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争霸天下(知白)-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
但是很快,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就开始蔓延出来。方解站在皇帝身边,感受着皇帝的感受。他忽然觉着,原来做帝王就应该要享受这种歌功颂德才对。当然,首先要拥有被人歌功颂德的实力。
方解知道,皇帝有些迫不及待了。
……
……
“陛下今儿有些失态……”
刑部尚书独孤寅在欢迎英雄一般欢迎方解的仪式上,侧头低低对站在身边的黄门侍郎裴衍耳语了一句。
他从来没有见到过,陛下如此的激动。自从陛下登基以来,什么时候都是一副淡然如水的模样。他没有见过陛下开心的时候会咧嘴大笑,生气的时候会破口大骂。即便多年前江都丘逆案那么大的举动,陛下甚至都没有表现出什么来。
参奏丘家谋逆的奏折递上去的时候,陛下看完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不可胡乱怀疑功臣。而朝廷大军以雷霆之势血洗江都世家的时候,陛下也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该查的查,该杀的杀。
而今天,陛下确实显得有些失态了。
方解夺得九门优异的成绩,确实值得开心。毕竟这样的人物,百年来才出一个。而更让陛下开心的,自然是他之前说的好兆头。太祖立国,而太宗开疆。自大隋立国以来,从没有一位皇帝超越太宗的功业。太宗在位的时候,将大隋打造成了中原第一强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
黄门侍郎抿着嘴笑了笑,压低声音说道:“陛下只是难得这么开心,算不得失态。只可惜,这方解不是出在我家。”
“好酸”
独孤寅笑道:“裴大人有子裴定呈,还不知足?我若是有个儿子拿下七门优异,我这会儿只怕早就笑得合不拢嘴了。虽然比起方解稍微逊sè半分,可也是百年来难得的好成绩。”
“七门……又不是九门,现在这个时候,值得高兴?”
裴衍摇了摇头,看着那个被陛下拉着走有些不知所措的少年无奈的说道:“数千世家子弟,比不过一个寒门小卒。”
“李啸曾经也只是个寒门小卒。”
独孤寅笑着说道。
这话意有双关,裴衍明白了。他嗯了一声说道:“寒门出身最大的好处就在于,陛下需要一个典范的时候绝不会从世家子弟中选。而寒门出身最大的坏处在于,用不了多久他就不属于寒门了。”
独孤寅微笑点头道:“不过陛下这样把方解托起来,某些想着暗地里除掉他的人不知道还敢不敢动这念头。”
“谁敢动,谁白痴。”
裴衍道:“李啸夺九门优异的时候,有多少人不服气?太宗皇帝为了这个典范,杀了多少人?怀老中状元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不服气?真宗皇帝为了这个典范,又杀了多少人?现在陛下也立起来一个典范,就看谁不开眼自己犯傻了。有些人总会自以为是,觉得能在朝廷内外翻云覆雨……要吃过亏,才长记xìng。”
“看来……传言对外用兵的事是真的了。”
独孤寅叹道:“陛下做这么大的场面,已经不想再瞒着了。”
他转移了话题,不再讨论那个叫方解的少年。
“好兆头嘛……”
裴衍嘴角挑了挑,看着那少年的眼神没什么敌意,可也没什么好感。独孤寅转过身,没让裴衍看到自己眼睛里的淡淡失望和些许怒意。
而在他转身的时候,裴衍也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看似平常无奇的聊天,其实哪是那么简单的?
一个想拨弄另一个的不满不甘,而被拨弄的人不露声sè的骂了拨弄是非的人。只是,两个人心里都不舒服。
……
……
陛下拉着方解的手进了穹庐,外面站着的大人们随即散去。简短而热烈的欢迎仪式宣布结束,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平静。他们离去的时候三三两两的走着,都在压低声音谈论一件事。
那就是外战。
陛下今天摆出这个架势来,其实要对外开战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今天能站在穹庐外面的大人们没有一个白痴蠢货,察言观sè本来就是他们的拿手本事。而这个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陛下前阵子接连拿下兵部侍郎候君赐和兵部尚书裴东来。那两个人都是反对贸然对外开战的,不合陛下的心思。
也恍然大悟,为什么陛下会启用在大牢里关了近十二年的二良臣。说到用兵,候君赐和裴东来确实比不得谋良弼宗良虎。
不过很少有人想到,皇帝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在调动人马了。更不会想到,皇帝将大批的粮草辎重交给了吴一道的货通天下行来运往西北。也没有人察觉,今儿这欢迎仪式上少了旭郡王杨开。
人群中,怀秋功和怡亲王杨胤对视了一眼。后者笑了笑道:“陛下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个好兆头。”
“对陛下是……”
怀秋功笑了笑道:“对那少年郎,我不知道是不是。”
“对陛下是就成了,对他是不是有意义吗?”
