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群大臣立刻爬起来,一起恭送万岁回转。
这时候,等崇祯走的没影,袁崇焕突然丢下刚要上来再赞颂一番的同僚大佬,背着手直接走到吕汉强的面前,仰起脸盯着吕汉强,非常不满的问道:“吕汉强是吧。”
这样的问话很不妥,不要是士子之间这样就着人恨,更不要说在官场上了。这样的问话之后,吕汉强就给袁崇焕一个肯定的定义,这是一个自大而且自负的人,在他的眼里,永远是往上看的,虽然现在他也往上看着自己,但这只与自己和他的身高有关。
吕汉强就很迷茫的望望左右,自己不过是前来看新鲜的,怎么你就找上我啦?
不过现在这位在皇上面前炙手可热,位极人臣的能臣找上了自己,出于礼数,忙低下头笑着回答:“是。”和一个即将成为烈士的人叫什么真啊,这种大度,吕汉强自认还是有的。摸了摸鼻子,很幼稚很天真的再追加一句:“正是下官。”然后按照朝堂的规矩,吕汉强也规规矩矩的施礼如仪。
袁崇焕就背着手,围着吕汉强转了一圈,黑着脸也吧还礼,在吕汉强头晕之后突然问道:“刚刚诸位臣僚一起为本官的五年复辽欢呼,唯独吕大人在这里一言不发,难道你对我的复辽大业有什么疑问吗?”这话问的绝对一种挑衅的意味,但作为一个一品大员质询五品小官,也不是不可能。
吕汉强歪着脑袋看了再看袁崇焕,突然底下脑袋,贴着他的耳朵小声的问道:“下官学浅,不通军略,请教督师五年复辽方略。”
袁崇焕往厌恶的躲了下,希望离吕汉强的臭嘴远点,但还是矜持的皱皱眉继续紧盯着上面的疑问,“有什么不妥吗?”
“请问大人,您说的五年复辽,是不是将弓弦拉的太满?”既然这位大嘴巴问道自己,不说为他不被当成羊肉片,也要为自己的同学的江山考虑,因为就在后金第一次围困京畿之后,无限大的压力下,自己的同学才在性格上发生了严重的变化,也就是从现在沉稳的慢慢打倒阉党,变得急功近利,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才彻底的带着大明的这架破车烟尘滚滚的冲向了深渊。
为了能帮就帮一把,吕汉强不得不笑嘻嘻的提醒了下袁崇焕。最后再咬着耳朵追加一句:“是不是操切了些?”
袁崇焕竟然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聊慰上心。”
吕汉强差点一屁股坐地上,就吃惊的再次张大了嘴巴,他真的没想到这袁崇焕还真就是在逗你玩,不过逗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位喜怒无常的皇上。
但看着这个精悍的,敢逗你玩的能臣,吕汉强还是小心的再次将嘴巴凑到他的耳朵边:“我不懂军事,但我知道现在大明与后金在战力上,从萨尔浒一战之后就彻底逆转,现在您督师蓟辽,根本就是只能防守,你能防守的住我都怀疑,五年复辽?可能吗?”然后好心的再次提醒:“据我所知,现在有金军不满万,满万不能敌的传言在军中流传,就可看出现在的军心士气,在萨尔浒一战之后,我真的不知道还有那只明军敢于离城一里地之外列阵与金军对抗,以这样的军心士气,我真的不知道你五年复辽凭借的是什么。”
袁崇焕这次却信心满满的答道:“他有无敌铁骑,我有红衣大炮。”
吕汉强就扬起脸夸张的噢了一声,然后突然响起了什么似的再次俯下身子,对着矮小的袁崇焕耳朵道:“一炮糜烂十里,这是当初您上奏折的时候说的吧。”
袁崇焕老脸竟然一红。“怎么你不相信本督所言?”
