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翻。”
“翻。”
“翻。”
一排排的复辽军在命令下整齐的翻过路障,前面的复辽军已经和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清兵们有的抽出腰刀抵抗,但坚定前进的脚步,那一排排越来越密集的扎枪,将清兵不断的向后推去,有的则被混乱的人流向后挤去。
第1035章 溃围而出
“好强的兵啊,在彻夜激战,在无水无粮的情况下,依旧能如此强悍,复辽军,真天下强兵啊。”眼睛都看直了的遏必隆喃喃的念叨了几句,“不过幸好我们不止准备了一层防线。”
前面在作战,后面的人就亡命的制作拒马,然后隔开一段,再次竖立起来,形成一道又一道障碍拒马。
副都统也感慨:“明明知道已经身陷绝境,明明死伤已经过半,却还在咬牙战斗,这的确是天下第一强军,若是整个复辽军都是这样的战斗力,我们的前途真的堪忧了。”
是的,按照全世界的军队来说,损失一层,就可以退出战斗了,损失三层,就已经是惨败了,死伤四层,那就是崩溃了,而现在,这支已经精疲力尽的复辽军,竟然在损失了六层的情况下,依旧苦战不溃,这的确是奇迹,如果整个复辽军的战斗力都是这样强悍,整个复辽军的战斗意志都是这么顽强,那么,自己的大清是不会取得胜利的。
复辽军冲到了第二排拒马前,于是,那种枪戳人肉的沉闷声再次扑嗤、扑嗤的响起。双方再次在这里展开互相对刺,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时间,对于双方都是要命的。
“第一排趴!”一个队队官大叫了一声,随着这声大吼,那个队官直接扑上了拒马,但就在他扑上去的刹那,一把马刀砍下了他的头颅,但他的双手依旧死死的抓住了拒马,前排的兄弟们毫不犹豫的向着拒马上趴了下去,他们的铁甲虽然能抗拒荆棘,但一个不小心就会被铁钉刺入。而失去抵抗能力的他们,就成了敌人屠杀的对象,只是转眼之间,趴在拒马上的兄弟都变成了烈士。
但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再等到将敌人用扎枪推开了,现在大军绝对不能停,因为大阵的东面已经有一阵阵炮声响起,那绝对不是自己家的大炮,那是敌人的,在这样密集的大阵面前,每一炮都会有无数的兄弟惨死。
“翻。”
后面的士兵按着前面的同伴翻路障的时候,不少士兵撑拒马的手一下子就被荆棘深深刺入了,顿时就是鲜血淋漓,而只是这瞬间的分神,就会立刻被敌人砍杀。
“翻。”
身后的腰鼓敲得正急,无数兄弟就按着兄弟的遗体翻了过去。
“杀。”翻过去的兄弟立刻挥舞起扎枪猛烈的突刺,一个兄弟含着热泪,还沾着兄弟献血的手紧紧的刺出了他的长枪,长枪就如闪电般的从面前敌人的盾牌边缘准确的扎入,把他从前额到后脑开了一个对穿。作为一个上过多次战场的老兵,现在即使面对清兵白甲兵也全无畏惧……“杀!”一个企图射击的清兵弓兵又被他在胸口戳了个透明窟窿出来。
“才这么短的时间,就已经突入到第二道防线后了。”遏必隆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做噩梦,可是就是怎么也醒不过来:“第三道拒马阵完成了没有?”
