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的祖坟,我也原谅你们,爱你们。
第212章 安排(今天依旧三更)
吕汉强在接到崇祯命令他出京的圣旨之后,就感觉崇祯是不想让他再呆在朝堂之上了,崇祯就要开始全面接手孤臣党了。
“但孤臣党是你想接手就能接手的吗?这些孤臣已经被自己的利益牢牢的拴在了一起了,胃口也变得大啦,野心也变得大啦,这已经不是你一个抠门的皇帝能满足的啦。”吕汉强就玩味的笑。
“这次出京,大人怎么安排京城里的事情?”王万全王大人,孤臣党的书记皱着眉在轻声询问吕汉强的安排。
“这次倒赵东阳战役的胜利,让我们孤臣党在得到巨大的民间声望之后,又收获了三个官位,以及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虽然暂时他们没有拿到他们想要的商行股份,但我们一定要承诺,在下个半年我们扩大商行股份的时候,有他们优先购买的权利。”吕汉强背着手,在商行总部的大堂里慢慢的踱步,开始安排自己离京后的事情。
“大人,这个好消息我一定会宣布出去的。”老王喜滋滋的点头答应,这也是他承诺给投效人的,得到了吕汉强肯定的答复之后,这事情就算对大家有个交代了。
“王大人切记,我们现在相比于东林,我们的势力还是太小,根基还是太浅,因此在我离京的时候,一定要低调一些,尽量不要与清流发生大的冲突。”
在这一点上老王深以为然,没了吕汉强那天马行空的损招支撑,孤臣党面对引经据典能力超群的东林,在气势上还是要弱上三分的。
而吕汉强的作用就在于此,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能第一时间在气势上打压住对手,掌握战斗的方向和主动权,这是没人能够比拟的。
“可是,皇上那里。”老王就很担心,自己已经被皇上看重,万一皇上要挑起事端,那自己是应还是不应?
吕汉强点点头,沉吟了一下之后道:“我们的真正靠山还是皇上吗,如果皇上挑起事端,我们还是要应的。
第213章 借兵(第二更啦)
吕汉强正痛苦的为自己的人身安全牙疼着,英国公世子,自己的狗腿小胖就那么得意的看着吕汉强,似乎有话,但表现出你求我啊,你求我啊犯贱的样子,这让吕汉强有种想上去掐死他的冲动。
看着这两人倒驴不倒架子的眼神,赵梓就笑着站出来,趴在小胖子的耳朵边上笑呵呵的道:“世子,你看你姐夫即将赴险,难道你就想要你姐夫有个三长两短?到时候你姐姐那里你也交代不下去,不如你求求老国公,借三五百家丁使唤一下呗。”
小胖子挖挖耳朵,将脑袋往边上扭了下,撇着嘴不屑的道:“按说呢,我姐夫有难,我这个做舅子的当然不能袖手不管,但是啊,我就一个姐姐,还没出阁,那谁是我姐夫啊?”然后就夸张的四处寻摸,但眼睛就不往吕汉强这里看。
国公爱女,先皇后的义女,张子涵县主的心思大家都知道,吕汉强更知道,尤其有小胖子这个大喇叭,整天围着吕汉强在那姐夫长姐夫短的,几乎就将这事情嚷嚷的满世界都知道了,不过吕汉强还是跨不过现代人三妻四妾的抵触红线。同时,在他的心里,已经满满的塞着失而复得两小无猜的如雨,生怕伤了她的心,因此也不敢应承子涵的爱意,虽然娘已经吹完了如雨的风之后,又开始吹子涵的风,也不知道这老太太收了子涵什么好处。
“不借就不借。”吕汉强当初还真就打着这小胖子的主意。
英国公掌控京营,按照大明兵为将有,豢养家丁的习惯,在他手下最少有三千亲兵,成为一个营的级别,也就是家丁,要不也弹压不住这十几万京营兵痞,借上一二百真就就可以轻松应付沿途的危险了,因为有先例在那呢,洪承畴不过是一个督粮道,就带着二十家丁,一百胥吏,和二百夫子就解了韩城之围,而且还追杀王左桂、苗美率三万杆子几十里,斩首千余。这和洪承畴人品无关,而是跟那些杆子的素质有关,因为,那些有素质的驿卒没有失业已经成了皇上的家丁,同时后金还没入关兵困京畿,那些秦王士兵还没被沿途的官府饿的哗变,等他们都加入了流寇,那时候洪承畴也几乎是被人按着打。
三百英国公家丁足够应付那些杆子了。
第214章 困难
这次请见,没有让吕汉强等多久,只是一会的功夫,就有一个小太监飞跑出来给吕汉强带路,当然,这次吕汉强还是一个小小的银锞子塞了过去,换来的是小太监欢喜的殷勤。
直接被领到御书房,崇祯和王承恩都在那里等着接见,可见崇祯希望吕汉强早点离朝是多么的迫切啊。
依照规矩施礼如仪,吕汉强再次被赐座,君臣三人开始问对。
崇祯还是第一个先开口说话:“吕爱卿,出京赴山陕赈济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啦?可还有什么首尾吗?”