吕汉强就笑笑,“红衣大炮,不过是打单个弹丸,我真的不知道您是怎么糜烂十里的,这个我倒是想瞻仰一下,不过按照我的知识,如果您要是打霰弹也可能杀伤面大些,但是,霰弹的距离更近,你不要说糜烂十里,您就是糜烂百米,我都服气了您。”盯着袁崇焕尴尬的脸,吕汉强不再嬉皮笑脸,而是十分严肃的抖搂出自己对红衣大炮的认识:“按照气动学原理,红衣大炮打弹丸,由于密封不好,你能直线距离打出两里,那都是你的炮兵喝了壮阳药,而霰弹更不能打出一里。”
“你——”
“再有,您奏报里炮击努尔哈赤于炮下,我就更不明白了,你宁锦大战是在二月,而贼酋努尔哈赤却是八月死去,您能告诉我,您的炮弹不是铁球是开花弹,是有延时功能,而且还必须让努尔哈赤带回这个危险物品去放在卧榻旁,直到他某天突然爆炸而炸死他的吗?”
这话就诛心了,当初袁崇焕请功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大明为振奋天下也是这么公布的,其实任谁都知道这是可恶的春秋笔法,但正是这所谓的春秋笔法,最终连写奏折的袁崇焕自己,都被自己的谎言所迷惑,变得信以为真了,正所谓,谎言连说一百遍,自己都相信是真的。
但在吕汉强这个绝对懂得原理的人,在自己面前无情揭露之后,袁崇焕也感觉这事情不太好。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说出的话就不能被二百五反驳的,这时候袁崇焕不但尴尬,最主要的还是沮丧,沮丧的连一点反驳的理由都没有。
“还有,且不说大炮威力如果,您现在手中能有多少?”也不等袁崇焕废话,吕汉强再次道:“以现在大明的铸造能力,你手中又几十门就不错了,而且这十几门还要沿着辽西走廊分散分部,好了,即便你的手中有几百上千门红衣大炮,那东西的重量您是知道的吧,守城还行,野战行吗?”
“守城可也,野战不行。”在专业人士面前,袁崇焕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虚心。原先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已经消失不见,不得不老实的说出吕汉强的答案。
“这不就得了?后金骑兵铺天盖地而来,在你的火炮打击范围之内,将一群不敢离开城池的明军围在城内,断绝粮草沟通,专门做围点打援的工作,你将这么处理?”
袁崇焕的脸上就有冷汗出来了。
吕汉强不管他,继续刻薄的给他分析着前景:“而你一旦杀出,人家就呼啸退出火炮范围之外与你厮杀,您将如何应对?战也战不过,炸也炸不到,你的城守住受不住我都怀疑,我真的不知道您用什么办法在五年之内复辽。”
看着已经面色惨白的袁崇焕,吕汉强长叹一声:“我是为你好。”吕汉强痛心疾首的再次对袁崇焕道着自己的良苦用心。“没有敢战能战之兵,无有攻击勇气,防守不都不足,更别说攻击,你就敢君前逗你玩戏弄皇上,军前无戏言都是死罪,圣上面前更不能有戏言,你以为我们的皇上年少可欺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在小小少年就能不动声色的覆灭阉党的有为皇上,逗皇上玩,以当今这暴脾气,你这是找死吗?”
:;;!!
