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不尴尬。猛然间想起,冲着身后已经聚拢来的几个年轻人大吼:“还愣着干什么,你们不是天天念叨着要是能见到吕协办大恩公,就比整天给木牌子磕头要强上许多吗?恩公就在眼前,还不过来见礼。”
那几个探头探脑的伙计一听,这真是大家在屋子里供着的吕协办啊,立刻一个个跟头把式的就冲进来,远远的就给吕汉强跪下磕头,一个个连连称呼“|吕菩萨,吕恩人。”这一时间竟然让满厅堂的食客住店的起了一阵骚乱。
吕汉强一见更是头大,当时拉着那老者也不顾那些趴在地上的小子们,焦急的道:“快快带我进里面说去,再在这里,说不定就出乱子了。”
那老者立刻恍然,二话不说拉着吕汉强就进了内里。
进了内屋,四处一看,就是一个乡下主人住宿的地方,南面一盘土炕,北面靠墙的地上一溜粗苯的家私,但在靠北的佛龛位子,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外,还有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赫然便写着自己的大名,前面还点着三柱清香。
吕汉强就苦笑了,这自己都让人打板供上了,这要按照东北的话说,那自己算是不着调到一定程度了。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被吩咐着给二人倒上茶水,然后就忽闪着眼睛趴在门帘后看这个大家当做菩萨一样供奉的人,怎么就那么总是笑眯眯的说话,一点也不向娘说的,只要自己用手指一下那个牌牌都要烂手指的样子啊。
吕汉强就坐在炕上喝了一口茶,然后微笑着问站在地中间的那个老者:“您是这个的总管?”
“不不不。”那老者连连摇手:“我是这里的总管他爹。”
吕汉强忙站起来拱手:“老伯请了。
第239章 射鹿(三更,求票)
进了军营,如云第一个欢快的跳出来,显呗自己的工作成绩,“这个地方的总管真是个精明人,直接拉着那些商家来咱们这交割,我对那些军需严格检查了,将那些不好的都直接拒收,哈哈,那些还想糊弄我们的家伙一个个失去大买卖的家伙,一个个顿足捶胸的样子老好笑了,就一个个乖乖的回去换好的东西去了,结果那个商行的总管就一点风险没有的平白得了我们一成的收益。”
吕汉强就笑着夸奖道:“我的小妹妹办的好,我们掏了大价钱,就是要得到好的东西。”看看高兴的眉飞色舞的如云,吕汉强接着道:“但我们也不能太过苛刻了,要不我们将所有的商贾吓走,那我们就真的寸步难行了。”
“我知道啦。”如云满不在乎的应承,然后又小声嘀咕:“磨叽。”
看看有点不高兴的小姨子,吕汉强忙没话找话的问道:“你不在军营里帮着子涵姐姐做事,你跑营门来做什么?”
这一问,如云才想起自己的事情来,立刻欢快的一跳:“对啦,是子涵姐姐让我来的,他让我告诉你,王大哥带着人砍了上千根你说的那什么札木,让你回来就去看看,如果不成,趁着天黑前再上山砍点去。”
吕汉强闻听,高兴的双手一拍:“王大哥真是做事的人啊,这么快就完成了任务?我马上就过去。”然后转头对如云道:“麻烦小妹你将这些铁料木炭送到铁匠营去,请他们赶紧按照我画的图纸开炉打造。”
又得了任务的如云立刻欢快的答应一声,一下子就跃上第一辆大车,指手画脚的指挥着车队去了铁匠营。