吕汉强马上诚恳的回答道:“臣既接了这赈济的差事,当然会为天下百姓尽心尽力,为皇帝办好这件差事。但是,臣请万岁恩准将这些银子直接交到臣的手里,臣将带着这些银子直接去山陕之地。”吕汉强已经将这次赈灾的事情通体盘算好了,自己只要银子不要粮米,而这次由于有自己搀和,赈灾义演之后,比历史上的十万银子整整多了五十万,指望京城里储备粮仓里的粮食,吕汉强绝对相信,经过三百年的**,即便是饿死耗子,也绝对没有山陕需要的五十万石粮食。
对于吕汉强的提议,崇祯闻听一皱眉,面色不悦,沉声问道:“吕爱卿,山陕大旱,那里本来缺粮,你带着银子去能做什么事?你可不要让朕知道,你裹挟了朕的银子跑路,这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即便是你带着银子跑到天涯海角,朕也一定会将你抓回来正法。”崇祯不相信任何人,尤其他知道,吕汉强是绝对不愿意去山陕干这个赈灾的事情的,在这时候,不得不让他开始怀疑吕汉强要带着银子跑路了。
吕汉强当时瀑布汗,“万岁,您说什么呢?臣缺这点小钱么?”
这倒是说了实在话,吕汉强的两份报纸已经开遍大江南北,只是皇宫的股份只有三成,每月就有五万多银子进献,吕汉强还真就不差这点银子。
看看脸色和缓的崇祯,吕汉强咽了口唾沫,小心的道来这里面的道道:“万岁,如果按照您说的在京城买米,再押运到山陕,这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
第215章 谋划
吕汉强看着自己几计猛拳彻底砸晕了崇祯,于是又旧事重提:“因此万岁一定要将银子直接交给臣,臣知道山西晋商八大家,手段巧妙,每年他们悄悄输往外蒙,女真的粮食不下百万石之多,而山陕之地已经无粮可出,可见商人手段之精妙。”看看吃惊的崇祯惨白的脸突然飞出一抹潮红。吕汉强知道这又要跑题,又要震怒,于是赶紧打住崇祯的情绪道:“商人逐利无可厚非,至于是不是通敌卖国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现在我们不是说这件事的时候,而是说赈济粮食的问题。”
崇祯也知道直接的毛病,脾气暴,点火就犯,但现在不是说这事情的时候,也就压压火气,长长的哼唧了一下,然后坐下继续听吕汉强的唠叨。
“因此臣决定坐在山西向天下粮商收购粮食。这样既省了沿途护送,沿途运输,沿途损耗。虽然价高哪怕是一倍,我也能至少收齐二十万石。虽然不能解决山陕根本。但是比起几千里转运要划算的多。”
按照这样的换算方式,吕汉强的办法的确是最恰当的了。
王成恩这时候小心的插话道:“吕伴读,即便按照你的说法,商人愿意将粮食运到山西陕西,那么粮价也将飞涨,更何况你说的山陕遍地流寇,商人怎么敢运粮去?那么你说的办法岂不是更是一张画饼?”吕汉强笑了,这都是直接画大饼画习惯出来的恶果,最老实的人都开始怀疑那大饼的真实性了。
接过王承恩的话头:”王大办,你可听说过若有一份利,便成小家。若有三分利,便成豪富。若有一倍利,便可铤而走险。若有倍半利,你抄他家灭他门他都敢做。“
王承恩点点头:“这个偈语,我在潜邸采买奔走的时候倒是听说过。”
“现在咱们大明,北方大旱,南方却风调雨顺,据臣所知,南方米价只有五钱银子。
第216章 难舍
对于吕汉强借调三百家丁的事情,崇祯大手一挥,乐于答应下来。
崇祯的心思是这样的。因为自己已经挪用了五十万的官员捐输,只能出十万内帑赈济山陕,虽然知道这是杯水车薪,但这是宣扬自己仁慈,稳定一地民心的大事,根本不容有半点闪失。而京营禁军保护,不光不能保护这十万银子的安全,更有可能成为沿途催苛百姓的蝗虫祸害,尤其京营出征,靡费无数,正如吕汉强所说,就那点银子,还不够他们沿途吃喝的呢。
而吕汉强借调家丁,记住,是家丁。那这笔费用将全由吕汉强负担了,既然贵而不费,何乐而不为?