第1001章 士气高昂
处在战争前沿的北京城,又一个早晨到来了,随着东面初升的阳光,一股新的生机开始在整个京城飘荡。
收集夜香的车队,一如既往的在长街上隆隆驶过,宣示着新的一天又将开始,早早起来的小民们继续开始为新一天的生计发愁。
遵化失陷已经十天了,北京城戒严九城紧闭也已经八天了,城内城外被彻底断绝,让下层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现在的北京城完全就是一个消费的城市,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肉蛋禽类,就连包括甘甜的饮水,都要在城外每日运进,靠着城内海量的消费,无数内外城的百姓,就依靠着这些在其中做工苦力,养家糊口,这一戒严封城,让下层的百姓苦不堪言。
想当初,上次京畿之乱的时候,北京城戒严四个月,当时因穷困冻饿而死的百姓不下10万,吕汉强打败建奴解困京师,直到一年之后,百姓才恢复原先的生活元气,这一次也不知道戒严究竟能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又有多少穷困潦倒的百姓丧生其中。
就在城中百姓凄风苦雨的苦熬着的时候,一个消息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在整个北京城传开,京城的戒严解除了,那10万被征召的乡勇也被宣布可以回家与妻子儿女团圆。
这样的消息让整个北京城陷入一片沉静,转而便是一阵又一阵欢呼的热浪此起彼伏。
建奴大军在侧,京城戒严解除,乡勇可以回家,这说明什么?这最直观的说明,北京已经不再有危险,上一次的苦难也不会再重演,大明朝廷对四万建奴的入寇,有绝对的信心应对。
而这个信心就来自于,辽东督师吕汉强勤王的大军已经到了,并且已经将这4万建奴团团包围在了遵化城内,他们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
也不知道哪一个穷苦的百姓,走上街头第一个喊出来:“吕督师公侯万代,吕督师万事无敌。”
于是这曾经在京城里喊响过的祝福,这一次被上百万人一起再次喊响,声浪一浪接着一浪,传遍了北京城大街小巷,传进了皇城各个衙门,传进了那风雨不进的紫禁城,各种各样的人,全都开始心情复杂的,将目光投向东北方,投向了那小小的遵化。
响应吕汉强的号召,从草原从漠南从西北不断赶来的成群结队的边军兄弟,怀着对吕汉强的感恩之心,怀着为国报效的情怀,从天南海北赶来,聚拢在那高高飘扬的吕字大旗之下,将巍峨的遵化城,围得水泄不通,原先准备作为京师的最后防线,英国公张之极的15000人马,以及被吕汉强派去的3万边军骑兵,也再次回归本队,这样一来,在遵化城外,只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二十万人马,这不是号称,这不算民夫,这是实实在在的战斗之士。
每个人都充满了战斗的豪情,都怀着决死的信心,都想在这次大战里,为那英雄般战死的黄炳灿和他一万兄弟,为那死难的10万同胞报仇雪恨。
河北京畿之地百姓乡绅,由各自的族长乡绅带领,自发的拿出他们能拿出来的所有东西,如细流汇入长江一般,涌向这连绵到天际的军营,犒赏他们的亲人子弟。
京城里的市民百姓,更是在大明新闻的鼓动下,纷纷捐献,犒赏前线的将士,一项冷漠自私的官员,也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派出家丁下人,拿着他们捐献的钱粮赶奔前线,这次不是摊派,而是心甘情愿。
崇祯皇帝也慷慨地拿出了内帑10万两白银,亲自命令贴身的太监送到了军前,当然,这依旧是五折的数目。