第二道拒马后的清兵在转眼间就被击溃,在步战上和复辽军叫阵,清兵简直就是渣。这样熟悉的战斗,让本来已经精疲力尽的复辽军兄弟信心大增,这才是我们的战斗。
那些幸存的复辽军士兵大步冲向第三道拒马,然后也不用队官再命令,冲在第一排的兄弟将扎枪从拒马缝隙里刺出后,就义无反顾的趴在里拒马上,然后,他们听到里身后熟悉的军令:“翻——”
对于遏必隆放弃已经成为累赘的骑兵,改为步兵拒马阻挡复辽军西去脚步的做法,皇太极感觉到非常满意。
一个大将,能在战场随着战场战事的变化而转变,这是一个统帅该有的素质,他为自己手下能有这样痛在素质的人,感觉到非常欣慰。
但是好景不长,他看到那些复辽军已经不要命了,以让人简直不可思议的速度突破了第三重拒马,而就在那些复辽军杀散了第三重拒马之后的清兵,冲向了第四道拒马的时候,一个让他怎么也不能相信的场面出现了,第四重巨马后面密密麻麻的清军,面对走路都开始摇晃的复辽军,竟然出现了惊慌后退,这是士气沮丧的表现,这绝对不应该出现在眼看着战争就要胜利的自己这方。
“命令左右加紧攻击,命令刘之源炮兵加大打击力度,命令遏必隆一定要堵住复辽军西去的脚步。”然后将手中的宝剑交给身边紧紧跟随的侍卫亲军头领:“你现在带着我的尚方剑,赶到遏必隆的身后,告诉他,如果他再敢撤退一步,无论是谁,立刻阵斩之。”
这位亲军头领大声领命,高高的举着皇太极的尚方宝剑,带着他最彪悍的人马,冲向了镶黄旗的后阵,对那些已经胆怯的士兵,传达了皇太极的军令:“前进者赏后退者杀。”
镶黄旗的清兵这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后退是死前进也是死,那还是前进吧。
于是在第五道拒马的后面,再一次排起了密密麻麻密不透风的人墙,这一次,所有的人都已经豁出性命,亡命的厮杀,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总算是堵住了复辽军西去的脚步。
复辽军巨大的车轮再一次在原地打转,但每转一圈,都像剥洋葱一样,被四周的清兵多剥离下一层。
看到这样的结果,皇太极再一次笑了,这一次,自己总算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彻底地歼灭吕汉强两个纵队一个炮兵纵队,整整四万五千大军,彻底的让吕汉强伤筋动骨,彻底的解决了南线的战斗,下一个,兵峰将直指辽中,再次出其不意的将辽中王大壮歼灭,那么,大清就得救了。
但就在所有的人,都认为战争即将以大清帝国的胜利结束的时候,就在西面,就在遏必隆镶黄旗的背后,突然间想起冲天的爆炸声和喊啥声,一股如猛虎般的复辽军冲杀了过来,立刻让镶黄旗腹背受敌,而且转眼之间就四散奔逃,复辽军的援军终于出现了。
“复辽军怎么还有援军?他哪里来的援军?”
第1036章 失得之间
这时候一骑快马疯了似的冲了过来,带来遏必隆传过来的军情,是复辽军的第二纵队。他们已经渡过老沙河,在自己的后背展开了突击阵型,并且利用他们犀利的先进武器,对自己的后背展开了攻击,现在,已经奔驰上千里,厮杀近一日的镶黄旗已经无力两面作战,部队已经有了崩溃的迹象,恳请万岁准许自己撤军,不再做无谓的牺牲。
接到复辽军第二纵队出现在战场上的消息,皇太极就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第二纵队?怎么会是第二纵队呢?
吕汉强的第二纵队,号称是复辽军的拳头,看似斯斯文文的金恒光,可是个难得的悍将,不但对吕汉强忠心耿耿,更加上有勇有谋,他可不是陈亮这个莽汉能比的,当初盘山失陷就是这金恒光的杰作,他不是去了山海关了吗?他怎么突然出现在了这里?难道遵化之战结速啦?