现在的崇祯,对和面前的这个同学玩空手套白狼,已经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并且甘之如饴,心安理得。
“臣还不想征集民夫,而是想要雇请民夫,大约六百人,还请皇上恩准。”
“这是自然,若没有民夫,难道还要我的爱卿背着银子去不成?好,这事情一并准了。”崇祯大度的再次答应了吕汉强的要求。
于是诚惶诚恐的对着崇祯施礼道:“万岁体恤,臣坚决完成任务。”
崇祯闻听,心满意足的笑了。天下臣子若都如吕汉强这般只做事,不要钱,那该多好。再看看窗外的天色,不知不觉间竟然又是张灯时分。已经有小太监悄悄的端来了一支蜡烛点燃,让原本已经昏暗的御书房变得明亮起来。这时候崇祯站起来说道:“今天就说到这吧,朕还有堆积如山的奏折需要批阅,吕爱卿可以退下了。”吕汉强再次没讨到一口饭的情况下被小太监带出了皇城。
有了三百家丁的保护,征集的生命就绝对安全了,虽然这钱得自己出,但有了报纸的收入,加上即将的自己要施展的小手段,甭说养活三百家丁,即便一千家丁,以现在的开销费用,也不在话下。
再有六百民夫伴随,那也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对于民夫的雇请和使用,吕汉强早就有了心里计算,说不得,这一股力量才是自己真正能掌控的。
第217章 安慰
随着吕汉强一声开饭的号令,总是喊饿的小丫一声欢呼,直接扑到了桌子上,小弟规规矩矩坐在了吕汉强的下手,月奴还是不太习惯这种主仆一桌的用餐方式,但拗不过吕汉强的一再要求,也就在下手里搭个凳子坐下。三叔陈亮各自找了自己的位子,只是那个长随依旧蹲在厨房不肯上桌。
今天很好,没有两个小胖子掐架,没有两个女孩妹妹妹妹的谦让,感觉安静多了。
吕汉强一一揭开饭桌上各色菜盘上的盖子,伸着鼻子闻了下,“月奴的手艺越来越好,做菜越来越香。”
月奴羞红了脸道:“其实这里两道菜也不是我做的,是对门的如雨姐姐亲自做的。”吕汉强就一愣,伸出的筷子就停在了空中,看看没有如雨的饭桌,就有种失落感。
吕汉强夹了一筷子菜,送到老娘的碗里,转变话题道:“今天朝会出了点小事情。”对于儿子主动说朝会的事,老娘不置可否,因为在她的心里,妇人不当政,不干政。朝堂的事就应该是男人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家庭就行。但既然儿子说起来,也没有不理的道理,于是就笑眯眯的问了一句:“是什么事情?”吕汉强看着老娘吃了口菜,然后笑着道:“山陕赈济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皇上催促我赶紧启程,看样就是这个月的事情了。”
娘的神色有点黯然,但还是轻轻点头,“山陕乡亲没有一口吃的,你早点去,也能早点展开赈济,也能多救上几口人,去吧,不要担心娘和家。”
转而担心的道:“我儿此去,千山万水路途遥遥,没有保护这怎么成?”
吕汉强就笑了,给娘加了一碗饭,然后解释道:“这次,我求皇上准许我带三百家丁作为保护,想来一路上应该没什么事情的。”
老娘一听,反倒更急“,三百家丁?那可是几万几十万的银子,三百家丁好够什么?根本不能维护我儿周全,这事万万不可。
第218章 送兵
“姐夫,咱爹已经同意借你三百家丁啦。”
吕汉强当时一个支持不住,差点趴在桌子上,这谁啊,上来就姐夫,还咱爹,怎么叫的这么亲密?