吕汉强三部两步的跑向王大壮的营地,近前时候,正看到王大壮迎了出来,见吕汉强过来,忙上前迎接。
吕汉强道声辛苦,就直接奔向了那巨大的一堆札木杆子。
拿起一根在手中握了握,正好能握住,上下一比量,大约两米三到五长,几乎各个通体笔直,上下的粗细也差不多,中间的浮枝桠也已经去光。
第240章 都是被逼的啊
篝火正旺,木架上清洗干净的麋鹿被烤的焦黄,一溜溜的油脂顺着肉架流到篝火上,让篝火不时的窜起一串串蓝色的火苗,火苗吱的一声炸开,带着火炭四射飞扬,让围坐在周边的人赶紧躲避。
吕汉强大汗淋漓的一手毛刷,一手佐料的在麋鹿身上刷着,一边刷还一边不无惋惜的嘀咕:“没有孜然,没有辣椒,也没有蒜蓉辣酱,这味道就是上不去,也不知道这三样东西传来我国没有,如果有,我一定弄几麻袋来,那时候烧烤,才是天下最美味的。”
“这已经非常的好了。”王公公和赵梓端着盘子,拿着小刀,咽着口水,早就想对这美食下家伙了。
吕汉强翻动着麋鹿,撇撇嘴:“这算是最好的美食?你是没吃过锦州烧烤,那凤爪,那羊蹄,那羊肉串,绝对是你一声都舍不得放弃的。”然后再涂遍佐料,非常神往的喃喃:“我这是办了报纸了,要不我就将锦州烧烤开成全国连锁,我赚不死大家。”
“姐夫姐夫,好了没有啊,我饿啦。”如云现在看着金黄的麋鹿已经迫不及待了,哪里还有侠女的风姿?倒向是一个饿疯了的。
看看火候,吕汉强满意的点点头,“可以开吃了。”
如云欢呼一声,端着一个盘子,拿着小刀展开她灵动的身法,突然冲前,突然退后,大呼小叫的割着最肥美的地方,然后沾上酱醋,很没形象的大吃海塞。
子涵也拿着小刀,麻利的躲着飞溅的炭火,不断的给吕汉强和王公公割着最鲜美的嫩肉,赵梓自己小刀割肉小口喝酒,一脸迷醉惬意。
但最好吃的小胖子这时候却站在远处,翻来覆去的摆弄吕汉强的长弓,还时不时和王大壮激烈的争吵。
这时候,吕汉强将两块最肥美的鹿肉放到也端着小盘子,却不敢上前的两个小太监手里,欢快的道:“来来来,我给我们的两个大功臣割上两块,你俩就敞开了吃吧。
第241章 交心与杀人的理由
“这是一封给王公公的信,这是一封给娘娘的信,这是一百文钱,你们两个小崽子去城里邮局邮递出去,剩下的八十文钱,就给你们两个随便买点什么吧。”王公公站在营门前弯着腰,将一封书信和一百文钱交给了那两个小太监,带着微笑叮嘱着。
那两个小太监欢呼一声,匆匆给王公公施礼之后就边蹦蹦跳跳的跑着,边不时的交头接耳,似乎在商量着怎么花掉那剩下的八十文钱,不时的还传来悦耳的欢笑声。
吕汉强就捏着自己没胡子的下巴,眯着眼睛看着那两个欢快的小太监越跑越远的身影,不无感慨的道:“这两个孩子被分在了你的手下,的确是他们的幸运啊。”
王公公轻轻的点点头:“孩子还小,还不知道他们与别人的不同,心理还没扭曲,而皇城里都是我们这样的人,阴气太重啦,我希望在他们小的时候,能笑就笑,能闹就闹,能玩绝对就应该玩,让他们的心阳光起来,那以后的心思也就阳光爽快啦。”
吕汉强就点点头再次表示对王公公教育下一代的方法的赞许。
王公公看着两个小孩子消失的身影,头也不回的问道:“你不问问我信的内容吗?”
面对一个耿直爽朗,心理阳光的人,没必要去打哑谜,吕汉强就笑着道:“信里一定是将我的行程向皇上禀报,而且还将我的长弓的制作方法以及威力详细的加以阐述了。”
王公公笑眯眯的问道:“那你就一点都不多心吗?”
