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争霸天下(知白)-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猓俊
  “啊?”
  杨开怔住,连忙起身道:“臣弟干不来的!”
  “哦?”
  皇帝笑了笑,对这十二弟的直爽倒是很喜欢:“那你说说,谁干的来?”
  杨开一回身,指着那两个坐在旁边一言不发的人说道:“谋良弼可为尚书,宗良虎可为侍郎!”







☆、第一百零九章 非你莫属

  第一百零九章非你莫属
  杨开是个聪明人,很聪明很聪明的人。
  当他看到谋良弼和宗良虎这两个人也在门外候着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两个人只怕是要时来运转了。他虽然不理会朝政,但不等于一无所知。虞东来先是被降为侍郎,然后又不得不自己递交了请辞的折子,兵部尚书和侍郎的位子空着一个还能坚持,但两个都空着显然不合道理。
  原兵部侍郎候君赐被斩首之后,虞东来一个人苦苦支撑,现在他也倒了,陛下不可能能让兵部空着没人打理。
  这个节骨眼上,二良臣出现在畅chūn园,陛下的用意其实不言而喻。
  二良臣。
  这个称号由来已久。
  谋良弼,宗良虎。
  他们两个在十一年半之前被投入天牢,论罪当诛,但正是因为陛下怜惜其才,所以只是关着并没有处死。要知道当年远没有他们两个罪过大的都被砍了脑袋,他们两个不死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他们的罪过,就在于当初他们都是辅佐三皇子杨继的。
  当年诸子夺嫡,三皇子杨继的呼声最高,甚至在先帝弥留之际也确实动念立他为太子,但在最后时刻,四皇子杨易也就是当今陛下突然发难,在七皇子杨奇的帮助下,率军直入长安城,带甲仗剑入太极宫,先帝临死之前指着他立下遗诏。
  四皇子杨易登基之后,看似温和,但这些年来悄无声息中,已经将当年三皇子和大皇子手下众人几乎杀尽。这就是当今皇帝的手段,他杀了那么多人,可提起来人们还是固执的认为,他是大隋立国之后最温和的一位帝王。想要做到这一点本就难如登天,可陛下却做的游刃有余。
  当初,之所以三皇子杨继最有希望成为大隋的统治者。就是因为他背后两个贤才指点,这两个人,就是谋良弼和宗良虎。三皇子善交游多义举,朝中百官多倾向他,其中的手段,都是出自这二人谋划。
  只可惜,功亏一篑。
  当年三皇子自作聪明,让四皇子杨易带兵出城拦截自东疆返回长安的大皇子。谋良弼和宗良虎苦苦劝说,但三皇子固执的认为四皇子跟他是一条心的,绝不会背叛他。他甚至对谋良弼说,如果你再说老四的坏话,孤现在就把你拖出去活剥了皮。
  这话不可谓不重,以至于谋良弼感叹大事去矣。
  不过这也能看得出来,当今的陛下的城府心机有多深沉。竟然能让野心勃勃的三皇子对他没有一点防备之心,甚至认为他是自己最心腹之人。地位犹在二良臣之上,可见当时陛下骗的三皇子有多深。
  谋良弼和宗良虎不能劝说三皇子杨继除掉四皇子,但还是想到了弥补的办法。他们又献言,请三皇子除掉与四皇子杨易关系最好的七皇子杨奇。杨继考虑了很久之后还是拒绝了他们,杨继的理由是,如果除掉了杨奇,那必然逼得本来忠心不二的四皇子杨易反叛。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绝无益处。
  后来,七皇子杨奇带着数百家奴守住一座城门的时候。也是宗良虎带兵杀过去,试图将守门之人尽数屠灭。但可惜的是,他没想到七皇子杨奇竟然是个如此深藏不露的人。他是现在还活着的见识过杨奇出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当年那一战杨奇的霸气依然让他无法释怀。
  数千jīng锐,围攻几百家奴,竟不能敌!