来的当然是世子小胖,这小子趾高气扬的进来,给娘施礼之后,也不拿自己当外人,直接挤走三叔,坐在了吕汉强的对面,然后提起酒壶就给自己倒上,也不客气的一口喝干。摇摇酒壶就对着月奴道:“月奴姐姐再给添一壶呗。”
吕汉强就捂着脸小声的呵斥:“小孩子,不许喝那么多酒。”然后偷眼看娘的表情。
娘还正为吕汉强说的武装家丁事情思考呢,这突然冒出一个舅老爷,还大声的说借三百家丁,当时大喜过望,立刻抄起另一个酒壶亲自给小胖子满上,见小胖子规规矩矩的站起,笑着道:“他舅老爷别客气,坐坐。”
吕汉强差点就钻桌子底下去抢占小黄的位子,这就舅老爷啦?“你老可看清楚,这个小胖子可不是那个小胖子。”吕汉强仔细的提醒娘要注意人物。
娘这时候已经开心的不行,打了一下要板着自己肩膀的儿子的手,对着小胖子温言道:“不知道亲家翁派出三百家丁可为难?”
得,吕汉强就彻底的将脸扣在桌子上去了,这都亲家翁了,那还有什么话说?
“不为难,不为难,这家丁就是咱们家自己的人,在调度上,就连皇上也说不得,不需要在什么部门备案的,我借给我姐夫的吗,那就是私人的事情。”小胖子得意的解释,这让老太太很是放心了。
“大娘,我回去将这事情当我爹说了,我爹当时就怒了。”小胖子得意的开始述说自己和爹说商借家丁的事情,这个,家里真有,还很多。
第219章 老丈人的敲诈
三百家丁,按照未来老丈人英国公的安排,实际就交在了自己的手中,而按照小胖子的说法,这些家丁以后的开销就都是吕汉强的了,这就开始讹诈了。
三百口子吃喝啊,那是怎么样一个数字?吕汉强想想就头疼的不行。
一人一月的军饷是二十两,也就是说,三百人,那就是六千两白银,这还不算吃喝,如果按照三百人吃喝算,那一个月就是一万两,看向小胖子的时候,这才知道,不但是老丈人给姑爷支持,同时也是老丈人在转嫁开销。
京营不像地方那样肆无忌惮的克扣军饷吃空额,绝对有许多人盯着你,不像那个杜英奎,竟敢养自己的亲兵而吃空额达到七层,七层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大明的一个营应该有兵三千,辅兵六千,结果只有一千不到,这样的仗能打赢,拿脚后跟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不过是一个月万把银子,咱们还开销的起。”娘这时候满面笑容的大包大揽了。
“娘,我们——”吕汉强就纳闷了,一直在嘴里扣着自己兄弟包括小黄伙食的娘,怎么就突然大方了?
其实做娘的可以克扣孩子的饭食,但关乎到孩子安危的时候,哪个娘不是宁可舍了自己性命?
“娘这些年给你积攒的银子够这些家丁十几年的开销了,我儿就放心吧。”娘大度的漏出了底线说。“瞒着你,不过是不希望你抛费,成为真正的纨绔不是。”
吕汉强当时就吃惊的看着眼前的酒菜,然后哎哎的道“早知道我有这么多银子,我天天吃鸡蛋炒肘子了。”
娘当时就瞪了一眼吕汉强,为他的封建**而痛心疾首,然后转头对小胖子道:“他舅爷,除了这些开销,还有什么需要的吗?”