张皇后也派出太监,送上了后宫几千两胭脂钱,以表心意。
曹化淳不放弃这样难得的锻炼机会,将原先的一万京营留守京师,配合上气不接下气赶来的吴襄三万山东铁骑,拱卫京师。将刚刚招募整编成军的两万皇族子弟,也直接拉上了前线,他要在这次难得的战争里,锻炼这些皇族子弟,让他们在战火里快速成长,对于这样的方法,崇祯皇帝表示了欣慰与加勉,悄悄的再次拿出50万两白银,交给了曹化淳,以奖励在这次战争中有功的皇族子弟,同时也在变相的收买人心,当然,这次是足额的没有漂没。
朱大友,现在已经成为了营千总,手下掌控着一千完整的燧发枪士兵,随着大部队浩浩荡荡来到遵化城前的时候,看到那连绵的军营,高昂的士气,不由得热血沸腾。
同时,在他的心里非常期待能见到,被百姓尊为万家生佛的,在皇族军营里被悄悄传颂的那个大明帝国最大的奸佞,未来可能夺取大明江山的吕汉强。
但他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因为接近20万大军的营寨扯地连天,他这两万京营就像一湾溪水汇入到了奔腾的黄河之中,根本就没激起任何一点浪花,而他一个小小的千总,更是连吕汉强的大纛都看不到。这让他在失望里更加期待。
虽然见不到吕汉强的面,但和所有其他友军接触的时候,他获得的消息,与他军队里传达的吕汉强的形象截然相反,这在一个憨直的山东汉子眼里,实在让他分辨不清,于是,这个憨直的山东汉子,就越来越坚定地想要亲眼看一看,这个大明朝最大的奸佞,就要谋朝篡位的吕汉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就在一天午间的时候,东北面的营地,突然传来巨大的欢呼声,那声浪就如海潮一般此起彼伏,朱大友凭借自己千总的身份,立刻骑上战马,奔向了欢呼的地方。
绕了一个巨大的弯子,当他赶到的时候,他依旧看到了让他震惊的场面。
近十万匹战马被五千驱赶的兄弟,正在紧急的进入军营,每一匹战马身上,都驮着小山一样的物资,有成包成包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也有一捆一捆自己就从来没见过的巨大箭簇,更有各式各样古古怪怪的器械,还有一车一车的钢盔铁甲,这些物资多到让他根本难以想象。
第1002章 人心所向
朱大友就很疑惑,自己京营的装备也算是全天下最好的了,但为什么却没有见过这么多东西?尤其露在外面那些钢盔,看着那泛着蓝光的金属光泽,就看出来那绝对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盔甲,而那一车一车,在苫布底下露出来的钢刀,更让朱大友这个识货的人眼红心跳,那绝对是百炼金刚打造的,那绝对是在其他地方千金难求的,然而在这里,就好像废铜烂铁一般,堆在那大车之上,随便的被散上一些篷布,就那样成车成车的拉近了军营。
这样精良的让人发指的装备,绝对不是工部里所能打造出来的,同时也不可能是从京师过来的,因为京师在遵化的西南方,不可能绕个大弯子跑北面来。
带着这样的疑惑,朱大友拉住身边一个押运士兵的手询问道:“这是哪里来的装备?这次圣上可真下了血本了。”
结果这个押运的士兵,先是一个骄傲的表情,再是一个鄙夷的神态。
他先骄傲地告诉他这个穿着千总盔甲的将官:“这些装备,你满大明朝打听打听,除了我们家督师的军工厂之外,还能有谁打造出来?还能有谁能够打造的这么多?”
接着就鄙夷的,竟然不压低声音,毫不避违的道:“皇上,想当初大家都指望着皇上呢,结果差点将我们这些边军饿死,他能舍得拿得出这么多东西,我的老兄,你做梦去吧。”
朱大友就愤怒了:“按照大明朝的规矩,无论是谁不得擅自打造兵刃,擅自打造兵刃便形同谋反,督师难道要做那奸臣吗?”
