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这样的状况,吕汉强赶紧进行安定民心的行动。

  

    女孩子到什么时候都最能取得人信任的,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子,更能取得人们的信任好感,于是,军营里两个女神出马,希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娘,我们是好官军,我们是吕大人的人马。”子涵拉着一个抱着孙女急急忙忙逃难的大娘的手,面带笑容的解释。

  

    “多俊的闺女啊。”那大娘当时眼泪就下来了,紧紧拉住子涵的手,左右望望,见子涵的亲兵远远的在外面劝说百姓,忙小声儿焦急的道:“是被官军抓的吧,一看就是富家小姐,赶紧的,趁着那帮混蛋没顾得上你,赶紧的藏我老头子的车里,你放心,只要跑出去,现在我家呆着,有我老婆子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一口。”看子涵惊呆的表情,忙再次拽了一把:“别愣着啊,赶紧的,等风声过去,我托人给你家捎信接你。”然后一边慌张的拉扯子涵,一边泪水涟涟的嘟囔“菩萨啊,这是造孽啊,造孽啊。”

  

    “大娘,大娘,你听我说。”子涵一边挣扎,一边想要解释。

  

    “怎么?难道你在军营里有了娃?造孽啊,造孽啊。”大娘就再次一叠声的造孽,泪水就越发的多了。

  

    子涵剩下的就只有逃跑了。

  

    跑回军营,正看见一项泼辣的如云更加狼狈的跑了回来,她的遭遇更加离奇,一群大姑娘小媳妇都把锅底黑涂在了他的脸上,现在的如云就是一女包公。

第297章 根基

 平陆县令也姓吕,叫吕焕之,人长得干练精廋,没有常见的官员那种对上谄媚,对下虎狼之气,倒是有股书生的超然,这的确在官场上很少见。

  

    互相见礼,盘问姓氏,当时两人大喜,按照天下吕姓是一家的本源,吕汉强主动与他序了家谱,竟然还真的有些渊源,因此吕汉强就要按照家谱上的排序,称呼这位四十五岁的县令一声叔叔。结果这位叔叔说什么也不敢答应。因为按照品级职位,吕汉强是五品,还是双料钦差,而这位县令现在是一个下县的官,官职是七品,算起来整整差了四级两品,按照官场上的规矩,见到吕汉强这个年轻的大侄子,是要下跪问安的。

  

    于是两人争论一番之后就以大人相称,省去了不少尴尬。

  

    既然是一家子,又有王公公这个张皇后心腹为监军,看来军队扰民的情况不会发生,尤其都是天到这般时候,也不见一个百姓申诉,吕县令稍微的放下心来,按照规矩走完了接旨的程序,这位吕本家也不忙着招待,就那么在县衙有点没的闲话,直到自己派出刑名师爷急匆匆赶回来,趴在他的耳边小声的嘀咕了半天,吕焕之才长出一口气,冲着吕汉强拱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大人所带官军不扰民,还为百姓做事,真仁义之师也。”

  

    吕汉强就微笑点头:“军民鱼水吗,本是应当。”

  

    “好个军民鱼水,当成经典。”然后站起身,对着门外探头探脑的衙役大声吩咐:“开城门,任由百姓进出。”就这一声,立刻就换来衙门外一阵欢呼。

  

    吕焕之没有半点尴尬之情,转身正容,延请吕汉强和王公公到自己的衙门后的花厅。这时候吕汉强才算暗暗抹了一把冷汗,这考试算是过关了,自己这才算是真正在平陆站稳了脚跟。

  

    吕焕之在简陋的县衙后花厅里摆下家宴,为吕汉强接风洗尘。

  

    所谓家宴,也不过是四菜一汤,这和后世招待乡长的规格相当,在席前,吕焕之喊出内人出来相见,这也再次表现吕焕之认了吕汉强这个侄子,吕汉强忙上前称呼婶子,看到婶子身边一个彬彬有礼的十一二岁的小小童子,吕汉强忙问了姓名,这是吕焕之唯一的儿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吕汉强就问了这个弟弟读了什么书,做了什么文,孩子也中规中矩的回答,吕汉强就在腰间撤下一块佩玉,算做是见面礼。

第298章 以工代赈

 昏黑的早晨,四更不到,家就紧挨着平陆县城城墙的王小就爬了起来,准备新的一天早早的去城里碰碰运气。

  