下胖子这个高兴啊,这货是真的按照老爹的意思,找到了为自己养家丁的金主了,于是很郑重的道:“家丁都是布衣,上战场么,没有甲胄不行,这也需要制备,当然。
第220章 蛇矛与马刀
老太太的大方,在震惊之余,小胖子狠狠的打劫了一下吕汉强和他的娘,然后就开始喜滋滋的和吕汉强商量这次需要的军械的种类。
“姐夫,你说我们三百家丁亲兵,一人一把丈八蛇矛怎么样?”说着,还比划了一下,那真的虎虎生风威风八面。
对于自己三百家丁亲兵的武器装备,听三国入迷的小胖子,强烈的要求吕汉强选择丈八蛇矛,在他看来,如果选择蛇矛的话,那便是三百猛张飞。一个张飞都打遍三国无敌手了,三百猛张飞,杆子流寇算什么?那还不连着西域蒙古一起平了,他对张飞有信心,他对自己三百家丁的战斗力有信心。
对于这个根本就是被自己毒害了的孩子的野望,吕汉强就是一巴掌,你疯了还是傻了?还猛张飞,真的上了战场,你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在领取装备之前,吕汉强很是征求了家里的那个武林高手的意见,吕汉强一直认为陈亮不简单,可能是那个马匪的后代,经验才是最实际的东西。
当时陈亮给出的建议是要马刀不要骑枪。
骑枪看着威武,但那东西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对敌冲阵的时候,看着似乎是能先敌给予杀伤,毕竟按照古语说,一寸长一寸强,在敌人还没冲到自己面前的时候,自己的枪就刺中了敌人,这在心理上,给冲锋者一种安全感。
但骑枪所起到的作用几乎也就是这样了。
但他的弊端却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就是命中率的问题。
按照陈亮的说法,骑枪在对冲中,由于打击面积小,而且在战马上摇晃起伏不定,那么枪尖更是大幅度摇摆,刺中的机会更是看人品的问题了。
第二个缺点就是操作困难。
第221章 工部见闻1
现在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钱已经晚了,现在想起跑路,崇祯也不让了,因此吕汉强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请求崇祯同意给自己装备借来的家丁,不请示不行,万一那个清流为这事情弹劾自己图谋不轨,那就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事情。
但这事情好办,第一,这些家丁不是吕汉强的,是英国公交给世子到边疆历练的,人家借口正当,因此工部就有义务有责任要给予一定的军资补贴。
第二,因为崇祯也感觉自己对不起吕汉强,因此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到工部采买的时候,是的,是采买。根本就没受到任何刁难,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吕汉强是孤臣党党魁,在上次徐光启一战里,不但彻底打倒了赵东阳,顺带着又将工部弄了底朝天,那时候工部尚书当时没跳出来,勉强保住位子,但跳出来的左右侍郎就双双落马,这时候在崇祯暗中偏袒,王承恩努力使坏的情况下,让孤臣党收获了工部的两个侍郎名额,现在接待的就是孤臣党的党员,也就是吕汉强现在的亲信。
遽然高升,当然要感激涕零的感激扶持自己的人,努力的回报让自己一步登天的人,这是人之常情,因此,这两位新任侍郎简直就拿吕汉强当活菩萨看待了。
“嗨,嗨,我是国公世子耶,你应该先见我,再见那个五品的家伙才对耶。”小胖子很是愤愤不平的提醒着那两个跟个狗见到主人一样的侍郎,要是有尾巴,绝对能摇的比风车都快。
“国公世子是吧?”那两个侍郎转头冲着小胖子拱拱手,然后嘴里边说着:“久仰久仰。”然后,然后就继续点头哈腰的引领着吕汉强:“吕大人这边请。
第222章 实干兴邦
见吕汉强有话说,那两个侍郎连忙还礼不迭:“恩师有何吩咐?”这样的称呼简直就让吕汉强一阵恶寒,但无论怎么推拒,这一个七十的,一个五十的就是不改口。
“两位大人,这次世子出京所带三百家丁历练的同时,正好与我顺路,因此我还指望着他们保护在下的安全,您看这——”