  那一战,那一人奋展神威,独守城门,数千虎贲无人能靠近门前。杨奇血战不退,四皇子杨易带兵及时赶了回来。血泊中,杨易下令屠掉围攻城门的禁军士兵,上千颗头颅被砍了下来,只因为他们让七皇子受了伤。
  陛下登基之rì,曾下旨将谋良弼和宗良虎凌迟处死。又是忠亲王杨奇苦劝,陛下这才改变主意,将这二人关入天牢,这一关就是十一年半。再出来时,甚至可以用面目全非来形容这两个人。
  当年这两个人,可都是有名的风流人物。
  那个时候长安城里有锦衣十公子,是青楼那些女子们品评出来的最是多才多金且风流倜傥的十个世家子弟。谋良弼和宗良虎都在其列,甚至有传言说,他们两个去青楼作乐,许多青楼佳丽都不会收钱,甚至赠送自己的积蓄。他们两个也是锦衣十公子里最特殊的人,谋良弼还好些,毕竟谋家在西南一带还薄有名气。宗良虎的家族早就衰落了,虽然一出生身上就有个右侍勋的虚职,可一直靠亲友接济度rì。
  认识谋良弼之后,宗良虎的rì子才好过了些。
  而他们两个投入三皇子门下,也是他们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传言说,当听说宗公子终于出人头地即将入仕的消息之后,不少青楼佳丽竟然喜极而泣,连连说自己慧眼识珠,当初赠金之意总算没有白白浪费。
  宗良虎在青楼的人气,可见一斑啊。
  ……
  ……
  皇帝杨易看了看坐在对面凳子上脸sè都有些不好看的二良臣,指了指桌案上的茶说道:“不喝?”
  这话问的有些突兀,连坐在皇帝身边的旭郡王杨开都忍不住愣了一下。也就是顷刻之间,杨开的心就骤然一紧。皇帝陛下问二良臣喝不喝,看似简单,其实哪里是喝茶那么浅白的事,后面隐藏着的事若是那两个人看不明白,只怕事情就算坏了。
  只是他和这两个人也没什么交情,又是当着陛下的面,他也不好使眼sè提醒,只能低下头假装品自己的茶。
  问完了喝不喝,皇帝就看着谋良弼和宗良虎等着他们的回答。
  略微沉默了一会儿,谋良弼看了宗良虎一眼,后者先是微微叹息一声,然后点了点头。
  “喝!”
  他们两个端起茶杯,也不理会那茶还微烫就直接饮了下去。喝茶如饮酒,一饮而尽。因为喝的有些快,茶水滴在他们的灰布囚衣上染湿了一片。正因为如此,他们两个看起来更落魄了些。
  当年的锦衣公子,算起来现在谋良弼也不过三十仈jiǔ岁,宗良虎不过三十五岁,可他们现在的样子怎么看也差不多有五六十岁。乱糟糟的头发,破旧的衣衫,胡子长的已经到了胸口,手指甲缝隙里的泥黑的让人看着恶心。
  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的痕迹太重,才不到四十岁的人竟然已经满脸皱纹。
  这十一年半的牢狱,他们过的想来是极辛苦的。三皇子已死,他们没了靠山,在天牢里又没有亲人帮忙送些银子打点狱卒牢头,能活到现在其实已经殊为不易。若不是因为兵部缺人,陛下或许想不起来他们两个。而若是在这之前不明不白的死在天牢里,只怕陛下也懒得怪罪谁。
  两个人将杯子里的热茶一饮而尽,然后站起来对皇帝弯腰施礼。
  不肯再坐。
  皇帝杨易的嘴角微微往上挑了挑,忽然又伸出手指着桌案上那放着点心的盘子问:“不吃?”
  先问了一声不喝?又问了一声不吃?
  既然已经喝了,又怎么会不吃?
  “吃!”