“我为什么要多心?”吕汉强就展现出一个人畜无害的表情,“我是个聪明人,是个有才华的人,只是我这个人比较懒惰,什么时候能有的吃就不想怎么去吃好,能有的睡,就不再去想怎么样睡的舒服,只要娘和弟妹安稳,小黄能有肉骨头吃,我就懒得想其他的。”
“你的聪明难道必须要逼的吗?这倒是很符合你的性格。
第242章 说出真相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和民夫说清楚我们要做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吕汉强对围坐在一起的所有心腹的人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这样会不会让民夫们出现逃亡和慌乱?”赵梓就皱着眉担心的道。
“圣人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们就是要使得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甘心的去做,这样我们的队伍才更稳定,更有战斗力。”吕汉强耐心的对这个文人解释。
赵梓和王公公这两个一个在科举里,一个在宫里都读过圣贤书的人,对吕汉强的这段圣人的话当时就弄得瞠目结舌。
“不对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才对啊。”
吕汉强就撇撇嘴:“那是你们的误读,误读了几千年你知道不,我这个是正确断句解释,这样才说的通。”
对孔老二的这句话,近现代以来,一直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这就是现在赵梓和王公公的想法。其实这也是一种裹挟。
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候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第243章 为我战斗吧
民夫的队伍不是很整齐,歪歪扭扭的,十个人一伙站在吕汉强的面前,看着站在一张桌子上严肃的东家,还有不少人在交头接耳,猜测着东家为什么突然不再行军,而是要开什么大会。
这很新奇,但更让人疑惑。
“我今天郑重其事的和你们再说一次我们出京时候说的话,这次,我希望你们能够认真的听,然后我会给你们半天的休息时间,认真的思考,再告诉我你们的决定。”吕汉强站在一个桌子上,认真的说,那个桌子摇摇晃晃的,承受着吕汉强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吱呀呀的,有种不堪重负的感觉,让站在他身边的王大壮随时准备这桌子坍塌时候,自己去抢救一下自己的兄弟,不让他太过难堪。
看到底下的民夫被自己的话吸引,不再交头接耳,吕汉强深吸了口气,面对即将成为自己武装的六百人,大声的宣布了自己昨天的决定,在一片震惊里,最后吕汉强道:“前路是危险的,是要死人的,但我会给你们最好的武装,给你们最好的训练,让你们能在我们整个任务其间,尽可能的活下来,让你们吃最好的饭食,享受到最大的尊重,让你们的家人从此不再饥馑,让你们的父母得到安享晚年,这,就是我能做到的。”最后提起声音大吼道:“长天在上,我吕汉强向你们保证,我吕汉强绝对说道做到。”张开双臂大声呼唤:“来啊,为你的将来战斗,来吧,为你的父母兄弟战斗,来吧,为我战斗吧。”然后义无反顾的跳下那个桌子,直接走向了营地里最核心的部分——工匠营。
张大与赵三,原本就是山西流亡到京城的流民,山陕大旱,再加上自己的土地产出怎么也应付不了官府的赋税,更别说干脆就是让人去送死的徭役,他们带着家人父母,还有嗷嗷待哺的弟妹辗转来到京城,以为京城就会给他们生的希望。
但他们却失望了,京城虽然繁华,沿街之上商铺林立,大街上行走的,都是官宦公子,但真给他们生存机会,却是没有,每日里,他们两个都要在弟妹被饿的凄厉嚎哭里,喝上一瓢凉水,勒到都快到脊梁骨上的腰带,去码头上去碰运气,希望能赚上一点点哪怕只是让爹娘看到一点米粒的稀粥,让弟妹稍微能睡的着的谷糠。
第244章 你和我一起吧
“跟上,跟上,前面的压住速度,后面的跟上。”王大壮手中拿着一根藤条,站在路边不断的吆喝着一队队从眼前跑过去的民夫。看到一个壮实的家伙显呗的跑出了他的位子,想要抢到前面去,当时王大壮大怒:“你,说你呢,你个混蛋,你跑出队列干什么?回去,跟着你前面的跑,再乱跑,小心我的藤条,抽你个舅子的。”
那小子就乖乖的又跑回了队伍,王大壮手中的藤条绝对不是摆设,抽在身上那一下就是一道青紫,火辣辣的疼。
行军继续,但不再是一天三十里,而是变成了一天十五里,这样就能挤出半天时间来进行训练。
而且吕汉强规定,在行军的时候,分出一半的民夫,以原先的十人小队为单位,整队往前跑,跑了五里之后再跑回来,替换剩下的一半工作,剩下的一半继续跑五里,这样再与大队人马向对而跑,大约一次就是七里左右,如此循环,在不耽搁行军的情况下,锻炼大家奔跑的技能与速度。七里,看着不是很远是吧,但各位书友要知道,这是什么年代?是万恶的旧社会,是万恶的明末,所有的百姓一个个都是吃不饱饭的,营养严重不良,身体羸弱不堪,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别说跑七里,就是走上个三五里路都要气喘吁吁,所以七里已经不少了,这还是吕汉强事先的时候好吃好喝的给这些民夫加营养才达到现在的样子,什么事情都有循序渐进不是?