万一遵化之战结束,金恒光的第二纵队出现在了这里,那么吕汉强和他手中掌握的两万骑兵也会出现在这里,皇太极端坐在战马之上,看着西斜的太阳,看着炸成一片火海的西方,看着再一次士气高昂的复辽军残兵,皇太极知道,自己的如意算盘算是落空了,战斗再打下去,完全有可能出现的是一场消耗战,而自己的6万疲惫之师,面对复辽军的两万骑兵,面对他的第二纵队,自己会吃上一个大亏,这在已经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候,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于是皇太极果断的传令:“大军撤围。展开防守队型,不要让复辽军的第二纵队展开反击,派出所有的白甲兵立刻侦查整个战场,寻找敌人的骑兵。”
接到这道圣旨,所有的清兵如潮水一般撤围,立刻在皇太极的身边组成了防御的大阵,心有不甘的看着就差一步便被彻底歼灭的复辽军第三第四纵队的残破战旗慢慢的向西而去。
在所有人紧张的注视下,复辽军撤过了老沙河,没有发现复辽军第二纵队有进攻的迹象,放出去的白甲兵也纷纷来报,没有发现敌人那两万骑兵的身影,这让皇太极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然后命令大军缓缓后撤,回到了牛庄。
牛庄的城墙已经坍塌了两处,那上面是累累的尸骸,也已经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在庄外复辽军的大营,已经没有一件还能用的缴获了,复辽军撤退的时候,清理战场非常彻底。
按照清兵的一贯做法,没有缴获的战斗即便是胜利了,也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斗,但这次是个例外。
收集战场上复辽军遗弃的尸骸,竟然不下一万四五千具,从牛庄开始,就那么逶迤延续到老沙河边,几乎铺满了整个战场,再结合撤退出去的复辽军数字,最少这一场牛庄之战,前后歼灭了复辽军四万大军,尤其是歼灭了吕汉强辛辛苦苦建设的炮兵纵队,截断了吕汉强最强悍的一条臂膀。
虽然这次不算刘之源的损失,单单自己带来的六万本部骑兵战死了不下一万,但这场战役是大清面对吕汉强的大军以来,最辉煌的一场胜利,其意义是深远的,对鼓舞士气取得的效果是巨大的,他彻底的打破了复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既然第二纵队出现在了战场,那么吕汉强也可能出现在这里了,我们还对辽中的王大壮打不打?”遏必隆小心的提出了这个问题。
虽然打破了复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吕汉强回来了,大家的心再次吊了起来,复辽军是可以战胜的,但有了吕汉强的复辽军还能战胜吗?
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必须要最快做出决断,时间是一切的根本。
皇太极有些犹豫,自己手中掌握的已经是自己最好的血本了,如果再有点什么闪失,那自己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了,要谨慎啊。
而这时候,一个探马飞奔而回,带来了一个让皇太极后悔都要一头撞死的消息:“刚刚出现在战场上的复辽军第二纵队根本就不是真的,是由民夫假扮的。”
功败垂成,不过这怨的谁来?其实,自己还是在内心里对吕汉强上惧怕的,全军对吕汉强都上惧怕的,看来大家对吕汉强的恐惧心魔根本就不能彻底打消。
“既然吕汉强没有回来,我们不要休息,立刻启程向北,目标辽中王大壮,一定要在吕汉强赶回来之前,消灭最少两股敌人。”皇太极当机立断,也不进牛庄,直接带着大军连夜马不停蹄的冲向了辽中。
整场艰难的牛庄攻防战,就在这血色残阳里落下了帷幕,等陈亮站站老沙河的浮桥上,拉着黄圣远这个冒牌第二纵队的谋划者,看着那些由民夫装扮成的兄弟,掩护自己的残兵败将缓缓退去时候,陈亮双眼流着泪水,羞愧的道:“此一战,我两个纵队,一个炮兵纵队,合计45000人马,退回老沙河的,已经不过区区一万,一战损失了35000精锐,这在整个复辽军都是奇耻大辱,我再无面目面见我的东家哥哥。”