  两个人同时点头应了一声,然后就用脏兮兮黑乎乎的手抓起盘子里的点心往嘴巴里塞。
  “吃完?”
  皇帝问了第三句。
  两个人再次点头,吃的速度越来越快。
  桌子上摆着四盘点心,按分量足够两个魁梧大汉吃饱,而且点心发干,大口吞食很容易噎着,但这两个人却如饿狼一样,几乎没用多长时间就把那四盘点心都塞进了肚子里。谋良弼鼓起两个腮帮子看着陛下,一下一下的打着嗝。宗良虎不停的用手抚着自己前胸,似乎真是噎着了。
  杨开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偷偷看了看,陛下也在笑。
  这两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坐了十一年半的监牢总算是聪明了,也把事情看透彻了,知道到了现在,他们除了听从皇帝的吩咐再没有别的出路。
  “吃饱了?”
  皇帝又问。
  “吃饱了。”
  两个人垂首回答。
  皇帝摆了摆手道:“苏不畏,带他们两个下去洗洗澡换身干净衣服再来。朕屋子里这味道,只怕三天也散不尽。”
  “喏”
  苏不畏连忙应了一声,笑着领两个服了软的人出了书房。谋良弼走出房门的时候深深吸了口气,张开怀抱使劲舒展了一下身体。宗良虎看了他一眼,忽然忍不住笑了起来,浑浊的眼睛里笑得充满了泪水。
  “这园子里的气味真好!”
  谋良弼说。
  “是外面好”
  宗良虎说。
  ……
  ……
  “陛下怎么知道这两个人一定会听话?”
  旭郡王杨开面带钦佩的问皇帝。
  皇帝笑了笑道:“这里又没有什么外人,你还是叫朕四哥……朕之所以知道他们两个一定会听话,而不是如十一年前那样绝不求饶,其实简单……因为他们坐了十一年半的牢,而没有死。”
  杨开愣了一下,细细体会才明白皇帝这句话什么意思。
  “是啊……”
  他感慨道:“以他们两个罪臣的身份,竟然能在大牢里活下来,真是不容易,想必他们两个也没少费心思。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和罪过能活下来,非有大毅力大智慧的人不能做到。”
  “大智慧他们没有,但勉强够用了。”
  皇帝笑道:“既然贪生,他们怎么敢不听朕的?若是他们不怕死,十一年半的牢狱早已经死过不知道多少次。但他们活着,说明他们还有对活下去的乞求和期望。”
  皇帝起身,舒展了一下身体说道:“兵部的事交给他们两个也就算了,但朕找你来可不是就为了聊聊天的。朕知道这些年你闲着已经把xìng子养懒散了,让你回朝廷帮朕你也提不起那个心思来……但,从今儿起,你这心思还真得提起来,兵部的事虽然朕可以不让你cāo持,但有件比兵部这事更难办的事,朕要交给你。”
  “臣听陛下吩咐。”
  杨开连忙站起来垂首说道。
  “朕秘密调了大江以北七个粮仓的粮食,数百万石。调了晋阳宫,贝宁宫,顺天宫三个行宫里的武器甲械,足够装备五十万人,全都运往西北。另外,朕从东北,东疆,西南密调四十万大军也已经开赴西北。这件事朝廷里绝大部分官员都不知情,等到该说的时候朕会在朝堂上提起……现在,朕需要一个人赶去西北主持大局。”
  他看着杨开说道:“此等重任,非你莫属。”
  杨开心里猛的一震,瞬间就睁圆了眼睛。
  “陛下……真的要对西北用兵了?”
  皇帝点了点头,笃定道:“大隋历代帝王都要开疆拓土,江山到了朕手里,朕岂能只守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而不思进取?朕非但也要将咱们大隋的边界往外推,而且还要往西边推!朕要让先帝看看,大隋交到了朕手里……他没有选错人。”
  杨开心里难以平静,下意识的想劝皇帝不要轻易对蒙元动兵,可是看到陛下眸子里那别样的神采,他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朕已经替你选了几个青年才俊作为帮手,回头朕会下旨先把他们调去西北。等你到了之后,他们自然会去帮你。”
  皇帝走到杨开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老十二,别让朕失望!”