    王小所谓的家,也不过是在地上挖了一个大一点的坑,然后在上面覆盖上一片树枝茅草,在糊上一层泥巴罢了,这样的家在这县城城墙下,靠着干涸的护城河北面土坡的都是。

  

    家里一贫如洗,也没有油灯可点,就着地窝子敞开的洞口泄进的西斜月光,摸索到已经不能叫衣服的衣服,小心的悉悉索索的穿上,生怕吵醒了娘和小妹。然后悄悄地爬起来,在黑暗里寻了抱柴火,塞到了灶间,用闷火点燃,一时间这个地窝子里便有了些许生气。

  

    在水缸里舀了一瓢凉水,倒在那破锅里,这是一家逃难来唯一的家当,然后看着那水慢慢变热,就在这灶膛里的火光中,映照出一张稚嫩凄苦的脸。

  

    王小也不过才十六岁,其实也还是个孩子,但是自打去年老爹被官府抽丁,代走了家里所有的吃食去了边塞,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王小也知道,爹是再也会不来了,就和许许多多被官府征集了劳役的人一样,在自己吃光自己所带的口粮之后,饿死在路上了,或者侥幸走到了边塞,但几乎也不能交纳自己所押运的物资,因为那些军头会想方设法的告诉你,沿途侵吞了数额,最后让你留在军营里出力,以抵扣所缺。

  

    而最后的结局总是在秋天蒙古鞑子打谷草的时候,被军官塞上一根木棍,当了炮灰,战死在不知道是什么的地方。

  

    爹不在了,这一家老小的生计就全落在了这个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孩子身上。

  

    地早就被划归了王田,没了一垄,每日里早出晚归,赶到县里寻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干干,赚下一捧半捧的粗粮夫康,将养着卧病在床的老娘,和一个刚刚七岁的小妹。老娘和小妹在白天的时候,也蹒跚着拄着棍子走街串巷的讨要些吃食。

第299章 粮食和银子

 看着突然有了生气的街市,看看那些安静的跪在篝火破锅前的难民,吕焕之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眼角不由得有泪光闪现,平陆总算是活过来了。

  

    “这就是我们的百姓,坚韧而孝道,能担当懂得感恩,这样的百姓成为大人您的治下之民,大人应该感觉到自豪。”站在吕焕之身边,看着这感人的一幕,吕汉强小声的评论。

  

    吕焕之不经意间轻轻擦去眼角的泪花,“是啊,天下有如此百姓,为什么却弄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怎么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吕汉强就默不作声,这原因他知道,也不多,但他不能说,说了便是大逆不道,说了也没半点用处。默默的继续往前走,小红马就猫似的眯着眼睛亦步亦趋的跟在他的身后。

  

    现在这个小马断了的肋骨已经痊愈,吃的好睡的好,已经是膘肥体壮毛管红亮,已经不再是吕汉强的坐骑,而成了吕汉强的跟班,也不备鞍恚В裁涣罚湍敲醋杂勺栽诘乃媸备诼篮呵康纳肀摺M白叩氖焙颍蝗晃诺搅艘还汕逑悖闷娴耐嶙拍源慈ィ词锹繁哂懈隼贤吩诼粜峦诘穆懿罚榱榈恼媸侨盟鄄觯谑蔷屯W〔阶樱嶙拍源白怕篮呵康暮笱篮呵恳簿驼咀。匙潘难酃馔ィ靼琢怂囊馑迹β钜痪洌骸霸嚼丛讲隽恕!本妥吖ィ湎卵蚰歉隼吓┪实溃骸岸嗌偾豢穑俊

  

    “十文钱。”那老农一见是个贵人在打听价格,赶紧站起来陪着笑脸回答。

  

    “连筐呢?”吕汉强可不想抱着一抱萝卜满街走,让小红抱着,那简直就是不可能。

  

    那老者想了想,咬咬牙道:“十五文。”其实这筐都是当地的柳树毛子编的,也不值钱,要了五文也不算少了。

  

    吕汉强就笑着在口袋里摸出一把制钱递了过去,足足有二十文之多,当时虎的那老者一时间手足无措,连连说多了多了。

  

    吕汉强就笑着道:“不多不多,这个筐就值了,说着也不管那老者推脱,塞了制钱直接提起萝卜筐,一下就挂在了小马的脑袋上,笑着道:“你个吃货,自己的东西自己拿着,我可不帮你提。

第300章 收拢孤儿

??