跑回来的民夫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时候,各个小队长带着兄弟们来到一个大车前,大车上装着三个大水缸,里面是温热的淡盐水,不管渴不渴,都必须喝上一碗,然后不能坐下休息,必须接替剩下的那部分民夫继续掌握车马行军。
“为什么总是这样跑?这有什么用处吗?”对于完全与老爹国公教授的统兵办法不同,小胖子就谦虚的向吕汉强请教。
“跑步有五个好处。”吕汉强张嘴就来,看着拿着小本子准备虚心的记录的家伙,很是满意,这多少有点某国领导到什么地方视察,身后总是有群狗腿拿着小本子准备记录的感觉。
第245章 拉拉队的作用
大队人马跑出军营,刚开始的时候还不觉怎样,大家的脚步还算整齐有力,一些人还有说有笑的,但慢慢的就有了差距了,队伍开始拉开距离。
这时候各个队的队长看看自己队伍里渐渐分出的差距,心里都上火了,更何况队与队之间还有暗暗比试较劲的心思在,当然就更加的着急,队长们不得不前前后后的吆喝着,催促着,谩骂和鼓励相加。
不过这时候还行,不过是五里,大家跑到终点的时候,虽然一个个已经汗流浃背了,都跟狗似的吐出了舌头,但还没有趴下的,这也就是这些天跑步热身带出来的效果。
这时候,王大壮上前,担心的跟吕汉强道:“兄弟,现在看着还行,但剩下的七里,就是大家走回去都够呛,万一这样,那就是法不责众啊,到时候岂不失去了军规威严?”
气喘吁吁的吕汉强笑着道,“不怕,回去的时候,我保准大家就是跑死也不会叫一声苦,你就等着我的好戏吧。”也不理王大壮的困惑,大声招呼那些东倒西歪的民夫:“大家整队,跑起来啊。”说完又是第一个折返开跑。
“不行啦,大人,我宁可不吃肉也不跑了。”
吕汉强回头看时候,一个瘦弱的民夫吐着舌头踉踉跄跄的求饶。
“二狗子,你干什么?你别给我丢脸,你不吃晚饭我们兄弟还想吃呢,别拉松,快跑。”
张大满头是汗怒火冲天的跑上来,上来就给了这个二狗子一脚,然后怒骂道:“别装死狗,没看见二队的那些腌臜东西在看我们笑话?丢脸给谁都行,就是不能丢在二队面前,给我起来——”
说着,一把拉住死皮赖脸的二狗就跑。
还有五里就到营地了,二狗这样的场景开始在回去的路上不断出现,而且还越来越多,现在,的确是已经接近了他们体能的极限了,但吕汉强却咬牙坚持着,只要突破了这个极限,那以后一切便都会好起来了。
第246章 说漏嘴了
七百张成品长弓已经制造出来,成排的摆放在地上,拿起一个长弓,挂上丝绸做的弦,吕汉强试了试,很称手,慢慢的拉开一个弧度,没有感觉怎么吃力,就放下了长弓,谁手招呼过来一个民夫,将长弓交给他:“你试试,看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拉开几次。”
那个民夫正是张大,这小子身强体壮,跑了十五里只是蹲在地上一顿饭的时间就休息了过来,正跑来看新鲜,被吕汉强叫住,立刻上前接受了这个任务。
拿起长弓比量了一下,长弓的长度正好和他的各自等高,下面支在地上,双手用力按照标准的射击姿势来开,然后松弦,如此拉了七下之后才向吕汉强禀报:“启禀大人,小的开了七下,现在感觉双臂开始发麻,再要是拉弓,就有手臂受伤的可能了。”但看看吕汉强的表情马上道:“也是小的刚刚跑完,力气上还没彻底的恢复,如果是在平时,十一二下不在话下。”
吕汉强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对那些工匠赞赏的道:“辛苦师傅们了,晚上给你们加餐。”
“不敢当大人辛苦,这都是小的们该做的。”一个工匠点头哈腰的回答,然后疑惑的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不过小的祖上也是匠户,也做过弓箭,却也没有大人发明的这个神奇,如果要是用牛筋做弦,我想是不是要比这个丝绸做的弦威力更大一些?”