☆、第一百一十章 我来了

  第一百一十章我来了
  方解在散金候府里足足停留了整个下午,吴一道在小荷池边钓上了一十三尾肥硕的鲤鱼,所以方解就更不肯走了,因为在闲谈的时候吴一道得意的说过一句,他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做全鱼宴。
  方解不是个馋鬼,他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他还有很多事需要听吴一道讲解。到了今天,方解才发现原来自己对长安这座大城的了解还近乎为零。他本以为自己打听揣摩到了许多东西,可在长安居住的时间越久,他就越觉得自己很无知。
  吴一道对这个天快黑了还不肯告辞的少年没有一点厌恶感,相反,他对这个家伙的贪婪很喜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很对脾气。
  “想吃全鱼宴?”
  他笑问。
  方解摇了摇头认真的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吴一道连连摆手道:“我可没打算送你鱼,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渔的手段送给你……不过吃饭就要喝酒,喝酒就要谈天说地吹牛皮。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倒是可以跟你说说,反正我也闲着无聊。”
  “多多益善”
  方解说了四个字。
  “你很贪婪。”
  吴一道指了指方解笑道:“很多年没见过如你这么贪婪的家伙了……不过我喜欢人有贪心,自从我开始做生意,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促使人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最强大的缘由,还是贪心。一个人若是连贪心都没了,还有什么能让他充满了力量?”
  “爱啊,正义啊,维护世人安定啊,保护家园啊什么的,也是缘由。”
  方解很臭屁的回答道。
  “滚蛋”
  吴一道笑骂了一句。
  “偏不滚”
  方解在荷池边坐下来,捡起脚边的小石子一个一个投进水池里,惊散了不少鱼儿,也将原本平静的荷池激荡出一圈一圈的涟漪。他忽然想起前世小时候自己家后面也有一个小池塘,放学后最喜欢的事就是站在池塘边用石块打水漂。而这一世的童年,似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简单且能让人满足的乐趣。
  吴一道提起鱼篓招手交给下人,让人去把鱼收拾好。他走到躺椅边躺下来,看着西沉的落rì感慨道:“你刚才用石子投进荷池里,平静就被你打破了。打个比方,你就是那小石子,这荷池就是整个长安城……相对于荷池来说,你这小石子微不足道。可谁知道什么时候,小石子也能搅动一池chūn水?”
  他看了方解一眼说道:“你现在已经让dì dū城里荡出一圈一圈的涟漪了,仔细想想,因为你这样一个来自边城的小人物,竟然能靠着落水荡起的那片水花,将朝廷里的大人物们一个个都震的荡了起来,真是稀奇事。”
  方解不是很明白吴一道的意思:“我可没觉得自己有这么大本事。”
  “你没本事?”
  吴一道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可知道自从你进了长安城,朝廷里翻腾出了多大的风浪吗?先从你离开樊固开始说,兵部和大理寺的那些个巡察使因你而死,对不对?御书房秉笔太监吴陪胜因你而死,对不对?”
  “若没有这件事,李远山和李孝宗会做下那么大一件恶事?如果他们不作恶,不花银子拉拢情衙和兵部的人。情衙千户高天宝会死?大内侍卫处副指挥使孟无敌会变成独臂?高天宝死了以后还被人将尸体运到长安城埋进户部门前地底下,任人去踩,永世不得翻身。若不是因为这件事,兵部侍郎候君赐和那十几个官员会被陛下一怒砍了脑袋?”