  

    推荐阅读:        山陕北面旱情极为严重,大批的流民蜂拥南来,沿途之上饿殍遍地,有无数孩子失去了父母,也有无数的父母失去了孩子。

  

    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无依无靠,只能本能的随着难民潮走,没有人管他们,不但饥饿虎狼威胁着他们,还有许多人贩子盯着他们,而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危险是来自难民,他们不是要抚养他们,而是要吃了他们果脯。

  

    逃过千难万险,一部分非常幸运的来到了平陆,便流落在了街头巷角,追逐着每一个路过他们面前的人,乞讨着每一点的希望。

  

    一座大宅的后巷里,一群孩子正被几个泼皮堵着,为首的一个歪着三块瓦帽子的头头狞笑着,面对那个站在这群孩子前面的一个略微大一点的孩子:“小家伙,不要反抗了,那几个小丫头也不是你的亲妹妹,何必为他拼命?我带走他们,交给杏花楼的老鸨子,她们就有吃有喝了,说不定大了,成了头牌,那时候你们还要依靠她们供养呢,看看这多好?现在只要你将他交给我,喏。”说着变戏法一样在自己的手中就多了一张葱油大饼,“这个就给你了。”

  

    随着这张大饼的出现,那略微大点的孩子身后就是一阵吞咽唾沫的声音,但那孩子就是一动不动的站在这群孩子的最前面,手中更将那根木棍攥的紧紧的。他身后所有的男孩更将几个小丫头围在里面。

  

    这群孩子都是山西北面过来的,其中还有几个是陕西榆林延安的,唾沫是幸运的,行走千里,在沿途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而他们最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大哥哥,就是站在他们前面的这个孩子,他有一颗慈爱的心,沿途不断收拢这些孤儿,有死去的,但也有进来的,最终到了这里,一群孩子也自然而然的将他看做了家长。

  

    被泼皮盯上,被人贩子看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为首的孩子的决断永远是,绝不让一个弟妹失散离开。

第301章 收拢军心

??

  

    推荐阅读:        带着王小一家回到军营,见到已经忙得焦头烂额的子涵,还有闲的无聊的如云,将这刚刚收留的一家交给它们,让他给他们一家安排,结果如云立刻提出,就让这个刚来的小丫头做她的侍女,子涵对这个提议也表示赞同:“妹妹整日忙碌,的确需要一个侍女侍候帮手,我看这事情就这么定了吧。”

  

    这样的话在子涵口中说出,当然暖人心的狠,吕汉强暗暗点头,还是大家教育出来的,连顺水人情都做的这么有水平,我喜欢。不过看如云拉着王小的妹妹立刻冲向了花丛抓蝴蝶去了,吕汉强就想,这是妹妹缺失症啊,这是病,得治啊。

  

    如云需要侍女,那么一直是国公大小姐,国朝县主的子涵,是不是也需要一个两个帮手?吕汉强很是怪罪自己粗心,看来雇请几个丫鬟也是应该的了。

  

    不过这时候顾不得考虑这些,这个时候,正有源源不断未来的乡勇,还有各种技术工人进入简易的军营,而那些被招募的矿工和修建码头道路的工人也拖家带口的涌来,将军营外的空地一下子塞的是满满当当,天还没黑,军营外已经是烟火弥漫,众人开始生火做饭。

  

    但乡勇是不用自己做饭的,吃的是公共食堂。

  

    说是军营,除了圈起来的一大块空地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不过这些人都是流民出身,只要有口吃的,风餐露宿已经习以为常,倒也没人叫苦。

  

    这时候忙的晕头转向的王公公过来,抹着头上的汗对吕汉强抱怨,“我的好伴读啊,这些人也太能吃了吧,转眼间,上百口大锅煮出来的米饭就被一扫而光,这样下去,我们的存粮就要危险啦。”

  

    “什么?你老哥让他们可够了吃?”吕汉强闻听吓了一大跳。

第302章 打开局面

??