躺在担架上的赵晓明立刻起身,他生怕这个鲁莽的汉子自杀,赶紧劝解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皇太极的用兵完全出乎了我们的预料之外,他是天下枭雄,败在他们的手里,我们并不冤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皇太极没有将他手中剩余的精兵强将,派去遵化,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立刻派人通知大壮哥哥,我认为,皇太极绝对会统兵向北,兵锋直指大壮的后背,绝对不能让皇太极再来一次我们牛庄的胜利。”
陈亮苦笑着点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自杀的这里的,我的人头要给我的东家哥哥留着,让他砍下我的人头执行军法。”
赵小明孔邦国和黄胜远看到陈亮并没有自杀当场,心中不由得长出一口气,至于将来你的东家哥哥怎么处置你,那就与我们无关了,当然,现在督师大人还在遵化城下苦战,也不知道战况到底如何了。
第1037章 怎么说的清楚
实际这个世界虽然很大,但的确是很静,没有后世隆隆机械和车马的喧嚣,更没有雾霾烟雾的阻隔,一切的声音都会很容易的被传到很远处去。
遵化那惊天动地的爆炸,就像闷雷一样,似乎远远的传来,让坐在紫禁城里的崇祯感觉到惊心动魄,焦躁的踱步,遥望东北面的遵化方向,神经质般地喃喃:“开始了,遵化城的进攻开始了,这一场攻城战,不知道将有多少将士埋骨于此,也不知道有多少皇族子弟,将在这场血火里浴火重生,大浪淘沙,在这场血火考验里能够真正存活下来的,将是这朱家天下的中流砥柱。我真想亲自挥剑上阵,带领着这些子弟们,面对我们的所有敌人,杀出一个煌煌大明来。”
曹化淳就拢着手弓着背低着头,默不作声。
自从王承恩上吊自杀以来,曹化淳就变得谨小慎微,意志也慢慢的消沉下来,想当初崇祯与吕汉强君臣相得,何其融洽,一个智计百出,一个言听计从,两个人共同努力,将这大明国朝从奔向灭亡的深渊,重新推向了中兴与辉煌,但现在,君臣之间,猜忌又何其之深。
现在,皇帝已经开始将吕汉强看作是他的第一敌人,非要除去而后快,一旦皇上走出了那一步,吕汉强将会以何种方式应对呢?
但不管是何种方式应对,对这个大明帝国都将是一种深深的伤害,这是两个人的悲哀,但更关乎到天下亿兆百姓的福祉,这个水深火热的大明帝国啊。
这时候,崇祯突然用鹰一样的眼睛顶住了曹化淳:“你说,我们这次派到前线的两万皇族子弟,会不会被吕汉强当成炮灰?借刀杀人这种把戏,是个人就会做出来的。”
曹化淳就抬起头,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吕伴读——”
崇祯立刻尖叫着打断了曹化淳的话:‘不要和我说什么伴读,他是曹操,是王莽,是奸佞。”
曹化淳就在心中唉叹一声,然后谨慎的道:“我想吕督师也能明白这一次让皇族子弟上战场的目的,他不应该丧心病狂的将所有的皇族子弟推向战场,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他将为自己在天下人面前授人口实。”
“他吕汉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就为了一条狗,他都能连杀七人,就为了可能要威胁他的家人安全,他就不惜一切代价建出那个乌龟壳来,他防着谁?他这是明目张胆的向朕炫耀挑衅,为昨天接到报告,卢象升问他,若是朕要杀他,给个理由先,还给个理由,哼,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还需要理由吗?难道他作为一个人臣他不明白吗?他不知道吗?结果他现在,像防贼一样地防着朕这个君父,这是作为一个臣子应该有的心态吗?”
