然他觉得上课时党校长教的某些知识还是很“给力”的——比如怎样让小女孩也能杀死壮汉。

    也许是因为每一个男孩,都会不自觉地追逐着父亲的背影的关系。尽管刘辩对父亲的感情只比陌生人强一些,应该算是介于“认识”和“熟悉”之间,可是当天晚上他还是无意识地追逐着父皇的脚步,成功地在一个宫女身上将自己变成了男人。

    刘辩,年仅14岁,脱处!

    这是一个令无数魔法师羡慕嫉妒恨的“丰功伟绩”,但刘辩的感觉却是“也不过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