  

    推荐阅读:        一切都是初创,一切都非常简陋,就拿现在吕汉强这个会议室来说,就是用几十根木杆支撑,四周用砍伐下来的树枝压平,在糊上一层稀泥就凑合了,那不经意处还露出了一两个嫩枝在轻轻的穿堂小风里招摇。屋顶就是覆盖上刚刚割来的茅草,那些茅草还没晒干,还有青翠的叶子,虽然很有诗意的有青草的芳香弥漫,但时不时掉落下来的虫子也让子涵和如云大呼小叫,这不刚刚说话,结果子涵一个尖叫,小脸煞白的就冲了出去,尖叫着让如云给她翻找吊在脖子里的毛毛虫。

  

    吕汉强随手甩掉掉在脸上,不知道什么名字的虫子就嘀咕:“在闯塌天山寨的时候,遍地的死人都不怕,怎么就怕了这个小小的毛毛虫呢?这女孩子啊,真的是不可理喻啊。”

  

    “姐姐姐夫,我们是不是去外面说话好点。”这时候看去,小胖子也嘴唇哆嗦,眼睛不住的往房顶上瞄,早就没了提着双锤跃马沙场的气概,感情这小子也怕虫子啊。

  

    这时候后窗口探进一个乖巧的马脑袋,四处看了下,没发现有陈亮的身影,就欢快的打了一个响鼻,伸出脑袋张嘴就撕扯房顶半干的茅草,这半干的茅草可是牲畜的最爱,鲜嫩的青草虽好,但立刻吃了就会拉稀,老的饲养员都要将鲜草阴到八分才喂给牲口,因此,现在的小红马已经爱上了这顶棚的茅草。

  

    这一嘴下去可不得了,简易的会议厅立刻摇晃起来,纷纷落下的不单有草叶,更有各种虫子,这让满堂的人狼狈不堪。

  

    吕汉强大怒,对着小红马咆哮:“你个混蛋家伙,没里没外的,怎么拆起自己家的房子啦?”

  

    小红马吃的正欢,一个响鼻就算是对吕汉强的蔑视。

  

    正没奈何时候,陈亮高大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门口,小红马一见,立刻缩回了脖子,一溜烟的就跑去找如云玩去了,看来陈亮在小红马的心灵里,那巨大的阴影还没消散啊。

第303章 多项发展

??

  

    推荐阅读:        流民的安置点,吕汉强叫他新区,这多少有点后世的恶趣味在,但也的确有他的新意,比如说,在这片原本的荒地上,吕汉强就施行了自己开发商梦想的规划。

  

    沿着黄河沙家河湾,在隋唐时代原有的小码头基础上,建设新的码头,这个码头吕汉强的要求是,能停泊在黄河运输航行的最大船只,也就是不小于五百石的河运船舶,而且一次停泊不能低于二十艘这样的大船,五十艘其他小船。

  

    码头的沿岸,要建设一片仓储仓库,以备就近存储转运物资,或自用或出租,将来这都是钱啊,然后在码头区与军营区之间,便是吕汉强规划的住宅区,这里被吕汉强规规矩矩的化成了一个大大的井字,四条笔直的街道划分出九个区域,他严格要求各种人员按照各自的分区居住,比如乡勇的家眷,就住在井字区靠近军营的一个区域,行政管理人员要住在井字区的核心部位,管理新区的各种衙门,就建设在靠近码头的那个区域里,当然,这些区域的土地是白送的,不要钱,但交叉的四条大街,沿街民居要后退三十米,这些是要用来开发建设商业网点的,这个是要收费的。

  

    指着挂在墙上巨大的规划图,吕汉强对张子涵道:“子涵,你一定要记住,新的镇子就要建在码头与军营中间,划分好的十字街,一定要严格要求居民不得越过三十米白线,一定要在街道的两旁流出商铺的位子,然后划分出地段来,这个我们要开发出卖的。”在后世中国,什么是最赚钱的行当,当然是房地产开发啦,那时候自己没有资本,根本就没那能力插一杠子,但现在不同了,一个新兴的城镇就要在自己的工业带动下形成,这时候不大赚一笔,那还等什么?

  

    子涵就很是鄙夷了现在已经彻底钻到钱眼里的吕汉强一把,就那破烂的难民营地,还要建设成村镇,还要卖地皮?“有人买才怪。”站在门外说什么也不进来的子涵就嘟囔了一句。

第304章 备战忙

??