曹化淳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最终还是小声地为吕汉强辩解道:“吕督师至从走上朝廷以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实还都是为着朝廷,为君父着想的。”
“那都是他应该做的,都是应该作为一个臣子应该做的,而既然他心中没有阴谋,他就不应该建成那个乌龟壳,把他的家人放在里面,正是他有私心,有不臣之心,他才这样做。”
曹化淳心中就再次哀叹,吕汉强被逼走到这一步,起因从何说起呢?还不是你的无端的猜忌?当初京畿危险,你说什么也不调他进京勤王,直到京畿糜烂到不可收拾,结果你却先逼死了人家的老丈人,还拿了人家一家老小作为人质,这是你一个君王应该做的吗?勤王大功不但不赏,反而百般刁难,最后干脆将他赶出朝堂,放之荒野,这难道是你作为皇帝应该做的吗?辽东危急,你不给人家一文钱,就让人家去替你卖命,难道这就是君王应该做的吗?不但不全力支持,反倒用无数钱粮养活关宁铁骑那些废物看着吕汉强,难道这是你做为君王应该做的吗?结果人家在前线浴血奋战,你却在后面搞了一个倒吕风潮,自毁长城,这也是一个帝王应该做的吗?我不知道当初史可法带着3000人马,去吕汉强的家拜望老太君的目的如何,但有这样拜见人家的吗?若是没有那双堡,是不是这时候吕汉强的一家老小已经在大狱里待死?
心中连番的诘问,却不敢宣之于口,看着已经彻底变得神经质的皇帝,曹化淳只有无尽的悲哀,现在他已经开始羡慕起王承恩来,一死一了百了。
“不行,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我的两万皇族子弟被吕汉强当了炮灰,你现在赶紧带着我的圣旨,紧急奔赴前线,将我那两万皇族子弟撤回来,保住我仅存的一些元气血脉。”
曹化淳小声地反对道:“军队不经过战火的洗礼,是不能成熟起来的,如果总是这样,这3万京营依旧只能是皇家仪仗队,做做样子,却一无是处,这与当初万岁您建立皇族大军的初衷不符。”
就是吗,你拿着这么多钱粮出来,目的不就是要锻炼出一支铁军吗?目的不就是要在自己的手中掌控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正力量吗?结果光凭训练是不可能打造出一支真正的军队的,军队必须见血,否则依旧是只会走正步的花架子兵。
然后偷偷的瞧了一眼崇祯皇帝,再次的小声提醒:“当初五万京营的前车之鉴在啊,还请万岁三思啊。”
一提到原先的那场由史可法主持的辽东战役,崇祯就钻心的疼,那是他的一场耻辱,而所有的一切便是从那场战役开始发生逆转的,自己的皇权被彻底蔑视,自己被彻底架空,满朝文武皆视自己为寇仇,这帮混蛋,若不是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动他们,早就一个个将他们斩尽杀绝。
看着再次变得激动起来的皇帝,曹化淳沉思了一下之后小心的建议:“按照督师大人的计划,今日展开对遵化的攻坚战,这场战斗不会在十天半个月之内结束的,奴卑建议,万岁过个三五日再下旨调京营回来,这样,既让皇族子弟见识了血肉厮杀,又能在彻底损伤元气之前回来,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第1038章 崇祯的心思
?对于曹化淳的这个建议,崇祯想了一会儿之后双手一拍:“这个主意好,这的确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在锻炼了皇族子弟之后,将他们撤回京师,正好休整一段时间,然后前面战场上的攻防战也应该结束了,到时候我就下令解散边军,然后宣召吕汉强进京。”然后就是一阵狰狞的大笑。
看着已经彻底疯狂了的崇祯,曹化淳心在滴血,吕汉强进京,将是一场彻底的摊牌,那将对大明是怎样的一种伤害?希望吕汉强不要将事情做绝,不要真的将两万皇族子弟借刀杀人战遵化战场之上。
吕汉强,你最好不要进京,有多远走多远。这是曹化淳的心声。
京营千总朱大友怀着上战场杀敌报国的雄心,但这时候只能远远的站在战场外面,看着那天翻地覆一样的血火战场徒呼奈何。
“有心杀贼,无处报国,可惜,可惜。”朱大友懊丧的嘟囔着。
他身边的一个兄弟抱着火枪,懒散的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不打仗多好,不打仗,还拿着丰厚的军饷,这岂不更好?我就没看见过你这样的,整天的喊着杀贼杀贼,那满清八旗也是你我能杀的吗?”然后小声的对朱大有说:“却让吕汉强和满清八旗死磕去吧,这种拼他个两败俱伤,到时候满清也解决了,吕汉强也解决了,这样的事情岂不两全其美?”