他这么一说,这个押运的士兵,立刻警惕的将手握在了自己的刀柄上,而在他身边的那些兄弟,也纷纷警惕地围拢上来。
这个押运的士兵再次上下打量了一下朱大友,这才发现他的军装和边军自己购买的不同,也和复辽军将士的盔甲区别更大。
复辽军的盔甲讲究的是实用,根本就没有任何妨碍行动的华丽装饰,同时,自从辽西钢铁厂大量直接生产出钢铁之后,整个福辽军丢弃了原先的藤条编制的盔甲,现在已经全部装备上了精钢打造的盔甲,防护力更强,更轻便,这一次,吕汉强为了在攻城战里,减少士兵们的伤亡,不惜搬空了自己所有的库存,将这些盔甲赠送给那些参战的将士,而在这些将士的眼里,就这些盔甲就完全可以抵消大家所付出的一切。
而现在边军的盔甲也和这眼前的汉子不同,现在几十万边军将士的盔甲,全部抛弃了原先朝廷发放的那种破破烂烂的东西,而是自己向商人采购,或者雇请工匠直接打造,他们的主要特征就是——烧包的令人发指。
是的,是烧包,是一种暴发户的那种炫耀心态。
现在的边军,即便是最穷的,也能有牛羊几十上百头,有一片几十里方圆的草场,而中原过来的商贾们,虽然依旧逐利,但毕竟心还没冷,血还没凉,毕竟他们直到现在整个大明北方的国泰民安,也许这些边军兄弟在用生命热血,替他们维护保障,所以收购牛羊的价格,也还算合理,而在草原上那些珍贵的药材,更让他们发家致富。
都是穷怕了的人,一旦手中有钱了,大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花了,于是,作为将士的本能,也是生活所需要,他们便在商人和铁匠手里,寻找自由锋利的钢刀,最奢侈的盔甲,以彰显自己是个暴发户。
对于边军的豪华的盔甲,和复辽军简朴实用的装备,眼前的这个人的盔甲就有点不伦不类,漂亮但不实用。
于是这个小兵上下再次打量了朱大友的装备之后,哼了一声:“你是京营的人马吧。”
朱大友毫不隐瞒的点点头:“京营千总,朱大友。”
这个小兵就眯起眼睛:“京营,还姓朱,那就是皇亲国戚了呗,也不知道您和当今是什么辈分。”
“我是皇叔。”
这个小兵就左右看看,然后身边的人就一起大笑了起来。
朱大友立刻就满脸气愤的通红:“你们笑什么?我是皇叔就是皇叔,这没必要欺君作假。”
这个小兵就严肃了一些:“难得啊,难得,原先我们这些家伙们,都在为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皇族厮杀拼命,结果呢?你们除了继续高高在上之外,却连我们一顿饱饭都不给,这次怎么突然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们也加入了这场战争,这简直就是让人难以置信。”
然后就对着朱大有道:“我不管你是不是皇亲,我就告诉你了,想当初,当今万岁让吕督师整顿善后驿站的时候,山西赈灾的时候,山西整顿卫所的时候,剿灭山西流寇联军的时候,安抚我们这些边军的时候,带着我们冲进草原的时候,带军进京勤王的时候,出关抗清的时候,还有——这么说吧,就说当今让吕汉强拯救这个大明的时候,可是一个子都没给,你不给人家钱粮器械,难道你们想让督师大人带着一帮兄弟,空着手和满清对着干吗?他不自己打造军器器械,那么你给吗?咱不往远了说,就这一次,我们二十几万兄弟没有等待朝廷的命令,就自发的赶了过来,包围住了这些穷凶极恶的建奴,这都已经半个多月了,请问你们老朱家,给我们运来了一粒粮食,还是一把刀枪?”
他身边其他的兄弟立刻七嘴八舌的帮腔:“就是嘛,白使唤毛驴,你还得给把草料呢,咱们吕督师为你们老朱家拼死拼活,你们不但不感激人家,反倒四处猜忌,一会儿说人家奸佞,一会儿说人家要谋反,你们还讲不讲点道理?”
“和他们讲什么道理?那就是一群废物,以前靠着我们血肉供养的废物。”这些士兵就这么肆无忌惮的评论着,根本没把皇族当回事儿,而且言语里充满了怨毒。这样朱大友的心越来越冷。
第1003章 大战前夜
?听到朱大友的提问,那个士兵鄙夷的对朱大友道:“看来您是皇族子弟,是不是又不放心我们督师大人啦?是不是又跑这儿当监军督战队来了,是不是又怕我们督师大人带兵造反呢?”