  

    推荐阅读:        粮食吃紧,但军营里新的一千乡勇却在紧吃,在这段没有多少油水的时期,这些乡勇的饭量大的惊人。

  

    新招募的乡勇,吕汉强没有将他们训练成自己的拳头军种长弓兵,一支军队只有弓兵是不叫做军队的,军种平衡的重要性还是要遵循的,于是,吕汉强就将他们编整为长枪兵。

  

    这次吕汉强再次打了一个国朝擦边球,发给乡勇的不是大刀长矛,那是国朝规定的军队制式武器,乡勇装备了,就有造反的嫌疑,那会让现在满世界里的文官再次盯上自己,于是,吕汉强就鼓捣出一种国朝没有的东西——三棱刺。

  

    三菱刺这个大杀器好造易用,还几乎不要刻意保养,尤其相对其他兵器来说还特别的节约铁料。而在威力上,却要优越樱枪十倍不止。由于他的特殊构造使得它易扎进去,拔出来也省力,这样就给使用者节约了大量的体力,而被扎之人却会在被扎的瞬间倒地,伤口是不规则的三角形,形状及不易于包扎缝合,一般情况下,被刺中之人只要几分钟就会流血而死,以现在明朝的战争方式和几乎为零的战场救护能力,也根本来不及包扎。可以有效的杀伤敌对方的有生力量。

  

    “大人,这个并不难做,除了这个放血的血槽要花些功夫,其他的倒是没什么。”赵铁匠沉思一会道。

  

    “一定要在一月内打造出三千扎枪,时间紧迫啊,人手不够我再想办法调拨给你。”吕汉强对匠户营的首领赵铁匠要求到。

  

    这次吕汉强在流民里特意招募了不少铁匠木匠,还有编制手艺的人,一时间匠户大增,于是便单独成立了匠户营,由原先在京城招募的赵铁匠做了营头,开始施行军管。

  

    本来匠户在大明是最底层的一群,也是世袭户籍,与奴隶相当,要想脱离匠户籍贯,必须要皇上恩旨****,这样的待遇那就是梦中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这样就严重的打击了工匠们们的积极性,怠工和偷工减料便成了家常便饭。

赞女排


  今天早上,我准备了一条毛巾,一个茶杯,毛巾为哭泣,茶杯为遗憾摔掉,好在,毛巾用上了,茶杯保住了,好了,奥运会什么样的金牌对我都不重要,只有这经历千难万难的女排金牌,才是我真正激动和记住的,好了,我的奥运会结束了,我们继续写我的书,写我的想法,大家加油。


第305章 天下粮商

??

  

    推荐阅读:        这大明就是广大,虽然西北大旱,但南方却大熟。明初由于政府采取了招抚流亡、放还奴隶、劝课农桑等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政策,全国人口迅速上升。将南方的粮食生产提高了一个大的台阶。因此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当时湖南粮食外运数量相当大,如宣德四年,“复支运法,乃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淮安仓”。成化八年,定全国运京师粮共七百万石,其中湖广、江西等地“南粮”五百多万石,占绝大部分。到明代后期长江下游的粮食多依靠湖广等地供应,如安徽的徽州粮食“大半取于江西、湖广稻以足食用也”。

  

    粮食产量的增加,为粮食的商品化提供了前提条件。粮食生产的增加也就带动了一大批依靠粮食贩运起家的巨大的粮商,而现在,这些粮食大鳄几乎每个人的手里拿着一份崭新的大明新闻,看着上面那明显的吕汉强在平陆收购高价收购粮食的消息,在激动着,筹划着。

  

    吸引这些粮商的不单单是吕汉强开出的糙米一两二钱银子的天价,更有那详细介绍的出产——碳精。

  

    南方的商人都是精明的,天价的粮食是一方面,有头脑的人立刻就被那个从来没出现过的煤精的物件所吸引了,如果真的如报纸上介绍的那样,那这东西再适合南方不过了,抓住了这个商机,将是一个长久的源源不断的巨大利润的。

  

    李之秋,湖州望族嫡系,大地主,更是大粮商,四十岁就辞官不做,操持起整个家族的粮食生意,现在家族的全部生意都在他的管控之下。

  

    不过现在李之秋的粮商生意很不好做,究其原因还是晋商八大家给带来的压力。

  

    晋商历史悠久,在朱元璋的政策下做的风生水起,但万历后期,努尔哈赤背叛明朝在辽东建立后金政权后,晋商们的外贸生意受到了严重打击。

第306章 天下粮商2

??