  “再往后说,你到了dì dū之后,兵部员外郎鹰鹫要杀你,把你诓骗进了演武场,然后你遇到了罗文……因为你,罗文得了演武院的头名,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想除掉你。于是就有了那天夜里鹰鹫和罗文的人同时下手的事,其结果就是鹰鹫被处死,兵部尚书虞东来苦苦维持也没能保住官位,不得不引咎辞职。”
  “还是因为你,侯文极才会在私底下去见罗文,至于他和罗文谈了什么,想干些什么虽然无从得知。可正因为客胜居那件事,竟然牵动了陛下亲至,以至于侯文极想瞒都瞒不住!或许你还不知道……你离开客胜居之后,那些边军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啊,隐隐间,你已经成了边军的领军人物了。”
  听吴一道把话说完,方解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事?”
  吴一道先是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和嘴巴:“因为我站的位置本来就不低,所以看到的东西远比一般人要多。而我这个人又偏偏喜欢打听些稀奇古怪事,所以能问到不少消息……”
  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道:“把看到的问到的稍微想一想,就又能推测到很多东西。”
  “你为什么特意关注我?”
  方解问。
  吴一道想了想回答道:“因为你让dì dū都不太平了,况且关注你的又何止我一个?”
  方解微微摇头道:“如果可以,我宁愿如当初陇右李伏波进演武院时候那样,进门的时候没人注意他,这样会少很多麻烦。”
  “你现在想放低姿态进演武院都不行了。”
  吴一道笑了笑说道:“有不少人摆明了态度想打你的脸,抡圆了胳膊使足了劲的打。打肿了你的脸还不解气,最好打掉你满嘴牙。你若是想弄什么低姿态,就相当于伸出去脸让人家打。”
  “我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一鸣惊人的本事。”
  “没本事也得扛着。”
  吴一道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在客胜居昏过去之后,陛下对那些边军说过一句话……陛下说他就是所有边军的后台,你们无需去怕任何人。天下世家名门何止几百家,但没一家敢说大得过皇家。你是不是边军?”
  “是!”
  “那你还怕个屁?还是仔细想想,该怎么给陛下争脸面吧。顺便把演武院的风气能搬转回来才好,要知道在太祖建立演武院之初,演武院可不是被世家子弟把持着的。当年第一批进入演武院的人,大部分都是太祖当年麾下的老兵。虽然没出什么惊采绝艳的人物,但那会演武院的风气很正啊。之后大隋的江山越来越稳固,演武院的风气也越来越让人担忧了。”
  “幸好……”
  吴一道微笑道:“陛下打算改变,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
  ……
  天黑之后,长安城大街小巷里的热闹渐渐收敛。虽然酒楼青楼之类的地方依然生意红火,但大街上已经变得冷清起来。方解在散金候府里听吴一道说些所谓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实则都是在明里暗里的点拨他如何应对长安城里的波澜。
  吴一道没给方解什么办法,只是告诉他你没了退路。而且,恰好赶上一个对军人来说最好的时候。这个手眼通天的大隋首富到底能接触到多高层次的秘密,方解无法得知,他只能隐隐推测,吴一道的真正地位或许比朝廷里许多官员还要重要。
  事实上,他想的没错。
  吴一道知道的秘密,比朝廷里大部分官员都要多。比如,陛下暗地里正在谋划的那场惊天大战。在畅chūn园穹庐里,皇帝对旭郡王杨开说他已经秘密调集了大江以北七座粮仓的粮食运往西北,而且还从三座行宫里运出来足够装备数十万大军的兵械甲胄。这些东西都加起来是多庞大的一批物资,要想秘密调运何其艰难,如何能瞒得住人?
  朝廷要想调运,必然劳师动众。这么大的动静肯定哪怕是瞎子都能听出些什么来,更何况朝廷里那些人一个个比猴子还jīng明。
  不动用朝廷的力量,这天下间谁还能有这么大手笔为陛下运物资?
  当然是货通天下的吴一道!