朱大友就很伤心,这是国战,人家吕汉强是在为咱们老朱家拼命,然而自己的兄弟对他却有着这样的想法,这人心哪,真是说不明白。
说不明白,也懒得去说,于是朱大友就意兴阑珊的走下了嘹望台,准备回帐篷继续蒙头睡觉。
结果刚走到一半的时候,远远的遵化城日夜不休的爆炸声突然间沉寂了下来,,紧接着那里传来惊天动地般的欢呼,朱大有转身又跑上寮望台,伸长脖子向遵化的方向瞭望,就看到了远远的废墟之上有无数红旗在奋力地摇晃,无数身披血红战袍的边军士兵在那里又跳又叫,仔细听的时候,是一阵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的欢呼。
朱大友就愣在了那里,铜墙铁壁一样的遵化城,竟然就在这短短的三天三夜里被彻底拿了下来,于是朱大友也升起了和别人一样的心思,吕汉强的攻击力的确已经到了人神不可阻挡的地步,在他的面前,天下哪能还有坚城可守?
正在他感慨的时候,自己的上级捂着头盔在大营里往来奔跑,不断地对各个帐篷大喊:“快快整队整队,我们进谨遵化城。”
朱大友就立刻明白了这些上级们的心思,攻城战躲在身后,看着队友们浴血厮杀,这胜利了,却急着出去摘桃子,不用想,明天刚刚发刊的皇家时报上,肯定是连篇累牍的京营首战建功,夺下遵化的大幅消息。
朱大友很不愿意进城去做这没有脸面的事,但上级的将令是不能违反的,于是朱大有就带起了自己一千人马,随着大军轰隆隆的跑向了遵化。
遵化城那座唯一被保留下来的城门洞开,无数边军战列在道路两旁,满脸不屑的看着京营整齐的队伍冲进遵化城摘桃子,朱大友就羞红的低下了脑袋,隐藏在大军之中跑进了遵化。
进了遵化之后,这里的场景让他彻底的震惊了,到处都是瓦砾,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所有的残垣断壁之上,都被硝烟熏黑,或者被鲜血染透,就在他脚边不远的瓦砾堆下,还有一节人的大腿,有无数边军士兵正走在这些瓦砾里,寻找着还有一口气的清军,然后毫不客气地给他一刀,寻找着负伤的自己兄弟,找到一个,就立刻将他们背出战场送回军营救治。
站在这里看去,原本拥挤繁华的遵化城,现在竟然感觉到无比空旷,抬眼望过去,站在南门这里竟然看到了北门那堆瓦砾,整个遵化真正实现了吕汉强说的那样,没有一堵站立的墙。
朱大友走着走着,前面的队伍突然停了下来,于是大家就都停下来伸着脖子四处张望,询问前面为什么停止前进?结果从前面传回来的消息是,就在前面一堆瓦砾,还有一群清兵在抵抗,也就是说,最后的清兵并没有被真正消灭。
朱大友就兴奋的跃跃欲试,不管多少,总算捞着可以与敌人厮杀对阵了。
正在他兴奋的准备上前厮杀的时候,前面却传回了军令,大军掉头向后。
这样的命令简直将朱大友气的暴跳如雷,整个攻坚战躲在后面不参加丢人也就算了,然而就剩这几个残存的清兵建奴,两万皇族子弟竟然依旧掉头往回跑,这脸算是丢到家了。于是大家都在往回跑的时候,只有朱大友站在了队伍旁边,看着轰隆隆后退的兄弟无动于衷。
队伍跑光了,街道也空落下来,只剩下一个朱大友孤单单的站在那里,朱大友感觉到无比孤独,茫然四顾,竟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正在这个时候,一队队边军兄弟轰隆隆的又从他的面前跑过去,所有看到它的人,看到他身上那鲜亮的京营铠甲,都免不了向他飞来一个轻蔑的眼神,有的汉子竟然干脆冲他吐了口唾沫,一句又一句的冷嘲热讽向他扑来,这让朱大友的热血不断的沸腾,最终提起火枪,紧随着前进的队伍奔向了战场,自己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自己绝对不是懦夫。