这一点疑问,也是王大壮和小胖子所疑惑的。固有的观念告诉他们,牛筋才是做弓弦最佳的选择,而丝绸做弦,简直就是胡闹。
吕汉强可以忽视他们两个的疑问,但不能不解答技术人员的疑问,这对他们彻底认识长弓的性能有好处。
“牛筋做弦当然好,但那不过是为了配合复合弓的威力,不过我的这个长弓是靠覆盖射击设计的,我要求在三百步到眼前的这段时间尽可能多的射出我们的重箭,我们的民夫没有长年累月训练的机会,他们的手指是不能承受牛筋超过三次的割裂,而丝绸却正好没了这样的伤害,因此,我选择用丝绸而不是牛筋。
第247章 大同见闻
晚上站队,然后教练民夫拉弓射箭。这个不是太大的体力活,因此显得轻松些。
箭簇金贵,不能浪费,就用箭杆练习,当然,这样的箭杆没有重量,也射不高也射不远,也就二百步的样子。
让民夫一队队的站在野地里,二百步外点上一排篝火做目标,吕汉强不需要他们将箭全部准确的射进篝火里,只要他们十个人将箭簇射进一堆篝火方圆不超过半丈远就算合格,奖励的办法就是小队的全体成员,每人一块肉。
对于奖励的办法是肉而不是钱,吕汉强有他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什么奖励都是钱,以中国人善于存款的性格,不出几个月,那这些民夫就都有了不少的收入,而他们的钱足可以让他们有一年不愁吃喝,就一年,那自己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军队就花啦啦了,谁还给自己卖命?
小富即安,这不但是吕汉强的毛病,更是所有人的毛病。
而奖励肉就不同了,这东西吃了就没了,而且还能增强体质,尤其当一个人嘴巴吃馋了的时候,想要再让他回到吃糠咽菜也香甜的时候就再也不能了,一个人的坏习惯其实是很容易培养出来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却又是很难改掉的,因此,为了能吃上更好的肉,就必须继续得到奖励,为得到奖励就必须刻苦的训练,如此良性循环下去,吕汉强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支为肉而战的强悍军队就会横空出世。
不过这样的奖励办法,这也给后勤的子涵带来了麻烦,因为军营里肉的需要不断的增加,已经有点让经过的附近城镇肉价开始上涨了。
拉动沿途的经济,也算是吕汉强做出的一个贡献。
随着肉食的增加,大军的体能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好,行军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原先十五里就要走上半天,现在半天二十里,绝对是轻松拿下,而且下午的十五里长跑也很少再出现掉队晕倒的,这样一来,如云雇请周边村镇女孩子做拉拉队的工作就轻松了不少。
第248章 恶劣的状况
用丝绸抹着桐油制作的帐篷华美但不透气,帐篷里闷热闷热的,但还是坐满了人。眼看着就要进入山西了,吕汉强决定召开一个会议,将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开诚布公的告诉自己的这些身边人,包括监军王公公。
“现在从商行情报司传来的消息来看,陕西和山西依旧大旱,近期根本就没有下雨的迹象,并且,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吕汉强在大帐的中间慢慢的踱步,脚步沉重而缓慢,眉宇间也没了平日里拿着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的神情,这样的表情让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压抑,让张子涵痴迷。
“据陕西山西情报司传来的消息,灾荒之后,百姓没有粮食吃,就是******。没有粮食吃,都吃人了。”
张子涵就将小嘴捂上,惊恐的望着吕汉强,而如云却莫名其妙的看着大家,因为在她的小脑袋里,就根本不知道吃人是多么可怕。
“对受灾的人而言,吃人,并非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吕汉强心情沉重的道。“据说现在西北各地的小孩,是不能四处乱跑的,如果没看住,跑了出去,基本就算没了。注意,不是失踪,是没了。失踪的意思,是被拐卖了,可能还有生的希望,没了的意思,是被吃了。据说,这时候在有些地方还有人肉市场,具体干什么买卖,看名字就知道。”