朱大友当时就不知道说什么好,刚想解释一下,结果那个士兵却骄傲的道:“我告诉你,我们是自发卫国战争的,不需要督战队,我们是真的爱国的,我们不会造反。”然后轻蔑的上下打量了一下朱大友:“我还就大逆不道的告诉你,我们督师大人要造反,就凭你们这帮货还能挡得住吗?笑话。”然后不理尴尬无比的朱大友,对着身边的兄弟大吼道:“不要跟这些废物磨磨叽叽,我们赶紧进营,后天就要开始攻城了,我们还要和满清鞑子拼命呢。”然后扭头看了一下朱大友,戏虐的道:“如果你真的是老朱家的根儿,后天攻城战,不管你是为了你那老朱家的天下,还是为这大汉江山,有种的就跟我一起爬城杀清狗。”然后轻蔑的丢了一句:“你敢吗?你还是远远的站着吧,可别吓到了就成啦。”说罢大笑着扬长而去。
被连番诘问与轻视,真的让朱大友感觉到哑口无言,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浑浑噩噩的,走回自己的军营的,连晚饭也没有吃,就躺在自己的帐篷里,深深的迷茫和痛苦着。
吕汉强的大帐里,这一次又挤满了众将,二十四个万夫长,还有身边的幕僚济济一堂,围在由监军士侦查画出的遵化城防图,研究着后天攻城的战略。
而这时候,坐在一旁恬淡的喝着茶水的还有两个看客,一个是军机处领班大臣卢象升,一个是军机处副领班杨嗣昌。
这两个大员呆在京城里,对前沿战事实在是不放心,于是以就近观摩的名义,委托了一个军机处成员处理京城事物,两个人就连夜跑到了吕汉强的军中。
对于大哥带着未来的名臣跑自己这里来,吕汉强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他绝对不会去想卢象升和杨嗣昌是来这里监军的,他倒是理解为为自己证明的。所以,军事上的一切事情也就没有一点对二人的隐瞒。
而卢象升和杨嗣昌也保持着观察的心,从不对吕汉强指手画脚,对于吕汉强的安排,无论是对错,他们只是听而不去参与任何意见。
“辽东前线激战正酣,我没有多余的时间耗在这里,现在,我们攻城所有需要的器械全部已经运进军营,现在立刻紧急下发给所有的兄弟,让他们尽快熟悉,告诉兄弟们,不要吝惜这些东西,东西有价,生命无价,能用器械和炸药包解决的,就不要去拼命。”
吕汉强这样的承诺,让所有的边军将士赶到激动,这是对边军兄弟的尊重。
“还有一点请注意,这次攻城战,我希望原先的老将士们冲锋到第一阵,而让那些年轻的孩子们,能够仔细地在我们身后观察,总结我们的经验,同时大家也要知道,孩子们是我们的希望,他们能活下去,我们就有未来,我这样的要求诸位在座的老兄弟们同意吗?”
所有的老将士们立刻将胸膛再次挺起,吕汉强说的对,只有年轻人存在下去,这个国家才有希望,同时,自己这些老将们,也一个个都是见过血的,战斗经验也算丰富,总比那些毛头小子们凭着一腔血勇,胡冲乱打要强得多。
“我这次决定,对遵化的攻击不分主次,没有主攻和助攻之说,我们就来个四面强攻,我们20万大军,将被分成三个梯次,日夜不停,车轮大战轮番上阵,即便是耗也要耗死耗光清兵禽兽,大家听明白了吗?”
全体将士一起铿锵回答:“听明白了。”
“我重申一点,你们是我邀请来助拳的兄弟,我不设立督战队,攻城全凭志愿,如果现在有不愿意参加这血火攻城的,请现在就提出来,我们绝对不会轻视你的。”
没有一个人提出来,所有的人都充满信心的盯着吕汉强。
吕汉强就很欣慰:“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分派兵力吧。”
这时候一个人小声的提出来:“那两万京营该分在哪一方?”
吕汉强就玩味的笑道:“你想要他们加入你那一面吗?”