两人闻听,互相对望了一眼,立刻捶胸顿足叫道:“哎呀恩师怎么不早说啊,感情这次恩师出京考察的是西北啊,西北乃虎狼之地,恩师身负全商行同道重托,怎么能有半点闪失?”然后急忙忙挥手道:“将这些破烂丢回去。”
吕汉强这次出京,一再要求崇祯隐瞒赈灾的差事,而以考察商行为借口,这的确关乎大家的利益,尤其关乎孤臣党的利益,吕汉强在孤臣党的眼里,不但是党魁,更是招财童子啊,那真的是半点都闪失不得的啊。
于是精甲变破烂,态度绝对是360度转变。
弯腰对吕汉强道:“恩师请随我来。”说着就一左一右殷勤的请吕汉强随行。
几个人急忙忙赶路,穿过一排排巨大的仓库,走到汗流浃背的时候,才来到一个仓库前,那老侍郎不顾气喘吁吁,立刻对站在仓库前值守的小吏喊道:“快快,打开仓库取甲胄出来。”
那小吏立刻照办,指挥着手下打开仓库,按照侍郎亲自吩咐的数字往外搬运甲胄。这次小胖子再次拿起一身兵丁甲胄,却是入手沉重,翻看甲叶时候,里外三新紧密,与原先看的那是天壤之别。
堪堪搬运完毕,那年轻的侍郎打量了下吕汉强的身高体型,又吩咐道:“你去甲字第三档,取一套将军甲胄来。”
那小吏赶紧答应,二话不说就跑了进去,不大一会就吭哧吭哧的抱着一个包袱出来,那侍郎亲自打开,竟然是一副精美绝伦的铠甲,那上面的胸甲由整块的精钢锻造,那千百捶打出来细细的菊花纹理还清晰可见,内里丝绸衬布手感光滑,如少女的皮肤般温柔。
第223章 招募民夫(三更啦,求票)
有了这三百家丁和精良的装备,吕汉强还不能启程,因为这次还要押运一些赈灾的银两,因此大车后勤也是需要准备的。
按说这次小胖子是打着世子带兵到边塞历练的旗号出现的,沿途之上所经过的各地官府,是要给予后勤供应的,吕汉强是赈灾钦差,虽然尽量隐瞒,也没了驿站制度,因此所需吃喝也应该由地方供给。
不过按照明朝的军队补给制度,路过的军队算客军,客军都是“卒至之明日,汛地既定而后给饷。”也就是说,你到了当地,你无路如何也要驻扎上一天,不然你就拿不到你需要的粮食物资,第二天人家来了,当地文官都不怎么待见客军,搁谁谁也不待见一个只给自己地方带来灾祸没有贡献的军队,因此上就要百般刁难了,先是清查人数,你不能虚报,第二记点战兵与铺兵,因为这两种兵的供给食量是不同的,然后再按照票没之后,才给你运来粮食,但粮食基本就是库底霉变,或者干脆就是糠皮,然后就该撵你去下一站了。
要不是这个莫名其妙的计算发放方法,也不至于后金入寇京畿,山西巡抚耿如杞与总兵张鸿功率五千人赴援,却是今日令守通州,明日调昌平,后日又调良乡。驻地不断变化,当地官府当然就不给供应了,结果三日没有给粮饷,军队就发生哗变,所有的官军都跑回山西,但不敢归营怕被砍头,于是就夹着刀枪入了杆子,这下让杆子的实力上了几个台阶。事发后,耿如杞、张鸿功被捕入狱,最后被砍了脑袋。你说这冤枉不冤枉?
因此,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假于人手,要不自己的队伍要不就被饿死,要不就动如蜗牛。
好在吕汉强现在知道自己很有钱,于是就大度的要自己办理后勤。
既然自己要独立办理后勤,夫子随行是少不了的。
但明朝的徭役已经多的让百姓不堪重负,最主要的是,那些各地经手的官吏更在其中层层盘剥中饱私囊,原本是出人出力就行,结果不但要你出人出力,还要你自备伙食,不但你要自备伙食,还要你上缴二两银子的捐输,因此百姓视徭役为地狱,只能逃亡。
第224章 四处拉人(求推荐票啊)
民夫的事情好解决,满地都是,大家还就怕你不招人呢,但作为带队的却是难找了,因为这支民夫队伍是有大用的,吕汉强不希望将他们交给自己根本就不托底的人。
可是自己穿越来,没带着一帮小弟,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托底的人实在是太少。
太少的意思是不多,但还有,于是,吕汉强就吩咐三叔赶车,买上不少不能少的酒肉,拉着自己直接去城门那里找王大壮了。
王大壮,老禁军了,也是当初自己初入京城的时候,答应给自己一顿饭的老哥,后来自己发达了,就带着酒肉几次拜访,在交结的时候,更看好王大壮这个老哥哥的爽快憨直,更在言谈之中,观察出这位老哥对军伍还是很在行的,虽然这里所说的在行,不过是按照旧时军队的知识,跟自己一知半解的后世军队建设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