屋子里传来了子涵的惊呼,如云咬牙切齿的声音。
没有理会两个女孩的表情,吕汉强继续一步一步的走,似乎身后托着一个沉重的大车,正在往高山上攀爬,如此的吃力:“大家知道,西北一带,向来比较缺水,比较穷困,外加地方官比较贪婪,所以这个地方的人,过得比较苦。生活艰苦,民风自然彪悍。”
“那会怎么样?”王公公战抖着声音下意识的问道。
“怎么办,凉拌。”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因此也没人笑的出来。
“口里无食,却有彪悍的性子,怎么办,那就只能造反,从元年登城王二发一声“与其坐而等死,不如反了去死”之后,现在出现在陕西山西有名的杆子头目就有神一魁、高迎祥,王左桂、王嘉胤、王自用,红狼、小红狼、点灯子、过天星、独头虎,不沾泥,等等几十个,而单单神一奎一股就有五万多人马。
第249章 糜烂的山陕(第一更)
这时候明朝的边军情况已经窘迫的无以复加,明朝的军制,开初是寓兵于农。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军民分籍制度,编为军户的农民世代为兵。政府把他们按照卫所的编制组织起来,进行屯田。
沿边卫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名军士给田五十亩和耕牛农具。收获所得以十二石归军士自己食用,余下的作为本卫所军官的俸粮和储积。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只对屯田情况进行督察,不用给饷。所以朱元璋曾不无得意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粟。可是,后来法久弊生,军队的屯田多被军官、豪右和内监占夺。军屯既败坏得有名无实,商屯又由于开中盐法的废弛而破坏无遗,朝廷只有从国家财政中拨给饷银,要就是说,当初老朱自豪的夸口的不费一两银子就养活百万大军的说法算是吹牛了。
万历以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拖欠军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加上官吏的克扣,士卒能领到的饷银就很少了。在明末灾荒连年,粮价陡涨的情况下,士兵的生活更陷于绝境。
就拿陕西巡抚胡庭延统计的数字来说,当时临巩边军饷缺至五,六年,总数达到二十余万;靖卤边堡缺钱粮二年、三年不等;固镇等地自万历四十七年至天启六年,就没发过饷银,共欠银十五万九千余两。各个士兵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典当点衣衫家具啊,但后来实在没什么典当的了,就将吃饭的家伙刀枪弓箭典当出去了,到后来不得不鬻子出妻;乃至沿街乞食。
卢象升任宣大总督时,在巡视山西边防后给朝廷的报告中说:“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那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且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袴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
当兵的都到了这个份上,那谁还剿匪?既然都要饿死了,他们就开始发挥他们的老本行,他们的专业——武力了,于是才有了杨鹤看到他的部下就在流寇咯,而且当杨鹤问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哪里去了的时候,那几个士兵竟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梗着脖子回答:“你给我军饷,不要多了,一天两顿稀粥,我立马回军营。
第250章 规划蓝图
“我不敢说我能用十万银子救山陕,但我能尽可能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吕汉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