怡亲王问。
怀秋功摇头不语,缓步走向门外。
而走在陛下身后跟着进了穹庐的演武院院长周半川,看向那少年郎的视线中不知道为什么竟然透着一股期待。
朝廷二老,反应各不相同。
☆、第一百四十章 皮囊和妖魔
第一百四十章皮囊和妖魔
距离长安城七十里处有一座残破村庙,说是庙,但供奉的却不是佛宗的菩萨罗汉,更不是大轮明王,而是一座土地庙。但毫无疑问的是,只要是庙在大隋香火就别指望旺盛。这庙里的土地爷或许觉着憋屈无比,一怒之下搬走了。到后来村子里谁家盖房子材料不够用就来拆些,以至于天长rì久之后这庙只剩下了四面残墙。
大隋之前的中原王朝叫做大郑,皇族王氏。但这个王氏和江南王氏又不是一家,历经四百余年后终于土崩瓦解。不过王氏大郑和现在的大隋最相似的一处就在于,这两个王朝对佛宗都不感兴趣。
不同之处在于,大郑对佛宗还算开了个缺口。有些从西方来的僧人到中原传教,虽然没有让佛宗发扬光大但也勉强站住了脚。大郑灭亡之后,大隋太祖皇帝下旨驱逐僧人出境。自此之后,中原再也无佛。据说,太祖皇帝之所以这样厌恶僧人,是因为在他起兵的时候,佛宗之人曾经暗中出手帮助过大郑王朝。依着太祖那个强硬的xìng子,怎么能忍?
所以佛宗之人才会说中原是妖魔横行之地,因为当年那些好不容易才在大郑建了寥寥几座庙宇的僧人都被赶了回来。稍有迟疑,一顿大棒打过来。
这土地庙和佛宗之庙没有什么关联,可也因为大隋驱佛而受了牵连。要知道从大隋立国到现在的天佑皇帝杨易之间这百年,大隋处于一个全民没有宗教信仰的时期。道宗是天佑皇帝登基之后才大力推崇的,在这之前大隋百姓唯一信仰的就是皇帝陛下。
百姓们坚信,大隋皇帝能给他们带来富足美好的生活。
而大隋的历任皇帝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百姓们安居乐业。富人不狂傲,穷人不卑微,这样美好的生活百姓们不需要什么宗教信仰。而佛宗也找不到什么可以借来蛊惑百姓们反对朝廷的暴…政,即便世间有些许不平事却根本无法让百姓们心中起了对朝廷不满之心。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时期,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度。
百年之后,便是连大轮明王都放弃了继续往中原传教的念头。当然,现在的大轮明王和百年前的大轮明王不是一个人。佛宗明王更替十分神秘,由上一任明王在坐化之前指定接任之人,然后明王会带着这个人进入佛宗圣地,大雪山之巅的明王金殿密室,七天之后,新任明王走出密室,继承衣钵,上一任明王的遗体就存留于密室之中。
绝不允许任何人再见到上一任明王的尸体。
无论新的明王在接任之前是否修为高深,得到传承之后便一跃成为当世第一人。这七天如何让一个普通人成为佛宗修为最强之人,除了明王之外无人得知。
许多人都揣测,佛宗一定有一门传功的妙法。老明王在临死之前,将毕生修为如数传给新任明王。
土地庙残破到了摇摇yù坠的地步,即便是剩下的四面墙壁也已经垮塌了不少。不能遮风不能挡雨,这地方若不是村中孩童偶尔过来抓蟋蟀玩耍根本就没人来。在靠墙角的地方,一位身穿灰布僧衣的老僧将怀里抱着的年轻男子放下,看了看他身上的伤势之后微微皱眉,念了一句明王慈悲。
他从怀里取出一个玉瓶,倒出来一丸墨绿sè的丹药。撬开那年轻男子的嘴将药丸塞了进去,然后寻了些破庙里积存的雨水喂着那年轻男子喝了几口。雨水是前几rì下的,已经有些腥臭味道,但那老僧似乎也不在意,喂了那年轻男子喝了几口后自己也喝了一些。
喝过水,他便盘膝在一处还算干净的地方坐下来闭目养神。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那昏迷的年轻男子忽然咳嗽了几声,从嘴里涌出来一股黑血,胸口起伏的极为剧烈。