  以货通天下行的实力,虽然为陛下做这件大事略微吃力些,但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当人们注意到货通天下行不寻常的举动早已经晚了,大批的粮草物资差不多已经送到帝国西北。因为谁也不会想到,陛下竟然将这么大的事交给一家商行!
  最重要的是,调兵。
  除了朝廷水师之外,也就只有货通天下行的货运船队能将如此规模的人马秘密运往西北。
  吴一道的地位,比方解揣测到的还要高许多。
  一个商人,能被陛下封为侯爵,能够让自己的商行货通天下,这背后有什么秘密谁也无法探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没有皇帝的支持,吴一道的商行怎么可能形成这样庞大的规模?如果吴一道不是为皇帝暗地里做过许多事,他又怎么可能垄断那么多商业?
  当商人的身份前面加上一个官字,那就可怕了。
  散金候府里,吴一道似乎不吝啬自己的时间,他好像很乐意和这个按道理根本不可能与他攀上关系的小人物交谈相处。虽然诚如他自己所说,他绝不会为了方解投资多少多少银子,只能告诉他一些消息,讲一些道理,但对于方解来说,这无疑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帮助了。
  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野小子,想要在长安这样的大都市里立足欠缺的东西的太多了。方解就好像一个饥饿的贪婪鬼,不断的在进食,试图填饱自己的肚子,哪怕填不饱,他也要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南十二条是一条很普通的街道,这样的街道在百里长安城就好像一条毛细血管一样微不足道。随随便便在长安城里转半rì,这样普通的街道最起码也能走十几二十条。
  南十二条最著名的所在是一家客栈,叫归朋客栈。据说大隋顺帝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爷爷还在位的时候,有一位南方来的举子住过这里,整rì埋头苦读,每餐只喝一碗粥,吃一些店里赠送的腌菜。虽然不至于饿死不至于付不起房钱,但确实生活的很寒酸。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成为大隋立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寒门状元。
  这个书生一鸣惊人,殿试上被顺帝指为状元的时候惊讶了满朝文武。当然,正因为如此,归朋客栈的名声也随即响亮了起来。以至于到了后来,来京赶考的举子哪怕腰缠万贯者也要来这里住阵子,粘粘福气。
  这位大隋的第一个寒门状元,叫怀人礼。提到这个名字没几个人记得,因为他后来给自己改的名字太响亮,叫怀秋功。
  天sè已经很晚,归朋客栈的小伙计靠坐在柜台边打盹。因为还没有到关门的时间,而到了这个时辰又很少有人来投店所以他有些百无聊赖。正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什么响动吓了他一跳,他揉了揉朦胧的睡眼看过去,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客官住店?”
  客栈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一个人,装束很奇怪,样貌很冷傲,没理会小伙计的问话。
  小伙计仔细看了看,立刻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如果有人愿意试试,这会他的嘴巴里肯定能塞进去一个苹果。
  站在屋子里的人是一个看起来大约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形挺拔。宽额头,剑眉怒目,鼻子很高,脸型刀刻斧凿一般棱角分明。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身上的衣服,是一件普通百姓绝不会也不能穿不敢穿的衣服。
  大红sè道袍,上面还用金线绣出来很多繁杂的纹路。看不清起始也看不清归处,顺着任何一条纹路看都看不到尽头,所有纹路汇集起来的图案又复杂的让人头疼。
  红袍大神官!
  我滴个祖宗唉!
  小伙计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几乎惊讶的喊出来!