结果,这个人立刻将手摇的和狗尾巴一样:“别别,您老可饶了我吧,你要把它放在我那一面,我就保护那帮爷们还来不及呢,我可不想要这个累赘。”
于是大家就哄堂大笑,所有人的目光都瞄向了大帐角里的一个将军,那就是现在这支京营的主帅赵子琪。
赵子琪就羞愤难当,说实话,自己带着这帮皇亲国戚上阵,简直就困难的要死,这次面对众将的嘲讽,和那一双双充满敌意的眼睛,刚想有血气的张张嘴,却只能是张张嘴,然后长叹一声,黯然悄悄的走出了大战帐。
自己能说什么呢?能做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说,也不能做,这支皇族京营无论从战斗意志和战斗素养上,都不能和其他军队相比,还有一个,那就是尽量不能做。
面对皇族京营,自己算是一个外人,之所以用自己这个外人统军,不过希望自己这个外人和他们这些皇族不能同心,不管怎么的,万一一个皇族再握着这个军队,再来一个叔叔抢侄子的位子的事情,那事情可就真的大条了。
用外人领军,互相掣肘,这样才让人安心。
结果就出现现在,自己不能完全指挥得动整个京营,同时也不能让皇族在这次战斗里有太大的损失,都是天家血脉,真的损失惨重了,将来就是自己一个抄家灭门的理由。
既然不能说也不能做,那还蹲在这里干什么?还是不要自讨没趣。不过这一次也不算没有效果,至少知道吕汉强不想在这里纠缠,他想早点回去,回到辽东,指挥对皇太极的战役,这必须汇报上去。
于是赵子琪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命令自己的亲兵挡在帐篷外面,自己安心的给曹化淳曹公公写报告,至于曹公公将报告怎么理解,最终交给谁,那是他的事情。
第1004章 攻城1
遵化攻城战是大事情,一早大军展开的时候,卢象升杨嗣昌就出现在了战场前沿。
“三弟,我知道你是一个爱惜将士生命的人,但你却做了一件最愚蠢的事情,这会让你的攻坚战损失极大,你要有个心理准备,不可心急冒进啊。”
吕汉强就斜着眼睛看着卢象升,淡然道:“你是说为那两篇檄文?”
卢象升皱着眉头点点头:“主要的是第一篇,你让满清建奴没有退路,没了退路的癞皮狗都会决死反击撕咬,更何况战斗力一直强悍的建奴?”然后对吕汉强语重心长的道:“你啊,做事就是太过不看后果,往往将事情一下做绝,虽然利用这次机会,彻底的将东林覆灭,但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这不是谋国之道啊。”
结果吕汉强却嗤之以鼻:“大哥说话我不赞同啊,你只看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却没看到天下因为我而再次振奋,民心再次鼓舞,虽然这次让我在遵化攻防战里,多损失一些兄弟们的性命,但你没看到我将在整个收复辽东的战役里少损失多少我的百姓?最少在我的檄文之后,汉八旗绝对会第一批倒向我的阵营,大哥您知道,现在的满清,真正的满族人能有多少呢?不过是区区百万而已,而他们的青壮能有多少呢?原则上,只有二十万,在我连续的打击之下,我前前后后,最少歼灭了他10万之众,现在的满洲八旗,是经过我一次次歼灭一次次整补之后的,您看看遵化城头那些所谓最精锐的满清四旗的士兵,已经是15岁到45岁之间的了,也就是说,现在满清已经没有什么真正有抵抗力的人了,剩下都是老弱妇孺,即便是他们再想抵抗,他们还拿得动刀枪吗?面对我的虎狼之师,他们只有被屠杀的份儿,而至于皇太极的那帮家伙,投降我,我还要担心他们哪天反叛,我哪有那闲心老提防着他们?我这个人懒,我就想,什么事情一次解决完毕,省的反反复复的耽误我睡觉。”
杨嗣昌就拢着袖子,眯着眼睛,听着他俩兄弟在那里说话,表情上虽然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