老僧缓缓睁开眼看向他,只见那年轻男子一头顺滑的黑发片刻之间就如落雪一般落在地上。不多时,那一颗脑袋上便看不到一根发丝。
老僧等那年轻男子头发落尽,没见他再吐血忍不住微微颔首。他起身走过去,扶着那年轻僧人坐起来。揭开他身上残破衣衫看了看,那年轻男子之前密布在身上的血洞竟然已经结疤。
也不知道老僧之前喂下的是什么丹药,竟然有此神效。
又过了一会儿,年轻僧人缓缓转醒。睁开眼看到慈眉善目的老僧正注视自己,他连忙爬起来跪下叩首。
“弟子无能,请师尊责罚。”
……
……
老僧盘膝坐在地上,微笑着对尘涯说道:“此来大隋之前,我就算定你有一番劫难。若此劫得渡,于你修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若没有师尊,弟子早已经死了。”
尘涯俯首道。
“你这痴人,我是你师父,你是我的弟子,我不渡你迈过劫难谁来渡你?你离开大雪山的时候,我送了你一颗须弥丹,就是料到你会有这一场血光之灾。可惜你这痴人执念太重,竟然将那须弥丹做成了杀器。非但没能退敌,反而险些丧命。又要我来多用一颗菩提丹救你xìng命,这才是我不满之处。”
“弟子知错了。”
尘涯拜服道:“弟子小觑了隋人,方有今rì一败。”
“能认识到自己犯下的过错并且自省,这就是成长,也不枉你来大隋走这一趟。”
“师尊,您怎么会到长安?”
尘涯好奇问道。
“你来之前我便对你说过,西方大天地净土,东方妖魔横生地,不要以为自己修为不俗就不把妖魔放在眼里。你修为时rì尚短,不知道中原出过多少连明王都为之侧目的大魔。十一年前,有一个自大隋长安城出发一路往西行的魔头,进入西方大天地净土。明王察觉,派弟子降魔。”
“谁想那魔头修为之高竟然接连杀了几位罗汉,且他身边还有不少随从皆是修为不俗之辈。明王闻知弟子殉难,派我的师兄大自在天尊和师弟灵宝天尊下山迎敌。灵宝与那魔头大战,不敌。大自在师兄亲自出手,却也没挡住那魔头继续西行的步伐。西方大天地净土因为那些妖魔的到来生灵涂炭,明王亲自下山,发金刚怒,这才将那魔头镇压住。”
“十一年前,妖魔西侵的事被封存起来。不让弟子世人知道,你可知为何?”
“弟子愚钝”
“因为如果这件事被人知道的话,我佛宗的地位就会动摇。普天之下,除了隋人之外皆信奉明王。佛宗弟子也好,时间俗人也好,皆知明王修为天下无双,可是在那一战中……明王竟然伤了。”
“啊?!”
尘涯猛的抬起头,满脸的不可思议。
“那人是谁?!”
他惊讶的问道。
“只知道是大隋皇族之人。”
老僧叹道:“若这件事被弟子们知道,必然无法忍受。明王有大智慧,知道若是这件事宣扬出去,信奉明王的凡俗之人和佛宗弟子定然要大怒伐隋。可隋人皆是妖魔,又怎么会惧怕战争?一旦开战,必将生灵涂炭。也不知道会死多少人,毁多少河山。既然那魔头已经被镇压,明王便决定将此事封存。”
“这和师尊您远来中原有什么关联?”
尘涯问。
老僧沉默了一会儿,缓缓摇了摇头道:“就在你进入大隋不久,又有一个魔头西行了。”
“啊!”
尘涯被老僧说出来的事接连震撼住,感觉一颗心都要从嗓子里跳出来:“可……可是也如十一年前那魔头一般凶悍?”
“虽不及,但也相差无几。”
老僧道:“明王十一年前闭关不出,戒律院释源师弟带金身僧兵下大雪山迎敌。大自在师兄唯恐隋人还有后援,所以让我赴中原查看。毕竟十一年前那大魔是带着上百随从西行,而这次,此魔只带一人,极为蹊跷。大自在师兄担心隋人还有后招,所以我便来了。本想暗地查看,再带你回去便是,想不到如今隋人之中竟然还有诸多高手,连我都不得不惊讶隋人魔xìng之强。”
“师尊,咱们这就回大雪山?”