  

    推荐阅读:        大明新闻在湖州没有印刷厂,但这里离着杭州很近,和两份报纸都在那里设立了分部,每日印刷完毕,就会沿着沿途的驿站商行,分发给周边各地,因此,湖州的大明新闻都要比杭州晚上一天。新闻也就成了旧闻,好在这时代消息本来传播就慢,生活节奏也慢,相差一天也就当然不算差了。

  

    十五郎指给李之秋看的就是旧闻中的新闻头条看到这个通栏标题,当时李之秋眼睛一亮,似乎在心头打开一扇落地大窗,抓着报纸如饥似渴的往下面看去。

  

    丢掉对皇上的歌功颂德,直接奔了主题,大意是吕汉强受皇上委派,奔赴山陕赈济灾民,现在山陕缺粮,因此号召义商向山西平陆输送粮食,开出的价格是——糙米一石一两二钱,这样的价格不得不让李之秋惊呼这是天价了。

  

    是的,这对于江南粮商来说,绝对是一个天价了。

  

    国朝税收在原先是银子与实物相结合,但后来张居正施行一条鞭法改革,除了当地必要的粮食储备需要交纳粮食实物以外,其他各项赋税,皆折算成银子,押解进京,因此,每年夏税秋税征收的时候,就是来百姓苦难来临的时候,因为官府只要银子,百姓必须要将手中的粮食卖给粮商,这时候,就是粮商的幸福时刻了,大家纷纷在这时候以低于平时一半的价格抢购百姓手中的粮食,而等青黄不接的时候在高价卖出,这一进一出,立刻就是一倍的利润差价,于是大家一个个都吃的脑满肠肥。

  

    而这时候,一些大家族也看到这里的商机,在这时候,强硬的将自己的族人手中的粮食收购回来,替族人缴纳赋税,从中也赚上一笔,现在李之秋手中不算族人的粮食,就在夏税吃紧的时候,按照惯例,在周边百姓手中收购的糙米是一石三钱,这已经绝对是良心价格,那些晋商的代理人可是一石二钱七,偏远的地方干脆连二钱五的都有,虽然百姓骂声一片,但毕竟官府催逼紧迫,不用手中的粮食换银子,就完不成税收,那样的后果可比贱价出粮严重的多。

第307章 大权独揽

??

  

    推荐阅读:        坐在简单搭建起来的会议厅了,吕汉强上下里外的打量。对于用巨大原木搭建起来的这个宽敞的大厅,在这自己的王国里算的上第二座最宏伟的建筑,对这样的速度和质量,吕汉强表示了满意。

  

    当然,第一座是收留孤儿成立的学校,吕汉强兼任山长,也就是校长,那是新区最坚固的大礼堂。

  

    而这座座落在半山腰上的巨大会议室坐北朝南,敞开的窗户有强劲的,带着黄河湿润的南风吹拂进来,哗啦啦的翻动着横靠窗前书桌上堆堆大满的文书信笺,书桌后,靠着西面墙壁下,就是吕汉强的一把椅子,坐在这里,只要稍微一扭头,就能看到山脚下军营里的一切动态,那里正有如蚁般的乡勇在原先的民夫,现在的吕字营老兵的带领下,正在走着横竖的队列,口号声,吆喝声随着南风若隐若现的传来,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

  

    再往南看,便是新建的码头,现在的码头比原先隋唐遗留下来的码头,扩大了不仅仅是数十倍,而且还搭建起来了一排排高大的仓库,还有各种设施,一条新修的道路在那片码头区域延伸出来,平平整整的延伸到这个军营,然后延伸过去,直达平陆县城。

  

    在这码头与军营之间,密密麻麻的的或者高,或者矮的窝棚草房,间或有几栋木头的房屋,横平竖直的街道将这些房舍隔离开,不但形成了商业网店,也形成了防火隔离带。

  

    这是三千多矿工,一千多窑工,以及几千筑路修建码头工人的家属,自发形成的新兴的村镇,而在新成型的街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从平陆搬迁过来,或者是分支的商铺,当然,最显眼的还是第一座由吕焕之师爷招商引资来的那座妓院,华丽的一塌糊涂,每日里莺莺燕燕的,简直就成了新镇的地标建筑,但这些商人,他们不但给这个吕汉强命名的新兴镇带来了商业的便利,更带来了巨大的繁荣。

第308章 粮船来啦

??

  

    推荐阅读:        粮船到来的消息立刻轰动了整个新区,无数的人争先恐后的向码头奔去,一时间万人空巷,将整个新建的码头塞的是满满当当。

  

    吕汉强激动的站在大厅的门口,眺望远处如带的黄河,那里正有一溜的大船正在缓慢的向码头驶来,粗略估计竟然有二百艘之多,帆樯林立,几乎将那段黄河彻底的覆盖,场面及其壮观。

  

    每艘船上都堆满了粮包,每个高高的粮包垛顶上都插着一面巨大的暗黄色的大旗,在强劲的南风里呼啦啦舒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