  “我来了”
  这位红袍大神官抬着头看着客栈二楼一间屋子,语气平淡的说了三个字。







☆、第一百一十一章 红袍

  第一百一十一章红袍
  归朋客栈的小伙计一直在打瞌睡也做了几个光怪陆离的梦,但做梦也想不到身份尊贵的道宗红袍大神官会出现在自己面前。当今皇帝自登基之初一直在推崇道宗,十一年后,道宗是大隋宗派领袖已经被每一个百姓接受。
  也正是因为这样,道宗中地位尊崇的红袍大神官在百姓们心目中无疑就是神仙的代名词。
  那rì清乐山萧真人进城的时候这小伙计也在路边踩着凳子看过,所以骤然出现在客栈里的这位红袍大神官他依稀还有印象。他还记得,据说这位就是萧真人的二弟子,在道宗执掌刑罚律法的二弟子鹤唳道人。
  “回你的房间去。”
  鹤唳道人对二楼一间房子说了一句我来了,然后摆手示意小伙计离开。还有些呆傻的小伙计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啊了一声不解的看向他。鹤唳道人也懒得再说话,轻轻一拂宽大的袍袖,那小伙计就被一股柔和的力道推出了门外。
  出手之间,鹤唳道人的眼睛依然看着二楼那个房间。
  吱呀一声,那间屋子的房门被人从里面轻轻推开。一位身穿淡绿sè衣衫的绝美女子缓步走出,她的头发披散在脑后,显得很飘逸。即便是最挑剔的人也在她的脸上找不到一点瑕疵,五官jīng致到让人叹为观止。
  明眸皓齿,小巧高挺的鼻子,略微有些厚的嘴唇xìng感至极。尤其是那一双眸子,满目都是chūn…情荡漾。
  她走出房门后扶着二楼的栏杆看着下面的鹤唳道人,微微皱眉后忽然又轻轻笑了笑。
  “原来道宗中还是有高手的。”
  她抬手理了理自己额前垂下来的发丝,妩媚而多情。
  “前些rì子有个胖乎乎的小道人一直在找我,如果不是有些事要忙,我真想和他交手试试你们道宗所谓的大周天小周天是不是真跟你们宣扬的那样天下无双。不过他是个白痴呢,我只是换了一副模样他便认不出来。记得有一次在大街上跟他擦肩而过,他看了我一眼居然脸红。”
  女子轻笑着说话,抿着xìng感的嘴唇,那样子动人心魄。
  “罂粟花再美也是毒物,你相貌再娇艳,也是妖孽。”
  鹤唳道人冷哼了一声:“你能瞒得住别人,却瞒不住我。”
  “是啊”
  这女子举止极有韵味,可转瞬间她说话的嗓音便变得粗了不少:“我很久之前就听说过,道宗有一位红袍大神官叫鹤唳道人。最厉害的本事就是天生神目,能看穿世间一切虚幻迷茫。本来我是不信的,看来是我太小瞧了你们道宗了。你……想必就是那位鹤唳道人了?”
  她……竟然是妙僧尘涯!
  扮作女装,竟然如此婀娜妩媚!
  鹤唳道人看着尘涯语气冷傲的说道:“我只是有些诧异,你们佛宗之人不是向来看不起女子之身么?怎么,现在为了逃命竟然不惜女扮男装了?这事若是被你们那位大轮明王知道,他会不会气死?”
  “一副皮囊罢了,何必在意?人相也好,我相也好,都是众生相。大轮明王一念便能化世间万物众生,所以众生相,也是法相。”
  尘涯笑了笑,指了指周围的屋子笑问:“怎么,就打算在这里动手?不怕伤了这屋子那么多大隋的无辜百姓?清乐山一气观的人不是一直宣扬,你们是大隋百姓的守护者吗?”
  “擒你,伤不着别人。”
  鹤唳道人轻蔑的瞥了尘涯一眼,抬腿往前跨了一步。
  这一步间,他额头上忽然裂开了一道缝隙。一抹幽红sè的光芒自裂缝里溢了出来,看起来诡异的令人惊惧。那缝隙大小长短,与人的眼睛相差不多。所以看上去他的额头上就好像忽然间又生出一只眼,只不过是竖着睁开的。
  因为鹤唳道人先迈了一步,所以尘涯的眼神下意识的注视了一下他的脚步。可就是这瞬间的分神,他立刻就意识到自己这极短暂的一瞬失误就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