“嗯,自然要回去。”
“可是……”
尘涯顿了一下,yù言又止。
老僧语气淡然道:“可是你心有不甘,对不对?你本是来杀那方解的,可却险些死在这里。若是不杀他,你心中无法安静,对不对?”
“是!”
尘涯俯首道:“明王曾说,弟子心中有微尘。若是不能去除此尘,终究无法圆满。弟子修行多年却不知道心中之尘为何物,到了大隋之后才本以为这尘是对强敌的恐惧,但经一难之后弟子顿悟,弟子心中之尘便是那方解而不是道宗那鹤唳道人,若是不除他,便无法心中宁静。”
“痴人”
老僧摇头叹道:“本以为你经此一难能悟透明王教诲,谁想到反而越陷越深。”
“请师尊解惑”
尘涯拜倒,以头触地挚诚道:“弟子愚钝,不能领会明王妙法真言。”
老僧怜惜的看了尘涯一眼道:“你是我座下最灵慧的弟子,我本以为不需要教你什么你自己也能领会贯通。现在看来,越是灵慧之人反而越容易找不到方向。你心中之尘,不是任何敌人,而是你自己。”
“我自己?”
尘涯怔了一下道:“弟子不解。”
“你总觉得自己可以圆满,便急于圆满。这才是你心中之尘,自你年少初修行时便自视甚高,我没有点拨这是我的过错。今rì便说与你知道,你这尘,便是你的执念。当你不再执念圆满,便能圆满。”
“执念?”
尘涯沉默了好一会儿,再次拜伏道:“弟子明白了。”
“不……你还没明白。”
老僧微笑道:“你若是明白,便不会说自己明白。佛法之妙,又岂是想明白就能明白的?”
正在这个时候,老僧指了指外面说道:“那是什么?”
尘涯往外看了一眼,见远处有个人往这边走了过来。背着一个包裹,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做拐杖,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
“那是隋人”
尘涯道。
“错了”
老僧淡淡道:“那是妖魔,隋人有人的皮囊,但皮囊里都是魔鬼。”
他看着外面又问:“那是什么?”
“那是妖魔”
“错了”
“啊?弟子怎么又错了?”
“他是隋人,魔xìng未生。在魔生之前,他依然是人。”
“弟子不懂了。”
“不懂就好,懂了才是不懂。”
老僧起身,遥遥对外面往这边走过来的人指了一下。那人身子一颤,随即软软的倒了下去。
“将他带来,咱们起行。”
“为什么要带上他?”
“你饿不饿?”
老僧忽然问了这样一句。
☆、第一百四十一章 方恨水的万里路
第一百四十一章方恨水的万里路
方恨水曾经想过很多次自己有一天能被很高很高的世外高人看中,然后传他一身绝学自此横扫武林天下无双。而从小县城出发往长安城行进的这一路上,他又无数次幻想自己这样俊美帅气的年轻小伙是不是会有什么艳遇?如果这两者都没有,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而事实上,他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且两者都没遇到过。
前二十二年的人生没有什么起落,自幼习武但天分不高,他家在县城还算富足,他爹咬牙切齿送了二百两银子给县太爷的老丈人贺寿,然后给儿子求来一个捕快的差事。方恨水运气好,做了两年捕快后捕头因为喝多酒去青楼找乐子的时候马上风死了。作为小县城武艺第二高的人,他顺理成章的在第一高的人死后做了捕头。
但,二十二年来从没有任何一个什么世外高人出现。
再说艳遇,离开小县城之前方恨水特意打扮了一番。他听说dì dū女子非但貌美如天仙而且个个热情似火,他在铜镜前仔仔细细的打量了自己之后确定还是有几分资本的。但他却忽略了一件事,小县城距离dì dū太远了。而江南小县有很多船,可县衙里居然连一匹马都没有。再加上县令大人给他的差旅费又实在有限,他只能一路上拮据前行。
才走出去几百里,他那身簇新的捕头官服就已经落满了灰尘。于是他发现,如果自己不狠下心进青楼的话真不会有什么艳遇了。
但是piáo算艳遇吗?算吗?算吗?