等朱大友随着队伍冲到战场上的时候,战场的情形让他很是泄气,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战斗,几千边军兄弟密密麻麻的围着一片不大的废墟,废墟里东倒西歪的,躺着能有百十个清兵,在这些清兵的中间,竟然诡异的有一张完整的大床,伸着脖子看上去,那床上躺着一个骨瘦如柴的清兵大将,之所以说他是将军,是从他那一身整齐的与这个场景格格不入的将军盔甲判断出来的,那个人似乎已经死了,但偶尔胸脯的起伏却又证明他活着。
正在朱大勇莫名其妙的观看时候,他的身后,突然有人纷纷呼喊:“让一让,让一让,督师大人来了。”
朱大友就猛的回头,他就看到一个年轻的汉子,也不见煌煌官服,就那么一袭白衫,就那么在众人的簇拥下潇潇洒洒的走了过来,朱大勇就张大嘴巴惊讶的看着:“这就是名震天下的辽东巡抚,辽东督师,让皇上忌惮的吕汉强吗?他也太过年轻了,年轻的都让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这个年轻的吕汉强走到朱大友身边的时候站住了,因为前面过来一个军人规规矩矩的向他禀报:“启禀督师大人,前面有个敌将要求投降,并且要求面见当今皇上。”
吕汉强就一皱眉,然后扭身就走,那个禀报的军人立刻追上几步:“该怎么处理还请督师大人示下。”
吕汉强就皱眉不耐烦的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还什么示下吩咐?我早就说过,我不需要任何俘虏,我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在这中原大地,我不想看见任何一个活着的满清建奴,杀了他。”
然后就那么昂扬而去。
第1039章 急反辽东
遵化之战,历经半个月,终于以大明帝国的胜利宣告了结束,这个胜利,还不如说是吕汉强的胜利,因为大明帝国除了派出了军机处领班大臣之外,唯一派出的就是两万皇族子弟这些看客,剩下的没出一枪一弹,一粒粮食一把马草。
京师的危机,按照老百姓善良的思想结束,一切又都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街头巷尾酒楼茶肆,却再次掀起了对大明督师吕汉强的巨大信任,这让有些人感觉到非常不快,但不快归不快,一些装点面子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崇祯皇帝昭告天下,对能紧急应援的边军士兵,不吝惜赞美之词都给予了褒奖,并且从内帑里拿出大笔的金银给予赏赐,然后命令他们归回本地,继续为大明的北疆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于原先遵化城的守备黄炳灿,给以追赠一级,内帑给与厚葬的崇高待遇,同时下旨嘉奖全部朝廷上参与这场战役的各个部门。
对于辽东督师吕汉强,却给了三道圣旨,并且刊行天下。
第一道圣旨是对吕汉强的玩忽职守给予严厉的批评,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是你顶着满清建奴的第一线,原则上,整个辽西辽东包括蒙东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结果却让满清建奴绕路蒙古,再次侵扰京畿,这是失职。因此,朝廷动议,着将吕汉强爵位降一级,成为子爵,罚俸三年,以敬效尤。
第二道圣旨,是对吕汉强能够紧急救援京师,并且成功组织了遵化战役的褒奖。
经过内阁以及军机处的合议,最终由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