方恨水之所以来dì dū,是因为在一年前他所在的小县一个渔村里发生了命案。而死的人身份又有些特殊,竟然是十几个光头僧人,所以县令大人不敢耽搁,连忙写了一份条陈通过官驿发往dì dū刑部。
在帝国境内死了十几个僧人,刑部的人觉得有必要详细调查一番。于是责令那个县令派人来dì dū详细禀告案情,而方恨水是这件案子的主办,所以他只能万里迢迢的从小县城赶往dì dū。
上面人一句话,下面人累断腿。
方恨水曾经以大隋幅员万里而自豪过,以身为中原第一大国的子民为荣。但是启程之后他才明白,幅员万里对于他来说真不是一件好事。靠两条腿走到dì dū,即便累不死也最多剩下半条命。
幸好,他家里还算富足。出门的时候从来没有去过dì dū的他爹塞了一包银子给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到了dì dū一定不要丢脸。方恨水他爹说,dì dū有大你知道吗?比县城最少大十倍!皇宫有多大你知道吗?比县衙最少大十倍!dì dū里的富人多有钱你知道吗?比咱家最少富裕十倍!
方恨水他爹的想象力已经很大了,但方恨水离开小县之后才知道他爹骗了他。即便是郡城比小县城最少也要大三十倍,即便是郡府比县衙最少也要大三十倍,即便是郡城里的富人比他家最起码要有钱三百倍甚至三千倍三万倍。
越是走的时间久了,方恨水就越觉得自己渺小。
他半路上没敢多花钱,但到了京畿道的时候已经连马车都坐不起了。现在他才知道,原来旅行真不是穷人能有的生活。县令大人笃定认为三十两银子的差旅费就足够他到dì dū打一个来回,是多么可耻的无知啊。
进入京畿道之后方恨水开始步行,顺着官道一路往北走。终于,在官道旁边一个小村子里讨水喝的时候他打听到,距离dì dū长安只有七十里了。他看到不远处有个破庙,打算进去休息一会儿,倒掉靴子里的沙子,把脚上的血泡挑掉。然后吃些干粮,如果有干净的地方甚至可以睡一觉再继续上路。
头顶的太阳太狠毒了些,他露出来的脖子已经被晒的爆了皮。
可眼看着就要走到那座破庙的时候,他忽然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一片小树林里。在他身边不远处坐着两个人,一老一少。
“你们是谁?”
方恨水问了一句,然后想起自己之前昏迷的事连忙起身抱拳道:“多谢两位相救,只是囊中羞涩无以为报,只能请问两位恩公的姓名,待我回家之后为恩公立长生牌位。”
他等了一会儿不见那两人回答,直起身子看过去,先是恍惚了一下,忽然醒悟过来立刻往后跳了一步。
“僧人?!”
他下意识的去摸自己身边的腰刀,这才发现那刀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那个年轻僧人拿了去。那个年轻僧人正用他的刀子在砍树枝,然后手脚麻利的绑了了一个简单的轿子,看起来,和滑竿差不多模样。
“过来”
那年轻僧人绑好了轿子之后对方恨水招了招手:“你在后面,我在前面。”
“你这是什么意思?”
方恨水下意识的问道。
然后他就看见那个老僧坐在了轿子上,自然而然。那种姿态,就放佛他天生就是被人敬仰的,天生就应该被人抬着走,天生就是大人物。
“你的意思是,让我和你一起抬着这老僧走?不行不行,虽然你们救了我的命,但我还有公干,我要去dì dū刑部报备案件。你们自己走吧,我念在你们救我的份上不去官府举报,要是被别人看到僧人出现在大隋,你么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说到吃,他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年轻僧人看自己的眼神那么怪异。
“要么你来抬,要么你就死。”
尘涯抬起手指了指方恨水身边的大石头,于是石头上面就多出来一个圆润的空洞。就好像,那大石头是一块豆腐被人用筷子戳出来一个小洞似的。方恨水吓了一跳,过去看了看之后用手指摸了摸,然后恍然道:“少吓唬我,这石头上本来就有这样一个洞!”
尘涯微微一怔,骂了一句白痴然后再次点了一下。
石头上又多了一个洞,方恨水脸sè一变,忽然觉着两腿很软,然后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想站都站不起来。
……
……
坐着滑竿的老僧在吃方恨水的干粮,而走在前面的那个年轻僧人也在吃方恨水的干粮。唯独方恨水,吃不到自己的干粮。非但是干粮,连水都被那两个僧人抢了去。身为一个捕头方恨水有与强人决一死战的觉悟,但还没有鼓起这种勇气。
在离开家的时候,他爹告诉他万一路上遇到强盗千万别逞强。要钱就给他,大不了讨饭回来就是了。只要命还在,什么时候不能报仇?
这是他认为他爹说过的最有道理的一句话,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虽然他练武十余年,而且能辨认出各种兵器留下的伤痕。但这和他本身的修为高低没有什么关系,他的家乡太小,小到没有出现一个可以修行的人。
而现在在他身边的,就是两个能修行的人。
能修行的僧人。
“你们要带我去哪儿?”
方恨水犹豫了好一会儿后还是忍不住问,因为他发现行走的路线完全避开了官道,一直在田野或是树林中穿行,越走距离dì dū长安城越远。而那个老僧一直在闭目养神,那个年轻僧人一直沉默不语。
“如果你们不带上我,你们会走的更快。”
方恨水挪动了一下抬杆的位置,感觉肩膀上被压的生疼:“我看得出来你们两个都是能修行的人,好像能修行的人都可以飞对不对?我不管你们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你们倒是飞啊,带着我干嘛,这样走多慢……万一被人追上怎么办?对于你们来说,我就是个累赘对不对?”
“闭嘴!”
那年轻僧人瞪了他一眼道:“带上你,自然有带上你的道理。”
方恨水没敢看那年轻僧人yīn狠的眼神,从这眼神他就确定这个僧人是杀过人的。一个普通人,绝对不可能有这样让人心悸的眼神。所以他聪明的选择了闭嘴,然后暗自琢磨着怎么逃走。
在他尝试了几次以尿遁屎盾寻水遁找食物遁这样的法子都宣告失败之后,又挨了几顿胖揍终于确定自己这次真的倒霉了。他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两个僧人非得带上自己?如果他们真的在大隋犯下罪行,为什么不急着逃?
所以在接下来无聊的时候,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他是做捕快的,习惯了站在犯人的位置上思考。这样想了一会儿之后他得出了答案,他认为很合理的答案。
那两个僧人肯定是犯下了极大的罪过,所以被大隋的人追捕。而这两个人的修为肯定高的离谱,那么追捕他们的人必然也是修为高的离谱。在他的认知中,会修行的人是可以飞的。既然如此,那么按照正常推理这两个僧人要想逃走必然要很快很快的飞。而那些追捕他们的人也自然要很快很快的飞。
他能想到这一点,那这两个僧人一定也是这样考虑的。那些追捕他们的人肯定认为这两个僧人会快跑,所以肯定追的很快。于是这两个僧人反而不快逃了,就如现在这样慢慢的走。这样做,是为了甩开追捕。
方恨水觉得自己猜对了,事实上他确实猜对了。
而他不解的是,这两个僧人为什么带上自己?
……
……
到入夜的时候,方恨水终于隐约知道了自己的用处。
这两个僧人既然决定不急着逃走而是慢慢走,那么就需要一个人来为他们去讨水去找食物去探路。他们两个是不能露面的,而自己就是他们的工具。
“去找水”
在一片林子里停下来之后,年轻僧人冷冷的吩咐一声然后坐下来休息。方恨水的肩膀很疼腿也很疼,起了血泡的脚更疼。但他知道如果自己迟疑的话,那个家伙必然又会想出什么手段来折磨自己。
所以他没犹豫,立刻转身拿起水囊去寻找水源。
“如果你再想逃走,我就在你身上割肉。割下肉再给你缚上伤药,不停的割,不停的敷,保证你在只剩下骨头之前死不了,你想死都死不了。”
年轻僧人冷声说了一句,然后靠坐在石头上闭目休息。
方恨水低低的骂了一句,脑海里想象着自己被割肉的场面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听说佛宗之人宣扬慈悲,现在才明白原来这他娘的都是骗人的。
“何必要等到他想逃走,再割肉?”
就在这个时候,那老僧忽然睁开眼语气温和的说道:“只有你割过肉,他才真的不会再逃。不疼就不知道疼的可怕,隋人心里没有敬畏,那么你就应该让他知道什么是敬畏。”
那年轻僧人一怔,然后俯身道:“弟子明白了。”
这一刻,方恨水觉得自己的心都跳停了。然后……他转身就跑。可是跑,没有意义。
PS:忘记方恨水是谁的朋友,可以往回翻看一下第四章。这个伏笔到现在才有,隔的时间确实有些长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年之后才是飞天之际
(连续三天更新还算可以,所以这才有脸求个收藏,多谢。)
第一百四十二章三年之后才是飞天之际
方恨水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